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藝術的作文大全【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藝術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藝術的作文 篇1
從來不覺得自己會特別偉大,所以,面對別人虛偽的行為總會嗤之以鼻。
小時侯,大人說這種現象是好的。那時的行為,是純真,是美好。可是,那卻成了以前。
長大后,我們要學會這門叫“社交“的藝術,學著戴上完美的面具。“逢人只說三分話“成了心中堅定的座右銘。我們開始筑起心墻,練習著高談闊論。。。。。。一切如此自然的進行,沒有人懷疑,沒有人反對。只有一句看似真理的話始終貫穿一生,“這就是人生。“
如此就過完一生?這樣就是成長?
一切都不真實,一切都無永恒。恐懼,原來是自己給自己的。進一步看清世界,就跟加地增添恐懼的份量。沒有辦法適應的'人,是那些被淘汰的善良百姓;將這種藝術運用得淋漓盡致的人,是那些被強烈抨擊的政治人物。那面是正,那面是反?到底有沒有白分百正確的答案?
學會成長,我們該學什么?
藝術的作文 篇2
一直很討厭對于當代藝術的過分解讀,挖空心思去想這件作品表達了怎樣的主題,紅色就往生命力方向解剖,藍色就結合藝術家生平講憂郁,白色即藝術家表達一種萬物皆空的哲學。這樣的藝術讓人頭疼。我始終覺得不要談什么意義,意義畢竟是輕盈的。我們只要欣賞和感受這件作品帶給你的東西,好與不好,妙與不妙,評判的權力在于你自己。
人與藝術自古以來便不止于任何體現形式的束縛與禁錮。任何形式的藝術都只能片面狹隘地傳達人的思想,而單憑一個人又絕無一個可以詮釋“藝術”這一東西的。就像靈魂與思想這東西,向來是摸不透道不明的。
藝術與人
藝術于人來說,可謂一個出口。藝術由人創造,由人發展,再由自己的見解融合回旋,升華至一個更高的境界。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從熟知變為莫測,從可感知化為自由。千百年來的藝術,也從昔日的泥古、墨守陳規發展成了現在的多元化與層次化。越來越多的人在世俗中抽離投入藝術,棄置自己應在塵世完成的那些任務,若你不能理解,倒也無謂。因為他們本身即與藝術融為一體,藝術成為了他們的抽象概念,而他們則是藝術的具化。
如王小波在《用一生來學習藝術》所說:“我沒有讀過大學的中文系,所以孤陋寡聞。但我認為,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夠了。為了我知道的這些,我要感謝杜拉斯,感謝王道乾和穆旦——他們是我真正敬愛的人。”藝術在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價值,它會使人更加趨近于自我和本真。
此時,倒不如說是藝術創造了人類。
人與藝術
人不能完全懂得藝術,這是需要去承認的`。因為藝術本身就是過多包含了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往往這份思想和情感是不能被復制的。能被理解的藝術,不過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亦或帶動一種風尚罷了。佯裝懂得,甚至是曲解藝術,用藝術來偽裝自己輕脆的驅殼,這便是令人嗤之以鼻的了。
藝術本就不需要被人全盤接受,懂得人自然懂得,這是強求不來的。而如今這“泛浪漫”的藝術,常常也蒙蔽了人們的雙眼——人們只是在為自己的虛榮貪圖貼上了“藝術”的假面。而在這極易變換的名利場上,“藝術”的定義也逐漸為統治、為潮流所服務。“不能貫徹真理,是因為被眼前的表象蒙蔽了雙眼,把海市蜃樓當做了永恒宮殿。”夏目漱石在《我是貓》中的話,倒也能詮釋這一道理。
于我來說,藝術重在體驗。去電影節看新銳的藝術片,去展覽中心享受很個性的藝術家作品,至于能不能理解成為了很次要的東西,因為藝術本來就是閑散而美麗的。她的迷人在于未知、生澀和個體個性的解讀。“一個短暫的開始,一個倉促的結尾,一個緩慢而冗長的過程——藝術里面充滿了未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東西”不要說藝術短暫,也不要說藝術長久,它們只是服從了自己內在的力量,在最恰當的時候,閃出最美的光。
藝術的作文 篇3
有一次我看到吳昌碩寫的一方字。覺得單看各筆劃,并不好;單看各個字,各行字,也并不好。然而看這方字的全體,就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好處。單看時覺得不好的地方,全體看時都變好,非此反不美了。
原來藝術品的這幅字,不是筆筆、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個融合不可分解的全體。各筆各字各行,對于全體都是有機的,即為全體的一員。字的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或肥或瘦,或濃或淡,或剛或柔,都是全體構成上的必要,決不是偶然的。即都是為全體而然,不是為個體自己而然的。于是我想象:假如有絕對完善的藝術品的字,必在任何一字或一筆里已經表出全體的傾向。如果把任何一字或一筆改變一個樣子,全體也非統統改變不可;又如把任何一字或一筆除去,全體就不成立。換言之,在一筆中已經表出全體,在一筆中可以看出全體,而全體只是一個個體。
所以單看一筆、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這是偉大的藝術的特點。在繪畫也是如此。中國畫論中所謂“氣韻生動”,就是這個意思。西洋印象畫派的持論:“以前的西洋畫都只是集許多幅小畫而成一幅大畫,毫無生氣。藝術的繪畫,非畫面渾然融合不可。”在這點上想來,印象派的創生確是西洋繪畫的進步。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藝術的三昧境。在一點里可以窺見全體,而在全體中只見一個個體。所謂“一有多種,二無兩般”(《碧巖錄》),就是這個意思吧!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實是藝術的一般的特色,美學上的所謂“多樣的統一”,很可明晾地解釋。其意義:譬如有三只蘋果,水果攤上的人把它們規則地并列起來,就是“統一”。只有統一是板滯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們觸亂,東西滾開,就是“多樣”。只有多樣是散漫的,是亂的。最后來了一個畫家,要照著它們寫生,給它們安排成一個可以入畫的美的位置——兩個靠攏在后方一邊,余一個稍離開在前方,——望去恰好的時候,就是所謂“多樣的統一”,是美的。要統一,又要多樣;要規則,又要不規則;要不規則的規則,規則的不規則;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這是藝術的三昧境!
宇宙是一大藝術。人何以只知鑒賞書畫的小藝術,而不知鑒賞宇宙的大藝術呢?人何以不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呢?如果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必可發現更大的三昧境。宇宙是一個渾然融合的全體,萬象都是這全體的多樣而統一的諸相。在萬象的一點中,必可窺見宇宙的全體;而森羅的萬象,只是一個個體。勃雷克的“一粒沙里見世界”,孟子的“萬物皆備于我”,就是當作一大藝術而看宇宙的吧!藝術的字畫中,沒有可以獨立存在的一筆。即宇宙間沒有可以獨立存在的事物。倘不為全體,各個體盡是虛幻而無意義了。那末這個“我”怎樣呢?自然不是獨立存在的小我,應該融入予宇宙全體的大我中,以造成這一大藝術。
藝術的作文 篇4
說起來,我這個人還挺和藝術結緣的,雖然最后的結果都是不告而終。但我仍要拿出來講一講。
我從幼兒園開始學習電子琴,大概學了有兩年多。和我同時開始學的小朋友到后來慢慢地都放棄了,只有我依然堅持著,每天練琴時聽著我的手指敲擊琴鍵而流瀉出的悅耳的`旋律,我的心里總會漾起一種自豪感。但是在上了小學以后,只堅持上了一年的培訓班,就因為路遠、怕占用我的平時時間成績會落下等原因中斷了學習,這件事現在媽媽說起來還是后悔萬分。
考進少兒藝術學校,無疑是對我藝術修養的又一次提高,雖然我在美術書法方面并不出色,但是仍然努力地練習,終于,我的兒童畫在越城區拿了好幾個獎項,對于美術這門科目我一直都認真對待。
書法課時,老師教我們用崇敬的心態來臨帖,書法出眾的古人,千年以來只有寥寥數人。從一開始學習楷書時,我的確是抱著崇敬的心態來臨摹,學習書法使我的硬筆字也有所提高,我認為在這個學校學習比在其他學校能夠學到更多、更好的東西,對此我也是十分慶幸母親的選擇。直到現在六年級進行畢業創作之時,一次我的作業完成的不認真,面對老師的教導,我羞愧萬分,決心認真地練習,做到沉靜。
對于我來說,我的藝術之路也許不能長久,不像同窗同學能夠上了中學之后繼續或書法或美術的道路。因此我十分珍惜這即將過去的小學時光中拿起調色盤,用毛筆完成一幅幅作品的日子,但是一種曾經修過藝術的本質在歲月的打磨中不會消失,這是一種從骨子里透露出來的氣質,我感激自己曾經走過這樣一段藝術之路。
“生命在藝術中成長,藝術在生命中延伸”,這將是永恒的。
藝術的作文 篇5
從三年級起,學古箏成了我最大的心愿。自從在學校的古箏教室門前聽到了那一曲美妙的古箏曲,我就被古箏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夠學古箏,希望能夠彈出美妙動聽的古箏曲,可是,媽媽的話打破了我的心愿,“不行”。后來,在我的苦苦哀求和保證下,媽媽終于同意了,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這時媽媽趁熱打鐵地告誡我說:“琦琦,學古箏可不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它是漫長而辛苦的,你一定要有吃苦的準備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這樣你才能把古箏學好,才不會半途而廢。”聽了媽媽的一席話,我使勁地點了點頭,心想:既然媽媽給了我這個機會,我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好好學古箏,一定要學有所成。
剛開始學的時候,指法都比較簡單,很好掌握,可是到后來就難了,指法一個比一個復雜,多如牛毛的`要求和標準壓的我無法喘息,手臂還累的夠嗆,特別是我的小手指不聽話,總是伸不出來,老師為此總是用筆桿狠很地打我的手指頭,真是苦不堪言。為此我對古箏越來越沒有興趣,對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十分厭惡彈古箏,認為當初選擇學古箏是個天大的錯誤。隨著時間的流逝,就這樣在無奈中我慢慢地學會了在無趣中尋找樂趣,對自己也重新擁有了自信。特別是在我能夠熟練而準確地彈奏出第一曲歡快的古箏曲時,我便更加充滿了自信,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目前,我已學到了四級,并且經常受到老師和媽媽的夸獎,但是我不會驕傲。我知道在以后的學琴生涯中,我會受到更多的挫折,遇到更多的困難,但我相信自己一定會克服它們的!
藝術的作文 篇6
有這樣一個人:他一年四季只穿一件黑色的單衣,不管在哪兒都戴著一副墨鏡,牙齒都被煙熏爛了。頭上沒有一根頭發,頂著一顆光亮的腦袋。他就是我爸爸的一位朋友——唐宋伯伯。他已經五十多歲了。
唐伯伯是個藝術家,他從不注意生活細節。刷牙沒有牙杯,直接用嘴去接水;洗手間里也缺少許多必備品。床亂了也從不整理,亂得就像狗窩。他喜歡抽煙、喝酒。有一次,他喝醉了,直接睡在了澡堂,結果手機和一些貴重物品全弄丟了。
他雖然不注重生活細節,但對藝術十分著迷,精益求精。他甚至為了安心做畫,遠離了繁華的都市,借住在一個朋友家,那兒地處郊外,十分偏僻。房子后面有個小湖,里面養著兩只天鵝,他經常在湖邊苦思冥想著藝術創作。有一回,我和爸爸去他那兒玩,他正在背對著我們畫畫,爸爸咳嗽了一聲,他猛然間回過頭,被嚇了一跳,因為他完全沉靜在畫畫之中。
爸爸說,他是個當代藝術家,與傳統的藝術家不同,他不但繪畫,還做裝置藝術品。我見過他的畫,由放射狀的線條組成,有些畫甚至有上萬根線條,那些線條非常蒼勁有力,這得益于他以前所學國畫專業,對線條有著深刻認識和理解。豐富的顏色充滿了生命力,給人以熱情洋溢的感覺。他喜歡用別樣的材料和畫法,比如說在木板上或者用油漆作畫。至今他已經在國內外舉辦了很多次展覽。在藝術圈里已經是一個很有名氣的'藝術家了。
這就是我眼中的唐宋伯伯。一個在生活上隨意,在藝術道路上孜孜以求的人。
藝術的作文 篇7
一提起藝術,我們也許會想起高雅的鋼琴曲、散發墨香的書法,還有讓人產生無限聯想的雕塑……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幅讓人沉浸在青山綠水間的寫意國畫。
這幅國畫出自于一位名家之手,讓人一看便仿佛置身其中。遠處的白云任性的像一個孩子,一會兒把巍峨峻拔的高山擋住,一會兒又跑到樹林中間的小徑之中……薄霧慢慢散去,巍峨峻拔的高山終于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山中有郁郁蔥蔥的松樹林,里面好像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松樹林邊上有一座房子,里面是否住著一位詩人呢?正在這讓人癡迷的高山、白云、流水之中尋找創作的靈感。房子的周圍有松樹、楓樹、杏葉樹……美不勝收。
近處的懸崖峭壁間有一條瀑布,它像一條玉帶纏繞在山水之間,我仿佛能聽見巨大的瀑布聲。那聲音磅礴大氣,讓人心生悲壯之情。我想,瀑布的水一定是涼涼的,讓人心曠神怡。瀑布下面是一個深不可測但清澈見底的.水潭。伯牙和子期兩位知音在岸上一唱一和,讓潭中的魚兒都“探”出頭來欣賞這天籟之音。伯牙的琴聲伴著嘩嘩流淌的瀑布還有山間鳥兒的叫聲,譜成了一章大自然的樂曲。這就是國畫的魅力,讓人沉迷其中…………
這幅國畫讓我感受到了國畫的意境美,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我會帶著對國畫的欣賞,開啟我的國畫學習之路……
藝術的作文 篇8
有時候,修補不只是為舊物賦予了一次新的生命,更是一種情感的延續,藝術的傳承。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于破損老舊的物品多半是丟之棄之,而家中的老一輩們卻總是搖搖頭語重心長地說:這么丟掉太可惜,修修補補還能用。爺爺奶奶告訴我,他們那個年代物質缺乏,大家對舊物也倍加珍惜,哪怕家里的碗碗罐罐破了壞了也要修一修接著用。我不以為然,碗罐可不比衣服,能夠用線縫縫補補。
直到去年的夏令營活動,我親眼目睹了這門“修補的藝術”。我和小伙伴們來到了制醬文化園,園中,大小一致的醬缸整齊地排列在曬場上,為了讓這些醬缸不因破損而被丟棄,文化園還特地請來了一位補缸人——專門給缸缸罐罐“縫縫補補”的老爺爺。我和小伙伴們頓時覺得十分新奇,便圍著補缸爺爺提起問來。
爺爺邊說邊給我們示范著:“補缸其實就像補衣服,只不過用的是一種特殊的`針與線,我們先用特制的鉆子沿著醬缸裂縫的兩邊打孔,然后再用一種長得像訂書釘的“鋦子”嵌住抓牢,最后涂上專門的膠水,缸就補好了。”我們大呼神奇,爺爺只是無奈地笑了笑:“現在會補缸的,恐怕也就是我們這樣的老人了,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沒有人會喜歡用舊的東西,只可惜了這門手藝,怕是要被忘記了。”我不禁感嘆到,補缸不只是一門技藝,更是一種藝術,它縫補起來的是一代人的情懷,讓人們在修修補補之間學會珍惜,憶苦思甜。
這時,小伙伴們紛紛提議:如今科技進步,互聯網傳播迅速,我們為何不利用它進行宣傳,給補缸這門技藝賦予一次新的生命。我們瞬間來了激情,大家拿起手機開始分工合作:有的拍照,展示補缸爺爺的工作過程;有的編輯文字,介紹補缸流程;有的負責上傳,利用微博、朋友圈等網絡平臺宣傳補缸技藝。短短一個下午,我們收到了許多關注,但我們知道,這條路任重而道遠。因為還有著許多這樣的傳統技藝,正以獨特的方式訴說著這個國家的歷史與故事,而我們需要去聆聽、去傳承,讓這些遺落的珠寶再次閃耀光輝。
【藝術的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藝術的作文:雨中的藝術01-28
關于身邊的藝術作文:雕刻藝術02-02
藝術作文12-09
藝術的作文05-30
藝術的作文[經典]08-31
藝術的作文【經典】09-09
藝術的作文06-13
藝術的作文(精選)09-12
藝術的作文[精選]09-12
(精選)藝術的作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