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作文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閱讀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閱讀作文 篇1
語文和其他學科比較有其鮮明的特色:內容豐富優美,結構精巧多姿、情理融會貫通,但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注重理性分析和追求知識灌輸,忽略了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語文教學枯燥無味。語文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應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立體流程,只有這樣,知識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維活動才能找到其載體,充分展現其生機活力。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庇纱丝梢,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魏書生成功的教育實踐,也在于他為我們構建了語文教育的情感世界。
一、熱愛語文教育事業是情感產生的基點
教師難當,語文教師更辛苦更難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話里分辨出真正的熱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虛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調。他們不喜歡教師那種毫無熱情的表現(不是指外表上的表現,而是指內心的流露),因為這里面隱藏著教師對學生的力量缺乏信心的因素。”一個教師單有激情還不夠,他還要有一個支點,要能不斷豐富充實自己。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但這一桶水還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新知識,不斷研究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付出了辛勞代價,才能收獲到充實而又甘甜的幸福和歡樂!皩W生在上課時,在課外活動時,幾乎天天可以看到教師的模范作用和個性品質,這兩條是教學教育影響的強有力的手段。讓情感無時無刻不體現滲透在他的教育教學中,處于這種情感熏陶下的學生必定會感受其人格力量,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師生配合才能和諧一致,達到境界。
二.“商量商量”是情感交流的起點
我剛教語文的時候,也曾海闊天空津津有味地滿堂灌,但他不久就對那段可悲的教學生活加以總結,認識到:“教師與學生之間毫無民主氣氛,思想沒有理解,感情沒有相互交流,雙方都用寶貴的腦細胞去琢磨著壓服對方或欺騙對方的策略,教學怎能搞得好呢?”有了這樣的認識基礎,我就深入到學生中去,具體感受體驗他們的情感信息,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學生也向老師敞開了思想情感的大門。在此基礎上,他開始將教學要求情感化,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作業是自己根據實際確定還是由老師統一留?練筆是統一題目還是自選題目?這些較大問題他都和學生一起商量,根據多數學生的意見辦。學生由此充分體驗了做學習主人翁的情感,師生之間關系融洽,找到了情感的共鳴區域,人人想的是教學,是高效率,有了持久牢固的學習愿望,學習效果怎能不突出?
當然,實際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不簡單,學生的情感發展有其不穩定性,不一定會直接向老師、家長傾吐心中的情感,這種閉鎖性心理特征,就使得教師很難知道其細微復雜的情感,教師如能征得學生的日記這個情感宣泄和引導的重要載體,把這作為一個中介,就可獲得合二為一的交流效果。這些不僅為學生語文學習打下厚實的基礎,而且我們也可從中看到學生情感完善的軌跡。教師既指導了學生作文,也正確引導了學生做人。
抄錄格言和座右銘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每個學生在選格言時就必然經歷著一個學習的過程和接受情感熏陶的過程。抄寫的座右銘結合著自己的思想實際,它起著督促和矯正作用,如有一個學生的座右銘是“閉住你的嘴”,原來他擔心自己閑話過多,認識到這一點并寫下來,本身就體現著敢于正視缺缺點并努力改正的積極心態。學生在做這些事時,情感始終處于正向流動狀態,這一切為其課堂教學創造了一片和諧的天地。
三、愉悅的氛圍是課堂激活的共鳴點
十七世紀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教學的藝術就是一種教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鼻楦械娘@著特點是感染性。課堂教學的情感起動首先是教師要有飽滿的情緒,教師的上課情緒如何,直接影響學生的上課情緒。教師講課時精力充沛,情緒激昂,態度祥和,學生就會受到熏染,產生愉悅激奮的情緒,思維積極,樂于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教學就會出現和諧共振的增力效應;反之,教師上課萎靡不振或疾言厲色或冷若冰霜,都會帶來學生的郁悶恐慌、思維遲滯,降低教學效果。我從不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上課就全心全意投入,除此而外,他還努力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有時讓學生唱歌,消除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有時采取集體朗誦的方式調節氣氛;有時讓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有時到課堂外上課,甚至讓學生動手做做實驗等。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初就能很快拉近與教師之間的情感距離,集中了注意力,為課堂學習營造了和諧的氣氛,起到了良好的橋梁作用!扒楦腥缤饰值耐恋兀R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蘇霍姆林斯基語)學生在樂學的氛圍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才可能達到好的效果。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總的來說有三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體驗”過的情,一方面是學生“潛伏”的情,一方面是教材“內蘊”的情。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把自己體驗的情感傳達給別人,而別人為這些情感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情感!睂W生的情感激情自然起到教師體驗的情感。也許有人認為文學作品易于挖掘,議論文、說明文又怎能體現情呢?其實不然,語文課堂教學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感情流動,無論哪種文體都離不開一個“情”字。語文教師要摸到作者感情的脈搏,并精心加工制作,以情引情,學生才能產生心理位移,在課堂教學的“小天地”里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復雜的情感信息。人們常說“教無定法”,這里的“法”,并不是教學的一套套方式和方法,而只是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學生,對學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作用于學生的記憶思維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學生歡樂、憤怒、痛苦、驚異和同情的體驗。”把學生當成了具有復雜的內心世界的完整的人,去注重激活其情感體驗,課堂才活起來。試想,教師如果面對的是一臺臺“錄音機”“復印機”,這“獨角戲”如何能吸引人,課堂教學又焉能洋溢著“情”的氛圍呢?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個獨特世界,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無法適合每個人的個性,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更是同學生的情感格格不入。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的心理需要的最高層次。人的情感具有復雜性、多變性,師生在每節課的教學中不可能都處于一種平面的或正向流動的狀態,這就要求師生善于隨時調節自己的情感,使之處于最佳狀態。我們要從從十個方面構建了情感調節的立體網絡,這些方面涉及到教學環境、師生活動的方方面面,既表現了感情的強弱變化,也表現了各種不同情感的轉換變化等,課堂的情感律動節奏和諧分明。盡管不少教育工作者也注重了某個側面的研究運用,但很少有他這樣用得全面、活潑、自然。課外作業和考試是課堂學習的有機延伸。作業是學生對教師的信息反饋,考試則是為了收集檢查這種反饋信息,這當中也都伴隨著情感等非智力成分。
外地有一名優秀教師十多年來都是讓學生自己留作業。自己留作業,同學互相考,學生積極性高,他們不但體驗到自己的情感受尊重,而且也避免了學習的重復浪費,避免了教師心血來潮時大作業量的沖擊和無作業時的閑散狀態,定量作業使學生的思維列車得以勻速行駛。想方設法把上進情感納入一定的軌道,及時檢查了解,學生的學習目標也就得到了有效的鞏固。
語文閱讀作文 篇2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引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以彌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局限性所帶來的弊端,通過閱讀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拓展、語言的積累、語用能力的提升,以至于形成較強的作文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作文教學
在小學時期,由于小學生的語言、文字儲備有限,同時生活經驗、閱歷等方面的積累也不豐富,因此對于小學生的寫作教學一直是個難點。而通過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拓展、語言的積累、語用能力的提升,以至形成較強的作文能力。本文針對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意義進行研究與探討,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課外閱讀對提高小學生語文作文能力的作用
1.幫助學生完成語言的積累,為作文打下語言基礎小學生在寫作文時,往往因為詞語句子等積累得少,語言單調,詞匯匱乏,而不能寫出好的作文。通過適當的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語言詞匯的積累。學生如能堅持記讀書筆記,把讀到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天長日久,就會形成學生自己基礎的語用能力,把這些語言自覺地應用于語文的寫作過程之中,為自己的文章添彩。2.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拓展,豐富見聞、閱歷許多小學生作文寫不好,除了語言積累不夠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還是生活閱歷不足,缺乏對生活實際的深刻認識,而教材提供的信息量又是有限的!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更何況正處于小學階段,對生活中的各類事物等缺乏足夠的認識的小學生呢。小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經驗,對自己的生活經歷,日常涉獵范圍的事物認識不清,難以在寫作時恰當地組織起足夠的寫作素材,造成其作文內容偏于簡單,枯燥。這些其實都是其日常生活經驗單一導致的結果。因此,可以通過課外閱讀對此進行彌補,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拓展,生活見聞的豐富積累,增加生活經驗,為寫作積累生活素材,開闊眼界。3.課外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審美能力,提高鑒賞力,激發寫作興趣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所接觸的好的文章,本身也起到范文的作用,給學生進行寫作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也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學者專門對閱讀的作用進行過實驗分析,發現只有當閱讀的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形成語言能力?梢,單憑教材有限的文本內容是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語言發展能力提高的需要的。而充分地參與課外閱讀,讓學生在書籍的海洋里徜徉,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審美能力,提高鑒賞力,激發寫作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寫作的意識,對于提高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有著重要影響。
二、怎樣指導課外閱讀為提高小學生語文作文能力服務
1.在教師主導下,開展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在新課標理念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在這個學習活動中要起到主導的作用。因此,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科學有效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對小學生基于為寫作能力提高服務意義上的課外閱讀活動,語文教師必須給予相應的引導,不能讓學生盲目地進行閱讀。教師應給學生列出適宜小學生閱讀的書目,這些書目應該注意的是,所推薦圖書內容不能過于晦澀,應該主題基調明朗、活潑,有適合學生閱讀的故事情節,語言生動、淺顯富有趣味性。例如簡明注音版的《魯濱孫漂流記》》《格利佛游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小王子》《柳林風聲》《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選擇有價值的書籍推薦給學生,既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又可以培養他們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2.分析不同層次的學生閱讀基礎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由于家庭文化氛圍、文化層次等的差異,會導致學生之間閱讀能力層級的不同。而且學生對課外書籍的吸收消化能力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對課外閱讀基礎薄弱的學生應給他們推薦比較淺易的課外書籍,而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適當地為他們推薦難度系數稍高的書籍。這樣作到因材施教,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原有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3.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能讀而后能寫課外閱讀好習慣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首先應使學生養成堅持讀書的好習慣,持之以恒。在學校,可以在教室里為學生設立圖書角,讓學生有書可讀。其次,要定期開展讀書經驗溝通會,讓學生一起在課堂上談最近讀書的心得體會,互相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長期堅持,必有收獲。讀而后寫,與寫作能力的提升平穩對接,為寫作能力的形成創造條件。總之,課外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緊密的聯系,要通過課外閱讀拓展學生視野,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這對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艷.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A版,20xx,(1):172-173.
。2]張曉瑜.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xx,(12):366-366.
語文閱讀作文 篇3
人人心中都有一汪清泉,洗濯你的靈魂,滋潤著你的生命.只是因為日常的瑣碎生活的紛雜,才掩蔽了她的環佩妙音,朦朧了她的清碧透明.
夜闌人靜,天籟無聲.每逢這個時刻,你才能卸下沉重的面具,拆去心園的柵欄,真實地審視自己,在生命的深處,你終于傾聽到一絲悠然的脆鳴.這是一首真善美的詩.像甘霖,像春風,柔慢而雋永.
月隱星現,露重風輕.每逢這個時候,你才能正視裸露的良知,走出世俗的樊箱,在靈魂的高處,你終于感念到一波必然的律動.這是一支真善美的歌啊!像皓月,像秋陽,淡泊而寧靜.
逆風逆旅的你,每當回望身后的坎坷與泥濘,一道一道,一程又一程,你的心泉便豁然翻涌……終于了悟:生活不相信眼淚,失敗也并不意味著扼殺成功!世上沒什么永恒的僥幸讓你永遠的沾沾自喜,世上又有什么永恒的不幸讓你永久地痛不欲生?
生命的輝煌,拒絕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所以春風得意時多些緬想,只要別背叛美麗的初衷;窘迫失意時多些憧憬,只要別虛構不醒的苦夢!
用心泉熄滅如火的嫉妒,用心泉沖盡如塵的虛榮,生命才會獲得無限的輕松.絮絮低語的心泉明白地告訴你:人心并不是你想像得那樣險惡叢生,生活也不像你渲染得那般黯淡沉重!
遠離卑劣的傾軋,躲開世俗的紛爭,走近丁冬的心泉,傾聽心泉丁冬……
重溫一抺美麗的心情;撫慰一顆疲憊的心靈;回首一段巷涼的人生.
傾聽心泉,讓思想走向深刻純凈;傾聽心泉,讓生命愈加豐盈生動.
語文閱讀作文 篇4
閱讀讓我長大
我爸沒別的愛好,就愛收集古錢幣,在我第一次考了100分的時候,我爸也把他最喜歡的一枚古錢送給了我,那時還小,我爸怕我弄丟了,于是就找了一根很漂亮的繩子穿著,我覺得那很酷,立馬把它戴在了脖子上。
有一天,一個和我玩的很好的朋友過生日,我沒東西送她,很不好意思,就扯下我脖子上的古錢,當做生日禮物送她了,她很高興,我也很高興;氐郊依飼r,爸瞟了一眼我的脖子,發現我脖子上的古錢幣不見了,立馬問:“我送你的古錢呢?”我很隨便的說了句:“送人了。”“你……”爸爸欲言又止,臉上滿是無奈,還有一點憤怒。我不明白,爸爸這是生氣了嗎?這便成了我心中一塊小小的疙瘩,小,卻無法消失。直到…… 直到我看了一本書——《劉墉》里面寫到了這樣一個故事:劉墉有個兒子,他在他兒子12歲生日那天,也送了塊很名貴的玉給他兒子,并說:“兒子,當這塊玉能救你一命時,拿出去,它不值錢!”兒子點了點頭。過了幾天,劉墉發現,兒子身上的玉不見了,劉墉就急了,說道:“兒子,你玉去哪了?”兒子說:“送人了。”劉墉知道后,就訓了他兒子一頓,兒子卻無辜的說:“爸,你不是說這玉不值錢嘛”劉墉聽了,大怒,卻又無奈說道:“兒啊,我的意思是說,你的生命比任何東西都值錢!”說完,長嘆一聲。后面還有《劉軒的話》劉軒當然就是那個不懂事的兒子;里面說道:那是可真是年少不懂事,竟把父親的愛化作一個物品,隨隨便便地送給了其他人,我想深感抱歉地對您說“對不起!”
看到了這,我立馬放下書,跑去我那個朋友家里,很不好意思的要回了我的古錢項鏈,另外送了禮物給了她。我帶著它,走到爸爸面前,爸爸看了看我的脖子,笑了笑,此時,爸爸的笑就像一瓶藥劑,噴灑在我心頭的疙瘩上,那疙瘩立馬消失了。沉暗的古錢也閃著耀眼的光!
語文閱讀作文 篇5
“文化人類學”的出現,使人們清醒地意識到“人是一種文化的存在”。這個命題表明:文化是人創造的,被人創造的文化反過來又規范著人,具體的人總是生存在特定的文化世界中。
作為文化存在的人具有特定的文化屬性。所謂人的文化屬性,是指人在為了滿足自己的系統需要而實現系統生產(實踐)的過程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質和特點。統觀人類的發展史,我們便會發現,人的生存價值目標不可能永遠停留在一種水平上,從充饑到美食,由性交到愛情,人總是在既有的水平上不斷優化自己的生存狀態。顯然,在人的系統需要中有一種追求盡可能完美的意識支配著它,雖然這種完美的尺度是發展變化的,但卻是在滿足任何需要時它都是要發揮作用的,所以馬克思說“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這種追求盡可能完美的意識,既是人避禍趨福本能的升華,又是人關于“我”的意識在諸種關系中愈來愈凸現,要求全面發展的自覺度愈來愈鮮明的表現。追求盡可能完美的意識就是趨優意識,由于它對人的需要的支配,不僅增強了需要自身的更新性,而且增強了需要在活動中的動力性和超越性。人之所以不會長期地重復前人的生命活動,而不斷地創造自己的新生活,或者,人之所以要與舊的生活方式發生沖突,重建適應自己需要的新的生存方式,其內在根源就是支配需要系統的趨優意識。為了趨優而創新,使人類的文化得到持續的發展,也使人自身獲得了歷史的、現實性的自由,并日趨逼近那種以全面發展為內容的真正自由。其實,被人的“受動性”所引發并激揚的人的“能動性”本身,就包含著人的為了趨優而創新這一基本的文化屬性。正是基于這一點,我們認為,當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時,絕不僅僅是一個本然的事實判斷的命題,而且也是一個當然的價值判斷的命題。因為人們雖然不是在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創造,但由于人在以對象化為特征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著自己,發展著自己的趨優意識,這就使其創造不可能不改變那些不再適合需要的一切社會形式。這樣一來,“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實質上就是一部人類不斷追求優化而創造新的生存方式的歷史,人的為了趨優而創新的基本文化屬性也正是在這一歷史長河中形成和發展的。
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認為,人的心靈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構成的。欲望和理性,主要調控人的物質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則指向主體的存在被社會所認可和肯定。大凡能被社會認可和肯定的個體,其生命樣態,必然具有某種優化的特色。這種追求生命樣態的優化,既是人的心靈(精神)最根本的價值追求,也是人的文化屬性最具個性特征的展示。
“為了趨優而創新”雖然是作為文化存在的人的文化屬性,但卻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對其有著清醒、自覺意識的。這就不能不讓我們關注人的發展程度這一問題。判斷人的發展程度(主要是精神境界)的尺度不是別的,正是人自身所確定的意義世界及其對此的自覺狀態。人對自己確定的意義世界的自覺狀態特別重要。確定意義世界容易,對其能自覺維護,努力實現,并能在新的高度上發展、提升其意義世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的發展程度既可以成為社會發展和人自身進步的推動力,也可以構成其難以逾越的歷史的屏障。
我們從人作為文化的存在、其文化屬性是“為了趨優而創新”,談到自我生命樣態的優化是人最根本的價值追求,進而引出人的發展程度問題,就是想給大家一個思考語文閱讀教學的文化學背景。
閱讀是為人的可持續優化提供充分的營養性資源的
從文化的視角看,閱讀是人的一種特殊的交往方式。人是在交往中生存的。人的交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作為個體生命軌跡的交往,最能看出一個人的追求和向往。
在人的多樣態交往中,閱讀──交往的一個基礎層面,是主體與對象互為“文本”──是不可或缺的。它所追求的是對對象的認知、理解、把握和運用。作為文化存在的人,在其歷史活動中,都要通過交往、閱讀,建構自己的社會文化圈。一般地說,個人的社會文化圈有兩種相對穩定的“居民”:一種是直系親屬(所謂自己人)、“有意義的他者”(具有一定的變動性);另一種是與主體生命意義密切相關的“物”,如農民的土地,知識人的研究手段。通過交往、閱讀確認對象屬于自己所迫切需要的,人們大都會將其作為個人社會文化圈中的成員。個人的社會文化圈總是處于不斷地組合與優化之中,從這種組合與優化中能夠見出主體交往、閱讀的層次和境界。
語文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意識到,進而在其實際的生存中,把優秀圖書作為自我社會文化圈中的永久性成員,就是了不起的成功。為什么要這樣說?因為人的閱讀雖由于對象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別,但真正的閱讀作為一種極具個性化特色的交往活動,其最終目的都是為自我生命樣態的優化服務的。就一般的閱讀交往行為來看,主體生存自覺性高者的基本心理過程是:選擇(能夠作為閱讀對象的,總是體現了主體的一種目的與追求)──閱讀對比(特殊交往中發自內心的一種認可)──適度吸納后的整合(有意無意間的一種內化過程)──再次進入待優化狀態(期待新的閱讀交往行為)。學生一旦能通過語文閱讀教學自覺地將優秀圖書作為個人社會文化圈中的永久性“居民”,這就意味著優秀圖書將伴隨他終生,并為其生命的可持續優化提供充分的營養性資源。特別是,由個體閱讀引發的具有一定群體性的評價性閱讀,不僅為主體營造了一個特定的公共領域(這是主體個人社會文化圈得以優化的一個重要條件),而且在群體性的相互交流中,鍛煉了主體言語交往中重視論據的優良品性(在評價性的互閱過程中,要使自己的評價令他者信服,就必須持有難以辯駁的論據)。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生存理性來說,極為有益。
語文閱讀教學是為學生的優化發展服務的
當我們理解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文化學背景后,便會很自然地意識到,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為學生的優化發展服務的。為了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較為扎實地體現這一理念,有必要重視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要加強學習主體的主體精神的培養。學習主體的主體精神,概括地說,就是認識的能動性、實踐的創造性和與“有意義的他者”良好的合作品格。這種主體精神的確立,是以主體對自我生存狀態的自覺為前提的。對于教師來說,尊重學生,有必要重新理解“把人當作人”這句話的含義。這句話里的后一個“人”字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實存的人的當下狀態;再就是其應有的價值狀態。把人當作人來尊重,對學生實存的當下狀態,從“人人平等”的層面理應保持相互尊重,但學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教育機構,還須有從“應該是”的價值層面上的更高境界的尊重。正是這后一種尊重才是真正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尊重;加強學習主體的主體精神的培養,就是立足于這種尊重基礎上的。任何卓有成效的教學活動,都有賴于師生兩個積極性的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主體精神的培養,要求師生彼此互為“有意義的他者”。如果說,人是通過和有意義的他者的對話,才得以進入自己所處的`文化世界中的話,那么,師生間平等、真誠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對話,在加強學習主體的主體精神的培養中的作用就不能低估。
其次,要正確理解基礎與主導的關系。強調語文閱讀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必要的,這是長期教學實踐正反兩方面經驗給我們的重要啟示。這兩“性”統一的形態應該是多樣的,它應視具體文本的特征而有所不同,不能用一種模式來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側重于工具性,強調“本色語文閱讀教學”和閱讀教學的“本位思想”;有的則側重于人文性,凸現文本所表現的人文精神,要求學生認真體驗健康的人文情懷。應該說,這些教師的實踐都是有意義的。需要我們進一步搞清楚的,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性必須接受語文學科屬性的規約。具有人文性的學科,不只是語文課,歷史課、政治課都具有人文性。這就說明,不同學科的人文性,應通過各自的學科特點來體現,不能將人文性游離于學科自身的特點加以抽象化。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如果不緊密地結合語文的詞語、文體、寫作特征等等具有工具性色彩的扎實教學,就很可能出現“空”、“偏”“遠”“雜”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有的教師提出了“品詞”“品句”“品讀”,講究閱讀教學的“感悟”“積累”“運用”,這是值得大家認真思考的建議。
我們能否這樣認識: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是其基礎,它具有本體意義,沒有這個基礎,語文教學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根基,不成其為語文教學;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主導價值取向,它的基本指向是用文本所提供的健康的人文精神,持之以恒地健全學生的文化人格。失去主導價值取向,語文教學就不可能較好地完成自身的任務。
再次,要重視有利于學生將其所學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和人格構成的教學環節的構想。時下教師們都比較重視教學環節的優化,對一堂課的環節構想非常細致嚴謹,這是應該予以肯定的。構想教學環節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對課本要做整體性的教學構想。課本到手,必須對課本作整體性的、富于創意的熟悉,以便把握課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體性要求;這既是為以后的每一課的教學環節構想作必要的準備,又是對一個學期里的語文閱讀教學作有計劃的安排。二是在諸多的環節構想中,要以有利于學生將其所學,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或人格構成為出發點。不同類型的精當作業,有利于學生將其所學、所思予以內化。上手操作最易調動人的內部積極性(心勁兒),這是知識得以內化的重要途徑。內化的前提是,作業能有力地調動學生的既得知識,能激發學生對新領域的探究興趣,能與學生的情感、愿望相關。作為一種過程的內化,需要良好的教學境遇。這種境遇的形成,有賴于:1.鼓勵具有創意的各類學生作業;2.師生言行一致的道德風尚;3.積極進取的群體心愿。當然,這樣的教學境遇不能只靠語文閱讀教學來建構,但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人文性特色,卻決定了它在建設這種良好教學境遇中有著義不容辭的重任。
再其次,關鍵在于拓展學生生成知識功能效應的途徑。人的智慧,是其知識、經驗的功能效應。語文閱讀教學從某種角度看,它應有利于學生將其知識、經驗轉化(生成)為智慧。閱讀教學的各種環節的構想,毫無疑問要有利于學生對文本內涵和意義的理解與把握,這一點不能動搖。但這種理解、把握不能教條化,不能模式化,而要智慧化。所謂智慧化,就是有生氣的活化,呈現有合理依據的多樣態理解,并在對比分析中深化學生的思路,在差異性基礎上探求理解的同一性。一個學期的語文閱讀教學,不可能每節課都像公開教學那樣準備、那樣展示,這不現實。但根據課本的總體要求,有計劃地選擇若干課時,進行既緊密聯系文本實際,又能針對性較強地激發學生的語文應用智慧的教學,卻是必要和可能的。每個學期能堅持這樣的教學數次,構成一條智慧化的教學鏈,中學階段肯定能為學生的語文知識功能效應的生成,拓展出多種途徑來。由語文知識轉化成的智慧,不同于理化知識轉化的智慧,也不同于政治、歷史知識所轉化的智慧,盡管這些智慧間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構想教學環節時,在切實把握文本特征的基礎上,重視學生想象、情感體驗、言語建構與表達所構成的綜合性智慧的生成和發展。
最后,緩求突變,務求漸進;不求完美,但求進步。語文閱讀教學具有春雨“潤物細無聲”的特色,它的效能主要不在當下,而在久遠;它的課堂教學講究的是實效。真正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明白,人文學科的教學改革,要取得名副其實的成就,在思想方法上要拒斥急功近利,拒斥急就速成,緩求突變,但求漸進;不求某一種教學的完美,但求腳踏實地地進步。這不是保守,這是務實!
語文閱讀作文 篇6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小題。
談作文
朱光潛
我們對于許多事,自己愈不會做,愈望朋友做得好。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對于美術和運動都一無所長。幼時薄視藝事為小技,此時亦偶發宏愿去學習,終苦于心勞力拙,怏怏然廢去。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勸他趁早學一種音樂,學一項運動。
其次,我極羨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讀到一種好作品,看見自己所久想說出而說不出的話,被他人輕輕易易地說出來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獲我心”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懷慚怍,惟其慚怍,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勸他練習作文,雖然明明知道人家會奚落我說:“你這樣起勁談作文,你自己的文章就做得“‘蹩腳!’”
文章是可以練習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著鼻子這樣問。但是在一切藝術里,天資和人力都不可偏廢。古今許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經過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訓練。法國福樓拜嘗費三個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嘗登門請教,福樓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從新起首學描實境。我們讀莫泊桑那樣的極自然極輕巧極流利的小說,誰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費功夫作出來的呢?
小泉八云給張伯倫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說:“題目擇定,我先不去運思,因為恐怕易生厭倦。我作文只是整理筆記。我不管層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筆寫下。寫好了,便把稿子丟開,去做其他較適宜的工作。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寫的稿子讀一遍,仔細改過,再從頭至尾謄清一遍,在謄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來,錯誤也呈現了,改正了。于是我又把他擱起,再過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這一次是最重要的,結果總比原稿大有進步,可是還不能說完善。我再拿一片干凈紙作最后的謄清,有時須謄兩遍。經過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歸其所,而風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文著名,我們讀他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訣。一般人也許以為這樣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這種訓練尤其不合胃口。他們總以為能倚馬千言不加點竄的才算好腳色。這種念頭不知誤盡多少蒼生!在藝術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們尤其要講良心。稍有茍且,便不忠實。聽說印度的甘地主辦一種報紙,每逢作文之先,必齋戒靜坐沉思一日一夜然后動筆。我們以文字騙飯吃的人們對此能不愧死么?
文章像其他藝術一樣,“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奧妙都不可言傳,所可言傳的全是糟粕。不過初學作文也應該認清路徑,而這種路徑是不難指點的。
學文如學畫,學畫可臨帖,又可寫生。在這兩條路中間,寫生自然較為重要?墒桥R帖也不可一筆勾銷,筆法和意境在初學時總須從臨帖中領會。從前中國文人學文大半全用臨帖法。每人總須讀過幾百篇或幾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誦,然后執筆為文,手腕自然純熟。歐洲文人雖亦重讀書,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寫生入手。莫泊桑初請教于福樓拜,福樓拜叫他描寫一百個不同的面孔?墒沁@并非說他們完全不臨帖。許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經過模仿的階段。莎士比亞起初模仿英國舊戲劇作者。布朗寧起初模仿雪萊。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許多俄國小說家都模仿雨果。我以為向一般人說法,臨帖和寫生都不可偏廢。
讀書只是一步預備的工夫,真正學作文,還要特別注意寫生。要寫生,須勤做描寫文和記敘文。中國國文教員們常埋怨學生們不會做議論文。我以為這并不算奇怪。中學生的理解和知識大半都很貧弱,胸中沒有議論,何能做得出議論文?許多國文教員們叫學生入手就做議論文,這是沒有脫去科舉時代的陋習。初學作議論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濫的路上去。我以為初學作文應該從描寫文和記敘文入手,這兩種文做好了,議論文是很容易辦的。
。12題選對兩項給5分,選對一項給2分,多選不給分)
10.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
A.學美術,學運動,都必須從小開始學,成人之后再學,就必然事倍功半,只能“怏怏然廢去”。
B.作者羨慕他人善于寫作,并不是因為他的寫作真的很“蹩腳”,而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
C.有人認為寫文章主要靠天資,刻苦練習沒有意義,作者認為天資固然重要,練習也必不可少。
D.對莫泊桑這樣的天才來說,費盡心力去寫反而寫不好,所以福樓拜讓他燒掉寫了十年的書稿。
E.莎士比亞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之所以能成為一流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起初的模仿階段。
11.關于寫作,下列各項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善于寫作,可以看看他能不能輕而易舉地寫出別人早就想寫,但又寫不出來的語句。
B.寫作有技巧,但說得出來的技巧都不是真正的技巧,真正的技巧是無法傳達的,這就是所謂妙不可言。
C.寫作離不開模仿,中國文人和歐洲文人在這一點上完全相同,都是從模仿別人的作品開始學習寫作的。
D.封建社會科舉考試主要考議論文,影響到現代的寫作訓練,入手就寫議論文,容易犯空疏俗濫的毛病。
12.請從如何成為一流作者、如何寫出優秀作品兩方面,概括小泉八云的例子所揭示的道理。(4分)
13.請根據文意,具體說說作者給初學作文的人指點了怎樣的路徑。(4分)
參考答案:
10.A D(A項的表述把作者的個人經驗當做普遍規律,不符合文意。D項錯在曲解福樓拜讓莫泊桑燒掉早期書稿的原因,福樓拜并不是否定“費盡心力”的寫作。)
11.C(歐洲文人雖然也重視“臨帖”,但“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寫生入手”,不能說中歐“完全相同”。)
12.①要成為一流作者,必須經過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訓練,寫作態度要認真,不能仰仗天資茍且從事;②要寫出優秀作品,必須咬文嚼字,反復修改。(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3.①先從閱讀入手,(1分)在模仿中體會寫作的基本技巧。(1分)②重視觀察生活,表現生活,(1分)多寫描寫文和記敘文。(1分)(4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只使用“臨帖”“寫生”兩個概念答題,最高給2分。)
語文閱讀作文 篇7
一、寫外貌不用“有”字
孩子的作文里寫外貌總會出現“有”字:“XX可漂亮了,她有一頭卷卷的黃頭發,有一雙烏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個高高到的鼻子,還有一張櫻桃小嘴!比绻盐闹械摹坝小弊秩サ,會發現作文順了很多!癤X可漂亮了,一頭卷卷的黃頭發,一雙烏黑葡萄般的大眼睛,高高到的鼻子,還有一張會說話的櫻桃小嘴,同學們可喜歡她啦!
二、寫說不用“說”字
人物說話有多種方式,寫語言可以不出現“說”字,而是最好在前面加上動作和神態,如:
張三說:“……”
張三無可奈何地說:“……”
張三攤了攤手,一幅無可奈何的樣子:“……”
這樣一寫,不但句子更順暢,也更具體生動形象。
三、寫想不出現“想”
遇到描寫心里活動時,孩子們定會寫“我心想”如:數學老師出了一道難題要帶回家寫的。我心想:天那!這該怎么辦呢?如果去掉“我心想”,寫成:老師出了一道難題要帶回家寫的。天那!這該怎么辦呢?這樣感覺讀起來更簡潔精煉。
四、少出現“很”和“非!
比如寫熱,別出現很熱或非常熱的字眼,學會停下來想想用其他的描寫來體現熱:驕陽似火,沒有一絲風,樹葉低垂……文章自然可以寫長。
五、少用成語
作文為什么寫不長,成語也是一大“禍害”,大多數人以為多用成語才顯文采,其實不然,因為盡用成語時,文章的細節就沒了,更寫不具體,什么風和日麗、桃紅柳綠……這些多用的成語不用更好,如寫春天別用“風和日麗”“桃紅柳綠”,而是想辦法用具體的句子替換這些成語:風兒吹來,湖面漾起陣陣漣漪,湖邊的柳樹輕搖著身姿,我張開雙臂,任風兒撫摸著我的肌膚,感覺暖暖的……這樣寫來更顯親切具體。
六、提倡寫短句
小學生學寫長句,往往會寫不通,有時出現病句,如果寫寫短句,語感會舒服很多。如:把“高高綠綠的草散發著誘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樣子。”改成:“草綠了,高了,散發著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多挺拔呀”更有節奏感。
語文閱讀作文 篇8
丘索維金娜給予我鼓勵
每當我看到運動員在賽場上拼搏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位為了自己患有白血病的兒子奮力奪得獎牌的母親——丘索維金娜。
那 天,我們全家來到鳥巢看體操比賽,鳥巢里面人聲鼎沸,觀眾席上坐滿了人,大家都在為即將出場的中國隊員打氣加油。終于,運動員出場了,一群小姑娘走向賽 場,我立馬舉起望遠鏡,一個挨一個地看了又看,咦?怎么有一個人年紀那么大呀,在一群年輕運動員當中非常引人注目。爸爸說:“她叫丘索維金娜,是代表德國 來參加比賽的。她今年35歲,有一個身患白血病的兒子,她要奪得獎牌,用獎金來給兒子治玻”聽了爸爸的一番話,我深深地為這種無私的母愛而感動,心情十 分激動。只見丘索維金娜上場了,她開始壓腿、360度轉……一套動作馬上就要做完了,我期待著她取得好的成績。在她最后一跳的時候,身子向右斜了一下,我 嚇得從坐位上站了起來,幸好,她站穩了,我也為她松了一口氣。
最終,丘索維金娜獲得了銀牌。一個母親為了自己的兒子可以犧牲一切。丘索維金娜在訓練時不可以去看她的兒子。銀牌的獎金并不多,只有3000歐元,但在丘索維金娜心目中,那就是她兒子的救命錢。她站在領獎臺上,大汗淋漓,但卻欣慰地笑了。
丘索維金娜給予我鼓勵。她的愛心、她的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她永不服輸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去面對人生。
語文閱讀作文 篇9
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環節,兩者之間共同以語言為依托,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目前的教學現狀卻常是“孤立而行”,即閱讀教學只為讀,作文教學只為寫,致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存有斷層,很難有更大的提高。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根據這一要求,本人結合對兩者關系的認識,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統一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
一、彼此的聯系
1、從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目標上看
《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明確提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這一目標,我們說閱讀教學中的讀本在編寫意圖上,跟日常的閱讀是有區別的。通過閱讀教學的過程,不但要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達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境界,而且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明白文章“寫了什么”、“怎么寫”、“為什么要這樣寫”的奧秘。這樣,也就與作文教學要解決的“寫什么”、“怎么寫”、“這樣寫是不是最好”的基本問題銜接起來了。另外,閱讀材料多數為簡單的敘事文章,與作文教學要求寫簡單的記敘文也是一致的,閱讀的過程是從“文”到“景”,作文是從“景”到“文”,這是相對應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作文教學提倡“自由表達”也是相吻合的。
2、從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過程看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認讀、理解、想象的過程,是復雜的心智活動過程,其中也不乏對題目及要求的認識和理解,也就是審題,可見寫作過程是復雜的智力技能運用過程。二者只有緊密結合,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才能落到實處。其實,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兩個有必然聯系的重要環節。張志公先生曾說過“沒有良好的閱讀教學作基礎,單靠作文課并不能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梢婇喿x教學對作文教學的影響。這兒僅從課文單元結構來談談它們之間的聯系。每個單元除閱讀的課文之外,后面都安排了作文訓練,可見二者是緊密聯系的。這種聯系體現在:首先是內容上的聯系。例如:單元的內容是有關植物的知識,這樣的文章如閱讀得法,自然會激發學生觀察生活中植物的興趣,積累有關的材料,作文的訓練就要求以植物為寫作內容,這種書面表達訓練就完成了讀寫的的結合,密切了閱讀與寫作的聯系。其次是寫法上的聯系,文章中的寫作技巧、思路、手法都可借鑒到寫作訓練中,如記敘文中的記敘順序的巧妙安排、說明文中的說明方法的靈活運用無不為寫作提供借鑒。再次是語言形式的聯系。例如課文的語言樸實無華,閱讀教學中必須要通過讀來感受、領悟,而寫作教學中也必然受到樸實的語言風格影響,定會寫出實在的話,避免假話、空話。
二、相互的影響
1、閱讀教學對作文教學的影響
(1)閱讀教學中可以積累寫作能力
寫作是語文能力的一種體現,而能力是靠積累的,閱讀教學是以文章教學為中心組織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教學活動,它本身就是一種積累,更是語文能力積累的一個主要源泉。從朗讀中,從感情中,從別人的示范中,從嘗試實踐中,都可以積累語文能力。而從閱讀教學中可以積累五方面的經驗:一是閱讀經驗的積累。從一篇、幾篇文章讀懂的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容易讀懂更多其他的文章;二是寫作技能的積累。把從閱讀教學中明白的譴詞造句、謀篇布局的道理,日積月累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上去,便會成為一名好寫手;三是語言素材的積累。一些佳詞妙語、典故見多了,便會形成語感。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表達時脫口而出,不假累索,寫作時形象生動,語言豐富,妙語連珠;四是情感的積累。閱讀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樂的影響,自己的情感也會不由地豐富起來,而多思善感正是善文者必須的素質;五是生活知識的積累。這是一般閱讀具有的功能,對為人為文的好處不言自明。總之,閱讀教學中獲得的積累不僅對提高閱讀能力有好處,與寫作所必須具備的文化底蘊的積累也是一致的,是學生能夠寫作的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即是如此。
。2)閱讀教學中可以進行寫作借鑒
譬如:在學習有關寫人記事的文章時,教師就可以抓住文章中用來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小事,很好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學會寫人能從小事著眼,貼進生活找材料,從一滴水中折射出五彩斑斕的世界;在學習有關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表現主題的文章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從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方法,緊密聯系學生不喜歡聽空洞大道理的情感實際,把道理寓于有聲有色的故事中;在學習有關在造材方面很有特色的文章時,教師可抓住文章選材的特色,充分聯系學生選材不精、不典型的寫作實際,告訴學生如何選擇典型材料來表達文章的中心。
2、作文教學對閱讀教學的影響
從總體上講,作文教學能夠帶動閱讀教學。我們知道,作文教學的一個根本任務———指導學生如何寫文章,而學生要寫好一篇文章,就要解決多方面的問題:有哪些材料,如何組織這些材料,文章的思想觀點如何表達等等。然后,在作文教學中,啟發、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想:自己如何去找材料?如何去組織材料?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受?可先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點撥:在我們所學過的文章中有沒有可以給我們寫作帶來幫助的?別人是如何找材料的,如何組織材料的,如何表達的?又給我們什么樣的啟悟?這樣,不斷的引導,不斷的思考,持之以恒,學生在寫作“知困”的情況下,思索曾經學過的文章,并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了解到要寫出好文章,得去認真而廣泛的閱讀別人的好文章,特別是我們教材中收編的優秀之作。至此可見,作文教學又帶動了閱讀教學,并且在完成作文教學任務的同時,又實施了閱讀教學的任務。
總之,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本身就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兩者的聯系,是符合語文教學內在規律的。
【語文閱讀作文9篇】相關文章:
語文高二作文閱讀03-23
語文高二作文閱讀范文03-15
中考語文時文的閱讀素材03-26
閱讀手作文03-31
閱讀控作文04-02
閱讀高中作文02-15
“閱讀之星”小學作文04-11
高中閱讀作文03-07
愛上閱讀中考作文03-21
閱讀的感想作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