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讀后感的作文集合八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后感的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后感的作文 篇1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么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后,我深刻體會到的。
讀后感的作文 篇2
讀萬卷書,就要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定能讀到萬卷書。當我又一次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第60條建議中寫到:“我們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閱讀、書寫、推論、觀察和表達思想的能力。如果這些能力在少年時期沒有得到發展和提高,那么學生的學習就要感到困難了。”
聯系我的教學工作:我經常能發現有些孩子,閱讀能力差,導致理解能力差,遇到解決問題往往認栽。有的題孩子解答不出時,只要教師將題目再讀一遍,有時甚至讀到一半時,他就會叫道‘哦,原來如此!”原因就出在學生的閱讀能力上。
分析一下原因:很多學生在讀題時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的學生在做題時,根本沒把題讀完就動手解答;又或者在讀題的過程中,添字、漏字,關鍵性詞沒有注意到,理解錯誤了,題做錯也就不足為怪了。其實,這些都與習慣有關。習慣就是對成功產生持續影響的力量,而習慣是由重復形成的。
讀書能使人積蓄內涵、增長知識。無論什么書,只要樂于去讀,多多少少都會給我們一些啟示,積累一些各方面的知識。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在小學各年級,我們應該要十分注意學生的閱讀、書寫、推論、觀察和表達思想能力的培養。如果這些能力在少年時期沒有得到發展和提高,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更感到困難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密切注意,讓引導學生善于閱讀,善于思維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呢?經過多方查找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
(1)養成默讀習慣。要求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文字符號上,避免嘴唇的嚅動或低聲朗讀,以免分散注意力,減慢閱讀速度。
(2) 為提高效率,要培養學生從整個句子去理解,迅速地從前一個句子掃視到第二個句子,以避免頻頻回視、重讀等不良現象。
(3)限定閱讀時間。為提高閱讀速度,還需限定文章閱讀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要求學生有效地獲取信息,加快閱讀節奏。
(4)閱讀時要做到盡量少查詞典。遇到生詞可以利用上下文等來猜測、判斷它的詞義。
“興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點”。有興趣就有樂趣,有樂趣就能激發出更大的興趣。只要讓學生個體體驗到閱讀的興趣,就能增強他們在閱讀中的主體意識,實現個性閱讀能力的提升。
人是需要多讀一些好書,能讓我們了解許多科學知識;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千里眼"。讀書可以讓我們勵志。讀書能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能使我們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從而提高了我們的習作水平。
所以,我們要盡可能是學生喜愛讀書,讓學生明白: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于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讀后感的作文 篇3
今天我讀了樓蘭的憂郁這篇文章,讓我受益匪淺。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樓蘭的憂郁》這篇課文,通過作者梅潔痛惜樓蘭古國的消亡,寧夏、青海等地環境的變化,感慨人類對環境的肆意破壞。接著通過介紹治沙人不懈努力成功治理沙坡頭的事,呼吁人們從小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并自覺加入保護治理環境的行動之中。 當我讀到“馬蹄噠噠,駝鈴聲聲,商賈使節絡繹不絕”,曾經的樓蘭古國是多么的繁華,多么的熱鬧,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樓蘭古國創造了無數的輝煌,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可就是這個讓人心心念念的樓蘭古國,如今卻因為人們自以為平常的舉動——砍樹而消逝得無影無蹤,只給后人留下了無限的遺憾與痛惜。而那些我平時里一直欣賞的淳樸勤勞的山里人,竟然是造成寧夏“面目全非”、“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罪魁禍首。這是多么令人可怕的事呀!
可是,現在的人又好得到哪里卻呢?我的老家在東北,原來那里是個有山有水的地方,為了盲目的開發,隨著刺耳的電鋸聲,一棵棵參天大樹轟然倒下。綠色的樹木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黃色的沙土。往日悅耳的鳥鳴被電器的轟鳴聲代替。往日油綠的草地被寬闊的馬路代替。奔跑的動物也被急馳的汽車代替,更是個憾事。
當我讀到“樓蘭的悲劇并沒有結束”,“沙漠竟從來沒有停下它那要踩覆人類繁華的腳步”。我突然間想,也許它就像個囂張跋扈的惡魔一樣潛伏在我們身邊,隨時窺視著我們,只要我們破壞環境,它就會張牙舞爪地向我們撲來,踐踏我們的道路,掩埋我們的源泉,掀翻我們的家園,直到我們被茫茫沙海包圍、吞噬……
當我讀到:經過了30年的奮斗,人們布下了幾萬畝的固沙林帶,黃沙就這樣被縛住了。頑強的治沙英雄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只要我們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積極環保,科學改造,我們的天會更藍,水會更清,花會更美,人也將更加幸福。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人生總會遭遇某種誘惑,我們常常被急功近利所蒙蔽,只顧著去捕獲眼前的利益,卻忽視了身后的陷阱甚至災難;也告訴我們如果人類繼續破壞環境,沙漠就不會停下他那要踩覆人類繁華的腳步。
我們的家園靠我們來建設,當然也需要我們來保護,我們要讓地球媽媽停止哭泣,恢復以前年輕美麗的容貌。
讀后感的作文 篇4
午后,風起,平靜的湖面掀起一絲絲漣漪。輕輕地合上書,閉上眼,一本《吶喊》就此完結,但那蕩氣回腸之感卻依舊縈繞在心間,久久不能平靜……
《吶喊》是魯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
細細回顧,一個名字從記憶中顯現出來——狂人。是啊,《狂人日記》,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啊。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條條靈魂;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的“吃人”社會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當一個“吃人”者,在哪里還有純白的靈魂?那是發自內心的狂呼。任一個被壓迫,被禮教壓得喘不過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發出這樣的吶喊!可是,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出這樣的吶喊!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禮教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才有權利擁有純凈的靈魂,希望這社會都是瘋子!孔乙己,這個繼狂人后躍出的名字,瞬時把我的思緒拉去了他的世界……《孔乙己》繼《狂人日記》后第二篇抨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他那己扭曲的心靈是被封建文化所骨化的啊!他窮困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他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梁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也是,在那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也只有死人和瘋子幸免于難,這是多么諷刺啊!是啊,在那個中國人被處死中國人還麻木圍觀、叫好的社會環境中,難怪魯迅先生會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概括當時的社會與人民,這是何等的貼切啊!
阿Q,又一個魯迅先生所塑造的經典人物在腦中浮現。《阿Q正傳》,阿Q這個辛亥革命時期的農民典型,在那個封建時代是封建思想頑固、地主當道、軍閥統治的時代,在被封建思想毒害了的未莊里,阿Q是一個弱者,他受到這些地主惡霸的欺壓,而不得不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欺自我安慰。精神勝利法是一種麻醉劑,是它使得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現實處境,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的悲慘命運,雖然受盡欺凌,卻并無真正的不平。但盡管如此,阿Q作為一個勞動人民,還是表現出自發的革命要求。當辛亥革命爆發的消息傳來時,他就想“投降革命黨”,希望從此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不過他的“革命觀”是與落后農民的私欲和許多糊涂觀念聯系著的,他并沒有真正地覺醒。這或許就是我們所替他悲哀的罷……
隨著阿Q帶著他的故事遠去,一個事物在我腦海中緩緩浮現——血饅頭。《藥》,這部作品中,人們對革命者流血犧牲不理解也就罷了,可他們竟用革命者的鮮血做成人血饅頭去醫治癆病!就是這樣一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悲劇,發人深省的剖析了這一革命之所以不成功的歷史原因!中國舊農村里的廣大農民啊,他們生活在一種似人非人的世界里,過著麻木不仁的生活。但他們是無奈的,就連如何墜入這麻木不仁的
圈套里的,他們也許也全然不知。多么滑稽的事情啊,吃下那帶著革命者一點剛勁滋味的血饅頭,就能拯救一切?呵,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
或許,我們該感謝。感謝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還有像魯迅先生那樣清醒、有著強烈的愛國救國思想和民族責任感的人!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著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人與人之間的勢利,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摧殘……反映社會的真實面目,也讓當時的人民醒覺起來,對抗社會的黑暗勢力!
中國經過漫長的歷史,從封建社會走向了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而邁進,這是多少革命先輩努力的結果啊!而如今,中華巨龍已騰飛,讓我們共同努力,走向明天!
湖中的漣漪已漸漸平息,心中的吶喊卻仍在繼續!
讀后感的作文 篇5
愛的力量有多大?讀讀《鐵路邊的孩子們》,你就會明白了。這本書講述了伯比、彼得、菲莉絲與媽媽在爸爸含冤入獄、家里一下子變窮的情況下,互相攙扶,互相勉勵,同時三姐弟還在鐵路邊幫助了許多人,阻止了一場大車禍。最終,一家人通過努力,等來了爸爸出獄的那一天。
這本書充滿了愛與情感的力量。三姐弟與媽媽、爸爸之間是親情,所以他們才會聽話并千方百計地為爸爸洗脫罪名;媽媽與爸爸之間是愛情,所以媽媽才會理解爸爸,依然用自己的力量撐起了這個家;而三姐弟與珀克斯、老先生之間則是友情,所以他們才會真誠地為珀克斯過生日,毫無防范地與老先生傾訴,請老先生幫忙。在親情、愛情、友情這三情交織下的《鐵路邊的孩子們》的故事,顯得分外明麗輕快而又樸實無華。
這本書中又何嘗不蘊涵著許多道理?伯比的善良體貼讓我明白了要對人真誠,以誠相待,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寬容大度。三姐弟的樂于助人與樂觀向上的精神讓我明白,無論你處于何等的困境之中,都要學會擦干眼淚,笑對明天,同時還要學會幫助,為別人排憂解難,以一顆灼熱的心去對待別人……可以這么說,這三姐弟是此書的靈魂,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一本書,一個故事,一個道理。如果問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是什么?那便是愛,有愛即擁有一切……
讀后感的作文 篇6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不衰,風靡世界,正是它倡導了這種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現在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對于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滿意,所謂的“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時,才發覺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個職業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獲,收獲總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為什么說“收獲”而沒用“收入”因為“收入”僅僅是“收獲”當中的一部分,正如書中所說:“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因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雇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這些東西與金錢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這段話對我的心靈有很大的觸動,在當今這個快餐時代,人們越來越急功近利,而忽視了一份工作對于人內在品質和素養的深遠影響。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發生在100多年前,至今人們還在傳誦它,是因為它倡導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自從有人類社會以來所共同提倡的,無論是什么民族、什么社會制度,也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遙遠的未來。雖然不同民族和國家在對該種精神的闡述和表達方式上各有不同,但在讀到《送給加西亞的信》這個故事時卻都會產生共鳴。這種共鳴,源于人類對美好未來的期盼和追求,源于人類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
在漫漫人類歷史長河之短短個人一生中,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可以說是每一個正常的人或者說是有理想的人畢生的努力,無論他或她給自己制定的是怎樣一個目標,也無論他或她是在怎樣一個組織之內。中國古人對追求理想、堅韌不拔用“夸父逐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來表述,今天的人則用“體現個人生存價值”、“實現自我”、“事業有成”等來給自己確定生存目標。不管理想和目標是怎樣的,要想達到多數人認可的成功標準,個人素質的高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是具備能夠讓人放心把“信”交給你的資格。當麥金萊總統需要一個特使時,軍事情報局推薦了羅文。相信當時的軍事情報局不會僅僅有羅文,但羅文卻是最具備“送信”條件的人。也可以這樣說:機會總是為有準備的人而提供的。做為正在步入事業發展快車道的中材集團的一員,你準備好了嗎?
二是對自己確定合乎情理的高標準。一個人(或企業)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要在個人(或企業)成長的不同時期確定階段性可實現目標,目標確定的不合理,會影響實現的可能性。目標過高或不切合實際,后果會是怎樣相信大家都知道,沒有目標則更加不可想象。
三是用行動和事實證明你所具有的素質和能力。事業是干出來的,這說來容易,做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有的人是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有的人是只有理想,沒有行動,就像“王老五種樹”的故事一樣。
四是組織的協調與同事間的合作。組織是一個群體共同完成某一任務或目的的集合,每一個成員都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和長處,時代要求的是復合型人才和善于與人合作的人。
有時曾想象要是我也處在羅文那個位置,生活在羅文那個年代,我能否有這么驚人的毅力,去把信交給加西亞呢?我無從回答,也許我現在要做的是為有這樣的機會的到來時刻準備著。
讀過一本好書,精神得到了一次升華,愿我們將《把信送給加西亞》所體現的精神落實到我們的本職工作中,原則做事,本色做人。
讀后感的作文 篇7
此時正值新春佳節,窗外綿綿細雨,微風習習,使人感到微微的寒冷。就此翻開一本“散發著暖暖陽光味道”(馬克·吐溫語)的書,使心靈得到些微的溫暖。
《太陽溪農場的麗貝卡》講述的是19世紀末一位美國鄉村女孩麗貝卡的成長故事。十歲左右的麗貝卡是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女孩,因為家境貧寒,小小年紀就離開自己度過美好童年的太陽溪農場,帶著幾分不安和好奇來到了兩位終身未嫁的老姨媽家,開始了新的生活。米蘭達姨媽說話尖酸刻薄,但是心地善良;簡姨媽溫柔善良,慈祥嫻靜。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麗貝卡念書、玩耍、結交新朋友,憑著自己的真誠、樂觀與自信,克服重重困難,終于走上了成才之路。
人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完全反映了美國人的精神——樂觀、積極、開朗、友善,對外界的事物充滿好奇”(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語)人們喜歡麗貝卡,因為她讓他們明白“如何面對一個陌生的新環境,這不取決于這個環境本身如何,也不取決于這里的人對你如何,而僅僅取決于你的生活態度”(世界勵志大師拿破侖·希爾語)
在本書中,麗貝卡自始至終不曾改變對美麗大自然的向往,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詩歌和寫作的熱愛,這,其實也是作者對寫作和人生態度的真實寫照吧!作者追求真善美。求真,在于他塑造出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們的語言動作都很自然真實,不矯揉造作,就像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某一人;求善,在于作者本人持有“善”的心態,相信人性本善,所以她筆下的人物都是善良的,沒有大奸大惡之徒,即使是有缺點的人,也會因為被感化而變得善良;求美,在于作者用“美”的眼光看待一切,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閃光點,所以即使是平凡的日常瑣事在她的筆下也會變得十分美好,從不枯燥無味。當然,日常生活并不是理想的伊甸園,避免不了丑惡的事物和有缺點的人,作者并沒有逃避這個事實。對家庭不負責,只會偷雞摸狗的辛普森先生的蠅營狗茍,米妮·施沒利對辛普森家小孩的謾罵和侮辱,自私自利、老練深沉的漢娜一結婚就忘了娘,行為不檢點的赫爾達到處煽情,他們正是這方面的代表。但也正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才更顯示出真善美的可貴。
而麗貝卡卻像個精靈古怪的小天使,她生性熱情奔放、活潑可愛、思想獨特、富有感召力。無論何時,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她始終用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對待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用自己的熱情和活力改變周圍的一切。她對未來充滿希望,總是相信“最美好的即將到來”。經過生活的洗禮之后,她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最終長成了出色能干、氣質非凡的動人少女。
同學們,你們是否已被麗貝卡的精神所感染?如果是,那么現在就翻開這本有趣的圖書,放飛你那豐富的想象力,與書中的麗貝卡共赴純真年代的約會,一起成長,一起帶著希望去迎接那美好的未來吧!
“伴我一起共同成長,
最美好的即將到來。”
讀后感的作文 篇8
放學后的傍晚,一個叫小哎的農村娃,借口去長滿青草的山坡上放牛。其實他是想爸爸了,是想去在高處看看在城里工作的爸爸今天回家不回家。他的爸爸在那個小山村,算得上是個人物了,他是縣里的報道員。
可是,等了半天,也沒有看到爸爸的身影,于是,便悻悻地把牛送進了牛圈。天漸漸地黑了下來,母親開始做飯,小哎坐在灶下燒火,忽然他發現媽媽把菜燒糊了,忙叫媽媽在上面淬了些水。這時,媽媽說了聲“別吵”。原來是廣播里正在播送爸爸的新聞稿。
小哎心想,如果爸爸在家就好了。正在這個時候,說曹操曹操到,父親推開了家門。小哎一下子樂壞了,又能馬上給爸爸打酒去,又能讓爸爸指導作文了,又能和爸爸一起去放牛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第三天一大早,小哎依依不舍地送別了爸爸,路上,爸爸說等到放假的時候讓媽媽帶著他一起去城里住幾天。時間過得真慢,盼星星,盼月亮,總算開始放假了。媽媽割完了大片大片金黃色的稻子,小哎終于和媽媽踏上了去城里的路。
可是,剛出發不久便遇上了交通事故,只好打道回府,小哎不樂意,可還是聽從了媽媽,一步三回頭地回了家。不久的一天,爸爸滿頭大汗地意外趕回家,帶來個更好消息:讓小哎去條件更好的人城里讀書。
一晃多年過去了,小哎考上了大學,在省城待了四年,學會了普通話和踢足球,再后來,有了妻子有了兒子……而父親也退休了,回到了清凈,空氣又好的鄉下……這就是《父親的城》,人物雖小,故事甚微,卻非常感人。
文中的父親像一座心靈之城,像一個知心的朋友一樣激勵著小哎;像一座風雨之城,呵護陪伴著小哎的成長。《父親的城》表達了父愛,但更多的是表達了“我”對父親的依戀之情。在這里,父親成了一座城,而“我”以后也將成為一座城。誰都有父親,其中有些人以后也能成為父親,體會到父愛的刻骨銘心,父愛的良苦用心。
父愛,也許沒有母愛那么細膩,溫柔和耐心,但父愛里嚴厲中透著深深的鼓勵和期盼!
【讀后感的作文】相關文章:
讀后感的作文01-27
讀后感作文04-10
讀后感的作文06-09
讀后感作文06-18
讀后感作文精選:《歐洲筆記》讀后感12-25
《童年》讀后感_讀后感作文800字06-29
讀后感作文:《云南看云》讀后感12-26
童年讀后感作文600字_讀后感03-08
童年讀后感作文700字_讀后感03-08
《童年》讀后感作文700字_讀后感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