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記敘文興波技法例說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確實,一篇記敘文倘若平鋪直敘,似無浪平湖,則索然無味;倘若波瀾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讀者。
那么,記敘文如何“興波”呢?
一、懸念法。懸念,在古典小說里稱為“扣子”或“關子”,即設置疑團,不作解答,借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通俗地說,它是在情節發展中設置謎面,使讀者產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適當的時機揭開謎底。課文《一碗陽春面》就是范例。文章開篇,寫大年三十深夜十二點,母子三人來到北海亭面館吃面。這么晚了才來,而且是合吃一碗,這一情節足以引起讀者的好奇。接下來寫一年后他們二吃陽春面,作者仍然沒有揭開謎底。再寫一年后他們三吃陽春面,時間、地點、人物依舊,陽春面變成了兩碗,這又是為什么?讀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撥得按捺不住時,小說恰倒好處地通過母子三人對話交代了他們所遭受的厄運。但作者還嫌懸念設置得不夠充分,往下是寫母子三人十年沒有來吃面,由此設下了新的懸念:他們為什么沒有來?他們的命運怎樣了?直到篇末,讀者緊懸的一顆心才放下,為主人公戰勝厄運而歡欣。由于懸念扣人心弦,全文顯得曲折有致。
二、誤會法。就是借助人物之間的各種誤會造成一定的矛盾沖突,從而鋪排情節。如《紅樓夢》中寫到賈寶玉從父親那里回來了,此事是吉是兇,黛玉放心不下,便來看望寶玉。這時剛巧寶釵已在寶玉的院里了。黛玉扣門,院里的晴雯以為來的是丫鬟,又因與碧痕拌了嘴,心里正有火氣,加上寶釵來訪心中更是不快,于是有人敲門便不加理會。黛玉再敲門,晴雯索性拒絕:“憑你是誰,二爺吩咐了,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黛玉被拒之門外,自然對寶玉產生了誤會。接著,她又在墻角邊見到寶玉送寶釵出門,更是越發氣惱,越發悲戚。這樣,直接牽制并引發出下文黛玉以殘花自況、荷鋤葬花和桃花坡上寶黛二人見面和解的情節,同時引起了讀者的心理期待,蠡測寶黛的愛情糾葛和黛玉的命運歸宿。
三、巧合法。一部《三國演義》、一部《水滸傳》,究竟寫了多少巧合,那是難以數清的。正是這個原因,“無巧不成書”幾乎成了過去說書人的口頭禪。沒有巧合,就沒有故事;要想引人入勝,設置巧合是一種常用的寫作技法。如課文《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就安排了許多巧合。篇首寫林教頭巧遇李小二,為下文寫李小二知恩圖報埋下伏筆。后寫李小二巧遇陸虞侯,牽出林沖上街買刀欲復仇的情節。再寫草料場巧遇大風雪。正是風大雪緊,林沖才出門沽酒御寒,途中見到了山神廟;正是風大雪緊,草廳才被搖撼壓倒,林沖才被迫到山神廟安身;正是風大雪緊,林沖進了山神廟,才用大石頭頂住廟門,從而偷聽到了仇人的談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無可忍,憤而殺敵,實現了性格上的質的飛躍。整篇課文,連設巧合,環環相扣,推動著情節的不斷發展,給讀者帶來無窮的藝術魅力。
四、抑揚法。這是組織篇章造就轉折、形成波瀾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揚,也可以是先揚后抑。如課文《瑣憶》就是先抑后揚。作者回憶魯迅開始使用了抑筆,說魯迅“多疑”“世故”“脾氣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的回憶,則逐一解除了先前的這種誤解,推翻了聽到的別人的議論。原來,魯迅對青年平易近人,親切熱情,從不使用教訓口吻;而對那些攀附闊老的奴才、偽裝的道學者等,那確實是很有“脾氣”、也很愛“罵人”的。這樣,文章前后“抑揚”的呼應,形成了覆蓋全文的波瀾,增強了表達效果。
五、虛實法。正面直接地寫叫實寫,側面間接地寫叫虛寫。虛寫為實寫服務。文章要以實帶虛,虛中見實,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又一個波瀾。如《藤野先生》主要敘述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但開頭三小節作者不直接去寫,而是奇峰突起。作者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刻畫了清國留學生“逛公園、學跳舞”的思想腐朽、不學無術的丑惡現象。魯迅對東京的失望,實際上是對中國人的麻木而痛心,從側面表露了作者不甘同流合污、不與之為伍的愛國之情。又如《荷花淀》,實寫水生嫂和水生的對話,虛寫水生他們報名參加“地區隊”;實寫荷花淀幾個青年婦女翻身跳下水的緊張場景,虛寫參軍的戰士們緊張迎敵的表現。這樣,以實顯虛,以虛映實;青年婦女的戰斗生活得到生動描寫,而青年男子的戰斗作用也由此表現得富于情趣。
六、相錯法。“相錯成文,則語勢矯健”,就是說寫文章要相錯成文,才能力避平板、單調。在記敘時,時而順序,指明事件發展方向;時而插敘,交代事件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因素關系,使文章有進有退,有起有落,有逆有轉,變幻多姿,活潑有致。如課文《第二次考試》,首節倒敘,概述蘇教授在招生考試中發現一件奇怪的事:陳伊領初試時十分優異,復試時卻使人大失所望。接下來五節文字補敘這件奇怪的事情。而第13節作者運用插敘,敘述蘇教授從陳壹玲的弟弟口中了解到他姐姐由于搶險救災、整夜不眠而影響了嗓子的真相。這里的插敘與前面的倒敘、補敘結合起來,在結構上形成搖曳多姿的勢態。
七、張弛法。“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敘述故事情節,如果有張有弛,就不致顯得急促或平淡無奇。如《荷花淀》,前面部分寫水鄉、風景異常恬靜美好,給人一種和平的感覺,這是弛。接著作者轉過筆鋒,描寫水上一場激烈的游擊戰,使濃烈的戰爭氣氛彌漫其間,這是張。又如《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開頭寫春節過后北京王府京大街的特種藥品商店的熱鬧景象,這是弛;接著寫突然傳來平陸縣委的求援電話,這是張;再接下去補敘事情的發生,這又是弛。一張一弛,文章就有波瀾了。
八、離合法。清人唐彪在《作文譜》中說:“世間文字,斷無句句看題、句句不看題之理,其法在于離合相生。”又說:“離合相生者,謂將與題近,忽然揚開;將與題遠,又復掉轉回顧是也。”對于記敘文來說,就是在處理場面和情節的過程中,不必處處死扣主旨,而應采取“若即若離”的方式靈活安排,掀起文章波瀾,避免單調呆板。如季羨林的《馬纓花》,文章用了幾乎一半的篇幅回憶過去所住的大院,對這個院子的人事滄桑、古跡遺存等等描寫得十分具體細微,初讀起來會以為這是回憶往昔居室的文章。但是,就在作者盡情勾畫出院子的黑暗、生活的孤寂之后,筆鋒一轉,文章中閃現出“一股似濃似淡的香氣”,主人公馬纓花登上了文章的中心位置。往后就寫馬纓花的“綠云紅霧飄滿了北京”,正是這馬纓花的“影”與“光”的對比中,“帶給我無窮無盡的力量”。至此,文章完成了對馬纓花進行了全面地描繪和贊美。原來,前面部分正是寫出馬纓花的“影”。如果不表現“影”的.廣闊社會背景,沒有“影”的對照,,就不能襯出“光”。影中的馬纓花值得留念,光中的馬纓花則更可愛。這不正是“離合相生”嗎?
九、蓄放法。這種手法的運用,主要是在組織篇章的過程中,有意將文章的主旨或感情潛藏起來,積情蓄勢,就像水庫蓄水一樣;行文到適當的時候,積蓄到一定程度,突然間將隱含于文中的主旨或感情爆發出來,如水庫之開閘放水。如畢淑敏的《兒子的創意》,作者以特有的清新、細膩的文筆,給我們敘述了“兒子”參加一個宗教博物館建筑創意征文比賽的故事。通篇的構思十分精巧高明。兒子一心一意要拿金牌,媽媽氣急敗壞地阻止非難。兒子嚴肅認真,把參加課外活動看成是培養自己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媽媽則千方百計地引導孩子重視課本。多么尖銳的現實矛盾!然而,在文章的最后,當兒子拿到金牌,媽媽問他為什么想得金牌到日本去時,兒子的回答卻是“日本的游戲機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買一臺回來啊”。原來兒子的“一心一意”“嚴肅認真”竟是為了一臺游戲機!這里,作者成功地運用了“蓄放”的手法。如果說全文的母子之爭是一種“積情蓄勢”,那么結尾的陡然一轉,則是開閘放水。
記敘文在“尺水”中“興波”的方法當然不止以上幾種,而且一篇文章中往往也不止用到一種方法。但是我們既要避免平鋪直敘,又不能故弄玄虛,否則,過猶不及,甚至會弄巧成拙。
【記敘文興波技法例說】相關文章:
記敘文興波技法例談08-29
例說記敘文的興波技法05-31
記敘文如何興波呢08-28
以小見大,尺水興波記敘文09-14
2015中考滿分作文秘籍之記敘文:主旨鮮明 尺水興波03-26
馬興福同學我想對你說作文05-02
記敘文精選:說真話08-30
對爸媽說的_初中記敘文09-22
當初我們說好的記敘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