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鑒賞心得體會 推薦度:
- 霜降詩詞 推薦度:
- 立冬詩詞 推薦度:
- 立冬的詩詞 推薦度:
- 勵志詩詞名句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木蘭花》詩詞鑒賞
《木蘭花》詩詞鑒賞1
《木蘭花》原文
別后不知君遠近。
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
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
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中尋,
夢又不成燈又燼。
作品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它受五代花間詞的影響,以代言體(即女性第一人稱方式)形式表達了閨中思婦深沉凄婉的離情別緒。全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詞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細而又溫柔敦厚。
發(fā)端句“別后不知君遠近”是恨的緣由。因不知親人行蹤,故觸景皆生出凄涼、郁悶,亦即無時無處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語言極狀其多。三、四兩句再進一層,抒寫了遠別的情狀與愁緒。“漸行漸遠漸無書”,一句之內(nèi)重復(fù)疊用了個“漸”字,將思婦的想象意念從近處逐漸推向遠處,仿佛去追尋愛人的足跡,而雁絕魚沉,無處尋蹤。“無書”應(yīng)首句的“不知”,且欲知無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闊魚沉何處問”的無窮哀怨之中了。
“水闊”是“遠”的象征,“魚沉”是“無書”的象征。“何處問”三字,將思婦欲求無路、欲訴無門的那種不可名狀的愁苦,抒寫得極為痛切。
詞作從過片以下,深入細膩地刻劃了思婦的內(nèi)心世界,著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風(fēng)竹秋韻,原是“尋常景物”,但在與親人遠別,空床獨宿的思婦聽來,萬葉千聲都是離恨悲鳴,一葉葉一聲聲都牽動著她無限愁苦之情。“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思婦為了擺脫苦況的現(xiàn)實,急于入睡成夢,故特意斜靠著孤枕,幻想在夢中能尋覓到在現(xiàn)實中尋覓不到的親人,可是夢終未成,而最后連那一盞作伴的殘燈也熄滅了。“燈又燼”一語雙關(guān),閨房里的燈花燃成了灰燼,自己與親人的相會也不可能實現(xiàn),思婦的命運變得像燈花一樣凄迷、黯淡。詞到結(jié)句,哀婉幽怨之情韻裊裊不斷,給人以深沉的藝術(shù)感染。
劉熙載云:“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此語精辟地指出了歐詞婉約深沉的特點。以此詞而言,這種風(fēng)格表現(xiàn)得極為明顯。全詞抒情與寫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帶凄清之景,將閨中思婦深沉凄絕的別恨表現(xiàn)得深曲婉麗,淋漓盡致。
《木蘭花》詩詞鑒賞2
減字木蘭花·競渡
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
【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雙調(diào)四十四字,即就《木蘭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1、競渡:劃船比賽。每年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表達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尊敬和懷念,在民間形成的一種傳統(tǒng)風(fēng)俗。
2、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長者茂密楊柳的小州處,一群龍舟上纖旗高高飄揚,飛駛而出。
3、春雷:形容鼓聲想春雷一樣響個不停。 直破煙波遠遠回:條條龍舟,勇往直前沖破寧靜的水面,形成一片煙霧,再從遠處折回。
4、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龍舟競爭之激烈氣勢,就像打仗一樣,把觀眾都驚呆了。
5、金碧樓西:領(lǐng)獎處(也是主席臺)裝飾得金碧輝煌。
6、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奪得冠軍的船,把獲得的錦標(biāo)放到那昂首張口的龍嘴里,第一個歸來。
【賞析】
黃裳的這首詞以龍舟競渡為題材,頗具歷史價值。龍舟競渡,即賽龍船。相傳偉大詩人屈原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人民為了紀(jì)念他,每逢端午節(jié),常舉行競渡,象征搶救屈原生命,以表達對愛國詩人的尊敬和懷念。這一活動,后來成為民間的一種風(fēng)俗。當(dāng)?shù)鼐用駵?zhǔn)備輕便快船,選拔優(yōu)秀船員,到節(jié)日,在附近江河舉行競賽活動。男女老幼,官員百姓,紛紛集聚賽區(qū)觀賞助興。南朝宗懔的《荊楚歲時記》,已有關(guān)于競渡的記載。宋耐得翁《都城紀(jì)勝》一書,專門記載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種情況,其“舟船”條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龍舟爭標(biāo),輕捷可觀。”龍舟競渡時,船上有人高舉紅旗,還有人擂鼓,鼓舞劃船人的士氣,以增加競渡的熱烈氣氛。這種萬眾歡騰的場面吸引了歷代的詩詞作者。黃裳很喜歡寫自然景色,賽龍舟的場面也吸引了他,他的這首《競渡》,就是描寫龍舟競渡奪標(biāo)的實況。
上片寫競渡。“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競賽開始了。一群紅旗高舉的龍舟,從柳陰深處的小洲邊飛駛而出。“飛出”二字用得生動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競發(fā)的實況,賽船上迎風(fēng)招展的紅旗,耀眼奪目,首先映入眼簾。由于沙洲上濃密的柳蔭遮蔽視線,賽船就象從柳蔭中飛駛而出。“渚”,水中間的小洲。點出楊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襯托,也為了表明節(jié)候。作者這里用“飛出”來形容那急劃而來的賽船,真實地反映了參觀者的感受。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競渡時,每艘船上不僅有人高舉紅旗,還有鼓手擊鼓以統(tǒng)一劃船的.節(jié)奏。一艘賽船里有好多名劃槳手。他們之間,全靠鼓點來協(xié)同動作。所以作者說,賽船上的擊鼓聲,像春雷一樣震響,它們沖破籠罩著江面的水氣,遠遠地傳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蕩。“直破”二字寫出了船的凌厲前進的氣勢。這樣,就渲染了競賽的緊張氣氛。
下片寫奪標(biāo)。競賽,以先到達目的地的獲得錦標(biāo)。競渡的高潮出現(xiàn)在賽船駛近錦標(biāo),勝負將見分曉的時刻:“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人山人海的觀眾為優(yōu)勝者發(fā)出了驚天動地的喝彩聲。在這種震耳欲聾的助興聲中,一馬當(dāng)先的龍舟上的競渡者,正在拼命地劃動船槳,向終點猛沖,表現(xiàn)出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決勝精神。健兒們爭戰(zhàn)奪標(biāo)的英雄氣概(爭戰(zhàn)氣),簡直使千萬人為之驚駭退避。看來,有成千上萬的觀眾看得驚心動魄。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個字,就把競渡中最壯觀的場面連同它的緊張激烈的氣氛和驚心動魄的聲勢和盤托出來了。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古時的錦標(biāo),也就是一面彩緞的獎旗,一般都懸掛在終點岸邊的一根竹竿上,是給予競渡優(yōu)勝者的賞物,從龍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繪的這場競渡中,“金碧樓西”的岸邊,就是掛錦標(biāo)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這座樓閣的富麗。優(yōu)勝者終于搶先到達終點,從那里“銜得錦標(biāo)第一歸”,勝利返航。為什么用一個“銜”字呢?“銜”,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時的龍舟,船頭上雕有象征性的龍頭裝飾。看來,優(yōu)勝者奪得錦標(biāo)以后,就將它懸掛在船頭的“龍頭”上,活像一條真龍將錦標(biāo)上端含在嘴里似的。“銜”是龍舟的龍形生發(fā)出來的字眼。用這個“銜”字,饒有情趣,是傳神之筆。
此詞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競渡奪標(biāo)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概。歡聲震地,是寫群眾的熱烈情緒。銜標(biāo)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以來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dāng)日龍舟競渡、觀者如云的情景。詞寫得這樣生動,如果作者沒有親臨現(xiàn)場的實感,是寫不出來的;如果作者雖有實感,但在藝術(shù)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氣氛的筆力,那么也是難以寫得這樣有聲色、有層次、有氣勢,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的。
【作者簡介】
黃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豐五年(1082)進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學(xué)士。卒贈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黃裳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和詞人,其詞語言明艷,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詞作以《減字木蘭花》最為著名,流傳甚廣。
《木蘭花》詩詞鑒賞3
木蘭花
唐 李商隱
洞庭波冷曉侵云,日日征帆送遠人。
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注釋】①元:原來。
1.請賞析洞庭波冷曉侵云中侵字的妙處。(4分)
答:侵,原指侵入、漸進。(1分)清晨,洞庭湖清冷的水波、粼粼寒意直逼云霄。(2分)一個侵字,用擬人的手法,賦予洞庭波以強健的生命,生動形象地渲染出洞庭湖送別的蕭瑟、冷清的氛圍。(1分)
【解題思路】這一題實際上在考查煉字。最好先指出侵的原意,方便對其引申義、比喻義的比較與分析;還要指出侵字所運用的修辭方法或者表現(xiàn)于法,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2.有人說,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自身漂泊之感,這該如何理解?請簡要分析。(4分)
答:詩人幾度在木蘭舟中望人遠行,卻不知道自身其實也像是木蘭花樹斫成的一葉孤舟,已成天涯漂泊之客。(2分)詩人以船為喻,借物抒情,抒發(fā)了身如孤舟漂泊天涯的惆悵感傷之情。(2分)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
【解題思路】考查詩人的情感,可從意象人手。題中明言是漂泊之感,那么就應(yīng)該從其象征物木蘭舟入手。之后抓住兩者的相似點,指出其以船為喻,借物抒情的特色就可以了。
【題解】
這首詩的作者有兩說,一說為李商隱作,一說為陸龜蒙作。《萬首唐人絕句》、《唐詩紀(jì)事》、《古今詩話》等均定為李商隱詩。而陸龜蒙有《宿木蘭院》詩,蓋因此二相互混淆。詩或作于大中二年(848)由桂北歸自湘水入洞庭之時。
【注釋】
洞庭二句:洞庭,湖名,在湖南。征帆,指遠行的船。何遜《贈諸舊游》詩:無由下征帆,獨與暮潮歸。二句即目所見,洞庭湖上波光粼粼,寒意直逼云霄,湖面上征帆不斷,遠人離別隨時可見。
幾度二句:木蘭舟,用木蘭樹造的船。任昉(fǎng)《述異記》卷下:木蘭川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于此,用構(gòu)宮殿也。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中。詩家云木蘭舟,出于此。后常用為船地美稱,并非實指木蘭木所制。羅隱《秋曉寄友人》詩:更見南來釣翁說,醉吟還上木蘭舟。二句謂自己幾度登上木蘭舟,也就是有幾番離別,就如木蘭花被制作木蘭船一樣,已成天涯羈客,時時不定,日日漂泊。
《木蘭花》詩詞鑒賞4
城上風(fēng)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①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②,今日芳尊惟恐淺。
[注]錢惟演(962—1034)字希圣,臨安(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詩人,本詞是作者暮年謫居漢東時遣懷之作。①鸞鏡:相傳晉罽賓王曾獲一鸞鳥,多年不鳴,后懸鏡照之,鸞鳥乃鳴,故稱梳妝鏡為鸞鏡。②芳尊:酒杯。
(1)“城上c風(fēng)光鶯語亂”一句的“亂”字用得很貼切,請作簡要賞析。(3分)
(2)下片最后兩句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1)(3分)“亂”寫出了“鶯”啼叫的熱鬧,和下文的“春拍岸”一起,描寫了一幅春光明媚,美景無限的畫面。(1分)而群鶯亂啼已是暮春天氣,這里也暗含春光將盡之意,(1分)作者用“亂”字也出了心中的那份憂慮,表達了自己對于時光飛逝,生命無多的感傷之情。(1分)
(2)(4分)對比(1分);同樣是“芳尊”,以前是厭惡,現(xiàn)在則是喜歡到“惟恐淺”。(1分)寫出了作者借酒消愁的情狀,(1分),抒發(fā)了被貶黜罷官后內(nèi)心痛苦無奈心情。(2分)最多給4分。
作者簡介
錢惟演(962—1034),字希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吳越忠懿王俶次子,隨父降宋,真宗朝歷任直秘閣、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樞密副使等職。仁宗即位,為樞密使,以同平章事(宰相)的頭銜出任許(今河南許昌)、陳(今河南淮陽)等州。為人好趨炎附勢,多寫歌功頌德的文章獻于朝廷以邀恩寵,尤善以聯(lián)姻手段巴結(jié)皇室,攫取權(quán)利,為時論所鄙薄。初謚“思”,明確其有過而能追悔自新。宋仁宗慶歷年間,由其子訴請,改謚“文僖”。
錢惟演人品雖不足稱,但雅好文辭,自稱“平生唯好讀書,坐則讀經(jīng)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詞,蓋未嘗頃刻釋卷也。
賞析
詞人晚年情懷,衰頹困苦。錢惟演對仕途有濃厚的興趣,一生以未為宰相而遺憾。他的阿諛奉上,其效果適得其反。太后聽政時,錢惟演就因與太后攀親備受輿論攻擊,被趕出朝廷,仁宗親政后更是屢受打擊。難怪詞人晚年心氣不順暢。
這首詞就是在這樣心境之下的創(chuàng)作,是仕途挫折時內(nèi)心困苦愁怨的抒發(fā)。春天來臨之后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都仿佛在攪亂詞人的心緒、牽引出詞人的愁怨。人生得意之際,面對明媚春光,意氣風(fēng)發(fā),那是一種情景,詞人當(dāng)年在京城高官厚祿時也曾經(jīng)領(lǐng)略過。相形之下,人生不得意之際的春色只能牽引出對往日的回憶與留戀,當(dāng)然就增加了眼前的痛苦。情急之下,詞人不禁無理地責(zé)問“綠楊芳草”何時了結(jié),也就是說惱人春天什么時候才能過去,這一問也就問出了內(nèi)心愁苦的深度。作品中的“芳草”、“淚眼”、“鸞鏡”、“朱顏”等意象無不充滿絕望后的濃重感傷色彩,反映出宋初纖麗詞風(fēng)的藝術(shù)特色。
上片起首兩句,從城上和城下兩處著墨,聲形兼?zhèn)洹⒏挥趧痈械孛枥L春景,勾勒出一幅城頭上鶯語陣陣、風(fēng)光無限;城腳下煙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圖畫,使讀者隱然感覺到主人公的傷春愁緒,從而為下文的遣懷抒情作好了鋪墊。上片末兩句轉(zhuǎn)而抒情,言綠楊芳草年年生發(fā),而詞人已是眼淚流盡,愁腸先斷,愁慘之氣溢于言表。
從表現(xiàn)手法上講用綠楊芳草來渲染淚眼愁腸,也就達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極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詞意陡轉(zhuǎn),波瀾空起。過片兩句,從精神與形體兩方面感嘆老之已至,抒寫了詞人無可奈何的傷感情懷。從中可以窺見,一貶漢東,默默無聞,大勢已去,這對于曾經(jīng)“官兼將相,階勛、品皆第一”的作者來說,打擊是多么巨大。
下片解釋愁苦的緣由。詞人將一切的根源都推托到歲月的流逝、容顏的衰老上。每次覽鏡,都要為此驚嘆。剩下惟一的解脫方式就是頻頻高舉“芳尊”,借酒消愁。然而,只恐“舉杯澆愁愁更愁”。依據(jù)詞人眼前的心境,這是可以推想而知的。于是,語盡意未盡,綿綿愁意溢于言外。詞人雖寫愁苦之意,但與五代十國詞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詞中沒有那種絕望哀痛的沒落感與沉重感,錢惟演只是平常敘述而來,畢竟詞人生活在一個平和的年代。
《木蘭花》詩詞鑒賞5
減字木蘭花
王安國
畫橋流水,雨濕落紅飛不起。
月破黃昏,簾里余香馬上聞。
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
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
王安國詞作鑒賞
這首小詞寫閨怨情愁,委婉動人,以含蓄見長。
詞一開始,就以清麗之筆繪出一幅風(fēng)光旖旎的圖畫:畫橋流水,雨濕落紅飛不起。畫橋如虹,流水如帶,春雨瀟瀟,落紅成陣,好一派暮春景象!這一切,又統(tǒng)統(tǒng)籠罩穿破黃昏霧靄的月光下,好似披上一層輕柔的薄紗,更顯得清幽淡雅。就這樣一個月白風(fēng)清、如詩如畫的夜晚,畫橋流水旁邊,落紅繽紛的小路上,詞中的主人公與他傾心愛慕的女子邂逅了。男主人公的馬兒接近香車的那一霎間,他心情的興奮和激動是不言而喻的。這里雖未對女子作正面刻畫但透過傳出簾外的余香,依稀可以想見女子娟好的容貌和綽約的風(fēng)姿。
下片轉(zhuǎn)筆寫主人公車去人走之后的心境。他先是徘徊不語,繼而悵然若失,今夜夢魂何處去,語氣極為凄惋。他因不知所之而徘徊,因無可告語而不語,因今宵難遣而夢魂不安。此時此刻,周圍的一切,諸如小橋流水,春花明月,仿佛都一下子黯然失色。再也喚不起他的半點興致,只有眼前飛過的片片楊花引起了他的注意。目送著無拘無束、飛來飛去的楊花,他不禁觸景生情,聯(lián)想到自己的命運,發(fā)出深沉的嘆息: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說楊花能夠穿簾入戶,追隨自己的意中人飛進洞房,而自己卻連夢魂都不得去。這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通過奇特的聯(lián)想、看似無理的比喻,含蓄委婉地傳達出主人公的一往情深。
【《木蘭花》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木蘭花晏殊詩詞鑒賞07-22
木蘭花慢·丁未中秋詩詞鑒賞07-21
王安國《減字木蘭花》詩詞鑒賞03-23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詩詞鑒賞07-27
秦觀《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詩詞鑒賞01-05
木蘭花·燕鴻過后鶯歸去古詩詞鑒賞06-30
晏殊《木蘭花》鑒賞02-27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的詩詞及鑒賞08-27
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古詩詞鑒賞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