教師采風心得體會
采風,采風是指藝術家為了更好地創作出作品,去到特定地方采集、收取有利于創作的素材。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采風心得體會(精選1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1
在我多次的采風經歷中,這次云南的采風是最接地氣的一次,在垤施“樂作舞”傳承人家中吃、住、學,耳濡目染的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
近距離的與藝人交談、學習,感受到他們的淳樸、真誠、熱情,愿意把自己所知所會毫無保留的告訴我們。垤施樂作舞的音樂是獨具特色的,七種不同的樂器演奏出多聲部的音樂,配合演唱和舞蹈,把歌舞樂完美的融合為一體。七種樂器是:竹笛、巴烏、二胡、三弦、四弦、草桿、樹葉。基本上每個藝人都會其中的幾種樂器,有些七種樂器都會,并且還有一些自己會制作并演奏,吹奏、彈撥、拉弦,不同種類的樂器都能掌握的如此流暢自如,韻味十足,感嘆這些藝人的偉大,對他們感到非常敬佩。從出發前的資料文獻閱讀,到采風中的實地觀看訪談記錄,結束行程后的總結整理,使我對“樂作舞”產生了濃厚的感情,被它優美的音樂所陶醉。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如此好的音樂更好的進行傳播和留存。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2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作為教育學院的民間舞教師,非常感謝北京舞蹈學院民族民間舞蹈傳承基地提供的此次采風學習機會,帶領我們深扎到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彌勒市的7個村縣,進行為期9天的采風學習。既開闊了自身的學術視野,提升了專業素養,更豐富了我的生活閱歷。
在此次采風學舞的過程中,我看見了云南紅土高原上真實鮮活的老百姓;感受到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腳踩大地,頭頂藍天”的那份真摯情感;體悟到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表演與教學“以情帶動”的真諦。與此同時,更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豐厚與多元。
在未來的教學與研究中,我將帶著這份對中國民族舞蹈文化的熱忱,扎根于民族舞蹈文化沃土,探索“文化浸潤、情感培育、身體訓練”三位一體的舞蹈教學內容與方法。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3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民族精神和力量。這份責任越來越厚重,堅定心中的信念。使中華民族文化之精神與當代社會相協調,和生活相接軌。超越時空,跨越國界,激活人們的內在世界,感知生命的力量,指引“真”“善”“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內涵豐富。
本次調研采風振奮人心,久久不能平復,洗滌心靈,從靈魂深處喚醒感知生命的能力,情感共鳴,愛的表達,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都在民族文化中散發魅力,更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不竭動力。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4
過去先人們精神、智慧、文化的積累與沉淀,在代際繁衍之間被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繼承、傳揚、增拓、消匿,于是有了我們今天稱之為“遺產”的財富。
在此次采風之行中,身體性與在場性作為非遺文化的活態物質載體,當地傳承人們通過身體在場的具身展演、人與人之間的切身互動、生活經驗與環境的相互建構,在我們彼此之間進行著文化傳承。與此同時,當我們深入當地中小學考察時,發現他們正以自身地域優勢和舞蹈資源,通過傳承人進校園、課間操文化、舞臺創作等踐行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時,反觀自我,作為未來教育工作者,面對新時代要求,如何在一個完全不同于民俗空間的文化場域踐行傳統舞蹈的文化整體認知和深度表達,提出了更多要求與思考。此行短暫而充實,我相信,深耕田野的目的不僅是采風與學習,更多的是承擔起傳承民族舞蹈文化的擔當與責任,將過去送給未來!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5
本次采風之旅,補充了我全面的文化知識體系,特別是學習、調查、實踐能力與方法的建構,受益匪淺。
第一,以“人人皆舞”精神厚植文化傳播過程。在采風過程中,我觀察到,從小孩童到年過花甲的老人亦或是學校的文化課老師,人人都會跳舞,這使我聯想到“戴愛蓮”先生的理念,從他們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人人可舞、人人能舞、人人皆舞”的精神,這也是我們每一個民間舞人都應當學習和擁有的信念。不論中國民族民間舞存在并發展于哪個維度的時空之中都離不開這種“情”。第二,以“身體教育”形式承載“文化教育”內涵。彌勒市的西三鎮小學將彝族阿細跳月改編成課間操,用非遺舞蹈進校園的形式貫徹美育教育。可邑小鎮講村落進行旅游區開發,也在潛移默化中增加普及度與受眾群體。使我認識到,面對當前經濟現代化發展的傳承困境,首先要持有文化整體觀,將民俗的藝術性與藝術的民俗性合而為一;其次要將民俗藝術還原到原生民間生活之中,回到民俗傳承的社會群體,尤其是傳承人群及其背后的普通受眾,以及二者之間的藝術聯動;最后,不能忽視現代語境下民俗藝術的新型傳承與傳播。
在全球化、現代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文化生態正發生著巨大變化,如何挖掘保護地方文化瑰寶,值得我們深思。作為一名民間舞系的研究生,我們更應當沉下心來做學問和吸收,對優秀傳統文化深懷敬畏之心,并嘗試付出努力和實踐,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民間舞蹈文化。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6
通過這次采風使產生一些反思,我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我們用許多物質的方式去保護它。此次在阿哲彝族采風時,我們參觀了當地的省級文化館,里面含有大量的圖畫、碑文,記載阿哲彝族的歷史、人文,甚至還有成套的書籍出版,這就為后世研究人員提供了現實依據,奠定了許多的研究基礎。究其原因是由于當地的“畢摩”能夠習得彝文,能夠記錄歷史。反觀垤施村,正是由于對于文字認知的缺失,口口相傳的形式在傳播中難免會有許多遺漏,每當我們提及到樂作舞的歷史相關問題,當地人只能給予比較模糊概念性的回答,這就使得再往后的研究難以回溯,若不加以其它方式的保護,或許這些文化在某個時刻就會真正的在歷史的長河里銷聲匿跡。所以我們當下在進行非遺保護時,要注重非遺的整體性保護,梳理出一系列可觀可感的物質材料,而不只是簡單的學習民族的舞蹈套路。
作為一名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我也時刻要警惕實踐與理論的同步,在實踐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對理論的總結,如此才能夠在研究的道路上有跡可循,時刻反思。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7
本次采風,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原生”,這些源自生活的舞蹈帶著最淳樸真摯的情感,映射著一個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不甚聽懂地方語言的我們與可愛可敬的藝人們手拉著手,以“非語言性”的舞蹈溝通對話著,彼時的感動實在不能用文字表達。在此簡言我的兩點認識:
首先,作為一個族群文化的身體映納,傳統舞蹈在當代也有其獨特的社會功能。這樣的社會功能可能是對古老歷史的延續,也可能是當代的新生。前者例如哈尼族樂作舞,藝人采訪時表示樂作舞在古時喪葬時會跳,現如今也一直保留著這個古老的實用功能。后者例如在阿細祭火時,古老的傳統儀式中,游客絡繹不絕,儀式已經賦予了當代的旅游與商業色彩。傳統是流動的,這樣從生活性、實用性向文化性、精神性的轉變,亦是傳統之“變”的體現。其次,對于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在此次采風中我也看到了多方的蓄力。有積極適應時代的傳播舉措,例如采訪紅河縣文旅局局長時,他向我們介紹了以漫畫的形式向小學生普及樂作舞的相關書籍;有通過構筑空間實現非遺傳播傳承的。例如阿哲文化的生態村、可邑小鎮的旅游村等,通過構筑空間為傳統文化提供儲存條件。
九天的采風,我們駛過顛簸的路,攀過深竣的山,見識到民間的力量,領略到云南的熱烈。張張笑顏猶在眼前,深深感動縈繞心間。在此對一路幫助的老師、同學們深表感謝,也希望有機會能再來紅河、彌勒,暢快飲酒,一同起舞!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8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期九天的云南采風在收獲、思考與反思中拉下帷幕,可以說是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其一,中國人民共同的優秀品質“溫良”。這一路所遇見的人與事都讓我感受到了無盡的善意與溫暖。在阿哲與阿細支系的學習中普老師與石老師傾囊相授,熱情解惑,讓我們看到了地方文化傳播者的熱愛與擔當。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我們才能有機會去學習與體驗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其二,藍天白云下勞作人民的“智慧”。從“樂作舞”到“阿細跳月”,舞動的背后更是凝練著千百年勞作人民的智慧精髓;藝術門類亦是多元融合,舞蹈與音樂、歌唱綿密交織,相輔相成,共譜屬于本民族的華章。
其三,質樸和諧的天然之“美”。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中我們被無形的裹挾著,本此采風使我對“美”有了不同的認知與體驗。那種民族之美、淳樸之美、天然之美使我更加認識到傳承的意義,體悟到民間舞蹈的魅力。
用雙腳丈量每一片土地,用心去尋找我們的舞蹈文化之根是作為民間舞人永恒的使命與責任。本次采風使我對我們的舞蹈文化不再僅是“紙上談兵”的認識,為我日后的學習與研究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此衷心感謝北京舞蹈學院民族民間舞蹈傳承基地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感謝所有老師的帶領、指導與照顧,心懷感恩。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9
云南采風之旅,我們歷時九天,途經八個市、縣、村寨,從文化的觀察者到參與者再到傳承者,每一次的深入學習、每一晚的把酒言歡,震撼我的`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樂作舞、阿細跳月,更多的是這里純粹的民風、真誠的人以及他們那顆炙熱的想要傳承文化的心。九天旅程,我從這里的音樂舞蹈文化中感受到了彝族、哈尼族人民對于天地與生命的敬畏之心,也從他們尚圓、尚火的儀式中見證了其生命循環的歷程。
在這種大文化觀下,我看到了人們迫切保護文化的心,亦在歷史前進的車輪中感受到他們對于文化變遷的無力之感。在垤施村的三天兩晚,阿爺不止一次對我說:“我已經把文化帶到你們身邊,我希望你們一定要努力發揚、傳承下去!”或許是在我們身上看到了保護與傳承的希望,每一次的身體學習、訪談記錄,阿爺阿奶們總是傾囊相授,不厭其煩地講述著樂作舞的每一個細節。他們給予的情感是熱烈的,寄予的希望亦是厚重的……第一次親歷采風,我發現用眼睛觀察、用心來感受,遠比文字資料上獲取的知識更真實生動。我會永遠記得老藝人們與孩子們燦爛質樸的笑容,會記得那一首首嘹亮熱情的祝酒歌,會記得臨行前阿奶的擁抱、叮囑與淚花。采風之旅或許轉瞬即逝,但其帶給我的震撼、力量與責任卻延綿不絕、難以忘懷……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10
通過了這次的采風學習讓我看到了老藝人們對中華民族傳統舞蹈的熱愛,也體會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九天的時間里,是完全浸透在中華民族的寶庫中,我感到無比的充實,同時也是一個洗滌心靈和拓寬視角的過程,使我不斷的探索和學習。
從中發現只有真正理解了所跳民族,才能真正呈現好它的風采。舞蹈是以情打動人,發自內心真誠的跳舞是可以共情、共感的,而不是所謂的技術技巧。通過這些天的“真看真聽真感受”,覺得這么貼近他們的生活也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去融入,更好的讓我們從內心深處真的理解。
藝術來源于生活,舞蹈也是一樣。在學習樂作舞的時候,會發現民間的東西并沒有那么簡單,是自由中又有一定的套路在里面,且萬變不離其宗。所以民族的智慧不能消失,希望活態傳承一直存在。但由于民間舞自娛性和自發性的特點,還有生存的壓力和社會的進步,導致了越來越沒有人愿意去傳承和發展寶貴的民族文化。我們現在在舞蹈專業的最高學府接受著最好的教育,老師們不斷探索新的領域,我們則是跟著老師的步伐走,通過對民間舞的活態傳承來使民間舞生生不息。希望以后的舞蹈生涯中我們也能保持對傳統民族的不斷探索,永葆對中國民族民間舞的熱愛!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11
為期九天的云南采風之旅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我們共同走過的每一條路,跳過的每一段舞,見過的每一個人,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感受到的每一次內心深處的自由與遠方…一切的一切使我學會了太多也感觸了太多。在山頭,在街道,在學校,在藝人身旁。每一次通透極致的體驗感無時無刻不讓我常常回望,這一路,我們究竟看過了多少的山海,聽過了多少的風聲,擁抱了多少大千世界中我曾無法觸及到的大美不言。
永遠記得在垤施村,那一晚,我同“阿奶”坐在那里,她拉起我的手真切地對我講“你們吶要好好學,慢慢學,去用心去努力,不要辜負我們已然所擁有的身邊美好的一切”。對老藝人們來講,扎根于她們本體的本民族文化是一種信仰,也是真正可以被稱之為的藝術。是與之生命相生相息,融匯在血液里流淌,鮮活而恒久。而我們要如何真正“慢”下來去學好傳統文化藝術,如何去幫助這些文化真正得以發揚走向世界,我想,這便是成為未來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工作者路上的必修課,也決定時態演變下,我們自身對傳統對于真實且有力量的藝術價值的創造趨向。有些星星或許很難被所有人看見,但它們永遠會在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熠熠生輝,因為它們本就是璀璨而明亮的存在。就像人雖生來平凡,但我們平凡地一定不那么簡單。老藝人們也好,藝術本身也好,其實我們每個人皆是如此。
無論過往或是將來,這一段旅程都會是我人生旅途中為之怦然心動,永遠熱淚盈眶的一幕。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12
九天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采風,擺脫了城市的喧囂,真真切切的感受了最淳樸的民族風情,看到老一輩藝術家眼里對藝術的渴望,對傳承的期待,讓我感受到身上背負著如磐石般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我更加迫切的想將非遺舞蹈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真正做到“走進來,帶出去”沖動不能是一時興起,情懷與熱愛是要用一輩子來延續的。
我們到紅河,來學習知識時,看到那里的彝族阿公阿婆,背著沉重的簍筐爬上萬里高山,他們吹著笛子拉著三弦,為我們加油,李阿胖老師不厭其煩地將他們的舞蹈將他們的文化傳授,一遍一遍的舞動,孜孜不倦地講解,語言,我們可能不想通,但是他會通過舞蹈動作,讓我們清晰明了,內心不禁泛起層層波瀾。
我們學習彝族阿哲舞蹈時,普老師孜孜不倦地為我們講解他們的文化,繪聲繪色,他對本民族文化的重視程度遠遠超出我們想象。他想把那兒最好的東西都留給我們,讓我們把他們的文化帶到世界帶到各地,去發揚傳承.
此次采風中,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也學習到了如何與人交流,但自身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在采風過程中中我發現,細節決定成敗,老師們抓住的舞蹈細微極致的點致的點,往往至關重要。在為人處事與人溝通方面,老師總能很好地與藝人進行接地氣的聊天,再通過聊天中的內容去挖掘文化。我會進一步的完善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變化,努力將我們的文化發揚!
【教師采風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采風心得體會范例11-29
采風的作文09-14
校園采風散文08-22
外出采風報告01-11
采風總結范文06-22
采風記作文07-25
難忘的采風作文07-26
采風英語作文03-26
河南采風-尋根01-28
快樂的采風作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