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習俗作文(集錦1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習俗作文1
在廣東東莞有乞月照月爬月,以求早生貴子,除了月餅以外,楊桃、芋頭仔都是常見的食品。由于菱角現在比較難買,已經比較少見。祭月,即拜祭太陰娘娘,在香港,會有人到公園燃燒蠟燭;此外,亦有些地方的習俗會向長者或后輩送贈豬仔餅或長壽面。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后,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出搜捕,終于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后,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托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不管這傳說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國是龍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節舞火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值得珍視的。浙江東部:此地風俗全國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中秋節是在八月十六,而非八月十五,并且傳統上名稱也是直接叫“八月十六”,與端午、重陽、冬至不同。
中秋習俗作文2
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節,正是那一年最快樂,也是涼爽的一天了,一年辛苦勞動結出的果實,最后終于可以品嘗果實的甜美,歡度佳節。從而形成我國豐富多彩的中秋飲食風俗。
吃月餅
“中秋佳節吃月餅,”這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每當風清月朗,桂花鉆入人心之際,家家吃月餅,賞月亮,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別有一番滋味。我記得蘇東坡的詩句中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的美味糕點。有的地方過中秋節,比如江南過中秋就有點與眾不同,比如有錢人家吃月餅,貧苦人家吃南瓜的風俗。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名叫黃花,黃花美麗,善良,聰明。由于那年大旱,黃花的父母年老多病,經常躺在床上,后來,黃花在南山的草叢里發現了兩個扁圓的野瓜,于是就把他帶回家,煮給父母吃,沒想到這瓜香噴噴,甜津津的,兩位老人吃了后食欲大增,慢慢的病就好了。黃花把瓜種子種在地里,后來長出許多瓜來,因為他是從南山采來的,所以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就流傳著吃南瓜的習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看著月中桂花,聞著一陣陣的桂香,喝上一杯桂花酒,全家人坐在一起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歡聚一堂,以成為節日的一種享受。
中秋習俗作文3
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大家都很重視,關于它的習俗,也很有趣呢!
在70年代的農村,大人小孩都過不上現在的好日子,但是每逢中秋節,又圓又大的月亮掛在蔚藍的天空上,在這柔和的月光下,無論多么窮苦,家里都要買上四個又紅又大的蘋果,放在桌子上,做成一個供盤,條件好一點的,還可以用上好的白面,里面放點兒糖,蒸成圓形的,就成了夢寐以求的“月餅”,也做成供盤,乞求蒼天保佑一家人的平平安安、團團圓圓。
現在生活富裕了,中秋節的食物琳瑯滿目,家里有各種各樣可口的水果,還有大大小小、種類繁多的月餅。這天一家人一起去賞月啦,一塊兒在家里一邊吃月餅,一邊聊天啦,小伙伴們一起做游戲啦,快樂無比,盡情享受天倫之樂。給親人、朋友送箱月餅,代表團團圓圓;給家人送一些包裝精美的蘋果,代表平平安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這首《靜夜思》反映了:不能回家團圓的人,到了這天特別思念家鄉的親人。除了春節,這是人們最重視的一個節日了。
八月十五正值農忙季節,人們歡歡喜喜吃月餅,高高興興收糧食,其樂融融。中秋節,代表豐收,代表喜慶,代表團圓,農民們收獲辛辛苦苦種來的五谷,臉上不由露出會心的微笑;小孩子們可以約好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晚上則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賞月,或是在家里聊聊天兒,這是多么美好的節日呀!
中秋習俗作文4
我家鄉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到了,我們福州的習俗可多了,有擺塔,吃鯉魚餅,還有“撿月光”。
擺塔,是把各種各樣的塔擺在一個臺上,展示給臺下的觀眾們看。傳說,曾經有一位將軍打完勝仗來到福州,剛好就是中秋節,福州在當時又是一個多塔城市。所以老百姓們為了獲得好運,就各自拿出自家的塔擺在門口,獲得好運。現在福州出名的只剩白塔和烏塔了,其他塔呢?它們都經過時光的流失而消失了。
“吃月餅了!”我們福州吃的可不是常見的月餅,而是鯉魚餅。做成兩條鯉魚形成對稱,代表著福州人給親朋好友送去“年年有余”和“鯉魚跳龍門”的意思。福州人還把像鯉魚餅的掛飾戴在兒女身上,愿兒女的學習像“鯉魚跳龍門”一樣紅紅火火。鯉魚餅的味道可美了,兩條鯉魚并在一起,就像一個月亮,吃一個美滋滋的,你想不想嘗一個鯉魚餅呢?
最有意思的要數“撿月光”了。傳說每當中秋節時,月亮上會掉落下一個月光,只有心地善良的孩子才能撿到它,誰撿到它就等于撿到了好運。所以孩子們一吃完晚飯后就會出來急急忙忙地找月光,8點過后月光就消失了,孩子們也就各自回家了。
這三個風俗各有各的風趣,中秋之夜,你有沒有過這三個風俗呢?這就是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過的中秋節。這時,我突然想起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和在澳大利亞的爺爺、奶奶,他們真是“獨在異鄉為異客”,而我又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
中秋習俗作文5
中秋節從20xx年起,與清明節、端午節一樣,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講到中秋節,自然想到的是賞月、吃餅、觀潮了。那么,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呢?它有哪些傳說、哪些習俗、又有哪些著名詩詞呢?那就讓我們話說中秋吧!
古代,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就有“中秋”一詞記載。后來,貴族和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時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是中原居民自北向南大遷徙時期,在遭受戰爭離別之苦的人民,以月餅相贈,晚上賞月,取團圓之義。至明清,已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國歷書上,一年分四季,每季有三月,八月正是秋季之中,十五又是一月之中,八月十五,故名中秋。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吃著又圓又甜的月餅,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習俗作文6
每逢到了那天,奶奶就買來雞鴨魚肉用來祭灶,往上面貼圓形的紅紙,往佛臺前燒紙錢。佛臺前擺著一對蠟燭,插著香,一團火在鐵盆里燃燒著,奶奶則在一旁不斷添紙,直到化為灰燼。屋里煙霧彌漫,可我們還得向佛祖磕頭。
到了晚上,饑腸轆轆的我們迫不及待想吃月餅,由于爸媽今天休息,所以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月餅會有種興奮洋溢的感覺。奶奶切開了一個大月餅,首先她把兩份月餅擺在了灶臺上,然后拜了拜,終于開始吃了…。。當我們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就要出去放紙燈了。
在中秋節放紙燈,是姐姐想的點子。這個程序,是一件十分爛漫的事情。奶奶拿出了幾張五顏六色的大彩紙,她將厚厚的紙放在手中搓來搓去,讓紙變得柔軟起來,這樣可以折起來方便些。我們在一旁馬上拿出了蠟燭,點上了火,蠟燭便燃燒起來。心靈手巧的奶奶三下五除二就把紙折成了一只較大的船。我們接過紙船,往它的下面和側面均勻地滴上了蠟燭油,然后將另外小巧玲瓏的小杯子狀的蠟燭放在了紙船的中間。一家人就到河邊放起了紙船,火光照亮了紙船,在水中漸漸漂去,我們都閉上了眼睛,默默許愿……
之后我們聚在陽臺上,望著夜空中的圓月,吃著月餅,說有關于中秋的美麗傳說,猜有關嫦娥的歇后語……。就這樣,我漸漸地睡著了。
每一次的中秋節,都因為這些習俗而特別有意義!
中秋習俗作文7
月光紙,又稱為“月光祃”、“兔兒祃”、“兔爺祃”,是木刻版水彩印制的神像,是中秋節必備的月神像。
祭月時拜月神像(月光紙)的風俗起源于明代,明劉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記載:“紙肆市月光紙,績滿月像,趺坐蓮華者,月光偏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續紛。”另據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致,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并焚之。”
舊時,每到中秋節,北京城中的南紙店的月光紙便會熱銷。舊時揚州刻印木刻月光紙的除清代小東門的會文堂紙店外,后來磚橋上的“松竹齋”、大東門街的“蓮青齋”、缺口街的“生記”等十余家紙店也紛紛刻版印制月光紙售賣。月光紙是糊在秫秸架子上的,周圍還有臘花低鑲的邊,被人們“請”回家去祭祀,然后焚毀。
月光紙中形象最初為道教形像,是一整張毛邊紙印刷的,是以嫦娥為主的月宮圖景,上面有“太陰星君”的形象,后慢慢變為佛教形象和搗藥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畫面上呈現一輪滿月的圓輪,月輪內則有一尊女菩薩端坐于蓮花之上,太陰星君被菩薩的形象所取代,民間信仰中稱其為“月光遍照菩薩”、“月光菩薩”或“月光娘娘”。在菩薩之下還繪有廣寒宮的仙閣殿影以及玉兔搗藥的形象。
還有以一張整幅順紅紙印制的,上端是“關圣帝君”、“增福財神”,是給鋪戶用的。店主希望自己可以財源廣進。
中秋習俗作文8
提起中秋節,誰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嘛。可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卻在農歷的八月十六日。那么,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呢?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聚……這些都已成為我們舟山人必不可少的習俗。
?在八月十六這一天,多數人家的餐桌上都會有一碗傳統小菜“芋艿鴨”。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傳說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后來食用芋艿,這中間與明愛國將領抗倭有關。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瓊州參將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圍殲倭寇,不料在離舟山不遠的海面上遭到襲擊。幸虧俞大猷指揮有方,將部隊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個小島駐扎,只是運糧船被倭寇劫走,吃飯成了問題,當時實行海禁,島嶼上居民已被強迫遷走,島已變為荒島,部隊面臨糧草斷絕的困境。士兵們餓得發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發現沼澤地里有種野生植物,根部長有球莖,于是便挖來煮著試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饑。俞大猷得知后發動大家都去采挖。就靠這種球莖,俞大猷的部隊渡過了難關。所以俞大猷把這種不知名的食物取名為“遇難”。第二天,俞得到情報,那些槍糧的倭寇在普陀集結,設計水陸夾擊大敗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紀念明將抗倭石刻,上鐫“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進,參將俞大猷,都司劉恩至,督兵滅倭于此”字樣。
舟山人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習俗作文9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了每一年的八月十五了。中秋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實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因為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當中的八月稱為“仲秋”。
從古到今,客居他鄉的游子常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來寄托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祭月是重要的習俗之一。在古代,不光是皇帝有祭月的社制,平民老板姓也有祭月之風,只是到了后來就變成了賞月,祭祀變成了歡娛。在唐代時中秋賞月的風俗最為旺盛,很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而且至今為止也還遺存著“拜月亭”、“望月樓”等的古跡。
不過在中秋來臨的時候,讓我們最難忘的還是和親人朋友團聚所帶來的溫馨和祥和。
人與人之間、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情愫往往能在風格迥異的節日意境中得以詮釋。因此節日也就成為生活中一種特定的溝通公式。
中秋節往往少不了吃月餅,而月餅是有感情的,她帶著濃濃的情意,給了我們思念的情懷。情誼的深厚是無法用物質或金錢的價值來衡量。
歲月的印記無法涂抹,時代的步伐難以停歇,生活中的感動也是無處不在,在中秋來臨之即,去探望曾經給予你點滴幫助的朋友和親人們。
最后在這里我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別忘了常回家看看!
中秋習俗作文10
中秋節對于大同人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奶奶家來說更是認真對待的,大姑二姑三姑統統都不能來,該回婆家的回婆家,該在自己家的就在自己家。晚上月亮升起來的時候,爺爺把陽臺的燈打亮了。拿了個大托盤,里面放著月餅,葡萄,梨,桃,香蕉,西瓜,蘋果等等,果爸給搬到陽臺上,放好,問爺爺:“放這兒月亮看的到吧”,爺爺滿意的點點頭。奶奶負責給包餃子,爺爺非要給包個硬幣,還非要在桌子上擺上五副碗筷,說是有大孫子的。餃子熟了每個碗里放三個餃子,果爸把果果碗里的餃子夾開,嘎嘎,果然看到硬幣啦,嘿嘿,都說這小子有福,嘎嘎,媽媽真高興,比自己吃到硬幣還高興。
果果出生,爺爺就托人給算命了,據說很不錯,出生的時辰真是不錯,媽媽也在網上用稱骨算法幫果果算過命,很好,比媽媽的命還好,嘿嘿,這些都是大家的一種心情,無非是希望自己的寶貝兒幸福,媽媽比起你瓜子仁兒阿姨,可差遠了,你澎澎哥哥的名字,可是他們冒雨跑到雍和宮找人起的,嘿嘿。
話說遠了,改天,媽媽好好把給你起名字的前前后后都記錄一下,將來你上學了,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老師肯定會讓大家講講自己名字的來歷,到時候你就按媽媽給你寫的說,嘿嘿,雖然有點兒迷信,但不乏智慧阿。
大同中秋節,還有很多放鞭炮的,晚上家家戶戶都亮著陽臺的燈,很有家的溫馨。
中秋習俗作文11
客家習俗
客家人過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稱八月節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圓月升起時,客家的人們早早便在庭院、樓臺,或屋前的禾坪對著月亮升起的地方,擺出月餅、花生、柚子等果品,準備“敬月光”活動。
拜 過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賞月、吃東西。賞月是大人們的事,小孩子一般不會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賞月,而是在皎潔的月色下追逐嬉戲,此時是他們的天堂。而吃東 西則是有些講究的。家長往往先讓大家吃這些祭過月神的祭品。在華夏祭祀文化中,有這樣的傳統,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會把祭品分吃掉,這樣整個祭祀禮 儀結束。我們分吃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傳統的祭祀文化。梅縣人的說法是,吃了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氣的,吃了會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餅這個傳統的、帶有普遍意義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像剖柚子叫‘殺柚’,帶有驅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說剝柚子皮是‘剝鬼皮’,寄寓了驅邪消災的愿望。”
客家地區的月餅,除普通月餅外,有“五仁月餅”,還有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制成大小不一的圓形糕。雖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但客家人始終繼承傳統飲食文化又在發展民間飲食文化,而中原遺風始終不變。
中秋習俗作文12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來歷:
據說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朝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祭月原是帝王的禮制,后來達官文士也效仿,此風逐漸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中秋節的傳說: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節的習俗: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中秋習俗作文13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習俗作文14
中秋佳節來臨,那為什么我們中國會有中秋節這個傳統習俗呢?讓我給大家娓娓道來吧!
許多人都認為,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傳說記載: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藥之后,飛向了月亮。嫦娥此舉是為了代替后羿受罪,并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相傳,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所以會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亮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后來世人每逢中秋,不僅想登月與嫦娥一聚,還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的時候,會祈求男的早日登步蟾宮,高攀仙桂……女的則希望相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為節日來慶祝了。
另外有人認為,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這本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和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后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中秋的由來,眾說紛紜,你覺得哪一種才是最符合邏輯的呢?你又最喜歡哪一種呢?
中秋習俗作文15
今天是中秋節了,我和爸爸媽媽去了姥爺家,我打了一會游戲,大家一起吃完晚飯后,我就和媽媽去看中秋節的月亮,我發現月亮非常亮,也非常的圓,我還發現月亮上有隕石碰撞形成的小黑點。
等我們看完月亮回來,姨媽打開了一盒月餅,我吃了一個,覺得月餅太甜了,都有點膩了,然后我把剩下的一點給媽媽了。后來又和哥哥下了一盤象棋,就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今天是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
中秋節的夜晚,我和姥姥媽媽來到了樓下,看見了有人提著大包小包匆匆忙忙的趕路,我想他們可能要回去跟親人團圓。我抬頭一望,看見了月亮,它像一個明鏡,也像一個大月餅,還像一個大玉盤,金黃金黃的。這使我想到了嫦娥,玉兔,嫦娥正在梳妝,玉兔正在追它的影子呢。我們走著走著,發現月亮也跟著我走,過了一會兒,我發現月亮不見了,于是我東張西望地看,忽然他又從兩個樹的中間冒出來,原來他是跟我們玩兒捉迷藏呀!今天是中秋節是大家團圓的日子,可是我們家沒有團圓,因為爸爸沒有回家,他在外地沒有回來,可是月亮只有一個,我和爸爸都看著那輪明月就會想到對方的。詩中有一句話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月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現在我明白她的意思了。雖然我見不到爸爸,可是我想爸爸正在望著那輪明月思念我們,我也望著那輪明月思念爸爸。
【中秋習俗作文(集錦15篇)】相關文章:
【精】中秋習俗作文12-10
【薦】中秋習俗作文12-10
中秋習俗作文【精】12-10
中秋習俗作文【推薦】12-21
中秋習俗作文【熱門】12-21
【熱門】中秋習俗作文12-10
最新中秋習俗作文12-21
中秋節的習俗作文(集錦15篇)12-30
中秋節習俗作文集錦15篇12-13
【精】中秋節習俗作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