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苦旅是救贖散文
更人性的一面似乎總是這樣的:在熱情的狂歡中嘗試著去聽一首凄婉音樂,而后沉默;或者在每日重復的道路上突然看到一個正走向異地的行李箱,不管它走向何方;或者在清冷的早晨看到穿淡黃色服裝的環衛工人清掃一地淡黃的落葉,緩緩地好像在清掃舊日子;也或者在斷崖式的的空虛中吃了一碗熱氣騰騰的家常面,然后有了方向……
我們在真實的生活中不停地行走,一步一個腳印。我們也在一條無路之路上行走,沒有留下看得見的痕跡,那條路只在我們內心起伏過,留下了蜿蜒曲折如浪似波的軌跡。而在內心起過的漣漪往往都是比真實生活更真實的存在,是我們每個人“不為人知”的一面,那也許是一次困苦中掙扎著的冥思苦想,也許是一次意外驚喜給人的霍然明朗。而我曾無數次突然的回歸到內心卻得到了瞬間的空虛,長時的落寞,真實的。
今日與好友登山,我們選擇了一條艱難的無路之路攀登,流著塘土的陡坡緩緩的推送著我們向上前進,腳下極易打滑,攀登需要格外謹慎。但這不是我們今天的話題,這不過是我們童年的記憶,不過是童年時以“冒險”為樂的親身經歷罷了。自然的,這無路之路使人激動,這樣我們在平凡的日常中似乎多了一點波瀾,一點好的“危險”。生活正需要激情和這樣好的“危險”。
我們的話題自然也不是其他的真實經歷,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倆內心的獨鳴和共鳴。我們在“危險”的道路上攀登,好像在重溫自己曲折離奇的內心之路。然而生活確實是艱難的,就像上山之路,在無人走過的新路上,坍塌和“無路”隨時恭候我們。話又說回來,“生活中的苦難算得了什么,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嘛”,我們笑著走著。
“憤怒也和其他的感情一樣,取決于環境氛圍”,我們的話題也會圍繞著這樣的詞語:憤怒。我們都曾是憤怒的一員,我說一員是因為我們在作為自己的家庭成員時極易憤怒,而在外界似乎更平易近人一些。這可能也就是論語中所謂的“色難”吧。在憤怒的根源和克制憤怒這樣的問題上,我們在各自的獨鳴中有著強烈的共鳴。我想,最后的共鳴就是開頭那句:憤怒也和其他的感情一樣,取決于環境氛圍。
不得不承認,我們都有過憤怒的家庭環境。在我們共有的那個小鄉村,無來由的脾氣像基因一樣代代遺傳,唯一不同的是不同家庭之間的不同。在那里,“憤怒”一詞不能用有和無來界定,只能說它藏在了哪里能藏幾個小時。教育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讓我們走出去,這似乎有效的克制了被遺傳的憤怒。但教育或者走出去真的就肅清了它的根源嗎。結果當然是否。但今天不說這樣宏達的問題,我們只談內心的體驗,我只寫我們彼此內心的掙扎與共鳴。
這自然天成的土路似乎也是更人性的一種。我不喜歡踏著硬化的臺階上山,我們倆都喜歡土路的厚實,它的自然,它是更接地氣的,也接近我們無邪的童年。我們來自農村深處,與土有關的生活是我們的定然,我們欣然承領。聞著熟悉的土的味道,細數彼此無盡的心事。那一刻,所有的往事透著曾經的沉思苦吟,在土的香味中穩穩的立著,成了揮之不去的憂傷和和憂傷之余的正念,同時激勵著我們一口氣爬到山頂。
我們在許多靜止的瞬間里周游彼此的過去。時間也一再地回到我們童年的灑馬浪村,如今在那里回響著的是空谷幽鳴。人去山空,但是與人有關的記憶還層層疊疊的放在那里,照耀著每一個遠行的迷途者。但是,我們也不討論空心村或者“空心村”這樣的新概念。憂傷如初冬的早晨般清冷,也清晰。我說我們深刻的追求著,簡單的生活著。深刻的追求給我們簡單的快樂,簡單的生活也給了我們深刻的憂傷……。但是,深刻的憂傷不曾擊垮我們,反而是我們前行的力量。
心事如塵土般飄起又落下,心事就是我們常有的面容。我們在高山上彼此坦露心聲,內心曲折的點滴像流水般傾瀉,所謂的高山流水也正是如此吧。我們敞開雙耳,搜尋著半山腰放聲的老者,他的聲音喚醒了我們憂傷的沉思,他好像喊出了我們內心的沉悶。此時,我們的話題偏離了原有的軌道,回到這樣一件憂傷的事:“一個人說消失就消失,他突然不見了,時隔多年杳無音信,很多現實的時間里好像從來沒有過這樣一個人”。但畢竟那個人曾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不知道的某一天,我有一位遠方表兄消失了,再也沒有出現;還是在不知道的某一天,我們的鄰居兩位年輕的伙伴突然消失了,他們現在在什么地方呢?不可知。
然而留給此在的是我們只記得他們的一點點過往而已,時間久了甚至不記得他們曾經的有,也不記得他們某一天的消失和消失后的無。那一刻,沉默連接了我倆,像耳機連接著音樂和人耳,我們心照不宣。是啊!人是渺小的,在我們出生的那個小山村的人更其渺小。記得有一句詩,大意是說有時候空虛異常沉重,那種渺小帶給我的虛空就格外的沉重。對于生來就有而且揮之不去的“渺小”,敢問他們的路在何方呢?
我們也常說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可以改變認知,但“知識可以改變認知”這樣的的“元認知”從哪里來呢?就像我們兩個人的家庭,代代繼承著的是整個家族都有的暴脾氣,這就是不能稱其為認知的元認知。然而,我們個人的或者我們共有的思考往往就到這里了,在無阻礙的向上攀登中,我們遇到了無路和荊刺,我們相視一笑,繞道攀巖。但那也絕非一次無意義的碰壁,這座以“五泉”命名的山上,還有其他的答案和出路呢。
至此,我倆也談到了與“五泉山”有關的歷史點滴,也不忘說說山下沉默而威嚴的霍去病雕像以及與他有關的歷史。我們的談話也將成為歷史,故鄉的人事萬物都是歷史長河中微不足道的點滴。而這樣的一切都在我們內心深處大而無邊又小而無的占據著,歸根結底我們面對的問題永遠都只是自身的問題,這樣答案又回到了被無數前人總結過的問題中。問題就是最好的答案,我們生在問題之中,只需要找到相應的問題罷了。
這不是束手就擒的平靜,而是自我的救贖。我說我自己的憂傷常使我振作起來。如果說生活的苦旅是真實人生,那么心靈的苦旅就是這人生苦難的救贖。可不!有位作家曾說,年輕人的憂傷是一個時代真正的希望。其實,我們倆的憂傷也正透射著我們倆對生活的激情與融入。只不過更人性的一面總是在那突然的安靜、突然的憂傷、突然的欣慰中像問題般顯現,繼而拯救我們于重復的平庸中。而實際上我們對自我及其周遭的深思就是更人性的一面。
我們在交流中思考著,在思考的無路之路上行走,不覺間到了山頂,又分明的已經到了山下,將要離開五泉山的水,也離開這座山。現實意義和理想中的高山流水也是更人性的一面吧。我們離開了實在的它,但它的意思早已融入了我們的內里,我們的骨血。如果再做一個總結,那一定是這樣的:問題就像我們故鄉的山野,在自然天成或生來就有中又不斷的推陳出新,它也孕育了我們,而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也許就是它正在等待的答案,盡管如今看上去仍然只是問題,仍然只是無數的行李箱正加速著它向遠方轉動的滾輪……
【內心苦旅是救贖散文】相關文章:
心靈苦旅散文12-31
難以磨滅的救贖的哲理散文10-21
文化苦旅散文讀書筆記02-11
一個人的救贖散文12-18
《救贖》歌詞08-30
《救贖》的歌詞01-18
自由苦旅07-29
軍訓苦旅08-05
作文:溫暖的救贖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