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哲理故事:有限的忠誠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縣)人,祖籍鄫國。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哲理故事:有限的忠誠,希望讀者喜歡。
哲理故事:有限的忠誠
曾子小的時候,常跟父親到田里干活。有一天鋤草時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給鏟斷了,他的父親曾皙脾氣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頭蓋臉打去。曾子經(jīng)常聽孔子講孝,看到父親生氣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話,父親打不到會更生氣,那怎么能說是孝呢,就等在那里,一動不動。結果他父親曾皙手頭也沒個準兒,一點分寸也不懂得拿捏,一棒子下來,就把曾子打倒在地,昏了過去。過了好一會兒,曾子才慢慢蘇醒過來,起來第一件事情不是喊疼,而是問父親:“剛才您那么費力地教育我,該不會累壞吧?”
曾子干不了活,留在家里休養(yǎng),每聽到父親回來的腳步聲,都要忍痛爬起來,彈琴唱歌,裝出自己已經(jīng)沒事的樣子。其實父親曾皙早就后悔了,兒子要是有點閃失,自己怎么受得了,聽到兒子的歌聲,他心里寬慰了很多。
這事傳到了孔子的耳朵里,老人家很不高興,對其他的弟子說:“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來!”曾子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趕快去跟孔子解釋:“當時我只有一個念頭:既然犯錯惹父親不高興,就應該接受父親的責罰。您多次教導我們?yōu)槿俗优?lsquo;孝’,而能夠贍養(yǎng)父母只是最低層次的孝,最難的是能始終對父母和顏悅色,不讓他們不高興,所以我才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以免父親擔心。”
孔子說:“你知道舜帝的故事吧?舜的父親叫瞽叟,眼睛是瞎的。舜非常孝順他的父親,父親要使喚他,他總是在旁邊;但父親想殺掉他時,他卻每次都會想辦法逃掉。父親用小棍子打他,他就默默忍受;但用大棍子打他,他就會逃走。舜這樣做的結果,使瞽叟沒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責,而舜也沒有喪失孝道?赡隳,父親大發(fā)雷霆時,你寧死也不躲避。表面上像是盡了孝道,但萬一你被打死了怎么辦?不僅會給你父親留下一輩子的痛苦和歉疚,而且會讓你父親陷于殺子的不義之中。有哪一種行為比這更不孝呢?”
曾子一聽,驚出了一身冷汗,一下子頓悟了。儒家最講究忠孝,曾子強調(diào)“事君能致其身”,忠誠的臣子要能夠為君主而死。但那是有條件的,如果君主本身是糊涂蛋一個,是非不明,還要為他盡忠,那只能是愚忠。這樣的做法,他的老師孔子也是不贊成的。
【哲理故事:有限的忠誠】相關文章:
小故事:有限的忠誠05-11
四門大開表忠誠人生哲理故事05-22
中考作文素材:關于“忠誠”的哲理材料09-17
英語哲理故事哲理故事09-23
堅硬哲理故事(短篇哲理故事)09-17
哲理故事及蘊含的哲理01-28
經(jīng)典的哲理故事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