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教育作文(優選)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教育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教育作文 篇1
心理健康是人類思想的關鍵,如果心里不健康就會做出一些不正常的事情。我來講一個小故事吧。
一天,一個患有癌癥的人去檢查身體,另一個沒有患病的人也去檢查身體。體檢報告出來了,由于病人太多醫生把體檢報告弄錯了,那個沒病的人看到報告十分傷心,而有患病的人相反,很開心。沒病的人每天生活在痛苦里,不知道哪天會死去,所以提心吊膽的。患有癌病的人每天生活在快樂之中。一年之后他們過來復檢,沒病的人真的'患了疾病,而本來有病的人卻好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理健康真的很重要。心理健康了什么事都能解決。
心理教育作文 篇2
作文是客觀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鏡子”。這一特點決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滲透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面對知識社會和學習社會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國際21世紀委員會提出了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共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中學會做人是教育和學習的根本目標。做一個獨立自主、勇于創新、開拓進取、有責任感、人格完善的人,即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是21世紀教育所關注的核心目標。
“以人為本的作文教學范式”觀點的提出,著手于學生現狀,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對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學會做人,學會共處,學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強調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使學生有話可說;還要啟迪悟性,引導學生感悟社會、人生、自然及文學、藝術、現代科技,激發學生的情感和靈性,使學生有話要說。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征,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拓展學生的視野,力求體現"使生活成為作文的內容,使作文成為生活的載體"這一理念。
學作文就是要使學生鑄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為符合社會需要,時代需要的人。為此,教師要努力使學生作文過程中成為學生思想品德內化的過程。以教學藝術為支撐,引導學生把做人轉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一、兒童作文心理發展。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兒童心理與所有其他事物一樣,其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這個內部矛盾也就是兒童心理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在兒童作文心理的內部矛盾中,代表著舊的、比較穩定一面的原有作文心理結構和水平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是包含復雜構造的多種心理因素的總和。它大致由下列成分組成:1。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各種作文心理能力的發展水平;2。語文知識、寫作知識的水平,語言理解、表達能力的水平;3。興趣、愛好、情感、意志、習慣等非認知因素的水平;4。生理、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及表現;5。注意力、心境、態度等當時的心理狀態。
原有的作文心理結構與水平既有積極的因素,又存在著不足的、或有待發展的一面。兒童作文心理內部矛盾的另一方面--兒童在實踐中產生的種種作文新需要,在兒童的心理發展中,則是經常代表著新的、比較活躍的一面的。兒童的作文需要通常是由社會和教育對兒童的要求轉化而來的。這種需要是多層面的,它主要有--完成學習任務、避免作文不合格或作文成績下降威脅的需要;渴望同父母、老師、伙伴交流見聞感受的需要;完成集體交給自己匯報、總結、調查等任務的需要;希望自己作文成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他人公正的評價和稱贊,獲得同伴尊敬的需要等等。
二、通過作文教育來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葉老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我們要抓好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抓好生活這個"源"。所謂"生活"包括的面是很廣的。讓學生觀察大自然是生活;讓學生接觸社會,與各種人打交道是生活,帶學生參加各種班隊活動也是生活。總之,我們應當把作文訓練的觸角伸向學生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生活中長知識、受教育、得到啟發,用情感的波瀾、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傾吐的欲望。
我們力主提倡學生"真實地做人,真實地思想。"學生在寫作的艱苦勞動中,要隨心所欲,愛寫什么,就寫什么,只要是積極奮進,健康向上的,都可以大寫特寫。陽光明媚,春風輕拂可以寫,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也可以寫,一草一木,一顰一笑,一俯一仰,凡人凡事都可以寫。整個寫作過程中,應該要積要參與作者的感情體驗,做到感同身受,撞擊出心靈的火花。讓一個活生生的人寫出他自然而然的內心噴涌而出的生活感受來。
培養學生審美觀,通過感知陶冶學生情操。教育學生要寫好作文,必須做好人。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習良好的道德是不可忽視的內容。把國情、養成教育同作文有機聯系,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審美教育,使學生認識大自然和社會發展中美的潛力,不斷鞭策自已創造價值的事。讓學生在作文的構思中悟出真、善、丑惡,捕捉生活中的.靈感在作文中,使作文不空假,寫出自己獨特的東西,從而突出作文的個性。
通過作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心理學認為,人的意志可以調節人的內外活動,它會推動一個人去達到一定的目的或排除與目的相矛盾的愿望與行動。小學生身心正處于幼稚和半幼稚狀態,意志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在作文中,要培養學生的恒心。要讓學生認識到寫作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認真觀察、長期練筆,特別是通過反復修改自己的文章來不斷克服困難,增強耐挫力才能提高。由此可見,學生意志力的發展是要建立在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的基礎上的。那么,頑強而不急于求成,堅忍不拔而知難而退,持之以恒而又不一暴十寒等優秀品質就會逐漸養成。這將使學生在其他學科的學習和今后人生道路上終身受益。
堅持寫好日記是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徑。寫好日記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必經之途。學生學好心理日記,讓學生在日記中宣泄心中的喜怒哀樂,遷移情緒和升華感情,有助于克服心理狀態。完善自我,從而逐漸形成健康心理。同時,也可通過日記這篇反映學生的心理活動的“窗口”,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為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依據。
心理教育作文 篇3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是心理課,我們要做一個好玩兒的游戲,名叫“友誼店”。意思就是一個同學做店主,一個同學當客人。
游戲開始了,先是心理老師當店主,一會兒,來了一位客人,他是說跟朋友吵架了,怎樣讓他接受道歉。有很多同學把手舉了起來。有的說跟他講道理,有的`說找別人評理,還有的說送他一件他喜歡的東西。我把手舉了起來,我說了一個很好的道理,就是如果你再這樣下去,你就不是好孩子了,也沒用朋友了。那位同學覺得我的辦法不錯,就點了點頭。
下課了,游戲結束了,我覺得這個游戲很有趣。希望下次課能再玩兒一回。
心理教育作文 篇4
這個月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翻開書,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披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里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于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那讀了這本書之后,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只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慚愧的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而吝嗇于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明和諧。
后看了這本書,書中說:"對于所有的教師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煉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煉,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教育培養人是促進一個人更好地更快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和社會規范,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步走向通情達理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比價復雜的心理成熟過程。一個人較成熟,讓他人覺得是通情達理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懂事"
教師困惑:古人說"家有五斗糧,不做孩子王",的確自古以管教孩子是麻煩的事,尤其是由于他們不懂事,甚至比較頑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煩。也暗示了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我們必定會遇到這些和那些的麻煩。
案例生活中:現實生活中,我就遇到了這樣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體現在:1、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需要,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是習慣比較差,他經常會做一些比較異常額行動吸引注意。
2、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自我控制能力。、沒有合作意識,在團隊中找不到自己合適的位置和角色,行為特殊。經常無理取鬧、不講道理。
應對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觀。
2、為孩子設立一種較高的但可以達到的標準,在孩子實現這種過程中提供支持
3、采用以一種穩定的權威性教養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領域提供技能訓練
總結:面對"不懂事"的孩子,我們往往會有煩躁心理,這類學生就成了我們心中的那類問題學生。現在看了書中的應對策略,不管怎么樣,心中就踏實了一些,不會那么茫然無措。
最后,還是那句話: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心理教育作文 篇5
每一個人的心理狀態都不一樣。我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面對一切。
在學習上,也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投入學習,見到同學成績比我好,我不嫉妒,心里暗下決心向她學習。見到學習比我差的,不能譏笑人家,應該去安慰人家,幫助人家。
同學之間不攀比,見到同學吃的。喝的`。用的比我好,比我多,不要求父母買比同學好的,自己有什么就用什么,為父母節約錢。
我要做一個不和同學攀比,不譏笑同學,并不嫉妒同學,做一個心理健康的小朋友,這樣大家才能喜歡我。
心理教育作文 篇6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心理健康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于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于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采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華大學生向狗熊潑硫酸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還有的學生甚至邁上了自殺、輕生的道路來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壓力。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教師的重要課題,它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當然,社會的力量也是舉足輕重的。而獲得來自社會的.支持和認可,首先應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持和認可。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心理教育作文 篇7
中學時期是中學生身心發展變化的關鍵時期,對他們的教育,比起其它階段的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在這個時期,正確而及時地對他們進行教育,教他們學習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就是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要做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教學的本質是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構建的辯證統一。教師角色的轉變主要在于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動獲得新知識,并在認識發展中得到輕松、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成長。傳統教育只關心學生的知識學習,忽視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內心體驗、個性差異和創造性培養。教師因此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整體范疇,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重智育培養轉變為德、智、體、美、勞并重的綜合素質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當知識的傳授者、團體的'領導者、家長的代理人、親密的朋友、心理輔導者等諸多角色,而扮演好每種角色都對教師心理產生巨大的壓力,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不僅對教師本人和工作生活帶來影響,而且也會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師在工作中情緒消極、焦慮、緊張、沮喪壓抑,就極容易引起學生的情緒波動。除此之外,教師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與技能,按照青少年成長的心理特征,既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加強自身建設,以適應素質教育及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農村一部分家長文化層次低、觀念陳舊,只單純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不關心成績之外的東西,更不明確自己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實際狀況,無法準確地為子女的成才設計出切合實際的奮斗目標。對此,學校應設法為家長創造條件,進行不定期的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在條件容許時邀請教育專業教師和心理學教師為這些家長進行指導和培訓,還可以舉行家長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討論會,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努力改善家庭育人環境,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而家長要學會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和諧的氣氛去影響子女,為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長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總之,要實現教育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社會、家庭、學校的同心協作、互相支持和共同進步。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學校育人環境,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才能實現青少年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心理教育作文 篇8
我想大多說人看到這幾個字的一定反應都是我心理肯定健康,其實不然,我們很多人在心理上都存在這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只不過或多或少罷了。
不記得我們是從幾年級就開了這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是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在乎過呢?又有多少人真正從小就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呢?我想我們的國家是在乎的,我們的老師或許也是在乎的。近年來,很多人因為心理不健康犯下了滔天大罪。
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小時候家里的溺愛,可能是表現欲,占有欲太強;可能是太過自卑,也可能是太過自負;特別是在小時候,我們就應該好好的引導。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真正多多的.關心孩子,時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多多和他們交談。學校也應該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的教學質量。你們還記得復旦大學的投毒案嗎?還記得多少個風華正茂的少年放棄生命嗎?還記得那一莊莊慘案嗎?我記得每次我們上《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時,我們班里好多人都不聽老師講課,也不愿意跟老師交流,甚至都沒有眼神交流。我認為這樣是不好的,我們相互之間可以好好的說說話,聊聊天,把內心的想法,可以告訴老師,那樣老師才會幫助我們更好的去生活。
其實現在我們的心理醫生有許多,心理測試也有許多。我們應該多多的去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感覺自己去看心理醫生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了。其實不是,我們在不高興時,遇到困難,遇到挫折,心理想不開時,我們都可以去找心理老師去看看,跟他們溝通溝通,她們會幫助我們走出不開心,會幫助我們解決內心的不舒服。而且心理老師都是對外保密的,她們不會把你的信息像外界透露的。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健康的心理,我們社會也會更加的安全,我生活的環境也會更加的和諧,更加的溫馨。
心理教育作文 篇9
今年假期里,我讀了《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之前,我對那些枯燥的、抽象的心理定律常常望而生畏,所以很不喜歡心理學。但是讀完了此書以后,反倒覺得心理學中的現象饒有興趣。
這本書是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儒德所著,他用淺白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以及鮮活的案例來介紹、演繹那些嚴肅的、科學的心理學規律、效應和法則,書中精心挑選了64條心理學的規律和效應,分為教學、教育和管理三個部分。閱讀此書,激活了我本身的知識經驗,激發了我探究的興趣,一個一個故事看下來,一個一個效應讀下來,感覺自己在學習心理學知識的同時,頓時豁然開朗了許多,受到了智慧的啟迪,心靈的震撼。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超限效應”。它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在我們的日常教育中經常出現類似的現象。如:老師上課拖堂、用同樣的方式反復傳授同一內容、放學時學生都準備收拾書包了老師還在不停地布置作業、對學生犯下的錯誤一次兩次地批評教育……這樣做其結果卻是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減少了,學習效率降低了,而學生對于老師的重復批評教育不但沒有反省和改正,反而出現了逆反心理。
作為教師,在教育和教學中都要注意避免“超限效應”。教學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不是一味地填塞。教育學生時也要盡量避免超限效應在批評中出現。當學生犯了一次錯,只能批評一次。千萬不要對同一學生的同一件錯事,重復同樣的批評。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評,也千萬不要重復同樣的.方面、同樣的角度、同樣的批評語句,應該換個角度進行批評,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一再被“窮追不舍”,厭煩心理、反抗心理就會隨之減低。中國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疏可走馬”指的就是“布白”。而教育也應該講究“布白”的藝術,注意“度”,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反省。就如我們成語“過猶不及”、“適可而止”、“物極必反”,其實正是“超限效應”的最好詮釋。
這本書就是從理性的層面上保證我們的教育行為充滿智慧。我將常常“溫故而知新”,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更進一步!
心理教育作文 篇10
我在假期讀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書深有感觸,特別是怎樣真正的讓學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關重要。
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為學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識。但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更新教育觀念,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學校開展的重要性,讓我感觸頗深。必須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讓它源于實踐,用于實踐。
1、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
在課堂上,我經常會給同學們同齡人的“故事”。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角色扮演:
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沖突,在沖突中宣泄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于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并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發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3、 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在第一堂課里以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為內容。從夢到星座,從“肢體語言”到“從眾”,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說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后要涉及的內容。這堂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并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今后,我要繼續加強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辦法,使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