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作文(通用2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1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2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吃粽子是端午節的風俗。但你知道端午節是怎樣來的嗎?你又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那么,下面就讓我來說說端午節的故事吧!
要說端午節,我們就要從一個偉大的人物屈原說起。屈原是我國古代楚國的一位大夫,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當時深受楚王的信任。后來,楚國逐漸衰落,又受到強大的秦國的侵犯,人民生活非常的艱難,國家有隨時被滅的危險。屈原非常焦慮,不斷向楚王獻計、獻策,希望楚王能夠接納自己建議,實現楚國的強大,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但是,屈原建議威脅到了一些楚國官員和貴族的利益,他們就排擠屈原;而昏庸的楚王不但沒有接受屈原的建議,反而逐漸疏遠屈原,直至到后來將屈原趕出了朝廷。
屈原日夜憂國憂民,但是,他的理想確始終無法實現,無奈之下,在農歷五月初五那天,屈原懷著悲憤的心情投進了汨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的屈原投江自盡的消息都很悲痛,他們為了保護屈原的尸體不被江中的怪物和魚蝦吃掉,就用糯米做成了粽子撒在江中,想以此封住怪物和魚蝦的嘴,保護屈原的尸體不被吃掉。
后來,人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這種活動保留了下了,只是把往江里撒粽子,改成了吃粽子,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習俗,那就是端午節吃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其實,當時的粽子只是用糯米做成的,后來,人們在里面加入了紅棗、蔗糖等食品,讓粽子變得更加可口。到了現代,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富有,粽子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粽子就成了人們的一種美味的食物。但,無論何時,人們吃粽子是都不會忘記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3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于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
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于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
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劃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尸體,并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尸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天不僅僅能吃到粽子和綠豆糕,而且還能表達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4
端午節來源于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在我老家,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包粽子的工序就開始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顆棗、幾顆花生米,最后把葉子用桑條皮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你看那又胖又大的粽子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先把它們放在鍋里煮三個小時,再撈出來放到盛有冷水的桶或鍋里冷卻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想過端午節,更想讓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達!讓先輩的遺愿變成事實在在的現實,讓他們的英靈流芳百世、與世長存!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5
一天我看了一本書,書里面的內容全部都是節日的由來。我最感興趣的是“端午節的由來”。里面寫著:屈原是個楚國的大臣,皇上聽了他的話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皇上非常寵愛他。可是,其他大臣看他這么受皇上的寵愛,就很嫉妒屈原。他們就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皇上聽信了讒言,結果把國家弄得雞犬不寧。屈原知道后,由于太悲傷,想不開就自盡于江中。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中來回打撈屈原的遺體。有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投進江中。說是讓水里的魚蝦吃飽了,就不會要屈原的身體了。一位老太醫則拿過來一談雄黃酒倒進江中,說是讓雄黃酒里的藥性來迷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到屈原。后來為怕飯團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粽葉飽飯,外纏踩死,后來發展成粽子。
以后,每在農歷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6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吃粽子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人,他叫屈原,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為國家做了很多貢獻。有一次,她想改善國家的秩序,想變法改革,但這觸動了大貴族的利益,因此貴族們都很生氣,為了阻止屈原變法,他們屢次勸說楚王,不要變法改革。屈原知道后傷心極了,說:“我為國家效力,你們卻要為難我,阻止我,我這是何苦呢!”屈原三番五次的勸說楚王繼續變法,但楚王是個老糊涂,他相信了貴族不再進行變法。
五月初五,這一天天氣十分暖和,屈原因貴族的打壓及楚王的不信任感到十分的傷心,他來到了江邊,在愁苦無出路的時候,跳水自殺了。屈原雖然被貴族痛恨著,但卻深受老百姓的愛戴,老百姓們知道后非常的傷心,為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尸體,五月初五這一天用一種又寬又大的葉子把糯米包起來扔到江中,讓魚兒們能夠吃食物,而不是吃屈原的尸體。
就這樣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便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7
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 不知道的那我告訴你們。
奶奶說是這樣的:“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風俗與紀念屈原有關。傳說屈原投江后洹羅江附近的漁民聞訊立即駕漁舟趕來搶救。為了盡快救到屈原的遺體,大家有的用木板、扁擔當漿片,幾個人劃著一只船,爭先恐后,沿江而下到洞庭湖,一直沒有找到。這里的漁民耽心屈原的遺體被魚吃掉,就用竹簡裝米丟在水里,讓魚去吃,免得傷害他。東漢初年(公元1世紀)長沙有個叫區回的人,白天睡覺,夢見屈原對他說:“聽說你要來祭我,我很感謝你。
可是每年大家投在水中的祭米,都給蛟龍搶吃了,希望你用楝樹葉把桶塞好,外面用五彩絲線纏起來,因為蛟龍怕這些東西,區回就照他的話去做。這就是五月五日——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的由來,據蕭梁時吳均(續齊諧記)說:“世人作粽,并帶五彩絲及楝葉,皆汩之遺風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8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許多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就是其中之一,關于它,還又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時,有一個正面臨亡國之難的國王—楚王,它召集大臣們一起商議對策,屈原是國王非常重視的一個大臣,他想出了一個十全十美的方法,而國王覺得不妥,另一個大臣也想出了一個辦法,國王連連點頭稱贊,并賞了那個大臣,但屈原卻說不行,屈原要和國王爭議,不料,國王卻把屈原逐出了這個地方。
果然,楚國滅亡了。屈原見自己胸懷大志,卻報國無門,他一氣之下,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進汨羅江自盡了。
聽說屈原投江,沿岸的老百姓紛紛劃船去尋找他的尸體,可是始終沒有找到。人們回來后,只見屈原夫人獨自立在江岸上,雙手捧著一個竹筒,大家都過來安慰她,屈原夫人平靜的說:‘我想,先生活在這個世上,憂愁太深了,這清清的汨羅江水或許能沖走他的憂愁,就讓他去吧,先生最愛吃糯米蒸飯,我這就給他獻上。’說著,將糯米蒸飯投進了汨羅江。
千百年來,人們忘不了憂國憂民的屈原,于是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報粽子,系五彩繩,賽龍舟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9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祖母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能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祖母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行。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由于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開心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能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10
今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一大早,我外婆、外公、姑婆、姑姑、姑父,來到我家。我起了床,看見有這么多親人來到我家,我還不知道是什么回事。
我打聽到了今天是端午節,我想:今天是端午節,應該今天會包粽子和吃粽子啊!我跑過去問奶奶,奶奶說:“再等一會兒,等把這些事做完,再來包粽子。”
一會兒,奶奶拿出粽葉和粽米放在桌子上,大家都圍過來,開始包粽子,我也拿出兩片粽葉,要上幾勺粽米開始包起來,我包了一個完整的粽子后,我搖了搖,我搖得輕晃晃的,怎么一點重量也沒有啊,我一看,原來沒有包緊,粽米掉了一地,我連忙把地上的粽米清理干凈,之后我又拿起粽葉,放上粽米,繼續包起來。
我仔細地包了起來,每一個角我都看了一遍,都沒有“缺點”,我把粽繩包住,我搖了搖,很重,我成功的包了一個粽子。
我把粽子放在鍋里煮,一會兒后,一陣陣粽子的清香飄浮在屋里,聞得我口水直流。
粽子好了,我吃著自己親手包得粽子,知道了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11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端午節的來歷之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12
中國的傳統文化像是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端午節。
傳說楚國的皇上就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著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后兩岸的老百姓劃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與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里……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13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這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當時,秦國把楚懷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把大王救回來,但楚頃襄王怕打不過秦國,猶豫不決[注: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有一個壞人不想讓屈原受寵,就在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頃襄王信了那個人的話,就把屈原的封地沒收了,把他流放到汩羅江那里了。終于,楚國被秦國滅掉了。因為屈原是一個很愛國的詩人,他心如刀割[注: 內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樣。],就寫了一首《天問》的詩,決心和國家共存亡,就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當時,許多人為了救屈原,就駕著船,向江里投飯團和肉丸,并向江里倒雄黃酒,防止魚蝦咬傷屈原的身體。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就把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并在這天,舉行賽龍舟活動,并包粽子、喝雄黃酒。
我一定要像屈原那樣做一個愛國的小學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14
今天我和媽媽聊天的時候,媽媽問我一個問題:“你知道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嗎?”我說有點兒記得不清楚,只知道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左想右想,怎么就是想不到呢?我帶著問題趕快去書里找,看完書我才想起來,劉老師以前給我們也講過啊。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名臣叫屈原。他主張聯和齊國對抗秦國,因此遇到很多大臣的反對和主張。后來屈原遭人陷害,被流放江南一帶。在流放時期屈原依然憂國憂民,寫下了很多名作。沒過多久,楚國被秦國占領,屈原心如刀割,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他寫下了一首《懷沙》,然后抱起了一塊青石,縱身跳入汨羅江。
百姓聽說屈原投江,都悲痛萬分。人們把一些食物扔進江里,希望魚蝦不要去咬屈原。后來人們又把黃酒倒入江中,來暈江中的蛟龍和水獸,免得讓他們來傷害屈原尸身。
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就喝黃酒吃粽子,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名臣。
不僅如此,中國的傳統節日大都帶有紀念活動,而且都是按農歷來算時間的哦。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15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影響最大的觀點是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16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
相傳古代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屈原,名平,字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人。他憂國愛民、體恤蒼生的情懷,不趨炎附勢、不貪圖名利的品質,勇于求索、九死不悔的精神,剛正不阿、廉潔無私的人格,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向上。
他主張聯齊抗秦,提倡“美政”,任左徒之職之后,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深受楚懷王的信任。但是到了后來,他的主張遭到了楚國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其中就包括鄭袖、靳尚等人。由于楚國國內保守勢力的強大,再加上這些人在楚懷王面前進讒言詆毀屈原,屈原漸漸被楚懷王疏遠,繼而被楚王流放。
到了后來,當秦國軍隊攻陷楚國都城郢都的消息傳到屈原耳中之時,屈原悲痛欲絕,遂抱石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五日自沉汨羅江而死。后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所以便有了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17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說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大夫叫屈原,他不僅是一位治理國家的人才,還是一位大詩人。當時,楚懷王被秦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頃襄王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救回楚懷王。但楚頃襄王不愿意。再兼之國王聽了讒言,就把屈原流放了。
后來,秦國攻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心如刀割、悲痛欲絕。在五月初五這天,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后,抱著石頭投江自殺。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樂章,投身汨羅江而死。
屈原投江后,老百姓紛紛趕到江邊,有的拿飯團,有的拿肉食,紛紛往江里投,祈禱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后來,一位老醫師拿出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用酒醉倒蛟龍、魚蝦,免得讓屈原大夫受傷害。再后來,人們怕飯團被蛟龍所食,就粽葉包米團,外面纏好彩絲,逐漸發展成了今天的粽子。
在往后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江中競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的傳統。這節日被稱之為“端午”。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18
很久很久以前,屈原是楚國的大臣,秦軍侵略了楚國的京城。
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國家被秦軍侵略,于是屈原寫下了《懷沙》之后抱石投江了。老百姓們知道了,就包粽子投到江里希望江里面的魚蝦不要吃屈原。從此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19
農歷5月初5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懷才不遇,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楚國的百姓為了不讓屈原的尸體被魚蝦吃掉,紛紛劃著船把飯團、雞蛋之類的食物投進江里,還有的把雄黃酒倒進江里。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20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是我國重大的節日之一。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船、掛香包、系五絲繩等。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也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2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不知不覺的來到了我的身邊,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家鄉傳下來的風俗習慣。俗話說,粽子好吃,粽子好吃不假,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吃粽子。媽媽說:"粽子一定要吃,這是傳下來的習慣。
"為什么,傳下來吃粽子的習慣"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說:"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于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后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五子胥自殺后,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起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5月初5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這幾千年來激勵我們。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22
關于端午節的傳說有許多種,祭祀先祖,祭祀神獸,流傳最廣的,那就是追悼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春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先是朝廷重臣,后因楚懷王聽信讒言,將其流放。屈原看著祖國被滅,悲痛萬分,留下《離騷》《天問》《九歌》等著作后,抱石投入汨羅江。
周邊百姓知道后,紛紛趕來打撈屈原真身,后來又將糯米飯團用葉子包住,用彩絲拴牢投入江中,用來喂魚,以免魚去咬屈大夫的真身,又往江里倒入雄黃酒,用藥來迷暈水里的魚蝦,蛟龍等,防止那些動物去咬屈大夫。
慢慢的,糯米團成了現在我們吃的粽子,和雄黃酒一起成了端午的習俗。
其實端午節的習俗可多著呢,比如說賽龍舟、插艾葉、采草藥、制涼茶,都是過端午節的習俗。我家便是制作涼茶來喝的。
一大早。我便迷迷糊糊的被老媽從床上揪起來就開始和她去買菜,黃瓜、粽子、豆腐、豆芽都買了,還有茶葉沒買。我和媽媽逛遍了菜市場,也沒有發現茶葉,媽媽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走吧走吧,幸好家里還有一點。”
回到家一看,已經十點了,我和媽媽立馬就忙開了:“你洗菜,我洗豆芽,你去燒火,我來切菜,茶留著給你曾祖父煮。”我有條不紊的執行著媽媽下達的命令,廚房里鍋碗瓢盆的交響曲此起彼伏。在一系列的行動后,我和老媽的工作終于完成了“剩下的就交給我吧!”一直坐在廚房里的曾祖父說“你們都出去吧,”我和老媽乖乖地從廚房里溜了出來。我家有一個規定,在長輩制作涼茶時,晚輩不得觀看,所以我和老媽只能出來了。
不知過了多久,終于可以開飯了,“今天的飯菜真豐盛啊,”為你們母女倆點個大大的贊,老爸邊說邊伸出大拇指對我和老媽夸贊道。我突然想起了什么,飛快地跑進客廳,拿出涼茶。
那一頓飯我吃得很香,不僅是因為那些菜可口美味,還因為那里面有著我、媽媽、曾祖父勞動的汗水,同時有著對屈原的欽佩和贊賞!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23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有來嗎?
大家是不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訴大家吧!
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屈原。這種說法流傳的最廣。楚王在寵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屢勸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聽到秦國連敗楚國,國家命運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就是這樣的。
我過端午節那天,南方會舉行賽龍舟吃粽子比賽……北方則會去踏青。
請大家記住這個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先輩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努力。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24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有來嗎?大家是不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訴大家吧!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屈原。這種說法流傳的最廣。楚王在寵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屢勸不改,反被流放。
在放逐途中,屈原聽到秦國連敗楚國,國家命運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由來就是這樣的。我過端午節那天,南方會舉行賽龍舟吃粽子比賽。北方則會去踏青。請大家記住這個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先輩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努力。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25
端午節的由來,一定會讓大家聯想到的傳說之一,是詩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後并死在秦國。
繼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不但沒有聽從屈原明智的勸告,還把它從楚國放逐了。
心懷大志,一直為國家大事擔心的屈原,因為眼看著國家急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憂愁,常常獨自在江邊徘徊嘆息。有一天,一位在江邊釣魚的漁夫問他為什麼這麼失意落魄,屈原嘆氣的說:“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心中的感嘆和無奈,在這兩句話中都說得很明白了。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著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來,想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這就是劃龍舟、包粽子的由來。
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歷的五月五日。大家為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并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與忠貞志士說的話;因此,在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都會舉行劃龍船、包粽子的活動。流傳到今天,大家都還記得這樣的傳說故事呢!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26
小朋友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關于端午節有很多種說法,流傳最廣泛的是屈原一說。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國的大臣。有一次秦國發動戰爭,屈原主張抗秦,有人強烈反對,還把屈原免職流放到一個貧窮的地方。后來秦國把楚國占領了。屈原傷心極了,最后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河死了。
為了紀念屈原,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為了不讓小魚吃掉屈原的尸體要扔米團,這就是我們吃的粽子。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 篇27
今天是五月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聽說很久以前,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入汨羅江,人們怕他被江里的魚蝦吃掉,就做了許多的飯團,“撲通,撲通!丟進了江里,用飯團去喂魚蝦,聽說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會做許多的飯團,也就是現在的粽子,還會舉行龍舟賽等活動……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我喜歡吃粽子,我喜歡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通用27篇)】相關文章:
有關端午節的由來的作文(通用14篇)03-30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作文(通用9篇)03-30
端午節由來英語作文03-30
端午節的由來風俗作文700字(通用8篇)03-30
優秀英語作文:端午節的由來06-14
關于端午節的英語作文:端午節的由來06-14
端午節由來400字作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