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閱讀作文(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紙質閱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紙質閱讀作文1
逐漸發展的現代技術正在一步步改善人們的生活,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已不再滿足于捧著一本厚重的書欣賞里面的文章。于是,各種快捷的閱讀方式便隨之出爐。在各個場所,我們總能找到許多“低頭族”的身影。他們面朝手機屏幕,時而歡喜,時而悲傷,沉迷于電子閱讀無法自拔。而作為傳統的紙質閱讀,早已被大多數人所遺忘。但是,電子閱讀弊大于利,我們更應倡導紙質閱讀。
電子閱讀這種快捷的方式使人更容易沉迷于文章內容而忽視周圍的一切,釀成不可挽回的`慘痛結局。我國交通事故頻發,其中不少案例都源起于手機。許多年輕人為了不錯過任何一個微信、微博里的消息,雙手不離手機。更有甚者,在不得不外出時,自以為能發覺周邊的一切情況,感覺良好地發微信、看微博,結果往往不是撞上路邊的珠子,頭上腫起一個大包,就是在毫不經意間闖了紅燈,被迎面而來的汽車撞得送進醫院搶救,從而出現無數逝者毫無感覺,生者痛苦懊悔的場面。
電子閱讀更是造成家庭矛盾的首要因素。一首《常回家看看》曾紅遍大江南北,引得無數人深思落淚,收拾行李,趕回去與家人團聚。而回家以后呢,則經常是這樣的場面:長輩面帶微笑,期待著和孩子聊聊天,不斷地給孩子夾菜,而年輕人卻只顧手機微信上朋友發的信息,對長輩的關懷置之不理。本應熱熱鬧鬧的家庭聚會只剩一片冷清,長輩也最終鐵青著臉,惱怒的摔晚離去,一個家庭聚會鬧得眾人不歡而散。
紙質閱讀則是利大于弊。在不少圖書館都能看到眾人席地而坐,捧著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室內不再有現代的快節奏,而是充斥著一股古典的氣息。讀者有長有少,有高薪階級也有普通工人,全都寂靜無聲,只有指尖摩挲著書頁的細微沙沙聲響,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恬淡而滿足的神情。紙質閱讀更能使人獲得心靈的寧靜,更大限度的激發人汲取知識的潛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下,不妨試試找一個時間享受悠閑的閱讀時光,捧一本書籍細細品茗,而不是緊撰著手機。
紙質閱讀作文2
閱讀是一種美好的體驗。然而,據11月21日《寶安日報》報道,一名市民在接受采訪時回憶說,一次他在公交車上看書,卻發現周圍的人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他,他們或是稀罕這種閱讀行為,或是覺得這樣很做作,這讓他覺得自己很“另類”。
這當然只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個人遭遇,但這樣的細節維系著一個愈來愈清晰的事實,那就是電子閱讀確實日益對傳統紙質閱讀構成了擠壓。今年5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數據顯示,20xx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39本。而歐美國家年人均閱讀量約為16本,北歐國家達到24本
電子閱讀技術來源于發達國家,可為什么我們受到的對閱讀習慣的.沖擊似乎比人家更為激烈?為什么電子閱讀在我們這里更容易攻城掠地?誠然,電子書有其難以取代的優勢,比如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但這樣的優勢往往同時也造就了它的劣勢。習慣于便利的超級鏈接,卻常常打斷了深入細致的思考;過多地依賴搜索引擎,卻往往縱容了思想層面的惰性。這種閱讀碎片化、思維平面化的傾向,值得警覺。最近,一篇關于日本如何成為“讀報大國”的報道引起了很高關注。報道這樣寫道:“如今,在日本的街頭、公車和地鐵中,仍然能夠看到拿著報紙閱讀的人。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強迫西方傳媒業全面反思經營模式之時,在以科技著稱的日本,這種趨勢似乎還沒有到來。”事實上,世界上發行量突破千萬大關并一直保持到今天的報紙,都在日本。讀報和讀書一樣,都是一種紙質閱讀。問題是,在電子時代的浪潮中,日本民眾為何還能對紙質閱讀保持忠誠?報道分析,對很多日本人來說,報紙不僅意味著獲取信息的媒介,更是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日本報紙很看重讀者的信任,一些地方報紙在與當地社區保持聯系方面分外用心。另一方面,日本報紙很清楚,在網絡時代,信息的傳遞會變得更加迅捷,但也會讓信息變得支離破碎,而報紙能對這些事件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挖掘,這種閱讀需求并未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而減少。此外,日本報紙也很注重培養孩子的“讀報感情”。日本的小學和中學大多專門配備有新聞教育輔導員,從小就對學生實行媒介啟蒙教育,并指導學生自己辦校報,學生入學后就與報紙結下了不解之緣。各大報社還將報紙引進中學課堂當教材,以擴大報紙的影響。在這里,也可以將“報紙”置換成“書籍”。如何讓更多人養成紙質閱讀、經典閱讀的習慣,日本報紙的一些做法對我們不無啟示。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生活方式、閱讀方式也同樣是多元的,我們當然無須對電子閱讀抱以偏見,但更不能對紙質閱讀所面臨的窘境無動于衷。美國一著名調查機構去年發布了一個關于美國人閱讀習慣的研究報告,結論是電子閱讀促進了紙質閱讀。我們相信并期待,因熱愛讀書而更受尊重的深圳,會通過全民閱讀進一步讓更多深圳人學會親近紙質閱讀,深閱讀。
紙質閱讀作文3
歷史風起云涌,時代淘沙煉金。騰飛的科技在翻新我們的生活的同時,也讓閱讀方式悄然變化。電子閱讀憑借方便、快捷的后起之勢逐漸趕超紙質閱讀,成為新興的閱讀形式。
然而,有人認為“讀屏”意味著碎片化的淺閱讀,會讓閱讀效果大打折扣。實際上,這種觀點是片面武斷的。電子閱讀信息量大,覆蓋內容,大數據聯動可以讓你迅速地發現并得到書中精華,這正是電子閱讀最大的優點。而對于電子閱讀使人趨向碎片化知識,分散注意的觀點,其問題本身并不在于電子閱讀,而在于閱讀者本身。一個有追求、自律的人進行電子閱讀,定然會從海量的信息中補己之短,截己所需,以提升自己的水平,而自律能力差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而跌入低谷。
可見,電子閱讀只是提供了一種獲取知識的“捷徑”,而非保障,誰也無法不論它內容豐富,途徑快捷,形式多樣的巨大優點。更何況《管子中云:“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電子閱讀更好地適應了時代的需求,推廣電子閱讀是順時勢而為。而且,書香永遠只來自于書籍內容,而非載體形式,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同樣能帶給我們一個全新的世界。
那么,既然電子閱讀有諸多優點,紙質閱讀會被取代嗎?答案是否定的。正如香奈兒公司口號所言“潮流易逝,風格永存。”紙質閱讀穿越唐宋,流傳古今,這充分證明了它的不朽。它是一種傾訴,當書頁被翻動之時。仿佛是作者在低頭耳語;它是一種回歸,當心靜捧閱讀之時,仿佛回歸了最真實的痛癢與喜悅;它更是一種情懷,當書本若干年后又被捧起之時,仿佛之前讀書的場景與情態在眼前再度浮現……在某種程度上,紙質書是心靈的橋梁,重視知識的同時又不忽視情感,同時,它又不與時代割裂,當個人的性情在書中得到升華時,便有了更多的力量去促進時代的發展。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讓紙質閱讀與電子閱讀并行不悖,融合發展。正如上文所言:書香永遠只來自書籍內容,而非載體形式。
當紙質閱讀攜手電子閱讀,是傳統與新興的碰撞,是情態與科技的交融。只有二者并駕齊驅,才能各盡其長,相得益彰,共同促進當下全民閱讀的普及與發展。
紙質閱讀作文4
隨著網絡的普及,現在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在網絡上閱讀自己想要的書籍、時訊。但是,在我個人看來這種閱讀是不太合理的,它有較多的弊端。因此,在這個提倡全民閱讀的時代,我個人還是比較提倡讀紙質書籍。
首先,網絡閱讀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只是局限于有閑暇時間和空余空間才可以閱讀紙質書的閱讀模式。例如:等車、排隊、課間、工作之余、吃飯等等,這都極大化地方便了人們的閱讀。再者,在這網絡化的時代,人們可以接觸到許多信息,文學類、軍事類、科普類、娛樂類等等。這些都是網絡閱讀的好處。But,在我個人看來,它是存在一定弊端的。它是一種碎片化、快餐式的閱讀,前者是信息雜亂,后者則存在短暫記憶。
紙質閱讀則不然,它有網絡閱讀不可比擬的優點。當我們細細的品讀一本書時,它可以讓我們浮躁的心瞬間安靜下來。相比于網絡閱讀,我們可以更多的感受到翻頁的滿足,體驗到書本的厚度,聞到書籍的香味,而這些都可以是我們觸覺、視覺、嗅覺所能親自感覺到的。還有就是我們用紙質閱讀時是可以隨手記筆記,隨手標記。再者相比于網絡閱讀的碎片化、快餐式,紙質閱讀根本就不存在的這種情況的,我們可以反復閱讀自己不懂的內容,細細咀嚼其中的真諦。
其次,是對于我們的身心健康而言。身體方面:網絡閱讀對于我們的眼睛傷害很大,它也是導致近視的'原因之一。紙質閱讀則不存在這種情況,反而有時候有些書籍它的紙質是護眼的。據統計,我國近視人群正逐漸趨近于低齡化。心理方面:網絡閱讀信息量大,但也良莠不齊。紙質閱讀信息比較單一,不會像網絡閱讀一樣在閱讀到津津有味的時候,彈出一些不良信息。也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與網絡不良影響有很大關系。由此看來,紙質閱讀占了很大的優勢,而這也是我個人提倡紙質閱讀的原因。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中曾說: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國家"。這難道不觸動我們國人的內心嗎?曾在高中閱讀題中看見一資料:猶太人均讀書64本、俄羅斯人均讀書55本、日本人均讀書40本,而中國人均讀書只有4本。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著名的人都是猶太人,如:愛因斯坦、馬克思等等。因此,看到這里就更加沒有理由不去提倡全民閱讀紙質書籍了。
紙質閱讀作文5
你喜歡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哪個閱讀起來更好?我認為還是紙質書略勝一籌。為什么呢?
首先,紙質書更護眼,電子書則會對眼睛產生傷害。這是最直接的閱讀感受。
其次,紙質書更方便。
紙質書更方便做筆記,而電子書做筆記沒有那么快捷;紙質書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節奏自由翻閱,而電子書則需要各種app,各種流程,找半天才能找到,不像紙質書,拿來就讀,多方便呀。
再次,閱讀感受不一樣。
紙質書讀完了有成就感:我用這么短的時間竟然能看完這么厚一本書!而電子書并沒有,再怎么看,它也是那么大一個小方塊兒。
紙質書讀起來有一種真實感:我手上拿的`這本書中是滿滿的知識啊!這能讓人更加渴望讀下去,這是看電子書時感覺不到的。
紙質書讀完有閱讀痕跡,所以有紀念價值,可以保留下來,看見這本書就會想到當時讀書的過程,這也是電子書所不能達到的。
最后,紙質書不會受其它因素影響,而電子書有可能出現電量不足、流量不足之類的問題,使讀者讀到一半就被迫終止,留下極其不好的閱讀體驗,從而使讀者放棄這本書。
當然,電子書可以彌補紙質書攜帶不方便的不足,偶爾也是可以作為紙質書的補充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還是紙質書好。
紙質閱讀作文6
盛夏的中午,與外面嘈雜的蟬鳴有鮮明對比的是這家圖書館。就算是圖書館,也太過安靜了。沒有服務員與顧客的對話,甚至沒有翻書聲。因為人們僅想找個清涼安靜之處看手機,而手指觸碰屏幕是無聲的。
他也看中了圖書館的清凈,來這里與同事碰面。他是當地百名報社的編輯,老板看重他,因為隨著電子閱讀時代到來,許多與書紙文字相關行業都受了打擊,而他善于從朋友圈中收集材料,使報紙迎合年輕人的觀點。使他們的報紙頗受歡迎。朋友圈是他的工作和娛樂方式。
這次碰面是來商討下一期的素材。因為朋友圈中不與之前重復的新奇觀點越發難找了,他正在為此發愁。碰面后的商討成果不大,臨走時朋友從書架上拿來一本《不可替代的紙質閱讀》推薦給他:“這種好書也值得挖掘素材,它的觀點不合潮流嗎?你就沒事讀讀,別每天工作下班都看朋友圈啦。”他忘了一眼旁邊看著手機的`人們又望著門可羅雀的圖書館,突然來了興趣“我倒要看看它是怎么講這個道理的。”
成天坐在屏幕前的他想好好讀些書了。但回到家,他又點開了微信朋友圈。顯然他忘了這本書,想緩解自己的精神疲勞,順便找些素材。又過了些天,離交稿不久了,他將最后希望都放在那本書上,為了工作,他開始好好讀書了。當心離開了屏幕,目光投向白紙時,他發現書里說的有那么點是對的,當他的心隨閱讀靜下來時,他更覺得這是有道理的。他感到自己通過一頁頁白紙與作者有了共鳴,仿佛作者對他說:“紙,書籍,閱讀,不能被替代被忽略啊!”為什么不把這個道理講給大家聽呢?他連夜趕工完成了編輯。
通過這份知名報刊,寫在紙上的這個道理在當地被廣泛知曉,得到認同。這本書也出了名,這份報刊推出了這本書的系列解讀專欄,向人們發出“紙質閱讀,全民閱讀”呼吁。
圖書館里,又有了“沙沙”的翻書聲,人們逐漸注重紙質與電子閱讀的協調,在《不可代替的紙質閱讀》的呼吁下,“全民閱讀”逐漸成為一種時尚。
紙質閱讀作文7
古人云:“人不可一日無書。”的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知識的源泉。如今,電子科技不斷發展,已然對傳統的紙質閱讀形成沖擊。我認為紙質書閱讀是無法代替的。
沉心細細臨黃卷,疑在香爐最上頭,紙質閱讀自有深度。不同于電子閱讀的碎片化,紙質閱讀是連續的。正是由于這個特征,閱讀紙質書籍才能使人沉心靜氣,沉浸在書中世界。而反觀電子閱讀,其信息量大,便攜的特點固然與時代相符,但那只是單純的知識消費,是信息的輸入,無法進入深層次的思考。余秋雨先生曾在《文化苦旅》中寫道:“我堅持用筆寫稿,是對文化的敬畏,這樣才能在文章融入我的思考。”作為大文豪的余秋雨先生堅持用筆寫文,看似是落伍,實則是對文化的堅守。用紙寫書,沉浸的是自己的思考,那種筆在紙上劃過的感覺,是敲擊鍵盤所無法達到的。正因如此,紙質書的意義絕不僅是紙載文,更是用紙載著思想與思考。這樣的深度,是電子無法達到的。
室雅何須大,書香不在多,紙質閱讀自有其溫度。“我喜歡讀書,更喜歡讀完書后手指上的余香。”的確,不同于存在于虛擬世界的電子閱讀,可摸、可觸、可聞、可感的紙質閱讀給人“溫暖”。正是由于這種特性,“再”閱讀也便成了可能。一本許久之前讀過的書,再次拿起,細細品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收獲。人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回想從前看書的'感受。正如王羲之所言:“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書如舊友,再次相見,情隨事遷的感慨、歲月沖刷的洗禮、人生閱歷的豐富便一一浮現了,再看一遍,便有不同的感覺。而電子閱讀僅僅是數據在堆砌,不可感不可觸。自然失了溫度。
反觀而今社會,崇尚電子閱讀的人不在少數,不管是中年人還是青年人,均出現了傾向電子閱讀的趨勢。甚至輕視與漠視紙質閱讀,孰不知長期“讀屏”式的碎片化閱讀,會讓人逐漸失去思考的能力,單純的輸入是不可取的。正如孔子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紙質閱讀是不可缺少的。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愿每個人手中都握有紙質書,讓書墨香圍繞在每個人的身邊。
紙質閱讀作文8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紙質書,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在我看來,保持紙質閱讀的習慣,便是對文化的欣賞和尊重。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閱讀產品相繼問世,豐富了我們的閱讀方式:多媒體閱讀、電子書閱讀、網絡互動閱讀……借助高科技介質閱讀已經成為青少年日常閱讀的方式,而延綿千年的紙質書閱讀卻離我們漸行漸遠。其實,紙質書里不僅有文化的傳承,還蘊含著一種古代的傳統生活方式。
紙質書是由在獸骨上刻字、到石頭刻字、竹板刻字一點點演變發展而來,其發展歷程較現在的網絡閱讀等不同閱讀方式的發展而言是悠久甚長的。因此,閱讀紙質書也就變成了對古代人們智慧、創造文化的欣賞與尊重。曾幾何時,手與紙親密接觸的窸窸窣窣,嗅到充盈墨香時絲絲縷縷的心動,手捧著書或席地而坐或倚窗斜靠,一個個美好的與書相伴的日子悄然而過。
其實,如今紛繁多樣的閱讀方式,其內容究其根源都來源于紙質書。那么,我們為何不回歸本源,去了解文化本來的面貌呢?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我們青少年或多或少染了些焦躁的氣息,何不靜下心來,像從前那樣持一本紙質書,于寧靜的時刻體會指尖觸摸紙張的感覺,品味歷久不衰的深沉墨香。通過與前人智慧的切膚接觸來欣賞文化的本源之美,難道不是最值得被關注與傳揚的事情嗎?
此外,在閱讀紙質書時,我們可以在書中寫下自己的感想或解讀。一段時間后,當你再拿起這本紙質書,翻開因時間的變遷而微微泛黃的書頁,看到略微模糊了輪廓的字跡時,你便會對此書有了更全面的體會,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思想的變化。透過一棵古樹,你可以看到它的飽經風霜;透過大海,你可以看到它的包容萬象……而透過這種因歲月流轉而留下生命印記的紙質書,你可以感觸到那種“曾經”、那種“年代感”。這樣的感覺,是現在虛擬的網絡閱讀等高科技閱讀方式所缺失的'。
當然,相比其它閱讀方式的便捷性,紙質閱讀會遜色一籌,但我相信這“文化的承載者”會被繼續完善與改進,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歷久彌新的感受。某款帆布包的創始人說過:“現在的包多種多樣,但都是由古代布包一點點發展而來,我更愿意落后于時代,鐘情于布包。”這種對布包樸素美的堅守,代表了一位時尚先鋒對本源文化尊重與欣賞的態度。時尚潮流尚且要尊重本源,閱讀書籍更應不忘初心。紙是中國古人的偉大發明,承載了數千年中華文明的重量,欣賞紙質閱讀、傳承中華文化是每一位中華兒女應有的態度。
紙質閱讀作文9
夜已深,一盞燈,一本書,我靜靜欣賞。睡前半小時的閱讀時光,是我一直堅守的習慣,一段時光,一縷墨香——作者自序
早晨,金燦燦的暖陽照醒了我,我開始了一天的美好時光,當然,這樣的時光,一定有書陪伴。一走進地鐵站,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地鐵站里非常嘈雜,有人談工作,有人說笑,甚至有人刷著短視頻開懷大笑。而書里的文字,卻帶我進入了美麗而安靜的世界。
不知不覺間,時間過得飛快。地鐵到站提示音終于將我從書中世界拉回現實。回過神來,我不經意間看到地鐵里,人們手里都持一部手機,我手里卻捧著一本書,這讓我感覺自己顯得非常突兀。我發現,有些人在看電子書,我情不自禁地感嘆道:他們都是愛書的人吧,可他們卻拋棄了紙質書。想到這里,我內心有些苦澀,也許紙質書終將被電子書取代吧。地鐵停穩,我急忙沖出車廂,沖向對面的車廂往回坐,唉,一時讀書入神,又讓我坐過了幾站車。緊趕慢趕,我最終還是遲到了。
第四節是自習課,我從桌肚里抽出一本《西游記》立在桌上,一只手撐著頭讀,很是舒服。不知不覺中我仿佛真的進了書中,我看見孫悟空揮舞著金箍棒與妖怪斗得不可開交,我看見唐僧錯怪孫悟空念起了緊箍咒,孫悟空疼得滿地打滾。我看見沙和尚滿臉急切,豬八戒頗不耐煩……一陣喧鬧把我從幻想中拉了回來。原來早已下課,我趕緊放下書,奔向食堂。
寧靜的夜晚到來了,又度過了忙碌的.一天,我將自己扔在床上,從床角隨手抽出一本古詩集,隨手翻開,書里行行清晰的字跡映入我的眼簾。“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多么美好的意境啊,此時,屋頂柔和的燈光仿佛變成了明月,書頁上的陣陣紙墨清香變作了竹子的淡雅香氣,窗邊陣陣微風也化為流水,在山石上激起泠泠的樂章。我放松極了,置身于一片空靈靜謐的境界里。直到一聲鳥叫驚醒了我,大地又迎來光明。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我來說,讀紙質書是與摯友切磋,是向良師請教。即使常常因讀書入深而搞得自己狼狽不堪,我依然不改初心。
書頁的溫度觸手可及,眉批夾住隨手而為,不虞電量多少、網絡好壞,都可以安心地一直讀下去。這就是紙質書,我在堅守,堅守紙質閱讀。
紙質閱讀作文10
隨著電子產品的日益發展,“低頭族”的人數也愈加壯大。調查發現,人們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日平均不少于4小時。這是一個數字化的時代,同時,也正是各樣的統計數字讓我們意識到電子產品的兩面性。
電子閱讀的方式想必在人群中并不少見,甚至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它方便、快捷,各式各樣的讀書軟件都可以讓我們隨時隨地,暢心閱讀。與此同時,紙質閱讀的概率減小,紙質版圖書的銷量減少,而人們的視力也隨之下降。
無疑,帶給我們這些變化的根本,非手機莫屬。然而,指掌之間應當有本真正的書籍。
紙質書籍可以讓我們更加專注。古今的賢者能人們都具備著較強的專注力。顏回于破舊的陋室中閱讀,歐陽修于龐大的馬群中閱讀,毛澤東于喧鬧的集市中閱讀,可見他們的專注力著實超群。反觀現在的年輕人,微信鈴聲一響,立即放下手頭工作點開消息,此時,微博熱搜連續更新,于是被好奇心充斥的他們玩起了手機……坐在教室里上課的學生,坐在閱覽室內工作的上班族,一旦哪里有任何動靜,他們的目光便會隨之飄去。如此的專注力,也著實值得反思。當你捧著一本書,沉醉于淡淡的書香,遨游于奇妙的世界,又怎會有暇關心他事呢?書海強大的引力早已將你所有的深思固定于書本之內。久而久之,專注力必定提高。
電子閱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閱讀進度,而閱讀速度限制了人們的閱讀量。經調查,我國公民年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俞敏洪在一次講座中提到:“每周一本書,你的人生將如同開掛一般,不斷地前進。”而現今人們的'閱讀量卻不及講座中所說的六分之一。那么按照此勢發展下去,人們是否會變得越來越無知,越來越沒有文化呢?
“沒有金庸,就沒有阿里巴巴。”這是馬云在金庸逝世之后的悼念。他將武俠小說中的許多戰略計謀經過變形應用到公司的經營當中,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商業江湖,并打出一片天地。所以,讀書是能夠讓我們更加智慧的。每個人的指掌之間都應當有本真正的書籍。對比電子閱讀,它不僅保護了視力,提高了專注力,還能更加豐富我們的頭腦。
回歸紙質,全民閱讀,感受讀書帶給我們的能量!
【紙質閱讀作文】相關文章:
紙質閱讀作文06-25
紙質閱讀作文(精選40篇)08-08
紙質閱讀作文(精選45篇)09-07
紙質閱讀益于電子閱讀作文(精選20篇)08-23
紙質閱讀作文(通用15篇)04-16
電子書與紙質書作文01-03
紙質書電子書作文09-13
電子書與紙質書作文3篇01-03
莫讓紙質書成歷史作文(通用62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