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與得初中議論文
“舍得”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一個詞,但何為“舍”,何為得,何又為“舍得”呢?
有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有一天小猴帶著一把豆子去種豆,一不小心掉了一粒豆子。于是小猴放下這把豆子去找那粒豆子,結果不但那粒豆子沒找到,這把豆子也給鳥吃了。
相反,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小猴不去找丟的那粒豆子,而是把手中的這把豆子種下去,說不定第二年會有一個大豐收。
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舍”重要性,我們只有有了“舍”的魄力,才能夠有“得”。
還記得小時候,家門前有一棵大大的桃樹,但每年春天,爸爸都要架著梯子,把那些粗壯的枝砍下來,我百思不得其解,攔著爸爸不讓他剪,生怕他反我的桃子給“剪”掉了。而爸爸則每次都耐心地跟我解釋:“傻孩子,桃樹所以能從土中吸收的營養是有限的,但這些看起來很粗的枝丫它并不結桃子,而只是搶養料,侃得結出來的桃子就沒有充足的養料,不好吃了,而你把它們剪掉,就沒有東西與桃子搶養料了,桃子就能長得又大又好吃。
現在想想:如果你千不得把那些看起來粗壯的枝丫剪去,又怎么得到又大又甜的桃子呢?
孟子說:“魚,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這充分顯現了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告訴我們世間很多東西是不能同時兼備的,必須從大局出發,做出正確的'不會后悔的抉擇。
“舍得”既是一種生活的哲學,更是一種處世與做人的藝術。實無所舍,亦無所得,舍與得就如水與炎、天與地、陰與陽,是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概念,相輔相存,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間,存于微妙的細節,囊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萬事均在舍得之間,達到和諧,達到統一。要得須先舍,有舍才有得。
【舍與得初中議論文】相關文章:
舍與得的初中議論文09-08
舍與得的議論文09-09
舍與得議論文09-09
舍與得議論文05-19
舍與得(議論文)07-26
舍與得的優秀議論文09-08
舍與得中學議論文09-08
舍與得優秀議論文09-09
舍與得小學議論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