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站得高死得快-議論文
人往高處走,這固然不錯。但是,國館君奉勸各位量力而行。功力不夠,站得越高,后果越嚴重。
在西周時期數十個諸侯國里,鄭國最年輕。
鄭國立國之初,本在今天陜西華縣一代,后因為西周王朝衰微,鄭桓公向東邊的東虢國和鄶國借了十座城池(大概在今河南境內),然后將鄭國的子民復制、粘貼到了過去。史稱“桓公寄孥”。
完成遷國之后的鄭國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先后滅掉了東虢國和鄶國,并不斷蠶食周邊的小諸侯,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很快從一個寄人籬下的小國,成長成為了和其他諸侯實力相當的國家,博得了“春秋小霸”的美名。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鄭國和周邊強國之間的小諸侯國消亡殆盡,鄭國就直接處在了齊、楚、晉各大國的包圍之中。
這讓鄭國非常尷尬,特別是外交上非常被動,每個國家都不能得罪,朝秦暮楚,結果四處碰壁,誰都討好不了。
楚國和晉國開戰,鄭國本來認晉國為大哥,卻又擔心楚國勝利后不會放過自己,私下又派人和楚國發展曖昧關系。結果地下情被發現,兩邊都都不再認這個小弟。
鄭國所在的優越的地理位置,本來是當初得以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但也正是這個原因,后來讓鄭國疲于應付,很快就淪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整日提心吊膽,生怕有一天自己被別人順帶就給滅了,惶惶不可終日。
鄭國的開篇很輝煌,結局卻很慘淡。為什么?因為它所在的地理位置過于優越,而它自己的實力又不足以駕馭。
高處不勝寒,功力不夠,就容易摔得很慘。
元朝后期,天下大亂,各路豪杰都對皇帝的寶座垂涎三尺。
經過一番混戰,小魚紛紛死亡,剩下幾條比較有名頭的大魚有: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加上已經四肢不全的元王朝,基本處于四分天下的局勢。
泱泱千萬平方公里的大國,能夠占得其中四分之一,擱誰頭上,都可以算是走上人生巔峰了。于是,各路起義軍的首領紛紛稱帝、稱王,張士誠稱“誠王”,國號大周;陳友諒稱帝,國號漢。
在這種勢頭下,朱元璋豈能落后?換誰都可能會給自己冥思苦想一個更牛氣、更拉風的國號出來,至少不能輸在了氣勢上。
但是朱元璋沒有,因為在此前有一個叫朱升的給他定了一個九字方針:“緩稱王,高筑墻,廣積糧。”這九個字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認真干活,別瞎嘚飋!”
誰是誰非,歷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其實當時各路起義軍的實力,朱元璋最弱。但是他卻笑到了最后,其中非常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陳友諒、張士誠爭先恐后稱王稱帝之后,過于扎眼,成功吸引了元朝和其他殘存起義軍的力量,給了朱元璋發展壯大的機會。
事實證明,笑得太早,現實總是會無情地回頭給一記響亮的耳光。
古人訓:“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這是一種生存法則,站在和自己能力不配的高地,往往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看過《大秦帝國》的人一定有印象,商鞅在秦國大刀闊斧掀起血雨腥風的變法運動時,他的對手甘龍經常告誡團隊的一句話是:“疾風過岡,勁草惟伏。”而商鞅行事則張揚而跋扈,最后雖然變法成功,但是卻死無全尸。商鞅被車裂的時候,老甘龍在一旁意味深長地發笑。
有時候,我們或出自虛榮,或其他某種目的,有意將自己放在一個與實力、現實不相匹配的高度,結果不是淪為笑話,就是給自己帶來麻煩。
一次工作匯報,你連蒙帶騙,巧舌如簧,將自己裝成很厲害的樣子。無論別人信與不信,你都會成為一個笑話,早晚而已。
也有時候,我們斤斤計較,非得在一些眼前的、無關痛癢的事上一爭長短。恨不得讓全世界知道你才是最強的,別人都是匍匐在你腳下的小蝦米。也許當時你確實贏得了些許蠅頭微利,卻同時輸了未來。
更多的時候,我們假裝站在高處的時間太久了,連自己也欺騙了。忽然有一天豁然開悟,發現了自己的幻覺和現實的差距,頓時覺得世界一片昏暗,生無可戀。
鄭國的衰亡,在于把自己暴露在了一塊太優越、太扎眼的位置上;朱元璋的勝利在于大家致力于表面的爭奪時,他在勤練內功。
在今天這個略顯浮躁的社會里,我們都有些急不可耐。擔心自己內力不夠的少,期盼站在風口飛起來的多;愿意耐心等待,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的少,希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多。
我們都一心一意爬向高處,唯恐落后他人一步。
然而,高處風大,體量不夠,容易墜入深淵。
【站得高死得快-議論文】相關文章:
站得高,看得遠高中作文(精選25篇)06-25
快與慢議論文01-18
快與慢議論文11-28
快與慢優秀議論文01-27
關于快與慢的議論文01-22
高中快與慢的議論文11-07
議論文作文:快與慢01-27
描寫快與慢的議論文01-29
高中快與慢議論文10-28
死得安樂的哲理故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