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作文精品6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閱讀與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與作文 篇1
一提起閱讀,我是百般滋味在心頭,品嘗過她給我帶來的悲與喜。
媽媽說我從小就是個鐵桿書迷,只要書在身邊陪伴,我就安靜很長時間,可自從我上小學了,媽媽就感到頭疼! “趙賢霖,你看看語文、數學成績都這么差!你怎么搞的!你都上三年級了,成績就沒得過優,心思就沒放在學習上。媽媽跟你說多少遍了,課外書是可以看的,但是課本上的知識也掌握扎實才行啊!”媽媽的話已經說重復過N遍,可我呢,仍然是“讀自己的書,讓你說去吧!”媽媽被我氣得七竅生煙,可也拿我沒辦法!
沒過多久,我就發現上課時,我的眼前開始模糊,黑板上的字好像跟我作對似的,一會清楚,一會模糊,我才三年級啊!我不得不在鼻子上架上了300度的“家伙”,從此光榮地加入了近視眼的隊伍。難道我就此放棄我那些可愛的朋友?
從那以后此,媽媽對我進行了嚴格的控制,規定每天讀書不得超過一小時,注意讀書姿勢。監督我學習,早上帶我跑步,以增強我的體質;老師也對我進行了耐心教育,隨時糾正我的讀書寫字姿勢。帶上眼鏡的我,在媽媽老師的`幫助下,學習成績不斷提高,視力不斷恢復。
雖然我不能像以前那樣沒有節制的看書,但媽媽還是允許我多閱讀課外書籍的,只不過限制了我的讀書時間而已,所以我沒有和那些可愛的朋友說再見。因此我很珍惜和他們見面的機會,總是希望和他們多待會兒,多記些。長時間的積累與運用,閱讀也著實讓我品嘗到了勝利的喜悅。我的習作水平提高了不少,我的每篇作文幾乎都被老師當成范文來
念,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昂首挺胸,然后,用食指推推我的眼鏡。在去年學校組織的“我眼中的網絡世界”征文比賽中,我寫的《酸酸甜甜的誘惑》獲得了一等獎,在班里多次被評為“小作家”,現在我正著手向網絡進軍,準備通過努力,創建自己的創作園地。
你瞧,閱讀是把雙刃劍,你要好好控制自己,讓她好的一面在你手中閃光!
閱讀與作文 篇2
書籍蜿蜒伸入我們的心靈,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情感,滌蕩我們的靈魂。穿梭在教室里,總會看見有同學在看書,書似乎不會離開我們的生活。那么,書的魅力何在?
我小的時候便領略到了古人思鄉的感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詩,我很欣賞。他的詩中,我最喜歡《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夸張手法盡顯廬山瀑布的壯觀、瀟灑。“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古人的文筆細膩、靈動,與現代文學相比,不相上下。
高爾基的.《童年》是他“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這本書是我三年級時的最愛,作者濃厚又色彩斑斕的筆墨深深地吸引著我。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我對書中的主人公表示同情,同時敬佩他的堅強。
我最喜歡的,是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上的《匆匆》。朱自清的這篇散文代表了他當時的心情——“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是啊,時間都去哪兒了?吸引我的,不僅是作者清新的語句,更是其所要抒發的感情。
任何人都不能缺少文學的熏陶。閱讀是我們求學獲知的重要途徑,我們與閱讀同行。
閱讀是一種文學的欣賞,如今的我們,更應該懂得欣賞文學作品。漫漫文學路,閱讀伴我們左右。
書香橫溢,我與閱讀從不分離,閱讀伴我成長,直至永遠。
閱讀與作文 篇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都說明了一個道理:人的生活離不開書。作為學生,我們每天都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每天在學校面對著教科書,有些人難免覺得無聊,但對課外書的愛攔都攔不住,總要擠出那么一點時間來讀上一兩篇。我雖然沒有每天都讀課外書,但不代表我不熱愛課外書。回想那些讀書時候的趣事還真不少……而印象最深的確實初一的時候……
初一的'學習還沒有初二的緊張,而且每天都有一節自習課,每天的自習課足以讓我完成大部分的作業,意味著我晚上可以多出一些時間去讀讀課外書,放松一下。晚上回到家,隨意的拿起一本書便開始了閱讀,不一會兒,便入了迷……
“風呼呼地刮著,雨嘩嘩地下著。近看,街道上連一個人影也沒有,白白花的全是水,簡直成了一條流淌的河,上面爭先恐后地開放著無數的水花;遠看,樓房和樹木都是模模糊糊的。風夾著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么似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著。路上行人剛找到一個避雨之處,雨就劈劈啪啪地下了起來。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潑的一樣,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陣風吹來,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風吹得如煙、如霧、如塵……”讀著讀著,我的耳邊仿佛傳來了打雷聲,風聲,雨聲……那一瞬間,讓我感到暴風雨真的到來了!不知怎的,我突然走了神,又突然想到陽臺上晾的衣服,便沖出房門,穿過客廳,拿起衣杈,二話不說的開始收衣服,正在客廳的媽媽叫住我,連忙問我怎么了。這時,我看了看陽臺外,一滴雨都沒有,又想起我看的那本書才恍然大悟,是我看的太入神了。一旁的媽媽知道原因后,捂著肚子哈哈大笑,想想我剛才的舉動,讓我自己都哭笑不得。經歷了這件事后,我便發誓我不要在晚上看書了,不然又發生了那樣子的狀況,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不過現在仔細想想,那個時候的我還挺好笑的,居然可以入迷到這樣的程度,可能是那本書寫的太好了,太生動了吧,以至于讓我癡迷。現在再讀卻沒有上次那樣入迷了,在讀書的過程中也總是分心,可能是心中雜念太多了吧。初二了,時間變少了,閱讀的機會少了,心也靜不下來了,雖然我讀書入迷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但我還是想回到從前,因為那個時候的我才是最認真的。
閱讀與作文 篇4
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環節,兩者之間共同以語言為依托,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目前的教學現狀卻常是“孤立而行”,即閱讀教學只為讀,作文教學只為寫,致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存有斷層,很難有更大的提高。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根據這一要求,本人結合對兩者關系的認識,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統一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
一、彼此的聯系
1、從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目標上看
《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明確提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這一目標,我們說閱讀教學中的讀本在編寫意圖上,跟日常的閱讀是有區別的。通過閱讀教學的過程,不但要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達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境界,而且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明白文章“寫了什么”、“怎么寫”、“為什么要這樣寫”的奧秘。這樣,也就與作文教學要解決的“寫什么”、“怎么寫”、“這樣寫是不是最好”的基本問題銜接起來了。另外,閱讀材料多數為簡單的敘事文章,與作文教學要求寫簡單的記敘文也是一致的,閱讀的過程是從“文”到“景”,作文是從“景”到“文”,這是相對應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作文教學提倡“自由表達”也是相吻合的。
2、從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過程看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認讀、理解、想象的過程,是復雜的心智活動過程,其中也不乏對題目及要求的認識和理解,也就是審題,可見寫作過程是復雜的智力技能運用過程。二者只有緊密結合,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才能落到實處。其實,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兩個有必然聯系的重要環節。張志公先生曾說過“沒有良好的閱讀教學作基礎,單靠作文課并不能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可見閱讀教學對作文教學的影響。這兒僅從課文單元結構來談談它們之間的聯系。每個單元除閱讀的課文之外,后面都安排了作文訓練,可見二者是緊密聯系的。這種聯系體現在:首先是內容上的聯系。例如:單元的內容是有關植物的知識,這樣的文章如閱讀得法,自然會激發學生觀察生活中植物的興趣,積累有關的材料,作文的訓練就要求以植物為寫作內容,這種書面表達訓練就完成了讀寫的的結合,密切了閱讀與寫作的聯系。其次是寫法上的聯系,文章中的寫作技巧、思路、手法都可借鑒到寫作訓練中,如記敘文中的記敘順序的巧妙安排、說明文中的說明方法的靈活運用無不為寫作提供借鑒。再次是語言形式的聯系。例如課文的語言樸實無華,閱讀教學中必須要通過讀來感受、領悟,而寫作教學中也必然受到樸實的語言風格影響,定會寫出實在的話,避免假話、空話。
二、相互的影響
1、閱讀教學對作文教學的影響
(1)閱讀教學中可以積累寫作能力
寫作是語文能力的一種體現,而能力是靠積累的,閱讀教學是以文章教學為中心組織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教學活動,它本身就是一種積累,更是語文能力積累的一個主要源泉。從朗讀中,從感情中,從別人的示范中,從嘗試實踐中,都可以積累語文能力。而從閱讀教學中可以積累五方面的經驗:一是閱讀經驗的積累。從一篇、幾篇文章讀懂的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容易讀懂更多其他的文章;二是寫作技能的積累。把從閱讀教學中明白的譴詞造句、謀篇布局的道理,日積月累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上去,便會成為一名好寫手;三是語言素材的積累。一些佳詞妙語、典故見多了,便會形成語感。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表達時脫口而出,不假累索,寫作時形象生動,語言豐富,妙語連珠;四是情感的積累。閱讀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樂的影響,自己的情感也會不由地豐富起來,而多思善感正是善文者必須的素質;五是生活知識的積累。這是一般閱讀具有的功能,對為人為文的好處不言自明。總之,閱讀教學中獲得的積累不僅對提高閱讀能力有好處,與寫作所必須具備的文化底蘊的積累也是一致的,是學生能夠寫作的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即是如此。
(2)閱讀教學中可以進行寫作借鑒
譬如:在學習有關寫人記事的文章時,教師就可以抓住文章中用來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小事,很好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學會寫人能從小事著眼,貼進生活找材料,從一滴水中折射出五彩斑斕的世界;在學習有關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表現主題的文章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從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方法,緊密聯系學生不喜歡聽空洞大道理的情感實際,把道理寓于有聲有色的故事中;在學習有關在造材方面很有特色的文章時,教師可抓住文章選材的.特色,充分聯系學生選材不精、不典型的寫作實際,告訴學生如何選擇典型材料來表達文章的中心。
2、作文教學對閱讀教學的影響
從總體上講,作文教學能夠帶動閱讀教學。我們知道,作文教學的一個根本任務———指導學生如何寫文章,而學生要寫好一篇文章,就要解決多方面的問題:有哪些材料,如何組織這些材料,文章的思想觀點如何表達等等。然后,在作文教學中,啟發、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想:自己如何去找材料?如何去組織材料?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受?可先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點撥:在我們所學過的文章中有沒有可以給我們寫作帶來幫助的?別人是如何找材料的,如何組織材料的,如何表達的?又給我們什么樣的啟悟?這樣,不斷的引導,不斷的思考,持之以恒,學生在寫作“知困”的情況下,思索曾經學過的文章,并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了解到要寫出好文章,得去認真而廣泛的閱讀別人的好文章,特別是我們教材中收編的優秀之作。至此可見,作文教學又帶動了閱讀教學,并且在完成作文教學任務的同時,又實施了閱讀教學的任務。
總之,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本身就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兩者的聯系,是符合語文教學內在規律的。
閱讀與作文 篇5
作文是表達人物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中考語文中分數的聚交點。但是,許多學生并不會完美地抒發應有的情感在作文里。那么,作文需要如何表達才能吸引眼球,成為大家目光的聚交點呢?請我慢慢講來。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沒有創新,世界與人類將會是一潭死水,毫無價值可言。而強烈的進取精神,不斷超越自我,這是提高自身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動力來源。莫泊桑曾說過:“創新包含著萬物的萌芽,它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樹木的花和果”。
世上也有許多名人因為創新而取得輝煌成果。如:索尼。日本索尼公司之所以能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保持不敗,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率領時代新潮流”的創新意識。一次偶然,公司創始人井深大在日本看見美國的錄音機,他便搶先買下了專利權,很快生產出了日本第一臺錄音機。
而我在一次期末考試中想到了用一種新的方法,用新的方法對故事做出全新的看法和見解,以及采用別致的開頭(其中有一篇開頭光有一個字:樂)與令人心潮澎湃的結尾,還有平常人想不到也不會寫的例子,將它寫得活靈活現,奪得了評分老師的一致贊賞,得了滿分!
創新開啟作文之路的第一把金鑰匙!第二把金鑰匙是讀書。
讀書,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心靈明凈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于人生。莎士比亞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讀書,讓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比如我在“作文選”中學到,失敗后在成功事例結尾可以這樣寫:“山重水復凝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沒有永遠的失敗,總會有山重水復之時。相信自己,頑強拼博,你一定能走出困鏡,書寫生命的精彩與輝煌。”寫雨的結尾可這樣寫:“唯愿雨常在,唯愿情常存。”
而讀書,讀什么書?我覺得:季羨林的《留德十年》、曹雪芹的《紅樓夢》、老舍的《稻草人》。
通往寫作的道路,有許多鑰匙:語言、思考、結構、描寫、開頭。
同學們,寫作之門已向你們打開,你們準備好在這條道路上艱苦奮斗了嗎?
閱讀與作文 篇6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掌上碎片化閱讀也是有利有弊。盡管它方便快捷,但網絡上的海量信息因難以監管往往夾雜著隨意的和不可靠的內容,良莠不齊。文化的傳承還是需要傳統的紙質讀本來沉淀,一些經典名著還是需要我們靜下心來閱讀細細去體會。陽光午后坐在沙發里,手捧自己喜愛的書,聞著墨香靜心研讀的這種感覺是和閱讀電子讀物完全不同的。很多文學愛好者仍是非常喜歡逛書店,書店的文化氛圍令人心境寧靜祥和,催生人們探索求知的欲望——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以及電子科技飛速發展,近幾年來通過網絡、電子閱讀器、手機等進行讀書看報開始日益盛行,這種不完整的,斷斷續續的掌上閱讀形式,稱之為碎片化閱讀。碎片化閱讀正悄然代替傳統閱讀方式,走進我們的生活。
國外的科技領先于國內,而且互聯網也比我們發展的早,那是不是外國人現在也和我們一樣拿著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在讀書呢?其實不然。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我國全民的閱讀狀況堪憂,每年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不足5本,而排名第一的以色列每年人均閱讀量則高達64本;美國也不低,每年每年人均閱讀量在50本左右。這跟他們從小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和正確引導是分不開的。那么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怎么能輕易把這些瑰寶舍棄。對于文化的傳承不是快餐式的碎片化閱讀能夠做到的.,這需要回歸傳統,需要代代相傳,需要從娃娃抓起培養閱讀習慣和正確的引導。
所以我們既不能片面地否定碎片化閱讀,也不能因快速便捷的電子閱讀而丟棄傳統紙質讀本。
很多人都認為靈活的掌上碎片化閱讀非常方便,使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夠見縫插針看自己喜愛的書,并且不用跑諸多書店就有大量的書籍可供挑選,比紙質書更為便宜。因為網絡的優勢節約了店鋪人員等成本,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這確實給傳統書店報亭等面向紙質閱讀的帶來了巨大沖擊。《現代金報》曾有報道,由于書店入不敷出,席殊書屋、新世界書店相繼關門;民營書店在夾縫中艱難地掙扎,撐不下去的就只能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