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習俗的作文合集九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習俗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習俗的作文 篇1
二月二這天,理發店里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發。有“正月里不理發”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后,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們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這天理發呢?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便討了好彩頭,一年都順風順水呢。
習俗的作文 篇2
新春佳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征著一年的開始;標志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新春佳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是因為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系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新春佳節的慶祝活動,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到農歷正月十五,一連15天。
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歷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歷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采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后,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
歷代皇室慶祝“新春佳節”的場面往往反映出那個朝代的強盛、穩定與繁榮,國家越富強,慶祝儀式就越隆重。
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寫上吉祥聯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墻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習俗的作文 篇3
春節除夕,我同父母一起,回到了老家——順昌。
順昌雖然小,卻是一個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的小城。只是最近幾年在開發資源,躥出了好多棟鋼筋水泥鑄成的大工廠,不斷排出的廢水和廢氣讓清新怡人的小城變得有些灰暗起來。盡管都大家在努力想辦法讓小城重現光彩,但是這也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事。
已經四五個月沒有來順昌了,我對小城和年過六旬的奶奶都有了一些想念。每回年前回到老家的時候,總能看見慈祥的奶奶坐在房中,用手清點著”香“———這是一種重要的節日里必要點燃上的,外面用紅紙包著,會冒出很多的濃煙的東西。
車子順著新修好的瀝青馬路行駛,徑直開到了奶奶的平房門口,我急匆匆的推開大門,跑進庭院里,卻發現奶奶悠然自在倚在搖椅上,瞇著眼養神。
我四處張望著,卻沒有發現往年成堆在角落的”香“,連一點煙味都沒有聞到。
“奶奶,今年沒有”香“了嗎?”我扭頭問。
“嗯?是啊,今年沒有了呢...”奶奶不緊不慢的.接著我的話。
“今年呀縣里邊兒說了,這幾年環境不如從前好了,我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環境,那個香不是煙霧很大嗎,可污染空氣了。于是,他們就都決定不做了。雖然覺得有點舍不得,但是我可不能傷害了我的小孫女,所以,我也不做了。”奶奶緩了緩,接著說道。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籠罩著一種朦朧的感覺。要準備吃年夜飯了,爺爺擺好碗筷,沒有像從前一樣中規中矩地提著一大掛紅鞭炮到門口點燃,細聽左鄰右舍的動靜,也沒有一點聲響。爺爺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笑了笑:“我從小就生活在順昌,現在它環境有些不好了,鞭炮有污染,還制造了噪音,得不償失呀!我可不能成為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我聽完,徹底明白了。原來,爺爺奶奶都在為了保護環境而拋棄了舊觀念呀!
吃完飯,我們一家圍繞在茶幾旁,看著春晚,也沒有每隔一段時間聽見煙花“噼里啪啦”的響聲,盡管安靜的小城讓我有些不大習慣。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小城一定不會辜負在這里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人對它的期望!
習俗的作文 篇4
提起中秋節,誰都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嘛。可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卻在農歷的八月十六日。那么,我們舟山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么呢?吃月餅、賞月、和家人團聚……這些都已成為我們舟山人必不可少的習俗。
?在八月十六這一天,多數人家的餐桌上都會有一碗傳統小菜“芋艿鴨”。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傳說在很早以前舟山人不知有芋艿,到后來食用芋艿,這中間與明愛國將領抗倭有關。明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十六,瓊州參將俞大猷奉命在舟山圍殲倭寇,不料在離舟山不遠的海面上遭到襲擊。幸虧俞大猷指揮有方,將部隊安全撤退到普陀山附近一個小島駐扎,只是運糧船被倭寇劫走,吃飯成了問題,當時實行海禁,島嶼上居民已被強迫遷走,島已變為荒島,部隊面臨糧草斷絕的困境。士兵們餓得發慌,遍地去找可吃之物,發現沼澤地里有種野生植物,根部長有球莖,于是便挖來煮著試吃。一吃味道很好,且又耐饑。俞大猷得知后發動大家都去采挖。就靠這種球莖,俞大猷的部隊渡過了難關。所以俞大猷把這種不知名的食物取名為“遇難”。第二天,俞得到情報,那些槍糧的倭寇在普陀集結,設計水陸夾擊大敗倭寇,普陀山潮音洞畔到今留有紀念明將抗倭石刻,上鐫“明嘉靖癸丑秋,副使李文進,參將俞大猷,都司劉恩至,督兵滅倭于此”字樣。
舟山人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習俗的作文 篇5
我的家鄉鉛山,是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江南古鎮,也是江西四大名鎮之一,這有著與眾不同的過年習俗。
萬家除塵
為了迎接新年的來到,大家都在做著除塵的工作。我也拿著除塵用的小掃帚,在墻角上掃來掃去。你知道為什么要除塵嗎?除塵是為了把今年一年的晦氣給掃除,為了新的一年,有個好兆頭,有除舊迎新的.意思。
貼對聯和倒貼福字
“貼對聯了,貼對聯了。”我興奮地往家門口跑去,只見舅舅爬上樓梯,一手拿著對聯,一手拿著膠布,把對聯靠著墻,再貼上膠布。“福倒了,福倒了。”看見舅舅把“福”字貼倒了,我禁不住大叫。外公卻告訴我福字倒貼,這樣子就可以表示“福”氣到家的意思。
剃過年頭
“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過年了,就算頭發不長都會修剪一下頭發,叫“剃過年頭”剃過年頭選時間也有講 究,不能選臘月二十八,要不然就成了剃傻瓜了。
團圓年夜飯
過年可少不了團圓年夜飯,一桌子菜,一桌子的人,一家人坐在桌子前開開心心的吃飯,吃今年的最后一餐飯,大家都在邊吃邊聊,恰似一幅美麗的圖畫。
守 歲
過年時,沒有到12點,是不能睡的,這叫守歲。表示為了守住一年的最后時光,不能讓它白白浪費,大多數人,會在守歲時許愿,會讓人更憧憬新的一年。
家鄉的習俗很豐富,也很有意思。你的家鄉呢?
習俗的作文 篇6
端午節,湘湖下孫宗祠舉行了一場包粽子比賽,我和媽媽也是其中一組參賽人員!
糯米、粽葉、細繩,萬事俱備,只欠一聲令下。主持人叔叔一聲令下,大家都開始緊張地忙碌了起來。我左手托著粽葉,右手一卷,把粽葉折成漏斗狀,挖了一大把糯米放進粽葉里,然后把豎著的粽葉往下一按,封住了漏斗口,再纏上線繩,一個菱形的粽子就包好了。媽媽高興地大喊:“你好棒!”周圍許多人也開始關注我。我既興奮又緊張,馬不停蹄地連續操作,一會兒工夫,媽媽和我已經包好了3個粽子了。我偷偷地瞄了一下旁邊的小朋友,哇!他們也很快。我急了:再快點,再快點!可是越急越出問題,粽葉破了,媽媽教我的繞繩子的方法也忘了……
“時間到,停!”評委阿姨開始評分,主持人叔叔最后說:“這一輪的第一名是2號。”我和媽媽擊掌歡呼起來:“耶!”原來我們是這一組包的最多的',而且樣子又漂亮。
這次包粽子活動,我和媽媽都很開心。粽子里不僅僅有糯米和筍葉的清香,還包著無窮的快樂和無盡的親情!
習俗的作文 篇7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后,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愿。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后,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瑯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制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習俗的作文 篇8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這有著獨特的風俗,春節更為熱鬧。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習俗的作文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不覺中,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
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還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不僅有利于傳遞親情、尊崇孝道、弘揚正能量,而且有利于傳承文化習俗。所以,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輩。
還記得,小時候,跟著家人一起去掃墓時,經常看到人們在燒香、燒紙錢、燃放煙花爆竹。大量焚燒紙錢造成灰燼遍地,濃煙紛紛,甚至引發了不少山林火災。這樣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空氣質量還能好嗎?
令人欣慰的是,這幾年,在國家的號召下,在新聞媒體的宣傳下,在學校的教育下,家鄉的祭掃習俗悄然發生著變化。
鏡頭一:網上祭祀
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五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園開展祭掃烈士活動。在烈士墓前,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獻上自己親手制作的小花,齊唱歌曲《烈士墓前》,緬懷烈士們拋頭顱、撒熱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在老師的'號召下,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網上綠色祭祀,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將“鮮花”獻給烈士,并寫下自己的感受,表達我們對英烈的緬懷。
鏡頭二:綠色祭掃
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帶著我們去祭掃祖宗。在祭掃時,我卻發現,周圍的人都沒有什么人在燒紙錢、燒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問爸爸:“今年怎么跟以前不一樣啦?”爸爸笑著說:“過去,人們上墳燒紙、燃放鞭炮,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給社會公共安全帶來隱患。現在,不是都在提倡綠色祭掃嗎?大家都很自覺配合啊。”說著,爸爸在爺爺的墳前敬了一杯酒,媽媽把一束鮮花擺放在墳前。接著,爸爸給我們講起了爺爺生前的故事,我們聽得入了迷,心里對爺爺充滿了敬重與懷念。最后,全家人一起動手,在爺爺的墳前種了一棵樹,爸爸說:“明年我們再來的時候,這棵樹就長大了。”離開時,我戀戀不舍地回頭看了一眼,“爺爺,小樹,明年再見……”
網上祭祀、綠色祭掃,真好!家鄉的綠色習俗,我為你點贊!
【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有關習俗的作文:正月的習俗01-29
習俗的作文[經典]08-14
(精選)習俗的作文08-06
習俗的作文(精選)08-26
【經典】習俗的作文09-13
(經典)習俗的作文09-19
習俗的作文【精選】09-18
【精選】習俗的作文08-23
(經典)習俗的作文09-09
習俗的作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