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精確的課堂才是好課堂議論文1500字
如何讓我們的課堂更自然呢?關鍵是我們老師在上課時不要抱有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想法。這是因為,如果我們的課沒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就不是好課。什么叫不確定性和模糊性呢?我們上課之前都要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但你能備出學生在課堂上的所有回答以及應對的辦法嗎?畢竟,學生是怎么想的我們不可能全部準備好,肯定有一些出乎老師意料的答案和問題。我認為好的課堂不應該放掉這些和我們預設不相吻合的內容,而應該牢牢抓住學生思維臨時生成的閃光點,將它放大。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回答問題的樂趣。因為這一切是自然的,不是為了迎合老師而回答的,同時,老師也沒有顯示出自己的強勢地位,沒有強硬地把學生帶入自己的預設中。
對此,也許有些老師會產生一個困惑:我們事先預定的教學目標完不成怎么辦?一節課只有40分鐘,我應該在這個臨時的火花基礎上開展課堂呢,還是回到我的預設方案上去?其實,老師應該在不過分偏離課堂主題的前提下,放棄原來的方案,而就課堂上一些有智慧的問題展開真正意義上的心靈與心靈的對話。如果讓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老師那里得到了認可,他就愿意和老師進行傾心的對話。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這節課可能就有一些不可控制的東西了,這就叫做不確定性。但是,精彩的對話往往就在這樣的課堂中產生。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竇桂梅老師的課我聽過很多次,我覺得她的課有一個特點,同樣一節課,在這個地方上和另外一個地方上有很大的不同。為什么呢?因為學生的回答不同,老師應對的方案就不同。這樣的課堂才是原生態的,這樣的課堂才有助于學生的精神發育。
教師可以設身處地的換個位置想想:假設我是學生,我在下面聽老師講課,我回答老師的問題,我是希望講自己的心里話,還是希望講老師心里希望我說的話?顯然,我們都喜歡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然后和老師、同學的觀點碰撞,并在碰撞中獲得自己智慧的成長和情感的涵養,兒童也是如此。所以,現在我們評價一堂好課的標準,已經不是一個好的劇本加上一個優秀的演員去順利完成40分鐘的任務了。
與傳統的課堂相比,我們把這樣充滿智慧生成的課堂稱之為開放的課堂。傳統的課堂精確得像儀表,封閉得像潛水艇,而充滿智慧生成的課堂上,沒有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老師的思維當中。這兩種課堂比較起來,學生肯定喜歡開放性的課堂。這里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課堂一旦開放,學生稀奇古怪的想法就會在這個時候冒出來,我們應該怎么駕馭呢?所以說,開放的課堂對老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挑戰,需要老師具備更為深厚的功底。
這個功底是什么呢?是我們老師自身的人生閱歷、對生活的看法、對人生的理解、對社會的洞察,而不僅僅是知識積累這一項。舉個例子,美國老師上《灰姑娘》一課時,講到了對后媽的評價。學生就說后媽不好,那么老師是怎么引導的呢?老師說,這個繼母也有愛,也愛自己孩子,但是她不能愛別人的孩子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這就體現了老師對人性缺陷的包容以及由此產生的豁達。你說這是老師的知識嗎?好像哪本書里都沒有教這樣的東西,這是老師個人的人生境界。
如果一個老師缺乏精神追求,不熱愛生活,不熱愛生命,不追求真善美,完全在低俗的思想指引下隨波逐流,那么他在課堂中能夠給人高雅的引導嗎?我覺得不會。所以說,課堂放開以后,老師的功底不僅僅體現在知識上,還體現在對生活的理解和自身的修養上。只有老師自己是高雅的、有修養的人,我們才可以培養出高雅、有修養的人。
知識積累和對社會的思考,是我們老師應對課堂不可缺少的東西。知識積累需要什么?需要讀書。然而,讀什么書?我的體會是不為教書而讀書才能教好書。為教書而讀書這種功利性的目的可以使我們在技術上得到一些完善,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提升思想境界。
從根本上來說,語文研究的是人,研究的是人的內心世界和感受,所以,凡是和人的精神相關的書,都是我們語文老師應該涉獵的書,而不僅僅是純文學的書或者學科雜志,還要有哲學、美學、歷史、教育學等。只有我們的精神營養平衡,我們的課堂才是豐滿的,比如說歷史,這也是研究人的,缺乏這些,就會讓你的課堂捉襟見肘。比如我聽過竇桂梅老師的《晏子使楚》,她把主題提煉為尊重,什么樣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什么樣的人才可以贏得尊重。這個主題的提煉來自于對歷史的深度思考,來自于晏子所處的時代背景的了解。如果我們老師缺乏對歷史的了解,可能備出來的課就不一樣了。我們的課可能比較感性、熱鬧,但是缺乏靈動、思考,給人的感覺就不會一樣。
【不精確的課堂才是好課堂議論文】相關文章:
課堂好風景作文05-21
和諧的課堂議論文08-21
教室外的課堂的議論文09-10
這也是課堂(議論文)08-23
人生課堂議論文作文09-04
關于課堂舉手的議論文03-18
心目中的好課堂作文10-13
高中議論文;生活中的課堂08-07
課堂的哀鐘高中議論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