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春節習俗》作文九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新年終于來了,我十分快樂,這個新年讓我記起了春節的傳統。
有一個鬼叫“祟”,這個鬼在三十晚上等上孩子入睡后,就摸他(她)的頭,這樣,孩子就會發高燒,若是治好了,這個孩子也就成了呆子。于是,就有了守祟這個傳統。但有一次,一個人家夜里沒守好,孩子睡著了,他睡前的玩具——幾元錢放在了床邊。祟來了,準備摸他頭,床邊的那幾元錢發出了光,祟怕極了,趕忙逃離了這間讓它害怕的屋子。因祟同音歲,所以就有了大人要給孩子包壓歲錢的傳統。
這次,我也要守一次祟。沒到十一點,我的眼皮就開始上下打架了。我在心中暗暗得想:堅持,堅持就能熬過這漫長的時間。為了打發時間,我和爸爸、媽媽就陪我打牌起來,終于,終于新年的鐘聲緩緩但有節奏的響了起來,直到那時我知道守歲那么難,那么讓人覺得度秒如年,但為了堅持,一定要堅持。這兩股力量,二總會打敗一!
過年還有很多傳統,比如,過年不能用小刀之類工具,怕傷到財神,不能用掃帚,怕把財神掃走了……
我愛過年和它的傳統。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并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谷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群”,象征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干干凈凈、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后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愿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爐中,叫“添旺”,象征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么溫馨,多么幸福。
正月初一,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糞土不傾戶外。
正月初三,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么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占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過年而疏于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關圣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以上就是我家鄉——福建的春節習俗。小伙伴,一起來,更精彩喲!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世界上有許多特色的民族節日,多的讓我們都數不清,可以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別特色的風俗習慣,其中我最熟悉的就是漢族的春節。由其它節日,進入漢族的春節。
漢族的春節是正月初一,它地前一天就是除夕,這一天大家都要吃年飯,年飯的菜起碼有二十幾盤,家家戶戶圍幾桌來吃。吃飯的時候,人人都說說笑笑,小孩子們圍成一桌,中年人圍成一桌,老年人圍成一桌。大家都在談論飯菜的美味與今年都做了些什么,這些都是中年人說的,老年人就說一些關于自己家里的事,小孩子就飛快地吃完飯說著怎樣去玩,去玩什么。吃年飯是春節很熱鬧的一個場景。
吃完飯大家都會去超市買各種各樣的東西,好像都不用錢似的,買了非常多我們平時都很想吃的食物,有糖,餅干,果凍,巧克力……等等。
最熱鬧的應該是晚上了,小孩子們都跑在外面空曠的地方燒爆竹,你追我趕,嘻嘻哈哈真是太開心了。而那些從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回來過年的大人們,一般都會買好幾千元的煙花來放,放煙花時,孩子們都坐在成一排來看那美麗的煙花,每放完一個大家就大聲地叫好。這時候,老年人一般都出來坐在樹陰下看著那些快樂的孩子們,同時也就回想著自己的童年時代的艱苦,和現在的幸福生活,每個老人面上都掛滿了笑容。放煙花也是春節中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情景。
春節是多么熱鬧和開心啊!幾乎每一個地方都這樣過的,大家都非常開心和快樂,我是多么希望這一天能快點到來,這就是漢族春節的特色。
《春節習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巴馬縣的坡幫村,那里的過年習俗可真有趣。如果你不信,就聽我說說吧!
大年三十的早上,爸爸把我和哥哥叫過去說:“你們去河邊把我們家的牛、豬、雞、鴨……給帶回來。”說完,把一個籠子和兩條繩子交給了我們,我就拿了一條繩子,心想:“真刺激,我還是第一次去趕牛呢!肯定很好玩。”這樣我就和哥哥高高興興地上了路,一路上我們還看見許多小朋友也跟我們一樣,去要他們家的牛、豬、雞、鴨。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河邊,我一看河邊什么動物都沒有,更沒見爸爸所說的牛、豬、雞、鴨……只見河邊只有一塊塊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石頭,我就問哥哥:“我們家的牛、豬、雞、鴨……在哪?”哥哥指著河邊的石頭說:“在那里呢。”接著說:“走,一起去把石頭裝進籠子里,這就是我們要的雞、鴨、牛、豬等。”我不懈地問哥哥:“這些是石頭呀!怎么是家禽呢?如果把它裝進籠子里呢?等真的牛、豬、雞、鴨來了怎么辦呀?”哥哥坐在河邊的大石頭上跟我說:“因為這是我們家鄉的一種風俗,這些石頭代表了牛、豬、雞、鴨……。每年年三十的早上,這里的人們都會到河邊來把它們拿回家,先放在門外,到了晚上12點放完鞭炮后才能拿進門放在家里,表示來年家禽興旺、有吃有財的意思。”我一聽,這才明白。我心想:既然是這樣,我就多拿幾塊石頭回家,我們家明年就家禽興旺,有多多的牛、豬、雞、鴨等。于是,我就和哥哥選了幾塊石頭裝進籠子里,又用繩子綁了幾塊石頭,就高高興興的拿回了家。
你們說,這樣的風俗是不是很有趣?
篇四:春節習俗
春節就是農歷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征著一年的開始;標志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是因為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系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春節的慶祝活動,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到農歷正月十五,一連15天。
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歷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歷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采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后,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
歷代皇室慶祝“春節”的場面往往反映出那個朝代的強盛、穩定與繁榮,國家越富強,慶祝儀式就越隆重。
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寫上吉祥聯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墻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聲聲三羊開泰羊群來 鞭炮陣陣萬馬齊喑馬兒過。
送灶神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節日,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說好話,因此這一天道教徒特別準備了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年糕
在春節前夕,一般家庭都忙著制作糕餅等食品,既可當禮品,也可用來款待到訪的親友。年糕(又稱黏糕)是一種象征吉利的春節必備佳品。這種用糯米制成、帶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稱與“年高”諧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義。
篇五:春節習俗
春節傳說之三: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篇六:春節習俗
在我們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春節。在這個節日里人們都會吃餃子、放鞭炮、拜年、貼春聯……
今天,我和姐姐下樓去玩,“哇!家家戶戶門口都張貼著火紅的春聯!”我們來到了一家服裝店門口,只見兩邊各貼著一張春聯,我情不自禁讀起來:“財運享通步步高,生意火紅騰騰起。”我剛想稱贊這幅對聯寫得好,姐姐卻在旁邊笑了起來。我不解,問姐姐:“姐姐,你笑什么啊?”姐姐捂著肚子笑著說:“應該這樣讀:‘生意火紅騰騰起,財運享通步步高。’呵呵。”我很好奇,就問:“為什么?你這樣讀反了。”姐姐說:“不,對聯應該從右往左讀,是你讀反了。俗話說:‘人朝門立,右手為上,左手為下。’就是說,上聯貼在右手邊,下聯貼在左手邊。”我點了點頭,看來上初中的姐姐知識就是比我豐富啊。可是,我突然看到這家門上的“福”字貼反了,我怕再給姐姐笑話,就仔細看了看周圍的店上的福字,都貼反了,我問姐姐為什么他們都把福字貼反了,姐姐點點頭,說:“是因為一個故事:據說,‘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一年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于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福晉十分惱火,多虧大管家能言善辯,跪在地上奴顏婢膝地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福晉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人。”
事后,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并且過往行人或頑童念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就會給大家帶來好運。”我點了點頭,說:“這些故事真有意思,看來今天我收獲的春節習俗方面的知識還真不少呢!”
《春節習俗》作文 篇5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新的一年又來到了。中國的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也是充滿著濃郁的中國傳統色彩的節日。那你知道春節有哪些習俗嗎?
想必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吃團圓飯了吧。沒錯,團圓團圓,團團圓圓,講究的就是一家人在除夕這晚圍著在一起吃頓飯,任何一個人都不能缺席。因這除夕這一天對中國人來說極為重要,這一天人們都要辭舊迎新,熱熱鬧鬧吃團圓飯。在古代,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圓飯”對古代人是多么的重要。
吃年夜飯的時候,是家家戶戶最熱鬧、最愉快的時候。在夜里,豐盛的菜肴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一起吃年夜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的。現在,年夜飯上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煮沸,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是諧音,象征著“年年有余”,也喻示“吉慶有余”。最后會有一道甜食,祝福以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當然,春節還有大人發給我們的紅包。中國人喜愛紅包,是因為紅色象征著活力,愉快和好運。派發紅包,是由長輩發給未成年的晚輩,表示把祝福和好運帶給他們。在古代,民間認為發壓歲錢給孩子可以壓邪,當妖魔鬼怪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拿這些錢賄賂它們,化兇為吉。現在,當孩子們打開紅包,也就打開了新年的祝福和新的開始。
當然了,春節的習俗遠遠還不止這些,讓我們當一回小記者,去各地調查調查,了解了解一下春節的習俗吧。
《春節習俗》作文 篇6
大年初二,大家歡聚在外婆家。外婆說:“咱們今天吃餃子吧!”三姨媽逗我:“你也來學學包餃子吧!”媽媽竟然信了,鼓勵我來包,就說:“你一定能包好的,我們都相信你。”我想了想,點了點點頭。
媽媽來搟面,我站在凳子上,幫媽媽把搟好的面壓一壓,給爸爸和爺爺來包。到我把媽媽搟好的所有的面皮兒都給了爸爸和爺爺后,我和媽媽也加入到包餃子的.行列中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一個搟好的餃子皮兒,把它攤平放在我的手心上。然后撒一些面粉在它的背面,再用勺子舀起一些紅蘿卜肉餡兒放在餃子皮兒上,最后再把餃子的兩頭一對折,捏一捏,一個又胖有圓的餃子就誕生了。我又照著這樣,包了好多個餃子。二姨媽說:“我們家寶寶包的餃子看起來還挺不錯的嘛,第一次學就能包的這么好!”
餃子下了鍋,煮熟了。吃著我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別提心里有多高興了。
《春節習俗》作文 篇7
南北各地都有自己過新年的方式,那么接下來,就看看我家鄉是怎么過年的。
過年前總是要置辦些東西的吧,這不,我爸爸就已經買回來了,一大塊豬后臀,我一直在問爸爸為什么要買豬后臀,爸爸對我說,豬身上的肉最好的地方就是豬后臀了。看,爸爸開始割肉了,今天又有口福了,想起那剛煮出的熱騰騰香噴噴的大塊豬肉,我就“口水直流三千尺”,嘿嘿,作為一個小吃貨的我,是絕對不能不吃的。
今天煮過肉,那明天就要炸老家最出名的食物――面坨了,面坨呈圓形,金黃色,剛出鍋的合格面坨應該是這樣的:最上面鼓出空空的一塊,圓乎乎的,活像一個金色小胖子,這才算合格。
炸過面坨過后,就該炸焦花了,把發過的面搟成薄薄的餅,然后切成長方形的樣子,放上白芝麻,等油鍋里的油熱了以后把做好的焦花放進去,炸成金黃的顏色,這就出鍋了。
那么,接下來就應該請我最喜愛的美食――牛肉丸登場了。剛剛炸出來的牛肉丸,外焦里嫩,著實讓人喜愛,再看它的造型,圓滾滾的,真是可愛呀。
我家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你家的呢?
《春節習俗》作文 篇8
小年,即每年農歷臘月23或24,它是慶祝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搞家庭環境衛生。北方人以臘月23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24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每家每戶黎明升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行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據《拾遺記》記載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當時先民驅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儀式.后“塵”與“陳”諧音,故掃塵就是一掃而光陳舊的東西,這既指庭院里的陳年老垢,也指舊歲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奉灶神為了控制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職,玉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灶神的匯報了.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說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說甜言蜜語;一說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祭祀時,將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之說。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歷二月六日),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禳災祈福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其中最有特點的還是守歲。
守歲,俗稱“熬夜”,即除夕之夜,達旦不眠。傳說,遠古時侯有一種兇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來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來,人們發現它的弱點是怕火光,怕聲音,于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出爆響,年這個怪物也就不敢出來為非作歹了。從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不過,守歲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包餃子,而且還必須包素餡的餃子,這是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凈凈,平安順利”。還有人在餃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著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著長壽。
注意,守歲還有不少禁忌,如禁掃地,過小年時,平時很難觸及的角落都要打掃干凈,而進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亂也不能掃,習慣上認為那樣會“破財”。再如,禁用剪刀,禁說“沒有了”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節習俗》作文 篇9
新春是我們國家傳統的年俗。家家戶戶張貼大紅春聯,掛紅燈籠,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的氣氛。
每年新春可真熱鬧呀!家家趕做年夜飯,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每家都燈火通明,鞭炮聲徹夜不絕。我們全家回到奶奶家,奶奶高興地眉開眼笑,爺爺拿出好多好吃的忙個不停。媽媽、爸爸在廚房炒菜,做飯忙得熱火朝天。不過新春里令我最高心的事,那就是放鞭炮了。
晚上,爸爸說:“兒子,大家一起去放鞭炮!”放鞭炮!我一聽見放鞭炮!高興的一蹦三尺高。趕快梳理好自己。對爸爸說:“我們走。”我們拿出在市場上買了許多的炮,有三角雷、雷王、禮花炮、鞭炮、刺花、黑鞭炮、謝天元……等等。
我們買了很多炮。我的弟弟一看見摔炮,就高興地不得了。還摔了一個狗啃泥呢。我拿出了幾盒。便開始玩,弟弟也在玩。我們放了許多的小花炮,有的像花,有的像小樹,還有的在空中爆炸了還散開了!突然 “轟”的一聲,天都震了一下。原來是爸爸放了一個震天雷,聲音可真大呀,嚇死我了。啊!在新春中可真快樂呀!
【實用的《春節習俗》作文九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春節習俗作文6篇03-21
【實用】春節的習俗作文八篇03-21
【實用】春節的習俗作文9篇03-18
【實用】春節的習俗作文10篇03-14
實用的《春節習俗》作文8篇03-08
實用的《春節習俗》作文八篇03-06
【實用】春節的習俗作文六篇03-06
實用的春節習俗作文8篇03-01
【實用】春節的習俗作文7篇02-27
實用的《春節習俗》作文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