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于過年散文隨筆(通用1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問題。你知道怎么才能寫好散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于過年散文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年散文隨筆 篇1
時光如流水匆匆而逝。轉眼,又一年接近尾聲了。看著窗外飄飛的落葉,我不禁回憶起小時候過新年的景象來。
記得那一年,我大概十歲。除夕這天,家里可忙碌了。媽媽買來一副對聯,站在大門外比比劃劃的。“春回大地人間暖,綠染乾坤萬物蘇!”我興沖沖地跑過去問,“媽媽,你要干嗎?”“貼春聯唄!過年了,貼上這個才喜氣!”媽媽笑盈盈地回答。我趕緊幫忙,和媽媽一起把春聯端端正正地貼到了大門兩邊。貼好以后,抬頭一看,呵呵,真漂亮!紅紅的大字“照”得我心里暖洋洋的。 貼完了春聯,媽媽便一頭扎進廚房預備起年夜飯來。“乒乒乓乓”的聲音不時從廚房里傳出來,想必媽媽正在指揮鍋碗瓢盆演奏一支交響曲呢!陣陣香味飄來,饞得我不住咽口水,真想趕快嘗一口。
好不容易等到了開飯,一碗碗美味佳肴上桌啦!雞、鴨、魚、肉、蔬菜、海鮮……全齊了,看得人眼花繚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都歡歡喜喜地圍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吃起了年夜飯。我饞了半天了,一上桌,便像小饞貓似的狼吞虎咽起來。“慢慢吃,小心噎著!”媽媽夾了塊雞肉放到我碗里,“吃了雞肉,就又長一歲啦,可不能像以前那么不懂事了!”我眨巴眨巴眼睛,好奇地問:“如果吃了雞肉就要長一歲,那我希望爺爺奶奶不要吃雞肉,那就永遠不會老啦!”大家哈哈大笑,爺爺奶奶更是笑得合不攏嘴。我又給爺爺奶奶各夾了一塊鴨肉,說:“鴨肉吃了不會老,你們多吃點!”爺爺樂呵呵地說:“咱們貝貝真孝順!”奶奶呢?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了一朵花! 全家邊吃邊聊,其樂融融,整個房間都充滿了溫馨、歡樂的氣氛。吃得差不多了,我往窗外一看,呵,家家燈火通明,大概都在吃團圓飯吧!“哧——噗!”一串煙花升上天空,五彩繽紛的焰火把整個夜空都照得絢麗多彩,仿佛在預祝新的一年會更加美好!
我呆呆地看著,陶醉在這歡樂的海洋里……
過年散文隨筆 篇2
過年了,家家都喜氣洋洋、張燈結彩,我們家也不例外。
大年三十那天,我就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早上,大街上人山人海,總是有“哐”、“叮”的聲音。我很奇怪地問姐姐:“姐姐,這么多人在干嗎呢?”姐姐笑了笑,但沒有說話,于是我就使全身力氣擠進人群,原來有一對人馬正在舞龍燈。舞龍燈的叔叔阿姨們穿著整齊的白衣服和紅褲子,他們抓住龍燈,龍燈連綿起伏地擺動著,鑼鼓聲也伴隨著龍燈。他們正穿過每條街巷為人們祈禱平安。這時,我們跟著隊伍來到了河邊,他們正圍著河邊的大船,祈禱事業(yè)興旺。龍燈結束了,我們聽著那遙遠的鑼鼓聲,注視著那隱約的身影。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著團圓飯。吃完飯,我們站在樓上的陽臺上看著樓下的煙花。第一個放的.是花籃,花籃是由六個圓孔組成的,花籃先“茲”的噴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聲飛上了天空,炸成了許多五顏六色的火花,就這樣噴了六次,好像正在為人們祝福呢!姐姐覺得好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蝴蝶王,姐姐急忙點燃,抓在手上,“撲”地一聲,煙花向一只輕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聲,分成了許多個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輕輕地,飄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個金玉滿堂,拿在手上,“砰”、“砰”,十聲炮響,響徹夜空,象征著我們吉祥如意、幸福美滿。
天空漸漸黑了,我們全家到房間里興高采烈地看著春節(jié)晚會,說說笑笑,多么愉快的春節(jié)呀!
過年散文隨筆 篇3
早在新年的邊緣,我們就在“福”中了。
踏進年關,是“福”追隨著我們,還是我們伴隨著“福”,反正從關于“福”字開始。先是寫福字、裱福字、剪福字、看福字……到了除夕,我們在忙著張貼年畫、春聯的同時,總是在門楣、壁柱、水缸、糧囤、衣柜等處張貼上紅彤彤、喜盈盈的“福”字。“福”字點綴著年畫、春聯,吉祥、歡樂、幸福的新春佳節(jié)氣氛便霎時濃郁起來。張貼年畫、春聯、“福”字,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由來已久的習俗。 “福”字現在的解釋通常是“幸福”,而在過去多指“福氣”、“福運”。 張貼年畫、春聯、“福”字,一般都由當家人來張貼。張貼年畫、春聯,表現歡樂吉慶氣象;張貼“福”字,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祈盼在新年里風調雨順,豐衣足食,福滿門庭,更是為了寄托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美好未來的祝福。為了更形象地表達這種祈盼、向往和祝福,很多人還特意將“福”字倒過來貼,取其“福到了”的吉意,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過去,人們張貼“福”字,更多的是為了祈福,祈求新年有好東西吃、有新衣服穿。且看“福”字的組成,就可看出人們對幸福的理解,“福”字的左旁為示旁,表示祈求;右旁是一口田,意思是一口人十畝田,這就是福。現在,我們張貼“福”字,更多的是對既有的幸福生活的肯定,祈福的內容已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張貼“福”字,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是對國富民強、社會穩(wěn)定的贊許,是對經濟繁榮、和諧發(fā)展的感嘆,是對物阜年豐、民心向上的稱頌……
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人們載歌載舞歡度新年;從塞北江南到天涯海角,人們敲鑼打鼓慶祝新年,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給新年,把最誠摯的`問候送給新年。還是請看一副春聯吧:四時春為首,五福壽為先。意思是說,“福”包括長壽、富裕、康寧、修德、善終五個方面。如今,我們祈求的確實是高品位的“福”,是三個文明的“福”!換句話說,在追求小康生活的和諧時代,人們祈福多為心靈,將“福”字制作得愈來愈精致可愛、形象生動,“福”字被精雕細刻得愈來愈光彩奪目、富麗堂皇。且看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等圖案的“福”字,從不同的角度,將人們美好的愿望表達得淋漓盡致,將幸福生活烘托得更加紅火亮堂。人們不僅把“福”字倒貼起來,還把“福”字穿上身,將唐裝點綴得流光溢彩,將歡度新年的人們映襯得愈加神采奕奕、春風撲面。
當然,僅僅靠貼是貼不出幸福生活的,僅僅靠描繪是描繪不出小康生活的,只有靠開拓進取的精神、靠腳踏實地地拼搏,經濟增長的曲線才會憧憬新的高度,翻了身的土地才會呼喚新的糧倉,神奇的網絡也才會鏈接成交新的商務市場……只有拼搏進取,幸福的小康生活才會悄然而至,一切才會新鮮而燦爛。
新年,我們在福中。福,永遠屬于奮發(fā)圖強的中華兒女!
過年散文隨筆 篇4
在我的記憶中,去年春節(jié)里發(fā)生過許多許多事情,但其中令我最高興的事還是放煙花和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候著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開始。八點鐘終于到了,晚會開始了。我目不轉睛地盯住電視機,不舍得離開半步,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好節(jié)目。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節(jié)目可真多呀:有相聲,有小品,還有歌舞雜技表演,最神奇的`還是魔術和變臉。節(jié)目一個比一個有趣,一個比一個精彩,看得我們一家人時而全神貫注,時而捧腹大笑…… 不知不覺,晚會已接近尾聲,這時大街上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把晚會的聲音都給壓下去了。爺爺和爸爸也抱著一大團大紅炮下樓去放了。在震天動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興奮地讓媽媽給我點燃爸爸為我買的煙花棒,對著窗外放了起來。“嗖!嗖!嗖!……”五顏六色的煙花好像天上開放的一朵朵美麗的花兒:有的紅的像玫瑰,有的黃的像菊花……一串串煙花像仙女散花一樣,好看極了,把新年的夜空裝點得格外美麗! 這一夜,我興奮得一夜沒睡好。我多么希望20xx年的春節(jié)快點到來呀,那樣我又能和去年一樣快樂地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和放煙花了。
過年散文隨筆 篇5
過年了,過年了!早就盼望著過年。新年老人帶著歡樂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的臉樂開了花。
過年了,大家都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煙花,沖到門外,高高興興地點燃了引線。啊,多么的美啊!天上頓時開出了一朵光彩奪目的鮮花,天空被染的格外耀眼。大街小巷早已經成了兒童的世界。
過年了,我早早就到了爺爺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話:“祝您,春節(jié)快樂!”祝福頓時溫暖了你我他。晚上我同樣也給老師發(fā)短信,上面寫著: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您的學生:陸瑤。而且于老師回短信寫到:謝謝你,祝你新年快樂,學習進步!當我看完心里甜滋滋的。
過年了,我的錢包里又多了一千元,真想痛快的花上一百元,可是我又想起奶奶說的話:”爸爸掙錢不容易,錢一定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我便忍住了。
過年了啦,我又長一歲了,增長了身高,增加了體重,有增加了許多知識,也該更懂事了。
啊,新年老人,謝謝你帶來的這一份歡樂。在這一年里,我一定會取得讓你欣喜的成績。相信我吧!為我加油吧!
過年散文隨筆 篇6
過年,這是一個普通的、又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
別人家是如何渡過這個年關的?李正方不知道。但是,自已每處在年關時的狀況,自已當然清楚。是呵,一年到頭有多少事?又有多少事需要在年關前處理完畢?中國人的習慣,年,是以農歷年算的。所以,有很多事,都要在年前處理完畢。就是你自已想拖過年,別人也會找上你在年前解決,特別是經濟賬務一類的。這是中國人的習慣,是一項延續(xù)了多少年的習慣!電影《白毛女》正是這個傳統(tǒng)習慣的反映,債主要賬,欠賬的要想著如何渡過年關。因為,就是再多的賬務,只要過了年關,在年關過后很長一段時間,很少有債主追著要賬的。這也是中國人一個比較普遍的習慣吧!這個習慣相當有道理。你想,剛過了年,你債主總要讓人家在新的一年里,有個奔頭?就好比農民,人家要留些錢作春種用;或者做生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少少要有一定的資本才能開展生意;你債主將這些錢要了去,這不是要人家的命了?因此來說,這年前的解決要賬一類事務,也反映了中國人富有的人情味。用一句流行語,這也是人性化的體現。
李正方沒有債務上的事務,但是這不代表他就沒有煩心的事了。多年前,每逢過年,李正方也要為一些債務煩惱。欠了人家的錢,雖說已到了年關,不能還上,但是你總要對債主有個交代。還不上錢,話總還是要說的,不然,債主心里也會不平衡,因此他絞盡腦汁也要多多少少的還上一些。就這樣,每年多少還上一些,幾年下來,李正方總算是無債一身輕了。可是,每到過年,諾大一個家庭,這過年是不會省心的。很多事都需要李正方操勞,當然,這不是體力事,他只需要多動動腦筋就行了。
李正方要想的是,在過年時,如何讓整個家庭在過年時熱熱鬧鬧,又要體體面面的,不致于讓親戚朋友閑話,又要不多破費,畢竟過年只是幾天的事,一年三百多天的平常、普通日子還是最主要的。
已經多年的'年夜飯不在家里吃了。事情也真是無奈,一大家子在過年時都聚在一起,總共有十七、八個人,現在居住的都是商品房,而商品房的面積一般也就是一百多點平方,這怎么能容下這么多人?因此大家一商量,干脆就放在酒店里算了,雖說這樣一來,年味要少了很多,不過反過來也輕松了很多。以往,年夜飯在家里,老伴在吃年夜飯那天,不知有多操勞,現在要輕松多了。到了吃飯的時間,幾個小輩駕車過來,將人載到酒店,只要坐在飯桌上,人到齊了,一聲令下,服務員馬上將菜端上來。酒和飲料是自帶的,這也比用酒店的要少化費很多。雖說是過年,但是該省的地方還是要省。
往年在家吃年夜飯,雖說這是個大團圓飯;但是不可能一家子同時端起筷子,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一桌的菜要慢慢的一碗碗燒出來的。如果等全部煮好了再用餐,早先煮的菜就冷了。所以過年時,老伴是最忙的。等大家吃完了飯,這一大桌還需要收拾和洗抹,等到全部收拾完畢,中央臺的春晚早已一切始了。
現在在酒店吃年夜飯,等大家都吃完了,一大桌菜所存不多,但總有幾只大菜完好如初,這在年青人眼里,吃過剩下的就算了,但李正方是不會隨便浪費的,他讓服務員拿來塑料袋,一盆一盆的倒進袋里帶回家,要知道,這幾盆剩菜也要化上一百多元。拿回家可以食用幾天呢!
但這僅僅是一餐年夜飯;大家都到酒店,從進入酒店到用完餐,再長也不過是三、四個小時,這些都不用李正方操心。
過年的節(jié)日,從過年前開始到年后,一般再節(jié)簡,也要十多天,就是按國家的節(jié)假日算也要近十天。你總不可能在這段時間里天天上酒店?中國人的習慣,春節(jié)期間都要走親訪友,難道你能將每個上門拜年的親友都帶進飯店?不說花銷,在禮節(jié)上也不對,畢竟,在酒店里少了一份親情和年味!所以,在年前一個多月,李正方就要開始置辦一些年貨,和一些傳統(tǒng)的春節(jié)期間飯桌上大家都喜愛的食品。
首先,他要買一百多斤的白菜,這種白菜細長,是江南地區(qū)的特產。白菜買回來,要放在太陽下曬一曬,等新鮮的菜有點蔫了,再用一只缸,將白菜一層層的擺放進缸里,每放一層白菜,要灑上一層鹽,然后,人爬進缸里,赤腳踩,要等到菜里的汁水出來了,再放下一層菜,全部白菜踩完了,上面要放上幾塊大石頭壓住,然后要經過半個多月,這白菜就成了腌菜了,味道很鮮,江南人一般在冬天,都喜歡食用。取缸里腌好的菜,洗干凈,切成段,放在鍋里炒,早上吃早飯時,就著泡飯,一餐早飯就吃好了。或者,將腌菜洗凈,切成段,放上一些豬肉和冬筍,點上火鍋,慢慢的煮,味道鮮美,江南有很人多天天吃都不會厭煩。有時,一段時間不見這道菜還會想念。李正方就經常的想起在改革前,過年時農家殺了豬,用腌菜和剛割下來的豬肉,煮上一大鍋。殺豬的人家,會請上隊里的親朋好友,大吃一頓。這肉和腌菜的香,至今不能忘去。
還有就是買上幾十斤豬五花肉,放上鹽揉搓,然后用一個盛器放上半個多月,等肉腌透了,再取出用清水洗凈,用繩將肉一塊塊系好,放在冬日的陽光下,曬上幾天,等到肉里的油一滴一滴的掉到地上,這肉也就曬好了,然后掛在家里通風的地方。等過了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后。取一塊,用刀切成一片片,放在盆子里,等煮飯時,放進電飯煲蒸,吃飯時這一盆腌肉香氣撲鼻,味道特鮮。它不同于其它地區(qū)的臘肉,它有一股香和鮮,它的缺點是放的時間不長,容易壞。到了現代,人們普遍用上了冰箱,于是人們也用來存放腌肉,這樣放上一年也不會壞。但在食用時,這肉少了一份香。不過這不能改變人們對這腌肉的喜愛到了春天過后,有時,在高興時,取出一塊腌肉,慢慢的將肉切成丁,再用存放在冰箱里的碗豆和肉丁和在一起在鍋里炒,等腌肉炒出油,再放進電飯煲和著糯米煮,在當地,這被稱著碗豆糯米飯。因為肉是鹽的,所以這飯也是鹽的,所以不用其它蔬菜,好吃,又經濟實惠。李正方的表弟在廣東辦廠,廣東地區(qū)氣候不適宜腌肉,有時家鄉(xiāng)的親友去他那里,帶上一、二塊腌肉,他的表弟不知有多高興。
這二件大事辦好了,還要為春節(jié)的菜桌增加一些備貨。因為在春節(jié),菜市場的價格高昂,自已能備的就早早的備一點,一是便宜,而來家里隨時能取出,也方便,不至于來了客人,要趕菜市場,價格貴不說,還不方便。這些桌上的菜也普通的很,無非就是一些雞、魚、鴨以及一些豬內臟。現在國家的三公控制了,不然,每逢春節(jié),李正方都要為家里人拿回家的海鮮洗上幾天,那些東西都是公款,不化錢,當然,也為春節(jié)飯桌上增添一些色彩。但是,也為李正方帶來不少的勞作。現在好了,公費控制了,這些免費的海鮮沒了,李正方輕松了不少,同時,他覺得,現在的年味也比以前要濃了很多。人們總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海鮮雖好,但畢竟不是當地特產,李正方還是喜歡當地的風味特產。
李正方有些煩心,過年的年夜飯不在家里過,而一定得去飯店!可是,煩歸煩,又能奈何呢?現在的家庭不都是被蝸居在這小小的商品屋里么?當然,也有住別墅的,但那得有錢,而這真正有錢的,畢竟是少數。李正方不是少數,他只是大多數中的普通一員。因此,這“煩”也只是僅僅而已!
過年散文隨筆 篇7
籌劃了好幾年,終于拿到了回鄉(xiāng)的火車票,心里頓時沒了野草般的煩躁,卻又如點燃了束束煙花,繽紛地綻放在嘴角、眉梢。身子隨著普快硬座在搖晃,思緒早已加入高鐵的狂飆。
近了!連綿的群山環(huán)拱侍立,不顧;挺拔的樹林夾道歡迎,不管,目光只順著水泥路的蜿蜒向前,再向前!驀地,村頭幾個熟悉的佇立點亮了雙眼,緊走幾步,拋下行囊,俯身抱起一串咯咯的歡笑,狠狠親親花朵般的小臉。
深吸一口家鄉(xiāng)的甘甜,點頭問候白云藍天。山村斜倚青松臥,農家輕披雪被眠。
灶間劈柴柈子的火紅沸騰了滿鍋的香鮮,老屋里盛不下的歡聲笑語驚飛了群群麻雀,撲楞楞地掠過房頂裊裊的炊煙。夢中心心念念的家的飯菜怎能吃夠、吃全?太陽升起在餃子鍋里,終于醉落在酒碗。
雞回窩,狗不叫。月亮爬上榆樹梢,將樹影的斑駁印成階下交錯縱橫的'海藻,又慢慢地挪向村頭大楊樹上的喜鵲窩,放任土炕上的鼾聲時低時高。
蒙蒙亮里的咯咯絡絡響在耳旁。父親的煙袋明明滅滅,映亮了幾十年的土坯墻,映亮了額頭那幾道用一輩子寫成的詩行。母親正在用絮叨編織著一張大網,所有的親情都被罩住卻個個心情舒暢。
東悠悠,西轉轉。河還是過去的河,山還是過去的山。只是在兒時的玩伴身上照出了時光的荏苒,孩子的稱呼也讓人無奈地接受了角色的轉變。
日子突然不再不咸不淡。幾聲鞭炮鳴,幾聲殺豬叫,幾聲爆玉米花的鈍響都讓人心顫。生活似乎被撒上了一捏味精,揚上了一把咸鹽,添加的作料調和成越來越濃的年味在空氣中彌漫。
趕集起了個大早,等東一把西一把地收拾停當,出門時已是太陽明晃晃。背包的,牽驢的,挑挑的,開車的,前呼后應,迤縷成行,像春日融化的小溪,從各個山溝的犄角旮旯向外潺潺流淌,匯入公路的干流,再奔向集市的海洋。攤位上鄉(xiāng)音的喧嘩,各色小吃的熱香,紅男綠女的熙熙攘攘,攪拌成一出大戲的開場,讓數九天的寒冷無處可藏。買完衣食買煙花,每個人都將平時的吝嗇丟在一旁。步遲囊盡,還在隨著人流飄蕩,不知不覺已是后半晌。
到了家才發(fā)現,還是遺漏了最重要的物件。缺少了紅紅的燈籠,紅紅的對聯,紅紅的福字,紅紅的掛錢,怎么去迎接紅紅火火的大年?
過年散文隨筆 篇8
“小年”已過,過大年就進入了倒計時。年漸近,味漸濃。置辦年貨的,回家過年的,同樣的心情,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感受,不約而同地直奔“過年”而來。我仿佛聽到了爆竹聲聲,看到了家家張燈結彩,品嘗著豐盛的團圓飯,欣賞著精彩的春晚…… “過年”的味道真好!
忙里偷閑,品讀了一組《記憶中的年味》系列美文,鄉(xiāng)情鄉(xiāng)音,鄉(xiāng)風鄉(xiāng)俗躍然紙上,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沁人心脾,淳樸的民風撲面而來。烤酒、寫春聯、做豆腐、殺豬、打揚塵......這習俗,這活路,想起來總是那么熟悉,那么親切,恍惚中我回到了那個美好的童年,一樁樁銘心刻骨的往事被我喚醒。孩提時,最幸福的日子莫過于過年了。一到臘月,我們就盼呀盼,算呀算,巴望著“過年”的美好:穿新衣,放鞭炮,走親戚,要壓歲錢,看燈會......滿村東跑西跑,肆意的玩呀,盡情地樂呀。那種熱鬧,那種放縱,那種痛快,成了童年美好的回憶,至今記憶猶新,意猶未盡。如今,唯有打揚塵、貼春聯這一習俗沿襲至今,不變的還是那濃濃的“年味”,依舊是那么濃郁,那么久遠,那么溫暖。
有人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我不以為然。誠然,時代變了,我們在移風易俗,我們在與時俱進,但過年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習俗,傳統(tǒng)文化,依然流傳至今,亙古不變,依然維系著國人的那份親情,那份鄉(xiāng)情,那份感情。其實,“過年”,過的就是一種心情。那濃烈的思鄉(xiāng),那融融的.愛意,那永遠的牽掛就是年味的源泉。在外打拼的人們,游子們,總在這個時候,想起了生活的家鄉(xiāng),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年邁的老人們總會牽掛遠在他鄉(xiāng)的兒女,期盼他們的歸來。那匆忙的腳步,急切的心情佐證了親情、鄉(xiāng)情的濃厚,殷切的目光,激動的淚水詮釋著人間愛的真諦。“過年”,過的是一種氣氛。一種溫暖的氣氛,一種溫馨的畫面。大年三十,舉家團聚,包餃子、聊家常,說說笑笑,共度良宵,樂意融融。零點鐘聲敲響,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新的一年開始了!翌日,拜年祝壽的,走親訪友的,相互祈福,恭賀新春。你瞧,處處是喜慶的氣氛,處處是熱烈的氛圍,這就是中國年,這就是中國味道!“過年”,過的也是一種幸福。這是一段美好的時光,這是一段快樂的日子。節(jié)日里,觥籌交錯,推杯換盞,開懷暢飲,怡然自得。中國的酒文化,美食文化演繹的淋漓盡致,一年的疲憊,一年的辛勞在此得以松弛,慰藉。其間,親朋好友,敘敘舊,聊聊天,話一年的收獲,思來年的打算。這親情,友情,都融于濃濃的酒香中,溢于歡聲笑語中。“過 年”,將美好的生活推向了極致,將開啟新的,幸福的一年。
回味兒時“過年”的時光,可謂年味十足,氣氛濃厚。品味現在“過年”的味道,其樂無窮,感覺真好!你看,短信祝福,網絡拜年,發(fā)紅包,搶紅包......已成為拜新年,鬧新春一種流行風,一種老少皆宜新的“過年”方式。“過年”,這是國人一個永恒的話題,是國人一種不變的情愫。這是一種心情,一種氛圍,一種悠閑;又是一份團聚,一份幸福,一份甜蜜。冥冥中,耳畔響起了王安石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不,年,就要來了。
來吧,讓我們打開塵封的記憶,回味昔日過年的味道,側耳聆聽2017新春鏗鏘的腳步,細細品味這過大年的感覺吧!
過年散文隨筆 篇9
歲月如流,秋盡冬來,轉眼間,又到了年底歲末。說起過年,就會想起兒時的我,是很喜歡過年的,每逢年尾,我便會天天翹首以待,等待喜氣洋洋的春節(jié)來臨,等待著年三十晚上爸爸給我一張用紅紙包著的嶄新紙幣,等待著媽媽在年初一的早上,給我穿上一身漂亮的新衣服,在鄰居們嘖嘖的稱贊聲中,在同伴們羨慕的目光中走街串巷…
說起過年,我的腦海里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電影《白毛女》中的楊白老,除夕之夜,因為囊中羞澀,他只為女兒喜兒買了一根紅頭繩,為了躲債,喜兒被迫藏身于深山老林….想起過年,我又想起了古時候,一位窮教書先生寫的《祭窮神》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這么幾句;“你看我,囊中羞澀無分文,鼠因糧絕都跑盡,衣服送當鋪,到處借債亂求人….”的悲慘、凄涼景象…
斗轉星移,彈指一揮間。轉眼到了21世紀的今天,過年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總是充滿了期待和向往。尤其是那些天真爛漫、不知世事艱難的孩子,對過年更有一份翹首以待,望眼欲穿的渴望。人說;“年年難過年年過”。對于過年,我卻沒有太多的欣喜和渴望,有的只是一份無可言說的焦慮、恐慌和擔憂….
大年初一,遠道親戚登門,少不了要盛情款待。席間,自然是觥籌交錯、豪飲狂嚼。“將進酒,杯莫停,”正欲為親戚酌酒之時,忽聽的一聲“有茅臺酒嗎”,話雖問得很輕很輕,卻把我那只舉著“紹興加飯酒”的手僵在了半空…
翌日,表姐表妹來訪,久別重逢,自然是格外親切。一番熱情洋溢的寒喧之后,表姐突然問:“你有手機嗎?”“沒有。”那么,你家電話號碼是….?短暫的沉默之后,我只能報以一臉無奈的苦笑。
初三日,三五牌友嘻嘻哈哈地擁進門來,來來來,打幾局!話音剛落,便你推我搡,拉著我坐到桌旁的椅子上。然后“啪”地甩出厚厚的一沓百元大鈔,面對此,我暗暗地吃了一驚,再摸摸自己的衣袋,不過薄薄的幾張而已,那還是為兒子讀書準備的,我怎么能夠….想到此,我不覺如坐針氈……
我怕過年,怕酒足飯飽之余,牌友登門,而丈夫又盛情難卻,在吵吵嚷嚷、此起彼伏的甩牌聲中,一甩甩到金雞報曉東方發(fā)白。
我怕過年,因為每到歲末年初,我總會收到一張張燙金的大紅請柬,上面赫然寫著:“某日,王某愛子喜結良緣:某日,李某千金出閣:某日,張某六十壽誕…面對一張張不期而至的請柬,一個個熱情洋溢的電話邀請,荷包并不殷實的我,在片刻的喜悅之后,也會滋生出一縷無奈的隱痛。
我怕過年,怕同事鄉(xiāng)鄰濟濟一堂促膝暢談間,提及趙某貴體欠安,錢某日前喜得貴子,而我又不能裝聾作啞,無所表示。打腫臉充胖子吧,無奈腰包干癟。
我怕過年,怕走出門外,狹路相逢愁眉苦臉的.遠房親戚,向你滔滔不絕地訴說生活的窘迫和艱辛,而我又不能裝出一副若無其事漠不關心的樣子。此時,若說自己也囊中羞澀、愛莫能助的話,說不定,他定會大失所望,掃興而歸,說不準,以后還會對不理不睬,恨得咬牙切齒。
我怕過年,因為,在歲末年初,給親戚長輩拜年,已是一條不成文的縟節(jié)俗套。俗話說;“過年不易拜年難。”前些年,送年禮,只需要買幾斤白糖,紅棗,柿餅,式買幾盒‘雙寶素’就算比較體面、客氣了。而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買年禮的檔次也越來越高,送年禮動輒幾百、幾千已經是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的事了,這對于我等,只會常年于土里刨食的耕夫農婦來說,無疑是一筆雪上加霜的額外開支
我怕過年,因為,每到歲末年初,遠親近鄰,親朋好友、昔日的同學、老師就會歡聚一堂、拉家常、敘親情,觥籌交錯、杯盤狼藉的宴席上,自然少不了猜拳行令,斗嘴吹牛,高談闊論,這時,天生膽小,內向,不善言辭的我,就會感覺到忐忑不安,誠恐誠惶,如坐針氈….
我怕過年,怕前鄰后舍的小黃帝,小公子向自己年幼的兒女津津樂道;外公給了多少壓歲錢,舅舅姑姑有給了幾個紅包,攪得一向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兩個孩子臉蒙陰云。
我怕過年,古人云;“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因為,跨過了年這道門檻,我的年齡就又會虛長一歲,已過不惑之年的我,離身強力壯的青壯年時期就會越來越遠,而離知天命之年就會越發(fā)地近一步了….
過年散文隨筆 篇10
也許是男孩天性使然,我打小就喜歡放炮竹。雖然,父母在那個困難的年代供養(yǎng)我們兄妹三人已經很吃力了,但是,每逢過年的時候,父親總會盡可能滿足我放炮的愿望。
還記得小時候炮竹的種類很多,我最喜歡的是“大地紅、啄木鳥、電光鞭、鋼鞭、拉炮、摔炮、麻雷子、二踢腳和閃光雷”。那時的民風質樸,炮竹的質量很好,不像現在假貨、劣貨充斥市場,很少有鞭炮傷人的事件發(fā)生,像我10幾歲的時候,都可以把二踢腳拿在手里,“叮、咣”兩聲響,二踢腳竄上天,我的高興勁就別提了。現在想起來,小時候放炮竹還有不少軼聞。
快過年的時候,是我最開心的幾天。我把父親給我買的炮竹都放在紙箱里留到三十晚上放。自己則翻出一年來攢下的零花錢買上幾掛小鞭,然后小心的拆散,把衣兜和褲兜都裝得滿滿的,便領著兩個小妹和表弟們出去放炮了。
我們放炮的花樣很多,而且“壞”的離譜。有時候把炮竹點燃扔進鄰居家的雞窩里,炸的小雞上串下跳,撲楞楞的炸了窩。有時候把炮竹仍在姥姥家的大黑狗跟前,大黑狗看著小鞭“嗞嗞”的冒煙,好奇的.想用爪子去抓,小鞭這時“啪”的一聲炸了,嚇得大黑狗“嗷“的一聲鉆進狗窩里不敢出來了,小妹和弟弟們站在我身后,樂的直蹦高。
炮竹里有一種煙炮,我現在還記得它的威力。煙炮有大號二踢腳那么粗,外皮是一層牛皮紙,看上去就壯壯的很有威力。我和表哥聽別人說放煙炮很過癮,就偷偷的買了兩個放著玩。沒見過它的威力,不知道放它的細節(jié),我和表哥就把煙炮擺在了我家窗前的地上了,點燃后我倆跑出10多米遠,看著它“咕嘟、咕嘟”的冒著藍煙兩三分鐘也不響,就在我倆以為這是個啞炮的時候,煙炮響了,那動靜就像平地里打了個悶雷一樣,“咕咚”一聲震得我和表哥倆的耳朵“嗡嗡”作響,而我家的兩塊玻璃也“嘩啦啦”的應聲而碎,這個結果自然少不了父親的一頓斥責,打這以后,我便與這個“地雷”似的煙炮絕緣了。
還有一次放炮的時候我差點沒惹了禍,到現在還記憶猶新。那次我在二姨家后的便道后放炮竹,前方正好過來一輛小驢車,我眼睛一轉計上心來,從兜里翻出來一個大號的啄木鳥來,點燃后扔向毛驢車,便轉身躲在旮旯處偷看,只聽“嘭”的一聲響,把小毛驢炸驚了,撒開四蹄就要狂奔,好在車老板子經驗豐富,跳下車來死命的拉住車閘,狠勁的拽著韁繩,這才控制住毛驢車,車老板穩(wěn)住神后,向四周張望著,然后氣急敗壞的罵道:“這是誰家的小兔崽子干的好事,快給我滾出來,看我不打折你的腿”。我嚇得大氣也不敢出,躡手躡腳的溜回了二姨家,車老板子罵了一陣也沒找著人,再看小毛驢也沒什事,也就悻悻的走了。通過這件事,我再也不敢在胡亂放炮竹了,真怕惹出禍端來,害己害人。
童年的我,沒有太多奢望,像放炮竹這樣的小事,也會讓我滿足一陣子。聽著窗外偶爾響起的炮竹聲,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那個擁擠的小屋,那個簡樸卻溫馨的家。
過年散文隨筆 篇11
寫過好多文字,或詩歌,或隨筆,也曾填詞賦詩,臨摹過了唐風宋雨。多少心情與人生感悟盡釋其中,多少離愁別緒或是痛楚氤氳于紙,墨淚成殤,箋里宿醉。也有過清歡,如網海邂逅,如心與心地碰觸,又如際遇,就那么一見如故,并不是風光雪月般惟吾德馨,彼此的感動,也不因前世五百年緣份,善良與感恩最是讓人心動,不相逢,就這么隔著山水兩兩相望,相守無涯,文字的對話,產生共鳴,勝卻任何甜言蜜語……
一一題記
如今,我重新執(zhí)筆,用青澀的文字描述過年,或悲或喜,亦或清淺浮躁,素墨如心,不為顯著,只為浮生的記憶作一次回顧:
兒時過年
兒時的年很美好,美好到單純,沒有半點奢望,但年味濃郁,幸福也很羞澀,一身新衣,一掛鞭炮,一盞花燈,一臉稚嫩的微笑……
記得當時過年情節(jié),每到臘月初七,就開始編織著過年的氛圍,并付諸于行動。把糖精放到開水中溶解,攪勻,放涼,等晚上放在屋外,凍成臘八冰。奶奶和母親同樣忙碌著,挑紅豆,(把有蟲的豆和沙粒去掉)洗米,(小米,洗凈,濾沙)把紅豆用開水泡好。
臘八粥。是溫馨的,美味的,也是祥和的。因為,是年的初始,象征家庭的美好吧!做粥,必須要早,臘八粥最早出鍋,預示一家人勤奮,若,太陽爬上來時吃粥,要紅眼的(大概紅眼病的人就沒早吃臘八粥)。粥出鍋,先挾一塊供窗外,供神,祈愿安康。菜,是干菠菜,土豆條。(有連年有余之說。)做菜不用肉,不用葷素搭配,年的第一餐是素食,麻油爆鍋,素炒,加水煮。所以,媽媽和奶奶每到臘八,四點就起床了,勤儉以養(yǎng)德,并不為過吧……
臘八冰,是我們的美味小吃,如冰棒一樣甜。冰棍是奢侈品,我們兄妹很少嘗到,臘八冰無疑是最能解饞的替代品。而且,臘八早上吃冰,祈求無災無病,一年不肚子疼,多美好的幻想呵,也樂在其中。
過年很忙碌
一入臘月,奶奶最先為過年做準備。記得那個時侯,家里很貧困,過年的衣服,每一件都是奶奶親手縫制。奶奶為主,母親為輔。一家人千層底的鞋,都是奶奶一針一線的暖意。自從我有記憶時,過年的新褲子,是到公銷社扯上白洋布,買好黑膏,燒好水,把黑膏放鍋里,然后放進白洋布,煮到色澤均勻為止,撈出,晾半干時,用烙鐵燙平整,奶奶才裁剪,母親來縫。一件衣服要好多工序,可想而知,一家人的過年新衣,無不是奶奶和母親的心,青油燈下,連夜趕制。至今,想起來都滿含熱淚。
千層底的鞋
奶奶剪鞋樣,母親照鞋樣打襯紙,(也就是在麻紙上,把平時積攢的碎布頭,用漿糊一層一層粘貼,用板壓干,為干的快,壓炕頭上)用鞋樣比劃好裁剪,面,是黑燈芯絨布,密密地縫針,為結實,黑布沿邊,鞋邦就做好了。千層底,自不必說,能想象的到,一層層,都是祖輩,父輩的心血。
剪窗花
剪窗花是母親的拿手戲,她剪窗花精細,自己會花樣,窗花上,年年有余,字在旁,魚在中央,那鯉魚,剪的活靈活現,有生氣,活蹦亂跳。母親的巧妙,是鄰里都羨慕的!
忙碌中,眨眼到臘月二十三,小年。
小年殺雞,增加年味,貧窮的日子,有雞肉吃,實在是人間美味。一只雞,全家七口人,上有祖父,祖母,父親,母親,還有我們仨兄妹。若說,每人半碗,是我們祖孫仨,奶奶,母親,妹妹兩個,只有倆三塊雞肉,半碗雞湯。小年吃黃糕,就是栗子碾米,磨成面,蒸糕,說蒸黃糕,寓意蒸蒸日上。(因為平時沒有黃糕吃,都是紅高梁糕)母親舍不得吃雞肉,二妹從小體弱多病,母親把碗里的雞肉夾給她兩塊,母親只吃一塊,用雞湯就著吃糕。奶奶也舍不得吃,親孫孫,命根根的思想作祟,先分給我,她和母親一樣的,含辛茹苦。至今想起來,暖暖的溺愛,心愧著,常常辜負。
燈籠
燈籠,喜慶的`氛圍。最初,是父親扎燈籠,我蹲著細瞅,學習著,揣摩著,很想自己扎一個燈籠。在父親的熏陶下,潛移默化中,我的燈籠終于扎好,西瓜燈。西瓜燈做法簡單,也要細密籌劃,五個圈,用竹條做成,三大,兩小,必須把三個大圈先扎成三角形,頂部,底部的小圈才有尺碼,竹骨扎成,用紙糊三大圈紅紙,頂部下部用綠紙,小圈不用糊,上部冒煙,下部通風,然后用墨畫瓜皮,瓜瓤,一個西瓜燈就成功了。高興勁也不甭提了,一個字,美。
春聯
當時的春聯,說家鄉(xiāng)話,叫對子。
寫對子,必須的有才,窮鄉(xiāng)僻壤的村子,能寫對子的文化人真不多,父親拿著裁好的紅紙,去找文化人寫對子,還排隊,早排早寫,寫好了給盒煙,官廳。(官廳,水庫名,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地區(qū),張市制煙廠出,取名官廳)
除夕
除夕是年味最濃的。辭舊迎新,灑水,掃院,貼對子,忙得不亦樂乎。貼完對子放鞭炮,噼噼啪啪的響聲,夾雜著兒時的歡呼雀躍,開心的笑容,彰顯臉上,過年,真好。
年夜飯
除夕下午,就把豬頭早早下鍋,煮豬頭。雖然窮,年年有豬頭吃,母親說:有豬頭,才是年的味道!那,撲鼻的肉香,是年,原滋原味。年夜飯,是餃子,大隊部領白面,每人二斤。省吃儉用,也要吃好年夜飯,是奶奶的持家有道,母親也延續(xù)著這樣的持家之道,一直未變。
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這句古詩寫的恰到好處。守歲,守著今年的美好,想著來年的幸福!而我,先在村子里的場上看電影,《小花》。唐國強,劉曉慶,陳沖……妹妹找哥淚花流,不見哥哥心憂愁……戰(zhàn)爭年代,親情,親人,乃至愛情,相聚多么不易!回家守歲,一家人,團圓年,是幸福的,幸運的,亦是先烈用鮮活的生命換來的。
初一,拜年
不禁想起二人傳,大年初一頭一天,和我五哥哥來拜年,一進門,把腰彎,左手拉,右手攙,哪呼咦喲嗨……
當時拜年,為賺壓歲錢。后來才懂,拜年,是禮節(jié),尊敬長輩,因為壓歲錢,卻很少去親戚家拜年,給祖父母拜,給父母拜,最高的禮遇,尊敬。
十五,元宵節(jié)
吃元宵,鬧花燈,看社火,踩高蹺,扭秧歌,劃旱船,看煙火……過年快接近尾聲,更顯隆重,火樹銀花,煙花燦爛,花樣層出不窮。把一年的美好,在隆重的節(jié)日氣氛中,希冀,盼望,暢想,渴求……
兒時過年的美好,至今,記憶猶新。今天是小年,想起親人,已經物是人非,淚光瑩瑩中,爺爺,奶奶,父親,你們在另一個世界過的還
好嗎不禁,心碎,淚飛。
我,還奔波在外,客鄉(xiāng)的思念,夜不能寐。好想母親,過小年了,我還沒有從鄉(xiāng)下接她到小城,我的家。養(yǎng)兒為防老,可是我為人父,亦為人子,心中好愧疚。在世俗中,勞累。在煙火中,打拼。為了錢,那所謂的物欲攀比,為了下一代的生活美好,婚姻幸福,我又責無旁貸。對母親,盡不到一個做兒子的責任,及孝心。子欲孝時,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
你脆弱的身體,兩鬢如霜,所有辛勞都刻在飽經滄桑的臉上,每一道皺紋,是每一次痛楚,歲月重復著春夏秋冬的變遷,而我的母親,我為你祈福,祈禱吧!在您有生之年,好讓兒多陪你幾年,把親情的份額悉數重演,鳥懂返哺,我盡薄心,孝行天下。
過年散文隨筆 篇12
年仿佛有種神奇的力量,它即將來臨的時候,人們心中都涌起一種神圣的心情。
它仿佛一種滌蕩心靈的神秘效應,臨近它,關系淡漠的兩個人開始熱情打招呼,相互囑咐;心中的塊壘冰雪消融,人與人之間拋棄前嫌,互道平安吉祥。父親在小村落里算是一位博聞強識的讀書人,年關將近,他攤開筆墨,揮就對聯。鄰居們聽說父親在家寫對聯,紛紛買來紅紙,請父親幫他們寫對聯,以前不太熱乎的鄰居,此刻也客氣起來,以前對父親多有抵牾的人,此時一笑泯恩仇。父親欣然為之,看著家家貼著自己的墨寶自然心生快慰。可惜父親仙逝的早,有一年,對門人家買來對聯,看都不看就貼在大門上,引起路人大笑。原來,他家大門對子上聯是:“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聯是:“迎新春事事如意”。真是天下第一工整的對聯!商家給對聯時搞錯了。
農村人在一起說話時,仔細聽往往有許多笑話。記得有一年,我家殺一頭體肥膘胖的.黑豬,隔壁鄰居大嫂嬸娘爭先恐后地來買豬肉,她們圍在殺豬佬身邊嘰嘰喳喳。
“把我(要的肉)剁了!”
“把我(要的肉)先剁!”
殺豬佬是個卻把鬼,問道:“剁哪里?”
“我的,剁腿!”
“我的,剁腰!”
殺豬佬順著女人的話,提刀摸到女人的大腿,一本正經地問道“剁大腿啊?”
“你這個要死的!我說的是給我剁腿子肉喔!”
“你也不說清著!”殺豬佬佯裝傻不愣登的,引起一場歡快地哄笑。
我小時候,隔壁的大娘
對我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她說她娘家有一個懶漢,獨自住在山腰上,有一年臘月二十九,寒氣襲人,天沒黑他就上床睡覺了。第二天,他在家做年夜飯,忙的不亦樂乎。晚上在冷寂的夜色里一人放鞭。吃晚飯,下到村莊到各家各戶拜年。哪知,到第一家就鬧出笑話。原來,那年是臘月二十九過大年,他把年過到年外了。
過年有個重要的風俗。就是大門對聯一貼,要債的人望見對聯,就要休開尊口。有一年,我村里有一個打了一年瓦工,只得一半工資。他找老板要錢,好不容易在臘月三十上午,看見他家大門大開,興沖沖地上門要錢,那知那個老板心黑而且壞,早早地貼了對聯。瓦工顧不得許多,冒冒失失地要錢,嚷嚷著“:不給錢,就在你家過年!”。那老板說道:“你沒看見我家貼了對子嗎?”
“:我管不了許多,一直找不到你人影,我沒辦法!”
“:你壞了老子家的財運,老子就是不給怎么著。”老板說完,喊來弟兄幾個將瓦工一頓毒打。瓦工打趴在地,被妻子攙扶著回家,回到家請族里人申冤出氣。大家都說“:人家貼了對子,誰叫你還去要錢?”
于是,他也語塞了。
但有強勢的人,偏偏等著人家大門對子貼上了討債,讓他下不了臺,來年遇霉運。
村里有一個好吃懶做的女人,經常去肉攤賒賬,說好過年結清。殺豬佬等到三十等沒有等到她送錢來,氣呼呼地跑到她家要錢,見對聯剛貼,也不顧及惡狠狠地要錢。第二年,女人家真遭霉運,時運不濟,離了婚。
說過年,有說不盡的話題,有說盡的有趣的回憶。
過年散文隨筆 篇13
凜冽的西北風不再那樣刺骨,飛舞的雪花收斂了羽翼,板著冷面孔的寒流仿佛變得溫和了。
到了這個時節(jié),大概年就要來臨了。所說的年,當然是春節(jié)啦!
每當春節(jié)到來之前,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窮人還是富人,都要緊張忙碌一大陣子。熟人見面都要問一聲:“年忙得怎么樣啦?”主要是忙著準備過年的吃穿等用品。仿佛去行軍打仗一樣,兵馬未到,糧草先行。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往往女人是最忙碌最辛苦的。記得小時候過年,一家人屬母親最勞累。一進臘月里,披星戴月打完場送完糧的莊稼漢,喝足燒酒,躺在熱炕頭,開始舒展筋骨。
可女人卻不能。這時候,母親為全家老小能夠歡歡喜喜過個年,不斷擦著臉上的汗水。把那盤石磨推得隆隆響,磨出又細有白的面粉,好讓全家在大年初一吃一頓像樣的餃子。在磨眼里加上水,磨出粘粘的黃米面,炸一大堆年糕。隨著石磨轉了一圈有一圈,就轉到年根兒底下了。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是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日子。在灶王爺的牌位前,母親虔誠地雙手上一柱香,擺上饅頭之類的供品。待到落日余暉褪盡的.時候,請下灶王爺,放進灶坑里點燃。灶王爺就通過火炕順著煙筒青煙直上云天了,是否上天言好事,無人知曉。
緊接著是二十四寫大字(即寫春聯),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烀豬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fā)。若是小進二十九就是除夕,大進三十過年。
母親忙完嘴里吃的,該忙身上穿的。平時舍不得花錢做一件新衣服,但逢年就不同了,不管布料優(yōu)劣,扯上若干尺布,全家老小每人都要縫制一件新衣服,大概以示除舊布新。
還要穿一雙新襪子(紅色的),預示新的一年走好運。在昏黃的油燈下,母親熬紅了眼睛,一件件新衣服,在母親千針萬線的穿引下,終于告成。母親吹滅了油燈,長長吁了一口氣,好像在一生中又完成了一項重大使命似的。
說年來了,年就真的來到了。在紅春聯綠掛起與瑞雪交相輝映下,在鞭炮炸響煙花騰空的震撼下,門外走進一位手打竹板唱著喜慶歌念著祝福詞的老人,給家家送來了財神——畫在紙上捧著金元寶的一位老爺爺。
不但要笑納,還要掏出零錢,以示誠意。
這是第一次接財神。為了真正把財神接到家,好在新的一年里發(fā)財,還要隆重舉行第二次接財神。那就是在吃年夜飯之前,幾乎把家里所有的煙花爆竹集中在一起燃放。
在震耳欲聾火花四濺激動人心的時刻,仿佛家家都接到了蹺首企盼的財神。全家老小,心花怒放,齊聚飯桌上吃一口魚(不管大魚小魚),表示年年有余(魚)。
打開陳年老酒,醉他一回。一家人完全沉浸在濃郁的新年氣氛中,忘卻了人生中的一切煩惱和不如意。
過年散文隨筆 篇14
一進入臘月,年味就越來越濃了。過年,是大家都萬分期盼的,特別是對于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來說,過年更值得期盼。因為一到過年,在外打工的親人都該回來團圓了,多么好啊!可是,當春節(jié)一步步臨近,我突然間又害怕起過年來了。
害怕過年,并非我不想過年,相反的是,我十分地渴盼著過年,因為一到春節(jié),在外打工的親戚朋友都該回來了。我怕過年的原因是,怕過年之后那種溫馨的突然間離去。大長一年了,親人們在外期待著回家過年,在家的人當然也盼著在外打工的親人們回來團聚。這種渴望日甚一日,在春節(jié)即將來臨前顯得尤為強烈。見到久別的親人朋友,我們有說不完的親熱話,有問不完的關心話,有訴不盡的思念情,倍感親切與溫暖。可是,春節(jié)一過,親人們又立刻踏上了奔往異鄉(xiāng)的列車,把尚在春節(jié)喜慶中享受快樂的家人留在了家里,品嘗著那尚未完全散盡的甘甜,還有那隨之而來的更強烈的苦苦的思念。
想著過年時日的短少及春節(jié)后親人們的突然離去,心中涌動的那股又酸又苦的水在拼命的回蕩。為什么千思萬盼得來的歡欣竟是如此的短暫呢?這美好的時刻為什么不能定格成永恒,或者停留的時間更長久些呢?好不容易盼來的東西,一旦失去,痛苦會比得到時的歡悅更多。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女作家蕭紅的那兩句話:“想望得久了的東西,反而不愿意得到。怕的是得到那一刻的顫栗,又怕得到后的空虛。”是啊!極其不易得到的東西,突然間到手了,反而讓人有些不知所措了。害怕得到后的空虛,更怕失去后的痛苦。盡管我們都明白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的'道理,也知道有聚就有散,可是誰又愿意與親人朋友分開,誰又不想永遠和家人在一起呢?道理誰都明白,可我們卻情難自禁,無法左右。
以前求學的時候我最喜歡過年了,因為過年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了。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雖說貧苦些,可是我們的心都是熱的,情都是真的。過年前后的那十幾天是我們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刻,也是我們一年中最渴盼的日子。春節(jié)后,親人、朋友一個個別家遠客,為生計四處奔波,又開始了新一年的辛勞。尚沉浸在節(jié)日的喜悅中的我,感到了那可惡的孤寒正一步步向我逼近,趕走了溫馨,吞噬著我的心,撕裂著我的心,使我欲哭無淚。父母走后,看著年邁的爺爺奶奶,再看看春節(jié)時遺留下來的鞭炮殘皮碎屑,真的好恨這春節(jié)過得實在是太快了。現在,父親和妹妹都在外地打工,我也在外縣打拼,家中的母親、妻兒也無時不在期待著早日團聚。可團圓過后呢?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苦苦渴盼,苦苦思念。
因為害怕春節(jié)后親人們別離的傷感,所以我越發(fā)的怕過年。我倒想能多一些距離春節(jié)不遠的日子,離春節(jié)近了,但又不是太近,雖然不是遙不可及,可也不是觸手可及。春節(jié)可以看得到了,可以想得到了,也可以嗅得到了,只是還沒有正式來到。這時的我們一定會十分的期待著,在美妙的憧憬中幸福著。這種幸福感隨著春節(jié)腳步的日益臨近而逐漸濃稠,給人以最純真的快樂和最真切的感動。所以,親愛的春節(jié)啊!你的腳步能不能慢一些,再慢一些……讓我們在這幸福的期盼中再多停留些時間吧!
過年散文隨筆 篇15
小時候很盼望過年,因為八十年代是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大多數人家平時的日子都很苦。所以,我們這些小孩明白,只有過年了才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
那時,我家在清河門區(qū)老火車站水塔住宅居住,這是一片毗鄰礦區(qū)的公房,10歲以前的我,就生活這里。
每當快過年的時候,我和伙伴們一邊伸著凍得通紅的小手扇著囨記,一邊歡快的暢想著,各自家里過年都有什么好吃的,父母給自己買了如何如何好看的新衣服,有時候牛皮吹過頭了,伙伴們便急扯掰臉的爭論不休,當晚飯的香氣彌漫在住宅上空的時候,我們這些調皮蛋兒的肚子也“咕咕”叫了,這時我們按輸贏分好囨記,便忑嘍著大鼻涕做鳥獸散,只一會兒就消失在曲里拐彎的胡同里。
離過年還有兩三天的時候,是我心里最癢癢的時候,每天我都把新衣服拿出來放在小炕上,直勾勾的看著,心里盼著除夕夜快些來吧。
終于盼來了除夕夜,睡覺之前我把新衣服規(guī)規(guī)整整的疊好,新買的小皮鞋曾明瓦亮的'放在衣服上,然后把它們放在枕頭邊,鉆進被窩直勾勾地盯著它們看,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夢里的笑容一直凝結到第二天的早晨。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便喜滋滋的從上到下煥然一新了,對著鏡子里的自己這個照呀,心里頭這個美呀。穿新衣是我小時候第一件盼望的事情,過了這多年想起來,覺得那時的年過得真是有滋味,有盼頭。
現在的孩子們過年,不會再有那時的感受了,生在了這個物質基礎十分富足的年代,過年和平常的日子已經沒有太大區(qū)別了。我們應該把兒時過年的經歷,講給自己的孩子聽聽,讓他們也感受一下那時候的幸福,對于我們來講是多么的簡單,讓他們知道,簡單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
過年散文隨筆 篇16
快樂的日子總是容易過去,愉快的新春佳節(jié),就在我們盡情享受的時候,悄悄溜走了,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憶。
“忙三十,閑初一。”忙碌的大年三十一過,所有人都像快進站的火車,由疾馳到放緩車速,人們從忙碌到閑下來安適地享受新年的快樂。
今年大年初一上午,太陽被響徹云霄的煙花爆竹聲嚇得躲進了厚厚的云層里,久久不敢露面,緩過神來的天公不忘自己的職責,連忙推出太陽,讓它為人間的新年添光增彩。
下午太陽像個新婚的媳婦,羞羞答答、磨磨蹭蹭地露出了嬌艷的笑臉,霎時,整個人間充滿了光明,充滿了溫暖。
太陽出來了,人的精神為之一振,心情也格外朗潤。
去年是個暖冬,整個冬季似乎被忽略了,提前跨入了早春。沐浴在溫暖的冬陽下,我來到戶外,信步走進田間。
漫步在防洪大堤上,仰望太空,天是那么藍,使得冬天的太陽顯得特別溫暖;俯視河水,水是那樣清,清得可見魚兒在水中游弋;藍天碧水間的鳥兒們顯得更快樂,它們在空中自由地飛翔,不時發(fā)出歡快的叫聲,那聲音比任何時候都清脆、悅耳,因此更動聽。
放眼望去,早播的小麥綠油油的,晚種的.也在奮力向上伸;油菜雖曾遭遇短暫的低溫,但又是那么郁郁蔥蔥;路邊的小草更是生機勃勃,似乎要將它頑強的生命力展示給人們看。
空曠無垠的田野,不見一個人影,只有遠處的公路上依稀可見轎車穿行,使得田野更加靜謐。
我饒有興味地欣賞著這“水鄉(xiāng)寧靜圖”,不能不想起兒時大集體年代的農村生活。那時的人,似乎以為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革命”,就是造反,就是砸爛“封、帝、修”。
農民無假日。原以為過年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誰知上級指示:“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jié)!”所謂“革命化”,就是大年初一下田干農活。盡管大多數人不情愿,但隊長不能違反上級精神,他有的是權力和辦法,大年初一下田勞動,一天抵算平時三天的工分。重賞之下必有響應者。大多數社員都扛著泥耙拿著泥鍬下田“抓革命,促生產”去了。
從沉思中醒來的我,飽覽了田園風光后,踱回小鎮(zhèn)。小鎮(zhèn)大街小巷,都因午夜的鐘聲敲響前后,整個天空中響起震破天幕的鞭炮禮花聲,繽紛的色彩,照亮了整個天空,也映亮了大地,那氣勢無論什么重大慶典都無法與之媲美。早晨,財門大開,又是一陣陣噼里啪啦、嗵嗒的鞭炮聲。隨著這兩次飛花碎玉般的紙屑飄落下來,地上或如桃花雨,或似紅地毯。
農村人喜歡紅紅火火。象征團圓的大紅燈籠,寄托志向,抒發(fā)情懷,陶冶情操的對聯,把個年味渲染得濃濃烈烈的。
濃濃的年味,隨處可見,你看男女老少無不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路上行人笑意寫在臉上。熟人相見,不再是“吃過了嗎”“吃了”的對答。人們一夜之間都變得那么客氣文雅了。
人們相互拜年。平輩相見:“恭喜發(fā)財,萬事如意!”遇到長輩“祝您老,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長輩祝小朋友:“好好學習,快樂成長!”多祥和的氣氛啊,多文明的新農村呀!我想,如果每一天都像過年這樣講文明、有禮貌那該多好啊!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理想一定能成為現實!因為精神文明會伴隨物質文明并肩而行。
過年是團圓的日子,團圓就離不開觥籌交錯,推杯換盞;過年又是喜慶的日子,許多人家都趁著親人團聚之時,辦喜事、搞慶典,大擺筵席款待各方賓朋。
宴請親朋好友,或提前定好飯店,或自備家宴,何種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活動搞得轟轟烈烈,讓聚會成為聯系你我的紐帶。
鄉(xiāng)村人辦事很實誠,真心待客,唯恐招待不周而怠慢客人。現代人辦事不再是昔日的六大碗,每桌十個或十二個冷菜,燒、炒、燴、炸、蒸穿插上,中間還要上幾個湯菜及甜點。過去以素為主,葷腥點綴,而今海陸空齊上陣,缺一不可。除了品種多,還要講究色香味,更注重科學搭配。既要讓客人吃好吃跑,又不要有較多的剩菜。
一場活動結束,主人既盡了地主之誼,又彰顯了農村生活的甜美與豐裕。許多參加活動的城里人常向他人介紹鄉(xiāng)村喜宴的場面。
要說農村的變化之大,莫過于飲酒習俗的改變。現在,無論是在喜慶的酒宴上,還是家常的宴請及親友聚會時,不再是過去的那種想方設法地斗酒,千方百計地讓他人喝多而自己作壁上觀。如今大家都知道,慫恿他人多喝,自己并不輕松。雖偶有鬧酒場面,但總會有人及時提醒大家,適可而止,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席間敬酒、勸酒是必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主人還得帶頭喝。沒有酒量要有激情,酒量不大沒關系,只要有足夠的誠意就沒人計較你。
對他人的敬酒,能者多飲,意思到了就行。可喜的是,強人所難的不見了。當然仍有醉酒者,不過皆因“酒不醉人,人自醉”,從沒見過別人捏著你的鼻子往嘴里灌,還不都是自覺自愿地喝下去的呀!
宴席結束后,不少人春色滿面,朋友之間手拉著手盡情抒發(fā)自己的感情,或豪情逸致聲音高亢,或纏纏綿綿訴不盡的衷情。盡管未必完全聽清楚對方講的是什么,但這并不影響相互間的交流,因為大家都一樣沉浸在飄飄欲仙的境界里。此時的話多,笑臉更多,酒后的人比任何時候都熱情客氣。握手了再握手,擁抱了又擁抱,張郎送李郎,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方。所幸的是耍酒瘋的,借題發(fā)揮的明顯少了。飲者,足而不醉方為高。然而,酒逢知己喝高點又何妨?
過年大人們開心,孩子們快樂。巴望過年的是孩子。過年對他們來說,真的很好。他們大多數作業(yè)已在年前完成,只有類似于《快樂的春節(jié)》的習作待到年后完成,因此暫無學業(yè)負擔,家長們也不會在這時要求孩子做作業(yè)。愉快的寒假,快樂的春節(jié)。
我那上四年級的孫子常說,過年真好!每天吃過早飯,就有跟他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來叫他出去玩,他招呼一聲便一溜煙地跑了。初三上午,出去后直到吃中飯都不回家,我找了幾趟也沒找到。就在我很著急的時候,幾個小腦袋從河坎下冒了出來,衣服搭在肩上,一身的泥土,一蹦一跳地各自往回走。看到他們的調皮樣,我忍俊不禁。
剛吃完午飯,丟下碗筷就又跑出去了,因為外面有小朋友在等他呢。我連忙趕上去,叮囑他們注意安全,可他們卻一本正經地說:“這個我們知道,在安全教育平臺上早就學過了。”嘿,現在的孩子懂得的東西真多!
玩了一圈,他領著小伙伴來到家里客廳里看電視。不久,又跑到門外摔摜炮,啪、啪、啪,響了一會兒,帶著小朋友來到我的書房。推開門,探著腦袋詢問在看書的我,能不能讓他們玩會兒電腦?過年了能拒絕他們嗎?但我提出要求,一堂課的時間,時間一到請主動離開,否則下次不要跟我提這樣的要求!他們連忙答應。我放下書,讓出座位。就在我跨出書房門的時候,孫子說:“過年真好!不是過年,爺爺是絕不允許我摸他的電腦的。”
我聽了竊竊的笑了!
是啊,過年了,開心就好!
為了那開心的時光,為了溫馨的團聚,為了看望遠方的親人了卻一年的思鄉(xiāng)思親之念,許多人不畏遠途勞頓,哪怕是遠隔千山萬水,也阻擋不了他們的回鄉(xiāng)的腳步。所以我以為,過年的溫馨與快樂值得仔細咀嚼回味,只得將那美好時光保留在記憶深處。
過年散文隨筆 篇17
那時我們正是娃娃,尤其盼望的就是過年……
那時過年,我們便可以吃上熱騰騰、香噴噴的包子饃!臘月二十九,是母親習慣蒸饃的好日子。民間有過年期間不蒸饃的習俗,所以家家都要提前備好充足的最好的饃,以待客送禮和食用。蘿卜粉條調料等等叫母親一組合,隔壁對門的嬸子過來幫忙,燒鍋的燒鍋,拌菜的拌菜,包饃的包饃,家里是熱氣騰騰,我也就鉆在灶房里不亂跑,給鍋底下搭材呀!第一鍋饃終于蒸好了,提出鍋后,蒸汽里彌漫著沁人的清香,我早已是口水打轉轉,抓起一個……“慢著點兒,還沒有離饃呢!”母親拍拍我的肩,笑著說,“先叫你嬸子們嘗嘗。”我那顧得了這些,平時哪能見得著包子呀?——那時過年,這熱包子是我最難忘的記憶。
那時過年,我們便可以跟著看敲家伙(鑼鼓),整天不回家四處去野!
我們村和鄰村牙道村自古就是愛熱鬧的兩個大村,每逢過年,必互相敲家伙、唱對臺戲、耍社火一比高低,從而展示自己村的綜合實力。那時我不到十歲,村上和牙道村除了比敲鑼鼓,還比開了社火!那真是:老少齊參與,個個動真情。非得展示一下我們村的威望不可。前天牙道村來了十坐社火,有一座是包拯鍘陳世美,這下惹火了我們村的老領導,于是我村要回敬一座三娘教子,我也被選中了要上社火架子!——那么高呀,在車上顫動著,夠害怕的.,我不想弄了。然而全村熱情高漲,晝夜是鑼鼓家伙,唱大戲,父親還是個隊長,他不準我退卻:你看你這等子誰閑著?狗蛋還跑前跑后送東西呢!能叫你耍社火那是抬舉你呢。疼愛我的母親也不顧我的害怕,“咱村不能輸給外村,社火穩(wěn)得很,跟在地上一樣!——我就上一次社火吧,媽都說好著呢!就這樣,我那次演了出三娘教子,第二天正月初十,一大早就在鑼鼓家伙開道下大隊伍開進了牙道村!村路上,田野里……到處是看熱鬧的人群,真不知哪來這么多人啊!聽著激蕩震天響的鑼鼓,看著到處是歡笑追鬧的人群,社火架子上的我實在是緊張而又無奈。那時過年,簡直是農民們無比盛大的一次狂歡節(jié)!就是那次的三娘教子,給了牙道村沉重的打擊,在那年耍熱鬧中敗下陣來;也成為我終生難忘的記憶。
那時過年,雖不如現在這么吃的好又多,穿得靚又美,卻是那么充滿著鄉(xiāng)情民風、洋溢著喜慶年味,叫人融入到一個和諧淳樸的世界里,這,是多么難忘的美好時光啊!!
過年散文隨筆 篇18
時間過得真快,春節(jié)這幾天家人的聚會初五晚上終于結束了,自古以來人生聚少離多,春節(jié)其間,令我最開心、最快樂的仍是在哥哥,姐姐家陪伴母親“搓麻將”,這感覺和往年差不多,但是又有些不一樣。因為有了侄孫女妞妞,屋子里充滿了歡聲笑語,侄孫女的老太太和幾個舅爹爹、姑奶奶、叔叔,小姨們,輪流逗著她玩,別看侄孫女妞妞只有1周多,表情很豐富,會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些“鬼臉”,還有很多自己的語言.妞妞高興時會將鼻子和眼睛擠在一起,撅起小嘴,逗我們大家開懷大笑。面對我們大家的表情,妞妞也會學著你哈哈大笑,跟著你學各種動作,大嫂說:她的孫女妞妞一直都很乖、很好帶,她很少有哭鬧的時候,當妞妞用哭鬧聲來表達她不滿時,是提醒她的奶奶自己該睡覺了,總之,笑是侄孫女妞妞每天生活的主旋律。
按我家慣例,節(jié)日期間兄弟姐妹幾個輪流陪母親打麻將。我們都感覺到母親樂在其中。當然在節(jié)日期間除了“搓麻將”這堂家庭“必修課”外,春節(jié)假期給我們全家大小二十一口人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歡聚與交流機會,尤其對我們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來說,這樣的機會更應珍惜、珍惜、再珍惜......
每個家庭的情況各異,內容也不盡相同,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方法;各人有各人的嗜好、愛好甚至隱私,絕非千篇一律。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就是父母親都希望兒女們常回家看看他們,他們在意的不是物質上的東西,而是陪他們玩玩,拉拉家常、說說心里話......
初四、初五這兩天娘家、婆家讓我在鍋、碗、瓢、盆中演繹出的一首動人心弦的歌,雖不動聽,但卻有著獨特的韻味在里面。在鍋、碗、瓢、盆中感受到了親情的溫馨和快樂!初五下午廚房交響樂終于結束了,家人離去了,望著滿地的臟,外加一桌鍋、碗、杯、盤狼籍的油膩,老公和女兒么,肯定指望不上了,這時候,多想休息,但還是要強打精神收拾鍋、碗、杯、盤狼籍的油膩。收拾完鍋、碗、瓢、盆之后,休息。晚上還要去我姐家拜年。其實我不盼望過年了。越不想,就覺得時間過的越快,不知不覺又是一年。每當這個時候,心里就發(fā)寒,既要購置各種缺一不可的'年貨,又要忙于來自各方面的應酬,的確越來越不喜歡過年,也許是年齡關系,也許是現在年味本來就寡淡了,再加上自己休力跟不上了,失去了企盼過年的心境。
其實我們過年不能只顧了自己吃喝玩樂和應酬,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還能陪伴多久,如果父母可以健康地活到90歲的話,我們可以在這些有限時間里能為父母做些什么?多陪陪父母,就是對父母的一份孝道。
初七大家將要奔赴各自崗位,開始蛇年的第一天工作,在此恭祝老公、女兒、大哥、二哥、嫂子、姐姐、姐夫、弟弟、弟媳、侄子、侄女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永遠幸福快樂每一天!
過年散文隨筆 篇19
進入臘月,年來了,年味也越來越香濃了。無論是城市的大街小巷,還是鄉(xiāng)村的農舍集市,到處都漂浮著濃濃香香的年的味道,樓下院子里時不時的傳來兒童燃放鞭炮的聲音,年的腳步確實近了。
每當這時,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兒時過年的味道,想起那香醇的骨頭肉骨頭湯的味道。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從幼年到童年,到花季,每個年頭都在農村老家過。而過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殺豬、吃豬肉、啃豬大骨頭。
從我記事起就知道,每年過完年的春天,父親就會去集市買回一頭黑色的小豬娃娃,然后精心喂養(yǎng)到當年的臘月,村上都有殺豬的,進入臘月就開始殺豬,我和兒時的伙伴,就會圍在殺豬的周圍,有時,要個豬蹄甲,在地上撿些散落到地上豬油,回家放上一根棉花做的燈芯,晚上點著,拿著出去玩,油不夠了,有時,還偷偷的在自家的豬肉上撕下一塊豬油,放在豬蹄甲里,讓它燃燒。
記得那年臘月殺豬,早晨,天剛麻亮,朦朦朧朧中聽到父親和周圍村鄰的聲音,幾個人一起,就去豬圈里把豬捆了,隨后就聽到豬的嗷叫聲,我馬上意識到準備殺豬了,我一下子來了精神,騰騰從被窩中站起來,麻溜溜的穿上衣褲飛身下床,準備去殺豬場看殺豬的。
早飯做好了,我匆匆茫茫吃了一點,看著平日里喜歡吃的食物,卻沒有胃口,我想等著吃肉,等殺豬后父親煮的大骨頭肉。
八十年代的臘月,寒風凜冽,滴水成冰,特別的冷。那年的臘月也不例外,北風呼呼的刮個不停,天空飄著小雪粒,小雪粒偶爾打到臉上手上,還真鉆心的疼。盡管如此,我還是站立殺豬場的院中,等待著殺豬。
想想和我相伴近一年的黑豬就要變成刀下菜,我的眼睛濕潤了。此時此刻我幼小的心充滿了矛盾,特別想吃豬肉,特別想啃大骨頭肉,可又不想叫殺大黑豬。從初春到冬末,每當喂豬的時候,我準會尾隨其后,然后扒在豬窩邊上看豬吃食。人們吃剩的飯、菜,還有刷鍋的泔水,都是豬的主食,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花開花落,草榮草枯,黑豬和我產生了濃厚的感情,我每每叫它,它都會看著我卷著細小尾巴哼哼哼哼的叫個不停。
那時候,喂豬是每戶人家必須的,如果誰家沒養(yǎng)頭豬,人們便會議論紛紛,你看他家懶的連頭豬都不養(yǎng)。其實,養(yǎng)豬并不是能賺多少錢,俗話說得好;“喂豬不打圈,等于瞎胡亂。”說的就是要圈養(yǎng),因為圈養(yǎng)起來,豬拉的豬糞可以做土地的肥料。養(yǎng)豬,是人們節(jié)約的象征;養(yǎng)豬,是人們勤勞的象征。
正當我為殺大黑豬傷心難過的時候,輪到該殺我們家的豬了,把捆好了前后蹄的大黑豬抬到桌子上,只見殺豬者拿起一根長木棍,照準豬的耳朵下狠狠的打上一棍子,那棍子下去就把豬打暈了,只聽一聲穿破云霄的嚎叫,殺豬手迅速把長長的刀子從豬的脖子下捅去,大黑豬應聲倒在了血泊中。
北風繼續(xù)呼呼的吹著哨,細小的雪粒不住的飄落在凍得硬邦邦的地面上不消不化,像撒了一層薄薄的砂糖。我的臉凍的通紅通紅的,腳也感覺麻的、木木的。
然后,在豬的'后腿上剌開一個小口,用一根長長的鐵棍,從那個小口里穿進去,把豬的全身都通一遍,開始吹氣,一會兒,用氣吹的豬大大的。等著下鍋去毛、開膛、洗肚腸。我在跟前目睹了整個殺豬的過程,有時,我還可以要一個豬膀胱,里面放幾個玉米粒,趁熱吹起來,圓圓的,于是,每年殺完豬,就為我添了一件玩具,可以玩好幾天呢。自己把豬肉拉到家,把豬肉放于桌子上,一般情況下,等殺豬的有空時,他會拿著刀去把豬肉劈開,誰家的豬誰家就可以賣肉了。
廚房內,一股淡淡的骨頭肉的清香撲鼻而來,我猛地翻身下床,奔向廚房。廚房的大灶上,搭著一口碩大的鐵鍋,鐵鍋內裝了滿滿一大鍋豬骨頭。骨頭連帶著肉在鍋中沸騰著、翻滾著。漸煮漸濃的骨肉的香氣飄滿了整個廚房,香氣順著門縫窗縫飄向整個院落。
奶奶進了廚房,看著我雙眼緊盯煮肉大鍋出神的發(fā)呆的樣子笑了,一臉的燦燦的笑,笑的如一朵含笑的花,那么潔白、純真,散發(fā)著香氣。她俯身撫摸著我的頭發(fā),說:“餓壞了吧,小饞貓,叫奶奶先給你盛一個大骨頭。”骨頭肉還在鐵鍋中不停地翻滾著,我呼吸著鍋中發(fā)出的濃濃的肉香味。奶奶用大鐵勺從鍋中撈出一塊大骨頭肉放到碗中,用手輕輕扯下一塊肉,放到嘴邊吹了吹塞進了我的嘴里,還沒等我自己品嘗品嘗肉的味道,肉已經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吞咽了下去。奶奶正要再扯一塊給我,我上前一步,一下子從碗中把整塊大骨抓到手里,骨頭還有點發(fā)燒,可我已經顧不了那么多了,雙手抓緊,大口大口的啃吃了起來,吃的我滿嘴都是油,一大塊大骨頭上的肉被我瞬間吃完,真有股餓狼撲食的感覺啊,奶奶在一旁看我吃肉的窮相哈哈大笑,笑的腰都直不起來了。看了吃的差不多了,給我盛了一小碗骨頭湯,我慢慢的呷了一口,肉湯順著咽喉滑向體內,好香好醇啊!
天色漸晚,雪在繼續(xù)的下,雪粒變成了雪花在空中輕舞飛揚。大黑豬除去了骨頭和肚腸,只剩下兩大扇肥肉平放在上屋的案板上,只等明日切割后下油鍋。
大骨肉還在文火中微微翻滾,更加濃烈的肉香味已滿了整個農家小院。
幾十年過去了,豬肉早已成了普通人家餐桌上每天都能看到的食物,我早已不再饞豬肉了,可兒時吃肉的童真和奶奶愛我的親情成了我生命中恒久香醇的滋味,永久的在我胸中腦中回味。
雖然奶奶早已步入天國,但每當想起這香濃的滋味,從舌尖上的記憶里,我就會想起他們,想起和他們在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想起兒時過年時的美好快樂時光。
【過年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心情散文隨筆01-06
中學散文隨筆03-07
散文隨筆的寫作基礎04-26
清明散文隨筆(精選21篇)01-02
清明的散文隨筆(通用25篇)04-11
歲末寄語愿故人不散的散文隨筆02-19
過年的賀詞01-04
過年的對聯01-17
過年的作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