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經典知新意征文「優秀篇」
【范文一】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后再溫習一遍,好好溫習了舊知識后,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后,我都會復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復習后,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復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嚴于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諧啊!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愿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艷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告訴你們,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風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為它包含著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范文二】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當每次看見兒子在誦讀的時候,心中總有一絲擔心。他真正理解其內涵了嗎?是為了背誦而學習,還是……所以,在檢查兒子背誦時,與其一起誦讀。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兒子,這句話的意思懂嗎?”讀到此處,我問兒子。
“就是,誰都有可能犯錯。父母有了錯誤,也要幫助父母指正。說話時一定要有禮貌,不能大聲。如果父母不聽,也要等父母高興時再勸。如果父母還是不肯接受你的意見,哭著懇求,就是父母生氣了打罵我們,也不應該有怨言。”聽了兒子的話,感覺自己的擔心是多余的。
“兒子,你做到了嗎?”
兒子略有所思地說道:“我恐怕是不敢。”
“為什么?”
“因為你們家長可是常有理。如果我說你們錯了,你們會找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的。”
聽了兒子的話,我又陷入了沉思中。是啊,我們很多時候放不下自己的家長架子。自己有錯,不愿意輕易承認。事后在兒子快要忘記的時候,假裝解釋一番,算是解決問題了。想想自己還真這么做過,而且不是一次兩次呢!最后的結果就是,沒有做到以身作則,沒能正確面對問題,而選擇的是逃避。那么這又給兒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什么呢?
“媽,還讀嗎?”兒子的話,又把我拉了回來。
“當然讀了。這么好的書,一定得讀!還要認真讀呢!”
親子共讀,的確是一種好的閱讀方法。這樣閱讀,提升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我們自己!
自評:偶然的一次親子共讀,卻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看來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想要真正走進兒子的內心世界,我這個做媽媽的,還要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才是。
親子共讀國學經典,感受了國學的魅力!
兒子最近的變化還真得很大:懂得許多待人接物的禮儀,懂得了“百善孝當先”!
【范文三】
自學校開展誦讀經典活動以來,在教師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部分教師對中國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開始了誦讀經典的活動。在不同年級開展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等經典。學生通過讀經典,從各方面都有了變化,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了。讀了經典以后,我感覺到經典文化伴隨孩子的成長。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特別是育人尤為重要,現在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自私自利,講究吃穿,亂花零錢。因為每家的孩子都生活在三口或五口之家的大人圈里,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上小學之前,沒有一個系統的教孩子行為規范的教材,孩子不知道怎樣做,更沒有人按照規范要求或訓練孩子。自從我們開展了經典誦讀后,才感覺到經典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極好的教材,它彌補了現在教材不能塑造學生人格的缺憾。這樣會使一個人受用終生。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老的經典文化被外國人當作寶貝研究學習。可是我們是炎黃子孫卻把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丟了,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今天當我們真正走進經典時,才知道它的真正內涵。它是做人的根本,為人之道。如果一個人連人都做不好,那么其它事情也肯定做不好。經典不但幼兒園的小朋友要讀,小學生要讀,而且大學生也要讀。從幼兒開始讀《弟子規》、《三字經》、《論語》、《老子》等。例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這些看似小事,不被大人重視的一些規矩,應從幼兒抓起,因為幼兒和少年時期正是培養孩子良好品德的關鍵時期。教育就是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經典是培養學生做人的好教材。它包括了天文、地理、哲學和歷史等知識,是難得的好教科書。
小學生就像一塊海綿,他只會吸收不會選擇。我們教育工作者就應替孩子選一些好書,讓孩子從中汲取營養。如果這塊陣地我們不用經典去占領,那么,廣告、電視節目及電腦游戲就會伴隨孩子的成長,結果就會出現許多問題孩子。他們浮躁、厭學,心理不健康,離家出走等現象會越來越多,這不得不使我們反省我們的教育。
我感覺到,孩子在讀書中認識大量的字,為今后的閱讀奠定了基礎,而且孩子的記憶力也明顯增強。經典讀得好的學生一天天在變化。有的孩子能做到心靜,不浮躁;有的孩子變的明白事理,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了。通過這些孩子的變化,使我們感覺到,任何一個孩子天生質地都不錯,就看我們怎么去雕啄了。讓孩子讀經典,就相當于孔子、老子這些大教育家幫助我們教育孩子。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對四書五經的理解就會更深刻,經典將伴隨孩子的成長,它的精華會沁入孩子的內心,在其幼小的心靈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使孩子知道怎么做一個真正的人,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偏不倚,一路走好。
過去的古圣先賢們,高瞻遠矚,不約而同地選擇經典為教學主要教材,趁兒童心性純凈時,讀圣賢書,耳濡目染于圣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經典的價值也將伴隨其人生經驗的成長而茹吐芬芳,綻放光明。
【讀經典知新意征文「優秀篇」】相關文章:
關于讀經典知新意征文08-15
小學生關于讀經典知新意征文「精品」08-14
學傳統行孝道知感恩征文「精選」08-21
學傳統行孝道知感恩征文300字08-23
作文怎樣出新意10-13
此中有新意作文:創新02-19
有新意的元旦賀詞09-30
有關創新意識的英語作文04-07
優秀作文:知錯能改200字05-16
知錯能改的小熊童話優秀作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