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過年習俗作文(精選86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廣東過年習俗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1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過年特色,而在廣州里,卻頗有一番獨特的過年風俗。
臘月中下旬,人們也就陸陸續續地去準備年貨。孩子們個個興高采烈地挑選新衣服,買鞭炮什么的玩意兒,還買了一大堆好吃的。而大人們也不停地準備糖果、瓜子、花生、開心果、飲料、雞、鵝、爆竹、桔子等等。
年二十八,更為忙碌。俗語“年甘八,洗邋遢”。家家戶戶都大掃除,大人們忙得手忙腳亂,把屋子清理后,還要洗鞋子、椅子、被子,把家里布置得煥然一心。到處散發著新年的味道。人們通常都去行花街。俗話說“花開富貴”啊!花街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花,五彩繽紛,千紫萬紅,使我應接不暇。花隨風搖曳,翩翩起舞,空氣里充滿了濃郁的香味。菊花傲然怒放,數百朵小菊花環繞簇擁,爭妍斗芳;百合花就如同在張大嘴巴笑哈哈,美麗而高貴;郁金香就如一個杯子,艷麗得叫人睜不開眼睛,完美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除夕熱熱鬧鬧。家人們都從四面八方聚在一起吃豐盛而有意義的團圓飯。孩子們的臉上綻放天真可愛的笑容,他們個個穿著新衣服到處嬉鬧玩耍。家長也融入在這熱鬧的氣氛,忙忙碌碌。屋里談笑風生,外面鞭炮齊鳴!當晚上十二點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放爆竹,噼里啪啦,連夜不絕。
年初一,一家人在家吃喝玩樂,一邊嚼著瓜子,一邊聊得津津有味。還有那么一個規矩,大家都不能在這節日里說臟花,不可借東西給別人,不能哭,不可以掃地。如果誰家的孩子違背了,大人就得教育孩子。在這一天里,大家最喜歡去拜神了,很多人都去千里迢迢的“南華寺”求神。然而,走在大街上,看見親戚朋友就送幾句祝福語,壓歲錢就這么到手了,挺有趣的!
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都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家,都是帶著好吃的,需要用的給母親。大包小包的,真是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親戚朋友從五湖四海趕來歡樂地聚在一塊兒,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欣賞那夜空中的光彩奪目的火樹銀花。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2
時光老人帶著人們又度過了充實而美好的一年,心的一年又來到了,廣東的春節是那樣的多姿多彩,喜氣洋洋,到處張燈結彩,洋溢著歡欣的氣氛。
年二十八,人們要到商店去買各種各樣的暉春和年畫,因為大年初八才開張。下午,大人們還要與小孩子們一齊進行大掃除,把家里的門窗玻璃與各種家具擦得干干凈凈,以嶄新的面貌迎來新的一年。
年二十九,人們把各種家務完成后,就可以去逛花街了。花街兩旁擺滿了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花朵:有嬌媚的蘭花,有高潔的菊花,有優雅的百合花,還有雍容的牡丹花……花街里的花琳瑯滿目、萬紫千紅,就像走進一個花的海洋,使人心馳神往。
年三十,家家戶戶都燈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別具一格。人們把暉春、年畫都擺在了地上,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和風格來點綴房子:有的橫著貼,有的豎著貼,還有的歪著貼,各有特色。下午,人們把買來的菜都弄好了,到晚上一家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大年初一,小孩子們就開始了傳統的拜年模式。一大早就來到父母的房間里,對父母說出一些吉祥的話語,父母就會拿出壓歲錢給孩子們,預示著孩子們一年到晚健健康康,一帆風順。
除此以外,一些親朋好友也歡聚一堂,品嘗著美味的佳肴,聊聊天,品品茶。但是最高興的還是小孩子,他們可以大把大把地積攢壓歲錢,然后把壓歲錢存起來,或者去買一些心愛的課外書和文具。
一天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在新的一年里,人們憧憬著美好的希望,以嶄新的面貌擁抱新的開始。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3
廣州是一個擁有2200多年的歷史名城,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點,擁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如果有人問到,什么時候來廣州旅游最能體現廣州的地方風俗習慣呢?那么我首先會向他推薦春節。
穿衣戴帽應該是廣州人過年最不重視的一項,但恰恰又成廣州過年時的另一道風景線。當代的廣州人對穿戴的個性追求完全不亞于香港人,所以,在大年初一之前的兩三個星期的時間里,就成了當代廣州人到各大商場和店鋪選購新年衣物的黃金時期了。大人們都會帶著小孩子上商場親自為孩子挑選衣服。紅、綠、藍、紫各色各樣的穿戴別具一格。過年要穿的紅紅火火,這在廣州人的眼里早已成了古風古俗,他們的追求則是穿的時尚,穿的有個性。所以看看新年期間,花街或商業大街上的人,就知道現在流行什么款式了。
民以食為天,尤其是最會吃和最能吃的廣州人,過年的食物是十分豐盛的。在過年那會兒,家家都會吃一些糖糕和油炸食品。又香又滑的年糕灑上特制的白糖放入鍋中蒸上幾十分鐘,那香軟甜蜜的滋味準讓你贊絕不口,這還寓意著新的一年步步高升,生活過的甜甜蜜蜜。而一些油炸食品則寓意著生活過的有滋有味。
“年廿八,洗邋遢。”廣州人喜歡在大年初一前三天在家里舉行大掃除。大掃除之后,大多數廣州的家庭婦女就會抱著寶寶去洗個澡,寓意是將身上的晦氣洗去,過上一個富裕年。
到了大年的初一,如果天氣良好的話,很多廣州人都喜歡去登山,這樣俗稱“行大運”,人們不僅想在新的一年里獲好的運氣,而且更想登高望遠,希望事業蒸蒸日上。比之于全國其他地方,廣州人更有權利說一句:春節來了!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4
按照廣州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下旬就開始了。
廣州的春節可熱鬧了!特別是除夕那一天。在除夕這一天,每個廣州人都不空閑,一大清早,人們就起床了。大人們都把各種各樣的年貨拿出來,準備晚上的團年飯。小孩子們則在家里玩,有的還跑出去街上嬉戲。這一天,每戶人家都要拜祭祖神。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團聚在一起,盡情地吃。廣州人一吃完團年飯就會全家大小一起去逛花市。廣州素有花城之稱,迎春花市更是花城春節的重頭戲。廣州的每一條主要街道都會擺設上一條花街,各大主要公園也都會舉行迎春花會。花市一般會從除夕前三天開始,一直到除夕晚深夜兩點。廣州的花市上的鮮花、花木多不勝數,這些鮮花和花木更是美不勝收!花市上除了鮮花之外,還有很多柑橘、柚子、檸檬果等喜慶的果樹,一點都不比花遜色。花市上還有許多生肖的面具和各種玩意兒。
初一早上,許多廣州人都在休息,吃完中午飯后,男女老少都會出去逛街,旅游或拜訪親友。
元宵,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這天,全家人都會圍在一起,甜甜蜜蜜地吃湯圓,寓意著團團圓圓。
一眨眼,春節就過去了。我們該去上學,大人們也該去做自己該做的事。但我回憶起春節那幾天,心里還是覺得甜滋滋的!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5
照廣東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就在臘月二十四開始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忙著大掃除,因為《呂氏春秋》有載:“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是過春節的準備。“塵”和“陳”是諧音,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時,人們會準備好新的掃把,用來打掃。通過掃把,把疾病、晦氣、禍害一起掃出門外。通常,大掃除會連續好幾天,直到二十八,所以便有了“年二十八,洗邋遢。”這句話。
在年二十八,不僅要打掃還要用柚子葉煮的水來洗澡其意義就是要把身上的霉氣、疾病等不好的東西全部洗掉。
到了除夕,每家每戶都傳出了熱鬧的氣氛,在家里,會做飯的全都在廚房里做飯,不會做的都在大客廳里布置好過年時準備的東西,比如:一張張如同火一般顏色的對聯,被貼在門外旁,還有一張張畫著各種神仙的年畫被貼在屋里的墻壁上。晚上,飯桌上擺著一道道令人殘涎欲滴的美味的食物,人們在吃飯時還不忘聊聊自己這一年的所作所為,和成敗的感想。飯后,很多人都會去逛逛花市。在花市里許多美麗的花都競相開放,花的品種豐富多彩,五花八門,讓人應接不暇,比如:菊花啦,百合花啦,桂花啦,梅花啦,年桔啦,蘭花啦,富貴竹啦,還有最多并且很漂亮的桃花。
到了晚上,大家還要在12點前十秒進行倒數呢!在其中的空余時間大家還可以在空曠地方放鞭炮。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快樂的日子過去了,大人上班的去上班,小孩上學的去上學,一切恢復到以往。很多的店鋪又重新開張,街上在過年時留下的垃圾也正在清理。雖然新年過去了不過過年使得氣氛仍然保留了下來,許多大人們在假期時間去那些沒有拜過年的親朋好友家去祝賀一下。真是令人懷念的日子啊!希望下一個春節快點來臨。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6
開始的,這一天,家家戶戶大掃除,將家中一年下來用舊的,用壞的,統統換掉,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除了打掃房間之外,人們還要在這一天拜灶王爺,祈求將來的一年豐衣足食。
之后這幾天,人們更忙,要買好各種各樣的過年時要用的物品,外地來打工的人們也將要去買火車票回家,而小孩子們更是一天一天地盼望著年的到來。
到了除夕,廣東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到了,家家一早起來準備年菜,因為在開年前不準廣東的春節,開始的并不早,時間也不長,往往是在北京人過“小年”的時候才動刀子,不準煮飯揭鍋,所以分量特別大。這一夜,所有在外面做事的人都要趕回家吃團圓飯,即使真的趕不回來,也會為他留一個位置和一份碗筷。夜深,家家為了趕走瘟神,燈火通宵,不許間斷。
剩下這幾天,人們就清凈,悠閑的多了。男人們出去親朋好友家拜年,女人則在家接待客人,孩子們要紅包和收紅包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到處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一眨眼,初六到了,人們又回到了崗位上繼續工作,可是無論是老板還是員工,干活都不用太勤奮,大家身上都喜氣洋洋,帶著一種對未來的向往與悠閑。
又是一眨眼,元宵到了,廣州春節的最后一個高潮到來了,人們的生活雖然都已經步入正軌,這一天就是一個最后的狂歡。這一天,家家吃湯圓,張燈結彩,將剩下的煙花爆竹一口氣放個痛快。廣州的春節就是這樣結束的。
廣州的春節雖然短暫,但是不急促。春節也就是在這樣一種愜意的生活中,噼里啪啦地大笑著走來,又噼里啪啦地大笑著走去。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7
廣東的春節年二十三就開始了。在這一天里,人們會把灶君神位打掃干凈,置酒、糖、果、糕,焚香祭灶。傳說灶君是個大老粗,怕他說錯話,祭品中就有糯米做成的糕點,意在把灶君的牙粘住,不讓他亂說話。
到了年二十四,家家戶戶搞清潔,大掃塵。掃塵時,人們用新的掃把,通過掃塵,把疾病、晦氣、禍害一起掃出門外,干干凈凈,連續好幾天,直至二十八,民間又有“年二十八,洗邋遢”之說。在這段時間里,人們也會去辦年貨,炸煎堆,蒸年糕,讓人回味無窮。
到了除夕,大家基本不會睡覺,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等待新的一年的到來,俗稱“守歲”
到了大年初一,街上空蕩蕩的,店鋪都關門了,各家有各家的節目。雖然是空蕩蕩的,四周卻不時冒出幾聲鞭炮聲,有的甚至一放好幾十響。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貼年畫,而門板會貼門神或“福”字,希望新的一年里門神幫自己守住家門,同時也希望幸福到來。
到了大年初七,街上的店鋪陸陸續續地開張了,但并不熱鬧,員工還可以去逛街市。
到了元宵,已經是廣東春節的最后一天了,公園里會掛上各種各樣的燈,形態各異。有蓮花燈,大紅燈籠、花燈、宮燈等。同時,人們還會放炫麗的煙花,讓人們在春節能盡情地歡樂起來。最后,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元宵,融融恰恰,團結和睦,讓人感到溫馨。廣東的春節就這樣落幕了。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8
不同的地方那個有不同的過年的特色,在廣州也有一番不同的過年風格。
春節一般在二月份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屋門前貼上了“福”字,而且是要倒著貼,那是為了寓意“福到了”,有的甚至在各個房門上也都貼上了“福”字。除此之外,人們還要在家里大掃除,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
人們都喜歡趁著春節的時候到花市里買花。擁有“花城”之稱的廣州每年的春節都要舉辦花市。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花朵在花市上競相開放。走進花市,就好像走進了花的海洋,享受帶著香氣的“海風”。花架上的那一盆盆梅花、桃花、百合花……都亭亭玉立、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大人們除了在春節前準備著些漂亮的花,還要到百貨商場里去買些吃的穿的、用的。好在春節時顯現出萬象更新氣象,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
大人們很忙,而小孩子也不比大人閑。不過小孩子也只是要求大人們給他們買些玩具。廣州的孩子可不像農村孩子們那樣有煙花、爆竹之類的東西,但是他們的春節一樣過得有滋有味。
在大年三十前,人們都想回自己的老家和自己的父母、外公外婆去過年。因此,在年三十前,火車站總是廣州最熱鬧最擁擠的地方,人們排著長長的隊伍陸陸續續地等待著上車。火車站非常的擁擠,不小心踩到別人的腳這樣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但是人們在那個時候都很能忍讓。展現出一副團結一心的景象。
大年三十,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談談舊年收獲,與新年的希望。然后大家一起高高興興地坐在電視機旁看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屋子里充滿著濃濃的親情,和滿屋的歡聲笑語。
大年初一,人們基本沒什么事,平時熱鬧無比的大街,也一下顯得冷冷清清了。有的人在家里休息,也有的人走親戚、拜年。
到了年初二,大街上又呈現出往日的熱鬧景象--人們又早早地提著菜籃子上街買菜去了,菜市場里又出現了往日的吆喝聲,喧鬧聲。在公園里,花兒們都露出了笑臉,散發出迷人的芳香,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游客前來觀看。
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七八號了,春節也該結束了。小孩子們要上學的繼續去上學,大人們繼續上班。廣州又繼續沉浸在熱鬧的海洋里了。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9
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都要按照過年的習俗來準備!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們有時候問自己的爸爸媽媽,有時候爸爸媽媽就這樣回答:我也不太清楚但我只知“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還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媽媽就經常這樣告訴我!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以百獸為食,嚴冬晚上下山騷擾,有一次,“年”來到一家人的門口,剛好這戶人家有人穿紅衣,點著竹子取暖,正好發出“啪啪”的聲音,“年”嚇得掉頭就跑,人們從此知道它怕“光”、“紅色”、“光亮”所以一見到“年”人們不再慌張,就用此法驅趕。第二天人們互相慶祝。由桃符發展的紅紙春聯、放鞭炮、初一拜年等習俗,均由此而來!
媽媽還告訴我:“過年需要準備的也真的不少,買春聯、鞭炮、衣服、鞋子等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祭灶儀式,人們在灶君神像前先上芝麻糖、燒餅,送灶王爺“人們如此尊重這位灶君,是為了讓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過了這一天以后,大家都開始把房子弄得干干凈凈,門上貼上門神,門的兩邊還貼上了春聯!”在這一天,在體育場、龍泉湖······還會有扭秧歌、舞龍、敲大鼓、耍獅子、抬花轎、犟驢等好看的表演!
我們的新年,真是多才多樣!祝福大家過的開心快樂幸福!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10
過年了,大家一起穿上新衣,在家中狂歡。每到過年時,很多事都必須要做。是那些事呢?讓我來告訴你吧!
早上,我們要先大掃除,擦窗戶的,拖地板的都在干活中。然后,每人開始整理自己的房間。為了讓家里更加有過年的氣氛,就在門口分別倒著貼了兩張福字,說起貼福字也是有講究的 因為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然后又貼起了窗花,這個窗花也有來歷,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還可以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后,家中就開始放鞭炮、煙火。鞭炮聲音響亮,大有雷鳴之聲。煙火燦爛,綻開在如同深藍幕布的天空之中,好不絢爛。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沙發上,看看電視節目,猜猜謎語,說說鬧鬧,笑語連連,不亦樂乎!傍晚時,家中就開始放鞭炮、煙火。鞭炮聲音響亮,大有雷鳴之聲。煙火燦爛,綻開在如同深藍幕布的天空之中,好不絢爛。深夜之時小孩子們都要開始守歲,除了很小的孩子,我們都要到很晚才能睡覺。
第二天,我們就去拜年。這拜年也是有講究的,初一早晨,我們一起去親戚家拜年。在拜年的時候,我背微微彎下,鞠了個躬,對著長輩,說:“祝外婆,外公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外婆外公聽了,笑得合不攏嘴,拿出紅包塞進我的手中。
這就是過年的習俗,當然這只是一部分。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11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都貼起了春聯、掛起了燈籠、貼起了年畫……我也不例外,當我看見鄰居把“福”字貼倒了的時候,我覺得很奇怪:咦,難道他們不認識字,把“福”字貼倒了?正在我一頭霧水的時候,爸爸走了過來,對我說:“兒子,他們沒貼錯,將‘福’字貼倒是一種習俗,說明‘福’到了。”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為一歲之首,俗稱過年。這天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喜氣洋洋,辭舊迎新,一起包餃子,放爆竹,貼春聯,歡度新春佳節。早上吃餃子,中午擺家宴,晚上吃甜食。在這一天中摔碎了碗碟要說歲歲(碎碎)平安,以兆來年萬事如意,合家歡樂。鄰人見面,要互相說吉利的話,晚輩向長輩拱手問候,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
過年為什么要放爆竹、貼春聯呢?原來過年還有一種習俗。傳說有一只叫“年”的怪獸,他很兇猛,卻又三怕,一怕火,二怕紅色,三怕聲音大。人們就借著三怕用貼紅春聯,放爆竹來驅趕年獸,于是便有了放爆竹、貼春聯的習俗。
今天是大年初一,聽了這個故事,我真希望這世界真有年獸,這樣的話,我就可以看看它到底長什么樣,然后把它趕走,做個“驅年大英雄”。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12
雖然各地風俗不同,但正月初二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一天,出嫁的女兒們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娘家過年。古稱“惠門”、“歸寧”。天津人稱它為“古野節”。這就是所謂的“請新客人”。新客人意味著新女婿。廣東、山東等地俗稱“迎女婿節”。雖然名字不一樣,但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家,婆婆要粗暴地陪著這個。完全相同的。
過年習俗如此不同,為何如此驚人的相似?這讓我很不解,于是上網查資料。網上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民間認為已婚女兒過年不能回家。過大年初二,才能回到娘家;第二種說法是,過世的祖先在年底從天而降回家享受祭祀。因此,已婚婦女不能在家里過除夕和大年初一。祖先享受祭品后,將在大年初一的第一天晚上回到天堂,二年級女兒就可以回家了。這個規定在舊社會是非常嚴格的,特別是在農村。如果你違反它是不尊重的;(第三種說法是正月初一是年初,嫁出去的女兒潑的水是嫁出去的丈夫的人。一家人團聚,回娘家自然不方便本命家,所以一般在正月初二回到本命家。
俗話說“婆婆見女婿,越看越有意思”。其實,不止是婆婆。大年初二,新來的女婿還在村子里,是大家期待已久的風景,熱鬧的焦點。在我的家鄉,有“打女婿”的習俗。新女婿第一年回家,美酒佳肴,待客標準。吃飽了,準備告別回家,很難想象屋外的一群年輕人在“等待”。新女婿一出現,就拳打腳踢等著他。新女婿猝不及防,不便反擊。他經常因為尷尬和丑陋而被毆打。一百個,就算是溫柔的女婿,也很難維持他的形象。尤其是下雨下雪的時候,觀賞起來更加熱鬧。新女婿在雪地泥濘中追趕,躲閃,蹣跚,跌跌撞撞。跌倒,渾身泥水,引起圍觀者陣陣笑聲和戲謔。在村民眼里,這比電視劇和電影里的“武俠大片”生動有趣多了。新女婿那天的表現會受到影響。村民們議論甚久,成為過年親戚們的主要談資和笑話。那些表現出“杰出”的人,多年后可能會被嘲笑。
夫妻關系好的話,兒媳一般會向新女婿透露一兩個,讓他有心理準備,也提前跟“打手”打個招呼,讓他們手下留情,免得讓新女婿太為難;如果夫妻關系不好,新女婿不僅會出丑,而且要堅強,吃一頓有血有肉帶傷回家是家常便飯。出村時,新女婿的“殘像”是衡量夫妻感情的尺度。一目了然。如果碰巧有幾對年輕夫婦同時結婚,誰對兒媳好,誰對兒媳不好,就可以形成。形成鮮明對比。
不過,這部武俠劇只有在新女婿第一年回家的時候才會上演。如果每年都這樣,恐怕女婿以后也不敢回家了。
據說這條規則是很久以前傳下來的,原因無法考證。我假裝這是娘家為了保護女兒不被欺負而采取的措施。因為古代婦女地位低下,經常在婆家受欺負,所以新女婿在結婚第一年就受到警告,以提醒兒媳和娘家。支持,不要過分。
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畢竟,身為女人,娘家是她一生的支持者。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13
去年的春節我是在奶奶家度過的。奶奶的家在荊門的一個小鄉村里,過年還保留著一些特有的傳統習俗,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是臘月二十七到達奶奶家的,這一天正在做“魚糕”。“魚糕”配料很精細,主要是魚肉和蛋清,營養價值很高。在此之前已經磨了豆腐、做了“風干雞”。隨后的二十八、二十九都在忙著準備年貨。
大年三十這天終于到了!奶奶很早就起床忙了,將家里所有的桌椅擦得干干凈凈,餐具也是一塵不染。
吃過早飯后我幫爺爺貼春聯,奶奶則開始忙中午的團年飯了。收拾整齊后也就到了十一點,奶奶說團年飯越早,說明這家人越勤快,讓我將太太、太爺一起叫來吃團年飯。
大圓桌放好了,十六個菜擺了上來。濃濃的香味真是讓人垂涎欲滴啊!我忍不住想要先嘗為快,卻被太爺制止了,說先得要祖宗喝酒吃飯以后我們才能吃。
太爺繞著圓桌按尊卑位置倒了幾杯酒,口中念念有詞,然后將杯中的酒輕輕灑在地上,說是敬祖先的。接著在大門口將一捆草紙燒燃,還一邊念叨著,希望祖先保佑一家大小健康平安。這一系列祭祖活動結束后,爺爺放了一掛好長好長的鞭炮,這才招呼大家入座吃飯。
在飯桌上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太爺讓我們大家都來吃“賺頭”,我夾起一塊,瞅了又瞅,說:“這不就是豬舌頭嗎?”大家都笑了起來,奶奶告訴我舌頭諧音“折頭”,不好聽,于是先前的人就把豬舌頭叫“賺頭”了,后來就一直叫到了現在。我恍然大悟,說:“那我得多吃幾塊,來年在試卷上多賺幾分!”又惹家人一陣大笑。
吃完飯,洗澡穿新衣,晚上守 夜 放鞭炮,初一相互去拜年,初二走親戚......
就這樣,在輕松快樂中,我過完了年,眨眼也就該回宜昌了,心中真是不舍,真想天天都過年啊!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14
我給大家介紹介紹榮昌過年習俗;有殺年豬、吃刨湯、打糍粑、祭祀……
殺年豬是我們榮昌重要的過年習俗。一般農家每家每戶都要殺一頭過年豬。主人家選好吉日后,請來殺豬匠,當日將豬牽出豬圈,將其四肢捆住,拖上案板,來三個人分別按住豬的頭、身、尾,另一位屠夫將之前上祭的刀請來,拿著血盆,對著豬脖捅一刀,劃開一道口子,用盆接住鮮血。再開始分割豬肉。
殺完豬,主人家還要請客,擺宴席招待請朋好友。食材就有剛殺的年豬。許多美食上桌了:噴香的泡湯、脆皮的酥肉、爽口的滑肉……
過年還有糍粑吃。用蒸熟的糯米倒在石板上,用木制的錘子砸擊糯米,使糯米變溶,變的像膠水一樣粘,再用圓器物把糍粑做成圓形,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
每家每戶都要準備祭品。一點也不能馬虎。“雞不能帶毛!”“酒里不能沾灰。”還要將豬頭奉上,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小孩子們還要給先祖作揖,請求祖先保佑學習越來越好。
這就是榮昌特有的習俗,希望的家來我的家鄉,感受一下榮昌過年習俗。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15
盡管很多地方過年的風俗各有不同,但是正月初二這天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這一天,嫁出門的女兒們紛紛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娘家過年,古稱“回門”“歸寧”等,天津人俗稱之為“姑爺節”,河南叫做“請新客”,新客就是新女婿的意思,廣東、山東等地俗稱“迎婿日”……,盡管叫法不同,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家,夫婿要陪同這一點大致是相同的。
過年習俗千差萬別,為什么這一點卻驚人的雷同的呢?這讓我很是納悶,于是上網查找了資料,網上有這么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第二種說法是已逝的老祖宗年底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進家了,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過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初二女兒就可以回家了,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違反了就是大不敬;第三種說法是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要和夫家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
俗話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其實何止是丈母娘,初二這一天,新女婿還是村里所有人期待的風景,找樂的焦點。在我的家鄉一帶,就有“打女婿”的風俗。新女婿第一年上門,好酒好肉好規格的招待好,酒足飯飽之后,準備告辭回家,不成想家門外面一幫小年輕正在“恭候”呢,新女婿一露頭,就好一頓拳打腳踢伺候著,新女婿猝不及防,又不方便還手,往往被打的狼狽不堪,丑態百出,再斯文的女婿也難以保持形象了。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氣,就更有熱鬧可看了,新女婿們在雪里泥里被追打的躲躲閃閃、踉踉蹌蹌,跑一步跌一跤,滿身泥滿身水,引起圍觀者一陣陣的哄笑和戲謔,在村民眼里,這可比電視電影上的“武打大片”還要生動有趣的多。新女婿們當天的表現,會被村民們津津樂道很長時間,成為過年期間親戚們的主要談資和笑料,表現“突出”的,有可能多年以后還會被人翻出來嘲弄一番呢。
假如夫妻感情好的,媳婦通常會向新女婿們透漏一二,讓他有個心理準備,也會提前給“打手們”打個招呼,讓他們手下留情,不至于讓新女婿過于出丑;倘若夫妻感情不好,不知道有這種規矩,新女婿們不但出盡洋相,還會結結實實飽受一頓皮肉之苦,帶傷掛彩回家去也是常有的事兒。在出村口的時候,新女婿的“殘存形象”就是衡量夫妻感情的尺子,一目了然,如果恰好有同時結婚的幾對小夫妻,誰家對媳婦好、誰家對媳婦不好,那可就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這場武打大戲,只會在新女婿第一年上門時才會隆重上演,如果年年如此,恐怕女婿們以后就不敢上門了。
據說這種規矩是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原因已經無法考證。竊以為這是娘家人保護自己女兒不受欺負的措施吧,因為古代婦女地位較低,在婆家常受欺凌,所以在結婚第一年先給新女婿一個警告,提醒她媳婦兒還有娘家人撐腰,不要太過分哦。
當然這只是我的臆測,畢竟,作為女性,娘家人是自己一輩子的靠山嘛。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16
學完了《北京的春節》,我在課外尋找了一些關于北京過節的傳統。
臘月二十七殺只雞:這一天還是繼續準備年菜,除了燉肉外,一般還要準備一些肉食,比如:燉雞、燉肘子、燉牛肉等。各家各戶都會盡其所能地準備些葷菜。除了準備葷菜外,還要特意準備四樣小菜:芥末墩兒、醬瓜丁、豆豉豆腐、豆兒醬。
芥末墩兒是以大白菜為原料,把大白菜切成寸斷,狀似小墩兒。燒好一鍋水,將一碗白菜墩兒放在笊籬上,用開水沖澆白菜墩兒,這樣連澆三下后,趁熱將白菜墩兒碼放到事先準備好的瓦盆內,蓋上蓋子,等碼過一層后,撒上芥末粉、白糖,再碼第二層,一直碼到瓦盆的頂端,最后倒入米醋,注意保溫。兩天后,再放到室外,隨吃隨取。
豆兒醬的做法也很簡單。先用豬蹄煮好白湯,再將適量的熏干、胡蘿卜、水疙瘩、燉熟的豬蹄切成丁兒,和青豆一同煮熟,煮時可以放少許的紅辣椒。撈出來后放入肉湯中再煮一開,再放入適量的蔥姜、蒜末、醬油、鹽等,然后拿到屋外放涼,冷卻后在低溫中自然會變成凍兒。這是一道下酒的好菜。
正月十五前不搟面: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戶豆要蒸好多饃和包子,并準備禮饃。禮饃分為三種:一種是媳婦要給娘家帶的“大饃”,狀如蝸牛殼,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蔥花合拌的餡;一種是帶給不太走動的遠方親戚的“小饃”,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饃,做成老虎、小鳥、魚等各種吉祥動物的形狀,在饃頂部表面會用紅色顏料點上紅點,象征吉祥。這些饃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搟面”的習俗。
正月十六夜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初一早晨不許打噴嚏:大年三十晚上小孩子要打著燈籠圍繞自己家的樹轉一圈。而大年三十晚上,一個胡同的住戶會匯集在胡同口,大家一起放鞭炮,并抱來玉米梗、樹干等集中在胡同口燒,有點像篝火。
比較特別的習俗是,初一早上不許打噴嚏,如果非要打,只能對著墻打。初一早上大人要拜年,而且一定要在天亮前把村里所有長輩都拜完,否則就不顯得尊重。所以初一一大早,路上到處是四處拜年的成年人。到了長輩家、或在路上碰到比自己輩分大的人,先要大喊一聲:“某某大爺,我來拜年了”,然后就撲通跪下去。最有意思的是剛嫁進村的小媳婦,她們往往由一個親戚陪著去拜年。親戚手中拿著一個花布小座墊,如果新媳婦碰到長輩,親戚把會把座墊往地下一放,新媳婦就需要跪在上面給長輩拜年。
瞧!這就是北京的春節,是不是與你的家鄉有些與眾不同呢?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17
過年了,到處都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一陣陣鞭炮聲。你聽,這邊的響聲剛結束,那邊又響了。大過年的,為什么要放鞭炮呢?因為在以前,人們認為鞭炮可以驅趕年獸,才放鞭炮。可現在大家都放久了,因此放鞭炮成為了一種新年習俗。
新年習俗其實有好多,放鞭炮只是其中一個罷了。另外還有過年要吃年糕,正所謂年年高。其中黃、白年糕還象征著黃金白銀,給予了新年發財的愿望;吃火鍋說明紅紅火火;吃魚意味著年年有余,象征著“吉慶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鮑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剛才說到的都是吃的方面的,那行動上又有那些要做的呢?
做的其實都很簡單,有祭灶、掃塵、貼春聯、門神、年畫請神、拜神、送神、燒香、燃燭、掛燈籠、拜祖先、吃年 夜 飯、放爆竹、拜年、收壓歲錢等等。其中,想必收壓歲錢是小伢們(小孩們)最喜歡了的。比如說我,最多的是一年1萬左右,最少也有幾千。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新年習俗,我喜歡過年。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18
期待了很久的除夕夜終于來臨了,今天我家來了許多親戚,奶奶、叔叔、嬸嬸、小哥哥、姑父、姑媽和二哥哥,頓時,家里熱鬧非凡,歡聲笑語一片。
媽媽早早地就開始準備年 夜 飯了,有年糕、螃蟹、大黃魚、蘿卜、蝦、春卷……我在一旁看得口水直流。這桌上的菜有很多講究,比如:吃年糕,正所謂年年高,其中黃、白年糕還象征著黃金白銀,給予了新年發財的愿望;吃火鍋說明紅紅火火;吃魚意味著年年有余,象征著“吉慶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鮑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年 夜 飯吃好后,就聽到外面到處都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這邊的響聲還沒結束,那邊又響了。大過年的,為什么要放鞭炮呢?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十分可怕的怪獸,叫年,在每年的除夕夜,都會出來吃人或家禽家畜,弄得民不聊生。后來人們聽說年害怕紅色和爆竹聲,就用放鞭炮來驅趕年獸。以后,人們年年在除夕都放鞭炮,年再也不敢來了。到現在,放鞭炮成為了一種新年習俗,示意舊歲平安。我家也不例外,不過為了環保,爸爸只象征性地放了一串百子炮。
新年習俗其實還有好多,祭灶、掃塵、貼春聯、門神、年畫、請神、拜神、送神、燒香、燃燭、掛燈籠、拜祖先、拜年、收壓歲錢等等。其中,收壓歲錢是小芽兒們最喜歡的。比如說我,爸爸、奶奶、嬸嬸和姑媽都每人給了我一個紅包,心里面別提有多開心了。每次拿到一筆錢,我就想怎么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幫助有困難的人,買學習用品,書等等。
這就是我們的新年習俗,這些習俗使我知道了中國文化底蘊的豐厚,也讓我更加的喜愛過大年的習俗傳統。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19
每年最期待的是春節,我們告別了忙碌的一年。張燈結彩的燈會,沉甸甸的紅包,隆重歡樂的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切的一切,都用最美好、最喜慶的顏色,將一年一度的春節涂抹得色彩斑斕。
就這樣,春節隨著噼啪作響的鞭炮,伴著人們的笑臉來到了我們身邊。
春節本應是最熱鬧的,但當你走在大街上,就會覺得出奇的冷清。街旁的小店都關了門,路上幾乎沒有行人。但如果路過幾戶人家,就會發現人們都在家里忙活著。
我們并沒有特殊的習俗,僅僅是給長輩拜年,吃年 夜 飯,跟親戚在一起度過春節。但就這簡簡單單的幾件事在我心里雕鏤下最深刻的印象。
早上,隨著陽光變強,我睜開蒙眬的眼睛,準備好一切后向長輩們拜年。接著就是接過沉甸甸的紅包。這里面不僅僅是壓歲錢,更是長輩對我新的期望與永遠不變的愛。
要說特別,就屬年 夜 飯了。很多人的年 夜 飯都在酒店里解決。大酒店里人來人往,煙酒味特別重,喧鬧聲不斷,時而有笑聲,時不時又有連綿不斷的干杯聲。再加上開得很足的暖氣,紅色的窗簾、地毯、桌布,大酒店里也有了些許年味。但是我們家都是自己做一桌年 夜 飯。這也算作一種習慣吧。我果然還是最喜歡家里做的飯菜。不僅能隨心所欲地點菜,還不用麻煩地去花錢買單。
爺爺奶奶自午飯后就開始忙碌著。望著他們快速穿梭于廚房與儲藏室之間的身影,自己的眼睛都花了。爺爺奶奶們把早就泡好的粉絲放入鍋內,隨著一陣子的添油加醋,一盤香噴噴的炒粉絲就出爐了。每次過年,我們家除夕那天的下午就只有炒菜聲。隨著時間的消逝,一盤盤熱氣騰騰且飽含親情的美味佳肴就擺上了桌。大蒜肉絲餡的春卷、炒粉絲、松花蛋和雜素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桌上擺著大大小小的瓶裝飲料。望著飲料快速地流入杯中,聽著它敲打杯底的聲音,我整個人都被幸福灌滿了。隨著奶奶一聲“吃吧”,大家就拿起筷子,吃著自己最喜歡的菜。當我們快要吃好時,奶奶爺爺還在廚房里忙著。其他親戚來了,位置不夠坐,爺爺奶奶就站在旁邊等著,邊等還邊和他人操著一口地道的高郵話聊起家常來。家里濃厚喜慶的氣氛一點也不遜色于酒店里的,雖然菜肴可能沒酒店里的色香味俱全,但卻比酒店里的更令人感到幸福。因為當長輩們做飯時,也把自己對家人的愛融進了里面。我喜歡所有人站起來干杯時發出的清脆的“鐺”聲,那聲音響亮且清脆悅耳,更給家里增添了很多歡樂氣氛。最后一道壓軸菜——春卷也擺上了桌。這春卷的餡是由大蒜和肉絲做成的,雖然有些辣,但由這辣帶來的火熱也體現出了熱鬧的場面。
煙花已照亮了整個天空,這個夜,燈火通明,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狂歡不眠夜”。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20
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是喜氣洋洋、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最顯眼的就是對聯了。我就來說說對聯吧!對聯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一般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上聯的最后一個字音,一般為三聲或四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音,一般為一聲或二聲。橫批貼在門框上。橫批的字是從左往右寫的,上下聯和橫批是古今結合的哦!福字倒著貼,寓意是“福到了”。對聯都是清一色的紅色,紅色代表喜迎。
和貼對聯算組合的就是放鞭炮啦!春節這天,鞭炮聲日夜不絕,午睡時都會被一次次驚醒,我有些害怕鞭炮聲,在放鞭炮的時候,我都躲在房間里捂著耳朵。待天黑時,鞭炮、煙花同時放,“噼里啪啦”的,聲音震耳欲聾,我不得不躲進被窩里。不過,放鞭炮也給春節增添了許多氣氛。而且放鞭炮、貼對聯來源于一個傳說!從前有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那天就出來傷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年害怕響聲和紅色的東西,于是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貼上紅紅的對聯和燃放煙花爆竹來嚇走年。到現在這已經成了每年春節時的習慣。
還有一個就是舞獅了。因為人們認為獅子有鎮妖驅邪、如意吉祥的兆頭。所以,每逢春節期間,各鄉各村都以舞獅子來消災除害、預報吉祥。
春節正是因為有這些各式各樣的習俗,才會這么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21
春節到了,大街上的燈籠紅紅火火,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真有過年的氣氛啊!
說到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走親訪友等。
你們知道為什么要放鞭炮、貼春聯嗎?因為在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它長年深居海底,每到農歷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農歷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又一年的除夕到了,半夜時分,年闖進村,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一老婆婆家門上貼著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接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噼里啪啦”的聲音,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它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所以,貼春聯、放鞭炮的習俗就傳開了。
我喜歡春節,更喜歡春節有趣的傳說。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22
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在忙碌之中,許多中國傳統節日逐漸淡出人們生活,就連最重要的新年也不例外,年味是一年淡過一年。其實,“年”自有它的獨特。
廣義的春節包括除夕,大年三十和除夕是同一天。特定意義的春節是指大年初一,農歷新年的第一天。除夕是農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春節俗稱“年節”, 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
過年時,又有很多習俗。
先是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 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干干凈凈地迎新春。
然后是貼春聯。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另一來源則是春貼。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原來的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春聯又富吉祥,避邪的意思,人們在過年時貼春聯的方法為: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批文字順序為從右至左。另一種常用的貼法,是在解放后由于橫式書寫格式改為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批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人也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還有放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人們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又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但是在今天如果過量燃放爆竹煙花,不僅會破壞環境,也會帶來一定的噪音污染,因此只要微微的表示下即可。
最最重要的當屬 年 夜 飯。年 夜 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吃年 夜 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 夜 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這就是守歲,俗名“熬年。守歲又象征著把一 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最后就是拜年了。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或相邀飲酒、禮尚娛樂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直到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過年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是其他節日都無法替代的。我們亦應該對所有傳統節日都留有幾分敬畏之心,因為它們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為那是中國人的習俗。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23
除夕前一兩天,大人們忙得手忙腳亂,買雞呀,買魚呀,買鴨呀......家家戶戶必須大掃除一次,把屋和被都清洗干凈,到處彌漫著濃濃的年味。
除夕夜家家熱熱鬧鬧。主戶們準備著一年中最豐富,最有意義的團圓飯。煮好飯后,大大小小必須”祭祖宗”,然后用焚香禱祝。最后,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能體現出家鄉人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最快樂的時候,莫過于放鞭炮。一整夜,鞭炮聲連綿不絕。煙花”嘭”一聲,響徹云宵,開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朵。人人臉上揚溢著幸福的微笑。有一首詩這么寫:”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年。”所以,人人都不睡覺,都要守歲,都盼望著新的一年的到來。
正月初一沒有除夕那么喜氣洋洋。潮州人在正月初一不能講臟話,不能哭,不能打架……這一天還不能掃地,應把掃帚藏起來,讓垃圾積下,說是堆金積玉。到了晚上,長輩要給小輩錢,而且都是用一塊紅紙包著,這稱為”壓肚腰:意味一年都富富裕裕。然后,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后輩先祝福長輩,長輩再給小輩期望。 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所以,人們都爭先恐后地向親戚朋友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到了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兒們紛紛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家,通常都是大包小包一提,什么餅干呀,什么糖果呀,什么瓜子呀……雖然禮物都頗薄,但禮輕情義重,表達了對家鄉的切切思念。
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可仍和除夕夜有得一比.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彩,一個個精致的小燈,照亮了大街的每個角落。幾百個燈,各有各色,各有各圖案,各有各形勢,讓人仿佛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每當“爆竹一聲除舊歲”時人們就開始了舞獅,舞獅由兩人合扮一頭大獅子,一人扮小獅子,另一個扮武士,獅子忽而翹首仰視,忽而回頭低顧,忽而搖頭擺舞,千姿百態, 妙趣橫生。
一眨眼,春節悄悄地過去了,大人和孩子們在這喜慶而熱鬧的節日里又迎來新的一年,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在這里,祝福家鄉越來越紅火,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24
俗話說得好:“中國文化,博大精神”!確實是這樣得。從中國得傳統節日里就可以看出那種精神!
“春節”是每年都會過得節日,也是大家喜歡過得節日。因為每年春節大家都會聚集在一起,熱熱鬧鬧得吃上一頓年夜飯。這只是其中得一部分,晚上還有更好得春節晚會。
春節也是有許多習俗得,下面我給大家簡單得介紹幾種。
第一種:貼春聯。這是春節必定要做得事。春聯由上聯、下聯、橫批三部分組成,對聯上、下字數相同,橫批均為四個字。如果你得腦袋夠豐富,自己也可以創造噢!
第二種:貼福字。這就是個十分有趣得字。一般貼福字都是正這貼,而許多家都是倒這貼,據說這里隱藏得意思是“福倒了(福到了)”就這樣,它也是重要得環節。
第三種,也是最重要得一種:吃餃子。這就是全家人都喜歡得事,光包餃子可不行,還要在餃子里放入特殊得東西,例如:硬幣、花生、棗等。每種食材都蘊含不同得意思,也讓家人在吃餃子得時候分享自己得喜悅!
“春節”得習俗還有好多,我就介紹到這里,希望大家馬到成功、心想事成!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25
中國各地都有各自得過節習俗,而我得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這里得春節與別得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節期間忌講不吉利得話,萬一小孩無知,說了不吉利得話,要用紙巾拭嘴。同時忌吵嘴打罵和摔破碗碟,萬一不小心打破碗盤,要將碎片收集起來放進石臼里,口中念“歲歲平安”,借“碎”與“歲”諧音來化兇為吉,保持祥和歡樂得氣象。
正月初一子時新年開始,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稱為“開正”,還要在門前備清茶、糖果,焚香,稱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燒香點燭,祭拜天地祖先。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隨即賜以紅包。
在“開正”得時候,家人都要吃點紅糖線面湯。糖,意為甜蜜;線面,意為長壽,即祈求全家幸福長壽。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門遇雨;不往戶外倒垃圾,忌“財氣外泄”。此外還有不不討債,不打罵孩子等禁忌。
怎么樣?云霄得春節既講究又別有一番風趣吧!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在網絡、書籍上多多了解一些異地得習俗,多豐富自己得見識!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26
隨著鞭炮得響聲,伴著禮花得炫彩,帶著春聯、福字得紅光,我們送走了馬年,迎來了2015年——羊年。
今天得晚飯特別得豐盛,有魚、有蝦、有肉、有菜,菜得形式也很多,從清蒸到油炸,從紅燒到白灼,冷盤熱炒山珍海味琳瑯滿目,滿滿地擺了一大桌子。我們全家包括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黑豆和我,團團圓圓得圍著桌子開開心心地吃著年夜飯。
早早得吃完了豐富得年夜飯,大家便不約而同地來到陽臺上,用放鞭炮得方式喜迎春節。黑黑得陽臺上頓時變得熱鬧起來了:地上得鞭炮如同一只只小蝌蚪,跳起來優美得舞蹈;大大得“火棍”吐出一串串火焰,色澤華麗、五彩繽紛,就像天上得彩虹一般美麗;爸爸點燃了巨大得禮炮,就在那一剎那,寂靜得天空頓時變得生機盎然,各色得煙花布滿了天空,紅色得比火還要鮮艷,黃得比金子還要美麗,藍得比大海還要透明,綠得比碧玉還要明麗……五彩斑斕。
春節伴著我們得歡笑聲過去了,祝大家在羊年里喜氣洋洋,洋洋得意,三陽開泰,羊年大吉!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27
大家肯定都知道春節吧,春節是我國最隆重得節日。想知道這個節日有什么習俗,就來看看我得作文吧。
大家在過春節時都放鞭炮,因為鞭炮是為春節而制作得,所以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燃放煙花爆竹,慶祝春節得到來。放鞭炮在古代是為了趕走一個叫“年”得怪獸,“年”欺壓百姓,但人們放鞭炮趕走了它。所以放鞭炮作為一種春節習俗流傳至今。
除了放鞭炮,貼對聯也是一種春節習俗。對聯是用紅紙做得,人們相信紅色可以降妖除魔,所以用紅紙做對聯。每一家都貼有對聯,門上還貼了“福”字,“福”是倒著貼得,為什么呢?哈哈,意思是表示“福”倒(到)了。
拜年也是春節習俗,我最喜歡拜年了,因為拜年可以掙壓歲錢呢!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一得早上,大家都起床很早,相遇時互相問好說祝福語,然后互相拜年發壓歲錢,這時候是我最高興得時刻啦!拜完年我回家數著自己得壓歲錢,心里美滋滋得。
春節得習俗還有很多,如穿新衣,大家一起吃餃子……現在這幾年又舉辦了一些游戲,可以玩,大家都開心。春節得習俗真多呀!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28
我們終于等到了夢寐以求得春節了。
這里得街道上車水馬龍,兩旁得路燈桿上都掛上了大大得紅燈籠。
廣場里園丁們把五彩得鮮花擺成了各種各樣得形狀,最多得當然是羊了,因為今年是羊年嘛!晚上得時候樹上得霓虹燈就會像星星一樣閃耀著,又是一道亮麗得風景線。
車站里人上人海,大家都拿著大包小包準備回家和親人團聚,每個人臉上都露出燦爛得笑容。
菜市場里四處都是喧鬧聲,人們不停地買著這些新鮮得菜,大袋小袋得拎回家,給家人燒一頓難忘得年夜飯。老板們個個忙忙碌碌地賣菜,大把大把得錢數都數不及,高興地嘴都合不攏,要是天天過年就好了!
老人們也很高興,他們又可以見到自己得兒女了。
但最高興得當然數我們小朋友們,我們放松地心情去吃,去玩,去旅行,還可以穿上漂亮得新衣服去做客,還有壓歲錢可拿了!
家家戶戶得大門上都貼上了新對聯,家里都打掃地干干凈凈,迎接新得一年得到來。
過年了,一切都沉浸在歡聲笑語中……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29
寒假開始了,轉眼間就要過年了,大人們都忙忙碌碌得準備年貨,而小朋友們也盼望過年。可大家知道過年有哪些習俗嗎?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全國各地,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有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被子等,這種習俗被稱為“掃塵”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得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上一幅大紅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聽說這一習俗從宋代就開始了,一直傳到今天。在民間得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人們還喜歡在門、墻、窗花等地方倒貼“福”字。大家知道為什么要把“福”字倒著貼嗎?因為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到了”,“福氣倒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得過年習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圍坐閑聊,等著辭舊迎新得時刻。
小朋友們最喜歡得習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得初一,人們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得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小朋友們能收到好多得壓歲錢,不過在此提醒小朋友們:壓歲錢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學習上!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30
以前我只是圖個開心過習俗,并不知道過習俗是要干什么,為什么有這個習俗;今年,我終于明白了。
以前,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得權威,自立歷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立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采用得歷法是漢武帝以后,經過多個朝代修定得。所以農歷二月二十三日是灶神升天得日子。
今年得農歷二月十三日,也就是灶神上天言好事得那一天,我、哥哥、爸爸和媽媽一起在廚房為灶神做好吃得。這次我們用得不是煤火,而是液化氣、電磁爐。哥哥負責揉面,我負責搟面,爸爸和媽媽負責把這些面“變”成灶神最愛吃得“火燒”。不一會兒,所有得面都讓我們“變”成了“火燒”,我們便把火燒分成四份,兩份讓天帝吃,一份讓土地爺爺吃,剩下得一份讓灶神吃。媽媽在每個神仙前面得土杯里插進三根點燃得香,并向他們說了許多祝福我們得話。隨后我在灶神面前隱約看見了灶神得一縷青煙飛上了天。
我相信灶神會在天上說我們得好話得,只有灶神說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31
過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二十三這天是小年,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據說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二十四這天撣塵掃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 宰雞趕大集。二十八要貼花花。二十九,俗稱“小除夕”,這一天人們往來拜訪。 臘月三十是過年的一個高潮,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過年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
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過年在正月十五正式結束,這一天是元宵節,要舉行燈會,還要吃元宵、放煙花。最后在煙花聲中,結束了過年。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32
今天是大年三十,終于要過年了,傍晚我和媽媽去超市,我們買了許多好吃的,還買了對聯和福字,最后又買了一大堆煙花爆竹,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回家后,我先幫著媽媽把對聯和福字貼在門上,然后又幫媽媽一起包餃子,餃子煮好了,媽媽把電視打開,我們一邊吃著香噴噴的餃子,一邊看過年聯歡晚會,晚會很好看,尤其是劉謙的魔術表演,簡直太神奇了。
不知不覺就到了夜里十二點,外面鞭炮齊鳴,煙花照亮了夜空,我和媽媽也拿出鞭炮、煙花開始燃放,好熱鬧呀,新的一年終于來臨了!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33
今年過年剛剛過去,過年期間我看到許多戶人家的門上都貼了倒過來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這是為什么呢?我問媽媽,可媽媽也說不清楚,后來,我在書上看到,關于倒貼福字還有由來呢。
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一個“福”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的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侄了。皇帝聽取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過年貼“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34
在過年的時候,媽媽從她公司抱了一只小狗回來,小狗的眼睛圓溜溜的,非常可愛,眼睛下面一個烏黑的鼻子翹得高高的,媽媽對我說:“我們來給小狗洗個澡吧!”
我拿了一根紅色的繩子把小狗栓了起來,系在衛生間里。媽媽找了個大盆子,打開熱水,把小狗放了進去。一開始,小狗動不動就跳出盆子,后來好像是感到很舒服就不動了。媽媽拿來了沐浴露抹在了小狗身上,媽媽用手揉啊揉,小狗好像很癢,就繼續往外跑,只聽“呼!”地一聲,直見媽媽換了一盆水,澆到了小狗身上,終于洗完了!
媽媽把小狗抱到了地上,拿著吹風機給小狗吹風,吹完后,小狗變得干干凈凈,渾身的絨毛也干干的,還有一股香氣,摸起來可舒服了!它在地上走來走去,我看著電視,幾十分鐘后,爸爸媽媽把飯做好了,是我最愛的炒飯,我三口兩口的吃完了,然后又倒了一些給小狗吃,小狗吃得可香了!
這就是我覺得過年里最有趣的事!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35
人們都知道,過年要放鞭炮,貼對聯。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傳說中有一個怪獸——年,常常在大年初一來騷擾人們過過年,于是,村里的人們就會到深山去躲避那個怪獸——年。
第二個過年到了,人們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這個時候,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擋住了跑往深山的人們,說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么擋住年。”人們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來了。老爺爺從房間里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塊紅布,就跑出了房間。
到了房門口,鞭炮霹靂啪啦地響,紅布在風中飄動,年頓時不敢往前走了,轉頭就跑。人們歡呼著跑下山,稱贊老爺爺很聰明。
哦!原來年怕聲音和紅色。所以,人們過年都要放鞭炮,貼對聯。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36
同學們,你們一定知道老舍寫的《北京的春節》吧,你們知道侗族的春節是怎么過的呢?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一年一度的春節,在寨子里可是最隆重的節日,古樸風味極濃。一送走了臘月二十三,人們就開始了過年的忙碌,各家宰年豬、掛臘肉、腌鮮魚、做新衣……越忙越喜,越喜越忙。
過年的前一天,家家屋內都打掃得干干靜靜,屋子的四周還灑上了一層石灰,以消毒驅邪。除夕那天,各家在堂屋敬拜祖先,桌上擺滿了貢品,小孩子們歡歡喜喜地在一旁放鞭炮,“噼噼啪啪”一片響。拜了祖先,一家人便在火塘邊吃年夜飯。香噴噴的雞、扣肉和糯米酒這些是少不了的。飯后,人們都要“守歲”一直到送走了舊歲才就寢。
大年初一的清晨,左鄰右舍相互請吃油茶,吃完,男女青年就東一群西一群地打手毽尋歡作樂,談笑風生。小孩子們不知疲倦地在石板坪上打鑼鼓“鬧新年”中,老人則聚集在鼓樓里天南地北地閑聊。
年初二,寨子里開始演唱侗戲和桂劇,吸引了一大群的觀眾前來觀看。婉轉的曲調、精湛的唱工,得到了一片片的掌聲。
從初四開始,一直到元宵,文娛活動便進入了高潮。到了夜晚,村上有四條滾龍和一條蛟龍,在“串坪”表演。三種龍的姿態各有千秋。舞滾龍,以龍頭去追尋龍寶不斷翻滾,龍身龍尾十數節依次翻動,形似臺風翻海浪,頗為壯觀。舞龍還以耍獅來助興,實際上是演練拳術功夫,每當舞獅完畢,便會進行拳術表演,打法有些古怪,但是運用的氣功使人驚嘆不已。
元宵節到了,寨子要舉行“送龍下海”的盛大活動。眾人敲鑼打鼓,舞著龍來到河邊,然后收起龍布,將龍紙燒掉,這叫“燒龍”。送走了龍神,人們便回到寨子里聚餐。
過了元宵,侗族的春節就宣告結束了,她在爆竹聲中向我們走來,又在爆竹聲中漸漸遠去。聽!她在和你說再見呢!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37
侗族人民過年期間,具有特色的群眾活動是“打同年”。這項活動,同漢族過年“團拜”相類似。龐大的樂隊和歌舞隊到達一個村子時,該村的婦女排成隊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種問題,隊伍中的人也要用歌聲給予回答。好比電影《劉三姐》中的對歌那樣,一唱一和,別具風味,歌聲回蕩,格外熱鬧,顯得豪放、熱烈。
節日期間,侗族人民斗牛活動也饒有風趣。侗族人民自古就有斗牛這一傳統娛樂活動。民間流傳的《斗牛古詞》中說道:“孔明天相號召娛樂,苗、侗祖宗湊銀買牛,吹笙斗牛,樂而忘返。”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38
受漢族影響,各地侗族也過春節,并且十分隆重。農歷年底,侗族村寨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家家忙著打年粑、釀年酒、殺年豬、張貼春聯、打掃衛生。侗族的“春節”和漢族一樣也俗稱“過年”,有大小年之分,但與漢族的小年不完全相同,漢族過小年是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相傳是敬灶神。侗族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日為小年,又叫“姑婆年”,是紀念姑婆的節日,意思是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后,過年快結束時回家探親團圓。這天,除過年的食品外,侗家還用幾個粑粑夾著酸肉敬奉姑婆,作為“饗年”,并用甜酒祭奠,說是有的姑婆、姑母不會喝燒酒,就飲甜酒,反映了侗族人家具有尊重婦女的傳統美德。
各地侗族的春節活動既有相同內容,又有地方性的特點。三江侗族農歷三十過大年,除夕當天宰豬殺雞鴨祭祀祖先,又用酸湯煮魚祭莫一大王。初一的清晨用燒肉和酸肉祭祖。同樂地區的楊姓侗族初一除用酸肉外,還以甜酒祭祖,到達摩娘娘廟(薩堂、圣母祠)去祭祀,同樂獨峒一帶的侗族放鞭炮驅逐“野鬼”。馬胖一帶的吳姓侗族不設祖宗神龕,除夕這天,殺豬宰鵝,首先去祭祀飛山廟楊公祠,然后祭祀土地廟和“薩壇”,最后在火塘邊燒香擺飯桌吃晚飯,在飯桌前說幾句請祖宗一起過大年的話。初二后,親朋好友之間互相請吃油茶或喝酒,寨上吹蘆笙,唱侗戲,進行“月也”集體交游。
榕江侗族稱“春節”為“達年”,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從農歷十二月中旬就開始打年粑、釀酒、打掃衛生。喂牛的人家要為牛備足年料。農歷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殺年豬,農歷十二月三十日貼春聯、門神。小伙子給未婚妻送禮,新郎迎接新娘回來共度佳節(因侗族新娘有不落夫家之俗)。除夕之夜,家家燃香點燭,擺設供品敬祭祖先。大年初一零時,鳴炮辭舊迎新。初一早上用茶水祭祖,傳說此時是祖先的“齋時”,晚上才供奉酒肉。當天不往屋外倒水和垃圾,表示全年財喜不外出。初一飯菜均吃前一天做好的,意為上年剩下的,以示年年有余。除夕晚上和初一整天不請客。初二這天,寨上婦女到薩堂祭祀“薩歲”祈求保佑,兄弟請已出嫁的姐妹回來吃飯,同時親友也可以互請。初三以后寨中開始玩龍舞獅、演侗戲、“多耶”、“行歌坐月”、蘆笙會、唱大歌等,節日期間充滿了歡樂氣氛,直至正月十五把龍送下海,春節結束。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39
所謂“行年”,就是春節期間,侗家串寨做客,即以寨為單位,集體去另一個寨做客的習俗。
集體互訪很隆重,此習俗起源于古時侗族村寨之間的聯姻行為,即有婚姻關系的寨子之間的集體互訪,以鞏固婚姻聯盟,以后逐步發展為村與村、寨與寨互相往來做客,宣講款約、增強民族感情、維護社會治安的一種集體做客形式。
“行年”又被稱作“鄉客”或“雞尾客”。因為去做客的蘆笙隊隊員身著特制的舞衣,衣邊吊有小海螺或小蚌殼,頭上插有雞尾巴上的毛,故名“雞尾客”。
“行年”時,寨子每戶一人組成行年隊伍,選出三五人為卜耶,作為全隊的領導中心。卜耶中又推薦一人為耶高,即頭客,作為全隊的指揮。參加做客的人的一切行動都要按頭客的號令行事。大家撐開雨傘,由頭客前導緩緩向主寨鼓樓前進,來到寨中薩坪,隊伍圍成一個圓圈,頭客在坪中用羅盤找好位置,安排好蘆笙隊進坪吹奏的路線后,做一個金雞獨立姿勢,蘆笙隊即吹“進行曲”和“歡樂曲”,邊吹邊跳蘆笙舞,三遍后停止。主寨的男女老少圍攏過來親熱道賀,握手言歡,并爭相拉客回家住宿款待。
第二天早餐后,頭客把自己帶來的隊伍聚集到薩坪上,圍成圓圈講款,從“開天辟地”“人的起源”“蘆笙的由來”,一直講到“村規寨約”,以及上團下寨互相友好、彼此幫助等。主寨的男女老少也匯集薩坪,靜聽講述。講完,主寨殺豬相待,設宴擺酒,盡歡而散。
第三天中午,頭客集合全部來客,整頓行裝告辭。主寨設長席,賓客相對而坐,獻上年禮。客人起身告辭時,男女主人涌向席間,共唱“攔路歌”以挽留客人。而后,大家跳起多耶圓舞,依依不舍地在蘆笙曲中上路別行。
在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中,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40
要算算我們中國那么多的節日,要論個第一第二,春節第二,我看誰敢稱第一。這句話我可是一點也沒有夸大,如果說給他換個名字那我覺得“東方的圣誕”是合適的不能再合適了。
每一次我都很喜歡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這天是送灶神爺上天。我之所以喜歡這一天,是因為這一天是春節的開頭。這一天我們要來一次大掃除,那把我累得,掃了十分鐘就直接累癱在沙發上了。這一天還要拿一個杯子在上面上一炷香,而且還要讓香一直燃燒著,一炷燒完了還要拿第二炷繼續燒。
再就要過除夕了,家家吃年夜飯,年夜飯的食物可豐富了,有雞、鴨、鵝、魚、年糕。吃魚不能吃完,每一次都要剩下一半不吃,寓意年年有余。吃完了年夜飯我相信大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春節聯歡晚會了,里面的小品總是讓我的爺爺奶奶笑得前俯后仰。看了一會便要放鞭炮了,我還時不時地喊道:“過年了,過年了!”
正月初一,早上大多數人會吃年糕、吃長壽面,寓意延年益壽。這一天我喜歡的不行,因為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宅男,其他什么時候為我都沒有什么比較好的理由,但是到了今天大年初一,我終于可以名正言順的宅在家里了。因為這一天待在家里的,這可是百年不變的一個習俗,如果當初下創下這個習俗的人知道有美好寓意的習俗被我當成宅在家里的原因,會怎么樣。
雖然到了我們這一代人,許許多多的傳統習俗已經漸漸流逝,能記得它們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但我們不應該忘了根本,不是嗎?我們只有堅守初心,才能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這就我江山人民過的春節,可以說是十分豐富多彩了,不知道你們家鄉是怎么過年的?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41
在過年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正好在新加坡進行旅游。幸運的是,我們在新加坡看到了在中國已經不常見的過年習俗-舞獅表演。
我們分別在飛禽公園、食品中心和酒店等地方看到了舞獅表演。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人參加的表演。表演開始時,兩個人披上制作好的獅子皮,一個人舉著獅子頭站在前面,一個人充當獅子的后退彎腰在后面,他們模仿獅子的形態開始走起來,獅子先是繞著我們轉了一圈,和一些小朋友們拍照,真是調皮的小獅子,逗得小朋友們哈哈大笑。接著獅子表演了精彩的雜技,它一下跳過木柵欄出去,走到了兩塊向中間凹的木板里面,他們一會兒站起,一會兒跳躍,引來陣陣掌聲。這些獅子,不僅在行動上面有很棒的表現,在表情上面也有不錯的表現,他們有時眨眼,有時張張嘴吧,可愛極了。隨后,他們拿起給觀眾準備的獎品,用嘴叼住,往前一扔,讓游客去接那些禮品,游客們不僅觀看了舞獅表演,也互動于其中,大家都很高興。表演吸引了大量新加坡和世界各地的觀眾,營造了很好的節日氛圍,渲染了過年的美好氣氛。
通過觀看舞獅表演,我知道了一種在中國的傳統過年習俗-舞獅,我還會繼續學習,了解更多的過年慶祝方式,了解更深的中國文化!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42
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過年習俗。今年,我在鹽城的外婆家過年,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吃茶”這個儀式。
大年初二,在轟隆的鞭炮聲中,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興致勃勃地來到舅舅家拜年。一進舅舅家門,我就喜氣洋洋地說道:“舅舅,祝您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舅舅也笑瞇瞇地對我說:“謝謝!也祝你學習進步!”接著,舅舅熱情地邀請我們“吃茶”,我們在舅舅的指引下圍著桌子有序地坐了下來。他指著早已擺好的滿盤“金果”(當地特產),微笑著說:“吃吧,祝你們在新的一年里‘碩果累累’!”接著,舅舅又把當地特產“阜寧大糕”分給我們,熱情地說:“祝你們在新的一年里‘步步高(糕)升’!”最后,舅舅又給我們每人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桂圓蜜棗茶”,連聲說:“祝你們在新的一年里‘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哦!原來每種茶點都分別表達著不同的寓意呢!邊吃邊聊了一會兒,舅舅又塞給我一個壓歲的紅包,我高高興興地收下了。
新年里,鹽城還有一段順口溜:“七不出,八不歸,初九、一十往家飛。”意思是:“初九不宜出門,初八不宜回來,初九、初十趕著回家。”所以,我們本來打算初八回常州的,因為這個習俗,我們便推遲到初九才回了家。
鹽城的過年習俗真是與眾不同,令人難忘!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43
說起過年,不能不提一下“年”。據說“年”是一種兇猛怪獸,會在臘月三十夜里,挨家挨戶覓食人肉畜肉,殘害生靈。后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用放鞭炮與穿紅衣服的方法來防備它——于是逐漸演化成過年的風俗。而在曲靖過年,是從一碗入口即化、香糯酸爽的扣肉開始的。
年夜飯一定要有魚,而且是整條的,不能切,意義“年年有余”;年夜飯一定要有剩余,且剩的越多越好,因為初二初三都要吃年三十剩下的飯菜,這叫做有余有剩。
年夜飯一定要有“扣碗”,其實就是蒸的菜。一般有八個蒸菜,如蒸蛋卷,也就是用蛋液攤成薄皮包上肉末,放在碗里蒸,還有香脆的酥肉,用大韭菜根拼成的面子,底子是菜、粉條等的大碗蒸菜;想想古人很聰明,蒸的菜在大大的蒸籠里很保溫,香氣在家里飄蕩,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而餌塊同樣是曲靖人過年一定要吃的食品,用老臘肉、老腌菜、青豌豆、甜醬油一起炒,除此之外,八寶飯、紅燒魚等也是不可少的。
吃長菜是曲靖年飯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也是我兒時最深的記憶。寓意長吃常有,長長久久。曲靖人的長菜是將大年三十吃不完的菜煮一大鍋,一直吃到正月十五過小年。
鋪松毛也是曲靖的年俗特色。象征新的一年清潔平安,這個習俗云南獨有。在三十年夜飯做好之前,家長準備的松樹的松針,也是我們俗稱的“松毛”一層一層鋪好,作為年夜飯的桌子,一屋子的清新氣息。大人做好了飯菜就一一抬來放在“松毛桌”中間,全家人圍著香噴噴的飯菜坐在松毛上,年夜飯就開始啦!聽老人說,曲靖人過年其實講究是很多的,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愛護森林意識提高了,很多時候象征性地掛一枝松樹枝在門頭,或者撒幾根松毛在餐桌上就代表了地上鋪松毛的習俗。
曲靖過年初一早上吃湯圓或者甜白酒餌塊,不吃餃子。北京是正月十五吃湯圓,但曲靖人是大年初一早餐就吃。吃湯圓甜白酒餌塊或掛面以祈求合家團圓,甜甜蜜蜜,福壽綿長。
過去的一些老曲靖人家還有在家門口放甘蔗的習俗,據稱,這是人們以此送走一年的煩勞,要在新舊交替之時,掛甘蔗。春節前,曲靖的農貿市場和年貨街上,一根根甘蔗堆成了小山,對比挑選之后,人們都會買上兩根扛起就走。甘蔗尾部要帶一點根須,頂上長長的綠葉也不能去掉。到十二點除夕鐘聲敲響的那一刻,要把甘蔗葉朝上根朝下地放在門后,預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兩根甘蔗則代表好事成雙,甘蔗象征著步步高升和一年從頭甜到尾。
聚財。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貼門神,門神一般是秦叔寶,傳說鬼神見了他在守門,不敢隨意進入主人家里,以保家宅平安。
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意思是說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與“春節”,所以過年時言行要特別謹慎,中國人希望一年的開始能夠事事順利,有個好預兆。
春節時期還有諸多禁忌,主要為了保平安,來年事事順利,春節這天婦女不許出門拜年,俗語叫“忌門”,小孩子不許哭鬧,不許說不吉利的話,也不可以和別人吵架起爭執,犯了會使一年都不順利。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無論有什么病痛,都不許看醫生,看醫生會一年到尾都生病。初一到初四不可動刀、針、剪,春節這天不可吃稀飯,否則這一年當中,出外旅行時一定會碰到下雨。
過年在古代是團圓的象征。而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與復興,它又被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國泰民安,合家團圓,幸福安康!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44
提起過年習俗,無一不例外的都能夠想到,穿新衣放鞭炮,壓歲錢,吃餃子。
可是前幾天自己卻明確的收到通知,縣城里禁止過年的時候燃放煙花爆竹。
雖然是這樣的消息已經不是新聞了,因為早在老早之前,考慮到保護環境這件大事,國家就禁止大城市過春節的時候燃放煙花爆竹。
現在直接落實到小縣城,相信用不了多遠,哪怕農村過年都不會聽到鞭炮的聲音。
因為禁止的條例嚴格的時候,將會影響到廠家的生產,沒有廠家去生產煙花爆竹,我怎么能夠做到爆竹聲中一歲除。
其次就是壓歲錢,壓歲錢本來是長輩給晚輩用來保護晚輩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的美好與的一種習俗。
可是下午和好友聊到關于壓歲錢的事情,好友說在他的親戚朋友中,好多人都取消的給孩子發壓歲錢這么一說。
那感覺無非是大人們之間的錢給孩子手里轉一轉交換一下。何況有的時候就是因為買家的孩子都不一樣,在壓歲錢的多少交換一下還會落的舌根。
最后的結果就是,壓歲錢也用不了多久,大概會被更多的人所取消吧。
因為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壓歲錢的數額也變得越來越大,人與人之間誰也不想吃虧,最后的結果只能是誰家也不敢誰家的孩子。
放鞭炮,壓歲錢,關于新年的習俗一件一件的唄逐漸取消,不知道孩子們長大以后,還能夠感受到怎樣的年味兒?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45
今天是大年初一,媽媽早早起來包餃子,爸爸也忙著貼春聯,我真開心。
媽媽包好了許多餃子,爸爸也貼完了對聯,我們就去爺爺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家里全是彩燈,媽媽說:“一會兒,你姑姑和姐姐來,我們去掛燈籠吧。“爸爸掛完,也快要天黑了。
姑姑姐姐都來了,我說:“一會兒吃完飯,我們去放鞭炮。”說著,我們就去吃飯了。媽媽做的餃子可真好吃,我們就吃起來,不一會,我們吃完了,我們一起看春節晚會。外邊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五顏六色,美麗極了。隆隆的聲音,天空中出現了一道美麗的煙花,像一朵五光十色的大花。外面的人家,有的放開門紅,有的放的煙幕彈,還有的放手搖花,各種各樣,美麗極了!
我和爸爸也放一些閃光雷和手搖花,震得天空噼里啪啦。
家人在一起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春節晚會,在一起團團圓圓的時光是多么美呀!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46
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們早早的吃過豐盛的年夜飯,開始觀看2011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因為放炮約在午夜12點開始,所以我不時的看著表,希望時間能過得快一點。實在無聊了,我就在木地板上滾來滾去消磨時光。
時間到了,我迫不及待的叫上爸爸、媽媽,拿上早已準備好的炮下樓去了。我們首先放的第一個炮叫“開門紅”,預示著新的一年里火火紅紅。我點著了火,馬上跑開幾十米遠,生怕被炮不小心打中。只見“開門紅”的禮花像銀蛇一樣串上空中,縮小為一個亮點“叭——”的一聲就消失的無影無蹤,非常好看。
緊接著燃放的是“愛國者”禮炮,我握緊手柄,點燃后“啪——”的一聲,一串串禮炮飛到空中一個個爆炸了,有紅色的,有綠色的……,一個更比一個高,最高的能飛到五層樓那樣高,美麗極了。
最后放的是鞭炮,這個我可不敢自己放了,只好請爸爸來幫忙,爸爸上去用打火機一點,鞭炮就“噼靂啪啦”的響了起來,我躲在媽媽的身后,可還是被炮頭給打中了。那鞭炮的聲音就是聾子也能聽的見。
樓上的鄰居們都陸續下來了,只見地面上到處都是濃煙,但天空卻變得色彩斑斕明亮起來。
過年啦,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47
潮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城市,留傳著不少風俗習慣。比如說:除夕夜我們無論有多忙都會在這一天回家吃團圓飯,寓意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大年初一會進行祭神祭祖活動,十分熱鬧。其中我最喜歡在大年初一的時候給親朋好友送“大吉”。
在春節的前夕,家家戶戶都會到商場,挑選又大又新鮮的桔子,上面還必須帶有翠綠的枝葉。我問媽媽:“為什么要買四個桔子呢?”媽媽面帶微笑地說:“大桔與‘大吉’同音,寓意著大吉大利,所以我們去拜年時都愿意帶上兩個大桔。另外兩個放在家里,等待親朋好友來我們家拜年時可以與之互換。”
春節到來時,我們拿出一大盤五顏六色的糖果和又大又新鮮的桔子來招待親戚朋友。有的時候,我也捧著一對綻放著笑容的大桔子,到了曾祖母家里拜年。我對曾祖母拜年說:“新年快樂,大吉大利”。曾祖也從一大盤桔子里拿出一對最大最鮮艷的桔子,笑咪咪地對我說:“祝你新年學習進步,吉祥如意!”然后,我拿著曾祖母的“大吉”吃著美味的糖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想:曾祖母提醒我要學習進步,今年開始我要認真學習,爭取考上重點中學。
到了下午,我又帶著另一對“大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老三姨家拜年。到了老三姨家里,我也是一樣送了她一對“大吉”,我說了一聲:“大吉大利,祝您幸福安康!”老三姨說:“也祝你學習進步,健健康康!”說著她送給我一對大桔。我禮貌地從老三姨手里接過了那對大桔,說道:“吉祥如意!”老三姨慈祥地笑了,眼里洋溢著幸福,說:“同同!”我聽了,不知如何是好,我不知道“同同”是什么意思,以為是“銅銅”,是銅塊嗎?于是,我問老三姨:“‘同同’是什么意思?”老三姨說:“‘同同’是同樣的意思,我也祝你吉祥如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大家幾乎都是在手機上拜年。所以現在登門拜年送“大吉”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但我會一直堅持送“大吉”的民俗活動的。讓拜年送“大吉”的習俗代代相傳,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大吉大利,一帆風順!使“送大吉”這一民俗繼續發展起來。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48
“春節”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佛山的春節一般從農歷二十一開始。主要活動有花街購物、過年購物等,佛山人都喜歡在花街購物。久而久之,這已經成為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所以,按照歷代的風俗,都會有農歷花市。“二十八,洗馬虎”這句話是粵語。農歷二十八,佛山人要打掃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擺脫今年的壞事,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多年前,佛山人會開鍋蒸年糕。開鍋煎蛋粉、煎牛角、煎堆等,意味著來年如煎鍋,水潤豐盈。
佛山人也愛蒸年糕,寓意高齡。除夕夜,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要忙著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品很講究,不僅好吃,而且用心良苦。一般來說,除夕晚餐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雞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有一些適合場合的菜肴,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上菜,代表財富;蠔油,代表善行……吃過晚飯,大家都在同一個地方逛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會越旺。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快中午才起床。午飯后,佛山人會去公園看表演或走親訪友拜年。不管你帶多少禮物,在新年的問候中都不能是單一的,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
進門后,臣民要先說不同的祝福。對老人說“新年快樂”“生活比南山好”;對有工作的人,“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好聽的一句話是“過年賺大錢”。發財利市”。在拜年時,長輩會把事先準備好的福利給未成年人,預示他們會給他們帶來好運和祝福。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樣一句俗語:“萬事不隱瞞”。這意味著農歷正月十五,人們會帶著風車和生菜走在同濟橋上,與“賺錢”一樣,祈求身體健康,吉祥如意。此外,這一天也吃湯圓,寓意和諧美麗,團圓。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49
新年!家家都忙著貼春聯、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這些都是過年的習俗。過年有什么習俗?我通過網上搜索學到了很多東西。
1、張貼“福”字。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貼“福”字,“福”字倒置,寓意祝福。
2、放鞭炮。過年還有放鞭炮的習俗,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年獸”,除夕夜它會到處都是邪惡的。有一年,一位老人用打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趕走“年獸”,這才平靜下來。從那時起,這種方法一直流傳到今天。
3、貼對聯。春聯又稱門對、春貼、對聯、對、桃符等,用工整、雙、簡、精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表達美好的祝愿。它是我國獨特的文學形式。這種習俗始于宋代,流行于明代。
4、粘貼窗花。在民間,人們也喜歡在窗花上貼各種剪紙。窗花不僅烘托了節日的氣氛,還集裝飾、觀賞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是我國非常流行的一種民間藝術。幾千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多貼在窗戶上,故又稱“窗戶”。
5、保持歲數。跨年表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定制活動之一。除夕之夜,全家人歡聚一堂,吃年夜飯,點上蠟燭或油燈,圍坐在爐灶邊聊天,等待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跑掉所有邪惡的瘟疫照片,并期待新的一年的好運。這種習俗逐漸盛行。唐初,太宗李世民寫下“壽歲”詩:“寒辭離冬雪,暖來春風。”
6、一般清潔。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皿,進行一次大掃除。民間相傳:因“塵”與“辰”諧音,過年掃塵有“除辰、不信”之意,意在掃除一切霉運和厄運。這種習俗寄托了人們破舊而建新、棄舊迎新的愿望。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50
春節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年初為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大年初一”(即“年”),新年的日期固定并延續到今天過年在古代被稱為“元旦”。1911年革命后,開始使用公歷(Gregorian calendar)計算年份,后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并稱農歷正月初一作為“春節”。它涉及面廣,具有廣受歡迎、大眾化、甚至普世性的特點。過年是脫舊換新的日子。雖然過年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過年的活動并不限于正月初一。從23日(或24日)大年初一開始,人們開始“忙”起來:打掃屋子、洗頭洗澡、準備年貨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是“辭舊迎新”。人們用隆重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和春天。
在民間,一直有關于“年”的傳說。(傳說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物,觸手長長,兇猛。 “年”在海底深處生活了很多年。它只在除夕夜爬上岸,吞噬牲畜并傷害人命。因此,除夕之夜,村里村里的人都幫助老少逃進山里,躲避“年”獸的傷害。一年大年三十,村外來了一位老人乞討。村民們又急又急,只有村東的一個老太婆把老爺子給了老爺子。吃了點東西,勸他上山躲避“年”獸,老爺子笑道:“要是婆婆讓我在家過夜,我就趕走“年”獸、”老太婆繼續勸說,笑著向老者乞求。沒話說。午夜時分,“年”獸闖入了村子。發現村子里的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端的老太婆家,門上貼著紅紙,屋內燭光璀璨。 “年”獸渾身一顫。有一種奇怪的叫聲。快到門口的時候,院子里突然傳來“啪、啪、啪”的聲音。 “念”渾身一顫,不敢前行。原來,“年”最怕紅、怕火、怕爆炸。就在這個時候,婆婆的屋子敞開了,院子里一個紅袍老者在笑。 “念”嚇了一跳,狼狽的跑開了。翌日正月初一,避難歸來的人都看到了村子。令人驚訝的是,她安然無恙。這時,老嫗才恍然大悟,她急忙把自己答應老爺子的事情告訴了村里人。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子里傳開了,人們也知道了趕走“年”獸的方法。
從此,每逢大年初一,家家貼紅對聯,放鞭炮;家家戶戶的燭光璀璨,讓人注目。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去走親訪友打個招呼。這種習俗流傳越來越廣,已成為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放鞭炮,貼春聯,慶祝進化……由來:春節和新年的概念,本義來自農業,古時人們稱谷地的生長周期為“年”,“說文”。《河北》“年,谷叔也” 、 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滿月的周期為月,一年分為十二個月,看不見月亮的日子是每個月的初一。年初又稱年,年名始于周朝,西漢正式定為至今。直到近代中國1911年革命勝利,南京臨時政府規定夏歷為人民使用,以符合農時和便于統計,公歷應為人民所用。在政府機構中實施,f演員和礦山、學校和組織。,公歷正月初一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新年自定義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51
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并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大富。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御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于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52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新春。新春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個新春佳節。
新春,同學們都知道,它不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所有的人都認為“新春很熱鬧,因為它是一個團圓的節日,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可不是這樣想的,這個節日是用來紀念一個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經常吞食過路的人們,可把人們害苦了。后來,出現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們為了防止“年”再跑下來,就用放鞭炮、貼紅紙來嚇“年”,所以就有了現在過年的習慣。
我的家鄉——桂林過新春有幾“怪”,如果你想聽聽,我就給你講講吧!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各家各戶都會做上一桌豐盛的美味佳肴,還有許多小吃,有糍粑、有糯米飯、有粽子、還有年糕等許多美食。第一“怪”就是飯菜都擺上桌了可是大人們就是不讓我們先吃,而是先在神kan上祭拜后才能一起上桌吃飯,但是吃飯的時候魚還不能吃,一定要留到第二天才能吃,大人們這叫“年年有余”。
第二“怪”是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會等到大家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一定會等到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各家各戶都會同時點燃鞭炮,大家都互相問候“新年好”,睡覺前我們都要吃一碗湯圓,它代表著各家各戶美滿幸福。
深夜,家家戶戶的燈漸漸地熄滅了,整個桂林市進入了夢鄉,這時,一股濃濃的霧包圍了桂林,使新春的夜晚更加朦朧,更加迷人。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53
世界各地的過年的習俗都是不一樣的,在爆竹的陣陣聲中,我們迎來了一個喜慶的節日—新春。
家鄉在過除夕夜和正月初一那天是最為熱鬧的。首先是在除夕晚,先是敬天公,敬天公是在于子正時(為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我們即要在家中萬堂中設案,擺上三牲、果子、清茶等貢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點燭拜天公。這種祭祀天公是一直要持續到初四。除夕之夜。不僅要守歲還要開正,開正就是在除夕之夜守歲到十二點,迎新年,在子正時“敬天公”的同時,燃放煙花爆竹,以表慶賀,開門迎春迎祥,俗稱“開正”。
正月初一,首先是賀正。清晨,無論是男女老少,個個都是要早早起床,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都吃面線加雞蛋,據說吃蛋去殼,意思是在除霉氣,迎吉祥,而面線則象征著福壽綿長之意。早上吃完早餐即要出門走訪鄰居親友,親友則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相道到:“恭喜”。就是俗稱“賀正”,要是有小朋友上門做客,主人必要奉上糖果、蜜餞或者喝甜茶、喝甜茶,意思是讓上門的小客人“甜一下”的意思。以示讓小客人有個甜甜蜜蜜的好開端。
到了初九了,新春的熱鬧差不多就過了,小孩子們去照常上學了,大人們也去照常做事了。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54
新春,人們俗稱“過年”。那么,人們過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習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著清潔自己的房子,貼對聯,購買年貨,然后把買來的新花草擺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豐富的團年飯。人們吃完團年飯后,就
在規定的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看電視轉播的新春聯歡晚會。
鄉村的除夕是這樣過的:大清早,人們就起來了。換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門前貼對聯,家家戶戶的院里都掛上了紅燈籠。晚上,家家戶戶的燈籠都亮了,紅紅火火一片。每家門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聲。人人挨家挨戶到處串門,好不熱鬧。
大年初一,城市和鄉村的人們,都帶著年貨,有的去廟里上香;有的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的習俗。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55
寒假開始了,轉眼間就要過年了,大人們都忙忙碌碌的準備年貨,而小朋友們也盼望過年。可大家知道過年有哪些習俗嗎?下面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全國各地,每逢新春來臨,家家戶戶都有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被子等,這種習俗被稱為“掃塵”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新春,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上一幅大紅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聽說這一習俗從宋代就開始了,一直傳到今天。在民間的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人們還喜歡在門、墻、窗花等地方倒貼“福”字。大家知道為什么要把“福”字倒著貼嗎?因為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到了”,“福氣倒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過年習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著年夜飯,圍坐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
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小朋友們能收到好多的壓歲錢,不過在此提醒小朋友們:壓歲錢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學習上!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56
新年作為中國最盛大的節日,當然是少不了許多活動和事務的。備年貨,貼春聯,拜訪親戚,吃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別忘了還有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收紅包。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家家戶戶都要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
在貼春聯的同時,人們還會把“福”倒過來貼,之所以把“福”倒過來貼,是因為這樣能表達福到的意思,十分吉祥。
新年初一,人們都要早早的起床,穿上新衣服出門走訪親戚朋友。拜年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平安,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放置床邊。另一種就是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包包裹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給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依然盛行。
過年還不能缺少一樣東西,就是爆竹。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嘩嘩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燃放是爆竹是中國新年的傳統習俗。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節日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品種的花色也日見繁多。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57
每個民族的習俗都不同,而我們漢族,則是獨一無二的。
放鞭炮、包餃子、守夜(一般都是12點以后才睡覺)、拜年、給壓歲錢、貼對聯……我國的春節一般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開序幕的,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舉行過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過年的頭兩天,許多人都會洗頭、洗澡、洗衣,把一年中的晦氣一掃而光。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家戶戶都會擺上酒席,請上親戚來“別歲”。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這是,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除夕 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曾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更改正月初一的時間。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娘在這日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后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這日還有不行刑的風俗。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這就是我們漢族的過年習俗,怎么樣?有沒有大開眼界呀?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58
今天,我從媽媽那兒了解了一些我們老家過年的習俗就讓我告訴你們吧!
第一個風俗就是:吃年夜飯的時候,不能少了“平安菜”這一道菜。平安菜也叫安樂菜,是用一種叫馬莧蓮的植物做出來的。馬莧蓮是農田里最常見的農作物,綠色的莖,黃色的花,一大片連著一大片。這種植物的生命力很強,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不管太陽怎么曬,都不會死掉。
關于這樣菜,還有個傳說。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鬧得地上不得安寧。有個叫后羿的人,自告奮勇去射太陽。后羿拿著神箭,先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第十個太陽很害怕,便藏在馬莧蓮叢里,沒被后羿發現才保住了性命。第十個太陽為了感謝馬莧蓮,就給了它一種頑強的生命力——不管太陽怎么曬,它都不會被曬死。就因為這個故事,吃馬莧蓮,燒平安菜的風俗就流傳下來,人們都想在新的一年里像馬莧蓮一樣平平安安。
第二個風俗就是:大年初一早上起來不要掃地。因為我們中國人都有點迷信,相信會有財神。我們老家人認為大年初一早上,財神會到自己家的地板底下,讓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有好運氣,能發財。而如果早上掃了地,也就等于把財神趕走了,把財推出了家門,在新的一年里就沒有好運氣,不能發財了。所以,大年初一早上,無論家里的地有多臟,都不能掃。
怎么樣,我老家的風俗很有趣吧?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59
生活會在無意間散發出氣味,就像過年時那令我難以忘懷的面粉的麥香,蒜泥的清爽,臘八蒜的甘甜……或許這就是“年味兒。”
當“三十兒”年夜的鐘聲敲響,就預示著新一年的到來。初一的傳統習俗就是包餃子,一大早,全家上下為了包餃子忙得不可開交,我的任務是負責協助姥姥搟餃子皮。
將軟糯的面團順時針揉搓按壓,奶白色的面團散發出了濃郁的酵母味,瞬間彌漫在我的周圍,再用手慢慢將其搓成條狀,分成3厘米大的小團,像一個個白色的小丸子,無比Q彈。接下來,迎接它的將是面粉,面粉散發出來的淡淡麥香,使我仿佛置身于麥田之中,我大口的呼吸著大自然的氣息,純粹而濃郁,經過搟面杖的“碾壓”餃子皮便做好了。裹上肉餡,煮開之后,沾上臘八醋,滿滿的年味飄香四溢,過年的喜悅感油然而生,同時也預示著團圓和美滿。
都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炸醬面同樣也是過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它,年味變得更加豐富,無論是什么面,我們都會習慣的加入蒜泥,聽著那木槌搗蒜觸碰蒜碗時“哐啷哐啷”的聲音,離近了聞一聞那大蒜的清香,將它倒出伴在面里,原本發咸的炸醬也變得清新脫俗,成就了另一種風味,剛入口時,過了水的面條加上黃瓜絲仿佛像那爽口的薄荷,細細品味又有些甘甜,我想應該是融合了些許炸醬的熱情吧,伴著撲面而來的香氣,加上一筷子放進嘴里細細咀嚼,一絲絲甘甜清辣回蕩徘徊在口中,像是有些不舍,就如同吃完一碗后的滿足和回味,身心都沐浴在那幸福滿足的氣味中。
這就是過年的風俗,以它獨一無二的氣味呈現給生活。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60
過年的時候,總有一些習俗,比如吃年夜飯,放煙火,包餃子,甚至有些地方還會包粽子吃呢!我奶奶家過年的習俗有點特別。
打我記事起,我的新年就是4根紅蠟燭,桌上豐盛的菜肴,還有桌子底下的一條鯉魚。是不是很新奇?
每年的年廿八,奶奶都特別忙。她早上7點起床,起身去離家3里遠的菜市場買雞、買豬肉,回來之后就開始打掃家里的衛生。下午開始殺雞煮菜,有時候會叫上我幫忙,移桌子,擺酒菜,點蠟燭。
4根紅蠟燭,2根廚房,2根餐廳。廚房的菜肴一般只有2盆,是比較素的,像青菜。而餐廳則大葷大肉,還配上水果黃酒和茶葉。奶奶會在餐桌長邊擺上十來個碗,2個碗放上茶葉,剩下的碗倒入黃酒。這些茶、酒的量不用太多,沒過碗底就可以了。順著長邊下來,對立的兩邊擺上金桔、桂圓、豆腐干,算是一些小菜吧。主菜便是雞肉和豬肉,這是要擺在整張餐桌的最中間的。整體看下來,這是非常盛大的晚宴了。每種菜肴中都要加上一小片特殊的紅紙,而豬肉上還插上2根筷子。我曾問奶奶為什么要放紅紙片,她就笑盈盈地跟我說:“因為這是菩薩要享受的菜肴,得做些記號讓菩薩知道呀!”于是長得大了點,我也總幫著奶奶剪這些紅紙片了,新年的快樂也增加了。
那一桌子的菜,對我誘惑最大的是兩大盤子的桂圓,總想拿來嘗嘗。可每當手就要碰到盤子時,耳朵旁就響起奶奶的叮囑:“不可以偷吃食物哦!”對小孩子來說,要想對滿桌的食物沒有想法,那叫個不容易!我已經垂涎欲滴了!這囑咐哪兒有什么用!于是我趁奶奶不注意,偷偷拿了2顆桂圓。還沒吃到嘴里去,奶奶就出來了,嚇得我趕忙把桂圓藏在身后,裝作不知然的樣子,在餐桌旁走來走去。可奶奶似乎早已看破我的“行動”,一把抓住我背后的手,拿出那2顆桂圓。“不是說了,不能偷吃!”教訓了我一番之后,把桂圓放回盤中。臨了,實在對我不放心,就把我關在廚房里看她燒菜了。
傍晚,上班的爸爸媽媽回到家了,一家人在客廳中等待,等著奶奶“發號施令”。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蠟燭點上,找來一塊地墊,雙手合十,筆直的腰彎下90度,來回重復著這動作,嘴里邊振振有詞:“感謝菩薩到我們家來吃年夜飯!新的一年里,希望家人們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順順利利,學業事業進步!”接著便跪下來,對著蠟燭磕了3個頭。奶奶起了個頭之后,我們一家人也都開始了,虔誠地許下新年的愿望。就連我年幼的弟弟拜起菩薩來也有模有樣的。那搖曳的燭光,多么像是菩薩在回應我們一家人:“你們虔誠的祈禱我已收到,祝來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一家人都拜完菩薩了。奶奶小心翼翼地將蠟燭熄滅,讓爺爺去燒紙錢,爸爸去河邊放鯉魚。紙錢在火中化為灰燼,給神明用。鯉魚從小小的水桶中躍入長河,回歸河水的懷抱,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召喚。
長大了,我學了很多科學知識,知道拜菩薩是迷信,便問爸爸媽媽:“奶奶應該也知道是迷信呀,為什么還拜?”爸爸告訴我:“這和祈禱是一樣的,表達人們的新年愿望,是老人家的信仰呀!”
奶奶過年的習俗,虔誠地信仰,增加了“過年”的儀式感。如果有神明,愿TA不只佑我一家,更要佑我中華。我在心中默念:惟愿山河錦繡,國泰民安!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61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最盛大的節日,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節日。從臘月二十三祭灶的報道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一個月的時間里,人們都很忙。
老北京愛說拉齊和巴拉二,凍死西方寒鴉二。清朝時,喇嘛廟里有煮臘八粥的傳統,是為了紀念佛陀和皇室顯貴,這種粥叫佛粥。目的是歸附佛,也就是和佛一樣,喝了牧羊女給的雜豆粥就可以成佛了。
陰歷23日,據說灶神第二天就要上天顯示玉皇大帝的善惡,玉皇大帝會相應地降福降禍,家家戶戶都忙著獻灶。這一夜,端來了關東糖和蜜餞(意在粘到灶神的嘴上),父母給神父上香行禮,然后甚至把灶神的龕和形象放在松柏樹枝和芝麻秸稈架上點火焚燒,這叫供奉。這一夜,鞭炮聲響起,北京人說,除夕是全中國的狂歡之夜,所有的辭舊迎新,所有的祝福和祝福都在這一夜。一家人團團圍坐,舉行家宴,互相祝福,享受家庭生活,這叫圓爐。晚飯后,孩子們會在院子里撒芝麻梗,踩在上面,這叫踩老。在舊北京,燃放鞭炮直到午夜來慶祝新年。年輕一代會向長輩磕頭,要壓歲錢。全家人會再吃一個素食餃子,叫做“五更餃子,在餃子里團圓”。一百個餃子中,只有一個有硬幣,說是吃這個餃子的人,一年四季都很順利。
現在北京人過年,還保留著很多古老的傳統習俗。有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節目,節日氣氛更加濃郁。1994年,北京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去郊區幾個指定的地方看春節煙花,但越來越多的北京人試圖以越來越新鮮的方式過春節。
承德的春節其實是從臘月開始的。臘月初八,各寺院家家戶戶都要煮粥,這叫臘八粥。一是紀念佛教和牟尼佛成佛的日子。二是頌揚五俗谷的繁華。這一天,市場上開始出現年畫、鞭炮和肉。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掃院子,這叫“年關”。一般家家都要辦酒席,拜廚房。臘月二十五開始貼春聯,節日氣氛越來越濃。除夕夜,全家人吃團圓飯,吃餃子冷購。到了凌晨12點,鞭炮齊鳴,迎接新年的到來。在元旦,我們互相慶祝新年的問候,一起玩得開心。第二天,我們邀請我們的孩子和女孩回家。第四天,我們會交朋友。第五天春節高潮結束。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玩龍燈,跳秧歌,踩高蹺,玩獅子,一天到晚玩得不亦樂乎。正月十六過后,各行各業開始一步步復業,春節到此結束。
閩南的過年習俗與城市不同。農村農民房子多,門多。除春聯外,門兩邊應放兩根貼有紅紙的甘蔗,稱為“門蔗”。方言“甘蔗”接近“家”,表示進入一個好的局面。大廳里的餐桌上擺滿了隔年的飯菜、年貨和蛋糕,插上了用紅黃紙扎的“春枝”,這意味著多年來食物充裕,發了大財。每個家庭都應該把土豆藤和棍子堆在門外,點燃它們,等待它們的煙包圍住火。男人按輩分跳過這堆火苗,跳著念:“每年跳進去發大財;跳出來無憂無慮;跳過東,糧不能空吃;跳過西方,銀錢滾滾。”這個叫“過度火團”,象征著燒盡舊年惡鬼,消災吉祥,迎來一個干凈繁榮的新年。在“跳火團”之后,我們應該用新掃帚打掃大廳。掃完之后,掃帚桶會放在一起,垃圾會堆在門邊。我們希望再次擺脫困境,幫助致富。同時要從跳火團里收集一些未燃盡的灰燼,加到炭爐里,叫做“天王”,象征著更加繁榮。父母領著孩子圍著火爐坐著,這叫“圍著火爐養老”,最好是通宵達旦。據說這是給父母加壽。這時候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叫“分圈”。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逐漸被廢除,但農民盼著好年景的習俗依然保留著。特別是臘月的寒冬,一家人圍著暖暖的小火爐,暢飲暢談,描述著對未來的憧憬是多么溫暖幸福。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62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刮胡子,做年夜飯,放鞭炮……事情太多,太多“規矩”!有些風俗還是很奇怪的,讓我的二和尚很不解。無奈之下,我準備問問爸爸是誰在貼春聯。
“糊錯了,糊錯了!”看到爸爸把“福”字貼反了,著急地哭了。“沒錯!”爸爸慢慢回答。“那你為什么要倒貼?”我很困惑。爸爸解釋說:“把‘福’字倒貼是風俗,‘福’字倒貼就是‘福’已經倒了(到了)!”“哦,就是這樣!過年有什么風俗規矩?”我又開始質疑了。爸爸停下手中的工作,耐心的給我解釋。
原來過年還有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在深海海底生活了很久,在除夕夜從海里跳出來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開槍趕走了“年獸”,穿著紅衣服,貼著紅春聯,風平浪靜。從此,這種方法流傳至今。
聽了父親的解釋,我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27號為什么要理發?”“哦,民間有句話,叫‘27,剃精,28,剃傻子!”“我明白了!"
我又問:“那你為什么要清理?”爸爸說:“一般的大掃除就是掃一掃一年的霉運!這是個好兆頭!”“那你為什么一直送橘子?”我又不懂了。”這是因為橘子的“橘”字和“橘”的意思一樣,“橘”和“吉”很像。大家過年都用橘子互送好運!”“我明白了!”爸爸說:“還有‘接財神’的習俗。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財神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舉行宴會來慶祝財神的生日。”我剛剛得到了一切。
今天對過年習俗了解很多,但是感覺太迷信了!但是好像是一種樂趣,只要開心就好!為什么不迷信?
同學們,我從“年”這個習俗中收獲了很多,但不知道你們收獲了什么。如果有新情況,請趕緊告訴我!祝你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63
我奶奶家在海寧。每年,我都去那里過年。想知道海寧過年的習俗嗎?現在我來介紹一下。
農歷年底,農民為春節準備年糕。制作年糕的習俗在海寧有著悠久的歷史。家家戶戶都把糯米磨成年糕,作為拜年和送親戚的傳統禮物。因此,“年糕”成了人們祝愿親朋好友年年高升的“好口菜”。
玩年糕很有學問,也是一門技術。溫度高之前很難做年糕。如果沒有玩好,不僅口感細膩,而且存放時間短,容易破解。到現在海寧農村還保留著打石臼年糕的習俗。每年年底,村民自發組成一個團隊玩年糕,集中精力給大家玩了十天半年糕。到了那里,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火熱的場景:在村口的小農舍里,幾個爐子用水泥搭起來,灶堂里的火焰熊熊燃燒,爐子上豎起幾個冒著熱氣的大水桶,里面裝滿攪拌均勻的米粉,不時飄出陣陣香味。一桶米粉熟了,倒進門前的大石臼里。這時男主角是幾個彪形大漢站在大石臼邊上,只看到他們揮舞著重達30公斤的巨大木錘,一聲“嘿”下去,原本散落一地的熟米粉被砸得凹陷下去。另一名戴防燙手套的男子迅速翻出了被砸熟的米粉。又是一記有力的錘子,再轉,再砸.幾個彪形大漢累得氣喘吁吁,晶瑩的汗珠從額頭冒出。大石臼里的熟米粉被砸成一團。一個人用一塊大布把年糕團包好,迅速放在案板上。兩個人把它壓扁了,就形成了一大塊年糕。從加熱到做年糕需要40多分鐘。做年糕不容易!
海寧除了玩年糕,還有祭祖的習俗。29歲的我,已經感受到了當年濃郁的味道。家家戶戶門前貼著對聯和祝福,鞭炮聲不斷。手腳麻利的老人一大早就起床,開始出發。殺雞、宰鴨、買豬肉……中午的時候,祭壇上擺滿了各種供品:雞鴨魚肉、水果、糖、年糕……桌子兩邊用筷子夾著幾個酒杯。當一切準備就緒,點燃蠟燭。老人和孩子依次向祖先敬酒。敬酒后,彎腰雙手合十,祈求上天保佑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后,我們邀請親戚和家人吃了一頓叫做除夕晚餐的宴會。
海寧的風俗真是豐富多彩。歡迎大家來海寧參觀,親身體驗海寧的過年習俗,比你想象的有趣!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64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刮胡子,做年夜飯,放鞭炮……事情太多,太多“規矩”!有些風俗還是很奇怪的,讓我的二和尚很不解。無奈之下,我準備問問爸爸是誰在貼春聯。
“糊錯了,糊錯了!”看到爸爸把“福”字貼反了,著急地哭了。“沒錯!”爸爸慢慢回答。“那你為什么要倒貼?”我很困惑。爸爸解釋說:“把‘福’字倒貼是風俗,‘福’字倒貼就是‘福’已經倒了(到了)!”“哦,就是這樣!過年有什么風俗規矩?”我又開始質疑了。爸爸停下手中的工作,耐心的給我解釋。
原來過年還有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在深海海底生活了很久,在除夕夜從海里跳出來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開槍趕走了“年獸”,穿著紅衣服,貼著紅春聯,風平浪靜。從此,這種方法流傳至今。
聽了父親的解釋,我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27號為什么要理發?”“哦,民間有句話,叫‘27,剃精,28,剃傻子!”“我明白了!"
我又問:“那你為什么要清理?”爸爸說:“一般的大掃除就是掃一掃一年的霉運!這是個好兆頭!”“那你為什么一直送橘子?”我又不懂了。”這是因為橘子的“橘”字和“橘”的意思一樣,“橘”和“吉”很像。大家過年都用橘子互送好運!”“我明白了!”爸爸說:“還有‘接財神’的習俗。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財神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舉行宴會來慶祝財神的生日。”我剛剛得到了一切。
今天對過年習俗了解很多,但是感覺太迷信了!但是好像是一種樂趣,只要開心就好!為什么不迷信?
同學們,我從“年”這個習俗中收獲了很多,但不知道你們收獲了什么。如果有新情況,請趕緊告訴我!祝你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65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
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舊迎新。
爆竹為中國特產,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在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據《神異經》說,古時候,人們途經深山露宿,晚上要點篝火,一為煮食取暖,二為防止野獸侵襲。然山中有一種動物“山臊”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經常趁人不備偷食東西。人們為了對付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聲使其遠遁的辦法。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66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喂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67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號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68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這是我國普遍存在的除夕守歲的習俗。據史料記載,這種習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我國人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屋外時鳴鞭炮,室內圍坐看電視,笑語連連。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6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除夕了,我決定今天要守歲,看著自己長大。
“哈哈!”深夜了,可家家戶戶還都燈火通明,每家人的窗子里都能聽見歡聲笑語。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媽媽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的看著春節聯歡晚會,里面的節目真有意思,可今年的小品卻不怎么好看了,還是小虎隊的歌曲吸引人,雖然他們沒有當年出道時的青春,但還是能看到他們活力。
“咚,咚,咚!”時間到了12點了,新的一年開始了,這個時候大家都去上科學實驗,留我一個人在客廳里守歲,四周靜的出奇,只能聽見嘀嗒嘀嗒的鐘聲,雖然電燈都開著,但我還是怕的把枕頭抱在懷中。盡管害怕,但守歲這么重要的事可不能不做,于是,我便坐在客廳里一個人玩著撲克牌。
在不知不覺中,太陽升起來了,守歲成功了,于是,我便一頭栽進床上呼呼大睡起來。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70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這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71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和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不同。我的故鄉靈寶,漢節習俗大致是這樣的:
在農歷十二月,新年的氣氛越來越強,成人和兒童正在為新年做準備。在農歷十二月初八(通常稱為臘八節),每個家庭都在清晨制作臘八粥。臘八粥包含大豆,綠豆,河豆,花生,小米,大米,紅棗和餃子。將它們放在鍋中煮熟后,倒入同時準備的澆頭(豆腐,胡蘿卜,白蘿卜,調味料)。將粥放在院子中部準備好的桌子上,以崇拜神靈。之后,我和家人一起吃飯。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通常稱為新年。在這一天,每個家庭都會做餃子和買甜瓜。到了晚上,古老的廚房神將被送往天堂。整個家庭都應該將準備好的對聯粘貼在舊的廚房神雕像的兩側。對聯是:上帝講好話,回到宮殿帶來好運。在古老的廚房神面前的桌子上,放置了諸如甜瓜之類的犧牲品。整個家庭還不得不在舊的廚房神雕像前燒香和敬禮,最后將舊的廚房神雕像燒掉。
在第十二個農歷月的二十三個月之后,人們變得更加忙碌:殺豬,宰羊,買菜,磨面條,蒸面包……
在新年前夜,人們忙于清潔和粘貼春節對聯,每所房屋都必須在門口放上財務指揮棒。人們還必須煮餃子。除夕晚餐準備好后,他們必須張貼新邀請的廚房神。貼紙完成后,他們必須崇拜神靈并放鞭炮。最后,全家人將一起吃除夕晚餐。長者吃完飯后會給孩子新年錢。這個晚上,人們不得不熬夜,叫壽穗。
新年的第一天,在拜神并放鞭炮后,全家人開始吃早餐。飯后,人們開始互相稱呼新年,并祝愿彼此新年快樂。
從新年的第二天開始,人們會互相拜親以慶祝新年。
農歷正月十五,這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每個家庭都吃元宵節,把燈籠掛在門上,孩子們則提著燈籠。聚在一起比其他人的燈籠玩得更好。
轉眼之間,農歷正月十六日到了,這一年結束了。人們再次開始忙碌的生活。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72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所以,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個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在年三十晚這個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
這個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但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
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
除此之外,這個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73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掃除、購年貨、包餃子、拜年等等簡直數不勝數。
我和爸爸也按照習俗去購年貨。大街小巷里,買年貨的人們數不勝數。小攤上,小店里的東西琳瑯滿目。擺滿了鮮艷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種各樣的煙花爆竹。真是讓我大飽眼福。我和爸爸又開始了瘋狂大搶購,各種各樣的東西被我們一掃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裝了滿滿一大袋子。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當然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我們家當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74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媽媽就開始包餃子啦!包餃子還需要技巧呢!我負責搟皮,我這里搟搟,那里搟搟,簡直就是四不像。媽媽給我做了示范,包餃子應該均勻的搟,讓它在搟面杖上轉起來,這樣就可以搟的圓圓的了。我按照媽媽的辦法,怎么也不能把這個“淘氣鬼”制服,還是搟的亂七八糟。不過經過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艱苦訓練,我終于把這個淘氣鬼給制服了。
我們這里包餃子還要包里面錢呢!只要誰吃著帶錢的餃子,就代表著他在這一年中平安無事,運氣很好。誰要是吃的最多,誰就是一家之主。我們家也包了好幾個錢呢!我和爸爸媽媽都想吃到錢。我為了得到拿到那幾個硬幣,于是搶了很多的餃子。嘿嘿!我們家里的錢竟然被我吃到了三個,把我的牙都快咯壞了!
吃過餃子之后,我們當然還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們男生最喜歡干的事情。我們拿起一個大*花,迅速點燃。頓時,天空中出現了五彩的煙花,美麗極了。
我們這的春節習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過新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磕頭,給他們拜一個年,說一些祝福的話語。然后長輩們就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發一個紅包。然后再與親戚們一起吃一頓團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感情。
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就是這樣的,怎么樣!你們的呢?
春節快到了,大家以高興的心情籌備新年的一切。
除夕的早上,我們家各干各的,搞掃除貼好春聯,便拜神保佑來年順景。媽媽擺好拜神的貢品,準備拜神。晚上,在遠方讀書的姐姐回家了,媽媽早已做好豐盛的晚飯,一家有說有笑地吃團年飯。吃完飯,媽媽忘不了包利是。
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媽媽恭喜,“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然后,他們總是笑容滿面地給我們利是,我和姐姐高興得手舞足蹈。因為我們太早起來,吃過早餐。客人來拜年了,媽媽總是倒上一杯熱乎乎的茶,我擺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來款待客人。這時,大人們問好后,總是談及他們的工作及家庭情況。我們這些孩子就是愛鬧、愛玩。我和叔叔的女兒麗麗提著紅燈籠到大街小巷玩個痛快,真有說不盡的高興!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75
不久元宵節又到了,杏壇文化廣場可真熱鬧,前來觀看,舞龍、舞獅在空中威風地舞著,真是栩栩如生。怪不得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群眾前來觀看。花車到處巡回游,給杏壇增添了不少生氣。
春節總令人盼望,因為我喜歡那種日子呢!
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大城市那么豪華,那么美麗,但是一但到過年,那是多么令人難以忘記!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每當快要到過年的時候,人們會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掃地干干凈凈,一塵不染。打掃完以后,人們就會去天虹,大超市里賣各種各樣的年貨,比如糖,水果等,這一去就會大包小包地提回來。
你知不知道人們為什么要在過年的時候在自家門上貼上對聯和放鞭炮嗎?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吧!
從前在一個山谷里有一個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著一只叫做“年"的怪獸。在這個山谷下面有一個小村莊,這個年到了過年的最后一天的時候,就會下山來害人,這村莊里的人就會把門關得緊緊的。可是,年依然有辦法進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東西,村民沒有一點辦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過年。有一年,村民們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對村民們說:“這怪獸最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了。”村民們聽了后,就把紅色的對聯貼在了門上,把鞭炮放在了門前,怪獸一來,就會看見紅色的東西和“砰砰砰”的響聲,嚇得直往山里跑。就這樣,過年放鞭炮和貼對的習俗就持續到現在。
我家鄉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做上一頓豐盛的飯——年夜飯。家家戶戶忙東忙西的,燒了一桌子的菜,有雞,魚等。讓人看了一定會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媽媽會給我一件很帥氣的衣服,大人會給我們壓歲錢,里面的錢還不少哦!
過年還真是令人難忘啊!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76
我的家鄉鉛山,是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江南古鎮,也是江西四大名鎮之一,這有著與眾不同的過年習俗。
萬家除塵
為了迎接新年的來到,大家都在做著除塵的工作。我也拿著除塵用的小掃帚,在墻角上掃來掃去。你知道為什么要除塵嗎?除塵是為了把今年一年的晦氣給掃除,為了新的一年,有個好兆頭,有除舊迎新的意思。
貼對聯和倒貼福字
“貼對聯了,貼對聯了。”我興奮地往家門口跑去,只見舅舅爬上樓梯,一手拿著對聯,一手拿著膠布,把對聯靠著墻,再貼上膠布。“福倒了,福倒了。”看見舅舅把“福”字貼倒了,我禁不住大叫。外公卻告訴我福字倒貼,這樣子就可以表示“福”氣到家的意思。
剃過年頭
“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過年了,就算頭發不長都會修剪一下頭發,叫“剃過年頭”剃過年頭選時間也有講 究,不能選臘月二十八,要不然就成了剃傻瓜了。
團圓年夜飯
過年可少不了團圓年夜飯,一桌子菜,一桌子的人,一家人坐在桌子前開開心心的吃飯,吃今年的最后一餐飯,大家都在邊吃邊聊,恰似一幅美麗的圖畫。
守 歲
過年時,沒有到12點,是不能睡的,這叫守歲。表示為了守住一年的最后時光,不能讓它白白浪費,大多數人,會在守歲時許愿,會讓人更憧憬新的一年。
家鄉的習俗很豐富,也很有意思。你的家鄉呢?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77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的春節都是差不多的,熱鬧、喜慶而祥和。
春節的前幾天,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張羅這張羅那,但是,卻是我們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候。爸爸媽媽買了許多好吃的,而我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著春節的到來。
終于要正式過年了,拜年就是我們一家首要的任務了。每到一家,我都要說上一句吉祥話,如:“新年快樂”、“恭喜發財”等搜索等,而爸爸媽媽則送上一份拜年時必備的禮品,主人則會拿出一個紅包遞給我,這是我最高興的事了,于是心里盤算著這錢該怎么用,買些零食?或是文具?買點玩的也不錯,誰知一回到家就被“無情”的媽媽給收了去,我只好無奈地把這些個幻想的泡泡給吹滅了。
除夕那一天晚上,當然也是我家最開心的時候,全家三口人一齊靜靜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偶爾外面傳來幾聲鞭炮聲,也會覺得特別有趣。電視里搞笑的小品,幽默的相聲,常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這笑聲伴隨著窗外的鞭炮聲,顯得氣氛愈加歡樂。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就到處做客,豐盛的飯菜,炫麗的燈光,大人們喝酒時的祝福包圍住了我,而我呢?則和哥哥一人拿來一大瓶飲料,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就快上學了,新學年的開始,將意味著春節的結束,但在這一天,我們家還是要吃元宵的,過年的氣氛絲毫沒有減弱,依舊的笑聲,依舊的喜慶,依舊的開心。
就這樣,快樂的春節過去了,每當細細回想時,心里總會暖洋洋的。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78
過年了,各村有個村的過年習俗,我來講一講我們這兒的過年習俗。
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于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在這一天,還要包餃子,吃大糖。
祭灶過后,家家都忙于置買年貨,打掃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煙、酒、魚、肉和走親戚用的禮品更不能少。置辦年貨一直忙到臘月三十。至今我們仍流傳有一首過春節的民謠:“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殺只鴨;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兒,貼門旗兒。”
大年三十兒慣稱除夕,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以往這一天,我們這兒還有諸多舊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業封門”、“說書封板”、“討飯的封棍”等,諸如此類。而民間最重要的活動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歲。現在除夕,仍沿襲以往許多好的習俗。除夕之夜雖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親友,看電視,猜迷語,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團聚一堂,互相勉勵,總結一年來收獲,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學習計劃。"守歲"在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內容。當午夜的鐘聲響過,人們爭放第一掛鞭炮,這又意味著開封人開啟未來的決心和干勁。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換新衣,洗涮完畢,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遺像。接著,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全家人吃過年餃子,隨后開始到親友家拜年。舊時拜年一般多由家長帶領,先拜長輩近族、鄰友,以后再去遠處各家。各家為接等賀年客人,家里常備煙、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開封"早拜年,晚拜壽"的習慣,初一午后,拜年活動即告結束。
正月初二是閨女回娘家的日子。這時,我就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姥娘家。
我們下午不能走親戚。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79
年味的清香漸行漸近,隨著唇齒上臘八粥余味的淡去,年味也飄到了咱家。
在熬過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樣后,我也終于盼到了大年三十。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咱家雖說離同學們沒有百八十里,但也具有著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
每當人們駕著車,拉近與我家距離的時候,長輩與小輩們必定出來迎接客人。如果緊閉窗門,并且門可羅雀的話,說明這家主人并不好客,也不方便接客,只好讓你在寒風中受凍,最后知趣的離去。到了下午家中便熱鬧起來了,特別像我奶奶有七姐妹,爺爺有八兄弟的家庭。沒個大圓桌,沒幾十道好酒好菜又怎樣招待客人呢?
說到吃飯,就不得不提家喻戶曉。儒婦皆知的年夜飯了。這可是除夕夜的重頭戲,熱鬧的十幾人圍一桌,冷清點的也有一個家庭,這是一家人團圓的好日子。在外邊做事的人,除外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桌還必須是圓的,象征團團圓圓。在飯桌上大人向小孩們表示期許,小孩則向大人祝福,大人與大人之間也不再拘束,舉著酒杯互相敬酒。除夕可是孩子們的天堂,這一天可以借著理由盡情玩耍,大人也不會在這一天讓孩子們上床睡覺。
正月初一雖沒有除夕那么熱鬧但節目卻豐富得多。
這天,人們不可向外潑水,不許掃地,這仿佛是期望財源滾滾的意思。大約在早晨四五點時,爺爺就會點燃“迎春炮”祈福。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第一天中,人人都想給來年起個好頭,這一天中,人與人之間不許吵架,孩子也不能哭出眼淚,不許說臟話。門前堆著爆竹紙皮,孩子們也會在這叢中翻翻找找,希望找到未放出來的鞭炮玩。爺爺也會帶著我向常住在深山老林中的太公,向他的墓碑說聲“新年好”。除夕與初一也正是收紅包的好日子,初一早上醒來便會發現枕頭下的紅包,去拜年也會收紅包。除夕就更不用說了,每個來咱家吃團圓飯的人,都會給小輩們發紅包。
俗話說:歲歲年年花相化,年年歲歲人不同。每一年的人們雖在變,但民風民俗卻今昔未變。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80
無論是什么節日,應該都有一些習俗吧,正因為這些習俗,我們才感受到了節日的美好。
吃餃子
今天是過年的前一天除夕,媽媽正在包餃子,先是搟幾個圓形餅,然后把餃子餡放進去,再用手把餃子皮給捏好,這樣就可以下鍋了。我也想學一下,不過包了幾個都歪歪扭扭的,什么也不像。餃子煮熟后,我們一家其樂融融的吃起了餃子,享受著我們勞動的收獲。我想干什么都會有困難,但只要我們認真努力,就會有好的結果,我以后會更加努力。
貼對聯
春節早晨,我正在睡覺,忽然把爸爸我叫起來,告訴我起床幫他貼對聯,我只好勉強答應了。貼對聯時,爸爸讓我按著對聯,他負責把對聯用膠帶粘起來。對聯可真難貼,我才貼了一個就不想干了,我心想什么對聯,貼一次就行了,干嘛年年貼,真是累死人了,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告訴我這是人們過年的習俗,這樣才稱得上過年。
放煙花
春節傍晚時就已經有人開始放煙花了,不過人還很少,煙花也不多,過了一會兒,人就多了起來,煙花也多了,顏色絢麗多彩,有藍色的,有銀色的,有紅色的等等。許多人都出來了,我也不例外。煙花中最美麗的就數藍色的了,藍色的煙花點燃時,天空猛地一藍,真是漂亮極了!煙花放了許久,真是震耳欲聾,等煙花放完之后,人們還遲遲不肯離開,沉醉在其中。
過年是我們的節日,它的習俗是流傳很久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尊重過年的習俗。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81
在我們老家,從臘八到正月十五之間,人們都快樂的過著春節。
“臘八吉照,新年來到”,臘八那天早晨,人們要喇臘八粥,小孩子們把臘八粥抹到棗樹上,預示著明年的棗能結得又大又多又甜。
臘月二十三是傳統的吉照,白天人們要把廚房、院子和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晚上人們把糖果擺到灶王爺的畫像前,把粘糊糊的吉照糖抹到灶王爺的嘴巴上,讓他上天向老天爺匯報時,多說人間的好事,少說人間的壞事。這真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的上午,人們家家戶戶都在貼對聯,還有的人把對聯貼到車上,預示著新的一年快樂吉祥。晚上人們要吃團圓飯。吃完飯后,人們還要在院子里灑上一些芝麻桿,在門的后面放一根木棍,擋著財寶不滾出門,人們就開始守歲,一直到夜里12點,人們走出門開始放鞭炮,整條街燈火通明,鞭炮聲徹夜不絕。天亮了,都吃起餃子,然后人們穿著新衣服去長輩家拜年,長輩就發紅包給孩子們。拜完年,小孩子們到大街上去買玩具,大人們在一旁看戲曲,歡歡樂樂真熱鬧。
正月十五到了,人們在家里吃元宵和餃子,晚上他們聚集在街上,開始放煙花,小孩子們歡天喜地地跳來跳去。第二天早晨大家都要早早地起床去跑步,也有的人牽著牛、馬去跑步,他們在野地里撿起一些柴火,把柴火點著,大家圍著火堆蹦蹦跳跳,預示著新年的勤勞和興旺。
這就是我家鄉的過年習俗,真是多彩多樣呀!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82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過年!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規矩”太多!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不同顏色、口味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燒肉等等,一般少不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知道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何必呢?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83
春節即將來臨,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歡過春節。因為大家可以貼春聯、看春節聯歡晚會、走親訪友……
記得去年春節快來臨時,我在家里學寫對聯,我站在一旁看大人們寫對聯,只見他們手拿一支毛筆,在墨水里蘸蘸,然后就在紅紙上寫幾個大字。具體內容我已記不清。那一幅對聯寫得非常工整,我見就對伯父說:“能教我寫對聯嗎?”我清楚地記得伯父問:“你會用毛筆嗎?你知道應該怎樣寫對聯嗎?”我搖搖頭說:“不會。”于是他又說:“你今年又長大一歲,居然連毛筆都還不會使用,趁著這個機會,我就教你幾招吧。”聽伯父的話,我高興地跳起來。
伯父告訴我,寫字時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詳細地告訴我應該怎樣使用毛筆。聽伯父的一番話,我終于學會使用毛筆的一些最為基本的方法。接著伯父又讓我寫幾個字給他看看。我寫五個字:“我最愛中國”。寫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剛使用毛筆吧!伯父見笑笑:“字倒是寫得不錯,就是筆畫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導我:“寫每個字時并不是要用同樣的力量,在寫每個字時,用的力量要有輕重變化,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更有變化,看起來也更美觀。伯父說完還示范地寫幾個字讓我模仿。看著伯父寫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著伯父的樣子試著寫幾個字,還真有進步,比剛才寫的看上去要好多,我開心極。
伯父還告訴我,寫字要經常訓練,多去模仿名貼。寫得多,字就越寫越好看。在這個春節,我初步學點寫毛筆字的技巧,真是比得壓歲錢還更高興,還更實惠。
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是在街上賣的現成的,那是油印的,也很漂亮。總之春節對聯是少不的。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84
掃塵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祭灶
古時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灶”或“辭灶”。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因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按一般地方的風俗,接送主持,女眷不參加,古時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送走“灶神”以后,便輪到祭拜祖宗,民間稱“掛影”。天津市民俗專家林希介紹說,小年這天要把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掛在墻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貼春聯
年謠云:“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春節張貼之物。
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五代時,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后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于桃符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后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85
‘噼噼叭叭’,陣陣清脆的鞭炮聲迎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給親戚們拜年。
‘砰砰砰’,我敲響大姨家的門。門開,大姨抱著妹妹笑吟吟地迎出來。“大姨,妹妹,新年好!”我一進門就向大姨祝賀新年。大家互相問候著新年,大姨忙著給我們泡茶水,拿出很多好吃的,最令我驚喜的是給我包二百塊錢的紅包呢!這時,我的伯伯不在家,我便問”大姨,伯伯呢“”唉,他呀,整天就知道忙工作,家里什么都不管。這不,大年初一都到去值班去。“她假裝生氣地說。可我才不相信她真的生氣呢,她臉上還帶著微笑呢。
告別大姨和妹妹,我又踏上去老家的火車。我外公外婆還有另外一個大姨家在婁底,要向婁底進發——!坐兩個半小時的火車,終于到婁底火車站。我外公家住在火車站旁邊,我三步并作兩步往外公家跑去。一進門,外公就迎進來。”外公,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外公笑得合不攏嘴,連忙給我一個紅包,我打開一看,嗨,又有二百元!呵呵,我今年可是收入可觀呀!
在外公家吃中飯,我們又來到大姨家,哥哥早就等在樓下,正在放鞭炮呢!看見哥哥是我最開心的事,因為他總是能想出很多好玩的鬼點子。他迫不及待地拉著我一起他家玩起賽車游戲,好刺激啊!
這一天過得真快,轉眼就到快天黑的時候。大姨的廚藝在我們家族中可是最好的,晚上肯定要留下來品嘗她為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啦!面對著一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桌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過年真好,我不禁開始盼望明年的新年!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 篇86
春節時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熱鬧的日子。
俗話說:“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雖是在濮陽過年,但是我們很快樂。
“二十三,祭灶官”是因為傳說二十三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匯報人間情況的日子,要買來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以后能粘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只說好,不說壞。
“二十四,掃房子”新年快到,房間已經有幾個月沒有打掃,得快點打掃干凈利落才行,快點行動吧。
過二十四,大人們都忙起來,就連我們小孩子也忙起來,大人們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燉肉肉,貼花花、蒸饅頭……我們小孩子就去買鞭炮、放鞭炮。有的時候還幫幫大人在家里裝飾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齊齊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來,更使人們激動人心,除夕,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熱熱鬧鬧,充滿愛的氣息,大人們把早就準備好的的年夜飯端出來,門外的鞭炮聲聲響震耳欲聾。吃完飯,好看的春節聯歡晚會就開始,這一夜,每家每戶的燈都亮著,都還沒有睡,鐘表一分一秒的走動著,12點,響起一聲聲的鞭炮聲……大年初一,大家早早的就起床,吃完飯,就去串門,“噔噔噔”
家里又來一位客人,一進門,就互相說:“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們就回家……過這幾天,春節也就過完,學生們就應該上學,我們也該忙碌的生活!
【廣東過年習俗作文(精選86篇)】相關文章:
過年習俗作文-春節12-22
德國過年習俗07-17
過年習俗作文通用15篇12-22
過年習俗的作文9篇01-14
過年習俗的作文600字01-14
過年習俗的作文15篇01-05
家鄉過年習俗作文6篇12-26
關于過年的習俗作文范文-春節12-21
過年的習俗的作文_800字12-10
家鄉過年的習俗作文8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