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道德議論文

時間:2022-02-23 14:56:43 議論文 我要投稿

關于道德議論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道德議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道德議論文

關于道德議論文1

  從我出生到現在,爸爸媽媽始終忘不了告訴我該做一個怎么樣的人。從我聽得懂別人說話時,爸爸媽媽就對我說:“小草啊,你可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啊!小草,你可不要嫌我們煩,我們可都是為了你好呀!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那他還不如死了算了!”

  在學校里,老師對我千叮嚀萬囑咐:“不要以為學習好就了不起,就可以在期末被評到三好學生、積極分子——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你的道德思想很差,在期末拿到積極分子都有很大的風險,所以道德思想一定要端正端正再端正,一定要很好很好很好,好到天涯海角,除非你不想拿到獎狀,長大后不想有好的工作,不想有好的生活。”

  我們常說要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 可以看出道德是多么的重要啊!如果這一個人沒有了道德,他就等于失去了他人生中的一筆寶貴的大財富,即使他是世界上最有錢的財主,沒有了道德,也會變成世界上最“貧窮”的人,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

  在生活中,如果你是一個沒有道德的人,你想交到將心比心的知心好友,那我送給你4個字,癡心妄想,而且誰愿意和沒有道德的人做朋友啊!沒有道德的人去找工作,對于他們來說比去西天取經還難。沒有道德哪個工作單位肯接受啊,可能當一名清潔工都有異常大的困難。

  在生活實踐中,如果你想做生意,但是你沒有道德,要想找一名合作伙伴,那你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了。因為,有誰會愿意和一個沒有道德的人合伙做生意呢?人家躲開你還來不及呢!這就應驗了人無德不立,企無信不興啊!

  我曾經在學習上有過一次違背道德的事。那一天,我們的數學壓力重如山,連續5次數學考試,而且我每次的數學考試的成績都是90分。我望著鮮紅的90、90、90、90、90,心里突然產生了改分數的念頭。我往每個9前面都加了一個1,回家后跟媽媽說同學把0錯寫成了9。哪一個學期,我得了一個校級的三好學生,我拿著獎狀,自言自語到:“我不配當三好學生,不配!不配!”并暗暗發下誓:我以后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們是一名有道德的少先隊員!

關于道德議論文2

  摘要 法律 是通過授予一部分人權利使其享有合理的利益從而使人的積極性與進取心得到肯定,使人的社會本性與價值得到呈現與褒獎,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它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平衡利益分配與增加社會的整體福利。法律良心必須向道德要求開放,然而在專利法的傳統中,被認為高度技術化的專利法領域,歷來缺少倫理審視。功利主義成為影響專利法實踐的主要因素。功利主義倫理觀對專利法實踐發揮著實質性影響。其內在的理論缺陷促成了分配非正義和忽視人權等基本價值的現實局面。本文指出專利法應該建立在倫理正當性的基礎之上,從功利回歸道義的專利法正義觀,其中應包含社會利益的考量。

  關鍵詞生物海盜遺傳資源倫理道德孟山都

  一、引言

  以生物技術為主導的科技革命使生物 經濟 成為了各個國家在高新技術領域著重投資并展開激烈爭奪的領域。迄今為止還沒有哪項 科學 技術像基因技術這樣對人類社會既存的倫理觀念與準則提出了如此廣泛、嚴峻的沖擊和挑戰,從轉基因動植物、胚胎干細胞、克隆人到基因診斷、基因 治療 、基因修飾,紛紛要求社會倫理道德給予正確的價值評判,繼而要求具有強制性約束力的法律相應做出調整,專利法作為直接調整保護科技成果及其利用的法律規范不可避免地也要回應這些沖擊和挑戰。

  對專利申請進行倫理道德考量的過濾機制是通過專利法中的公序良俗規則得以實現。WWW.133229.CoM我國《專利法》第五條規定:“對違反國家法律、社會道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歐洲專利法公約和日本專利法也有類似公序良俗的規則。美國專利法無明確的法律規定,但判例法的 發展 使得法律實踐操作中將公序良俗解釋為實用性的要求。

  二、涉及生物專利權有關的重大事件

  (一)種子終結者與上帝的職業

  華爾街日報重要新專利的專欄里描述美國農業部和岱字棉公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方法,通過修改控制生長的基因片段,可以阻止植物產生能夠發芽的種子而這項新發明加強了對種子的商業控制,使得農民必須每年從種子公司購買所需要的種子。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稱這項新技術為“終結者”,是對農民,生物多樣性和食品安全的一種全球性威脅。如果終結者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將賦予種子和農業跨國公司以控制世界食品供應的前所未有的,極其危險的能力。

  當孟山都宣布收購岱字棉之后,孟山都和岱字棉公司的交易最終被政府反壟斷管制否決了。

  (二)金色大米

  這種“金米”含有來自黃水仙和各種細菌的基因,這些基因產生胡蘿卜素,它使胡蘿卜呈現橘紅色,為人體提供維生素a。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了將基因插入稻米植株的研究。維生素a缺乏是發展

  在給投資者的信中,休·格蘭特稱:“當我們不能控制天氣、生產面積甚至現貨價格,我們仍然可以控制住那個直接使我們業務增長的因素——種子。”種子里面的轉基因鏈,是孟山都持續裂變出金子的法寶。”

  發展

  四、遺傳資源的保護與倫理道德問題

  《生物多樣性公約》規定,遺傳資源的利用應當遵循國家主權、知情同意、惠益分享的原則,并明確規定,專利制度應有助于實現保護遺傳資源的目標。目前,一些國家已經通過專利 法律 制度保護遺傳資源。為防止遺傳資源流失專利法修改劍指“基因竊取”。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醫藥研發和動植物新品種開發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不經生物資源來源地國家的同意,擅自利用他國生物資源進行醫藥開發,并申請專利,獲得壟斷利益。我國野生大豆遺傳資源流失、“北京鴨”遺傳資源流失,就是典型的案例。很多國人只知道“北京烤鴨”好吃,卻不知道“北京烤鴨”是以

關于道德議論文3

  道德,是飄落在初春的雨,潤物無聲;道德,是吹拂在仲夏的風,絲絲透涼;道德,是成熟在深秋的果,豐收在望;道德,是綻放在嚴冬的花,傲雪凌霜……新世紀的曙光照亮了每個人的心房,人們一次又一次在歷史中訴說著輝煌,在生活中創造了奇跡。但是是,請別忘記:曾經我們最美好的東西——社會公德。

  假設當你成為兩鬢斑白的老人時,站在公交車上卻無人給你讓座,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從班級中隨地亂飛的作業本到學校中天女散花的垃圾,從馬路上亂闖紅燈任意穿梭的人群到街道旁隨地吐痰的“瀟灑”作風,從公共場所偷貴重物品的扒手到滿街熟視無睹的過客,從夜深人靜時滿口胡言的騷擾短信到電視上說得天花亂墜的銷售廣告……我們總在呼喚著社會公德,然而,當你真正遇到時,卻想不起以前的豪言壯語,造成了“徒有道德觀,卻無道德心”的悲哀。

  幸而,人們總是患難見真情。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祖國的災難,喚醒了我們沉睡已久美好公德——絕不能忘,汶川地震后任勞任怨的志愿者,節省零花錢紛紛捐款的孩子們;絕不能忘,獻血車開來時,默默排隊,無聲無息站出來獻血的奉獻者;絕不能忘,房屋倒塌時,為了一個毫不相識的嬰兒,犧牲自己的勇士們。

  老子曰:“人之立身,所貴者在德。”沒有道德的人是社會的恥辱,是民族的敗類。天地間,沒有人愿意同一個滿嘴污穢,六親不認的人多說話。中國,為何又能重回世界之巔?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有一顆中國心,有種道德觀。俗話說:“一撇一捺寫個人,一生一世學做人。”雷鋒,20世紀中期人民的楷模!這個光輝的名字,在我們心中永垂不朽。他把自己最美好的東西——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年僅22歲,英年早逝,但是他無私的道德觀,高尚的情操必將在我們這一代身上不斷發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美好形象,將為華夏大地添一片流光溢彩!

  還有7天,我們將迎來祖國母親的生日,這一舉國歡騰的節日。作為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我們必須從小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時時謹記“海內百川,有容納大”的告誡,時時想到“處世禮為先”以此提醒,讓社會成為“老有所終,幼有所養,壯有所用”的美好家園,讓“五講”,“四美”閃爍在神州大地上。朋友們,只要道德不失,我們的祖國便會一步步走向光明之巔!

關于道德議論文4

  經過數據統計,如果有老人摔倒在地,55.6%的人選擇直接走開;23.4%的人會選擇找到證人之后再扶;12。6%的人則選擇撥打110;僅有5。4%的人選擇毫不猶豫的主動扶起老人。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原來是因為現在的“碰瓷”事件太多,弄得人們不得不防,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如果扶了,那么對方訛詐自己怎么辦?如果不扶,道德與心靈上又會受到譴責。那么,對于這種事件我們又該如何去面對呢?

  在我個人看來,對于“老人摔倒扶不扶”這個問題,其中心點在于人們對于這種“碰瓷”事件的處理方法,當然,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和道德有關。

  為了塑造一個和諧而道德的社會,對于摔倒的老人我們也不可以不管不顧,而且“碰瓷”事件也不是百分百會發生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來解決此類事情的好方法:

  一、老人摔倒,我們不應該馬上去扶,應該迅速上前詢問傷勢,觀察老人的狀態。因為很多患有疾病的病人跌倒是不可以隨便攙扶的,會導致病人的二次受傷,如果老人當時發生了骨折等情況,你的好心攙扶就有可能導致病情的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絕不能輕易移動。

  二、我們應該迅速觀察老人的傷勢之后再決定下一步應該如何進行。如果老人傷勢并無大礙,他不需要攙扶也能夠站起來;如果老人傷勢較重,那么,你就應該聯系老人的家屬并及時聯系警察和救護車,讓他得到更專業的救護。

  在這一過程中,你可以不攙扶老人,但是你完全可以選擇守護在老人身旁,替他遮陽擋雨,遞上水,保護老人的安全,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簡單的攙扶,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要知道,對于摔倒的老人,要“敢扶”也要“會扶,”對于此類事件我們要按情況處理,不應拘泥于老的處事方法,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這樣才可以造就美好社會。

  以上是我的論點,謝謝!

關于道德議論文5

  蠟燭固然不美,但它在人們陷入黑暗時燃燒著自己,給人們以光明的享受;彩虹固然短暫,但它那雨后天晴瞬間的存在,給人們以美好的回憶。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忠誠謀士們的寫照。自古以來,諸葛亮的事跡被廣為流傳,不僅僅是因為他那出眾的謀略,更是因為他有著奉獻的精神。為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恩情,他“抗吳聯曹”,幫助劉備三分天下;為了完成劉備臨終前托付與他的重任,他六出祁山、七擒孟獲,輔佐劉禪興復漢室.其中,他“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更體現他是臨危受命,很多人都會有著這樣的想法:奉獻是可做也可不做的事,何必再去拼命地做呢?為何不直接敷衍了事?可是諸葛亮沒有這么做,他不僅奉獻了,而且是盡心盡力地奉獻;他不僅奉獻了,更讓奉獻二字在他身上得到了升華!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老師們的寫照。還記得那個為救自己學生而被雙腿截肢的張麗莉老師嗎?僅有29歲的她,是黑龍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師.20xx年5月8日晚,一輛失控客車撞向學生,危急之下,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造成雙腿截肢.人們怎么也想不到,一個看起來文弱的女老師,在關鍵時刻怎會有那么大的勇氣,那是因為,她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她的心在那一刻鼓舞她去做,要求她去做.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英雄們的寫照。76秒,多么平凡而又短暫的時間,而一位司機用這短短的76秒保住了車上所有乘客的生命.這個司機叫吳斌,48歲,是杭州長運二公司司機.20xx年5月29日,在高速公路客運行駛中,吳斌被迎面飛來的鐵塊砸中.他強忍巨痛將車緩緩停下,疏散乘客.在告訴大家注意安全后,自己倒下了,后因傷勢過重而不幸逝世.在出殯的這一天,全市的人為他送行,“一座城送一個人”,是什么使全市那么多的人為他這么做?那是因為,吳斌那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他們!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無法延長它,無法讓它永存.但是我們可以奉獻自己的一切,若如蠟燭長久付出,或如彩虹展現瞬間的美好.我們可以用奉獻來體現生命的價值,用奉獻來換得生命的永恒.

關于道德議論文6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一生難免會犯一些錯誤。也許錯有大小之分,在有的人眼里這大小區別就在于是否觸犯了法律。那么,在面臨大大小小一個個深淵時,如果你走回來,究其原因到底是被道德拉了回來,怕受到良心、輿論的譴責。還是始終害怕法律制裁的你,被那嚴重的后果攔截在了錯誤之外?

  我認為:道德是第一道防線,在大多數人的身上,道德往往充當了抵御之軍,防止了“細菌”的侵蝕,使他們遠離罪惡之源。在道德背后,法律又作為強勁的后備軍。

  一旦道德約束被沖破,就全靠他了。但只要有一些良知,是完全可以避開禍端的。

  人心難測,道德永恒,法律無情。所謂道德,是一桿用來衡量做人標準的秤。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中,道德似乎更甚于法律的威嚴。人言可畏,違背道德的人往往無地自容,這同樣更使道德成了人們心中堅實的護欄。

  道德時常告訴人們: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生在世,即使不能貢獻于社會,也不能惟利是圖、見利忘義,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困難時,道德勸告人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盛時,道德又忠告人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些之所以會犯法的人,首先是因為他們把自己從集體中分離了出來,沒有了對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心,不能約束自己。

  道德是人們心中的一部法律,它制裁了人們心中的貪婪之心。法律是他的助手,它進一步把罪惡之心扼殺在搖籃里。

  總之,為人處事,要先對得起良心,首先要想到是否傷害了別人、社會、國家的利益。做人要講道德!

關于道德議論文7

  這已經是我數不清第幾次坐公交車了,我發現,在公交車上,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素質。

  公交車的上愛心專座,都是與其他普通灰色座位區分開來的——是橙色的。可是這“老幼病殘孕專座”,現在竟都被那些年輕人占了去——老?他們一點兒也不老;幼?年紀也不小;病?狀態好的不得了!我敢說他們肯定是做過“臉皮加厚工程”……但也有例外,比如,色盲,看不出是橙色等等。

  可我這次坐的82路公交車,橙色的座椅上都繡著“愛心專座”四個大字,這些年輕人不會不識字吧?就算不識字,那怎么看得懂手機上的網頁新聞?況且,車上還有很多座位,他們圖什么?近?

  前段時間,網上也有不少關于公交車的座位的新聞,譬如:一位孕婦在地鐵上坐了愛心專座,由于天氣涼,穿的較多,看不大出來這是個孕婦。站在旁邊的一位中年婦女就不斷的使眼色,暗示孕婦讓座,孕婦回應:我已經當媽媽了。大媽大怒:不想讓就不讓唄,還編個理由。懷孕?你騙誰呢,肚子這么小,你當我瞎呀!難道這樣的事大媽沒有經歷過嗎?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為什么要用大眾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個體呢?

  這些人就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嗎?那他們的良心、道德又從何說起呢?

關于道德議論文8

  在《麥田的守望者》書中,霍爾頓說:“我希望有一天,我住在一個懸崖邊,懸崖下面是大海,懸崖上面是一片碧綠的麥田。每天都有小孩子在那里玩耍。我會站在麥田邊上守望,不讓小孩子們摔下懸崖。”在我心中,麥田是良知,是樸實,是回歸人之初性本善,至真至善的道德。

  天空蔚藍,麥田滴翠。我看見道德的麥田里,一個個守望的身影。那是最美教師張麗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取舍之心;那是感動中國的郭明義捐助千萬貧困學子的一片赤誠;那是在驚濤駭浪之中挽救無數游泳者生命的全國道德模范郭文標的崇高人格。

  同樣在道德麥田守望的,還有國學泰斗季羨林老先生。那些喧囂的歲月終于沉寂,那些浮躁的時光終于平息。曾經十年的動亂劫難不曾讓他的道德、良知泯滅,曾經跌宕起伏的歲月不曾讓他的坦誠改變。曾經的少年,今日的大師,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艱辛多。守望道德,是東方大儒的學者風范;堅守道德,是我們所無悔追求的名人風骨。

  但是,在物欲縱橫、紙醉金迷的當代社會,多少人退出了那片碧綠的麥田,去追趕城市喧囂的腳步。當社會下層務工人員的住所和賴以為生的攤位被強拆硬扒時,那些橫暴的公安、城管和拆遷隊退出了道德的麥田;當“明哲保身”,怕“李剛的兒子”“碰瓷的老太”的“中國式過馬路”的路人光天化日下對被車撞傷者視若無睹時,他們退出了道德的麥田;當憑“染色劑饅頭、瘦肉精豬肉、三聚氨胺奶粉”牟取暴利時,那些眼紅心黑的生產廠家退出了道德的麥田;當救起落水人員的英雄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時,那些悄悄離去的被救人員,退出了道德的麥田。

  然而當一所所小學建起山區孩子們眼中,沉睡已久的渴望被點燃,我讀懂了社會各界公益人士的麥田的力量;當網絡上“最美鄉村教師”“心靈富豪”“鎖道醫生”那令人熱淚盈眶的道德模范帖子鋪天蓋地,我讀懂了每個人心中都有那片本性的麥田。

  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趕來守望。

  站在春的渡日,麥田里春風和熙,麥田朝氣蓬勃地瘋長,依舊是那碧空清湛,在明媚的陽光下閃耀。穿過紫槿,穿過木棉,我和大家一起從道德這片社會文明之源的麥田里打馬而過。麥子抽穗抽節,流瀉的陽光像金色葵花,會有多好看呢,我在想……

關于道德議論文9

  因為有心一一唯一的心,所以有追求,所以有選擇。因為有夢一一不切實際的夢,所以有童話,所以有善惡…若無惡的村托,奈何有善的美麗:若非配角的精彩演繹,何來主角的凄美真誠:若童話中的狐貍不再,若那雙靈動的雙眸褪去顏色,隱約中是否覺得童話不再熟悉,不再那般治愈人心?大于世界,萬物皆有所求。

  誠然,所謂的“惡人,也不過是更加直接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心,更加果斷地選擇了前進,不過是簡單地秉持著自己的唯物主義。而所謂的狐貍,也只是個載體了。當它躊躇在扁舟之上,漂于悲刷集成的汪洋大海之間:一面是沉于大海,嘗盡苦澀,最終痛苦而亡:一面是邁向彼岸,迎來曙光。何去何從----只是后話。

  自然是選擇后者,且不論是否茍且活著,只是為了活著。既然上天給了自己拼搏的資本,為何要自甘墮落,甘心歸于坐土生命中有太多的美好,卻也有太多的不盡人意。也許是太多的變故,讓它放棄無知愚昧的善良,選擇了簡單的惡。可初讀童話的我們卻只知執著表面,忽略根本,對它們百般厭惡。細細一想才記起它們也沒做什么喪盡天良之事,不過偶爾撒幾個小謊,編幾句動人的好話,如此,也只怪那些不夠理性的主人公們。

  托爾斯泰說:假如一個人在猶豫,那就是說他并不成熟。如此說來,狐貍能這輕松干脆地撒謊,卻也算得上是看透半個人生了,只是怕是最后連它自己都快要不相信自己了。也許,它確實是執著一顆心,所有的行動皆是為了生存但方法卻似乎有些唐突。我們總是無法忘記一路走來所經歷的美好,但卻也不能為了一食之得拋下整片天,舍得之間,“舍”總是被安排為“得的鋪陳與條件。現實也確實如此,只是舍的圖度要當,“得”的分量要位的付出…人生最凄慘的事莫過于此:你以為地棄放沿途累色的時間去點是明確的選擇,等到登上努力攀向頂峰時卻發現想要俯視世界,雙眼卻裝不下整個人間。童話為我們所展現的便是這般凄慘的狐貍一一好不容易決心做惡人,卻因為一次輕率的選擇與人生的轉折點失之交臂,最終一無所獲,反而因此失了他人的信任。

  道德的淪喪與欲望的膨脹遮蓋了它那枚原本折射著果斷與勇敢所交匯而成的光芒的心。也許這便是大多數人選擇將它歸于“惡人”的原因吧。既然自己選擇了一條不凡的路,便怨不得旁人的種種評價既然是自己違背了為人處世之根本,便也無法駁回旁人的惡語相向!童話美好卻也單調,狐貍靈活卻也做了個愚蠢之至的選擇,人可以轉彎抹角卻也可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心。

  是非曲直,君心偏向何方,哪里便是歸宿,人生旅途中的腳印便被踏成哪般模樣,只是萬不可因貪而滿目皆失。

關于道德議論文10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這無一不告訴我們道德的重要性。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擁有至高的美德。

  當我看了這樣一則材料時,我猛然清醒,我們應該遵從自己的本心,拒絕一切以道德綁架為借口的事。一天,卡爾森和媽媽去公園玩,幾個小朋友想讓卡爾森把玩具分享給他們玩,卡爾森不愿意,媽媽沒有迫使卡爾森必須分享,但是卡爾森卻遭到了小朋友的厭惡的眼神。在此,我們看到的并不是卡爾森的小氣,而是看到了媽媽對卡爾森的尊重與理解。我們看到的是人世間令人生畏的道德綁架,所以看到這樣的事情的發生,我們在道德綁架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學會拒絕。

  夸美紐斯說過:對于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暑假特別火的電影《戰狼2》,這部吳京用心拍攝的電影讓吳京名利雙收。但8月8號四川九寨溝地震發生以后,吳京捐款一百萬幫助災區共渡難關,但就是這樣做也免不了被網友譴責,吳京的微博下面有很多網友留言:那么高的票房,那么高的利潤,吳先生打算分多少錢給災區。賺了中國同胞十億,現在四川同胞有難了,吳京同志總得捐上一兩億表一下態吧……吳京在看到這些網友的留言并沒有很生氣,再后來的采訪中冷靜的表示自己只是像其他熱心公益的人學習,捐多捐少并不代表什么,只要有這份熱愛公益的心就行了。在看到這些的時候,我其實很生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捐了多少,為什么要批判別人捐多捐少。別人的錢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賺的并不是白來的,在說別人的時候要先想想自己做到了嗎。這種道德綁架是自私的,因此我們不要自私的考慮問題,我們要做有道德的人,而不是做道德綁架的那個人。

  在新時代,其實道德綁架問題還是層出不窮,有的人因為旁人的譴責而被迫讓座,有的人則一直批判別人不反思自己,有的人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不惜損害別人的利益……道德綁架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直存在,不曾遠離我們。

  但隨著新時代,新思想的發展與普及,我們每個人必須轉變原有的思想,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想事,辦事我們都要以道德至上為原則,不讓道德綁架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在道德綁架面前,我們應該遵從本心,對道德綁架堅決說不。時刻謹記道德至上,我們要做個有原則的人。

關于道德議論文11

  道德:

  道:本意是客觀真理,即自然界的構造、運動、變化等規律,社會的客觀發展和變化規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規律,是自然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它客觀存在,左右社會和人類的發展。順應它去發展,社會才能健康和諧、人才會健康幸福、自然界才會長足存在。

  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需要發展。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

  也是遵循不違背“道”去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從而使社會,自然界和人類能長久發展、和諧共存。

  道和德統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們按“道”的'規律去做事、處事,就是有“道德”。 德:德就是付出。

  實質上,人之初,性本惡,也就是說人一生下來只有本能(有不少本能會危害其他人的生存),而不知約束自己。所以,所有人都需要對本能的外在約束和內在約束,外在約束是法律,然而法律的功能只有制裁人的本能中企圖傷害他人等對人類社會有大的危害的方面;所以,需要內在約束(也就是道德)來約束本能中雖不違法,但亦會對他人(甚至是人類社會)造成危害的行為。

  所以,道德就是社會規范對人的本能的制約,換句話說,人一生下來就有以任何方式傷害甚至殺死其他生命的本能(即“生存無道德”),道德也就是繼法律之后制約這種本能,減小這種傷害的工具。

  道德定義

  道德就是脫離人的自然屬性而適應人的社會屬性。( 這里說的人的自然屬性,實質就是動物性。)

  道德應該是合于天理的行為規范。由于人類的智慧可以掌握自然天理的動態規律,來主導天理動態層面的提高,因此,隨著天理動態層面的提高,道德的標準即隨之提高。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有些時代又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人類的道德有共通性。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準也常常有所差異。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道德——來自《詞源》的解釋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并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于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于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關于道德議論文12

  這已經是我第“n”次坐公交車了,我發現,在公交車上,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素質。

  公交車的上愛心專座,都是與其他普通灰色座位區分開來的——是橙色的。可是這“老幼病殘孕專座”,現在竟都被那些年輕人占了去——老?他們一點兒也不老;幼?年紀也不小;病?狀態好的不得了!我敢說他們肯定是做過“臉皮加厚工程”……但也有例外,比如,色盲,看不出是橙色等等。可我這次坐的82路公交車,橙色的座椅上都繡著“愛心專座”四個大字,這些年輕人不會不識字吧?就算不識字,那怎么看得懂手機上的網頁新聞?況且,車上作文還有很多座位,他們圖什么?近?

  前段時間,網上也有不少關于公交車的座位的新聞,譬如:一位孕婦在地鐵上坐了愛心專座,由于天氣涼,穿的較多,看不大出來這是個孕婦。站在旁邊的一位中年婦女就不斷的使眼色,暗示孕婦讓座,孕婦回應:我已經當媽媽了。大媽大怒:不想讓就不讓唄,還編個理由。懷孕?你騙誰呢,肚子這么小,你當我瞎呀!

  難到這樣的事大媽沒有經歷過嗎?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為什么要用大眾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個體呢?

  這些人就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嗎?那他們的良心、道德又從何說起呢?

關于道德議論文13

  道德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道德提升了國家的形象,道德提升了個人的素養,道德賦予了社會正能量。知識應是利用于生活中的一種技巧和思想,道德才是人生中最需要的真正內容。道德是知識的母親,道德哺育著知識。

  失去了道德知識就像沒了娘的孩子。我們都知道有雄厚知識的人才會有機會進入到復旦大學。但復旦的學生做出的行為不等同于他的高等知識。某同學和另一同學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我同學是在咽不下這口氣,就往另一同學喝的飲料投下了致命的毒藥,不知情的那位同學喝下有毒的飲料,最后搶救無效而導致死亡。

  不知道投毒的那位同學是否感到有一絲絲的罪惡感,他是否想過他的行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投毒的那位同學如果心存道德,在今天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的,令人寒心的事情。擁有高等的知識,而沒有有心存道德的人同樣污染了社會風氣。他雖然擁有高等的知識,但他這樣的人像沒有靈魂的軀殼。

  有一個流浪漢,他一個人流浪30多年。在這30多年里,他幫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撿到貴重的東西,會有及時的還給失主,他幫助過殘疾的人走上夢想道路。這個流浪漢從小就沒有受到過教育,但他知道做人要心存到道德。雖然他沒有高等知識,但他身上似乎散發著一種神圣的光芒。我覺得這個流浪漢更勝過前者那樣沒有驅殼的人。道德先于知識。

  擁有高等知識而沒有心存道德的人,他們的腦袋,思想,身體都是一種腐爛的形態,他們這些人擁有最高等的知識就像一把鋒利的劍插在人民胸口上。如果他們心存道德,這些高等的知識就會有意于社會,就不會再睡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

  沒有心存道德的人就沒有資格去受教育。把道德當成知識的母親,知識才會變成有意義的知識。道德更重要于知識。道德哺育著知識。

關于道德議論文14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生活、行為的準則規范,是做人的基本標準。有些人認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有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原來很簡單。我覺得道德就是誠實守信,不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愛護公物……道德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近的幾乎觸手可得。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就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記得是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上完英語課坐公共汽車回家,上車之后見有一個空位便坐了下來,這時,我看見一位老奶奶拄著拐杖顫顫悠悠地上了車,而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奶奶臉上流露一絲失望的神色。我心里想:我要不要給老奶奶讓座呢?要是我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摔著了怎么辦?再說了,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尊老愛幼,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而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就必須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這么一想,我便鼓起勇氣對老奶奶說:“老奶奶,您坐這兒吧!”老奶奶坐下后,笑瞇瞇地對我說:“小姑娘,謝謝你了。”周圍的叔叔阿姨也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我心里也像吃了蜂蜜一樣甜。

  還有一天晚上,媽媽正在做飯,見媽媽忙,我便主動幫著洗菜切菜,吃完飯后,又幫媽媽洗了碗,擦了桌子,還掃了地,媽媽直夸我是個好孩子。我也感到心里美滋滋的,便暗下決心:以后一定要多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道德需要我們一同去遵守,一同去落實。如果人人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么這個世界將變得無限美好!

關于道德議論文15

  論文關鍵詞:網絡社會道德修養道德意識

  論文摘要:與現實社會相比,網絡社會是一個更趨于自律型的社會,因而道德在維持網絡秩序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在網絡社會里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培養基本的道德意識,并在實踐中不斷加強自我的道德修養。

  被譽為“數字經濟之父”的美國著名數字未來學家唐·泰普斯科特曾把1977年以后出生的人稱為“網絡世代”(簡稱N時代)。在他看來,“網絡世代”與網絡技術一起誕生,一起進化,使用電腦網絡就好像呼吸一樣自然。泰普斯科特描述的雖然是美國的情況,但基本上反映了世界網絡發展的狀況。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歷次調查結果都顯示,我國網民中18-24歲的年輕人最多,遠遠高于其它年齡段的網民而占據絕對優勢。20xx年1月《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公布的數字為37.3%,而高校則是使用互聯網較為集中的地區。網絡為青年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了機遇,同時大學生在網絡社會中的道德觀念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并產生了一些網絡道德問題。因此,探討大學生在網絡社會的道德修養問題是規范網絡社會秩序,保證網絡健康發展,培養大學生高尚道德人格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網絡社會里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產生的客觀基礎和前提條件,網絡正因為有了人的參與和活動,成為了人的網絡,成為了各種社會關系的網絡,也就被賦予了社會的意義。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相比是一個更趨于自律型的社會,道德在維持社會秩序方面將扮演著主導角色,因而加強個體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顯而易見了。

  1.加強道德修養是網絡社會對大學生的客觀要求

  現實社會中道德是依靠社會輿論、社會風俗和習慣等發揮作用的,是靠顯性而強大的道德壓力來制約人們的行為。而在網絡社會里,人的形象、身份、特性等自然和非自然的特征都已數字化、符號化,呈現出虛擬性。大學生的網上活動更表現出隱蔽性和不確定性,難以感受到直面的道德輿論監督。在主體性、創造性得到張揚,感情得到渲瀉的同時,極端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思想也容易滋長,甚至在匿名性面具的背后可能做出一些粗俗不堪、違法犯罪的事情。這就要求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具有真正的道德自由和自律品格,即自我主宰、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

  2.網絡社會發展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是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的現實需要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網絡的主要功能在于為大學生自由全面發展開辟了廣闊天地,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網絡道德問題。集中表現在:一是道德觀念的紊亂。網絡社會里,道德沖突加劇,現實社會占主流的道德觀念被淹沒在海量化的信息中,使大學生真假難辨、善惡難分,主要表現在道德相對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個人主義在網絡社會中的流行與泛濫。二是道德情感的冷漠。虛擬交往有助于大學生敞開心扉、坦誠交流,但也容易產生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如謾罵他人、欺騙他人感情等。同時,長期與機器相伴,也會造成對現實生活中的他人及社會幸福漠不關心。三是道德意志的薄弱。網上沖浪讓人隨時體驗到新鮮刺激和興奮沖動,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學生往往因此對網絡過分眷戀和依賴,嚴重地沉溺于虛擬的網絡社會中無法自拔。四是道德人格的缺失。人格的形成是個體社會化發展的過程,是個體適應社會環境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有些大學生在網絡社會里經常變換角色,處于矛盾的、相互沖突的道德選擇和轉換之中,給道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帶來很大的壓力,嚴重者導致人格的異化、虛擬人格與現實人格的分裂。總之,網絡發展中帶來的道德問題迫切要求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實現道德自律。

  3.加強道德修養是網絡社會中大學生道德實踐的重要環節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是道德實踐活動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而其中道德教育則是大學生道德人格形成的外在途徑。因此如何對作為互聯網主力軍的大學生開展卓有成效的網絡道德教育是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20xx年,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就強調“進一步增強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思想文化陣地的政治意識,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指出要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和利用網絡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的工作。由于道德教育必須通過主體內在的道德修養過程才能發揮作用,因而在我國,道德教育貫穿于一個人的整個一生,在校讀書期間更是集中接受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階段。因為從幼年到青年時期,道德教育的作用隨著主體意識和獨立行為能力的增強反而呈弱化趨勢,而道德修養的作用日益增強。特別是網絡社會更倡導個性自由的獨立發展,而個體在網絡上的行為又很難得到有效監控。因此,高校在大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同時,其最終效果的落實還是要依靠大學生的自我道德修養。

  二、網絡社會里大學生應具備的道德意識

  在談到網絡道德時,有些大學生苦惱地說到:不是不想講道德,而問題是我們不知道怎么做才是道德的。確實如此。一方面由于歷史上科學技術的每一次創新都會給人類帶來新的道德問題,而網絡超時空的特性更使道德沖突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人們在復雜的新情況面前往往會出現道德認識和選擇上的困難,顯得無所適從。另一方面,網絡道德規范的健全也明顯落后于網絡的發展速度。實際上就人類發展的現階段而言,由于存在國家、民族、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文化背景等差異,雖然尚不可能建立統一的網絡道德規范,但起碼的網絡道德品格則應當具備。因此大學生在網絡社會首先應該通過道德修養培養一些基本的道德意識,以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為。

  1.社會主義意識。現實社會中的道德往往具有單一性、一元性。即在某一特定的時空階段,一般只能有一種道德占主導地位,其他道德則處于從屬或者被支配的地位。網絡打破了物理空間上的疆域限制,在信息疆域上實現了全球一體化,各個國家、民族、地區的道德、風俗習慣在相互交流中必然發生激烈碰撞,因此,在網絡社會里道德應該具有兼容性,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然而事實又并非如此。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始于美國,至今美國仍占壟斷地位。從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到,無論是CPU芯片、視窗操作系統、TCP/IP協議,還是域名體系、技術標準、電子商務等都體現出美國網絡文化帝國主義的足跡。再加上目前互聯網發達的國家一般都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英語信息在互聯網上占90%左右,并且是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絡的標準語言。這樣就使互聯網實際上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推行其意識形態、價值標準的新平臺。同時一些惡意的政治信息也打破了過去的自然屏障在網絡社會中恣意橫行。這些對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大學生有極強的滲透和輻射影響。因此,在目前還存在對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情況下,大學生首先要對網絡社會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競爭態勢和文化環境有清醒的認識。既不因噎廢食,棄網絡而不用,又要認清國情,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意識,興利除弊。在充實利用網絡積極方面的同時又要注意抑制其消極的一面。

  2.社會責任意識。個人的道德修養是與國家、社會緊密聯系的。在網絡社會里,一些人高呼著“自由是網絡社會的天性”,力圖以此逃避社會責任,為自己的恣意妄為作辯護。其實,數字化的網絡本來是由冰冷的數字電路組成,只是由于人的介入,網絡才作為新一代的大規模信息載體,成為一種獨立于自然環境以外的社會環境。但網絡社會終究是人的社會,是作為“社會關系總和”的人與作為“機器生態”的網絡的有機融合體,離開了人,就沒有網絡的發展,也不可能形成虛擬社會化的網絡社會。因此,理解網絡社會時,首先應理解人,理解人的需要、愿望、價值追求等人的本質屬性,才能區分道德之善惡。同時,理解人也是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意義關聯。每一個人都不能脫離他人、社會而孤立存在。而網絡社會里人們之間的互聯共存尤其需要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否則網絡就不能發展。正如“數字化時代的女先知”埃瑟·戴森談到的:網絡“在賦予個人強大權力的同時,也要求個人為他們自己的行動以及他們所創造的世界擔負起更大的責任。”

  3.互敬互助意識。網絡社會的全球性、超地域性,使得不同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不同情感、個性的人的交流變得輕而易舉,彼此尊重也就成為網絡社會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大學生在上網時要時刻注意檢點自己的行為,加強自律,尊重他人。同時,網絡社會本身就是一個互通有無、互相幫助的社會。從網絡的存在來看,它是科學家基于信息共享的基礎上產生的;從網絡的發展來看,互聯網發展僅僅用了短短十幾年時間,其影響卻超過了任何一種媒體,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次產業革命,這也是人“社會化”行動的結果。因此,為了網絡的存在價值與未來發展,為了維護網絡社會的秩序和平安,盡己所能、助人為樂、扶正怯邪是網絡社會里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自然而然的責任。

  4.誠實守信意識。現實社會中誠實守信是指言行一致、不虛假、不偽裝、說話辦事實事求是,講信用,表里如一等。它是維系人際合作、從而保障社會存在發展的基本紐帶。因此,大學生在網絡交往中除了要保持真誠不撒謊,做到“心口一致”、“言行一致”外,還要謹慎認清消息來源的渠道和準確性,共同維護和提高網絡信息的可信度。

  三、網絡社會里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的方法

  網絡社會中大學生加強道德修養就是一個從理性認知到產生道德評價再到網絡實踐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實現他律轉化為自律、自發向自覺轉變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過程。而現實社會中許多道德修養的方法值得大學生加強網絡道德修養所借鑒。

  1.學習以提高網絡道德的認知水平

  要進行道德修養,首先要通過學習提高道德認識,了解在網絡社會中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最基本的是認真絡道德規范。網絡道德規范從廣義上講,由淺入深有三個層次。首先是網絡禮儀。它是網絡道德規范中最簡單、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如平時見面點頭微笑、互相問候一樣平常。其次是狹義上的網絡道德規范。是指大學生通過信息網絡發生道德行為時應遵循的具體化標準。再次是帶有強制性的網絡法律規范。目前,我國已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網絡法律規范,都應認真學習。當然,學習的方式是很多的,既要通過理論學習,更要在實踐中學習。筆者以為由于網絡道德幾乎涉及到大學生生活的每一具體方面,因而以上三個層面僅僅是網絡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而其關鍵是在學習中培養網絡道德意識,提高網絡道德素質,共同遵守和維護網絡的正常秩序。

  2.內省以規范網絡道德的行為

  內省是我國傳統道德修養中的精華。即通過這種方法,反思自己的言行,進行自我評價,從而達到調控自己的行為,提升自我的社會價值,使自我不斷地發展和完善。網絡社會里的“無人監管”使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只見律人、不見律己”、“律人嚴、律己寬”的現象比比皆是。如:對盜版嚴重怨聲載道的同時也隨意下載軟件;強烈譴責他人侵犯知識產權的同時也大量使用未經授權的文件和數據,從網絡上獲得有用信息和他人的無私幫助的同時卻不愿為他人提供幫助,以及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時候卻隨意攻擊、謾罵他人等等。因此,大學生在網絡社會里應時常對道德品行進行自我反省、矯正、升華就顯得尤為重要。與傳統社會的“依賴型”道德相比,網絡社會的“自主型”道德更體現出一種自覺自我反省的精神,通過內省做到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為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約束自己。

  3.積善以加強網絡道德意志的培養

  從網絡道德認識到規范網絡道德行為之間有一個中間環節,就是網絡道德的心理調適。而其重點又在于道德情感的培養和道德意志的磨礪。當個體在正確的網絡道德認識的指導下能夠互相交流各種真實的信息,真誠地表達各種觀點時,其情感體驗是愉悅的。在此基礎上,自覺進行意志鍛煉,從小事做起,通過積善的方式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精心培養心中開始出現的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品質的幼芽,并使其不斷積累和壯大。良好的網絡道德品質的形成就是這樣一個不斷積善成德,由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只要個體能堅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能形成網絡道德的堅強意志,就能做到網上虛擬人格和現實人格的協調一致和有機整合。

  4.慎獨以形成高尚的網絡道德人格

  早期的儒家經典《大學》和《中庸》中都提出了“君子慎其獨”的思想。指一個人在獨處時也要謹慎自己的內心和行為,防止有違背道德的思想或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簡而言之,就是自己獨處而他人不在場時的道德實踐。慎獨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也是一種重要的道德修養方法。而網絡社會里由于主體行為表現出時間上的瞬間性、空間上的變動性、交流方式的符號性和匿名性,這些特征也對慎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與不做、怎么做都發生在隱和微的狀態下,只在于個人的“一念之差”。如果在網絡社會里能夠很好地實踐慎獨的修養方法,就能有助于真正鍛煉出大學生在道德修養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使道德修養成為為我的而不是為人的,從而形成高尚的網絡道德人格。

  參考文獻:

  [1]埃瑟·戴森.2.0版:數字化時代的生活設計[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嚴耕,陸俊,孫偉平.網絡倫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泰普斯科特.數字化成長——網絡時代的崛起[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4]劉云章等著.網絡倫理學[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xx.

  [5]張震.網絡時代倫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xx.

【關于道德議論文】相關文章:

道德修養的議論文-道德12-20

規則與道德議論文02-18

2017議論文論據:關于道德素質06-30

道德教養-初一-議論文01-08

道德的議論文15篇01-02

所謂道德-議論文-高二01-14

關于道德的作文:道德1000字-道德作文01-18

關于道德的作文:道德是金800字-道德作文01-18

關于道德情感作文素材09-16

關于道德的隨筆作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