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良好的習慣作文合集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良好的習慣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1
小學生正值活潑、開朗、調皮、好動、貪玩的年齡,他們的語言應該是最風趣,想像最豐富的時候,那他們的作文素材也是選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時候,然而在現實的教學活動當中我們卻發現學生的作文不盡人意:要么模式化嚴重,連說假話,千口同聲,千人一腔;要么對于作文“談虎色變”;要么不知所措、漠不關心、糊里糊涂、拼湊成篇。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我認為這與學生的平時作文習慣的養成有莫大的聯系。擁有良好作文習慣的學生往往會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熱情。他們熱愛自然,留心觀察自己周圍的生活,也善于積累。在作文當中,他們盼望老師能具體講解一些作文方法的技巧,他們也具有作文的自覺性,能經常練筆,在作文課上能夠精神集中,遇到困難能夠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的方法。論文:如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
而作文習慣較差的學生則是奉命寫作,對作文的態度比較冷漠,認為是一種學習任務,沒有樂趣可言。這類學生往往是在動筆前不觀察或觀察不深入、不細致、不重視感受、體驗,感情貧乏又不重視感情積累,記憶方法不科學,思維呆板,不會聯想更不善于想象,語言方式缺少變化。
那么如何去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呢?我認為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端正學生的寫作態度。如果學生抱著應付的態度去完成作文,這樣的作文寫了也沒有多大的意思。“要我寫”是被迫的、被動的,就無法寫好。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是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自己是作文的主人。作文的材料要靠自己去搜集、積累;題目靠自己“尋找”和擬定;中心靠自己確定。一旦學習、生活需要,不管有沒有人督促,都會自覺地把文章寫出來。
作文和閱讀聯結。古人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了使學生的作文感覺敏銳化,必須要求學生多閱讀文章。“善說者必須是善聽者”,同樣,要寫好的作文,就要讀好的文章。往往學生想寫的內容就是由讀文章而引起的,進而把思考的結果寫成作文。比如:讀后的感想和意見;讀后的聯想和想象;續寫、擴寫、仿寫。這些都是與閱讀密切關聯的。/soft/例如,四年級有一個作文任務是寫一個小動物,而在作文訓練之前,學生已經陸續學過老舍先生的《貓》、《母雞》。學生在作文時,一部分學生采用了老舍先生的寫作模式,還有一部分學生模仿了老舍的寫作方法,進行了仿寫。
作文與生活聯結。藝術雖高于生活,但它卻來源于生活。同樣,生活也是我們創作的源泉。學生常說沒有可寫的,實際上僅僅觀察自己和自己周圍就有許多可寫、可用的素材。比如說,每學期開學老師安排學生寫自我介紹,我們就可以寫自己的特長、性格、外貌、思想等。我還可以從自己的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來介紹自己。為了使作文與生活聯結,要盡量使學生處于一種非寫不可的情境當中。
養成隨時抄寫、摘錄的習慣。好的作品當中往往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有時候一篇好的作品的成功之處就是個別詞、句、段的應用。而在我們的作文當中也經常需要語言的精確錘煉。我們在閱讀時準備一個摘抄本,隨時注意積累摘抄,等到我們作文時再拿出來給自己的作文稍加潤色,那么我們的作文無疑是錦上添花。
總之,我們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在抱怨自己的學生作文水平毫無起色,羨慕別人的學生的作文水平突飛猛進的時候,不如從最基本的地方糾正他們的認識錯誤,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只要“功夫深”就是“鐵棒”我們也能把他們變成“繡花針”。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2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是奶奶一直掛在嘴邊的話,奶奶常常引用這句話來教育我,說:“不要挑食,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這樣身體才會健康。”
盡管奶奶常常對我這樣說,但我卻總把它當作耳旁風。過年的一天里,舅舅回來了,從深圳帶回了許多各式各樣的零食,什么旺旺大禮包呀,雪餅啊,可樂呀,看著這些,不禁垂涎三尺。
晚上,我偷偷地潛入廚房,抱了一大堆薯片,想要回到房間一飽口福。我小心翼翼地回到房間,輕手輕腳地打開電腦,身邊有這些“美食姐妹”陪伴,真是美好的一個夜晚啊。
我吃了一個晚上的零食,第二天早上就高燒不退了,爸爸不得不帶我到醫院打針……
唉,和“美食姐妹”相處還是要適可而止呀,畢竟,“多給對方一些空間。”
我的燒剛退,媽媽就做了一盤的雞肉,還有一些青菜蔬果給我補身子。媽媽做德克是我最喜歡的鹽焗雞呀,我又開始了“嘴巴大作戰”,可是旁邊的那些青菜我卻瞧也不瞧,爸爸看見了,狠狠的把我批了一頓,我既委屈又害怕“你這孩子,剛生完大病,就知道吃肉,青菜是補營養的,奶奶的話你忘了嗎‘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不要挑食。”我慚愧了低下了頭。結果,第二天,我發現我的腳丫子開始脫皮,看來,這真是挑食的后果呀。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謹記這句話,我終生受益。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3
論語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參乃孔子之徒,亦是宣揚“仁”之典范,仍每天多次反省自身,而我們作為與時俱進的新生代,更應該不斷修正自身的習慣,做到“吾日三改吾習”。
其實,每一天都是修正習慣過程中的一部分,一天改一點,持之以恒,終將邁上成功的彼岸。因為習慣決定命運,命運決定成敗,成敗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啊!可見,擁有一個好習慣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發現自身的一些十分小的,但卻可能關系重大的壞習慣時,就要立刻為自己謀劃打敗潛伏著的“敵軍”的戰略戰策,刻不容緩。
但是,想要做到“吾日三改吾習”中的“改”,還需要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自身的不足;而若是有幸讓人指點出自己的要害,就更應該虛心接納,畢竟有時當局者迷嘛。
“敵軍”已被搜出,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交戰時期——“改”。
這也應該是最艱苦最漫長的一段時期,決定一生的命運也許就在此一搏了。以前,我曾有過許許多多的壞習慣。例如,在床上躺著看書,寫作業時吃零食,不愿早起等等,而如今我都一一改掉了。回首那段與壞習慣相抗爭的日子,真是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啊。經歷過這些人生恐怕很難忘記的小插曲,我發現,改掉壞習慣不僅要用時間來改,而最重要的是自身的那種執著與頑強。
命運所賦予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平等的,而擁有一個好習慣,就會使你把握住那萬分之一的機會,而當你抵達成功的彼岸時,你又怎會知道今天的成功正是因為自己在與壞習慣抗爭時那堅忍不拔的毅力與不屈的精神呢?每日的點滴改變,就好像用無數粒小石子在鋪設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生,而不良的習慣則貽害終生,每個壞習慣的改掉,就是一次飛越,而每次飛越正是因為你日夜不停地改變自己,完善自身,正是因為你的點點滴滴……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人一生的根基和資本。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行為習慣好似指南針,指引著每個人的行動。魯迅先生小時候,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他曾在自己的書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來時刻提醒自己要抓緊時間,時刻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長時間地堅持就形成了習慣。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成為十大文豪之一。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一些科學家,文學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甚至在睡眠時產生靈感,是因為他的潛意識與外界刺激、與自己孜孜以求的問題之間保持著必然聯系。1865年,德國的化學家凱庫勒坐在顛簸的馬車上打瞌睡,夢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結構之迷。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也是在夢中看見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
說話、走路等生活細節,看起來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一旦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就會影響他人,甚至會影響國家聲望。韓國一個公共場所,專門用中文寫“不要隨地吐痰”,意大利比薩斜塔中也用中文寫“不要隨地吐痰”,法國社論“中國不要把痰吐到全球”。形象往往通過人的行為習慣體現出來,一個細節,讓我們在世人面前丟盡顏面。
習慣不是一天就能養成的,它是后天積累、慢慢形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吸煙是個壞習慣,但中國煙民的數量仍很驚人,為什么?習慣養成了,改起來不容易,需要恒心,需要毅力。毛澤東是千古絕唱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散文、文藝理論無與倫比,這得益于他的終身學習、酷愛讀書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他一生讀書之多、之廣、之深、之活,無人能比。要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絕對不能少了“恒”字。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堅持不懈。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終將一生受益。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5
同學之間的友誼是珍貴的,從同學成為朋友則更加珍貴。有了朋友,生活就多了一份色彩;有了朋友,煩惱就多了一個人替幾分擔;有了朋友,快樂就都多了一個人與你共同分享。既然有了朋友能有這么多好處,我們為什么不珍惜這份珍貴的友誼呢?
我喜歡處在同學、朋友感情融洽,和睦的環境中,我喜歡這種友誼特有的感覺,所以我才格外珍惜同學間的友誼,我也就最看不慣,或者說最不想看到同學之間搞分裂。
前段時間,我們班的部分女同學因為某些誤會,鬧起了不和,搞得全班氣氛很惡劣,空氣中充滿了火藥的氣息,好像只要一不小心就會爆炸似的。原本充滿了歡聲笑語的教室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的,充滿了仇視的目光,讓人感覺很不舒服。一部分同學荒唐地簽起了什么所謂的絕交書,把氣氛弄得越來越僵硬。最后,還是班主任出面,解決了問題。老師可是苦口婆心地說了一大堆大道理,她們才勉強同意不再鬧下去。
同學們,好好想,這是何必呢?我們已是六年級的學生了,就要畢業了。也許以后,我們不在一個學校讀書,很難見面了。我們為什么還要在這小學階段僅剩的一點點的時光中鬧不和呢?這樣又有什么意思呢?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友好相處,快快樂樂地度過這僅剩的時光,讓這段時光成為我們一生中美好的回憶吧!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6
我始終認為,讓學生養成認真書寫漢字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寫得一手好字,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應盡的責任。因此,本周我們中年級語文教研組所安排的內容是《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由侯老師做主要發言人,然后大家再做討論分享。難得的是孟校長全程參與了我們的教研活動,并給予了細致的指導和較高的評價。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呢?侯老師的發言特別全面細致。首先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坐姿,這是書寫漢字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正確的執筆姿勢,壞姿勢一旦養成便很難糾正;第三是教給學生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教師要做好示范,學生也要認真寫好每一個筆畫;第四,讓學生正確認識漢字的字形,認真觀察漢字的間架結構,找準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書寫漢字;第五,書寫描紅,掌握正確的書寫順序。
我們大家一致認為侯老師說得這幾點特別好。這也是每一個想要寫好字的學生必須做到的,全面,細致。先不說追求書法藝術,最起碼的我們要讓學生書寫漢字時做到工筆正楷。
侯老師發言之后,我們展開了集體討論,并就自己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做法依次發言,通過分享,除做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漢字書寫的要求外,我們又收獲了以下幾點可借鑒之處,可以在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中加以嘗試:
1、上好中午午間自習的練字課,讓孩子認真對待每一天的這二十分鐘練字時間。
2、可以學習五年級靳老師的做法,讓孩子頭頂練習本練習良好的坐姿。
3、老師可以在黑板上畫田字格書寫,或是大屏幕上投影示范,一筆一劃地教給學生如何寫好一個漢字。
4、學生寫課堂作業時,可以用本子紙輔助。
5、讓學生放慢速度,只求質,不急于求成,也不要求量。
6、教給學生學會讀字,做到既正確又美觀。
7、用鋼筆書寫漢字時,堅決讓孩子避免使用涂改液和改正紙等。
孟校長說,參加此次教研他收獲很大,作為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人,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次教研,我便是憑著記憶做了以上的記錄總結,雖然簡單,但我覺得既然能夠記下來并寫下來便說明本次教研我有了巨大的收獲。尤其是第二點,我覺得靳老師的做法非常好,可以一試。
雖然經過一二年級的培養學生在書寫習慣上仍還有很多遺留問題,盡管班里也有不少我們“啟而不發,憤而不慨”的困難戶,但至少我們應該相信,只要我們盡力去做,學生總會有不少收獲的,哪怕只是一點點。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7
一個人是否杰出,主要表現在他的行為上,而行為表現的優劣主要取決于他的習慣。因此,要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杰出的人,就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一個層面的習慣是行為層面的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在一種情境下,如何應對的自動反應。
我們人類是一種高智能生物,我們是以異常復雜的“社會”的生活方式生活著。我們生下來就會的行為叫本能;除此之外,其余一切都得學習。
在我們日常生活所進行的行為中,絕大部分的行為都是靠后天培養和訓練。我們把一種行為,教給孩子,然后讓他反復練習,后來他就“學會”了此種行為。時間一長,他已經熟練了該種行為,他不用用心想就會做此種行為。此時我們把該種行為命名為“習慣”:像吃飯、走路、睡覺、穿衣、說話、刷牙、洗澡、看書、接人待物等等。這是行為層面的習慣。
第二個層面的習慣是情感層面的習慣。
我們人類是情感的動物,對待我們周圍的事物,我們總要做出情感反應。我們對待每天接觸的事物總是要做出是喜歡還是排拒的情感反應。除了受自然本性影響外,就是受父母的價值觀和行為的影響。如果一個孩子形成了對某一類事物固定的情感反應,那他就形成了習慣性模式。
比如,有的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興奮,他渴望戰勝困難后帶來的價值感和成就感;而另一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沮喪,他趕緊從困難處逃開以避免困難帶給他的壓力。
再比如,有的孩子,當他“給予”的時候他感到非常快樂,也就是說當他能夠給予別人幫助時,他會感到自己有價值因而非常快樂;而另外的孩子,則是當他“獲得”的時候感到非常快樂,也就是說他從獲得別人的幫助或東西而感到快樂。
還有,有的孩子一遇到“好事”的時候就快樂興奮,他會不斷搜集好事情而使自己快樂;而另外的孩子則是遇到“壞事”時候感到快樂和興奮,他會不斷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中壞事情上來尋找快樂和興奮。
第三個層面的習慣是思考層面的習慣。
人的思維習慣都是在童年形成的,優秀的人就是從小養成了卓越的思維習慣。然后,他就會不自覺地使用他的思維習慣去加工每天遇到的問題,從而決定自己如何對待的態度。
比如有的孩子養成了從‘陽光’的角度去看問題的思維習慣,他總能找到事情好的一面;而另外的孩子卻總是從“陰暗”的角度去看問題,他總能找到事情對他不利的一面。
再比如,有的孩子,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他總能從自己的角度去找原因;而另外的孩子,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卻總能從別人或客觀找原因。
還有,有的孩子,他總能從證明自己優秀的角度去尋找證據,因此他會越來越自信;另外的孩子,卻總能從證明自己愚蠢的角度去尋找證據,因此他會越來越自卑。
有的孩子,從小學會了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試著去體會別人的感受;而另外的孩子,卻永遠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永遠無法體會別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