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章智育運用的基本知識有那些
文章智育的進步往往源于文章知識的更新和完善,如果抽掉了文章知識,那么智育必然懸浮無著落。不過在當前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日甚一日迅猛發展、改革的今天,有關文章知識的討論也應該更新理念,更新思考的方法,具體地說,一要更新文章知識觀,要獲得最新的文章知識,對文章知識和相關知識保持高度敏感;二要培植主動挖掘開發文章知識、靈活運用文章知識的理念,尤其要掌握和更新獲得文章知識的方法,做知識的主人,不做知識的奴仆。
一、文章的本質與信息
(一)關于文章的本質
首先,文章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文章反映社會生活是廣泛的,可以反映現時代社會生活,可以反映過去時代社會生活;可以反映作者、讀者所處之地的社會生活,也可以反映異域他地的社會生活;可以反映客觀外在的社會生活,也可以反映人類內心世界。由此看來,文章的功能可謂神奇,觸角可謂長而廣、細而尖。
文章反映現實世界是真實的。如果虛構是文學的專利或特長,那么真實就是文章內容的本質特征和主要要求(盡管還是其他要求)。有葉圣陶論述為據:“單只根據實事寫成的是報紙的記事、歷史的傳載之類的東西,便是所謂敘事文。”“小說不一定要根據實事。”(《小說與敘事文》,《文心》,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2005年版版)所以真實是文章的生命,虛情假意是文章寫作的大忌。
文章反映社會生活是有選擇的。由于作者所在地域、所處社會地位、所持有觀念和所發感興的不同,由于社會大小環境需要的不同,文章總是呈現社會生活的一邊一角,一篇之內不可能顯現社會生活的全貌。所以,“寫自己最熟悉的事”成為作者一以貫之的意念,“精選慎選”成為作者寫作構思的法則。
其次,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現。葉圣陶的文章代表作取名《文心》,其用意在于宣示:“文字是心的表現。”(《知與情意》,《文心》)另外還說:“文章是抒述作者意思、情感的東西。”(《國文百八課》第一冊《文話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就是說,文章不可能單純地機械地反映客觀外在世界,還不可避免地要表達作者主觀上的態度傾向或思考的過程和結果,二者合而為一才成為完整的文章。當然,作者的主觀態度傾向在文章中的表現,可以是直露無遺的,也可以是曲折隱晦的。所以,對于習作者來說,先想好自己對所寫事情的傾向態度,整理好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思考層次,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關。
再有,文章是社會交際的工具。社會交際有種種形式,發表文章、以文會友是一種特殊的交際形式。葉圣陶談到文章目的時說:“一切文章都是應用的,世間斷不會有毫無目的漫然寫文章的作者。”(《國文百八課》第二冊文話七)曹丕談到文章傳播時說“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典論?論文》),意謂文章有自動傳播的功能。古代有人著書“藏之名山”,也是對當時社會失望而希望后代人閱讀的。且不說正式寫文章是為著表達內心,與社會交流思想,就說平時,我們在網上交流,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以特殊的文章形式進行的,我們用手機接發短信也是以這種形式進行交流,因為“語段是文章的最小單位”。
(二)關于文章的信息
文章事料,又稱文章質料,寬泛一點也可稱文章材料,不過從文章學角度來看,應該叫文章事料或文章質料。所謂文章事料,是指文章內容的客觀依據,即文章的事實材料和理論材料。
文章事料是多種多樣的。作者親身體驗感受過的,從生活中直接采擷的,是直接事料;不是親身經歷,而是從書報刊網絡或其他渠道獲得的,是間接事料;現實生活中剛發生的或仍在繼續發展的,是現實事料;現實生活中發生既久或在歷史上早已發生的,是歷史事料。人、事、景、物是感性事料;公理、原理、法則、定律等是理性事料。簡而言之,人物、事件、場景、物體、數據、道理等一切被用來寫進文章的特殊的“材料”,都叫文章事料。
文章因事料而得以豐滿,所以我們說事料是文章的血肉。
文章意旨,是指文章所表達的基本思想、情感態度,或文章中描述的事物事件所蘊含的基本傾向、基本道理。這種意旨是就文章總體的思想、傾向和道理等而說的,因此意旨又可稱為主旨;如果是文章片段呢?意旨則指整個片段的意旨。
【文章智育運用的基本知識有那些】相關文章:
語文作文素材如何運用到文章01-27
如何運用反襯手法給文章添色01-31
春天的詞語有那些02-21
形容心情的詞語有那些02-03
有那些描寫春天的詞語02-01
描寫秋天的詞語有那些01-28
鮮花的擬人句有那些01-28
描寫春天的詞語有那些02-03
文章的寫作方法有哪些03-07
【精】那些有你的時光作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