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樂高二議論文(通用8篇)
相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特別是議論文,議論文的樣式有社論、評論、讀后感等。你寫這類作文時總是沒有思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知足者常樂高二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知足者常樂高二議論文 篇1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自古事難全,又何必苦苦追尋那不切實際的十全十美呢。懂得知足是一種優雅的生活態度,也是獲得快樂的源泉。
懂得知足,會為我們帶來自信,從而收獲快樂。我在學校念書時,每逢小考大考都喜歡與同學攀比分數。我同桌的成績與我相比較為優異,多數情況下,他的考試分數都要比我略勝一籌。每次我考分不如他的時候,我都會倍感失落。低落的情緒時常讓我深感自卑,郁郁寡歡。后來,同桌發覺了我的心思。于是,他勸導我說,我何必總與成績優秀的同學比分數呢,我若是與成績略差的同學比就會自信一些。我試著聽從同桌的勸導,按照同桌的建議自己開導著自己。我心想,雖然我與同桌相比成績確實稍顯遜色,但我在班級的排名也還可以,與排名靠后的同學相比,我優秀多了啊。這么一想,我茅塞頓開,自信滿滿,身心暢快無比。在后來的學習中,我的成績較以前進步很多,竟多次超越同桌。同桌教會我知足,鼓舞了迷途中的我,愉悅了我疲憊的身心。
懂得知足,會改善我們的思想,從而收獲快樂。從前,有個老奶奶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以賣傘為生,小女兒在晾衣場工作。老奶奶每天都憂心忡忡,天氣晴朗時,他擔心大女兒的傘賣不出去;下雨時,她擔心小女兒的衣服晾不干。有一天一個過路人對老奶奶說:“您可真幸福,天晴時,小女兒的工作順順利利;下雨時,大女兒的生意如火如荼。”老奶奶聽后,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幸福中,只是自己不懂得知足,不知道轉換思維,以前才生活在煩惱中。
人的欲望是無知無止境的,一味地渴望獲得,只能是無知的妄想,最終會被憂慮纏身,落得一無所有的境地。過分的渴望獲得只是一種貪婪,而貪婪會葬送我們的前程。學會知足,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開辟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僅如此,我們在這條道路上會越走越開心,越走收獲越多。
不懂得知足,會變得越來越貪婪,最終迷失自我。有一個有趣又耐人尋味的故事這樣說道:一只饑餓的老鼠發現了一個裝滿糖果的細口瓶。于是,老鼠欣喜若狂地鉆進去大吃一頓。可是,老鼠不懂得見好就收,硬生生地把糖果吃完。結果,因為吃得太多,老鼠的肚子鼓得像氣球一樣,在瓶子里鉆不出來了,只能坐以待斃。不懂知足的老鼠因為貪戀一瓶糖果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不禁令人思索良久。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如果我們不以一個知足的心態去面對,就會像那只老鼠一樣被誘惑吸引,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欲求誠可貴,知足價更高!
知足者常樂高二議論文 篇2
世界上哪一地方的人會感到幸福?
北歐各國,還有不丹。
北歐羅巴人的幸福,我們不難想到。北歐幾百年來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合理的制度,君主立憲制已幾個世紀沒有被動搖,人民的貧富差距并不大,且都是在滿足幾乎每戶人家小康生活的基礎之上。并不學生的稅賦,加之合理的發主化管理,安祥的生活,使得北歐國家的人民理所當然地感到幸福。
這么說,當我們國家成為發達國家,人民的經濟實力都很強很富裕。我們就會感到幸福吧。當然不。
有了金錢不一定幸福,巴爾扎克的著作《歐葉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老頭家中有數以萬計的金子,可觀的不動產。然而他的生活枯燥乏味,整天只是與銀子打交道,想著如何再多一點,再賺一把,想著如何保護自己的錢,擔心受怕,沒過一天安穩的日子。葛朗臺的一生很不幸福。
不丹位于南亞喜馬拉雅山脈下,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國家。然而民意調查發現,當地聲稱很幸福的民眾有85%以上。不丹的人民,有絕大一部分人吃不飽,穿不暖,國家財力空虛,社會發展停滯不前。國家元首并沒有設置各種繁鎖的制度來壓迫民眾,而是聽之由之,毫不干涉。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民眾產生了如此強烈的“幸福感”呢?我的分析是,不丹順應了老子的“無為”思想,“上如標枝,下如野鹿”沒有沉重的制度來約束民眾的自由,所以民眾會感謝到輕松;其次,社會的不發展或緩慢發展,使得生活節奏變慢,相互之間沒有強烈的競爭感,互不與爭,也會使人民無憂無慮;不丹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之下,是高原高海拔地區;自然條件的惡劣使得不丹的人民認為沒有比能生存在這個世界上,能活著更有意義了,所以會覺得幸福;還有微不足道的一個理由,不丹的地理位置近乎與世隔絕,人們并不知道山外有山,所以就樂于其中。
老子說,無為人便能幸福。但是在中國,在這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下,這顯然是不能付諸于實踐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在浮躁的生活中得到幸福?有人誤會了你,不與之爭辯,“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而是諒解地點頭一笑,緩緩柔柔地說:對不起,也許你誤解了。看到別人擁有豪車、別墅、攜巨款在星巴克穿梭,不必妒忌,不必埋怨自己的生活處境。古人云:知足者常樂。細細想想,我有在自家陽臺閑閑地品茶沐浴陽光的一下午,而你呢,為事業四處奔波,沒有工夫停下腳步欣賞生活的美好。
知足者常樂。古訓真正確啊,那些感到幸福的人,不正是因為他們有知足、平和的心態嗎?若憑條件,我們沒法做到像北歐各國、不丹那樣,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是放寬自己的心,使自己進入到,平和的心境中去。看破了紅塵的道士,選擇了與世隔絕,尋找陶淵明口中的桃花源;我們并沒有修煉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我們也可以收斂自己的欲望,享受世界,尋找凡華中內在的桃花源。
知足者常樂高二議論文 篇3
古人云:“知足者常樂。”而我卻不這么認為,不知足的人卻常能獲得快樂,取得成功的快樂。
不知足的人常常擁有一顆上進的,有遠大抱負的心,而那些因獲得一點成功便知足的人往往上進心弱,也不會獲得更高的榮譽。當年劉翔在2004年奧運會上以驚人的成績奪得110米跨欄的冠軍后,他并沒有就這樣知足了,而是更努力地去練習,不出2年,他又再一次以12秒91打破奧運會紀錄,在世錦賽上奪得第一名并刷新了紀錄。正是劉翔這顆“不知足”的心促使他在接下來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中獲得佳績。不知足者是進取的快樂。
如果大海知足了,不再去匯入百川,那么總有一天它會干涸。
如果運動員知足了,不再去努力訓練比賽,那么他馬上會敗落。
如果人類知足了,不再去探索科學奧秘,生產力不會發展,太空不會開發,嫦娥工程從何談起,不知足者有探索無窮奧秘的快樂。
古時,有一位才子,科舉考試后成了縣官,但是他有一身抱負,因為縣官的權力太小了,通過幾年的努力他又晉升了巡撫,可是他就這樣知足了嗎?沒有。他終于又在52歲之時榮升為丞相,完成了他一生的夢想。他就是著名的東漢丞相。為東漢作過不少貢獻。正因為這股不知足的性格,讓他從一個小小的縣令成為日后的巡撫以至丞相,如果他在成為縣令或巡撫后就知足了,東漢就沒有這位有成績的丞相。
當然,不是全部的不知足者都應贊美,為了財、權不滿足,變本加厲的去傷害他人,來滿足自己的“大胃口”,絕不能向這些人學習,要反以其為恥,因為這些不知足者是損人利己,讓人憎惡的人。或許,我常常是一位知足的人,常為在學習取得一些成績而沾沾自喜,之后的成績便會讓我失望,我以前也苦苦思索過,卻找不到原因,現在我明白了,這都是過分“知足”惹的禍。
我們要擁有一顆追求上進,永不“知足”的心靈,這才能幫助我們攀上成功的高峰,讓我們嘗到不知足者才能嘗到的那份樂趣。這也是一份動力,很大的動力。
知足者常樂高二議論文 篇4
常言道:“知足者常樂”。知足,是知曉自己能力的量力而行;是知道面對現實的不驕不躁;是懂得生活安樂的淡然處之。若不自量力,異想天開,貪心不足蛇吞象,最后只能落得個得不償失的下場。
八十萬大軍南下誓奪江南的曹操,滑鐵盧戰場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侖,楚漢相爭中的霸王項羽,哪一個不是戰前信心滿滿,抱著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氣勢,最后又有哪一個成功凱旋。他們不是沒有能力,在各自的時代,他們也都是杰出頂尖的人才。然而他們最后輸了,輸給了他們的盲目自信,輸給了他們急于擴張的雄心。
就像漫畫中的那條蛇,很輕易的吞下一只兔子,于是便向山羊發起挑戰。成功后又將目標轉向了大象。它有目標,有雄心,然而我們都知道的是,以它瘦小的身軀,不可能吞下體積龐大的象。甚至于大象一抬腳就可能將它踩個半死。最終它輸了,輸給了自己的異想天開,不自量力。
蘇東坡一生豪氣沖天,但對命運的捉弄,他最終選擇了知足常樂,偏安一隅。黃州帶給他太深刻的記憶,怕是他一生都無法忘卻的。從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從皇帝、太后都欣賞的才子變成貶往黃州的遷客。但在黃州這個眾人眼中荒涼的小鎮,蘇軾卻在這里找到了創作上的坦途。在黃州,他徹底洗去人生的浮華,開始尋找人生的真諦。所有的不順與苦難使他脫胎換骨。他不再醉心于功名,就像陶淵明歸隱南山那樣,他懂得了知足常樂。
“別以為前面旗幟飄揚,后面就一定有我追隨的腳步,你有你的爛漫,我有我的錦繡。”知足并不意味著我們沒有理想沒有追求、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知足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內心與實力后的準確選擇。
扣緊的弦可以奏出美妙的音樂,松弛的弦卻無法讓音符在上面歡快的跳躍;拉緊弓可以將箭圓滿射出,過度拉緊的弓卻只能遺憾的折斷。恰到好處的一池碧水,可以依風舉荷;過滿的一河水,卻帶給人們無盡的災難。所以凡事都應當適度,所謂知足常樂亦是如此。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不貪心,不要不自量力,平穩踏實的度過每一天,知足,才能常樂。
知足者常樂高二議論文 篇5
鳳凰浴火焚身。在涅盤中重生,綻放驚艷。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在水下悄然浮出水面,頗為神圣。
濤聲如雷貫耳。在風雨中翻云覆雨,不失壯闊。
但不是人人都能擁有鳳凰的美艷,荷花的神圣和大海的壯闊。細品平凡的生活,精嚼手中的幸福,在知足中,眉顏舒展。
東晉陶淵明“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在閑暇中品味人生,在休憩時解讀自然。沒有官場的`追名逐利,沒有繁華社會的勾心斗角,少了一份負擔,多了一點自在。雖然沒有享受盡榮華富貴,雖然沒有嘗遍過山珍海味,但在他那雙被歷史打磨的深邃的眼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身居田園,粗茶淡飯的閑適和“聊乘化以歸盡”的知足。
知足者常樂。不知足者常憂。
“六國畢,四海一”,但秦皇不安于現狀。焚書坑儒,以愚黔首。收兵鑄人,以弱天下之民。并施以暴政,民不聊生。然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與人民作對注定就要覆滅。于是有了揭竿為旗,斬木為兵的起義。經歷了多少代心血的金城千里。一夫作難而七廟隳。正是因為秦國君王的不知足導致了朝代的滅亡。可見不知足者則常憂。
古如此,今亦然。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你是否會抱怨學習艱辛,工作的勞累呢?知足者常樂,不要總是去怨恨生活的不公平,而是要去體會生活的幸福。等到失去的時候,不要發出當初身在褔中不知福感慨了。
其實,知足并不是滿足現狀而失去上進的信心。知足只是一種心態。有了知足,也許你會擁有“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情趣;有了知足,也許你會擁有“去留無意,靜觀天上云卷云舒”的坦然。以這種情趣和那種坦然在人生的河流中穿行。在歷史的腳步昂首。還有什么大風大浪過不去呢?還有什么大溝大坎邁不通呢?所以,知足者常樂,讓我們都知足的看待問題,看待人生吧!
問世間樂為何物,一切盡在知足中。
知足者常樂高二議論文 篇6
“委心任重,不失其為我。知足常樂,不愿乎其外。”
——周頤《蕙風詞話》
蕭伯納曾說,人生有兩大悲劇,其一便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占有欲得償后的空虛與淡漠,使人陷入顧影自憐的迷霧。人本就是一種矛盾的生物,得不到的思之若渴,得到的棄之敝屣,卻又轉而將注意力轉移到可望而不可即的身外之物上,實在是可悲可嘆可笑!
常聽有人說,彼岸花美,殊不知彼岸再美,也只是一種想象中的境界。彼岸之于此岸,從沒有絕對之說,正如此岸之人又怎知彼岸的人們不在駐足遠眺此岸之景,對此岸花暗生艷羨之情呢?每個人腳下的路都是自己曾經幾多猶豫后堅定地選擇的,既然已踏上了征途,管它是水泥路、瀝青路,還是阡陌小道、泥濘之途,都必有一番獨特的風景。在我看來,彼岸的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永不比此岸的腳踏實地。如果有一天能在一片高地上驀然回首,定會發現一路行來,自己早已滿載而歸:眼角是從一棵不知名的小樹上滑落的露珠,唇上閃爍的是凝聚了太陽溫暖的微笑,而身邊繚繞的芬芳是一片淡藍色花海送我的禮物。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這世上,每個人都有被艷羨的理由,自己的好,別人羨慕不來,嫉妒不去,何必比這比那,沒有由來的在自己心里打下怨結,“使我不得開心顏”;再看耶魯大學校訓:“要無條件自信。”自己的優勢或在此,或在彼,我們應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美好,靜夜賞月,品一杯香茗,坐在院中老樹下的藤椅上,緩緩搖一把芭蕉扇的時光亦不比待在空調房間差;想那蘇子泛舟赤壁之上,同行友人感喟世事浮沉不過云煙,生前身后名只在彈指間灰飛煙滅,一身干凈來,一身干凈去。東坡不以為然,捋胡笑曰,看著月光皎潔,碧波蕩漾,蟬鳴陣陣,微風習習……自然所賜之多,又怎可用語言來形容呢?如此“身在福中不知福”者多矣。
有夢固然是件好事,只怕沉溺于夢境的美好而忘記在自己選擇的路上勇往直前,了解自己,珍惜自己,不貪不癡,不羨不妒,知足者常樂。
正如一位作者所說:“你的幸福我知道,知道無用,徒羨他人的幸福我依然只是一個赤貧的乞丐;你的幸福你知道,才能轉化為心靈的飽足。”
知足常樂。
知足,方能長樂。
知足者常樂高二議論文 篇7
老人們總喜歡說一句話,知足者常樂,實際啊,這句話倒是很有意義,是啊,知足者常樂!人生在世,屈指數不過幾十年光景,這幾十年,有得有失,有恩有仇,但是,如果我們以仇恨的心面對別人,到頭來,只是害了自己,使自己結識了更多仇人,讓自己變得心胸狹隘,畢竟,生活是把雙刃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在傷害自己。相反,如果學會滿足,對自己周圍的人都和藹些,寬容待人,寬容處事,生活豈不會變得絢麗多彩,擁有更多美好?所以,有時候細細品味,知足者常樂到也是句很經典的話,人,應該學會知足,知足,讓自己更加豁達,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畢竟,人學的豁達一些會更舒適不是嗎?
工作時難免會看見有人抱怨自己的收入,這時候,為什么不想想還有很多人沒有收入,靠低保要飯為生;生活中難免會看見有人氣憤與自己的家人,這時候,為什么不想想還有很多人渴望家人的溫暖而他們已不在;家庭里難免會看家有人羨慕別人的生活,這時候,怎么不想想別人家鳳光的生活也可能不適合你,或許還有人在羨慕你的安逸。
因為不如別人而變得小肚雞腸,羨慕一點點轉換為妒嫉,變得邪惡,而實際上,最后才知道別人的生活也很累,中國還有句俗語“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是說這個的吧!
或許你曾羨慕別人比你俊俏,可是要知道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學習,可能是工作,可能是家庭幸福。
或許你曾羨慕別人比你優秀,可是要知道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品德,可能是性格,可能是為人處事。
或許你曾羨慕別人比你富裕,可是要知道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相貌,可能是學業,可能是能力。
只有消極的人,總往壞方面想的人才會小心眼的嫉妒,換個角度,生活又是一番美好,那時候想想這句古話“知足者常樂”。
知足者常樂高二議論文 篇8
你幸福嗎?
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扯出無數人心底的反思,在乞丐拍著填飽的肚子驕傲的說出“我很幸福”時,為什么卻有那么多的人不敢正視幸福這個字眼。
政治家會想:“我不是政壇領袖,我還不能名垂青史,所以我不幸福。”;白領會想:“我還沒有當老總,沒有買別墅,財富沒有超過比爾·蓋茨,所以我不幸福。”;學生會想:“我還沒有考到全國第一,沒有拿到各式獎項,所以我不幸福。”……但他們唯一不會想的是:“我能吃飽飯,所以我很幸福。”
無窮無盡的欲望,為人們套上了一層又一層的枷鎖,使人們在永無窮盡的跋涉中,不敢妄談幸福。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我富有追求,但是,若一味執著于目標,將一生用于前進,卻不曾留下一絲一毫的時間用于欣賞,那么這樣的人生又有何幸福而言呢?
知足者常樂,人們只有在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時候,才會發現生命的快樂。
記得有時候,被母親帶著參加同學聚會,看著那些功成名就的叔叔阿姨,住豪宅,開跑車,心中充滿了羨慕,卻有一次,一位阿姨看著我感嘆了一句:“我愿意用我現在擁有的一切,只求回到她那個年紀”。人們常常是這樣,將得不到的,認為是最好的。
現在的學生常常抱怨自己沒有自由,卻在擁有可以大把揮霍的自由后,懷念那曾經被管束的生活;我們常常抱怨校服壓抑了自己的本性,卻在不用穿校服的時候意識到這才是青春的本色。
如果人們只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那么人們會一生都生活在悔恨當中;只有當我們用滿足的眼光回看我們所擁有的,我們才可以真正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請將你的步履慢下來吧,你會看到,你擁有可以遮風擋雨的屋檐,可口的飯菜和愛你的爸媽,你擁有同學的關愛和老師的教誨,你擁有一個奔放熱情的年齡,一個如火的生命……你會驚喜的發現,原來,我擁有這么多……
生命不在于你是否擁有最多最好的,而在于你是否將自己所擁有化為最好的。
知足方能知樂,學會滿足方能懂得快樂,我們不必去窺探他人所得,因為我們所擁有的才是真正值得我們珍惜的
【知足者常樂高二議論文(通用8篇)】相關文章:
幸福-議論文-高二01-08
高二修養議論文作文12-22
最新高二議論文02-22
高二競爭議論文02-08
高二議論文1200字01-14
拋卻羈絆-議論文-高二01-08
泥濘之路-議論文-高二01-08
榜樣高二議論文作文01-07
高二議論文語文作文03-17
高二材料作文議論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