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用的元宵節的主題作文三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的主題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的主題作文 篇1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詞》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節吃湯圓的習慣,并且當時已有以出售湯圓著稱的字號。
正月十五元宵節將至。元宵也稱燈節。在中國,唐朝遺留下來燈節觀燈的習慣一直在漢族民間流傳著。
元宵佳節,北京的飲食、糕點鋪,甚至連馬路兩邊都設攤兜售湯圓,家家戶戶在正月十五這天都吃碗熱氣騰騰的湯圓,人們是多么留戀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風俗呀!
湯圓又叫湯團、粉果,因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圓子。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寫《元宵煮浮圓子詩》是我國最早描繪湯圓(元宵)的詩:
“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云裹,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時大臣,平時整肅軍政,勵精圖治。這首短詩里已經流露出他舉碗盼望全國人民團聚的思念,連灶下生火的丫頭都為大家煮食湯圓時浸沉在思念故鄉那種深沉的情緒里感到詫異呢!吃湯圓,憶親人。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元宵節的主題作文 篇2
今天是元宵節,我們小區舉辦了一個“元宵節歡慶會”,那里的內容可好玩可有趣啦!今天的一點鐘,我、大表姐和妹妹都來到了公園。準備開始玩游戲。“開始拿票啦!”在主持人的一聲令下,我們大家一窩蜂似得向前搶票,我們好不容易搶到三張票,所以,我們現在就要玩游戲啦!
我們第一個玩的是“摸燈籠”小游戲,游戲規則:原地轉三個圈,在親朋好友的提示下,摸到燈籠,就有一個印花。(玩一個小游戲,就能獲得一個印花,這里有十個小游戲,那就要十個印花,才能獲得小禮品。不過前提是:一定要贏!)第一個玩的人是我的妹妹,在我們和主持人的`帶領下,妹妹成功的獲得了一個印花,當然,我和大表姐也不甘落后!過了一會兒,我和大表姐也得到了一個印花。
我們第二個玩的小游戲是“幫乒乓球過河”游戲規則:把乒乓球放在乒乓球拍上,兜一個圈,能回到原位而且乒乓球還不掉落,就可以獲得一個印花。“加油,加油!”第一個開始玩的還是我妹妹,而我和大表姐呢?當然是為我妹妹加油啦!“耶!耶!”妹妹順利地到達了終點,我們也為她歡呼!
第三個小游戲是“看誰丟的大”游戲規則:我丟一個色子,支持人丟一個色子,如果我丟的是“六”,主持人丟的是“一”那我就贏啦!第一個玩的人是我。“一,二,三,開始!”我丟的是“六”,主持人丟的是“一”我心里暗暗想:主持人好背啊!主持人苦笑著,給了我一個印花。到大表姐扔了,也不知道她今天是怎么了,色子丟的居然是“一”這時,主持人丟的居然是“六”!我心想:應該調轉過來才對啊!沒辦法,大表姐只好重新排隊了……
今天玩得真開心啊!如果每年的元宵節都是這樣的話,那該多好啊!
元宵節的主題作文 篇3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天比春節還讓我難忘。那天,是我最激動的一天。
元宵節晚上,在江濱公園,舉行了“焰火晚會”。傍晚,我的心就激動得怦怦跳。
終于,夜晚降臨了。我和媽媽來到月眉公園看禮花(因為江濱公園不能進入)。那里早已人山人海,十分擁擠。我們站在那兒,十分焦急地等待著。江濱公園的.中山橋上,一個紅色的火花迅速地“飛”過橋,開始了!“砰砰”幾聲,禮花炸開了。哇!各種顏色的禮花“飛”到了天空,顏色不時地變化,我覺得紫色的最美麗。有的升到到月亮那邊炸開了,真讓人擔心會把月亮炸飛了。其實,月亮離我們遠著呢。有的禮花像一朵剛剛開放的花朵,有六七朵花瓣;有的炸開來全是綠色的“小星星”,像降落傘一樣,慢慢地落下來;有的在水面上噴出禮花,讓我們十分驚訝;有的炸開來的形狀像一個個地球儀……每次禮花炸開,我除了鼓掌,就是大聲叫好。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禮花放完了。我十分高興,禮花又大又美,真是太好看了。
雖然元宵節已經過去了,但是那天晚上的禮花不時地在我腦海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