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習俗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習俗的作文 篇1
月亮悄悄地上來了,就像一輪銀盤,鑲嵌在深藍色的夜空上。月光靜靜的灑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沉浸在銀色的海洋里。月光下,人們那多姿多彩的的生活,猶如一支優雅宛轉的月光奏鳴曲。
“快下來,帶你吃團圓飯去。”媽又在催促了。隨后,我們便到了外婆家。
外婆一看見我,親熱地摸了摸我的腦袋,給我一個月餅,“乖孫女兒,給。”我瞇著眼睛,笑著拿了月餅,坐在椅子上……咦?這月餅正像天上的的那輪月亮的形狀,我的腦海里好像隱隱約約的出現了一些畫面……可怎么也想不起來。我很想知道,于是靠在椅子上,閉上眼睛拼命地想啊想……
我和家人一起在陽臺賞月。剛剛升起來的月亮傾泄下了一片清輝,月亮亮燦燦的,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白色。月光靜靜地灑在了地面上,整個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層銀色的光,鎮上像被籠罩著薄薄的銀紗。月亮穿過了云朵,將光輝灑在了馬路上,馬路就好像是用銀子鋪成似的。它還將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風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女孩,一會兒躲進了云里,一會兒又從云中探出了可愛的.小腦袋,將大地浸成了夢幻一樣的銀灰色。看著月亮,又不禁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們是為了紀念嫦娥才將八月十五定為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還令我想起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李白思念家鄉的感情。使我不時想起了駐守邊疆的戰士在中秋節這個日子里不能與家人團聚。
我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最熱鬧的要數晚上了,等到月亮上來的時候,我們就在院里擺一張飯桌,上面放滿了月餅、瓜果、月餅大小不等,全家圍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表示全家團圓.大家坐在一起,說說工作,學習中事,嘮嘮家常事.......其樂融融。供完月神以后,奶奶就把最大的一個月餅切開,全家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塊,切的時候要從中心下刀,切成尖尖的長塊.月餅吃到嘴里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無窮.
家鄉的風土人情就像長長的線,綿綿的絲,綰成一個結,它使我留戀忘返.明天我就要回太原了,我那激動的心情還沉浸在節日氛圍中……
習俗的作文 篇2
清明寓意豐富,它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眾所周知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一個享受大自然各種饋贈的美好時節。
清明有許多已經流傳上千年的風俗習慣。在這一天,人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來到郊外,掃墓祭祖,三支清香、一壺黃酒,借以緬懷已故親人。在追思祖先的同時,人們還可以順便在明媚的春光里踏足青青原野,放紙鳶、蕩秋千、賞櫻花、插柳條......也算是節哀自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劑方式。
清明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農諺說得好,“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一年的忙碌在這一時又開始了。“清明時節雨紛紛”,斜風細雨中,灌水犁地、撒種育秧,農人趁著雨水足、天漸暖,抓緊播下能帶來全年豐收的種子。而婦人們則三三兩兩地站在田間地頭,忙著往背簍里放進剛采下的桑葉,因為家里的春蠶已經孵化出來,正等著這些桑葉大快朵頤。云霧繚繞的半山腰上,隱約傳來采茶女動聽的山歌,一雙巧手變魔術一般把最嫩的茶尖飛快地掐下來,這可是一年中最好的茶葉,一刻都不能耽擱。
清明對于吃貨們來說則是意味著饕餮盛宴。這時洄游至象山港產籽的馬鮫魚,通體泛著藍綠色光澤,肉質細膩、極為鮮美,正是寧波人特稱的“串烏”。這是一年中吃筍的最好季節,被俗稱為“黃泥拱”的毛筍,無論是紅燒、油燜,還是鹽烤、雪菜燒,肉厚、鮮嫩、脆爽,還微微帶點甘甜,讓人意猶未盡。而一種只有清明時才有的點心“麻糍”,必須是由蒸熟的糯米粉配以當季采摘的艾青葉,由一名壯漢用石杵反復舂搗、捶打而成,軟糯可口,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可謂是老少皆宜。此時的馬蘭頭、香椿芽、水芹菜......每一樣只有在清明時節才有的時令野菜,更是叫人欲罷不能。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清明的一些老的傳統和習俗還是很好地保留了下來。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讓我們充滿希望地擁抱生活、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習俗的作文 篇3
承德
承德一帶的春節實際上是從臘月開始的。臘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戶戶均要熬粥,稱臘八粥,一來紀念釋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來喜慶五俗谷豐登,這天市場上開始上市年畫、爆竹、肉類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掃庭院,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擺酒宴,祭灶王爺。臘月二十五開始張貼春聯,喜慶氣氛越來越濃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團圓飯、包水餃,備冷拼,到凌晨12點時,鞭炮齊響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歡同樂,初二請姑爺、姑娘回門、初三會親家,初四會朋友,初五春節高潮結束。正月十五上元節,也稱元宵節,人們耍龍燈、舞秧歌、踩高蹺、玩獅子、晝夜盡歡。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業開始按部就班,恢復營業,春節至此結束。
邯鄲——除夕扔愁帽
古趙京都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和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墻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相傳,這一習俗,起自戰國末年。秦始皇打敗齊、楚等國,派大將章邯出兵趙國。趙國軍民堅守陣地,英勇抵抗,給秦軍以重大創傷。秦將章邯大怒,攻破趙國都城邯鄲后,對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婦孺,房不分官商民賈,大肆燒殺擄掠。趙國人為了逃避秦軍的`殺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離鄉,四出逃亡。
秦始皇統一天下后,規定了統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趙國人不忘亡國的奇恥大辱,每當夜深人靜,就紛紛把秦王規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時的邯鄲已在秦的統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橫遭殺戮。從此,趙國人對秦王更加怨恨。他們為了避免無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換舊為名,把頭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說是驅趕一年的晦氣,扔舊愁、迎新喜。官府也就無可奈何了.
久習成俗后來,秦國雖已滅亡,邯鄲人并沒改變習慣,把它作為一種地方風俗,稱之為“扔愁帽”,流傳至今。不過,今人扔帽,已沒有當年的憂愁,而是把它當作一件應景的樂事了
【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習俗的作文08-23
習俗的作文[經典]08-14
(精選)習俗的作文08-06
(經典)習俗的作文09-19
習俗的作文【精選】09-18
(經典)習俗的作文09-09
【經典】習俗的作文09-13
[精選]習俗的作文08-31
習俗的作文(精選)08-26
習俗的作文[精選]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