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閱讀的作文合集五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閱讀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閱讀的作文 篇1
最近看到一則消息,很感興趣。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獲“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為此,他們鄭重其事地制訂推薦條例,其中的“推薦條件”第四條“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與情懷,有成為終身閱讀者的習慣,高中階段課外閱讀量至少達300萬字”是一項硬指標,而且,在“實施程序”中,將“組織面試組,重點考察學生的閱讀視野、閱讀品質、學科思維品質、交流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有記者問該校校長唐江澎,有關“閱讀”的這一條指標有沒有彈性,唐校長回答“這是硬杠”,并且認為這個要求不算高。最終被推選的一位學生,每年的閱讀量都在300萬字以上,包括很多英文原版書籍。
對一生的生活品質而言,一個人早年的閱讀經歷非常重要。然而,在功利思潮的影響下,一方面,在目前的中小學教育中,閱讀似乎成了可有可無的點綴;另一方面,學生的閱讀量過低,已經成了課程改革的“瓶頸”——危及的不僅是語文學科,而是所有的學科。
閱讀的差異往往在童年就出現,但這時畢竟還來得及補救;如果這種差異繼續存在,成年之后差距便會逐漸變大。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差距并非現實社會的“成功”與“不成功”——當今人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富裕階層的“發展狀態”,可以看到,他們的真實學歷往往并不高,即使有了所謂的“社會地位”,往往也并不具備文明社會所需要的智慧。
兒童時代的閱讀,就是播種,一種精神的播種:播撒的是人性的種子,是愛與智慧的種子。這一時期通過閱讀培育出的求知欲和對世界的好奇心,將會影響人一生的志趣。如果基礎教育太講“實惠”,沒有了夢想,學生以后一定飛不高,甚至根本飛不起來。
上世紀80年代初,一次文學社活動要講狄更斯的《遠大前程》,我問學生有沒有看過這部小說,一半學生舉手,其中好多是初中生;10年后,我在高中開《小說選讀》課,問學生有沒有讀過這本書,有10多個學生說“看過電影《孤心血淚》”;我退休前,最后一次開選修課,問學生是否知道《遠大前程》,學生反問:“網上能不能找到?”——和以前的學生比,現在的學生,閱讀越來越功利。
曾經聽說,有高二學生問老師:“高考根本不會考小說,為什么要求我們讀小說?”這位學生從小接受應試思維,閱讀底子差,他已經不知道這種話會貽笑大方。更奇怪的是,一些教師和校長也有這樣的疑問。有教師問:教科書篇目與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書目,哪些會考到?能不能劃個范圍?——作為教科書的一名編者,我對這樣的提問感到困惑: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匱乏到了如此地步,“底子”都不要了,怎么談課程改革?教師錯誤的閱讀觀,必然影響學生的閱讀觀;學生特別是中學生的閱讀量過低,則必然影響他們的思維品質。
其實,語文考試并不一定能準確測量閱讀能力,特別是目前通行的檢測方式。有些不重視閱讀的學生,各科考試成績并不差;而一些閱讀量大、見多識廣的學生,考試也沒有顯示出什么優勢。但我認為這也不奇怪,因為只有經過比較長的時間后,才有可能逐漸看出閱讀對人的思想情感的滋養。我教過的學生,在校期間的閱讀質量有所不同,過了20年,能看出一些差異。我沒有更多的樣本去證明這些,但一些教師相似的經歷或許可以促使我們共同來思考這個問題;閱讀是少年兒童獲得教養的重要途徑,如果評價體系有基本的客觀性,這個認識就不大可能被徹底顛覆。時下使用的檢測方式,非但多年不改,甚至一直缺乏有效的討論,這是令人費解的。
文學閱讀能提升學生的境界和修養,如果有一天,學生開始“看不起”語文教科書了,對課堂的教學不滿足了,我的理解是:他開始嫌“不過是個例子”的教科書水平低了,因為他的眼界高了,而這恰恰是語文教育的追求。偶爾有20多年前的學生來訪,還會談到以前讀過的書,因為那是他們在成長中接觸到的最優秀的作品,因為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閱讀的,因而就成了一生的“精神底子”。
教師個人讀書的經驗有可能成為學生的閱讀指南——有時和學生閑聊時提到的書,學生也會找來讀。改革開放之初,家庭收入普遍不高,仍然有些家庭會給孩子買書的錢,讓他去書店自由挑選書籍。我記憶中,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的家庭有這樣幾種:尊重教育常識的家庭,有讀書經驗的家庭,有一定藏書量的家庭。當年,相當多的家長支持孩子課外閱讀,甚至能說出“見識比分數重要”那樣的話;有些家長文化并不高,但是他們尊重教育,在聽清教師的解釋后,鼓勵孩子跟從教師閱讀;有的家長想法也很樸素,認為孩子從學習中獲得的愉快最重要,孩子手不釋卷,肯定是好事。
30年前有一件事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結束不久,人們對學校教育的關注點與現在有些不同,教師課堂上的話也會引起家庭的討論。我買了一本《豐子愷散文選》(好像是七角錢),兩天就看完了,學生(初一年級)借去傳看,讀得很來勁,有兩個女生“等不及”,放學后便到新華書店去買了這本書。一個多月后的家長會上,女生甲的家長(是個普通職工)說:“謝謝老師鼓勵孩子多讀書,那本書我看了,有些不懂,但孩子入了迷,看著看著,在家讀出聲來了。”女生乙的父親(是個宣傳干部)則很矜持地說:“那本書我翻過了,我對豐子愷這個人不了解,但我覺得他那些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不宜讓青少年閱讀……”當時這兩位女生的學習成績都一般,只是此后,她們的學習興趣逐漸有所不同。這件事讓我看到了形成差異的背景。有意思的是,女生甲的碩士論文仍然是豐子愷研究,距她當年用七角錢買第一本豐子愷的散文,已經過去了11年。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愉快的閱讀者,對子女而言,就是最好的示范。家庭沒有藏書,不一定是缺乏經濟能力,而在于家長的觀念與志趣——相對于買房、購車,買書的花費簡直就是微不足道。在城市,獨生子女有200本課外讀物,不算“奢侈”,然而,有些家長寧可為孩子買200本教輔書,也不在意孩子是否擁有一套文學名著,因為他不懂得文學對于人的重要。我們的身邊不乏生活富裕但教養不足的人,如果不帶偏見的話,相信能從他們的閱讀史中找到答案。
當然,學生形成極端功利的閱讀觀,學校也要負責,特別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師,不愛讀書的“師”也會是學生的“范”。我無數次從學生那里聽到,教師反對學生讀小說,這中間有理科教師,也有文科教師,甚至還有相當數量的語文教師!他們不僅反對學生讀小說,也反對讀任何“與考試無關的書”。除了學校功利的升學指標壓迫之外,這些教師也以他們的經驗來考量學生——他們的中學時代接受的'就是應試教育,沒有讀什么書,也考取了大學,也能找到工作,也能來當教師,也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我在參加各種評審時,還看到一些從不讀書的教師獲得了各種榮譽,靠狠抓升學率獲得學校和社會的肯定,得到家長的贊譽。在一個文化缺位的蕪雜環境中,這些似乎也應當算“正常”。然而,若社會和學校的教育觀被顛覆了,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便會出現混亂。
一些基礎好、閱讀素質高的學生,即便面對強大的應試壓力,仍然能保持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他們的閱讀效率明顯高于一般學生。這是因為早期的閱讀積累形成的經驗,令他在選擇讀物、理解文本和評價能力方面有了更為寬闊的背景,有了居高臨下的優勢。一些教師有這樣的“發現”: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會越來越強,優勢越來越明顯。他的“底子”比一般人深厚:見多識廣,有比較鑒別的能力,有“聯系”的意識;更為重要的是,有想象力。眼界開闊了,世界變大了,他不滿足于課堂和家庭的教育,他有了“找尋”的意識,對未來充滿期待——幾乎所有對此作過認真觀察的教師,都會注意到這種差異。
語文課程標準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如何落到實處,值得重視。我想說的是,中小學生沒有豐富的閱讀積累,指望以后“補”,可能無濟于事。如果他在學生時代就只是為了考試而閱讀,那脫離考試甚至永遠告別考試之后,就不可能形成閱讀的習慣。閱讀的量下降了,閱讀時間沒有保證,缺少作為美學意義和語文意義的欣賞,指望通過“檢測手段”逼學生讀點作品,學生獲得的不是教益,而僅僅是“分數”。沒有閱讀的興趣,沒有對美的愛,難以想象,由這樣的人組成的民族將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
閱讀的作文 篇2
上了初中開始,便漸漸感覺到,初中的新課程和小學有著天壤之別!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其中,最吸引我的科目,莫過于是有趣的閱讀課了!!
每當到了閱讀課時,我的心情就會如小鳥般的雀躍不已,并不是老師長相如潘安在世,而是老師講話的方式與態度,讓我能靜下心來,慢慢的走進書的世界,體會書的道理。各式各樣的書藉,老師在上課總會一一帶過,回到家,我便會查詢電腦或到圖書館,尋求更仔細的說明。
除了老師的態度是我喜歡閱讀的原因外,還兩個更為主要的因素。第一個便是書中的情節。世界上的每一本書,都一定會有個不同的情節,而不同的情節總是會 帶給我不同的感受。如逗趣的情節會令我開懷大笑,悲傷的情會讓我難過流淚;有趣的情節會令我噴嘖稱奇,而高潮迭起的情景更是會讓我嘆為觀止。讓我不知不覺間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我將乘著夢的翅膀,盡情遨翔于書的宇宙里。
第二個原因便是班上愉悅的氣氛。不會象數學課一樣緊張萬分,也不用像自然課一樣小心翼翼,閱讀,就只是輕松快樂罷了。偶而提出問題,全班便會熱烈的討論著,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與看法。這每一個的意見與看法,都將給我莫大的啟示,幫助我能完全的體會或詮釋書中的道理,讓我在成長的路上奔馳。
每次上完閱讀課,我總是會覺得身心舒暢,好像整個人都活過來了!,也總是期盼著下一次閱讀課的到來。我喜歡閱讀課,你呢??希望你也能從自己喜歡的科目中找到屬于自我的樂趣喔!!不管怎么樣,我還是要大聲說:我喜歡閱讀課!上閱讀課,真好!
閱讀的作文 篇3
一經年,一輩子,一場花事。閱讀自己,還給生活最美好的樣子。
——題記
魚對水說:“你看不見我流淚。”
水對魚說:“我看得見你流淚,因為我讀懂你。”
世界上只有一個自己,沒有人了解你,只有自己,也只有自己能夠讀得懂自己。 人的一生就像電影一樣,一個個影片一閃而過,如果沒有悲歡離合,如果沒有陰晴圓缺,如果沒有生離死別,那就像一譚死水,毫無味道。我們要學會閱讀自己的人生,學會閱讀我們自己。
人生在世,只為和最美的自己相遇。
萬物沒有十全十美,生活百味,需要我們細細閱讀,深刻理解。當我們身陷逆境時,不要悲傷,不要哭泣,更不怨天憂人。新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所以我們要向前看。閱讀自己,做堅強獨立的女子。
十六歲,一個花季般的年齡。懵懵懂懂的我們開始向往連續劇里那轟轟烈烈的愛情,殊不知,我們沒有閱讀自己。人世間有真善美。同時也有假惡丑。當自己覺得自己真的長大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
自己是否曾閱讀過自己。十六風雖是一個花季,同時又是一個播種季,我們在十六歲共同播種下人生最美好的理想。二十六歲,我們將會共同收獲人生最美好的果實。所以,珍惜時間吧!“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閱讀自己,給高貴的“情書”給自己。
就讓一切像蒲公英一樣都隨風。
桐花萬里路,過樹穿花,閱讀自己,體驗生活的美好。
縱使歲月無情,使我們的回憶錄有些泛黃,但底片依舊清晰,因為我們閱讀了自己。 閱讀,真好!
閱讀的作文 篇4
閱讀,使人思維活躍,聰穎智慧;閱讀,使人積極向上,樂觀大度;閱讀,使人視野開闊、志存高遠。閱讀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它,使我成長。
一年級剛入學時,我一點兒也不融入不了大家,只能安靜地待在一旁,聽,他們在講些什么?“可愛的笨笨豬、調皮的米小圈……”后來,我才了解到,原來這些都是故事書里的人物呀!從此,我踏上了閱讀的旅程。
朦朧的記憶中,我依舊能夠回想起我閱讀的第一本書—《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只要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從此以后,我變得越來越懂事,也越來越聽話了。三年級時班里流行起了看《哈利波特》這部長篇小說,聰明的哈利,調皮的羅恩,略顯古板的赫敏……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一個又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讓我頭一次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奇妙與靈動,更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那種不畏艱難,在關鍵時刻能做出抉擇的冒險精神。后來,我開始接觸一些經典的世界名著,《茶花女》中體現的社會制度的黑暗,使許多女性喪失了地位,淪喪為他人的玩物,讓我更加珍惜現在幸福美滿的生活。總而言之,通過閱讀,教會了我太多,閱讀,使我成長。
我愛閱讀,不僅是這一單方面上的喜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它讓我同時愛上了寫作,每當我提起筆,那一切美好與悲傷的情從筆尖流瀉,讓更多人通過文章來了解我,達成共鳴。想必這也是“知福、惜福、而后造福吧。”
現在,閱讀已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劑“調味料”,我愛閱讀,我將與書同行,在這閱讀之旅上,繼續前進!
閱讀的作文 篇5
我愛看書,它已經陪伴我將近12年了。看書可以增長我的知識,讓我認識許許多多的人物,懂得許許多多的道理。書里總有許多多姿多彩的故事令我著迷,癡迷于其中,仿佛身臨其境也成了書中的人,他們開心時我也開心,他們傷心時我也會跟著落淚,他們想辦法時愁眉苦臉,我也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在我很小時候老媽就給我買好多圖畫書看了,幼兒園時候我看《兒歌大全》,《唐詩大全》等等。現在已經看過了許多古典名著,比如《三國演義》等四大名著,《三十六計》,《岳飛傳》,楊家將》等等好多都是我愛看的古典名著小說。
我喜歡的書數不甚數,《岳飛傳》、《楊家將》、《封神演義》和《隋唐演義》,其中《封神演義》講了姜子牙救天下老百姓的故事。
為了多看些書,我總會買許多書回家,會去圖書館借,會跟朋友交換看書,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我也會看一會兒書。
盡管看了許許多多的書,可是在做閱讀時,總是那么不盡人意,考試也總得不到好成績,很不理想。而且我總是喜歡躺著看書,從而導致我的視力也有所下降,我該好好糾正糾正。
書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要和它永遠做朋友,它會一直伴我成長,我離不開它。
【閱讀的作文】相關文章:
作文:愛上閱讀 閱讀之樂08-02
閱讀話題作文:我與閱讀01-15
閱讀的作文07-26
閱讀的作文09-18
閱讀的作文07-17
淺閱讀與深閱讀作文01-06
關于閱讀的作文:落選的“閱讀之星”08-03
閱讀話題作文:用心去閱讀08-29
閱讀為話題的作文:感受閱讀01-03
閱讀話題作文:閱讀-心靈的洗禮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