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與成功-六年級-議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吃苦與成功-六年級-議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國生活的三個貧窮孩子,青少年時代都因家庭原因而沒有機會上學,在社會上干著最低級的工作,但歷經千辛萬苦,最終分別成為美國新聞界最成功雜志編輯博克、聞名世界的鋼鐵大王卡內基、美國新聞界的旗手普利策。他們為什么會成功呢?因為他們會吃苦,只有會吃苦的人才會有所成就。他們白手起家都能立就宏圖偉業,何況是擁有三個貧窮孩子所不擁有的一切的我們呢?但我們為什么沒有如此呢?
如今的中國,成長于溫飽無憂環境中的.“80后”稱垮掉的一代,而“90后”則被稱“沒有目標的一代”,這其中原因諸多,但不可否認有著“成長環境太好”的“功勞”,受到家長的感染,都不想吃苦,所以中國古代才有“自古成才多磨難,紈绔子弟少偉男”。
有些人之所以沒有別人那么成功,是因為他們努力的沒有別人多,吃的苦沒有別人多,所以沒有別人成功。但生活中不少苦,為什么還是沒有成功呢?答案是: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光吃苦也是不行的。
讓我們在艱難的環境中成長,在適當的受窮情況下磨練意志,培養生活目標和上進精神,遠比生活在溺愛的環境之中更能實現身心的健康成長。
我先前所敘述的三個貧窮孩子中的第三個孩子,他十多歲就干過騾夫、水手、建筑工人、碼頭苦工、餐廳跑堂和馬車夫,然而沒一樣是他感興趣的。后在圖書館尋到一個工作:每天兩小時的衛生清潔。報酬只是任意閱讀圖書的便利,他后來就成了一代偉人。三個貧窮孩子都生活在崇尚個人奮斗的美國,吃苦都在青少年時代,而不是中年、老年才開始吃苦,他們分別尋找自己興趣所在,在吃苦中成長、前進、進步,從而一步一步邁向成功!
吃苦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的過程中需要吃苦。年輕時多吃苦,磨練意志,在吃苦中思考,在吃苦中前進,才能邁向成功,最起碼老時不會吃苦!
【吃苦與成功-六年級-議論文】相關文章:
吃苦與成功09-06
吃苦與成功_750字11-08
失敗與成功議論文10-28
成功與失敗議論文(15篇)12-18
失敗與成功-初中議論文900字10-28
寫成功與堅持議論文作文4篇_議論文范文12-17
成功者與失敗者_初中議論文10-26
公平與成功08-25
成功的議論文80009-18
成功需要努力議論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