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的作文優秀8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習俗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習俗的作文 篇1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和家鄉的風俗。每個家鄉的習俗都有各自的講究和不同。而我們家鄉的'習俗也頗有講究,下面讓我為你們介紹吧!
我們是蒙古族,主要居住在美麗的內蒙古自治區。蒙古牧民喜愛穿滾邊長袍,頭上戴帽或纏布,腰帶上喜歡掛鼻煙壺,腳穿長皮靴,多住于蒙古包。
我們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講究禮儀。我們請客進入蒙古包時,總站在門外西側,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門,請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淺茶滿酒的禮俗熱情敬上后,并把哈達托獻給客人。當客人接過后,左手捧杯,用右手無名指蘸下向上,先祭天“再蘸朝地下,表示祭地”第三滴向前,祭祖先,隨后一飲而盡。
招待來客的家宴有手把肉和烤全席,我們蒙古族人忌諱吃狗肉,不吃魚蝦等海味以及雞鴨的內臟和肥肉。我們蒙古族熬得奶茶非常純,奶豆腐做的非常香,嚼口做得非常好吃。只要你來,保準讓你滿意而歸。
那達慕大會是我們蒙古族的傳統節目,一般會在每年的七、八的月份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群眾性盛大集會。其中包括:賽馬、摔跤、賽駱駝和射箭;女人們比針織,辮繩子和擠奶比賽。每個人都有強項。其外,大年春節和臘月二十三是蒙古的重要節日。
我們蒙古族很有講究吧!如果你來我們這做客,一定會讓你大飽口福,也會讓你充分了解我們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和好客。怎么樣?我們的家鄉習俗頗有講究吧!歡迎你來我們美麗的家鄉,我們會熱情接待你的。
習俗的作文 篇2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即承放飛帖之用。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時代發展、科技進步,拜年的“包裝”日漸更新換代,但是,中國人過年的傳統、拜年的習俗和在這傳統與習俗中蘊含的對親友的祝福、對新年的期望,并未隨著公元紀年數字的增加而減少、淡化。
在道賀中豐富春節習俗
“拜年”是通俗的講法,此外尚有“見節”、“賀正”、“賀歲”等雅稱。“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人們外出相遇時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若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祐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拜年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愿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后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宋歲朝圖:這幅宋人繪的歲朝圖,重在顯示正月初一的拜年活動。主人送往迎來,家中設酒待客,兒童在園內燃放鞭炮煙花,大門上貼著門神,構成了濃厚的節日氣氛。
在禮規中實現人文教化
儀式所強調的是對同一血親的認同,而拜年正是從此開始。給家人拜年,對于重構家族或家庭成員內部的人際關系十分重要;給親朋好友、同事領導等拜年,顯然是在重新梳理親朋好友間的人際關系,增強親密程度;還有些地區在正月初八之后要耍社火,人們都會扭著秧歌,踩著鼓點,到附近的村寨拜年,而這些活動的真正意圖,就是重建一個更為廣泛的社會關系。
民國春節拜年祭祖。正月初一清早,穿戴一新的晚輩要給家中的長輩(如父母、祖父母等)叩首拜年,以盡孝禮;長輩則端坐受禮,對未成年的晚輩還要給一些“壓歲錢”。
舊時,拜年是老北京人過春節很重要的一項活動。除自家慶賀外,親戚、朋友、同事、鄰里等從這一天起要互相拜年。
過去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四類:一是走親戚。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忱。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到了年禧,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喜發財”、“一順百順”。
首都博物館研究員、民俗專家沈萍認為,年的文化屬性,除了辭舊迎新外,就是通過各種儀式重構人際關系。晚輩給長輩拜年還包含著“感恩”意識的'培養。長輩對晚輩的愛通常是自然而然地傳遞,而晚輩缺乏回報長輩的人性自覺。拜年不但是提升親情密切度的民間禮規,也是民間社會精神操練、人文教化、道德修養的自治活動。
在現代社會實現文化歸屬
辭舊迎新始終是過年也是拜年的主題、核心。拜年說的話、送的禮,甚至吃的東西,無不體現出對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此時人們心中充滿對未來的希望,對過往的人際關系中產生的摩擦、不悅等,多會采取一種寬容、化解的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拜年的現實意義集中地體現在調適人際關系方面。可以說,中國人憑借著新年中的各種拜年儀式,建立了友誼,增強了互信,完成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祈慶富認為,中國文化推崇含蓄,有些平日不便表達或不好意思表達的情感,均可借拜年之機抒發一下。人們抱一抱拳、拱一拱手、道一句“給您拜年”,一切都很簡單,事實上卻是一種儀式。在這種簡單的儀式中,平日里的誤會、不滿化作祝福、贊美,舒緩過往的矛盾,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過年時人們更看重的是“情”。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蕭放認為,人是群居的社會動物,尋求文化的歸屬與心靈的安頓。奉祀家族祖先,親人聚會歡樂,人們的精神在親情的浸潤交融之中得以升華。今天是網絡化時代
習俗的作文 篇3
我們終于等到了夢寐以求的春節了。
這里的街道上車水馬龍,兩旁的路燈桿上都掛上了大大的紅燈籠。
廣場里園丁們把五彩的鮮花擺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最多的當然是羊了,因為今年是羊年嘛!晚上的時候樹上的霓虹燈就會像星星一樣閃耀著,又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車站里人上人海,大家都拿著大包小包準備回家和親人團聚,每個人臉上都露出燦爛的.笑容。
菜市場里四處都是喧鬧聲,人們不停地買著這些新鮮的菜,大袋小袋的拎回家,給家人燒一頓難忘的年夜飯。老板們個個忙忙碌碌地賣菜,大把大把的錢數都數不及,高興地嘴都合不攏,要是天天過年就好了!
老人們也很高興,他們又可以見到自己的兒女了。
但最高興的當然數我們小朋友們,我們放松地心情去吃,去玩,去旅行,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去做客,還有壓歲錢可拿了!
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貼上了新對聯,家里都打掃地干干凈凈,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過年了,一切都沉浸在歡聲笑語中……
習俗的作文 篇4
民間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習俗的作文 篇5
臘八節,是指農歷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我們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聽說凌晨四五點鐘,施粥的人們就開始煮粥。
紅色的大棗,甜潤的桂圓,珍珠似的黑米,雪白的薏米,噴香的花生粒,還有洗凈的大米,一股腦兒倒入大鍋中慢火煮燉。待開鍋后,再一碗一碗盛好,贈給過往行人。拿著一碗碗熱騰騰的臘八粥,心中的寒意漸漸退去。每一勺的甘甜都融于舌尖,香氣久經不散,沁透心脾,心里一股熱意涌上來。
聽山西來的'鄰家嬸嬸說,她們那邊還要吃臘八蒜、臘八面。臘八蒜青青的顏色,濃濃的味道,咬一口,酸酸的,甜甜的,讓人流連忘返,可以當餃子餡,包起來,嘗一口,讓人愛不釋手。還有臘八面,用餃子皮切成三角形放上調料,加上臘八粥的少許調料又甜又咸,美味極了,代表著來年五谷豐登,風調雨順,而且老年人吃了代表長命百歲,壽比南山。
而今,臘八節已過,但臘八粥、臘八蒜、臘八面,卻一直留在了我的心中……
習俗的作文 篇6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習俗的作文 篇7
臨近端午節,朋友三四在一起聊起昆明端午節的話題,不約而同都認為現在的“節味”沒有小時候濃了,也許是因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豐富了餐桌、社會的變遷、鋼筋水泥的居住環境,這些種種把老昆明的'味道慢慢隨風而逝。那和大家寫寫我所認識的老昆明端午節習俗。
習俗的作文 篇8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見來?”元宵節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彩,好不熱鬧。
說起元宵節,還有個不小的來歷呢。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一天,東方朔看見一個名叫元宵的宮女因無法盡孝而準備投井,阻攔下后便決定幫她回家。于是,他用計使民眾以為有天火降世的焚身之災。傳到皇宮后,他便讓漢武帝讓民眾在十五晚上掛燈,放煙火來躲避“天火”。
之后,由于沒有天火,漢武帝大喜,便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春節過后,元宵節很快就到了
這天一大早,我便和媽媽做起了元宵。小小的元宵圓圓的,白白胖胖,十分可愛。
“咕嘟咕嘟——”元宵在沸騰的水中不停打滾,如同魚躍龍門般七上八下。一顆顆晶瑩飽滿,饞得人垂涎三尺。
晚上,便到了一天最重要的環節——燈會。大街上火光四射,將人們的`臉龐照得紅通通,盡顯一派生機。
街旁,四處掛著大紅燈籠,各式各樣的紙燈、紗燈。“賣燈籠嘍!”小販一聲吆喝,孩子們便一窩蜂圍了上去,你爭我搶,氣氛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嘩——”一朵煙花穿入漆黑的夜空,綻放出美麗的火花。夜空頓時布滿了成千上萬的火花,如天女散花,又似牡丹盛開。盛開、落下……隨即,便又是一輪優雅的綻放。
元宵節,愿你在那燈火闌珊處,與家人共度歡樂!
【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有關習俗的作文:正月的習俗01-29
習俗的作文01-17
習俗的作文01-22
習俗的作文【精選】09-18
(經典)習俗的作文09-09
(經典)習俗的作文09-19
【經典】習俗的作文09-13
(精選)習俗的作文08-06
習俗的作文[經典]08-14
【精選】習俗的作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