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16年中考命題作文“總有屬于我的春天”素材運用指導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美的,大地蘇醒,冰雪融化,花草萌發(f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總有屬于我的春天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文真題】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最美的,大地蘇醒,冰雪融化,花草萌發(fā),所有的景象都在提醒著人們:春天來了,希望來了,一切新的,都要開始了。歲月更迭,四季交替,春天,就是這樣一個總讓人期盼的季節(jié)。春天里,總有一片天空讓人翱翔,總有一段往事讓人回味,總有一份精彩屬于自己。請以“總有屬于我的春天”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辛。
【名師題解】
1.審題。這道命題作文的中心詞除了“春天”,重點更在一個“總有”上。一個總有,意思是有一個堅定信念,在千尋百覓之后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所以,我們在行文時,側(cè)重要寫相信自己,堅強面對花季中的雨季,走出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2.選材。看到題目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寫一個我喜歡的季節(jié),然后寫為什么喜歡這個季節(jié)。其實這個題目設(shè)了個“陷阱”,表面上看是要寫春天這個季節(jié),實際上這個題目可以理解為“總有屬于我的空間” “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總有屬于我自己的精彩”“總有屬于我自己的亮點”等意思。其實“屬于我的”一詞已經(jīng)提示同學們寫的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所以我們要將自己的真實生活展現(xiàn)出來。很顯然,文章一定要寫出曲折感,正是因為“屬于我的春天”原來不在,或者原來沒有追尋到,所以我們要把追尋的過程、感悟等一一寫出來,這樣才能切題。當然,除了這些親身體驗,我們還可以運用一些名人名言、熱門歌詞,或者是古詩詞作為作文的題記,在文中,我們也可以運用一些經(jīng)典人物的素材,主要是勵志人物,比如史鐵生、海倫?凱勒等人的事跡來充實文章,但注意不要過多涉及,因為文章的主體依然是“我”,而非他人。
【推薦素材】
素材一:薩曼莎?加維是美國紐約一名高三的學生,被美國媒體稱為“貧寒小天才”。她憑借在海洋生物學方面的特長,在上千名美國高中生參加的全國科學競賽中成功晉級半決賽。隨后媒體發(fā)現(xiàn),這位小天才實際上是一名無家可歸的窮孩子,她與家人至今仍居住在薩福克縣一處收容所內(nèi)。長島議員伊斯雷爾說,加維的事跡讓人感動,加維的品質(zhì)具有勵志意義,所以他決定邀請加維聽取奧巴馬日向國會發(fā)表的國情咨文,同時邀請她的父母在自己辦公室收看電視直播。加維小小年紀就獲此殊榮,不僅因為她的天賦,更緣于她在貧寒逆境中拔尖的精神。
素材點撥:這類勵志素材是本題目寫作時最常用的素材。憑借自己的努力來換取豐碩的成果,這樣的真人真事,對于文章來說非常具有說服力,同時對于讀者來說又具有滿滿的正能量。我們可以多選取一些類似的素材運用到寫作中去,不管是經(jīng)典的還是熱點的,只要事跡感人、有力,都可以入文。
素材二:茭白是我們常見的一種蔬菜,但很少有人知道,茭白其實最開始是一種谷物,而非蔬菜。它最初的名字叫做菰。有一年,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菰染上了某種怪病,在本該抽穗的季節(jié)沒有抽穗,不過,他們后來又發(fā)現(xiàn),那些生病的菰根莖部開始不斷膨大,最終形成了紡錘形的肉質(zhì)莖。人們品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美食——茭白。從此以后,人們干脆不再把菰作為糧食來種植,而是專門利用那些不結(jié)實的畸形菰的植株培育出茭白。這樣那些生病的菰華麗轉(zhuǎn)身,完成了由糧食到蔬菜的蛻變,成為人們餐桌上一道鮮嫩脆爽的美味佳肴。
素材點撥:這是一則描寫自然生物的素材。茭白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生活中的那些失敗挫折沒有那么可怕,只要我們像茭白一樣學會轉(zhuǎn)身,學會換個方向去努力,生活會一樣有滋味,同樣很精彩。
素材三:吳宗憲是一位值得讓人尊敬的藝人。雖為搞笑娛樂主持人,其實他的修養(yǎng)非常高。他不僅熟讀中外名著,就連生僻的古文也非常熟稔。他說,作為藝人,就是要在高潮時享受掌聲,低潮時享受人生。他對名利看的很淡,別人問他為什么想得這么開,他笑笑說:“人的一生就好像是一架飛機,飛多高都無所謂,但重點是要降落的漂亮一點,有時候,走下坡路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開始。”
素材點撥:吳宗憲的話很能帶給我們思考,其實,只要心態(tài)放得正,無論我們面對的是順境還是逆境,是春風還是寒冬,我們都可以在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后,感受到春天的溫暖。 另外,他的這些話也可以單獨作為素材使用,放在文章前面作為題記,或者最后作結(jié)語,都是不錯的選擇。
【范文】
總有屬于我的春天
古人愛說“沐春思而心飛揚”,似乎格外地熱愛春。于是,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會背: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稍后來,便也漸漸接觸: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但那搖頭晃腦的背誦似乎只是有樣學樣,我并未真正了解這被無數(shù)詩人騷客賦予過意象的春!
去年冬天,爸爸不知從何處搬來一盆吊蘭放在我房中。起初,我對那長得并不茂盛的小家伙充滿興趣,每天都會趴在飄窗上看它,時不時澆澆水,施施肥,看看它較于前一天的變化。一連數(shù)日,那小家伙沒有帶給我什么驚喜,它們就是那副蔫樣,不知是心里作祟,還是什么的,我甚至覺得它的葉似乎枯黃了點兒。
連日的等待失望消磨了原有的興趣。于是,我拉起了窗簾,不再日日念著它看著它。偶爾拉開,也只是為了看窗外高大的常青樹,眼光便再也沒有放在它身上過。
熬過漫漫冬夜,覺得空氣中都充斥著歡快的氣息。又一次拉開窗簾,打開窗戶,似是 想用早春的風吹散屋內(nèi)連綿的冬日的氣息。不料佘光瞥見了它——
它比我上次見時足足“膨脹”了一倍有余。即使仍然躲在角落,但它顯然比一個月前“精神”了許多。狹長的葉片泛著油油的綠光,像是打了蠟一般,從枝中又抽出了許多細長的枝條,有的上面還追著幾株新枝。白色的瓣,黃色的蕊,嬌羞地躲藏在層層疊疊的葉片中,含羞地打量著這個世界……
心中的驚嘆滿滿過了春來臨的欣喜。我一如第一次看到開花抽枝一般,競欣喜地驚叫出聲——我原以為它會在不屬于它的季節(jié)內(nèi)沉寂地死去,化作一個過客,只在這世上匆匆地走一遭,卻未料到——長久的沉寂只是蟄伏罷了,只為了蓄勢待發(fā),迎接屬于它的季節(jié),春!
“雪云乍變春云簇”,剎那間,我覺得我的世界便是如此:殘冬的云是沉郁的,堆積的,一片一片,一塊一塊,沉重而不明朗,它們都漸漸散去了,只剩下春天的云海,像一朵朵花,忽然爆出來,蓬勃而朝氣地堆放著!
春天! 屬于我的春天來了嗎?
《牡丹亭》中道:“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或許在杜麗娘眼中,春天就猶如絲線,可一層一層剝開,而在我眼中,春天,便是播種的季節(jié)。也許,它沒有收獲來得雀躍,叫人歡喜,但春卻是一種朦朧的憧憬,是對未知生命寄予的希望。所以我們可以把夢想一點一點地播種在現(xiàn)實的土地上,看它開花,抽穗,結(jié)果。這個生長、成熟的過程,我們可以企望。
經(jīng)過冬的蟄伏、春的爆發(fā),更加地具有力量;經(jīng)過兩年的沉淀,我的初三是否也能春色如許?
這份未知的答案,我知道,要由我自己來填寫!
【教師評點】
這篇文章構(gòu)思非常巧妙。文章沒有直接寫“我”的故事,而是借助吊蘭的生長變化來暗指自己的心理路程,文章的主旨就這樣在作者清新而流暢的筆墨中自然流淌出來,毫無刻板之嫌。另外,小作者對于古詩文的掌握也令我們佩服,對于春天及景物的描繪都非常出色,可見其文字功底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