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寒夜》讀后感

時間:2024-12-09 08:44:27 曉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寒夜》讀后感(精選12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寒夜》讀后感(精選12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夜》讀后感(精選12篇)

  《寒夜》讀后感 1

  打開箱子,全是純文學的書,我還算是最喜歡看巴金的小說,箱子里有一本巴金的《寒夜》。《寒夜》的誕生,標志著巴金在現實主義藝術探索中所達到的最高成就。于是拿出《寒夜》來看,二百來頁。中午值班是看了一百來頁,晚上下班后倒頭變睡著了,8點多醒來繼續看,快十點時就看完了。

  不知什么時候,眼淚和鼻涕已經一起流了下來……

  雖然穿著露胳膊露腿的單薄裙子,但身體上卻不曾感覺到夜晚的冷,可心里卻似乎已悲涼得不知怎么形容!

  巴金寫《寒夜》是為了“控訴舊社會、控訴舊制度”,是為了“宣判舊社會、舊制度的死刑”。寫小公務員旺文宣的喝酒、生病以及母親和妻子的吵架,最后這個可憐、懦弱、多病、善良而無能的小公務員在慶祝抗戰勝利的鑼鼓聲中默默地死去。

  這一切雖然是發生在八年抗戰時期的事,可我看著他卻如此真切,仿佛是現實生活中,身邊發生的事情一樣。只是我們現在再也不會有人隱患肺病、霍亂、癆病而死去了,現在社會的醫學已經很發達了。可仍然會有一些人因貧窮,因善良,因無能而向汪文軒一樣,妻離子散,最終走向毀滅。

  至少,我就覺得我和汪文宣一樣!一樣的彷徨、一樣的無助、一樣的懦弱、一樣的會忍耐……

  心,真得很冷,很冷!想想我才21歲呀,我卻感到了如同汪文宣的那種無奈和無助,甚至是認命!他的明天是死亡,而我的明天肯定不會是死亡,那會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不知道啊!我是如此的茫然……

  記得四年前,我才17歲,大專剛畢業。在交大幼兒園實習時,我是那么的出色,至今仍對指導老師的話記憶猶新。她勸我改行,利用假期重新學個什么東西,只是千萬、千萬不要到幼兒園工作。她們都說如果我不聽勸告,以后會后悔的!我很喜歡小孩子,所以我當時義無反顧地來到了幼兒園工作。那時的我,感覺前途是一片光明!可上班后,我便再也不知道,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前途?我再也沒有接觸過光明了!現在的我,更是不知道光明是什么?

  記得剛剛工作時,我便慢慢地綻放出了自己的光芒,可能是那光芒太刺眼了吧,但我自己卻沒有察覺到。所以,我便遭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排擠,那更是一種刺骨的寒冷啊!我向指導老師求助時,她告訴我:“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的!”現在,的確是變好了,我對工作本身喪失了熱情!但是由于我是發自內心的、一如既往地喜歡小孩子,所以我現在還在幼兒園工作。我總覺得,我會很快離開這里,在我失去所有熱情和激情的那一天!

  曾有很多次,為自己的人生規劃未來時,徘徊著,徘徊著。上班后整整一年的.時候,我實在無法忍受了,就決定日后考公務員。聽說考公務員必須有計算機2級證和英語4級證,于是,開始為計算機2級證奮戰,可考試時間卻和單位最忙的時間沖突了。我只好放棄了考試,結果到現在也沒有拿到這兩個證。

  緊接著,便是媽媽讓我考本科,選來選去,覺得還是自考可以學到一點點東西。而且自考的文憑會有二十多個國外的大學承認,便想早一點考完自考,然后出國繼續深造。可每年單位最忙、事最多的時間便是4月和10月,很多活動同時展開;而我的自考時間正好是每年4月和10月的第三個周末。于是,又常常為工作讓步,以致于出國一事連想也不敢想了。

  終于在今年4月初受到老貓哥哥的影響,決定考完本科后考研。可本科對我而言,其實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呢!我的思想已亂了,不知道一天想什么,我知道這是與學習很遠、很遠的。正在這個時候,我遇到了初三時的政治老師,如今他已退休。他告訴我,工作一定不能馬虎,要認真對待。但是應把自己的學習深造放在首位,單位的那些獎項拿得再多也不如在社會上獲一紙小獎!他的話更加堅定了我日后考研的決心,可現在呢?我卻仍然不知所措……

  我深深地清楚,如果我再這樣消沉下去的話,我便會和汪文宣一樣,走向死亡!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可他也比我幸運。他至少還有過一個深深愛著的人,他們曾經還有過追求,追求愛情與理想的統一;他們曾經還對生活充滿著信心與勇氣!而我呢,我還不曾留下一點時間給過愛情!

  此刻,我只想到一個詞,那便是:despair(絕望)!也許,真的有一天,我會瘋掉!我的心會冷到凍結起來……

  《寒夜》讀后感 2

  每個時代都凝聚著歷史的一段故事,而在每個故事里,都會有不一樣的光景,發生著屬于這個時代的人群的故事。《寒夜》中樹生與文宣的愛情,便是發生在那段并不美好的光景里的悲傷故事。

  初讀《寒夜》,我覺得文宣實在太軟弱,“老好人”在我看來并不是一個褒義詞。首先在工作上,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他拖著病體在辦公室里那么卑微地做著小職員的工作,對于所有的不公平待遇卻從來不敢說一個“不”字,最初偉大的理想也任它在心底蒙了塵埃。而在家庭中,面對妻子樹生和母親之間的矛盾,他既不能扮演好丈夫的角色,也不能盡好兒子的職責。然而后來,當小說漸漸接近尾聲的時候,我開始想,如果我是文宣的話,我又會怎么做呢,或者說,我能怎么做呢?

  誠然,文宣性格中的軟弱無法忽視。然而,在那個知識分子不受重視的時代,他無力改變自己地位低下的境況。為了不失去工作,他不得不像一頭任人抽打的病牛一樣小心翼翼地努力工作,盡管換來的只是少的可憐的薪水。而在家庭中,母親和樹生并不是二選一的單選題,兩個人他都不能失去,這并非是貪心。所以他夾在兩個人中間,默默承受著兩個他最愛的人賦予他的痛苦。

  他愛他的母親,所有的愛只需“母親”兩個字便足以解釋;他同樣深愛他的而妻子,而這種愛,并不同于對母親的愛。所以想到自己殘破的軀體以及樹生在這個窮困的家庭中所受的委屈,他寧愿放手給她自由,讓她離開自己去過更好的生活。而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日子里,他依然堅持給樹生寄信,跟她說自己身體很好,不用擔心,哪怕他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是樹生不能回來陪他度過生命中最后的時光,他也依然執著。

  樹生是一位比較典型的新女性,她受過好的教育,有知識有思想有追求。對于生活,她依然抱有一絲美好的憧憬。

  然而在那個窮困的家庭里,她卻過得并不幸福,兒子的冷漠,丈夫的懦弱,最使她受不了的是婆婆的刁難。所以她問自己——“這種生活究竟給了我什么呢?我得到什么滿足么?”回答是——“沒有!不論是精神上,物質上,我沒有得到一點滿足。”繼續問自己——“那么我犧牲了我的理想,換到什么代價呢?”“那么以后呢?以后,還能有什么希望么?”——沒有答案。

  她的婆婆,同時也是文宣的母親,她不愿同別的女人分享自己兒子的愛,文宣越是愛樹生,她便越是恨樹生。對于樹生,她從未真正地把她當做一家人來看待。而那個陰暗而沒有溫情的家,對于樹生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牢籠。所以樹生在猶豫再三之后,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她在給文宣的'信中說:“可是我只能憐憫你,我不能再愛你。你從前并不是這種軟弱的人!”“我還年輕,我的生命力還很旺盛。我不能跟著你們過刻板似的單調日子,我不能在那種單調的吵架,寂寞的忍受中消磨我的生命。我愛動,我愛鬧,我需要過熱情的生活。我不能在你那古廟是的家中枯死。”其實樹生是一位勇敢的女性,我覺得她這么做并沒有錯。與其在那個家中飽受煎熬,三個人都難過,倒不如干脆離開,樹生本就不是那種肯為家庭放棄自由的女性。

  “勝利是他們勝利,不是我們勝利。我們沒有發過國難財,卻倒了勝利霉。”日日夜夜盼望著戰爭結束,可是當這一天終于到來時,生活在底層的大眾人民卻發現他們沒有享受到戰爭勝利帶來的任何實惠。樹生回來了,可是一切都已不是從前的模樣。

  我想,倘若文宣和樹生不是生活在那個知識分子飽受冷眼的時代,他們故事的結局就會完全不同了吧。然而,飄渺的生命,看不到遠方的人群,未來,誰又能知道究竟是什么模樣?

  《寒夜》讀后感 3

  如果說《激流三部曲》反映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左右的中國社會狀況,人們對此還能夠理解,那么我們卻可以說,《寒夜》這部長篇小說中文宣的行為卻使人們無法理解。因為這個時候清朝已被推翻了三十多年,即已經進入到了民國三十三年。如果說《激流三部曲》中的覺新、枚少爺等人是在家庭的壓力下,無法同外界接觸,或者是不得不接受舊的思想,或者說是心甘情愿地接受舊的思想,而成為舊思想、舊文化的受害者和犧牲品,那么,文宣這樣的人受過了新的教育還仍然擺脫不了舊思想觀念的束縛,就使人們感到似乎不可理解。同樣,巴金也是把人們向這個方面引導,說到底,就是有著一種反傳統的思想。

  在這部長篇小說中我們還要認識到,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的偏見。而社會的偏見從很大程度上講,就是舊思想、舊文化所造成的。文宣的母親正是社會偏見的典型人物,如對樹生的行為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不僅破壞了家庭,而且還摧殘著文宣的生命,直至文宣最后咽氣。實際上文宣的死從很大程度上講,就是被社會偏見這把軟刀子殺害的。

  當我們讀了這部長篇小說之后,使我們看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國,早已不是清朝那樣的`社會了。但是要從思想上擺脫封建主義的影響并不是那么容易。 文宣的母親就是一個舊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文宣雖然受到了思想的影響,而且所受的教育也是新的教育,但舊思想的偏見又像一根無形的繩索束縛著他,使他難以從舊思想中解脫出來,不僅他的事業不能成功,而且還成為了社會偏見的犧牲品。

  巴金的這部長篇小說同《激流三部曲》相比,雖然沒有那么使人激動,如在讀《激流三部曲》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因為書中的一些情節,而產生喜、怒、哀、樂等,而《寒夜》中的故事情節似乎使我們感到很平淡。但是,從很大程度上講,卻比《激流三部曲》更有著代表性。因為使我們看到了舊的思想、舊的文化并不是隨著社會制度的變化立即就消失的,而是將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寒夜》讀后感 4

  又在手機上看完了一部小說,感覺開始喜歡拿著手機看小說了。這樣確實挺方便的,隨時可以看。這次看的是巴金的《寒夜》。

  這部小說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自然是一號男主角——汪文宣。他是一個怯弱的小職員,在主任甚至同事面前都不敢堅持甚至表現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一個人,的確符合他妻子口中所謂的“老好人”這一形象。然而他的下場竟然有這般凄慘:連慘死的那一刻都沒有最愛的人在他的身邊。甚至他最愛的人都不知道他已離開這個世界。

  當他面對上司的刻薄,同事的鄙視,妻子的抱怨,他唯有一味的自責,永遠不懂得反抗。妻子終于忍受不住他的怯弱,她甚至寧愿他打她罵她也不愿意他不做=作聲,然而他還是沒有半句怨言。面對母親對妻子的詆毀,他也是毫無責備別人的意思。在抗戰這樣特定的環境中,作為一個小小職員的汪文宣,我想他有這樣的境遇又是在情理之中的。而他最后慘死的結果又是與他怯弱的性格緊密相連的。一個連自己真實想法都不敢表達的人有時候想想狠一點也只有死了算了。

  在汪文宣身上,在劇情當中,我會不自覺想到現實中的我們。我們有時又何嘗不是像他那樣呢。優柔寡斷,怯弱,怕事,茍且偷安,逆來順受……人性的種種弱點一覽無余。

  樹生是一個時尚的銀行職員,她不被世俗所束縛,沒結婚就同汪文宣同居生子。她敢于最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她卻忘了大小宣的痛苦。她受不了婆婆的看不起,受不了丈夫的無能,受不了生活的貧困,就同年輕的主任飛去了蘭州。但作為一個妻子,她是潔身自好的,她并沒有做對不起自己丈夫的事;作為一個母親她又是盡責的',她沒忘記自己兒子的學業,按時往家里寄錢。

  在汪文宣死后沒多久,她便回來了。她是懷著思念和希望回來的。她以為宣在信里講的都是真的,他的病一天天好起來了。當她知道丈夫的死訊的時候,她是痛徹心扉的,如刀絞的。這樣看來,她的確是一位鐘情的女子。

  《寒夜》是一部平民的文學,是適合我們這些小市民看的文學。在整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感觸也就會來得更加的深。這樣看來它的確是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的小說。

  《寒夜》讀后感 5

  《寒夜》的誕生,標志著巴金在現實主義藝術探索中所達到的最高成就。小說僅僅通過數人及一個簡單的家庭故事便向我們生動完整地再現了當時大多數生活在底層人們的畫面。初讀《寒夜》,一種凄涼陰郁的感覺便彌漫了我的整個身心。此后,這種心情便愈加濃烈,隨著故事的結束,沉重的心情也達到了極點。每每閱讀一段時間,便需長噓一口氣,否則好像整個人再也承受不了那番沉重。

  小說《寒夜》是巴金寫于抗戰末期的作品,小說以汪文宣的家庭生活為主要線索。小說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樹生是一對大學教育系畢業的夫婦,年輕時曾經編織過許多美麗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辦一所“鄉村化、家庭化”的學堂,為國家為人民做點有益的事情。但抗戰爆發后,他們逃難到重慶,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圖書文具公司當校對,曾樹生在大川銀行當職員。汪文宣的母親為了減輕兒子的生活負擔,趕來操持家務,但汪母與曾樹生婆媳關系不和,汪文宣夾在中間兩頭受氣,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經濟非常拮據。最后曾樹生跟隨銀行年輕的經理乘飛機去了蘭州,汪文宣在抗戰勝利的鞭炮聲中病死,汪母帶著孫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兩個月后,曾樹生從蘭州回到重慶,但已物是人非,傷感不已。

  手法上,不得不說小說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在我看來造成這個家庭悲劇的核心人物的汪母,她年輕時期便守了寡,僅有的愛全都給了她兒子,她不允許別人分享他,甚至是兒媳。她的愛無微不至卻顯得自私霸道。她的愛雖讓文宣感受到了無比溫暖,卻也給文宣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在文中,汪母是封建的代表,她總以舊社會的思想和禮教來束縛新派的媳婦,總覺得媳婦不懂規矩,動不動就拿自己當年做比較,雖然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但未免做法太過偏激。

  樹生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新時期女性,她愛家愛先生愛孩子,卻忍受不了母親對她的約束與輕蔑,無法與母親和睦相處。最終只能選擇逃離這個帶給她無盡痛苦和折磨的家庭,即使百般不舍。她的離去完全是一種個人意義上的追求幸福。巴金想要通過她表現追求自由的'新思想。

  汪文宣是《寒夜》最大成就之一。我相信凡是讀過《寒夜》的人,都不能不對他留有深刻的印象。曾是一個有理想、有熱情的年青人。受“五四”新思想的影響,追求個性解放,自由戀愛而結婚,也曾是反封建的勇士,懷著滿腔“教育救國”的崇高理想和宏偉志向走向社會,想創辦“鄉村家庭化的學堂”,報效祖國。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腐敗的社會制度,貧窮、疾病的折磨,使理想和熱情付之東流“讓那一大段時期的現實生活毀掉了”。成為軟弱者的典型。忍耐和妥協成為汪文宣的主導方面,懦弱無能、與世無爭,逆來順受,不敢抗爭,奉行“為了生活,可以忍受”的新處世哲學。他怕見上級注視的目光,怕上級不滿的話語,甚至連上級輕聲地咳嗽,也要疑心是否有對自己的意見,總之他整天工作在擔驚受怕環境里,嚴重地摧殘了他身心的健康。對妻子也是如此。他帶著強烈的念頭去找她,可看到妻子同和別的男人有說有笑,只覺得心里發冷,卻不敢迎著他們走去,最終“只有垂頭掃興地走回自己的辦公地方去了”。在家庭婆媳爭吵中,他不敢批評誰,也不敢批判是非曲直。只能以自虐企圖獲得她們的同情,從而平息紛爭。為了生活,他不顧身體健康,拼命工作,病痛自己忍受,從不告訴其他人。

  在思想上,巴金寫《寒夜》是為“控訴舊社會,控訴舊制度”。是為了“宣判舊社會、舊制度的死刑”。揭露了這個寒冷黑暗的社會現實和國統區人民生活的困苦,表達人們渴望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生活的愿望。

  小說始終將這個家庭的悲劇放在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中展開。戰爭的威脅,時局的混亂,官僚的腐敗與自私,貧富的懸殊,失業與逃難的恐懼,成為這個家庭所無法承擔的壓力。作者以汪文宣的家庭為中心,適當地將筆墨延伸到這個家庭之外,寫出了另外一些普通人的悲劇。如:汪文宣的同學唐柏青、同事老鐘。這些悲劇進一步證明,汪家的悲劇不是偶然的,它不過是整個社會悲劇的一個縮影。

  《寒夜》讀后感 6

  在讀《寒夜》的時候,有種讀巴金的《家》的感覺,從頭到尾,給你一種陰郁,沉悶,壓制的感覺了。除了小說你那濃濃的母愛和夫妻之間那不時感動的愛情,剩下的,確實只能是“寒夜”了——抗戰勝利前——經濟蕭條——難以為生的寒夜。

  覺得主人公汪文宣,他母親汪母,他妻子曾樹生。三個人之間的關系就像一個等邊三角形。本來,我們知道,一個三角形,它的`穩固性是最高的。但是,當其中一個角不牢固的話,這個三角形也就不穩固了。小說中汪母和妻曾樹生的關系就是動了三角形的角——不穩固了。在讀小說,有點不明白為什么這樣。過后想想,是否是傳統和進步小資產階級。汪母是一個傳統的女人,她深愛自己的兒子,愛得有點入骨。她痛惡兒媳那種小資產階級的作風,早出晚歸,參加舞會,交男朋友,是深深的厭惡,巴不得她離開。而曾樹生,她接受過高等教育,在經濟上獨立,甚至能支持難以維持的家,她追求浪漫,參加舞會,都不假。這注定了這兩個女人之間的斗爭,可是她們也都是愛汪文宣的,因此她們的戰斗往往為了汪文宣而達成和解。

  而主角汪文宣,所謂的“大好人”,事實上,確實是一個好人,在出版社一個小小的校對職員。無疑,這樣的人生在這個時代,是一個悲劇,尤其是在困難的,人情稀薄的社會。這里沒有多少同情,得了肺病被同事們疏遠,甚至同事集體寫信要他別去上班,怕傳染給他們。除了鐘老,和差不多唯一的好人鐘老是唯一的朋友,可是兩個人最后都雙雙病死。汪文宣給人的整個感覺就是軟弱,缺乏鮮明的個性,事事謙讓,沒有心機。他夾在自己的母親和妻子之間是相當難做的,他愛他的母親,同時也深愛他的妻子。在她們每次爭吵的時候,他都在母親面前替妻子說話,在妻子面前替母親說話。到最后他重病在床,她們還爭吵的時候,他深痛欲絕。最后曾樹生離開這個家,隨銀行牽到了蘭州,還有她的男朋友銀行的陳經理,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但她還是每月都寄來信和給家里相信的費用。說明她對這個家,特別是汪文宣,還有在學校的兒子,還是有感情的。而那時汪文宣的肺病,也越來越重,只有母親,在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他。這個家里,已經沒有了生氣,沒有了笑容,只有壓抑和痛苦。

  到最后,汪文宣快死的時候,抗日戰爭勝利了。可是,這個家的苦難,并沒有改變。套用某句話,就是,勝利是別人的,與“我”何干。等曾樹生回來的時候,汪文宣已經死了,葬在哪里都不知道。汪母和自己的兒子也不知道搬哪里了。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冷。

  《寒夜》讀后感 7

  《寒夜》是巴金最后一部長篇小說,在思想主題上和“激流三部曲”相比顯得更加的深沉,反映的生活視角更加的深入,他所描繪的不再是大家庭里轟轟烈烈的的重大變故,而集中的反映了幾個普通“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生老病死。

  男主人公汪文宣在小說里從頭到尾我都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他明知道周主任和吳科長可恨,卻不能反抗。他看見妻子和陌生男子在一起,心里雖疑惑,但他卻沒有勇氣去詢問妻子。

  汪文宣的悲劇命運主要來源于兩方面,第一是社會的黑暗,權力者和資本家們對普通大眾在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壓迫,第二是汪文宣妻子和自己母親不能調和的矛盾以及無止盡的爭吵所帶給他的痛苦。在公司里他要遭受周主任和吳科長的白眼與壓迫,遭受同事的嘲笑與冷落。在家里他要盡力調和妻子與母親的矛盾,當這種矛盾變成不可調的時候,她的內心充滿著恐懼與無奈,他感受到他只能在妻子和母親之間選擇一個,但這兩個女人都是她這一生之中最愛的人,他無法抉擇,內心更加的自責,在重重的壓力下他最終患上肺病,當妻子選擇去蘭州離他而去時,他更加沒有了活下的勇氣,他認為自己已經被這個世界宣判了死刑,最終他在抗戰勝利的那個夜晚悲慘的死去。

  社會的壓迫和家庭的壓力使他患病,社會的不平等是宣判他死亡的根本原因,他不僅有才,也有抱負,其實他的理想很簡單只是想與妻子合辦一所“鄉村化”“家庭化”的學堂,但在那個黑暗的社會里,他連這一點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實現。在壓迫下他變成了一個忍耐者,在精神上也出現了病態,甚至連他主任隨意的一個咳嗽,他都以為這是不懷好意的,而充滿著恐懼。他用責備,委屈自己來換取妻子和母親的同情與安慰。正是他的軟弱可欺,成為了上司和同事欺負他冷落他的根源,他在工作上和家庭上都軟弱到了極點,但在小說中從樹生的信中可以了解到汪文宣原來不是這樣怯弱的人,在結婚的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文宣的性格和精神狀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宣是生不逢時,他是在這個黑暗社會下的壓迫,而不自覺變成的可憐的“弱者”。

  但文宣對母親與妻子的愛是偉大的,我被這愛深深的感動著。他為了給妻子買蛋糕,他拖著病也要去上班賺錢,給她過生日。他對母親的孝順和遵從,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和尊重的。但偏偏他最愛的兩個人水火不容,在這背后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原因!

  母親和妻子的水火不容實質是新思想與舊思想,新道德與舊道德的水火不容。樹生愛美,愛打扮,這對一個女人而言她沒有錯,她追求自由與獨立,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她也沒有錯。但文宣的母親卻一直用傳統道德思想來要求樹生,顯然像樹生這樣的新女性,是不符合文宣母親的思想價值觀的,因此她在內心上認為樹生拋頭露面,傷風敗俗,并從內心上討厭樹生。但我們可以從小說中看到樹生從始至終都沒有背叛過文宣,她和陳主任去蘭州只是把他當做了一根救命稻草,如果她沒有經濟上的獨立,可能文宣一家早就只能去要飯了,這并不夸張。文宣的同學柏青,一個文學碩士。最終不也淪為乞丐,最終被車子碾死,悲慘的死去嗎?雖然文宣不愿相信這個事實,但這是讀書人在那個時代的悲慘宿命,文宣也不能夠逃脫。因此樹生的經濟獨立是之所以可以維持這個家不用討飯的支柱點。但文宣的母親依然不理解她,還誤認為她傲慢和輕浮。但她們兩個人的矛盾是新舊時代必然要經歷惡陣痛,并沒有誰對誰錯,大家只是持著自己的價值觀生活罷了,我們從小說看到舊的思想和道德觀是很難一下就被肅清惡,人們的封建思想也是很難再短時間改變的。

  樹生是愛文宣才跟他結婚的,但這種愛到最后變成了同情,可能女人真的不會愛上一個她們認為懦弱和無經濟能力的男人吧。或者說我們脫離物質去講愛情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

  巴金《寒夜》讓我感到深沉與刺骨,這種感覺久久回蕩在我的心里,不能褪去。

  《寒夜》讀后感 8

  《寒夜》是巴金先生一部很有名的作品,一直都想拜讀,這次有機會把這部小說從頭至尾仔細的讀了一番,有些感觸。

  首先小說的開頭以黑夜為背景,以抗戰時期的緊張氣氛做鋪墊,寫在戰爭年代,一些小市民們對戰爭來襲的恐懼與絕望的心情,讓人一讀就陷入深深的陰郁與悲傷的情緒中。緊接著寫出小說的主人公,汪文宣—一個被不合理的社會所壓垮的小知識分子的形象。他的出場似乎就透著一絲絲的悲哀。寒夜,他一個人在大街上走著,飛機在上空盤旋著,時不時發出恐怖的聲響,但他似乎無暇顧及這些,因為此刻的心中,有著比這些更要緊的東西—他的妻子,曾樹正離家出走了。他努力回想著,是他嘴的笨拙讓他們夫妻倆吵架了,妻子一怒之下就摔下房門跑出去了,最初他還以為妻子只是和她賭氣,過一會兒就自己回來了。可是都這么晚了,妻子還是沒回來,他于是決心去找妻子。

  這樣的情況并不是一次兩次的新鮮事了,他的軟弱,忍讓,已經讓他在這個殘破不堪的家中疲憊了。那么,他到底有著怎樣的家庭呢?

  小說的主人公汪文宣和他的妻子曾樹生是具有理想和報復的知識分子。由于抗日戰爭的爆發,他們一家人不得不逃難到重慶,并在這里居住下來。汪文宣有個年紀很大的母親,很早就沒了丈夫,她把她全部的希望與愛都寄托在了她唯一的兒子,汪文宣身上。汪文宣開始在一家圖書文具公司當校對,由于社會的黑暗和資產階級壟斷家的壓迫與冷酷無情,使得汪在他的.公司里工作并不順心,備受上司的排擠和剝削。加上他本身的懦弱與自卑,對別人的欺凌和侮辱只是一味的與退縮,導致了他“老好人”的稱呼。與此同時,曾樹生在一家銀行上班,雖然不是掙得很高的工資,但是卻因為外表好很受上司的照顧,加上天性活潑愛打扮,經常涉及交際活動。同時,汪的老母親,十分痛恨他的兒媳婦,婆媳關系的惡化,倆人的經常爭吵,使得汪夾在中間很不好受,隨著汪的肺病惡化,曾樹生的出走,又給汪的精神帶來沉重的打擊,后來終于忍受不了精神的壓力和病痛的折磨,嘔血而死。兩個月后,曾樹生回到重慶,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了,母親帶著小宣離開了這里,只剩下曾樹生一個人在大街上徘徊著,獨自面對寒夜。

  我看完后覺得這個悲劇的發生是必然的。在社會大環境下,經濟的不景氣,國統區的黑暗,不給知識分子一點施展才華的空間。他們的滿腔熱血和理想抱負都隨著硝煙和生存的威脅一點點的消失了。正如小說中的汪文宣和曾樹生,他們本是教育系畢業的高材生,卻因為戰爭被逼迫來到了重慶避難。在生存和安全都無法保證的年代里,他們還談何理想,談何追求?同時,我想造成他們婚姻的悲劇,很大原因是傳統觀念與現代思想的沖突。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媳婦必須遵守三從四德,汪家正處在這個新舊觀念交替的時代里,民國時代。汪母從小便受傳統觀念的教育,而曾樹生卻是有著現代思想的新時代女性。汪母心中的傳統的綱常禮教告訴她,媳婦只有老老實實在家相夫教子,不外出交際才算是恪守媳婦的本分。可是,曾樹生天性活潑開朗,善于交際的性格正好觸犯了汪母的禁忌、汪母因此十分憎惡她的兒媳婦,甚至不承認她是她的兒媳婦。曾樹生在家里得不到想要的溫暖和自由,因此離開了家。不僅僅是婆媳之間的矛盾導致了這種悲劇,人物性格也與小說的結局息息相關。汪文宣是個膽小怕事,懦弱的小知識分子形象,他身體不好,遇事從不據理力爭,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退步,讓自己老好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到后來,妻子都這么說他,但他不以為然,仿佛那就是他該做的。而相比丈夫,曾樹生卻是一個富有朝氣,年輕又充滿活力的知識女性的形象。她美麗,又活潑開朗,善于交際,溫柔可愛的性格格外討人喜歡。而這些,都讓汪文宣更加的自卑。夫妻性格的沖突導致矛盾時時得不到化解,加上婆媳的沖突達到了白日化階段,最后終于爆發,曾樹生隨同愛慕她的陳主任到蘭州去了,留下汪文宣和汪母在家中。

  想到這里,這個故事的發生發展都合情合理。在那個時代的那個背景下,人們往往被現實沖淡了理想與抱負,知識得不到用武之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命運有時候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書中的每句話每個字眼都讓人感到刺骨的寒冷,每一個故事情節都震撼著我的心。

  想起小說的最后一句話:“夜的確太冷了,她需要溫暖。”是啊,曾樹生的一生都在為了爭取到她的溫暖而奮斗,可最后還是一個人度過寒夜。

  《寒夜》讀后感 9

  是我忽略了一個事情,汪文宣才是整個家的核心。只要他痛苦,就沒有別人能愉快地過活。

  那重病是汪文宣埋積多年的病,這種病一直都在悄悄地噬著他苦心維系的平穩生活:妻子和母親無休止的吵架,同事們阿諛奉承的嘴臉,拿著無法補貼家用的微薄的薪水。他只是看著這一切的發生罷,甚至有些得意自己的清高和冷靜,頗有些文人的自負。他了解自己的生活中出了問題,卻懼怕改變。

  疾病爆發了,而他仍渾然不覺,妻子早已成為了整個家庭矛盾的頂點,也理所應當地成為舊家庭的第一個“叛逃者”。但是汪文宣將這一切理解為一次再正常不過的爭吵,甚至每一次他都選擇理解為再正常不過的爭吵。他不知道這一切生活就要崩塌了嗎?我想他是知道的。汪文宣有著文人的軟弱和敏感,妻子和整個家庭的變化他絕不會毫不知情。但是他選擇的卻是熟視無睹,這是潛意識里的`欺騙自己。假如能不去改變,汪文宣絕對不會去改變,這一點不論給他多少次機會都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他一個區區文人,拿著微薄的薪水。就算是想要去改變,又能改變些什么呢?在這種絕望之中,他做出了憤怒的獨白:“我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啊!沒人真正關心到我!各人只顧自己。誰都不肯讓步!”他的自私使他只感受到其他人對于整個家的冷漠和自私,但是他卻不肯多想:或許這個家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已經為他犧牲了一部分,才能勉強茍延殘喘到現在。

  但是,這所有的憤怒在他看到樹生和另一個男人說笑打趣之后全部消失了。那份光景不讓他驚訝也不讓他憤怒,就像他早已經知道了一樣,只是第二次又看到同樣的畫面。他感受到的是心痛和對失去的恐懼,這種內心的自卑感使他無力去反抗事實。于是在那幾秒里,他的潛意識已經對那個男人妥協了。

  《寒夜》讀后感 10

  想要對這篇小說寫點什么的時候,腦中忽然想起不知誰說的“小說是沒法概括的”,當時我并不認同,因為這與我在敘事學里學到的知識相矛盾。然而當我提筆想要寫個《寒夜》的故事梗概時,卻突然不知該從何寫起。

  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巴金筆下的那些人物:汪文宣、曾樹生、陳奉光、唐柏青、小宣、母親、鐘又安,他們茍活在抗戰的動亂年代,飽受著現實碾碎夢想的沉重打擊,每天提心吊膽,唯唯諾諾只為了能在亂世安身立命。汪文宣和曾樹生的故事因為時代背景的烘襯而更加使人感概惋惜。否則一個不得志的肺結核患者的中年危機又能引來多少人的關注呢?然而在戰機不時在頭頂飛過,警報隨時可能拉響,日本軍隊隨時可能進城屠殺,人們朝不保夕的時候,汪文宣的遭遇則被打上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汪文宣,曾樹生,一對思想先進的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結婚,生子。他們懷著共同的從事教育事業的.理想。戰爭的炮火撼動了美好的希冀。汪文宣到報社當校對員,每個月領著微薄的薪水。曾樹生,在銀行任職,每日應酬不斷。剛開始他們還是有希望的,他們相信,只要戰爭結束,一切都會好起來。然而前線傳來的或好或壞的消息,公司同事街坊鄰里焦躁不安的議論猜測像是慢性毒藥,侵蝕了兩顆年輕鮮活的心。他們的心,一如重慶寒冷而霧氣彌漫的冬夜漸漸地變得冰涼,簡直要結成冰。

  《寒夜》讀后感 11

  《寒夜》里的人物在巴金筆下刻劃得淋漓盡致:汪文宣,骨瘦如柴,彎背駝腰,唯唯諾諾,時不時地咳嗽,委曲求全,連句響亮話也說不了的人;曾樹生,汪文宣的妻子,美麗動人,修長的身材,白白凈凈的皮膚,一身胭脂香,是一位熱情奔放、充滿活力的女性,是一位愛美又富有魅力的女性。汪文宣的母親,吃苦耐勞,婆婆麻麻,有好心卻沒做好事的人;小宣,汪文宣的兒子,蒼白無力,怯生生的眼睛,沉默寡言,未老先衰的人。在我看來,小宣畢竟是個孩子,孩子是無辜的,暫且不說,其余的三個人都不算是正面人物形象,也不算是反面人物形象。三個最親最愛的人,卻不能和睦相處,偏偏要相互傷得很痛很痛,難道說愛真的要與痛永遠相伴嗎?

  巴金寫《寒夜》顯然是在控訴當時的舊社會、舊制度,是為生活在水生火熱戰爭年代,窮困潦倒的人叫冤喊屈。我看著《寒夜》淚流滿面,我倒不是被書里的故事情節所打動,也不是同情汪文宣一家人,只是為汪文宣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感到痛心。既然時代已經讓人很無奈了,為什么一家人還要無休止地爭爭吵吵?當時社會大家庭已經讓人不得安寧,為什么四口之家不能同甘共苦、和睦同處,齊心協力去面對一切呢?汪文宣的母親深愛著自己有病的兒子,她愿意為兒子做一切事情,可她又無時無不刻不在害著兒子,她明明知道曾樹生是兒子最愛的女人,她卻容不下這個讓兒子深愛著的女人,恨不得讓樹生早一天離開家門。曾樹生也一度想留下來陪有病的老公度過一生,只希望婆婆少一點恨自己,只希望老公能給自己做主,然而老公的順從,婆婆的無情還是逼她違心地離開了家。他們中的每個人也許不值得同情,我只是在可憐他們,他們不是在生活,而是在掙扎。

  舊社會、舊制度缺衣少食日子難過,叫苦喊冤少不了爭吵。今天衣食無憂難道每家的日子就過得快樂幸福嗎?離婚率越來越高,婆媳關系還是一對矛盾。來自外來壓力,外界因素的煩惱或許少不了,我們也或許管不別人、更管不了社會,為什么一家人還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認、相互尊重?是呀,一個人想得開不等于一家人都想得開,一個人明白不等于每個人都能明白,要不怎么會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既然如此那就活出自己,活出自信為好。

  《寒夜》讀后感 12

  如今已是二月初,深圳的天氣總是與凜冽的寒風擦肩而過。獨自憑窗閱讀,輕掩書卷,喟然長嘆。闔上雙眼,眼前閃過的卻是一幕幕《寒夜》中的情節,以及那體弱多病的汪文宣,裝束入時的樹生,老媽子一般的汪老太太……

  無須寫出轟轟烈烈的生活,不必描繪凄凄慘慘的境況,只用輕描淡寫就顯示出抗戰時期的艱辛。無須豪門富翁的奢侈生活,不必窮苦百姓的慘淡境況,只要描寫一個經濟相對穩定的.中等家庭就可以記敘中國家庭走向崩潰的過程。這也許只是巴金先生才有的能耐,難怪《寒夜》是巴老最滿意的作品……

  汪文宣與其妻子曾樹生都是新文化運動的產物,他們大學畢業,追求愛情與理想的統一,對生活充滿著信心和勇氣。由于貧困與疾病的折磨,特別是在長期仰人鼻息的社會環境中討生活,他們的理想都發生了巨大扭曲。

  汪文宣成了一個可憐的小公務員,懦弱、多病。曾樹生則憑著美色當了資本家銀行的“花瓶”。這種貧困以及心理的沉重負擔給家庭帶嚴重危機。加之汪文宣的母親的加入,婆媳不和使原有潛在的感情矛盾進一步復雜化,終于陷入無以自拔的悲劇。最終,曾樹生隨人而去,汪文宣在吐血中身亡。

  中國封建社會中,媳婦必須遵從三從四德。汪家恰好處在舊新社會相交的民國時代,汪老太太作為纏過腳的舊社會媳婦,而曾樹生則是近乎新社會的媳婦。汪老太太腦中充斥著舊社會的規條,所以對于曾樹生追求自由的行為非常厭惡。而曾樹生,這個試圖讓自己過上一些應得的好日子的女人,的確找到渴望已久的自由,卻在歸“家”之時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比自由更珍貴的很多東西——丈夫汪文宣病逝,汪老太太和兒子小宣不知去蹤。而小說的最后卻是這樣一句震撼人心的話——“夜的確太冷了。她需要溫暖。”那個烽火連三月的時代,烽火連天,餓俘遍野,的確需要久違的溫暖。而她尋求到溫暖,卻要重新找回溫暖。這,是對矛盾人生的一種哂笑,還是對中解放的一種諷刺?

  汪文宣作為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巴老賦予他的卻是懦弱和體弱多病。對于抗戰勝利的遙遠,以及肺病的折磨,汪文宣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等待抗戰勝利再給家人過好的生活。但,他意想不到的卻是,當別人在慶祝抗戰勝利時他卻因肺病折磨而英年早逝。更意想不到的應是,抗戰勝利之后的生活與之前絲毫未變。生命到達盡頭,夢也支離破碎。巴老筆下平淡的生活卻使人心中蕩起一陣陣的漣漪。最難忘記的應是汪文宣病逝前不能說出話來的情節,但仔細一想,即使汪文宣能大聲說出自己的不滿,那個時代也不允許。普通的一個情節卻震撼人心,讓人心酸。

  思緒飛揚,閱讀時的感受已不在,惟在腦海中拾起那點點滴滴……

【《寒夜》讀后感】相關文章:

《寒夜》讀書筆記(通用10篇)03-19

童年讀后感-關于童年的讀后感12-22

散文匆匆讀后感匆匆文章的讀后感01-10

《童年》讀后感_高三讀后感02-15

讀后感的作文(經典)08-19

(精選)讀后感的作文09-05

《童年》讀后感【經典】08-26

《童年》讀后感(經典)09-16

童年讀后感06-13

讀后感的作文(精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