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記議論文常識
巧記議論文常識
夏邑縣實驗中學高老師
表達主要是議論,觀點主張要鮮明。
議論文有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
提出問題叫引論,分析問題是本論。
聯系論據和論點,解決問題作結論。
論點用來被證明,論據用來作證明。
怎樣證明有方法,道理事實做基礎。
舉例比喻正反對,道理論證必須用。
橫式結構總分總,逐層深入縱結構。
議論方式分兩種,立論駁論要分清。
語言準確有嚴密,概括簡明修辭用。
聽劉濤老師上《蠟燭》一文有感
中山市語文教師:鄭權
初中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課《蠟燭》是一篇極富感染力的戰地通訊。作者通過對慘烈的背景、細膩的動作、崇高的情感的極力渲染,熱情的贊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親對蘇聯紅軍烈士的深沉的愛,盡情的謳歌了兩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建立的崇高的情誼。本文故事情節雖然簡單,可是要求學生準確地解讀其主題思想卻并非易事。
在教學設計上,劉濤老師是這樣做的:
教學目標定位準確:
1、通過分析老婦人的動作,把握人物形象。(重點)
2、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難點)
教學過程:
一、 課前導入:
劉濤老師設計了一張有燭光的照片,由蠟燭我們可以聯想到那些詩句、由什么寓意?那么這篇課文中的“蠟燭”有什么深刻的含義?這是一支怎么樣的蠟燭?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前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的《蠟燭》一文,共同感受文章的深意!
這是老師做了精心設計的課前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其能夠抓住生活中的“蠟燭”與課文的“蠟燭”的相通之處,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心靈,因勢利導進入課文。
二、 回顧舊課:
這篇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能夠說出文章的故事情節,主要事件等。這都是上次課程的收獲。做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 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思想感情。
讓學生在書上找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并且朗讀給同學們聽。而且說明理由為什么感動?
這些題型的設計是有高度的,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能力,還要闡述理由,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現在教學中,有的同學能夠找出來,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所以這樣設計也是也是可取的。
四、 通過分析老婦人的動作描寫來把握人物形象。
這是中考的必考考點,老師設計這樣的題型,說明一個問題,老師對中考考綱的把握是非常熟練的。
這一階段的設計用時分配也是最多的,要讓學生能夠小組合作,找出老婦人的三“爬”三“跪”,找當然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情,但是老師的問題設置沒有停留再表面上,而是上升到了本質階段,找出之后自己認真閱讀,大家一起朗讀,感受老婦人育乞西當時的心理狀況。并說說此時她怎么想?進一步體會老婦人的思想感情!
這一設計猶如“騙子”設計的圈套,讓學生一環扣住一環,不斷深入,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應該是達到一定的高度,而其對當時的時代背景的理解也是不能忘記的。不然,在中國來說,我們遠離戰爭已經很多年了,現代當代的年輕人要感受戰爭的.痛苦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老師在第一課時給學生講解的背景資料及故事也是理解這一題的關鍵。
五、 感情提升部分:
文中對蠟燭進行了多次描寫,找出其中的幾次進行說話訓練。特別是在文章的結尾還再次寫到蠟燭有何用意?
這是中考考點的變通題型設計,這是起到畫龍點睛的議論,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說明了兩國人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像火焰一樣永遠不熄滅,永存心中。如果我們每位老師都能夠利用課內的知識點不斷和中考的考點相互契合,那么我們的學生成績就會穩步提高。
六、 總結收獲:
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談出本節課學到什么,還有那些不足之處等,老師再點撥,這都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檢測當堂課的學習效果的好方法。
七、 板書設計:
劉濤老師在黑板上設計了一支巨型蠟燭,在蠟燭的周圍聯系上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講到課文的最后,感情深化和升華主題的部分,老師在蠟燭上加上了火焰,圖文并茂的板書結構,能夠使學生很快識記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而且直觀形象,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 課后作業設計:
主要以學習輔導作為課程的依托,讓學生不斷加深對知識的鞏固,讓學生夯實根基!
總之,對劉濤老師這節課是非常滿意的。當然,在評課時候也許會聽到不同的雜音,這是生活的常見之事。我對她上課的每個環節都做了仔細的分析,是因為我聽過她課也是多次了,這一次是在前面所上課的基礎上達到了質的升華,不管是在學習目標的定位、時間把握,導入語言的設計、小組合作探究、小老師的展示、學生的參與度都是比較完美的,任何一堂好課,看的不是一個方面,而是多方面的綜合體現,這次課成了我學習的楷模,我也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素養,讓自己不斷成長!
【巧記議論文常識】相關文章:
巧記文學常識的妙招10-02
中考語文文學常識復習的巧記方法11-22
初中語文文學常識巧記方法11-15
初一語文文學常識巧記04-16
文學常識巧記憶盤點05-18
文學常識巧記憶建議05-09
中國文學常識-文學常識巧記憶01-07
文學常識巧記憶法11-19
議論文的常識說明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