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_800字
春節習俗_800字1
滄州舞獅表演歷史悠久民間蚌舞船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中國農村和鄉鎮流行。凡遇到節慶日和龍華廟會期間,都會以行街和場院的表演形式,并伴有悠揚的民樂或鼓點演奏,世代以來,頗受百姓的喜愛。
為將蚌舞船這項民間藝術重新煥發青春,龍華滄州舞獅團街道文化中心領導四處奔波,尋覓到精于此藝的老藝人樊雅娟等。當年逾六旬的樊老師獲悉這瀕臨絕跡的蚌舞場有望挽救使,不禁喜形于色。她自己墊付達一萬元,從自我構思、自作編排做起,經過數月的努力,終于在龍華地區創建了全市首個民間蚌舞船隊。河北舞獅團
北獅舞法的基本動作有:愕、怕、喜、爬、蹲、退、滾等,配合柔順、活潑、靈巧、神采、愉快、輕盈的步法,把獅子舞得惟妙惟肖。其眼睛、嘴巴、耳朵會開動,此種技術重于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
以武士(即所謂主人)之敏捷矯健之身段相配合,來表現獅子的雄健勇猛,也生動地刻劃出武士之機智及風趣,予人一種美好振奮的享受。
通過武術家巧妙的改良,使獅子舞中之獅子,已不是兇殘暴戾之山野猛獸,而足一頭親切可愛很馴服的家畜,有時表現得像一個深于世故,沉著持重的老者,有時表現得像一個天真頑皮的小孩,往往有其可愛的性格,此是北方獅子舞的特點。
北獅造型與真獅酷肖,不若南獅龐大,頭部亦沒有南獅五彩繽紛裝飾,純粹是獸毛顏色,惟其頂部加一獨角以示不同平凡的獸類。全身以纓毛作獅被,甚至表演者所著之褲子與鞋都和真獅子腿部毛色一樣,因而舞動起來就是一頭惟妙惟肖的活動獅子,予人有真實的感覺。
北方獅子表演時共需舞員三人,一人舞獅前身呀(即獅頭),一人舞獅后身(即獅尾),另一個飾武士,領導起舞。
北獅的舞姿,主要在表演的善良與靈巧,翻滾跳躍,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齊合一,加上充京鈸、京鑼、京鼓等音樂節拍,按樂聲起舞,引者舞持球翻騰滾確,表現武士雄姿,徐徐持球引獅起舞,而舞獅頭者除跟隨持球武士各卜種動作而配合演出各種舞姿外,還必須給舞獅尾者以充份默契,而舞獅尾者亦必須留意獅頭動向,頭則尾亦動,頭定則尾亦定,跳躍翻滾,緊密跟隨,俾能頭尾舞姿調協,融成一體,方上乘舞技。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原來在北方舞獅子表演時只需要三個人,而在南方,舞獅子的時候則是越多人越好,就是圖個熱鬧這一點跟北方的確有很大區別。
春節習俗_800字2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咱們十堰過春節的習俗。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最初人們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用以避邪,后來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的名字。春聯多用紅紙書寫,代表著吉祥、幸福。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們則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春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春鐘聲敲響之際,整個城市的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一刻,有的人家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由掌廚的做出來,而且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砧板聲、爆竹聲,再夾雜著人們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咱們這里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點。
一時間,十堰的過節習俗說也說不完,等你到了這里,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春節習俗_800字3
作為一個福建人來講,對于當地的習俗,我可是再熟悉不過了。不管是節日習俗,還是其他的。我都是有問必答。就拿春節的習俗來說吧,對于這方面,我可稱得上是“萬事通”呀!
我們泉州從初一到十五,都稱為“過年”,要等過了十五,“年”才算過去。
從正月初一到初四,人們都歡度春節,初五,百業經營,俗稱“初五隔開,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 ”當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就會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水果、清茶、金豬等供品,點上三支清香,點蠟燭,恭拜“天公”,祭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到初四。
除夕之夜要守歲至深夜12點鐘,迎來了新年黎明,家家戶戶都燃放煙花爆竹。開門迎春納祥,俗稱“ 開正” 。
元日,每家每戶都會把自家的孩子早點叫起來,帖紅春聯,逢門必貼,無論前后,無論大小。
清晨,無論男女老少,紛紛起床盥洗,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早餐合家吃面線加雞蛋,吃蛋去殼,意在除霉氣,迎吉祥;面線則象征福壽綿長。早餐后都會出門走訪鄰居,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道“恭喜”。就拿春節的習俗來說吧,對于這方面,我可稱得上是“萬事通”呀!
到了正月初九,也就是“天誕日”,民間普遍都要“ 敬天公 ”,放爆竹、點上一對紅燭燈。祈求新的一年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在大廳的天井口用兩條長凳架起一塊八仙桌,桌上靠后擺上一道紙糊的高大“天公廟”,桌前擺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豬頭,其次是五斤大豬腳,邊牲是雞、魚、或魷魚干、目魚干,這三項組成三牲,放在一個大盤子里。以及酒瓶、酒杯。這些都得在當天的清晨擺好。長輩領著全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謝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順舒的浩大天恩。與此同時,也向玉皇大帝有所祈請,并許愿日后隆重酬謝。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丸”。泉州的元宵丸聞名遐邇,其制法與其他地區與眾不同。以炒熟的花生米磨成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捏成丸陷,沾濕后置于有干糯米的盤子里。除此之外,我最興奮,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鬧花燈”了,這個活動,把元宵節的氣氛推向了高潮,每一個人都會去逛花燈,整條街道上都掛滿了花燈,還有許多的燈謎。這些可不是一般的花燈,都是請泉州的燈匠精制。品種繁多,平時都很少見。這也大大豐富了泉州人民的文娛生活。
這就是泉州春節的風俗民情,每家每戶都是紅紅火火地過年;都是開開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來!
春節習俗_800字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在紅紅火火的喜慶的氣氛中,春節來到我們身邊。看,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春節真熱鬧啊!
清晨,不管男女老少都早早地起了床,穿上了新衣。小孩子們一大早就約上幾個小伙伴們一起出去玩,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悅;大人們則上街去買各種各樣的年貨,準備著晚上的盛宴。
我的家鄉在崇明,節前開車回家,一路彩旗飄飄,大紅燈籠高高掛,欄桿上掛了長長的紅布,寫著節日的祝語,家家門上都掛著朱紅的對聯。
回到家后一家人便忙開了。媽媽一邊貼對聯,一邊告訴我對聯的寓意;奶奶在打掃衛生,我呢,則在貼著“福”字。我搬了張椅子正準備貼,爸爸連忙阻止我,說:“福字應該要倒貼,就是福到的意思。”爸爸又補充道:“春節貼福字有吉祥,喜慶的意思。”我聽了心想:中國的春節真是有趣啊!
下午,大人們更忙,許多親朋好友如約而至,大家有的招呼客人,有的準備團圓飯,所有大人都想包掉更多的活。我跟在大人們后面,好奇地觀察這一切,我一會問這問那,一會兒碰這碰那。
我指著一塊圓圓的上面鑲嵌著紅棗、蜜餞、核桃仁、桂花、瓜子仁的糕問奶奶:“為什么要吃糕啊?上面還添加了這么豐富的配料?”
“這是崇明糕,每年都要吃的。”奶奶說,“吃崇明糕意味著團團圓圓。”
一眨眼,就到了除夕夜,除夕夜真是熱鬧。廚房中彌漫著香味,桌上的菜更是數不勝數,琳瑯滿目,人們看了便讒涎欲滴。大家歡歡喜喜地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品嘗著豐富的年夜飯,我心情十分激動,站了起來,舉起杯,大聲地說:“祝爺爺奶奶健康長壽,吉祥如意,我們全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說罷,一揮手,一揚頭,杯中的飲料便落入肚中。
餐桌上有說有笑的,充滿了過年的氣氛,屋外煙花在空中絢麗的綻放,紅彤彤的,又大又圓的燈籠紅火而美麗,整個地區像是辦喜事。小孩子在外面放鞭炮,煙花別提有多美了。
家鄉的春節與眾不同,春節那特有的熱鬧、氣息將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愛那特有的味道。
春節習俗_800字5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里、衣柜、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于五代時的后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春節習俗_800字6
這個春節我在外婆家過年。一天早上,我們剛吃過早飯,遠遠地就聽見“咚咚鏘咚咚鏘”的聲音,我好奇地問外婆:“這是什么聲音?”外婆告訴我是在鬧船燈,“鬧船燈是怎么樣的?”我刨根問底地問外婆,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外婆決定請他們過來表演。
“咚咚鏘咚咚鏘”的聲音時遠時近,我坐不住了,跑進跑出地去看,希望船燈快點來。外婆忙著打開堂前門,并在堂前中央放了一張八仙桌,在桌上擺放好一些糖果和茶水,說是讓這些表演的人品嘗。
終于,“咚咚鏘咚咚鏘”的聲音近了,近了……我飛奔著跑到門口,看到鬧船燈的人浩浩蕩蕩地走來。這是一個長長的隊伍,最前面的是一個“大頭和尚”,說是“大頭”是因為他的頭是用一個只露眼睛和嘴的大鐵桶面具罩著,外面畫著的面具雖然是微笑著,我也知道這是一些老人扮演的,可我看著還是覺得有些詭異,遠遠地躲開了。“大頭和尚”捧著個金元寶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的后面是一群敲鑼打鼓的人,緊接著是兩艘漂亮的彩船。
船身是用布圍起來的,上面畫著龍和鳳,還有各種彩色的花兒裝飾在船舷上,有兩個人分別頂著一只彩船,慢慢走來,這個船一定比較重吧。彩船后面跟著兩個背著包的人,背包里鼓鼓囊囊的有不少東西,大概是一路的人家贈送的果品。緊隨其后的是一大群圍觀的人,有老人,有小孩,后面還有一個“大頭和尚”拿著一把扇子,突然的一個動作,嚇得小孩害怕地跑,逗得老人開心地笑。
隊伍到了院子里,敲鑼打鼓的人在院子一角坐下了,船燈站在院子中間,那些圍觀的人都在院子的角落或大門口找了個地。接著二胡的聲音響起來,一個女人大聲唱起來,彩船隨著歌聲舞動起來,先是原地小步子地擺動,好似船在風浪中顛簸搖擺,過了一會,兩艘船轉向跑起來,他們跟著鑼鼓聲踏著有節奏的步伐,快速移動,好似船在與風浪抗爭努力前行。
隨著音樂的變化船又原地搖擺,好似船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休息,積蓄能量……“大頭和尚”一會兒如船長般指揮彩船舞動,一會兒又如調皮的小孩般和圍觀的人打趣,每個人的臉上都是開心的笑臉,我正看得投入,一個“大頭和尚”突然走近我,我嚇得想躲開,外婆抓住我,說是這個“大頭和尚”是讓我們捧一下金元寶,寓意新年財源滾滾,我捧了金元寶,“大頭和尚”給我豎了大拇指,還親切友好地默默我的頭,我對他的害怕減少了幾分。
很快,音樂停了,鬧船燈結束了,我還沒看夠,當船燈走向另一家的時候,我也加入了圍觀的隊伍……
春節習俗_800字7
我的家鄉是清豐,各地過年的習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門,但都有>幸福美滿的歡樂寓意。
農歷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氣,我家鄉的臘八節差不多就算是春節的開始,也就是說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了。特別是家鄉的農會,商店的老板會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來,給客人們選購。家鄉的臘八節標志著春節的慢慢到來,同時家鄉還有說這樣一種說法“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一天還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臘八粥,胃里熱熱的,心里暖暖的。在這個粥里放入了各種豆、米,足足有八種以上的谷類進行熬制,這不僅是粥,而是小型農業展覽會。
現在農民生活好了,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們最喜歡的卻是那甜甜糖果兒,有的晶瑩剔透,有的“紅紅火火”,這也是春節必備之一。再有就是買花炮了,那包裝精致的柳葉鞭,更是我們男孩子的最愛。還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這是家鄉的孩子所盼望的,穿著新衣服,心里那個美呀!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熱鬧,孩子們成幫結隊的在大街上放花炮,無憂無慮的跟朋友們走街串巷。特別是各家各戶都做著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個味道,那真是香味
撲鼻呀!下午黃昏時,火紅的對聯 開始上門了,喜氣洋洋的對聯迎接著祝福,迎接著春天,迎接著各路大神的到來。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餃子了,我們在家門口放鞭炮,而奶奶們卻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燒香拜神,燒元寶,拜五神,企求他們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吃著香香的餃子,看著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快要睡覺的時候,長輩們會在我們的枕頭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壓歲錢。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點鐘,老家還有起五更的習俗,我就跟在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后面就開始先給袓爺爺們袓奶奶們磕頭,然后再給爺爺、奶奶磕頭,哈哈哈,小孩子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去逛廟會、走親戚了,我們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買好吃的東西,在親戚家還可以掙到壓歲錢,呵呵,心里那個美呀!真希望天天過大年!晚上的節目就是放煙花了,看著那一朵朵綻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這就是我農村老家的春節,是不是很美呀!
春節習俗_800字8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春節習俗_800字9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物復蘇,草木萬象更新,大地又要換上了新衣裳,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春節的那些傳統習俗。
(一)迎春日
每年春節的年俗活動都豐富多彩,從農歷臘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民間通常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二)備年貨
接著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過年的各種物資,也就是通常講的“年貨”。年貨包括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等等,此外還要準備一些禮品送給親朋好友。
(三)放鞭炮
春節的另一種說法便是“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走,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能過去呢,需要用鞭炮轟,于是漸漸有了燃放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一種方式。過年期間游人滿街,熱鬧非凡,一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
(四)貼年畫
貼窗花和貼“福”字。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被稱為“窗花”。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有人索性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五)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地起來,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春節拜年時,晚輩要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年。現在長輩給晚輩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春節始終是我們最快樂的節日,是華夏兒女共同的節日,無論在哪,只要是中國人,我們都有同樣的習俗,同樣的鄉音,同樣的方式來慶祝傳統佳節—春節。
春節習俗_800字10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滿入屠蘇”春節終于來了,壓歲錢,年糕,廟會……這些讓我們喜愛的習俗也開始了。可讓我最喜歡的是……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拉了出來。“表姐,表姐,該起床了!你不去土地廟了嗎?”淘氣的表弟的樓下大聲吶喊著。我不耐煩的捂住耳朵,可土地廟這個詞猛然閃過我的腦海,我立刻跳起了床,回答道:“來咯來咯!等等我!”我手忙腳亂的穿好衣服,打著赤腳跑下了樓,沖到衛生間,急急忙忙的洗漱。洗漱完,便飛快的拉著表弟的手,向土地廟跑去。
剛到土地廟,我們便沖到大門后,急切地用眼睛尋找彩旗。忽然,我的眼中閃現出兩面彩旗,幸好,老天可憐我,給我了兩面彩旗,我的心中呵呵直笑。我迅速地把它們緊握在手里,跑去告訴表弟。
“當當,當當”樂隊開始演唱起來,歡樂的歌兒在我們的耳邊響起。我們拿著彩旗在她們的前面奔跑。鞭炮在我們的身邊連連響起,我們連忙左蹦右閃。在快樂的氣氛中,我們連走路走了很久了也不知道。
“咕嚕,咕嚕”,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表弟的吃飯鈴響了,正巧,我們勞作了半天,終于可以到一戶人家蹭飯了。這也是我最不解的地方,因為,就在上一年,我們是到我外公家。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這一習俗是一家輪一家的呀!
中午時,下了一場小雨,但依舊沒有影響我們蓬勃的興致。我們下午的目標是一家飯店,還聽說他們家的手藝是一等一的好,我的吃貨表弟已經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口水了。因為在飯店在半山腰,所以在泥濘的山路上走,十分得難走。但我們又尋找到了一些樂子,我們把彩旗舉得高高的,用力的揮舞著彩旗。在綠油油的山林中,忽然出現了十幾只小鳥,有紅,有黃,有藍,有黑……它們在山林中穿梭著,嬉戲著。在我的家鄉這也代表著一個寓意:自己就像一面彩旗一樣,跑得快,看得遠,就是成績好,有見識,成為社會中的一個亮點。
彩旗,是一個很普通的一個東西,但在我的眼中它是一個美好的愿望,我也希望我也能像它一樣,有本事。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寓意,但是在我的眼中,它是一個可以實現的愿望。
這就是我家鄉的一個習俗,你呢?
春節習俗_800字11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嘗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后,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搟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制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里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后,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春節習俗_800字12
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擁有源遠流長的文化瑰寶,擁有形形色色的傳說故事,更擁有一個個讓我們感到幸福溫馨的傳統節日,比如: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4月4日——4月6日的清明節、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七月初七的七夕節等。但是,最有代表意義的還是春節。
春節,是農歷的一月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春節的習俗有許多,比如貼春聯、放煙花爆竹、吃餃子等等,但我最喜歡的習俗是放煙花爆竹,因為它不僅有“爆竹聲中一歲除”的辭舊迎新,又有“福在千門萬戶中”的喜慶幸福。
鞭炮又稱爆竹,是古代人民為了恐嚇怪獸“年”所制造的。
小時候的過年,心中最期盼的既不是美味的山珍海味,也不是沾滿福氣的紅包,而是紅紅的長長的鞭炮。每當我看見鞭炮,眼前總會浮現出一幕又一幕開心、愉快的畫面。它那長長的身軀,那烈火般的色彩,似乎在祝福著大家的日子一定會紅紅火火。
當除夕來臨時,我總是急不可耐的想要放炮,從大清早就在等待夜幕的降臨。時光無聲無息的溜走了,黑夜躡手躡腳地來臨了。我踏出家門,家家戶戶都亮堂堂的,周圍掛滿了紅燈籠。爸爸將鞭炮掛在竹竿上,讓終于如愿以償的我拿著兩米多的竹竿,雖然覺得有些危險,但是還是大膽的握著這根兩米多長“防護線”。爸爸大大咧咧地走過去。點燃,然后迅速的拿過我手里的竹竿,我則飛速的逃離現場,遠遠的看著。火光漸漸從地上爬到了空中,隨著“噼里啪啦”一陣響,鞭炮上大多數小炮都已經粉身碎骨了,但有一些被幸運女神眷戀的小炮,或完好無損,或只是少了一根“頭發”,但它們統統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完好無損的,會被我用火機燒它們的“頭發”,隨之,它們就會爆體而亡;而那些少了“頭發”的,會被我從中間分開。然后,我會靜靜地拿出“殺人”武器——打火機,把火苗放在中間。只見鞭炮像黃鼠狼放屁似的,“嗖”的一下,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那些快樂的時光伴隨著我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春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熱鬧非凡的春節漸漸冷清了。我們的年味越來越淡。現在的我們也因為空氣的污染的加劇,都沒辦法再放鞭炮了,但是,曾經放鞭炮的開心時光永遠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春節習俗_800字13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xx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習俗_800字14
過年嘍!過年嘍!新的一年又來到了。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過年是有怎樣的來歷嗎?有怎樣的習俗嗎?哈哈,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相傳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每到除夕這天,村里的人們便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人們準備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了一個乞討老人。鄉親們誰都顧不上這位乞討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老人笑道:“婆婆若讓我借宿一夜,定把‘年’攆走。”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還傳來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年”最怕紅色、火光和鞭炮聲,只能狼狽逃躥。第二天,人們回來后,村里依然安然無恙。
這件事很快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戶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守更待歲。這種風俗越傳越廣,最后成為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知道了過年的來歷,就讓我們再去了解一下紹興人是怎樣過年的吧!
在紹興,一跨入農歷十二月,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裹粽、撣塵、殺雞宰鵝、曬魚干、醬豬肉,準備新年的衣裳,購買贈送親友的禮品。
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上天。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紹興人叫祝福菩薩,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人們都說,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撣掃、洗刷得干干凈凈。
大年夜,首先要給祖宗分歲,就是祭祖。祭祖后,一家人就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所備飯菜是最為豐盛的一餐。年夜飯后,就是“辭歲”,小孩向長輩行禮,長輩將事先用紅紙所包的錢幣分發給晚輩,俗稱“壓歲錢”。在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有些人會燃放爆竹,俗稱放關門炮仗。有些人則嬉戲娛樂,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稱守歲、坐長命夜,據說坐長生夜可以保佑長生不老。
過年的習俗,紹興和外地大同小異。在新年舊歲交替的一個月里,人們就是這么忙碌著的。
春節習俗_800字15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春節習俗_800字】相關文章: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02-21
春節的習俗作文01-22
桂林春節習俗英語作文03-26
春節習俗主題作文大全03-21
春節的習俗(三篇)03-16
趣談春節習俗_800字01-25
春節拜年的由來、習俗02-11
高三春節習俗作文11-18
關于春節的習俗大全201802-26
春節的習俗文化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