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習俗的作文

時間:2022-09-09 18:39:48 習俗 我要投稿

實用的習俗的作文合集九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習俗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習俗的作文合集九篇

習俗的作文 篇1

  “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福大家新年好。”你知道嗎,關于過年有一個這樣感動人的傳說。

  從前,在一個山腳下有個美麗的小山村,村民們安居樂業,高高興興地過著幸福的日子。

  直到除夕那一天,山上來了一只可怕的大怪獸,它長得虎不像虎,叫做年。它下山去吃那些人,人們有的把門關緊,生怕年進入他們家了,有的和它拼搏,還有的被年吃了。過了一會兒,年就吃光了上百個人,大家非常懼怕它,說:“年這個大怪獸比老虎還要厲害。”

  過了幾天,有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想出了一個對付年的辦法。他把全村人召集到了一起,他說:“我想到了一個對付年的好辦法,你們如果看見年來了,就放鞭炮,敲鼓,然后再點燃火把,再拿刀來對抗年。”

  過了一年后,又到了除夕,年又來侵略村民了,年剛想進入一個村民的家,發現家里沒有人,后來就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敲鼓聲,還有人拿著明亮的火把,村民們還沒拿起武器對抗年的時候就嚇跑了。

  伺候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放炮,敲鼓,點火把,貼對聯,人們把這一天叫做“年”。

習俗的作文 篇2

  谷雨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節氣,也是4月的第二個節氣。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時節。當每年4月19日~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谷雨。

  谷雨的名字來自古人“雨生百谷”的說法,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類農作物的生長。谷雨節氣名字的由來,另一個傳說則是與倉頡有關。玉帝為犒賞倉頡造字,特賜金人,倉頡認為這是本份,不配收取,只愿五谷豐登,百姓皆有所食。第二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卻見滿天里向下落谷粒,黃帝深有所感,于是將那天定為谷雨節,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這一天都要歡歌狂舞,感謝上天。從此,谷雨節便一直延續下來了。

  中國古代將谷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于桑。”是說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后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習俗的作文 篇3

  南京人對過春節是極為重視的,尤其老南京人。

  老南京過春節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九個字:圖吉利、討頭彩、盼來年。除夕那天,老南京要祭祖、守歲、吃年夜飯等等。

  臘月二十四就開始忙年了。炸蘿卜圓子、豆腐圓子,做年糕、蒸饅頭、準備各種菜肴,一直忙到年三十。年三十中午開始,家家清掃門窗,貼春聯、窗花。然后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飯、包餃子、守歲。

  還有一些老南京過年必吃的,除夕那天,老南京人要祭祖、守歲、吃年夜飯等等。守歲時,要吃一種甜羹,又叫福壽湯。這湯由紅棗、蓮子、荸薺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壽的意思。初一吃餃子不是南京人的傳統,而是吃元寶蛋(就是茶葉蛋),客人來了,一定要吃一個。另外,要給客人端一碗糖水,里面放上一個歡喜團(把糯米粉蒸熟以后曬干,搓成一團),寓意甜甜蜜蜜、歡歡喜喜。

  三十晚上要燒兩條鯽魚兩條鰱子魚。燒好的魚放到家里的箱幾上,等到過了小年(元宵節)才能吃。此外,每家至少還要買8條活鯽魚養起來,以此寓意年年有魚(余)。年三十中午開始,家家清掃門窗,貼春聯、窗花。然后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飯、包餃子、守歲。

  南京人過去歷來有燒素什錦的習俗。現在不少飯店都有現成的賣,小夫妻不會費那么多事,一件一件地買來,擇好洗凈,只到超市便可稱到現成的熟什錦了。但城南有老人的家庭依舊在炒,且十分講究,什么薺菜、黃豆芽、藕、針菇、金針、木耳、芹菜、菠菜、胡蘿卜絲……有十幾種之多,炒是一樣一樣地炒,然后匯總攪拌。黃豆芽像如意,薺菜與聚財諧音,所以是必不可少的。大致就這些了。

習俗的作文 篇4

  過了臘月二十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便正式拉開了帷幕。

  在整個春節日,最有趣的莫過于臘月三十了。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著貼對聯,打掃房間,忙得不可開交。每家每戶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到了晚上,新年的氣氛更濃了。在我的家里,媽媽和奶奶正在認真地準備著年夜飯,我和爸爸則擺好桌椅和碗筷,靜靜等待著年夜飯。不一會,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就端了上來。有紅燒肉、燉雞塊、大閘蟹,還有各種各樣的炒菜,僅僅看著便令人大飽眼福,在奶奶的祝福聲中,年夜飯開始了,我們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年夜飯后,大家都坐在沙發上,一邊開心地聊著家常,一邊專注地看著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別提有多高興了。

  當鐘聲敲響了十二下,除夕的高潮便來臨了。我和爸爸帶著各式各樣的鞭炮下了樓。樓下早已聚集了許多大人和孩子,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快樂。我和爸爸先點燃了一掛鞭炮,霎時間便響起了“霹靂啪啦”的聲音。接著,我又點燃了幾根魔術棒,伴隨著“嗖嗖”的聲音,五顏六色的煙花爭先恐后地飛出,在天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曲線。忽然又是一道道的五彩繽紛的光線,原來是其它孩子放的。轉眼間,一朵朵美麗的花在天空中綻放,它們爭奇斗艷,直沖云霄,將漆黑的天空照耀的如同白晝。緊接著,又有一批,如閃電、如流星,劃破了天空,它們在天空中旋轉著,飛舞著,把整個天空映照得金碧輝煌,遠遠望去,真是美不勝收,令人不僅陶醉在這美景之中。我扭頭看看其它人,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仿佛陶醉在美景中,又仿佛在憧憬著美好的明天。

  啊!春節真有趣,的確是個有起的民間習俗。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去廣西桂林旅游。在旅游過程中,我發現廣西桂林的瑤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風俗。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假如你有一天去瑤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著一漂亮的銀項圈,而且這銀項圈外人是不能碰的,這表示她還沒有結婚。因為每個瑤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長就為她訂做這個銀項圈為她戴上,只到她結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為解下來。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沒有戴銀項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問一瑤族小姑娘幾歲了,應該問:“你家酸魚淹多久了”她就會告訴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齡。如你說“你幾歲了?”她理也不理你。原來,她們從剛生下來的那天,她阿爸阿媽就一定到街上買條大魚淹下,直到她結婚那天,這魚才能拿出來做給她舅舅吃,別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個小伙子,哪天你到瑤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腳,你千萬別生氣的也揣她一腳。因為,她揣你一腳是表示她喜歡你,揣得越重說明她越是喜歡你。如你也踩她的話,說明你也喜歡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馬上就會請全寨的長老來訂親,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誰家姑娘呢?他就會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樓下唱歌,如姑娘喜歡他,就會和他對唱,如姑娘沒看上她,就會灑一盆冷水下來,那他就會知趣的走了。

  同學們,你們說瑤族的風俗有趣嗎?

習俗的作文 篇5

  三月三是畬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畬族人民都要用畬族的方式隆重地慶祝。三月三那天,整個小城裝扮一新,到處張燈結彩,彩旗飄揚。打扮得最漂亮要數寬闊的廣場了,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椅子像一隊隊出列的士兵。舞臺的裝飾更迷人,鋪上了紅紅的地毯,邊上都是畬族的各種器具,那五彩繽紛的燈光照在廣場上,整個廣場顯得更加艷麗了。

  別開生面的中國畬鄉三月三文藝晚會開始了,五十六個民族歡聚在一起,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文藝晚會的節目一個比一個精彩。活潑可愛的我和小朋友們表演了《在燦爛的陽光下》,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更惹人興奮的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鄧XX.陳毅五位爺爺跟我們同臺演出,那激動的場面令我終生難忘。

  今年的三月三過得太有意思了,我愛中國畬鄉的三月三。

習俗的作文 篇6

  祭灶是春節傳統習俗之一,灶神是民間家家灶房供奉的菩薩,被尊稱為“灶君司命”。早在夏代,他就是民間尊奉的一位大神。據古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日黎,為祝融,祀為灶神。”或說鉆木取火的“ 燧人氏”,神農氏(炎帝)的“火官”,黃帝作灶的“蘇吉利”為灶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考察人間的所作所為,上告天帝,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尊敬。

  灶王龕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或將神像貼在墻上,上書“ 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等文字,兩旁的對聯為:“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保佑一家老小的安全。

  民謠云:“二十三,糖瓜粘。”這是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祭灶之日。又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指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老百姓在二十四日,水上船家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其意在于歡送灶王府君上天去向玉皇大帝匯報這家人一年來的善惡行為。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將新的一年中這一家人應得到的吉兇禍福交給灶王爺之手,由他掌握處置。因此,每戶人家都十分重視祭灶。

  祭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灶王神像敬香,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再擺上紙馬和草料。焚香完畢,請出灶王神像,連同紙馬和草料,在院子里點火焚燒。全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此時,有的地方還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

  除夕之夜,灶王爺帶著一家人應得到的.吉兇禍福又回到了人間。每家要換上新的灶君神像,點上新灶燈,擺上供品,在灶龕前焚香化紙,算是“接灶”,灶王爺又開始了新一年的監護工作。

習俗的作文 篇7

  濰坊農村過年,習俗大同小異,都有五個必有的程序:貼對聯、供家堂、放鞭炮、接財神、吃餃子。…………。

  貼對聯在我國由來已久,起初是貼門神,防止魑魅魍魎侵入家庭。秦漢以后,門神是神荼、郁壘;唐宋時期改為秦叔寶、尉遲敬德,原因是唐太宗殺兄逼父登上皇位,夜里卻總難以入睡,不得不讓心腹大將把門守夜。五代孟昶突發奇想,對貼門神進行了改革,有一年他撰寫了“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的對聯貼在皇宮大門上,這種創新之舉被大家接受,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對聯起到了烘托新年氣氛的作用。…………。

  除夕這天,(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掛家堂。儒家講究“事死如事生”,特別強調“慎終追遠”、“親親為仁”,認為大家都親自己的親人,國家和社會就會安定。而“追遠”傳到現在,只有供牌位和掛家堂這一形式,在許多地方家堂也叫“軸子”,上面按左昭右穆的順序,排列著列祖列宗的姓名。…………。

  過年,原本是太陽公轉、地球自轉的自然規律,本來并不神秘。但在歷史的長河里,人們不斷地給它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年,在原始社會甚至不叫年,它被稱作“草”,由于“一歲一枯榮”的緣故,一年就是一草。進入奴隸社會,人們對自然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開始以歲星紀年,一年又被稱為一歲。年記載著中國以農立國的歷史。由于農業的需要和對于豐收的期盼,每年人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祈禱和慶祝豐收,而“年”字最早也是從“豐”字演化而來的,這從甲骨文和金銘文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原先過年的日子也不確定,夏朝把過年定在正月,商是臘月,周朝則是冬至月,秦朝就放在10月。漢武帝又把年調整到正月,此后歷代相因不改,人們才有了一個固定過年的日子。所以人們稱春節也叫夏歷年;又由于是太陰歷,故也叫陰歷年;更因為是農業的緣故,也叫農歷年。但過年對富人來說是過年,對窮人來說是過關。所以人們又把年想象成兇神惡煞,不得不燃放爆竹驅除它,這就是過年燃放鞭炮的來源。

  不管富人還是窮人,發家致富都是共同的理念,接財神就成為大家共同的行動。……在我國,財神一共有四人。文財神先是商末的比干,因被殷紂王剖心而死,傳說他失去辨別能力,誰祭祀他他就讓誰致富;另一位是春秋時期越國的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后,經商致富,自稱陶朱公,后來被商人尊為財神;武財神是關羽,他被吳國殺死,被人割去頭顱,據說也有比干的功效;另一位是趙公明或稱趙公元帥、趙玄壇,他在《封神演義》中統理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位仙官,被道教尊為財神。……除夕夜到大街上看看,或父子二人、或祖孫三代,擺上供品,燃放鞭炮后把酒酹地,口中念念有詞,一是請祖先回家一起過年,二是請財神早早到家。進門一定有人明知故問:“接到財神了嗎?”回答的也一定是明知故答:“接到了。”接著就是喝團圓酒,吃團圓餃子,并守夜到子時。正因為過去吃餃子是在交子時的時候吃,也才有了餃子的命名。…………。

  農民過年,講究的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過的是對豐收的慶祝和對發家致富的更大期盼。所以接來財神后,喝著團圓酒、吃著團圓餃子,就開始了對來年生產經營的規劃打算。這就是農民的過年,期盼來年的豐收本來就是過年的題中應有之義。

習俗的作文 篇8

  (一)大年夜的習俗

  下午,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去鄉下吃飯。在路上,我看見大街上人山人海:有的在買煙花爆竹,有的拎著3-4個大包回家,有的在超市買所需物品,有的則在理發店里理個漂亮的發型過年,還有的……這時候,爸爸給我講起了除夕夜的傳統習俗:“大年三十,也是‘除夕’,指中國及其它文化圈地的農歷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趕‘疫疬之鬼’……”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來到了鄉下。我剛一進門,就看見桌上擺了四包餃子和兩條大魚。我疑惑不解地問爺爺:“為什么大年夜要吃餃子和魚呢?”爺爺和藹可親、滔滔不絕地對我說:“魚和餃子在大年夜是少不了的菜。

  因為‘魚’和‘余’諧音,象征‘吉慶有余’、年年有余;而餃子,則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還沒等爺爺的長篇大論講完,就聽見奶奶在催爺爺:“怎么還沒開始炒菜啊?”爺爺只好先炒菜了。而我呢,就飛快地找到一個好位子,等“高級廚師”上菜啦!

  (二)有趣的年夜飯

  第一個菜終于上來了,是我最喜歡吃的“大蒜炒肉絲”!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筷子夾了一片,毫不客氣地敞開肚皮吃了起來。我過越吃越快,都不分酸甜苦辣就往嘴里塞。過了一會兒,爺爺又上了一道我愛吃的“酸辣土豆絲”,看似辣椒放多了

  可我還是忍不住有筷子夾了一大把塞進嘴里,不一會兒,我就被辣得把滿滿一杯冷的橙汁喝得一干二凈,還不住地伸舌頭,像狗一樣吐著舌頭。不過,狗吐舌頭是因為熱,而我是因為辣!又過了一會兒,辣倒是解決了,但是肚子又鬧意見了。我又疼得齜牙咧嘴,過了好一陣子,終于不疼了。我心里想:以后我再也不敢這樣子了!

  (三)看煙花

  剛吃完飯,肚子早已圓圓的了,似乎隨時都要爆炸似的。突然,外面響起了一聲震耳欲聾的鞭炮劃破了寧靜的夜空,周圍的氣氛頓時熱鬧起來。我急急忙忙跑出去煙花。“哇,真好看啊!”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道。

  天上的煙花真是讓我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個煙花,又錯過了那一個煙花,看見了那個煙花,另一個煙花又出現了,讓我目不暇接。有的像越王珠寶店里的金戒指,有的仿佛是一把蘑菇傘,有的如同一朵朵盛開的花兒,有的則猶如是一條條長龍直沖夜空,有的似乎是一顆顆流星降落在大地,還有的……這些煙花太漂亮了,晚上睡覺的那一時刻,還清清楚楚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啊,大年夜真好啊!

習俗的作文 篇9

  “中元節”,桂東人稱之為“七月半”。

  關于中元節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傳說。

  一說是源于佛教《大藏經》中的目蓮救母的故事。目蓮歷經千辛萬苦才到陰府,見到死去的母親被一群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母親,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經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餓鬼再也不敢來搶奪了。為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都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道教也在這一天舉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燒冥紙,讓無主孤魂飽吃一頓。

  另一說是由古代“郊社”演變而來。農民在夏收之后,趁農閑舉行祭田、祭祖儀式,酬謝管理土地的神靈和開辟田園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古時中元節只是在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規定不能在別人家中過夜。后來從素食發展為葷食,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稱為“鬼月”,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變成“送鬼節”。

  在桂東的習俗中,“七月半”是清明節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時節。其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清明節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紙、冥衣、靈屋、線香和鞭炮,琳瑯滿目。自初十日開始,家家戶戶便要將廳堂打掃干凈,神龕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備酒肴饌品連日供奉,以迎故祖。家人不許吵鬧、不許赤身露體,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鳥等一列不能打死,并且要焚香燒紙,說這些東西極有可能是祖先變化的。到了十三日,焚燒冥衣、冥錢、靈屋祭奠新逝的長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紙寫上祖先的名諱在戶外焚燒以祭奠故祖。燒紙錢是不能只獨給自己的亡親,也要給無后人的亡靈燒一點,否則難免他們不會在陰間為難自家故祖,于是這便有了十五日夜為孤鬼“燒孤衣”傳統。

  雖然民間有關于牛郎織女七月十五鵲橋相會的美麗傳說,但在桂東人的心目中,卻永遠抹不去鬼的陰影。“七月十五鬼亂竄”,傳說閻王爺要在七月大開鬼門關,讓眾鬼夜出地府至陽間游走,夜晚在外行走是極有與鬼相遇的危險,因而七月切忌遲歸或夜出。如果你偏不信這個邪,一定會有人繪聲繪色地向你講敘:某人就曾在某年七月半的夜晚看到過野外的山巔之上有簇簇鬼火游動,凝神間還聽到鬼們絮絮之語。保讓你毛骨悚然,汗不敢出,哪還有心情顧及牛郎織女“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浪漫!

  桂東有句俗諺:七月半的鴨子--不知死期。大概是七月跟死鬼和亡靈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所以人們的禁忌也不少。除前面所說的夜不出戶之外,還有不少傳統禁忌:農歷七月間,要避免搬家,婚宴更是罕見;不能開市、討債,免得落個發鬼財、做收帳鬼之嫌;不得下河游泳或進行各種水上運動,以防被“水鬼”拉走;偶有小孩子生于月半,作父母的一定會將其的生日改為七月十四或十六,以避“與鬼俱來”之嫌;或有長者亡于月半,家人往往會大不高興,說是長者不善作長,死了還要“與鬼同去”……總之,“七月半”在桂東人眼里是“草木皆鬼”的一個節日!

【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有關習俗的作文:正月的習俗11-25

習俗的作文01-17

漢族的習俗作文600字-習俗12-22

過年習俗_寫節日習俗的作文07-14

春節習俗的作文300字:過年習俗03-27

春節習俗作文600字:過年的習俗09-09

傳統習俗作文-大屋諶的習俗12-31

過年的習俗作文600字:過年習俗01-12

春節習俗的作文09-14

有關習俗的作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