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作文(精選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陽節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便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以前,我對重陽節確實不怎么了解,認為只不過每到這一天人們吃上幾塊重陽糕,大伙再聊聊天也就過去了。后來,等自己漸漸懂事了,并從父母那里了解到了一些關于重陽節的來歷和特殊的含義。重陽節也叫敬老節或老人節,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轉眼間,今年的重陽節又來到了,我的心里有了個小算盤。這天上午,我走到奶奶旁邊,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問:“奶奶,今天是什么日子?”奶奶疑惑的說:“今天,今天什么日子?”我神秘地說:“想想,好好想想。”“今天是咱媽的生日?”“不對,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生日?我的生日要到十二月啊!”“呵呵,不是那個生日。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老年人的節日啊。所以我帶你出去走走。”說著,我便拉著奶奶的衣角向前走。奶奶臉上的笑容今天很燦爛,一旁清澈的湖水倒影著岸邊樹木的'身影,幾條小魚無憂無慮的在水里游弋,有時互相嬉戲,有時吐吐水泡。耳邊還不時傳來奶奶小時候的故事,奶奶陶醉在這美麗的詩畫里了。是啊,經常聽大人們說,要讓老人老有所樂,安享晚年。或許說的就是這幅美麗畫面吧。這時,天色已晚,我和奶奶意猶未盡的回到了家,而媽媽也早早在餐桌上放上了重陽糕。我連忙遞了一塊給奶奶,又抓起一塊塞進了媽媽的嘴里,當然我不會忘了自己。咦?今天的重陽糕怎么比以前的更甜了呢……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后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于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后出室暢游的春節,那么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今天是農歷九月九,傳統的重陽節,老人節,也是登高節。媽媽單位里就組織了一場規模浩大的登小斗山、大斗山活動,參加人數有700多人。我和媽媽作為登山老隊員,擔當了開路先鋒,帶著幾位叔叔率先攀登。
伴著泉水叮叮咚咚的歌聲,我們上山了。沿著寬闊的水泥路筆直向前走,就能看到一個岔路口,一條是狹窄的山路,一條依舊是寬闊的水泥路。小路通向小斗山,大路通向大斗山。雖然名字這么叫,但小斗山比大斗山更陡。
趁著大人們貼指示牌的時間,我環顧四周,發現這里簡直是綠的海洋:竹子是綠的,野草是綠的,石頭上的青苔也是綠的'……這些美麗的綠色,映得我腳印也泛著綠色的光芒,輕松極了。
牌子上寫著,接下來的路有些挑戰,我心想:對我這個爬山健將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嘛。
山路彎曲陡峭,并且因為前幾天菲特的影響,有很多碎石塊被沖到路面上,幾個叔叔正在修路。我感受到了他們工作的艱辛,我們輕裝上陣都有些氣喘,他們更加累了,我們走在石頭路上,也是走在他們的汗水之上啊。
正想著,我也累得出汗了。回頭看看,已經登得很高,但抬著向上看,哇,還有這么多臺階啊,一眼都望不到頭,真像是通到天上一樣。確實好累啊,但我不能停下來,我要第一個到達峰頂。“前面這點走完,就會到了。”我給自己鼓鼓勁。
媽媽安排一位叔叔站在路邊,專門為大部隊人馬鼓勁,還讓他告訴所有的人,不能坐下來休息,因為心臟會受不了。這時,我看媽媽自己也很累了。她埋著頭,不再跟我聊天。我知道她又在用“三步勝利法”了。就是低著只看自己眼前的三個臺階,鼓勵自己不斷地征服這三個臺階,不知不覺就能到達山頂。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攀登,我們終于到了小斗山頂,完成了1/3的路程,再往大斗山去的路就平坦多了,我們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比起之前的持續登高,算是輕松多啦,我一鼓作氣,到達了鑒遠亭,之后就全部都是下山路啦。
爬山可以登高望遠,欣賞美景,還可以鍛煉自己的毅力,呼吸新鮮的空氣。我喜歡登山!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王維登高遠眺,面對茫茫蒼穹吟出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今,穿越歷史的煙云,又是一年重陽節,再念敬老,顧思經典。
重陽節,在這金風送爽的季節里,老人們更是笑口常開啦!各個地方開展老人們比較喜愛的節目,如:扭秧歌啦、播放古典音樂啦、登高遠眺啦……爺爺奶奶們唱歌、跳舞,慶祝自己的節日,九九重陽正趕“九”,家家戶戶樂開懷。
我們是初生的太陽,老人更是一輪永遠不落西山的太陽!丹鳳迎秋,秋蘭飄香,采一朵菊花插在奶奶頭上,送一包煙放在爺爺手上。中秋過后又重陽,它代表著永不落的太陽,無疑是比較美的。只要在這一天,你做到了,此后,不管多么久,你還會記得重陽,還會想起你的爺爺奶奶。只要真情悠久天涯也只不過咫尺比鄰。重陽節,我也為爺爺奶奶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敬老情……
預料之外,我原本精心籌備的“驚喜”又泡湯了——禮物太貴了。我十分失落,心里默默想著:怎么辦,爺爺奶奶會不高興的呀!一抬頭就看見了家門。爺爺為我開了門。我不敢直視爺爺的眼睛,膽怯地回到了房間。“沒辦法了,只能說句祝福語了!”我想著。我邁著顫抖的步子,走到爺爺奶奶跟前,鼓起勇氣,說出了那句話:“奶,奶奶……”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有些口吃。“怎么了孩子?”奶奶問道。“今,今天是重陽節,祝,祝你們節日快樂!”,我終于說出了那句話。“喲,我們的寶貝孫子長大了!”爺爺激動地說。他們一把抱住我,呵呵地笑著。我也樂了,之前的失落一掃而光,頓時來了勁兒:“爺爺奶奶,我今天下午帶你們去登山吧!”“好!好!好呀!”爺爺奶奶異口同聲地回答。
下午,我攙扶著爺爺奶奶,來登山。雖然他們有一把年紀了,但身體硬朗,比我跑得還快!
我們終于登上了山頂。秋風送爽,吹得我們頭發都飛起來了。回頭一看,爺爺奶奶望著茫茫蒼穹笑了,笑得如此甜蜜,仿佛年輕了十歲。
重陽節,秋風送來的節日,她帶來的不僅是節日,還有濃濃的敬老情。當我們的長輩們正沐浴在這天地之中時,重陽節已經悄然而去。但它并不會帶走爺爺奶奶的歡樂,更不會帶走我們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陽一樣無法缺少。讓我們一起,把重陽節永遠刻在我們心中,永遠弘揚,永遠傳承!
重陽節的作文 篇5
今天是10月19日,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現代中國的老人節。它用了九的諧音“久”,也就是長久,而且,“9”也是數字中比較大的,用來比喻長壽。
“每逢佳節倍思親”,身在異鄉的我不能親自到老人們身邊給老人問候,給他們送去禮物。但是可以用電話聯系他們,讓聲音傳到他們的耳旁,傳到他們的心里,這應該是比較好的禮物。
早上,我自告備勇地對媽媽說:“今天晚上,我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電話!”我很不喜歡打電話,但是有這個美麗而艱巨的任務,我左右為難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呢?我心里有兩個小人在對打。
“對了,就這樣嘛。”我叫道,兩個小人都被我槍斃了。又出來一個念頭:先讓爸爸打頭陣,等他說完了我再上。
我把爸爸請來,讓他打頭,在撥號的時候,我心里忐忑不安,撥通后,是奶奶接的電話,爸爸說:“媽!嚴哲雨說今天是重陽節,來問候一下!”說完,就讓我說,我虔誠地說“奶奶,重陽節快樂!”
奶奶說:“你也快樂!學習好不好?”
“好!”我高興地說。接著我們就聊開了,先聊家里忙不忙,奶奶說,忙的時候還沒到。我心里想,電話打得真是時候。我又問爺爺身體怎么樣,奶奶說,爺爺的身體很棒。我聽了十分高興,在屋子里又蹦又跳。聊了很久,我們才依依不舍的`掛了電話。
爸爸照樣子又給外婆家打了電話,說了差不多的話,又讓我來說,我也說了差不多的話。當然,老人們聽了都非常高興,還夸了我一番,說我真孝順。聽了這樣的夸獎,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甜。
真可惜我們沒有和老人們生活在一起,不然,在這樣美好的節日里,我們可以到老人們的家中,幫助他們打掃衛生,燒飯,做一些家務活,陪他們聊聊天。但是,我們離得太遠了,現代通迅如果發達到普及可視電話就好了,但現在什么也不行,只能原始的打一個電話了。
重陽節的作文 篇6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比較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于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比較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重陽節_關于重陽節的作文02-15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懷念重陽節08-12
重陽節的作文07-21
重陽節作文05-30
【精選】重陽節作文07-16
(精選)重陽節作文07-03
重陽節作文(精選)07-05
[精選]重陽節作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