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集錦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1
星期五下午,回到家里,飯已經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到動畫片,我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愿地說:“好吧!”。原來,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guī)則是在規(guī)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后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只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tài)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每艘龍船船長大約為20—30米,船上約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人,他們一起劃槳,同心協(xié)力、不言不語、竭盡全力的在奮勇前行!只見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真是競爭激烈、扣人心弦啊!各隊的拉拉隊,也在臺下較起勁來,加油聲連綿不斷,有人還打起響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賽龍舟的人舉起大拇指,心想:“你們真棒!”
最終紅色的龍船在沖刺階段終于奪取了冠軍。太好了!真是如我所愿,“紅龍”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里鼓勵哪些失敗的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贏,我為你們鼓氣、加油!”
看完比賽,我上網了解了關于“賽龍舟”的傳統(tǒng)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xiàn)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2
有關這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有很多種說法。在此我只想說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自從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開始到離家工作幾乎每個端午節(jié)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過的。
有很多年,我爺爺都黎明前就挑過來無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臺上,夾在門把后,還夾在我們姐弟幾個的耳朵上。這過節(jié)的氣氛就是在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彌漫開來。無需任何華麗的語言,滿是對兒孫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時我爺一給我夾上我就能醒過來,而有時卻是聞到那艾蒿的陣陣清香后慢慢才從睡夢里醒來。不管咋醒這天早晨沒喝無根水以前是不能說話的。平時嘰嘰喳喳鬧個不停的我們幾個這天都很乖的,喝完無根水,象征性的用無根水洗洗臉,下一個程序該分雞蛋了。雞蛋是我媽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時雞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爺爺奶奶總分給他十個,而我們姐妹幾個能分到六道八個。每每這時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給我一兩個,還不忘在我后腦勺上輕輕拍一下。
我們揣好分得的雞蛋,叫上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發(fā)。必須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頂端,然后回頭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鄉(xiāng)已綠成一片,每家每戶的孩子,還有鄰村的都從四面八方往這趕。
男孩們領著小狗,吹著口哨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看誰能第一個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時不穿鞋的,網上褲腿就上,有時還倒?jié)L回去。每爬上一個小山丘拿出雞蛋相互磕一下誰的現(xiàn)碎現(xiàn)吃她的雞蛋,所以分雞蛋時都挑紅皮兒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處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揮手,喊叫,就這樣邊吃雞蛋邊上。四五個人扯著手唱著歌上,春風伴著歡笑飛舞,春日迎著我們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歡快地在震動。
等瘋累了,玩夠后,滿身是沙子的我們回到家時,香噴噴的韭菜臥雞蛋,還有我媽烙的蕎面餅已經擺好了。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3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啦。家鄉(xiāng)的粽子與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xiāng)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qū)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xiāng)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xiāng)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與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啦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與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啦端午節(jié),就可完全脫掉棉襖啦。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y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jié)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啦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啦,掉啦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啦。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xiāng)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啦,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4
傳說古代愛國大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被逼投汩羅江自盡,人們用箬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為了紀念他定于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有很多特殊的習俗:賽龍舟、掛艾葉菖蒲、吃五黃、最少不了的就是包粽子了。今天我跟隨牛通社的記者們一起來到德清,親自體驗了會包粽子的趣味。
小竹林里小記者和家長們圍桌子站著,桌上擺放著一盤伴著醬油的糯米,一碟醬油肉肥瘦相間,另一盤白糯米和一盤蜜棗。粽子根據餡料的不同分成很多口味,我們今天包的有咸的肉餡和甜的蜜棗餡兩種。還有碧綠的箬葉,放大版的竹葉。做粽子首先要選上等的箬葉,那綠綠的箬葉散發(fā)出陣陣淡淡的清香,仔細聞一聞真讓人心曠神怡。我挑了一張又寬又長又綠的箬葉放在手心,在葉尖三分之一處向內卷緊,形成一個圓錐形加進醬油糯米,用手輕輕的壓緊米粒再加一塊肉再放第二層米壓緊,接著將尾部箬葉向內包裹著封口,不讓米粒掉出一顆來。最后用線將粽子來個“五花大綁”,箬葉被綁的來嚴嚴重重沒有一點空隙,打上死結,一個豐滿的“三角粽”就大功造成了。看著我包的粽子像個胖娃娃,真可愛。我多想再多做幾個帶給外公外婆吃呀!可惜我包的成品不多,一個被我捏破了、一個沒扎緊散了。“哎,前功盡棄了。”我埋怨道。我的粽子只剩下那只“胖娃娃”了。終于又完成了一個迷你粽,一口粽,只比大姆指粗一點點。太高興了我提著粽子還合了影。
滿載豐收成果的我們一到家,就開始下鍋煮粽子,我迫不及待在廚房里等著粽子的出爐。隨著鍋里水的沸騰,一股箬葉的清香又一次撲鼻而來。過了好久我品嘗著親手包的粽子,還和媽媽包的蜜棗粽比開了。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5
在潮汕地區(qū),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來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首先在端午節(jié),我們必須要吃粽子,為什么我們要吃粽子呢?這是因為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在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還有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食品。
潮汕的端午還有一種吃的習俗,那就是吃梔粽,梔粽的主要原料有梔子、浦姜、糯米漿(粿漿)等等。因為梔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后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會粘著,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聰明的人想到執(zhí)紗線,牽拉切粿,成為一小片,粘著盛于瓷盤上的白砂糖。
吃完粽子,接下來就是賽龍舟了。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但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潮汕的端午節(jié)習俗還有很多……大家感興趣就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了解和發(fā)掘。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 篇6
中國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jié)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zhàn)國的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過端午節(jié),中國各地有許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邪。鐘馗與一個離奇?zhèn)髀動嘘P,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600字】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日習俗作文05-13
端午節(jié)習俗的作文08-02
端午節(jié)的習俗作文07-24
作文端午節(jié)的習俗04-08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03-22
端午節(jié)習俗作文精選09-20
端午節(jié)日的習俗作文06-02
習俗作文:端午節(jié)03-27
端午節(jié)的習俗的作文03-14
端午節(jié)的習俗_作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