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去的年味作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倍⿲⒅,臘梅飄香。中華民族又迎來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春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淡去的年味作文,歡迎閱讀。
1淡去的年味
傳說
關于過年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過去
媽媽說她小時候過年可好玩了,因為平常吃不到好東西,于是村里的小孩都盼望著過年,盼望著吃肉、吃餃子、穿新衣服、看煙花,別提有多開心了!
當姥姥煮餃子時,姥姥的孩子們就坐在旁邊看著,眼睛就像是被姥姥控制一樣一直盯著姥姥。餃子煮好了,全家人坐在一起大口的吃餃子,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守夜便更是歡樂。吃完飯就開始放煙花了------“轟”隨著一聲巨響,一顆煙花沖上了天空,霎時漆黑的夜空變得一片透亮,大大的紅色球狀的煙花,把天空染得十分紅艷,慢慢地紅點四面散開了,人們的驚呼聲還未完,另一顆煙花帶著嘯叫又急急地飛升入夜空,把紅色的夜空變成了明亮的綠色、眩麗多彩。
現在
可是現在呢?放假只為了休息,也不盼望春節了,連新衣服、好吃的都構不成誘惑。
我問媽媽為什么,媽媽說:“打個比方,以前的人平常不吃糖,一到過年突然吃到了糖,所以開心、幸福;而你們呢,舌頭一直泡在蜜罐里,早已麻木。你們平常就買新衣服,到了過年自然不顯得珍貴了!”
如今,網絡上已經傳瘋了-----年味真的淡了,可是究竟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是經濟進步了,還是人心變了……
2淡去的年味
又到了一年的年初一,張燈結彩的大街上仍然就是營造著一些熱鬧的氣氛,來來往往人流如梭而行,再加上密密麻麻的車流真是一派繁花似錦的景象。小時的年味永遠在眼前晃悠,如今工作的.繁忙,家務瑣事的繁多讓過年的意趣淡化了不少,以前的年味意向淡淡地消逝,記憶中兒時的年味總泛起不少回味的漣漪,揮之不去,魂牽夢繞
兒時,當年近關頭,總是扳著手指、撕著日歷翹首以盼新年的到來,奶奶早早地為我們準備好糕點、香腸、咸肉、花生米之類的食物,母親為我們姐弟仨準備好幾件新衣服和新鞋,還有一只看得非常起眼的大紅包。等到了除夕那天,吃過晚飯,母親把我們幾個招來,與我們對坐,掏出三個紅包放在桌上,笑著對我們說:又是一年了,你們又長大了,這就是你們的壓歲錢。我們先是面面相覷,然后就伸手去拿那個紅包,迫不及待地打開那個紅包。當時的我小心翼翼把它放在枕頭底下,穿著新衣服通宵達旦,聽奶奶說,小孩子在除夕那日起守歲,大人小孩在這年里頭可以歲歲平安,于是傻傻的我經常在除夕那日不睡覺,抱著自己的洋娃娃在電視機前一宿未眠,當初家里還未有電視機,在媽媽單位的會議室里看一晚的電視,半夜還跟著爸爸、弟弟去屋前放幾個爆竹、煙花。年初一,奶奶為我們姐弟仨一大早包餛飩,她說吃了餛飩后,一家會發財,大年初一不能掃地,要到晚上吃過晚飯后才能清理,奶奶說這是兜財。年初一一大早,老爸點燃一根煙,在屋前又放幾個爆竹,他說這就是開門迎喜,還要讓我們說吉利話,說的就是新年大吉大利。一大早姐弟仨就早早地穿街小巷,去大街上游逛,要把那幾個紅包統統消受掉。
如今的除夕,和往常一樣,早早地和家人吃過晚飯,公公在菩薩前點燃三根香,保佑全家在新年里平安;我呢,等著20點的春晚開始。到了23點,手機里祝福消息爆滿,郵箱里賀卡不斷,QQ里禮物接連不斷。已經習慣了那些,拿起鼠標一個個回復著。
今天是年初一,總覺得比往日消淡了不少,走在大街上,車流人往比以前密集了,但是心里總覺得空空的,零食、食物比兒時多了,游樂、商場的地方比以往多了,兜里的錢比往日多了,去街上消費的****明顯減少了,喜歡爬上電腦,輕輕按下鼠標,登上網絡,在一新年就這么在網絡里消遣了一天。
站在歲月的風口浪尖,回味著兒時那些年味意趣,兒時的那些往事足以讓我感到溫暖無比。望著淡淡逝去的年味,心里有些感慨有些惆悵,兒時的回憶漸漸在心中回蕩、經久不息!
3淡去的年味
生活越來越好了,而年味反而淡了,這的確就是一個讓人難以釋懷的話題。過年原本就是最為快樂和幸福的時刻,此刻卻引發很多年輕人集體吐槽,年輕人集體懷舊小時候的過年情節,更有一小部分年輕人,因為沒有勇氣面對過年回家種種責難與拷問,成為“恐歸族”。媒體調查80、90年輕一代對中國年的感情,結果顯示年味隨著年齡增長熱度退減,昔日那個歡天喜地的中國年,已成一種耐人尋味的懷舊。
現在的年輕人為何打不起過年的精神,對過年越發沒有了那種熱烈的情趣與興致?為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享受也越發富足的.今天,我們卻對傳統節日丟失了一種興致勃勃的情懷?這個問題不只是關乎著大家過年能否開心,更關乎著以春節為代表的傳統節日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是誰搶走了我們童年對過年那種眷戀情愫,又是什么讓年輕人過年不樂觀,反而“壓力山大”?
年味都去哪了,年味為啥淡了?很多理智且頗為成熟的人,會說那是因為我們長大了。是啊,因為長大了,我們肩頭多了責任與使命,更添了煩惱與憂愁,兒時過年那種無憂無慮的天倫之樂,也就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消逝在成長之路上。小時候,過年吃頓餃子,有新衣服穿,男孩放鞭炮,女孩頭上插朵花,這些今天看來似乎再平凡不過,甚至老土的過年方式,就足以讓過來人大發懷舊之情。而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原來只有過年才會操辦添置的東西,現在分分鐘都能得到。孩子需要的東西家長可以隨時去買回來;而成年人買新衣服更不是過年的“專利”,現在只需輕輕點下鼠標就能搞定;原來一年最重要的宴席“年夜飯”也可以在飯店訂個套餐,免去油煙之苦……這些種種,讓人們對過年沒了期待,也迷茫著過年應該要干什么,“年味”慢慢變成了“乏味”。
一到過年,我們就會在網上發現很多吐槽,大家相互問候這過年還剩下啥,恍若只有對兒時的懷念。過年很累,壓力很重。就業、買房、婚嫁,這每一個問題全都是一種現實壓力。當下,80后普遍成家立業,可依然有相當一部分群體“被剩下”,他們在大城市打拼,卻難有歸宿感,身份與房子是留在這個城市似乎難以逾越的短板,只好以犧牲青春來打拼未來。在80后情何以堪的時候,90后步后塵而來,就業壓力與生活壓力成為年輕人頭頂望塵莫及的兩座大山。過年不是不愿意回家,很多人不敢回家,回家的成本足以讓人生畏,更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對親友們那些不知所以然的問候。結婚了么?孩子有了么?在哪工作?收入還行吧?房子買了嗎?這每一個問題似乎都量十足,難以招架。在社會壓力普遍增加的同時,人們無暇對過年傾以太多的情感,年假頂多是難得休息幾天。
傳統節日中民俗文化逐步遺失,這就是年味越來越淡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過年趕大集變成了逛超市,過年燃放鞭炮如今成了一個糾結的話題,廟會文化已經很難吸引年輕人的眼球,很多小朋友已經說不出過年的來歷,我們傳統佳節卻丟失了太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我們從串門拜年到用電話拜年和傳真拜年,后用電子郵件拜年,再用短信拜年,現在連短信也不用了,用微信;甚至我們連紅包都不包了,而改用手機“支付寶紅包”。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的文化渙散了、消解了、搞亂了。春節的民俗被一個個地消除,以至于今天我們中國老百姓似乎已經不會過春節了。
年確實變了,以前的東西只剩下懷念,但是年的味道其實還在。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年就是回家的那份期盼。無論時代怎么發展,我們對家的眷戀、對年味的追尋,應該就是所有中國人不變的情懷。
【淡去的年味作文】相關文章:
淡去的年味作文4篇01-28
重拾淡去的年味作文(精選13篇)07-23
漸漸淡去的年味初二學生作文08-09
年味淡了的作文02-02
年味淡了作文02-02
關于年味淡了的作文08-21
年味淡了初中作文06-06
年味淡了作文范文01-29
年味淡了高中作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