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追求作文集錦八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神追求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神追求作文 篇1
冬天快要來臨了,燕子們排好了隊伍,準備向南方出發了。
在隊伍的最后面有一只最小的燕子,它叫莉兒。它想:“每年都是春天來北方,秋天去南方,飛來飛去多累多無聊啊!”于是,莉兒悄悄地離開了隊伍。
莉兒飛到了森林上方,但是不幸的事發生了,一只箭朝它飛來,莉兒躲閃不及,翅膀被射中了。莉兒努力地用另一只翅膀撲騰著,可是沒用,它落進了森林深處。趁著獵人沒注意,莉兒費盡艱險,躲進了旁邊的一個樹洞中。
正好有兩個小孩路過,他們發現了瑟瑟發抖的莉兒。女孩說,好可憐啊,我們把它帶回家吧!男孩點頭同意了。于是,兩個小孩子帶著莉兒一起回家了。
孩子們天天給莉兒喂水、喂食物,不久后,莉兒的傷好了。看到莉兒仍舊是一副沮喪的表情,孩子們把它放走了,可莉兒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它失去了親人。
藍藍的天空中,一只孤獨的鳥兒飛翔著……
精神追求作文 篇2
多年前,一句“視吾家之所寡有”,震蕩了歷史煙塵,令人心動,接著便是焚券市義的美談不脛而走,似乎冥冥之間道出了不證自明的真理,即我們尚未擁有之物決定了個體生命的富有程度。
“富有”一詞,在現代語境下往往被濫用,被曲解,被化為炫耀的工具手段,人們固執地將富有的定義局囿于金錢名利等已得之物,殊不知古典理性的告誡。何謂之富有?顧名思義,富有指向豐盈與飽滿。所得之物,固然帶來了物質上的富足,但沉靜沉淀之后,心靈卻只落得空虛寂寞,那叮叮當當的黃金聲,嬉笑喧鬧的歌聲,仿佛印證了莎士比亞的話,充滿了聲音與狂熱,里面卻空無一物,得之物終究是過眼云煙。過度執迷沉溺反而讓我們一無所有。真正使心靈富有的是吾家之寡有者,它啟迪我們缺少什么?應該求索追尋什么?
不同人目力所及,所思所想的“吾家之所寡有”斷然不同,某種程度上像面鏡子映射了你的生命形態。登高而望,志士仁人痛拍欄桿,思國之未復,中原之未收;而多情女郎望極春愁,思佳人之未回,天倫難敘。當然,每一種生活形態都無可厚非,但我以為熱血方剛的我們,理應把生命交給更高的存在,思道之未復,天地之心未得,仁義之未行,生民之命為立,諸如此類。我們不該將自己束縛在物質享受的果殼中,而應追求我們所尚未擁有的金剛本性,自性恒常。我們要成為赫爾曼黑塞筆下對生命有更高要求的一群人,對自己的粗野與鄙陋不甘心。
當我們認清了我們尚未擁有之物,并將其化為意志不斷追求時,那些尚未擁有之物反過來深化了我們的生命形態。海子一生都在追求至純至真至善,他用詩尋找隱在社會中的太陽,最后他經歷了一次美妙的變幻,死于太陽,并進入了太陽。
辛棄疾、陸游等愛國詩人,追尋報國、酬志、復中原,因而他們的筆下也想起了金戈聲馬蹄聲,夢里也是鐵馬冰河,他們將種種不平化作內心沸騰的火焰,最后都成為豐厚的脈礦。在我們道阻且長卻吾得上下求索之中,那未有之物的光輝已悄然進駐我們心間,泛出好看的光澤,我們的心靈也隨之富足飽滿。
“視吾家之所寡有”,是一面鏡子,它反映了我們生命形態的深淺高下,同時又深化了我們,讓我們在它的映射下,在對它的端詳之中調整,再創造我們自己。這樣以后,我們方可達到真正的富有,胸次淵然而深,廓然而高,泠然而清,自有一段幽深樸茂不可到之處。這樣以后,也唯有這樣以后。
豐富的心靈觸著每一秒光陰都成了黃金。
精神追求作文 篇3
有—位退休多年的老新聞工作者,每天戴著老花鏡,伏在書桌上,勤奮寫作,筆耕不止,就像一個勤勉的農人,無論春夏秋冬,日曬雨淋,精心耕耘著腳下的土地;又像一個傳播知識火種的鄉村教師,無論山高水遠,孤寂清貧,手中火炬永不熄滅。
我常在報紙上讀到他寫的一些雜談、隨筆,無一不蘊含著他那一顆沸騰的愛國愛民之心,透露出他對現實人生的關懷,貫穿著他對人類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對生命真諦的深沉感悟。縱然有個別篇什在論及世事時言辭有些過激情緒,有些偏執,但也畢竟是“愛之愈深,言之愈烈”的結果罷。
人各有志,各有各的爰好、興趣、追求,誰也強求不了誰。據我了解,在當今浮躁喧囂、有些人視金錢為萬能的情況下,能像這位老新聞工作者那樣甘于清貧淡泊、樂于寂寞耕耘者實在不多了。而貪圖功名利祿者、巧取豪奪者以及吃喝玩樂者卻屢見不鮮。
我曾問他:“如今退休了,該享清福了,何必再提筆寫作,自找苦吃,自尋煩惱?”他說,物質生活富裕了,無憂無慮,精神生活反而顯得空虛了。再說,年輕時曾追求過、喜愛過寫作,但長年累月忙于工作,疲于奔命,無暇兼顧。而今閑了下來,有的是時間。咀嚼過去的人生,酸甜苦辣都是收獲;追憶消逝的歲月,對人生有了更深沉的感悟。于是,手癢癢的,又想動筆寫點東西了。這恐怕也是一種精神追求吧?
是啊,人是要有精神追求的。高尚遠大的志向,勤奮實干的作風,不畏艱難的膽略,就是人生中最可貴的精神。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精神才談得上生活。單純追求物質而忽視精神追求的人,只能說是生存,而談不上真正的生活。一個人精神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揮得越充分,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大。
當然,這種精神追求必須扎根在現實的土壤里,才能生根、開花、結果。脫離現實、超越自然的所謂精神追求,只能是虛無縹緲、難以實現的空想。
這位老年朋友從事文學寫作的實踐表明,人對自身精神追求的執著,如同種子要發芽那樣,怎么也擋不住,歷經歲月磨難之后,總要破土而出。
有志不在年高,立志不論先后,我想,只要具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韌意志,不畏艱險,不懈追求,努力奮斗,勇攀高峰,就一定能從現實的此岸到達理想的彼岸。
精神追求作文 篇4
隨著科技的一天天進步,物質的一天天變化,生活水平的一天天改善,我們似乎都已經忘記了有“精神”一詞。
“精神”在我們周圍慢慢變得少的可憐,如今生活似乎都是以物質為載體,以物質為條件,以物質為最終目的。文化也是如此,隨著與國際的日益接軌,中國人慢慢變得不再那么熱愛自己的文化了,不再重視自己的精神文明了。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之魂,中華精神是中華民族之粹。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的文化和精神都拋棄了,那不是不攻自破嗎?還有什么可以慰藉住國人的心靈呢?又怎么能成為有影響力的大國呢?
我們也時常嘆息,當今中國為什么產生不了影響世界的大哲學家,大詩人,大作曲家等等。也許原因就可能在于我們的文化傳統的實用品格,對純粹的精神事業不夠重視,不夠支持。
須知,一切偉大的精神創造的前提是把精神價值本身看的至高無上。
如果我們不重視精神其本身的價值,又怎么去創造精神呢?又有什么力量引導我們去創造精神呢?
隨著科技的革新,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人們往往去追求物質的享受,更有甚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去把拋棄精神作為代價。這又怎么能讓我們的精神生活豐富起來呢?
隨著國際的影響力,我們中國人慢慢淡化了自己的傳統文化。一些祖宗留下的優秀文化都拋棄的無影無蹤,那么那些優秀文化中的一些精神文明自然也就被拋棄了。
前些日子,父母帶我去祭祖,恰逢傳說中的王母娘娘的誕辰日,父母就帶我去參觀了一些道觀寺廟。回來后,我把所見所感告訴同學們,想表達一下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更多的是想弘揚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卻被同學們嗤之以鼻。
嗚呼!追求物質生活并不錯,但我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一定不能忘記精神。
精神領導著一個人的全部,如果沒有了精神的指引,那不是行尸走肉嗎?
努力追求精神文明生活,真正的重視,支持精神文明事業的發展,熱愛人類的文化遺產,堅持自己的精神層面,我相信,這樣的民族一定會是優秀文明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大國!
精神追求作文 篇5
一個人沒有了水和食物,他活不過一個星期;而一個人沒有了精神,他便只是一根小小葦草,毫無意義地為了生存而生存了。在物質保障的生存基礎上,我們應更加追求精神的美好,讓生活更精彩。
沙漏中的流沙緩緩停住,我們流連魏晉,看陶淵明悠悠然歸山林。陶淵明有才華,有學識,再加上一點八面玲瓏阿諛奉承,帶著腐臭味的高官厚祿還會不降臨?可是,陶淵明是那個“不為五斗米折腰”、“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他在世人皆醉中獨醒,在同流合污中獨立朝廷黑暗配不上他淡泊恬靜的靈魂,他追求的,是往返山水、無車馬喧的放懷。陶淵明躬耕隱居,自給自足,好不快活,為了明月清風凌霜傲雪,為了心曠神怡靈魂蕩滌,丟那幾兩金銀又何妨?在慷慨大自然的懷抱里,陶淵明不用擔心吃不飽穿不暖,也不用因小人結黨營私見風使舵而提心吊膽。他悠閑安適,日子自然就變得如詩畫般清雅凝練,質樸存真。
鐘表的指針咔嗒定下,我們駐足丹麥,看安徒生一支筆點亮世界。安徒生在一間小小的紅房子中,用他的生花妙筆勾勒出一個又一個凄美溫柔的故事。他生前的作品,只被當作是幼稚的兒童讀本,以便宜的價格賣出來養家糊口。事實上,安徒生的文筆與想象力足夠讓他批量生產出刺激新鮮奪人眼球的暢銷書,使他大紅大紫,但他沒有這么做。小女孩火柴中轉瞬即逝的希望,小美人魚為愛義無反顧的抉擇,是能永遠撼動人心的。他選擇將這些暖色的哀婉思緒用天真無邪的筆觸記錄下來,讓人們在紛繁浮華中,留一方凈土,尋回消逝的心底柔軟。許多富貴顯赫一時的人已消失在歷史的浪潮之中,而安徒生放棄了看似有用的部分財產名譽,換來了一座人類文學與精神的里程碑。他自己呢,傾注了身心而感到充實滿足,那些悲傷與嘲諷也在創作所帶來的巨大精神愉悅前不值一提,歲月也因此成了永恒的童話。
很多人每天吃好喝好睡好,卻將自己的精神真我囚禁于方寸之間。現在,我們應取掉曾經戴上的枷鎖,翻山越嶺,勇攀高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覽眾山小,放眼精神領土,目睹我們從未見過的無邊光景。
物質保障是我們生存的基礎,而精神追求會讓生活更加明麗燦爛。一塊面包,一株水仙,才是人生應有的境界。
精神追求作文 篇6
鋼筋的橫縱交錯,簡單卻又復雜,混凝土一層一層的澆灌,冰冷而又堅固。如今,我們就生活在這冰冷的框架之中,只不過多了門和窗的封閉保護。街道繁華的象征已不是櫥窗內精美的物品,更不是霓虹燈的耀目,而是從街頭到巷尾的車水馬龍,一輛接著一輛,綿延不絕。
我們生活在機器的轟鳴,還有所謂的文明喧囂之中,在這里我看不見未來,回憶不了過去,只是在徘徊,默默地彷徨。冰冷凄清更加迷惘,時間在齒輪的高速運轉和激烈的摩擦中一點點的燃燒,終為灰燼,而我們呢?便就被埋在這灰燼之下,一點點的腐爛,消去。諸如此類的生活早已使我們厭倦,我們不滿足于生活在這種空洞的世界里,我們也有夢想也有追求。我們要的不只是物質的生活,我們要的是可以擁有精神上的滿足。
落葉堆積,厚厚的軟軟的,沙沙,作響。我走在這軟綿綿的小路上,去尋找那份快樂,去忘記往事的惆悵。湛藍的天空,沒有白色的斑點——望不到邊。一塊琥珀,一塊碧玉,一西,一東,鑲嵌在這湛藍中,愜意中。又夾雜著些許惆悵。
當我走在歸泊之徒,望著那些形形色色的路人時,我感到了一種莫名的悲哀,他們穿梭在街頭巷尾,低著頭,邁著艱難的腳步,未曾回過頭,去望望這秋,往往這轉瞬即逝的秋。而當他們發現秋天已經過去是時,冬天也快要完了。這樣的生活,精神何在?
如今21世紀,人們心中所向往的擁有物,早已不是那愜意的生活,早已不是能擁有那午后沿著窗檐斜灑下來的陽光,這么簡單。人們的頭腦中被金錢、利益所充斥著。沒有人過多的去徘徊于事外的愜意生活。只是埋頭苦干,沒有方向,沒有追求。如同那漆黑汪洋上,迷失了歸泊方向的一葉孤舟,看不見岸邊的燈塔,看不見那洋溢著溫暖、愜意、舒適的'家。人們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忘記了那條先輩們走過了無數次的大“道”。偏偏選擇那泥濘,陡峭的不歸之路。他們忘記了什么是滿足,什么是精神,什么是追求。
人活在世上,不是為了享受榮華富貴,平庸、同樣也可以很幸福。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心理上的愉悅,而非肉體上的享受。真正的擁有沒有那么復雜,沒有那么苛刻,更沒有那么奢華。只要帶著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大千世界,既便會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精神追求作文 篇7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總會遇到這樣的男人或女人,對物品擺放的條理性和衣食住行的衛生程度要求非常高。他們整天念念不忘的就是這里亂,那里臟,并自稱自己是有“潔癖”的人,好像其他人都不配和他們在一個時空生存。最初每遇到這樣的人,我都會產生很強的自卑感,對他們非常膜拜。
因為我是個在生活上不拘小節的女人,對物品潔凈度的要求較高,但擺放的條理性很差。在家務活上總是得過且過,懶得費時。總想解脫出點時間去看書、寫東西、聽音樂、跳操、看電影等等。好在后來婚嫁時遇到一位和我一樣生活上也不拘小節的男人一起生活,才相安無事地度日。
時間久了,我倒覺得自己的這種缺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為不被外物生活所累帶來的心靈自由,精神生活的豐富,給我的快感超越了一切。我越來越感覺到只有物質生活追求越簡單,精神生活追求才有可能越豐盈、純凈,因為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
看著周圍那些只為生存而忙忙碌碌的紅男綠女們,只為名利而汲汲以求的達官貴人們,整天為家務的潔凈條理而操勞嘮叨的女人們,我想說的是,其實靈魂精神上的“潔癖”才是值得我們用心費時追求的。因為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本質就在于人是有靈魂的。如果在人生道路上行走時,我們丟失了自己的靈魂,那又和動物有什么區別呢?
我所說的靈魂的“潔癖”,是指人要有對真善美的人性向往趨近的強烈渴望,要有對知識、藝術、自然、健康、快樂等等真正美好的東西努力追求擁有的高品位的生活方式,要有對人性中的假丑惡、低俗的生活方式本能厭惡排斥的心理。
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人之為人的高貴和優雅,體會到人之為人的真正趣味,才不會在這個恒久的世界上白活幾十年就匆匆而去。愛因斯坦有著一個世界聞名的人生價值觀,他認為僅僅追求物質極大豐富的生活就是“豬欄生活”,說得難聽點就是和豬沒什么兩樣。
被稱為“英格蘭百合”的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生平最厭惡的兩件事就是追求時裝和暴食暴飲。當然作為世界級的大師們,他們的精神境界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無法理解的,更難以企及的,但他們對純凈美好的精神境界追求的無止境,對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的巨大貢獻,又怎能不成為我們努力向上的精神坐標和靈魂向導呢?
前幾天偶然看到安徽衛視魯豫主持的《超級演說家》節目,有個北大法學院的女孩劉媛媛的一段《年輕人能為世界做點什么》的演講給我以很強烈的震撼和感慨。以前,我整天對這些90后的孩子憂心忡忡,認為他們太自我,太享受,缺少責任感,將來怎么擔當社會的重任,成為國家發展的棟梁?
但是,這個女孩的一番撼天震地的宣言讓我的憂慮大大減弱了,90后的孩子們,真是好樣的!在演講中,她的一段極有沖擊力的呼告直指每位聽眾的內心:“……我希望大家都記住,即使給了你十萬個理由去作惡,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和底線,僅僅就是因為一個理由,這個理由就是,你不是一個禽獸,你是一個人。
我更希望我們所有的90后們,你們都能成為那種難能可貴的年輕人,一輩子都嫉惡如仇,絕不隨波逐流,絕不趨炎附勢,絕不摧眉折腰,絕不放棄自己的原則,你絕不絕不失望于人性……”這就是一位對精神“潔癖”有著本能追求的優秀女孩,相信她將來的人生定是精彩、精致,且充滿著正能量的。
同樣一個時代的青年人,有的就嚴重缺失社會責任感,甚至為了金錢可以不擇手段,喪失了做人的底線和原則。當今的一位青年寫作謀生者郭敬明就可以算一位了。之所以稱呼他為“寫作謀生者”,就是因為他僅僅是把寫作當做賺錢謀生的手段而已,哪配“作家”這個應承擔者社會正能量傳輸責任的光榮稱號。
他的亂七八糟的作品我一篇也沒看過,本能的反感排斥,也不讓我的學生和孩子看,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的作品負面的消極作用太大了!最可惡的是他現在竟然把那些充斥著浮華墮落、享受頹廢的腐朽作品搬上了熒幕。前段時間就因為《小時代3》這部電影,我和青春期的女兒發生了一場戰爭。
早就聽說《小時代》里宣揚的是窮奢極欲、浮華虛榮的物質生活享受至上的價值觀,而趨之若鶩的恰恰是那些毫無抵抗能力的青少年。所以我非常憤怒,對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很失望,這樣思想主題不健康的電影怎能在公共場合堂而皇之地上映呢?
對這些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將會起到怎樣可怕的消極影響呢?誰還認可勤儉節約,誠信樸實、勤勞致富這些傳統美德?誰還認為自己老實厚道、平凡普通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可愛的人?誰還認為精神相惜、靈魂相契的愛情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貝?
正上高中的女兒的人生觀、價值觀,受我和她爸爸的影響一直是很積極向上的,對那些思想不健康的書籍、電影一直還是有抵抗力的。前兩部《小時代》電影都沒要看。這一次,她實在是禁不住同學的勸誘,非要去看看,我當然不同意了。
其實平時我們是經常去看一些好的大片的。可這次女兒偏說,既然《小時代》有很多人看,就一定有它的理由,又說就看這一部電影,人又能變化多少?我堅決不讓步,給她講了個我在一本書上看到的故事,把她給惡心死了,看電影的情致也沒有了,正合我意!不過這黃毛丫頭好幾天都對我不冷不熱的,我才不和這個小白眼狼計較呢!只要不再鬧著看電影就行。我講的故事是這樣的:
有兩個兩美國小男孩也是想看一部兇殺電影,他的爸爸不同意,說不健康的東西就是不能讓孩子碰一點。兩個孩子苦苦哀求,也和女兒一樣爭辯說,僅僅看一部電影又能怎么了?并且都哭了起來。爸爸沉思了一會兒,竟然同意了。
為了致歉,要求讓兩個孩子明天早上吃他親手做的蛋糕。兩個男孩不敢相信地歡呼起來。第二天兩個小家伙睡眼惺忪地爬起來后,他那位極有愛心的爸爸已經費了好長時間做了一個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蛋糕,不論是視覺,還是嗅覺,都給人以美味的享受。兩個小家伙爭先恐后地剛想吃,他們那位智慧的爸爸說了一句話:“這個蛋糕多好呀!只是里面放了一點狗屎,就一點點而已,不會影響它的味道的,你們盡管吃吧!”
那兩位小家伙頓時惡心地跑到衛生間吐了起來,說什么也不碰蛋糕了。他爸爸又意味深長地跟過去說:“那有什么?不就放一點點狗屎嗎,有什么影響呢?”兩個小家伙終于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耷拉下腦袋,再也不提去看兇殺電影的事了。怎么樣,這個故事用來教育孩子追求精神世界的純凈很有說服力吧?
作為一名成年人,我們不僅自己要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性,選擇高雅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不要忘了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要用心引導自己的下一代從小就有近朱斥黑的本能反應。并且要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愛境界,在生活中的每一個時空,都不要忘記自己對下一代的影響,因為他們才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呢!
精神追求作文 篇8
張愛玲說,低到塵埃里也能開出一朵花來。追求物質的殷實是本性,追求精神的富足是境界。人生倘若能在精神的天地里自由徜徉,是多么愜意而又需要定力的事情。
一位作家用抒情的筆調贊美了一幅他所欣賞的生活畫面:在寧夏西海固的黃土高坡,在貴州的偏遠山區,在四川的小涼山深處,到處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飽了,就會很安詳地坐著曬太陽,甜蜜地打盹,萬事不掛心,目光溫和得如新生羔羊……這種“貧窮而又快樂”的生活,旁人自會被感染。人因為生活簡單,追求精神富足,所以滿臉自得。
為什么貧窮的國家如尼泊爾、不丹、老撾、智利等人均幸福指數那么高?為什么經濟發達的日本、韓國自殺率節節攀升?這是幸福感使然。精神富足了,幸福感也就有了。一個叫羅伯特的電視記者,拍攝到這樣兩組畫面:一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此人在辦公室里超負荷地忙碌著,雖然西裝筆挺,但神情憔悴、滿面疲憊;另一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寫字樓工作的清潔工,他身著藍色帆布衣服,破舊但不臟亂。只見他一邊清掃垃圾,一邊哼著鄉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總經理是典型的富人代表,而清潔工是典型的窮人代表。富人因為欲望太多,所以神情疲憊;窮人因為生活簡單,所以滿臉自得。窮人和富人不能只比物質,還要比幸福感,追求更高程度的精神富足。
雨果說過“腳不能達到的地方,眼睛可以達到;眼睛不能達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精神的高度,遠不是物質能達到的。“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君子憂道不憂貧”,顏回的安貧樂道展現的是精神的平靜和安寧。孔子弟子三千,但最為欣賞的是顏回。因為顏回追求精神富足。倘若他不注重精神修養,他不一定比世俗之人有更好生活。
這是一個經濟發達、物欲太多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會有很多人執意追求珍珠而摔碎好多玻璃球;在這樣一個物欲太多的社會,會有太多人為了得到更多“面包”而忘了靜下心來欣賞一下“水仙花”。人不能沒有精神,所以要追求精神富足。
【精神追求作文】相關文章:
追求正義的作文素材01-02
關于追求的作文素材10-02
追求夢想01-05
生命的追求01-05
追求完美01-05
追求的小故事的作文素材03-13
去追求夢想01-05
枷鎖下的追求01-05
追求讓夢想花開01-05
快樂在于追求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