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心理的作文
“從眾”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通俗地解釋就是“人云亦云”、“隨大流”。
從眾心理的作文1
從眾心理是人的一種本性,是指人們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就會以多數人的意見為準則,然后做出判斷、形成印象以及欲付諸行動的心理變化過程。從眾心理就是通常所說的“隨大流”,它包括兩大部分,思想上的從眾和行為上的從眾。
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從眾效應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是指個體在真實存在的或臆想的群體壓力下,在思想上或行動上以多數人或權威人物的行為為準則,從而在思想和行為上努力做出的一種與之一致的認知和行為。
但是,從眾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去服從某一個人、一個組織或一項政策,但就其產生的結果而言,從眾和服從一樣都是一種順從的行為。當一個人與別人組成一個群體時,他所做出的行為就會和獨自一人時的行為不一樣,因為他所做出的行為受到了一種群體心理的感染,而非絕對獨立的思想意識在指導自身的.行為。事實上,一個人也很難在一個群體中做出不受任何壓力的行為。就從眾效應自身而言,它并無好壞之分,其產生的效果好壞要取決于從眾者心理及其具體場合下產生的從眾行為,其結果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積極作用的從眾效應和消極作用的從眾效應。
人們為什么會出現從眾心理呢?這是因為,在社會中生存的個體行為與大眾趨向一致時,就會受到大眾的歡迎和認可,否則就會引發很多不利于自身的消極后果。有一個研究發現,當撿到錢包的人聽說曾經本國的某個人將撿到的錢包物歸原主后,自己會迫切希望將撿到的錢包交給失主。當他聽說曾經有個外國人將撿到的錢包歸還給失主后,自己歸還錢包的欲望并不大。這個案例說明的問題就是:二、同等群體下的人們之間更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因為他們具有普遍的社會同一性,比如民族的同一性、種族中心主義,這會產生更大的效應。
其中得出的啟示就是:當你在說服對方時,可以積極地利用同等群體下產生的從眾效應,有些從眾效應是我們生活的必須準則,有些則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一種對自身不利的境況。那么,如何在能避免這些容易產生消極狀態的從眾效應呢?保持冷靜的心態、獨立的思考、自身的實踐就是一些比較可靠的方法。
而從眾效應會導致兩種消極的效應:群體思維和責任擴散。當一群志同道合的家伙形成一個群體效應時,他們會從群體中學到更多積極的、有益的思想和行為,但當他們組合起來也很容易形成一種極端的行為,即群體思維。這就會導致他們認為這個群體是沒有錯的,百分之百的無懈可擊,即使有人有異議,群體性的震懾也會對其進行施壓使之遵從。
在群體的工作中偷懶,而讓別人去更努力工作,致使最終形成一種去個性化。這種現象最極端的例子通常會發生在那些大規模、互不相識的人群中。針對從眾心理所帶來的消極效應,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經濟學教授伊渥·韋奇發現的韋奇定律——“假如你對某事產生了自己的看法,但另外的10個人和你的觀點相反,你就很難不對自己的觀點產生懷疑”最值得我們參考。
韋奇經常說:“不要讓閑話動搖了你的意志。”這似乎和偉大的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一脈相承,都是避免從眾效應的至理名。
從眾心理的作文2
偶爾轉街,看見一大群人圍著一個叫賣的人,不知怎么回事,便也急忙湊過去想看看究竟。哦,原來是賣水果的。過節,人們大包小包的買,問價格,和市場上差不多。本也想擠進去買點,可由于體力太差,終究沒買成。于是退出來,看見隔壁也在賣同樣的東西,價格也差不多,便買了些。問:為什么那邊那么多人?回答說:現在的人都是這樣,看見別人買,覺得可能便宜或更好,便跟過去買,別人不怕吃虧我也就不怕。另一人插話道:這就是典型的從眾心理。
想想也是,當下人們有的上當受騙多了便害怕,愿意往人多的地方跑,這樣就不怕受騙。因為人多嘛,總有聰明的人識破而不至于上當。所以,眼下很多賣保健品的、凈水器的、藥酒的、豆漿機的……一大群人圍著一個天花亂墜的人,聽得津津有味,忘記身外。這樣聚的人越來越多,有時還發點小禮物,一些老頭、老太太愛占便宜,便都圍攏過來。再后來就是兜售一些看似好的'東西。大叔、大媽已經聽進了,紛紛掏腰包去買。有的人本不想買,看見買的人多了,怕以后買不到了吃虧,于是便回家去拿錢小跑回來買一大堆回家。
我認識的一位大媽就是這樣,本來家境不富裕,租的人家的房子,兩個兒子都還沒有結婚,可她偏聽信了那個吹牛的人,說衣服可以治病,延年益壽,不惜向人家借了上千元的錢買了一套。可沒過多久,她便生病,兩個兒子趕緊從打工的地方趕回家,花了上萬元的醫藥費。等她病好了,兒子說:這衣服是騙人的。她才把衣服扔了。有人問:你當初就不該買。她說:看見人家都買,我怕以后買不到了能治病的衣服,所以也買了;當時穿著挺好的,誰知是騙人的。這個大媽就是從眾心理,覺得別人都買得,我為什么不行。
當下在醫院看病也是這樣:很多人到醫院后并不馬上找醫生看病,而是東瞅瞅,西瞧瞧,看見哪個醫生病人多,便掛誰的號。正常情況下醫術高的人病人固然多,但也要分情況喲。看病你得分什么科,什么狀況,然后再就醫。可由于人們的從眾心理,一味的認為只要人多的地方,肯定好,也不分析具體情況。這種從眾心理,讓很多人進入一個誤區:不該買的買了,不該用的用了,不該耽誤的耽擱了,反而事倍功半。
總之,這種從眾心理不敢恭維,任何事物應該思考后才行動,別一味跟隨別人而動。
從眾心理的作文3
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通常情況下,多數人的意見往往是對的。從眾服從多數,一般是不錯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獨立思考。不顧是非曲直的一概服從多數,隨大流走,則是不可取的,是消極的“盲目從眾心理”。
學者阿希曾進行過從眾心理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群中僅有1/4~1/3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眾行為,保持了獨立性。可見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從眾性是人們與獨立性相對立的一種意志品質;從眾性強的人缺乏主見,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別人意見并付諸實行。
生活中有不少從眾的人,也有一些專門利用人們從眾心理來達到某種目的的人,某些商業廣告就是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熱,從而達到目的。生活中也確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會引起轟動效應,群眾競相傳播、議論、參與。但也有許多情況是人為的宣傳、渲染[而引起大眾關注的。常常是輿論一“炒”,人們就易跟著“熱”。廣告宣傳、新聞媒介報道本屬平常之事,但有從眾心理的人常就會跟著“湊熱鬧”。
不加分析地“順從”某種宣傳效應,到隨大流跟著眾人走的“從眾”行為,以至發展到“盲從”,這已經是不健康的心態了。多一些獨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從眾,以免上當受騙,方為健康的心理。
人為什么會有從眾心理
一般說來,群體成員的行為,通常具有跟從群體的傾向。當他發現自己的行為和意見與群體不一致,或與群體中大多數人有分歧時,會感受到一種壓力,這促使他趨向于與群體一致的現象,叫做從眾行為。
從眾現象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大街上有兩個人在吵架,這本不是什么大事,結果,人越來越多,最后連交通也堵塞了。后面的人停了腳步,也抬頭向人群里觀望……
【從眾心理的作文】相關文章:
從眾心理作文07-14
《從眾心理》作文07-24
關于從眾心理作文01-28
關于從眾心理的作文08-19
從眾心理作文范文03-25
以從眾心理為主題的作文07-26
從眾心理初一作文06-19
從眾心理作文800字06-29
從眾心理作文4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