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的教學片段
《春》教學片段
【教學片段】
當我手捧一盆怒放的三角梅走進教室時,學生都感到眼前一亮,不禁鼓起掌來,課堂頓時熱鬧了。的確,在冬日里難得一見開得如此燦爛的鮮花,況且老師葫蘆里裝的是啥藥呢?我對學生的反應未置可否,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一行字: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法國羅丹)。
課堂一下子安靜下來,學生們若有所思。
生: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美可以是無處不在,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更是美得令人陶醉。
生:美不一定是通過肉眼去看的,而是用心來領悟的。眼前這一叢鮮花,讓我們感受到了洋溢的詩情和盎然的生機。
師:是的,當我們思想的河流跳躍出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隨之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春》,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多媒體屏幕出示《春》的五幅畫面: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師:朱自清先生清新優美的語言引領我們欣賞了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請同學們選取你所喜愛的畫面內容,在朗讀中追尋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一起走進春天的世界。哪個小組有信心讀得最好?請舉手。
(四個學習小組各自朗讀了春風圖、春花圖、春草圖及迎春圖。)
師:誰來點評呢?
生:第6小組讀“賣弄”一詞語調不準,文中這個詞語是貶詞褒用,表達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
生:這幾個小組對文章抒發的情感把握得很好,略覺遺憾是第2小組在朗讀春草圖時,“偷偷地”沒有輕讀。只有輕讀,才能表現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師:聽得還真細心,你能不能范讀一下呢?
(學生范讀,全班鼓掌。)
生:這幾個小組都能體會作者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由衷的贊美。聽著他們的朗讀,我們好像置身于春天的世界,到處鳥語花香。感謝這四個小組的精彩朗讀。
師:我也代表同學感謝你的精彩點評。《春》這篇文章文質兼美,字字珠璣,你在朗讀中覺得哪個句子寫得最好?
(屏幕出示問題組。問題一: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問題二:你覺得春天還像什么?仔細思考,聰明的你一定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
(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在全班討論中發言。)
生:經過我們小組的精心挑選,我們認為“‘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這句寫得最好。撫摸是一種溫暖,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慈愛。春風本無形,作者筆下的春風卻是有情有感。
師:精心挑選,果然不同凡響。
(生大笑。)
生:“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我們覺得這句寫得最好,作者用反復、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其期待春天的心情是多么殷切。說心里話,在寒冬季節誰不盼望著春天的到來呢?
師:(點頭)作者引發了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生:“樹葉兒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這是側面寫春雨,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法相同。
師:說得很好,這是側面寫春雨的潤物之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出自杜甫《春夜喜雨》,誰能背誦?
(全班齊背《春夜喜雨》。)
師: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寫之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那春雨,無不充滿著靈氣,以至于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聰明的你們,還想出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嗎?
生:春天像神筆馬良,勾勒出五彩繽紛的世界。
生:春天像火爐,驅散了嚴寒,送來了溫暖。
生:春天像一道方程式,它的解屬于奮斗者。
生:春天像一首曲調優美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鳥語花香。
生:春天像指南針,為孜孜不倦、努力向上的人指明了方向。
……
師:(豎起大拇指)同學們對春天的設喻,可和課文的三個比喻句相媲美。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對春天的贊譽之情,來欣賞一首音樂。
(播放音樂《春江花夜月》,學生閉目傾聽感悟。)
師:在悠揚宛轉的音樂聲中,我們思緒翻飛,浮想聯翩。學完這篇課文,同學們定會有所感受,一起來談談,好嗎?
生:《春》一文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于擬人,也終于擬人,結構上非常完美。
生:作者是用心靈來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向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
生:“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我還可以補充一句:“一生之計在于少年”。
生: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致觀察,用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
生:我不這樣認為,作者并沒有把春天的特點都寫出來。春雨一下就是“三兩天”,我們都是好玩的孩子,淅淅瀝瀝的春雨帶來了很多不便;路滑又多霧,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這不同的“聲音”猶如石塊投入平靜的水面,蕩出了一圈圈漣漪。有不少同學紛紛“聲援”。)
師:“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出現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況且這位同學說的也不無道理,很有創見。我提議以熱烈的掌聲向他表示鼓勵。
(全班鼓掌。)
師:(小結)春天帶給人萬千遐想,充溢著蓬勃生機,但“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蹤”,春天也是難以持久的,生命也是短暫的,“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讓我們珍惜青春年華,讓理想在奮斗中閃光。愿春天般的心情伴隨著我們的成長!
【評析】(林泳生)
傳統的語文教學,承受了諸多的“清規戒律”,失去了其應有的自由馳騁的空間。葉老師教學的《春》這一堂課,則貫徹新課程理念,嘗試著為語文教學“松綁”,具體體現如下: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有這樣一種說法:你我各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后,你我還是各有一個蘋果;你我各有一種思想,交換之后,你我卻有了兩種思想。這很形象地說出了合作學習的好處。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問題在分組討論中得以共同解決。正所謂:“水本無波,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思想與思想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在課堂上競相綻放。課堂上留下的不是句號,而是問號。
2、珍視學生真實的獨特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正如葉老師評點學生時所發之言: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學生在具體的閱讀中,有著各自的焦點,其理解與原有的知識水平、認識能力、生活經驗和閱讀習慣等有關。授課老師非常可貴的一點是能打破教參和標準答案一統天下的局面,允許學生獨樹一幟,允許學生與老師爭論,允許學生隨時質疑,允許學生自由表達。
3、呼喚真語文的回歸:
知識技能教育無疑是重要的,但若把目光僅局限于此,語文課成了知識技能的傳授課,那么學生成了考試的“機器”,知識的“倉庫”。一篇精美的文章被肢解成一個個題目,學生可能因此掌握了“知識”,卻失掉了興趣、激情與靈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這堂課上,品味優美語言是教學的重點,學生在學習中獲取獨特的生命感悟,進行心靈與心靈的對話,并最終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之所在。
此外,這堂課所體現的新型師生關系也頗值得一提。教師以真誠的話語、寬容的態度、贊美的言辭、友善的微笑,讓學生處于躍躍欲試和欲罷不能的積極狀態。
【《春》的教學片段】相關文章:
關于春的片段精選07-21
關于春的精選片段語句07-23
關于《鯨》的教學片段07-23
關于《掌聲》教學片段07-22
關于掌聲的教學實錄片段07-22
作文教學反思片段11-19
關于《石榴》的教學片段欣賞07-23
作文課的教學片段05-20
關于假如我是市長的教學片段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