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閱讀的作文匯總六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閱讀的作文 篇1
當今,在國內新課改如火如荼開展的形勢下,需要推廣和實施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小學階段需要高度關注作文教學,特別是注重課外閱讀,結合新課標的需要,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從而讓學生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和提高寫作水平。
一、課外閱讀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意義
1.課外閱讀有助于小學生作文興趣的激發。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習興趣,這句話在教育中流行甚廣,也有效地體現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因為小學生處在教育的開始時期,其生理與心理都比較稚嫩,常常較難把握一些道理與知識,這增加了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難度。而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而言,課外閱讀能夠形成積極的影響作用,通過課外閱讀,不但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是由于學生基于教師的引導下閱讀一些具備童話色彩的課外讀物(像是《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等),能夠形成較好的閱讀思維習慣,并且能夠結合自身的閱讀內容及其寫作結構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應用于寫作過程中。為此,教師應當著眼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注重課外閱讀教學,從而實現理想的作文教學效果。2.課外閱讀有助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體現正確的價值、人生、世界思想。課外閱讀不但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小學時期也恰恰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而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三觀,才能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也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體現正確的價值、人生、世界思想。
二、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課外閱讀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從而引導學生在寫作中逐步體提升寫作水平。鑒于此,需要將課外閱讀應用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
1.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課外閱讀的意義非凡,課外閱讀能夠實現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這是由于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對文章的寫作結構、知識內容進行提煉,還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自身視野的拓展,從而逐步地提升理解能力,以及形成正確的三觀和激發寫作興趣。換言之,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所累積的知識以及自身的發展能夠大大地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為此,教師需要創建優良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從而實現理想的作文教學效果。例如,教師能夠將一些課外閱讀書籍或者是課外閱讀文章推薦給學生,要求學生自主地選擇,立足于自身的興趣。并且,在學生完成自身的課外閱讀之后,教師能夠專門拿出一節課的時間劃分學生為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歸納文章的框架、朗讀文章的優美詞句和段落、概況文章的主旨、交流學習收獲等。教師以這種形式的活動,不但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概況能力,加深課外閱讀的學習印象,而且學生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能夠在寫作中有效地應用,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實現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形式的豐富,從而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在實施新課改的影響下,教育教學不斷地進行改革,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顯得較為滯后,已經跟目前的`教學實際需要相悖。為此,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模式,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課堂教學形式的豐富,從而提高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例如,教師能夠定期地開展“故事會”專題系列活動,要求學生復述或者是講解課外閱讀的小故事,且表達自己的建議和體會。經過如此過程的反復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概括能力都大大提升,也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完成情況與閱讀效率進行了有效地檢驗,在學生有較高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寫作能力自然而然地提升,從而使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目標實現。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實現理想的作文教學效果,就要體現課外閱讀的作用,對課外閱讀引起足夠的重視。為此,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有效地應用課外閱讀教學模式,學校需要強化跟家長的交流,讓家長明確課外閱讀的巨大意義。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閱讀的作文 篇2
曾經和一個老師討論知性閱讀的時候有過的文字,現在加工整理出來,算是一次自我的分析,也是一次和朋友的交流。
——寫在前面
我個人理解,所謂的知性閱讀,實際就是與感性閱讀相對應的,另一種表述就是通往理性閱讀的一個環節。這種知性應該是帶有一種獨立思考的閱讀,也可以叫做思辨性的閱讀。用一句話說就是要學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針對某種思想的時候,就應該和自己的實際經驗聯系起來,這種對比聯系是我們閱讀過程中時常要思考的問題。
書本不可能教會我們怎么做,只能指導我們,我們的進步只能在實踐中得到體現。比如我們自己認為讀的比較好的一本書是哪一本?你是怎么讀的?我們反思一下會發現,做讀書筆記是很好的開始,說明已經開始在思考一些問題了。閱讀有思想的書籍,這是一種發散式的閱讀。這種閱讀能夠不斷讓自己的閱讀視野更大,而且閱讀的層次更深。
其實,我們所謂的與書籍對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種疑惑,其實就已經在尋找對話的內容了。所謂的對話,就不能是一種不平等的形式。對話就應該是站在一個相對一樣的水平上的。如果兩個人的層次不相當,就很難對話。但是,完全相當或者意見完全一致,對話則又沒有太多的意義。無論是哪一方過于高出,那么對話的價值就會變得越小。這種情況一般很少的,因為很少有兩個人的思想是完全一樣的。說回來,讀書對話,不是單純的學習,同樣也不是純粹的批判。純粹的學習,只能把書讀死,純粹的批判,則讓人在自我的認識中感到自滿。所以,用思辨的方式來讓自己與書籍對話,這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對于一本書,我們首先就是要用一種學習的態度去閱讀,而不是去膜拜。任何書籍,任何理論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們要用自己的思考去讀。這就是一個通往理性的過程。當然,許多作者都會為了自己的觀點而尋找各種理論來支撐,那么我們就應該結合自己的經驗去分析,辨別。甚至在開始對他們產生某種畏懼的思想也是正常的。我記得曾經說過,有兩位老師提過讀書的三種境界,一種是要對書籍仰視、平視、俯視,另一個老師說要做到三個層次:以書為師、以書為友、以書為徒。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可以把這兩個觀點統一來看,他們的意思相同。前兩個都可以達到。但是第三個永遠不可能實現。如果某一本書被我們俯視,則沒有閱讀的價值了。如果我們讀的是經典,就永遠不要有俯視和以書為徒的看法。這不僅僅是狂妄不狂妄的問題,而是閱讀態度的問題。
需要我們對話閱讀的書籍不是所有的書籍 ,而是有選擇的,尤其是一些經典。經典永遠是不可超越的。經典是和我們一同成長,而其永遠是在我們之上的。當我們自己處于不同層次的時候,我們對同一本書的閱讀理解的層次也不相同。所以,這種理解就不斷的可以和書中的文字或者作者進行對話,他們也同樣在進步。
做到對話又不是那么困難的,關鍵是我們是否在閱讀過程中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簡單的說,其實就是不斷的在他們的語言旁邊寫下自己的思考。這就是一種批注的方式。魯迅有這樣一個習慣,有人向他借書,他一般是不借自己讀的那本的,而是買一本新的,送給他人。為什么呢?因為上面有自己的批注,自己的思想在上面,這就是在對話。
有時候我們好像讀的時候是明白的,但是卻寫不出來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那就是自己沒有讀懂,有的只是一種朦朧的感覺。猶如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講的內容似乎理解了,感受到了。如果不舉手發言,不表述出來,就不能算是真的理解和掌握了。讀書的對話如同課堂師生對話是一個道理。
要做到對話,首先就應擺正自己與書的平等關系。課堂為什么總是不能真正實現師生對話,就是因為許多老師的問題是偽問題,不能讓學生真正與老師平等對話。讀書亦然。其實,我們讀書多少并不是關鍵,重要的是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思考了多少。
真正值得閱讀的是那些能夠給人一種啟發或者啟迪的書籍。也就是原典。而不是流行性的書籍。追求感官刺激的書,是不值得讀的。我欣賞以書為友的說法,而不是與書為友的說法。以書為友,說明我們把她當做了朋友,與書為友,人家可能不喜歡你,只是我們自己想的罷了。古人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無友不如己者”。什么意思?這里的“無”同“勿”,直白的說,就是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換句話說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而不是看不起人,恰好是虛心向他人學習的一個方面。所以,讀書就如同交友,我們要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但不是所有的都拿來學,也就是取人之所長,補自己之所短。所以,選擇一本書很重要。
有時候,為了與一本書對話,就要不斷地吸取其他方面的營養。這是自我成長的必然。因此,要對話,我們就不得不去讓自己思考,讓自己努力成長。博覽群書固然很好,但不要僅僅當做自己搜集信息的途徑。
讀書無所謂深淺,因為我們的思想都是從淺到深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可以先從他人如何對話閱讀的例子入手去嘗試。看一些批注性的書籍,或者賞析性質的,就會發現對話其實就是一種領悟和分析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認識來理解。許多經驗型的書籍或者說一些工具性的書籍,不具備對話的價值。只有思想性的才可以對話。比如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就是一本,再如周振甫的《詩詞例話》,金圣嘆《評點<水滸傳>》,王國維《人間詞話》等,他們的對話對象都是經典。所以,他們的對話也就成了經典。所以,這就是我們在對話過程中應該去努力的方向。
要做到與經典對話,或者說思辨的閱讀,我們必須讓自己成長。沒有深度的閱讀,只能是感性的。對話,又不同于一言堂。其實在我們自己與書籍對話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和自己對話。
好書總有時候會讓人望而卻步,讀不下來不是壞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領域,我計劃自列出一個三年規劃書單。把要讀的書籍分類,并且提示自己如何去讀。對話閱讀不一定是精讀,不要把每一本都看做那樣的方式閱讀,那樣太累,太慢。以詩詞閱讀為例,自己通過閱讀,就要與詩人對話,你可以找幾本相關的詩詞賞析類的書來做參考,最好有名家評點的。他們的評點很重要,那也是對話。這種對話我們首先可以作為一個聆聽者,然后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感受之后,看是否能和作者進行一次交流。這樣我們就在進步,因為聆聽是對話的前提。此類書不宜貪多求快,比如詩歌類的輔助要有中華書局的《唐詩三百首集注》,唐圭璋編的《宋詞三百首簽注》,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好好研究的,要花很多時間的,但是卻不一定要全部深究一遍的,我們畢竟不是專門搞詩詞研究的。但這是專業書籍,在閱讀的時候我們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閱讀原典,只有一切都從經典開始,我們才能讓自己的視野不斷開闊,讓自己的思考不斷深邃。古今中外許多這類的書籍,有些是要硬啃的,既然要硬啃就要啃硬的,為什么這樣呢,很簡單,就是因為這些書籍帶有發散性質。而且在他們周圍有許多注解對話的內容供我們參考,我們可以在讀一本的同時參照閱讀其他相關的書籍了,這種發散式的閱讀,是最高效的。我在做的列書單計劃也是一次考驗,篩選過程是需要思考的,需要對話。任何一個過程,我們自然要朝著目標去努力,但是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最后做到了,而是是否有了進步。
最后,我想強調的一句話是,既然是對話 ,就不是自言自語。既然是對話,就要假設一個對話人。人在孤獨的時候不愿超前走,但是,如果找到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對話的智者,我們就不會感到孤獨了,因為好書總是讓人心智洞開而不知疲倦。
閱讀的作文 篇3
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名叫《魯濱遜漂流記》的書,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
《魯濱遜漂流記》的開頭主要講了魯濱遜為了實現航海夢想多次與他的父親發生爭執,父親勸他不要出海,可魯濱遜不聽,偏要出海。不料他們的船遇到了風暴,船沉了,他和幾個同伴乘著小艇逃了出來,最后,他們在海上漂泊了幾天,終于被一艘船救下了。這個部分告訴我一個道理,不要固執己見,要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否則有可能會事與愿違。
中間的部分講的是魯濱遜再次出海。這次船又遇到了風暴,但這次只有魯濱遜一人被海浪沖到了一個小島上,他的同伴們全部都葬身魚腹,只有他僥幸逃生,可是他只有一把小刀,一個煙斗,一小閘煙葉。讀到這時,我想魯濱遜以后的命運會是怎樣?他能活下去嗎?讀到后來,奇跡發生了,第二天早上,魯濱遜驚奇的發現,他們的大船沒有被沖走,而是被沖到了離小島很近的地方。于是,他做了一個簡單的木筏,然后,把它劃到離大船很近的地方,從船上運回了許多有用的東西,并且在島上找到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從此,魯濱遜開始了他28年的孤島生活。
在此后的生活里,魯濱遜在搜索一艘漂來的大船時,發現了一只小狗,這是他幾十年來的第一個朋友。后來,魯濱遜還有了一個忠誠的部下,他的名字叫星期五。在以后的生活中幫了魯濱遜很多忙。后來魯濱遜遇到了一艘被海盜占領的船,船長被俘了,魯濱遜救了船長,收復了大船。船長為了表達謝意,把他和星期五送回了英國,結束了他28年的孤島生活。
魯賓遜的離奇經歷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堅持不懈,保持樂觀的心態,就等于有了一線希望。
閱讀的作文 篇4
我很喜歡閱讀,給我印象最深的書有《三國演義》、《查理九世》……這些書給了我很多很多知識和有益的啟示。
記得有一天早晨,我剛起床,就拿起身邊一本沒看完的書津津有味地又看起來,媽媽有時會過來看我起床沒有,如果沒有醒來就讓我接著睡。如果醒來就讓我去吃飯做作業。如果違反就會被媽媽批評,碰巧這次被媽媽發現,我就被訓了,媽媽說:“你不起來吃飯,反在這里看閑書,趕緊起來。”接著媽媽把書藏起來了,我立馬起來找書,我東找找,西找找,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最后在書柜找到了。“咚咚咚……”現在已經八點了我只好去吃飯了。第二天我吸取教訓,當我聽到客廳的聲音越來越大,我就知道是媽媽來了,我急忙把書藏在被子里裝著睡覺的樣子。媽媽想看看我是不是真的睡著了就捏了捏我的鼻子,我幸好忍住沒說話,心里暗喜有驚無險,沒有露餡,就接著津津有味地又讀了起來。還有一次好不容易盼到了放學,我去了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讀書,可是命運的安排,媽媽那天正好下班晚,菜市場關門了,媽媽就去了那個地方買菜,幸好我有一種預感跑到廁所里去避了一避,然后又悄悄地跑了出來,又開始閱讀起來,我看完書準備回家的時候吃了一驚,因為我看了一眼表現在竟是是吃完飯該睡覺的時間。回家的路上腿有些發麻,但是我卻很快樂,因為我有收獲。
古人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莎士比亞也說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書情有獨鐘,讓我們像他們學習,做個愛閱讀的孩子吧!
閱讀的作文 篇5
每當我打開一本書的時候,我就會走進一個五彩的世界,那里面充滿了喜怒哀樂,充滿了悲歡離合。書使我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書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剛升入三年級的時候,我不怎么喜歡看書,覺得它沒什么用處。過了一段時間,我翻開作文本時,總會發現老師給我的評語是:要多看課外書,提高寫作水平。媽媽也時常嘮叨著:“兒子,你不能只學語文書上的知識啊,你要多看課外書,課外書上有許多語文書中沒有的知識。”
每次要閱讀考級的時候,我總是在老媽的威逼下完成的看書任務,說實話,自己腦海中根本沒進去多少,也沒有仔細去回味作者優美的文筆。直到那次我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后,我喜歡上了閱讀。當我拿到這本書后,一連串的問題就從我的腦殼里跑出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題目呢?為什么只要三天光明?我想答案都在這本書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通過閱讀,我知道作者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帶給別人光明的女性。在她生命的88個春秋里,她度過了87個無聲、無光、無語的歲月,但她經過自己的努力,竟畢業于拉德克利夫學院。讀完這個導讀,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當讀完一個故事,我就十分感動,我好像和作者融合在一起,我第一次覺得書原來是這么生動。
從那以后,媽媽給我買的書越來越多,我認識的字也就越來越多,讀書范圍也就更加廣闊了。所以,我每次寫作文時,總是得心應手,常常得到老師的表揚。這就是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啊!這都是我愛上閱讀的結果呀!
書,它給我知識;給我力量;給我樂趣。它是我最敬愛的導師,是我最親密的朋友。
閱讀的作文 篇6
如掬一捧清泉,閱讀是那么的純潔透亮;如獲一縷春風,閱讀是那么的溫暖舒適;如品一口好茶,閱讀是那么的回味無窮……閱讀照亮我人生的道路。
小時候,我喜歡聽一個又一個的睡前故事。《一千零一夜》成了我的口頭禪。我為白雪公主的悲凄命運而哭泣;為丑小鴨的大反轉而稱奇;為小紅帽點火柴而出現的一個個場景而心生憐憫;為阿里巴巴的機智開心不已……
睡前故事照亮了我的路。
長大了一點,我愛上了探險小說。《查理九世》、《怪物大師》、《加油天才》我樣樣精通。《查理九世》讓我懂得了信任、《怪物大師》讓我學會了勇敢;《加油天才》讓我明白了自信與努力……
探險小說照亮了我的路。
上了小學,一句又一句的古詩文詞陶冶了我的情操,讓我明白了人間長情。金戈鐵馬,亂世豪情。“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岳飛的一首《滿江紅》唱出了他的一腔報國之心;桃花十里,依依不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的一曲《贈汪倫》寫出了他的濃濃的惜又之情;人生路程,不勝感慨,“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的一篇《龜雖壽》,自比千里馬,嘆出了心中激蕩的馳騁千里的偉大理想;勾心斗角,你爭我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詩詞照亮了我的路。
現在,一本本古今名著擺在手邊。簡愛的愛情故事令人心痛卻又感動;歐也妮。葛朗臺的吝嗇讓人氣憤不已;孫悟空的強大本領令人拍案叫絕;賈寶玉的深情深意讓人既佩服又惋惜。
名著照亮了我的路。
閱讀是快樂的。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與時俱進。只有不斷讀書,才能與社會同進步。
閱讀照亮我的路。我的人生路跟隨了閱讀的步伐,將越來越精彩。
【閱讀的作文】相關文章:
閱讀話題作文:我與閱讀01-15
作文:愛上閱讀 閱讀之樂08-02
閱讀的作文07-26
閱讀的作文04-12
閱讀的作文07-17
閱讀的作文05-29
閱讀與作文02-16
閱讀為話題的作文:感受閱讀01-03
閱讀話題作文:閱讀-心靈的洗禮01-16
閱讀話題作文:用心去閱讀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