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張愛玲的作文(精選33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張愛玲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愛玲的作文 1
赤橙黃綠青藍紫,那么多單色,為什么你要選擇煙花所擁有的色彩,擁有了比煙花更多的寂寞嗎?
跨時代的愛戀,我如此執著地戀上了你。八十年代的舊上海,我尋覓到了你。張愛玲一代才女,愛你,卻更心疼你。
你總是在人潮擁擠的世界大聲宣告自己有多幸福,總是大方地把自己大把大把的微笑送給每一個人,總是堅持地認為什么事你都可以輕松地去面對,總是在最無助的時候對著陌生人訴說世界對你的好……
那天,你走進了圖書館,尾隨著你的腳步,我停留在你的身旁坐在那里,手中翻看的是《紅樓夢》,我看到你哭了,隱約聽到你的喃呢:黛玉……”呵呵,你是怎么樣的一個好呢?沒有人的角落里,你竟是如此的脆弱。
直到與你對視的那一刻,方才發現,你的雙眸里,閃爍著那么多的寂寞。但那刻的你,幽怨的你,是那么的美麗,就像一株棉葵,在六月的傍晚,靜靜地,靜靜地開了,清香的味道隨風傳遞,我醉了。
原來,冷靜的你,堅強的你,勇敢的你,永不言敗的你,都不是你!你只是一個躲在堅強軀殼后的小小女子。
輕輕地,走向你,我溫柔的撫摸著你的發梢,你說你害怕受傷,所以你用微笑筑出一道密不透風的墻,不讓任何人走進你的內心。你因為害怕而卷縮起來的姿態,是否像一顆小小的核?可你的身軀那么柔弱,無法以堅硬來保護核中柔弱的憂傷。
這樣的你,我很心疼。
你說寂寞的時候,你會站在窗前,看夕陽在你面前一點一點地消失不見,微紫的薄云彌漫在天際,一群群的鴿子在你的視野里呼嘯,盤旋,翅膀發出撲棱棱的'聲音,甚至直到到黑夜降臨,直到萬籟俱寂。那時,你真的會好想好想哭。
這樣的你,我很心疼。
你說有時候你總是沉醉在瘋狂和放縱中不愿醒來,你感到一種張揚的快樂,但卻朦朦朧朧地發現,孤獨一直在你身旁,若即若離,若隱若現。
這樣的你,我很心疼。
你說,在無人的路上散步,寂寞就在一回頭間看到了。你穿過快樂的風,身子卻是干的,路過別人的故事,感動卻怎么也抹不掉。
這樣的你,我很心疼。
聽了很多,我才這樣仔細地看清你,原來你的美麗讓人心疼。
我想牽住你的手,帶著你去尋找快樂,可你卻巧妙地避開,你說你害怕執子之手,因為牽手過后是放手。凝望著你,我,無言,淚下。
煙花,寂寞地綻放在夜空,轉瞬即逝。可是你,一代才女張愛玲,你比煙花更寂寞。
張愛玲的作文 2
張愛玲是個作家,但我卻執拗地不愿稱她“作家”,因為“作家”這個詞較庸俗,搭在張愛玲身上會淹沒了她的才氣與氣質。我喜歡“女人”這個詞,總讓我感到濃郁的芬芳香水,嫵媚的盈笑、黑絲綢的吊帶晚裝與那溫柔的輕吟。顯然,張愛玲并不是一個這樣的女人,但用“女人”修辭她卻絲毫不過分——至少,在我心中如此。
讀張愛玲的文章是輕松的,絕對不會感到因華美詞藻過于繁復而帶來的沉重壓抑感。相反,她的文章里不經意流露的那種不加修辭的“小女人快樂”與詼諧語調,令你如獲至寶。想必大家都讀過張愛玲的.《夜營的嗽叭》與《天才夢》吧,《夜》則是我接觸愛玲的第一篇文章。初讀的感覺至今還溫存在心。當時的我是感動而暗自慶幸的。感動的是張愛玲竟能用寥寥200字把那種寂寞孤獨的心緒表達得如此細膩!雖然,寫感情獨白的句子不過幾處,但全文卻被一種孤寂還有一種說不清的愁緒縈繞著,讓人真真切切地感悟到那種刻骨銘心的凄涼。慶幸的是我終于找到了自己最愛的作家-——那是一種直覺,沒有絲毫的猶豫與懷疑。后來無數次的感動與歡悅也證明了我當時的斷定是正確的。
至于《天才夢》,應該是《夜》給了我沖動與期盼,我懷著滿腔激情地匆匆趕到書店,捧著《張愛玲文集》匆匆而回,才認識它的。而從那以后,我就如癡如醉地走進了張愛玲的世界。《天》與其說是一篇散文,還不如說是張愛玲的自介吧。它讓我又一次領略到張愛玲的魅力與其傳奇人生。雖然我只是一個初二的學生,我沒有資格談論他人,更何況是張愛玲,但我禁不住自己的心血澎湃,就請允許我恣情一次吧。張愛玲是個天才,雖然她自稱在現實生活中是個不折不扣的“白癡”但這又有什么呢?上帝是公平的,他既然賦予張愛玲獨特的文思才氣,就注定了張愛玲的一生是非凡脫俗的了!假如上帝給予我這么一個機會,但我又必須放棄一些凡人特質,我想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答應的——就讓自己有個非凡人生吧!
再后來,我又接著讀了她的《更衣記》《公寓生活記趣》等。就這樣,我不知不覺地被張愛玲的“香水文字”所傾醉,折服。但可惜的是,至今我都未讀過她的一篇小說,像《傾城之戀》。假如時間允許,我一定會后找機會拜讀的。
準確的說,張愛玲并不是一個長得特別驚艷的女人,但她卻是我有始“見”過的最具有女人味的女人!
愛上張愛玲,在不知不覺中。
傾聽她演繹生命的精彩。
張愛玲的作文 3
“望秋落淚,惆悵于不同時代,不可同時。”
那是一只巨大的耷拉著的眼睛,一雙悲傷的眼睛,一雙驚恐而平靜的手,一個淡淡的微笑,遠離這個世界。
沒錯,這就是張愛玲,一個有著“人間哀愁”的利己的“天才”,一個揚言要“早早成名”卻聲稱自己文學思想枯竭的女作家,一個庸俗得放不下的小人物,一個曾經寫出“情人與妻子”卻永遠逃不出人間命運的小女人。
還記得張愛玲第一次遇見胡蘭成小姐的那一幕嗎?那應該是一個昏暗而略令人窒息的下午,一個干凈而略顯空曠的房子,一個嬌艷而略顯蒼白的女人,一個白皙而略顯失意的男人。她見了他,說:“她已經變得很低了,低到塵埃里,但是她的心是快樂的,花是從塵埃里開出來的。”
其實我一直很佩服這個小女人。雖然她和胡先生的愛情只持續了四年,雖然胡蘭成先生還沒想好怎么去關心這個陌生的女孩,但我覺得張至少幸福了四年。這就像她在文章里宣揚的那樣。“我認為世界上總有一個地方可以容納一對夫婦。愛情最真實的`幸福是成為一對普通的夫妻。”
“如果你活的像個夢,是快樂幾何嗎?”
張愛玲一直在向人們描繪“生老病死,相親相愛,牽手白頭偕老”的愛情理想。而唱《落花孤燈》的女人卻沒有抓住愛情,于是說:“女人的眼淚都是給男人的。”
就像于吉的眼淚,為項羽而流。是那種愛之淚,即使有大量的火與煙,也無所畏懼,生與死的離別,激蕩著心靈與靈魂。
就像卓文君的眼淚,為了司馬相如,是那種兩地掛在一起,看破秋水,憑吊離別,官海興亡的愛情之淚。
張愛玲的眼淚,為曹,為,為,為所有在滄桑中“悲因知音”的女性。
張愛玲不會點燃火炬發泄無奈。她只會跟著生活的胡琴呀呀學語,所以她總是很累,臉上總是帶著戲謔的笑容。
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塵世的使命。從一個清晰而富有同情心的角度來看,張愛玲的低俗是可以的,但低俗是一種對無奈生活的觀照和認同,是對生活的享受,是對生活的榮譽和繁榮,是對平凡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在柴米油鹽中,在水和太陽賜予的恩惠中,找到實際生活的感悟!
這是我心目中的張愛玲。
張愛玲的作文 4
第一次接觸張愛玲的時候,是初一,那時候看她的第一本小說叫做《紅玫瑰與白玫瑰》。那時候年紀小,并不能理解“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
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大概是因為那時候的語文老師十分喜歡張愛玲,所以看了很多她寫的小說,例如《傾城之戀》,《色戒》、《小團圓》。也去看了關于她的傳記。
這真的是個傳奇女子,小說封面的她高昂著頭,一絲不茍的發,鮮亮的旗袍,像一面高傲的旗子,撐起了一個另類的文化時代。她生于顯赫之家,不愁吃穿,她生于封建世家,卻又勇于沖破舊社會的枷鎖,她不斷學習,她是天才,也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渴望愛情,于是愛得低入塵埃,在塵埃中開出一朵花兒來。哪怕后來遭到背叛,她仍然原諒了那個背叛她的男人。
我試圖從她的小說里的字里行間去了解她,玫瑰的紅傷口綻放的夢握在手中卻流失于指縫再落空,于她而言,胡蘭成大概是一抹玫瑰紅,那么賴雅呢,那個陪著她到自己生命最后的男人呢,是白月光還是飯粘子?
有人說《小團圓》相當于自傳,我并不懂,只覺得張愛玲有張愛玲的傲氣。這個為了愛情花光積蓄的女人,為了好奇的世界不顧一切逃離舊社會束縛的女人,這個為了能好好生活而努力學習的天才女子,她該是傲氣的,她在自己的小說里高昂著頭,不屈的靈魂。她的文字不參雜著政治和革命,她寫著純粹的愛情,她歌頌愛情并且渴望愛情。
時間磨光了歲月的棱角,那個寂靜死去的女子的故事被寫成傳記,小說,被改寫成電影,但她是獨特的無法復制的我的張愛玲。
張愛玲的作文 5
民國的才人很多很多,而最濃厚的一筆,當屬張愛玲。
張愛玲的特殊,她的才氣就像一身珠華滿綴的紅裝,在沉香屑里埋了千年,釀成濃厚誘人的酒紅,透著醉人的芳香。然后迷你的眼,奪你的淚,叫你將最沉郁的東西,也一同迷離在悶暗的爐里,燒出香來。
這樣的她,在這樣的凡塵,也滾滾了一生。
我痛恨那個風流的浪子,也憐惜張愛玲。張愛玲從小便是缺愛的,像一片香片屑,飄兒無處可泊。于是更拼命的燃燒自己,妄圖用香氣引來生命的依存。所以愛玲筆下的女子都是嬌媚的,惹人憐愛。同時又是苦命的,常為一場戀愛而痛得徹骨。張愛玲自己也深陷愛戀,疼痛而自知,所以更痛徹心扉,看得太輕太深,她看到女人的劣根,所以深知,所以深陷,以至于這段情,使張愛玲的紅沾染了許多無力的回答。
我常見愛玲她,目光是朝上的,能在照片上盯出來,與她能在時代剖一道痕,見到那些凡人所忽略的常象一樣。美麗的充滿活力的葛薇龍,卻在香港的紙醉金迷里開成一朵蒼白的'交際花,而精明的白流蘇,用一場計算好的傾城之戀圓了半世安穩,她還看到為了錢棄了情的曹七巧,那個只能戀而不得的小寒。她們都是無力的女人,掙來掙去脫不了時代的枷鎖,逃不開金錢的洪流,或是現在不可能的愛情里腐朽而失去純白。看到這些我是怕的,怕時代,怕自己。慶幸我不生在那時,也慶幸愛玲不完全活在那時,她有她獨特的世界。
她是天才,是女人,是驚濤,是紅酒。是現實中的廢物,是漂泊的花香。
現在張愛玲是一本書,適合燒著香片伴著讀。
張愛玲的作文 6
張愛玲,一個依依情深、臨水照花的女子,不管她的故事遠去多少年,這世間依然流轉著她的傳說。一吻定情,一念滄桑,一扇桃花,一景蒼涼。張愛玲本是一個遺世高貴,以冷眼靜觀人間花開花落的孤傲女子,可是,這位上世紀的民國絕代才女遇見胡蘭成時,她不僅為他芳華自現、情竇頓開,同時也為他柔情萬千、低到塵埃。向來情深,奈何緣淺。
想那張愛玲幽幽道出“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遇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時是怎樣的一種花開嫣然?想她落筆“此生,你不來找我,我亦不去尋你,就讓我們隔著流水光陰,守著剩下的歲月,彼此各自安好,現世安穩”時又是怎樣的一種葉落飄零?一別如斯,她的星辰在剪剪風里緩緩墜落。緣起緣滅,她的愛與恨,她的癡與怨,最后只剩下,一曲知音繞云煙,一場花事隨流水。如今,當世人細細聆聽她那綠肥紅瘦的愛情故事時,不禁都為之唏噓感嘆,雙眸潮濕。“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或許,于張愛玲而言,愛是不可言說的傷。當愛漸行漸遠,在庭院深深處,她靠著文字的溫度取暖,最后,她唯有將刻骨的柔情一一融進她筆下的荼蘼花事。伊人離去,或許在落葉紛飄的.季節,還會有很多人會隱約聽見那遠方深掩重門里的一聲輕輕嘆息。
愿只愿,來世,她的人生有溫暖的底色,不再有昨日的悲情,愿,她的愛能撇開憂傷,繞過凄涼,永如初見,一戀傾城。愿,來世她的每一程山水都能與幸福安暖相遇相逢。
張愛玲的作文 7
也許是受姐姐的影響,又也許是看過太多關于張愛玲作品的評論,不知道由何時開始戀上張愛玲的作品。她書中的人物大都是擁有著殘缺美,我喜歡這種美,在我認為這才是現實,“白雪公主”式的童話在現實中極為罕見,只有這種殘缺,才是更真實的。小說悲涼的底色,讓人悲傷的故事結局,蘊含著殘缺的美麗,令人著迷,耐人尋味。
如果說女人是月亮,張愛玲就是秋天的月亮,有著不可思議的蒼涼。
雖然出身名門,但當張愛玲能讀懂世界時,家族的輝煌早已是昨日黃花。她在俗氣中穿行,在人群中品味,更多的是在用心靈傾聽混亂嘈雜的市井生活的旋律,感悟著生命與人性在平凡與不平凡背后的流逝與掙扎。
如秋天般蕭瑟的飄搖世間,大智大慧的深沉氣質,與生俱來的悲天憫人的情結,成就了張愛玲的蒼涼之美:冷靜而溫情,柔軟而堅強。
注定這不是一種純粹的蒼涼。
在她的小說里,有刻骨的俗,有對物質單純而俗不可耐的愛,而在這愛與執著的背后是無底的'荒涼和虛無。在她的筆下,俗與雅、美與丑、苦惱與歡樂、希望與絕望往往糾結在一起,組成了一股凋零散亂而有如此生猛真實的生活流,從千年往古一直流淌至今,是那樣的陳舊,分明散發著腐草的霉氣,可又如此新鮮,每時每刻都上演著新的鬧劇。香港霉綠斑斕的物欲燃盡了薇龍短短如一爐香的純真,上海咿咿呀呀的胡琴聲唱罷流蘇的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無可奈何地綻放,無可奈何地嘆息。多少愛,多少恨,多少難以忘懷,多少不堪回首,像胸口的一顆朱砂痣,在最柔軟的地方,迫入心靈的銘記。
面對張愛玲,有仰望秋水的感覺,身體在下沉,靈魂卻在上升,往往在一種動蕩的交錯沖擊中無冷靜,一旦靜下來,就發現內心里被某種感動與領悟所充盈,就如在清涼的秋夕睡了一覺,醒來后發現月光已堆得老高,以至與坐起來的時候,它就傾了滿懷。
張愛玲的作文 8
談起張愛玲,有人會說她的前半生華麗熱鬧,后半生孤獨無依,“晚景凄涼”。
的確,晚年的張愛玲不愿意見任何人,不愿與任何人交流。她離群所居,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她在秩序中這樣說道:“我是知名演員嘉寶的信徒,幾十年來我利用他化妝和演技在紐約隱居很少被人識破,因為一生信奉‘我要單獨生活’的原則。”可見她是多喜歡與孤獨和寂寞相處,心有所向,哪怕是孤單也是快樂的。
年輕時的張愛玲像極了剛切好的紅茶,她出生名門望族,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在良好的`家庭條件的熏染下,她從小就熱衷于閱讀古典文學作品,也擅長繪畫鋼琴和英語。那些在墻壁上斑駁了時光,一片片剝落了她的青春,一片片剝落了她的過往。
在隨后的時光里,她的每一次落筆都驚艷了文壇,每一次發表都綻放了青春,她宛如萬花叢中盛開的牡丹,帶著淡雅迷人的香味,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
張愛玲雖不像林徽因那樣一身光輝,始終溫暖著他人,但張愛玲的冷傲深情,也是一般人無法擁有的。
晚年時的張愛玲很喜歡看書,喜歡沉浸在作家編織的夢里,她也喜歡寫作,因為那是她放縱思想的唯一方式,那時候的張愛玲徹底將自己囚禁在孤島中,宛如古時的清雅才子,大隱于市。
47歲的張愛玲并不算老,甚至還未過百,在無數七老八十名家的眼中,她還只是一個小姑娘,她大可以再次綻放,就像每年都要盛開的花朵,伴隨著清香,溫暖人心。然而精神的隱退注定讓他無法一如既往。
大變革的中國,仿佛一場海嘯撲來漫卷著黑色的浪花,阻擋了白云輕飄的藍天,即便她是一只無畏懼的海鷗,也無法飛過這一片猙獰的汪洋。
所以她也不再好強,也不再追逐名利,漫長的獨具生活成為了她生命中最傳奇又最落寞的時光。
張愛玲的作文 9
一個如此懂得愛情的張愛玲,一個寫了許多經典愛情小說的張愛玲,卻迷失在自己的愛情里,不能自拔。她的故事,就是她的人生。她用自己的人生,寫成了一本永遠的,帶著遺憾,感傷的傳奇。——題記
世間有一種愛叫疼痛,有一種情叫遠離,有一種孤獨叫寂寞。那個被胡蘭成稱為臨水照花人的張愛玲,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孤傲,冷漠,獨活,凄涼地走完漫漫人生路。
張愛玲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缺少父愛,母愛。她在香港大學和圣瑪麗亞女校學習。那里不是沒有優秀的青年。再好的俊朗男子,也難以獲取她的芳心。遇上胡蘭成,是她的命。那一年,張愛玲二十四歲,胡蘭成三十八歲。兩個人雖未見過面,借助文字,有些許的熟悉。胡蘭成的一個電話號碼,一個地址,孤傲的她只身前往,一談就是五六個小時。一說,就把自己沉在愛情里,低到塵埃中。在塵埃里,開出了花朵。胡蘭成談不上英俊,甜言蜜語,再加上文人的神采飛揚,華麗辭藻的堆砌,足以讓這個民國才女低下高傲的頭。深愛了,不能自拔。兩個人相差十四歲。即使六七十年代,這樣年齡的'差距,也是隔著山隔著水。張愛玲愛了,義無反顧。他不是不知道胡蘭成的人品,不是不在意姑姑張茂淵的意見。人的心,在愛里,會迷失方向。有幾個人,能像林徽因面對徐志摩的愛,毫不猶豫地華麗轉身。張愛玲深愛著胡蘭成,不能不說,胡蘭成愛過張愛玲。只是胡蘭成的愛,短暫如煙花綻放。風流成性,以女人為生活調味品的他,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給張愛玲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張愛玲卻給了他懂得和慈悲。女人充斥胡蘭成的生活,玉鳳,周訓德,范秀美,就連上海警衛隊長的遺孀佘愛珍也讓他愛了一場。這樣的男人憑借那華麗的三言兩語,一次次假意的小心呵護,就收了女人的心,倒在他的懷中,成為他的俘虜。
張愛玲的幸福,還沒有開始,就注定結局。嫁人怕嫁錯郎。她錯在愛里,錯得一塌糊涂。愛是鴉片,她中了胡蘭成的毒,想戒也戒不掉。可憐的張愛玲,一意孤行地去愛。愛里,沒有人品的好壞。即使他是惡魔,愛了,就要與他同床共枕。他再風流,自己愛了,與他一日也好,一生也無悔。她把自己一輩子的幸福,交付給這個倜儻風流的男人。她心疼過,痛苦過。因為真的愛了。最終萎謝在愛情里,心里落了一地的灰。張愛玲,一個才華橫溢的民國女子,一時的糊涂,不理智,輸給了愛情,導致終生的不幸。
我閱讀了一本叫《最后一縷沉香屑》的文章,是一個張迷的作品,她詳細的講述了張愛玲的兩次愛情,還有其姑姑的愛情故事,看過以后,我深受震撼。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愛情,還有他們的人生境界,我終于能體會為什么張愛玲會有那樣的傷感,因為她太了解這個世界了,不管是人,還是這個世道或許還有更多。她有一種洞穿一切后的失落感,也許她不該太聰明。不過所幸的是她有她的哲學,她漸漸的用一種旁觀者的身份看待這個世界,她少去了大喜大悲,留給自己的是聽藝術在自己耳邊游走的淡淡的歡喜,還有花謝花飛的淡淡的悲涼吧。人說她是自私的,因為她太少給外物影響自己的機會,或者說是吝嗇吧。不管是什么,這是她的哲學。-
‘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時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這句話讓我百感交集,在雨后的夜晚,無意間的翻出她的書,無心的注意這局話,就無比的愛上這些文字
八十年代,興起張愛玲熱。人們開始認識她。上海灘,民國女子張愛玲,走進愛她的讀者中。人們讀著她的故事,感受她一世的悲涼,也記住了那些經典的名句。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渣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一個如此懂得愛情的張愛玲,一個寫了許多經典愛情小說的張愛玲,卻迷失在自己的愛情里,不能自拔。她的故事,就是她的人生。她用自己的人生,寫成了一本永遠的,帶著遺憾,感傷的傳奇。
張愛玲的作文 10
那些梨花似雪,晨鳥歌唱的日子,就這樣不見了。童年的矮墻下,那株梧桐早已高過屋檐,午后陽光下,那只輕盈的粉蝶,是否也會紅顏老去。還有螢火蟲的夜晚,那個未曾講完的故事,又該由誰來繼續說下去。歲月總是趁人不備的時候,漸漸爬滿了你我的雙肩。童年的那場惺忪未醒的夢,支付給了流年,唯有光陰如影隨形,至死不渝。
人生正如你自己所說的那樣:“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卻爬滿了蚤子。”童年的你,很早就離開了母親,和父親一起生活,你從來沒有責怪過你的母親,以你的心性和情懷,比任何人都要深刻的理解母親的選擇。既然沒有力氣去愛陌生的別人,那么就愛珍貴的自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在學校的你,一直表現的似乎云淡風輕,人生需要用一針一線來修補,你開始在寫作上嶄露頭角,不斷在校刊上發表文章,喜好文字,才情出眾。你不肯流俗,所以在人群中很難捕捉到你的身影,可這個名字又好像無處不在。青春年華,你用你的才氣在這個寂寞的文壇上大放光彩,甚至與蘇青,潘柳黛和關露被成為四大才女,風靡整個上海灘。沉默的時光,當你倚在窗牖聽雨,坐在閣樓看云的時候,飄然遠去。人在世間行走,必須戴上面具。不是因為虛偽,而是很多時候需要遵循自然,順應環境。如果不能改變生活,那么就必要被生活改變。就在這一點一點改變中,你慢慢成長為民國的新一顆巨星。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在等著你。這個人,也許在蒹葭蒼蒼的水岸,也許在江南悠長的雨巷,也許在匆匆筑夢的廊橋。這個男人,讓孤高的你寧愿卑微到塵埃里,也要為他開出花朵;這個男人,讓你愿意在絕世而立的時候,華麗轉身,暗自萎謝;這個男人讓你決絕的拋擲一切,放逐天涯,離群索居,孤獨終老。終于在你24歲這個年紀遇見了一生中最愛的男人胡蘭成。在與你的交談中,風流的胡蘭成第一次顯示出了孩童般的緊張與拘謹,他給你寫的第一封信中,文字竟是那般幼稚可笑,但你的回信中卻只有八個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句話帶著禪意,道盡衷腸,似乎再無需過多的話語只要內心里懂得,就是最大的慈悲。胡蘭成很少對一個女性有如此高的評價,“張愛玲是他想接近卻又不敢接近的女人,不知道為什么,她的身上總給我一種特別的感覺,只有在她面前,我才如此分明的有了我自己。”
世事總是在變,胡蘭成離開了你,你說你不能再愛了,后來的你,也許真的沒有再愛過。那場異國的婚姻,不過是你人生里的`又一個局,你笑靨如花的看著,自己在局里倉促又從容的模樣。回首如潮的往事,走過的悲歡,其實就是手中落下的棋子。落了就不能回頭,再也不必回頭。你自是枯萎了,只是你的枯萎無關他人。你忠于歲月,尊重生命,讓自己活到雞皮鶴發,讓自己一生執筆書寫。直到季節荏苒,世事嶙峋。你在屬于自己的山河里,偽裝寧靜;又在奔忙的遷徙中,故作矜持。曾經說過世間沒有一種植物可以配的了你,包括那種叫做獨活的藥草,也不能。
都說,曾經在紅塵路上擦肩而過的人,有一天終會相遇。我們亦不要期待,會與你有那段機緣。因為今生只作最后一世,你永遠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
張愛玲的作文 11
張愛玲,張愛玲。
一襲青花素長袍,一雙平跟黛色鞋,一提掌包,一綰卷鬢發。高挑,清凈,甚至有些自傲,孤冷。讓人難以親近,卻若近了便再難離開。
她是上海灘的一輪皎月。是她,在夕下的上海風韻猶存。孤寂難眠的日子里,不免生起無端的況味。外面的世界早已面目全非。而她卻始終坐而不亂。一支似她一樣傲然的筆,在風起云涌的上海灘,不費吹灰之力,便舞盡光芒。浮沉幾度,她卻終選擇華麗退去,無怨無悔,更無聲無息。
她的字,我是歡喜的。雖不論結局好或壞,她總以悲涼收場。有人說,這就是她的生活寫照,還有人說,這才是她內心的獨白。冷靜,淡然。以“他”為主人公,寫盡世間百情。而自己這個講故事的人,卻極力而不遮掩的評價她的故事。但并非始亂虛情,更無假意之說。最終,到底是在評價她寫過的故事,還是她自己的故事?不得而知。就像舞盡了光華之后張愛玲,依然想不到幾十年后的現在,有如此之多的讀者愛她的文。
她的人,我是愛慕的。出生于沒落貴族府邸,生長于“封建”、“吵鬧”的家庭中。卻此罷造就了她無爭的性格。無爭,便是最好的日子。無爭之人不會得的太多,亦不會失的太多。她即便不是自私之人,只是隱自作罷。直到她的老去,也猶如她來到這世上一般。像是作家白落梅在書中寫到的一樣:世間曾有張愛玲,世間唯有張愛玲,只是這個人早已隔了風雨時空。總算我們窮盡人海,也不能在與之相遇……所以,你尋她,她在這里;你不尋她。她也在這里。我只是愛她的,喜歡一個人,無需緣由,不問因果。
她是民國時期的`臨水照花人。二十四歲的張愛玲遇見了三十八歲的胡蘭成。之后便為她以后的文章更添情感。胡蘭成的出現,使她注定不是無情之人。論她再“冷然”、“高傲”,卻終究為他低到塵埃里,開出花兒來。自然獨愿在他離開之時枯萎。她必定是知道胡蘭成的多情,也罷。就像她說過的那樣,遇見他,就夠了。甚至最終被政治問罪,成就卻成了污點。風華絕代的她卻因為胡蘭成,頓時身敗名裂。她是沒有錯的,只錯在胡蘭成沒有給她“現世安穩”,而且徹底將她拉下舞臺。胡蘭成終究是誤了春花,又負了秋月。
桑弧像是黑夜里的一盞燈,可張愛玲并沒有因為這盞燈的光而投向他。甚至是與桑弧合作的量不喜歡來片酬都寄給了胡蘭成。桑弧的各種愛,卻只因為他們相識的機緣,所以注定有緣無果。
而賴雅的“執子之手,相濡以沫”這十一年,終也沒能給她要的“現世安穩”。就像她說的一樣:“民國中人,得過且過”。三十六歲的張愛玲卻又真真愛上了六十五歲的賴雅。只是一份平淡與默契。
你若問我喜歡白玫瑰,還是紅玫瑰。我必定也答不出來。不過是一前一后的“窗前光”“飯粒子”“蚊子血”“朱砂痣”。就這么簡單。喜歡,就愛了。不喜歡,作罷。
張愛玲的作文 12
玲:
請允許我這樣稱呼你,不為什么,親切罷了。實在唐突,不知道為什么,竟給你寫起信來了,大概是心中有些事是不說不快的。或許,這信你是收不到的;再不是就算收到了,你也不會看吧。不管怎么,我還是寫了。
之前偶爾也聽過別人提及你,一個天才女孩,只是好奇,并沒有什么太在意你。真正認識你是看了你的《天才夢》。你吸引了我。你說: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或許是受你父母影響的關系罷了。再之后,對你了解更深的是看了別人評述你的文章,大抵的印象,便是你對生命的體會——生命是孤單的,蓋著灰色的紗。
太殘忍了。老天也太不公平了。讓你來到了世界,卻沒有給你溫暖,只是莫名地給你灌了“天才”兩個字。對于這兩個字,在某些人看來,那或許是上帝的偏私。
“愛玲”。說真的,我不喜歡你的名字,特別是“愛”字,你一生都在為這個字練習,卻始終沒有完美的成品。還是想提起那個名字,可能會令你難過,但畢竟咽著不舒服:胡蘭成。他是你的第一座愛情禮堂,也是你的愛情墳墓。很想對你說,你太傻了,上了賊船,還以為那是“心居落成”的愛巢。以你的性格,你一定會反駁我說,愛情使人盲目。或者戀愛中的女人真得是盲目的,甚至盲目得讓你失去了女人最基本的妒忌心,否則,你怎么可以容忍他在外面到處尋花問柳,惹草捻花呢?畢竟最后,還是要歸根于男的。別人說他是花公子、負心人、漢奸(政治上的問題,我就不太了解了。至少,前面的稱呼是極正確的)。我還是想狠狠地痛斥他一番,甚至有揍他的沖動(只是為了出氣,為了你的傻)。
冷靜下來想想,或許應該感謝胡蘭成。你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是你第一次,也是緊少的一次:當了生命的主人,你有感覺地揮耗了生命。
不知道自己想說什么了,就莫名其妙地說了那么多廢話。或許,你還沒看完上面的已經把信給撕掉了,或是你根本沒看,那也不重要了,我還是有想說的。
是不是應該值得高興,我有和你一樣的興趣,愛好文字,甚至都是喜歡堆砌的(顯然我不是天才)。更奇怪得,那便是我們都喜歡讓文字涂灰,讓文字披上一層淡淡的傷。至于你給我的印象,我能想象的就是林黛玉和李清照(一樣的'愁,一樣的愛情觀,一樣的惹人憐憫)。這是最能吸引我的原因。其次,至于你是個政治色盲,也是挺惹人愛的。女孩子,就是要傻,傻得可愛。
記得你說過: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
在世上,最痛苦的莫不是,在不對的時間里,遇見對的人。如果讓我早出生100年的話,我一定是第一個去按你門鈴,給你遞紙條的人。 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
張愛玲的作文 13
遙遠的舊上海,十里洋場,紙醉金迷。
有那樣一個驚才絕艷的女子,她用凄婉的筆調描繪出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她叫張愛玲。
她的文字如同開在暗夜里的花,嫵媚妖嬈,不失風韻。可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卻極早地從人們的視線中漸行漸遠,只留下一個高挑傲然的背影。
是她毀了自己,毀了自己的幸福,毀了自己的美好。
她的筆下是一個個擁有著凄慘故事的女子,擁有過輝煌美好的昨天,但卻不得不一步一步走向毀滅的明天。青春不在,人不在,愛亦不在。愛玲說,她們就是她的寫照。呵!她們怎么會是你的寫照!是你將自己深深地囚禁在不見天日的地方。但是,無論發生了什么,太陽都照常升起了。你這又是何必呢?何必放不下呢?
“歲月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這也是愛玲的話,盡管韶華易逝,歲月易老,可是我們仍有機會,有時間面臨生活的挑戰。時間,帶給弱小者的是無邊無際的絕望與痛楚,可它奉獻給強大者,卻是永不貶值的精神財富。愛玲,難道你甘心做一個弱者?你看到了回憶的.痛苦,卻沒有發現背面的歡樂。
我還記得她的一句話,她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最荒涼的句子,因為短暫的牽手之后必定是永久的放手。可是,最遺憾的卻是因為怕放手的痛苦而錯過牽手的歡樂啊!如果我們牽手后不得不放手,那為什么不高高興興地牽手,痛痛快快地放手呢?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我們牽過一雙雙手,放掉一雙雙手,又將牽起一雙雙手,那是因為我們正在成長。父母的呵護只是一時的,老師不能永遠陪伴我們,我們也不能時時刻刻倚靠在朋友的肩頭。愛玲,可你為什么只看到了放手的痛苦呢?
真的很為愛玲不值。那樣絕佳的才情,卻只為自己帶來了痛苦,只為自己帶來了淚水,帶來了苦澀。
如果她能多想想美好的明天,丟掉紙醉金迷,是否遺憾就會少一些?
張愛玲的作文 14
窗外雨打芭蕉,在大雨落瓦的鏗鏘聲中,翻開那卷微微泛黃的紙張,字里行間都恍若一場盛世煙火,在記憶里明媚地盛開。
張愛玲,她是穿越民國煙雨的驚世才女,她是個冷傲疏離到骨子里的女子。白落梅曾說,原以為像張愛玲這樣的人,無需在感情路上依附任何人。可她在熙攘的人流中,還是為了一個陌生的背影,轉身回首。那個人經過她的生命,給她留下了一生無法湮滅的痕跡。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去,但她的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這世間予她千萬種歡喜,而她卻獨取了一朵以配胸襟。那時的`張愛玲,將青春韶華熬成一紙傷痛,流年似錦,她卻只為了胡蘭成一人綻放美麗。想起張愛玲,總是能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張黑白相片中坐在靜默的時光中的女子,她穿著舊色卻華麗的旗袍,昂著高貴的頭,孤傲又漠然地看著凡塵往來。無法可想,這樣孤傲的女子怎會為一個人低到塵埃,傾其所有?我的目光透過紙張,透過白落梅的一字一言,恍若看到了那時月色傾城的舊上海,看到了張愛玲與胡蘭成過往的點滴。在紅塵世俗中,能為一人低到塵埃傾其所有,于張愛玲而言未嘗不是種幸福。更何況,再高傲的她也只是一個俗世女子,在漫漫塵世間,她亦需要一場不同凡響的愛情來裝扮韶華青春,更需要一個人用溫情填滿她凄涼的內心,從此與之舉案齊眉,煙火一生。
我想胡蘭成一定也是真心愛過她的,不然又怎會在瀕臨絕望的那一刻喊出她的名字,又怎會許下“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諾言?只是紅塵路上山遙水遠,他需要太多的風景陪襯。面對這樣的人,聰慧如她,當過盡千帆,抵達久違的彼岸,得知的卻是他口中一個個陌生的名字。流年偷換,歲月山河早已物是人非,而她最終毅然決然地放棄,而后與賴雅結婚,這一切,也都是可以原諒的。
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張愛玲的一生就好像一曲盛世笙歌,華麗但憂傷,而胡蘭成便是其中錯落的一個音,成就了她一生的遺憾,也正是這種遺憾,讓她的生命絢爛到極致。
她正如胡蘭成所言,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
清澄勝水,黯淡繁花。
張愛玲的作文 15
秋意闌珊的午后,捧一杯香茗,掬一米淡陽,就這樣慢慢融入了白落梅那清秀雋永的文字里了,靜靜地聆聽著張愛玲那凄美的故事。我想: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該是怎樣的一雙眼睛,才把生命看的如此透徹?也許胡蘭成就是她絕美的生命里的一只虱子,跳亂了她整個生命。
那年,一九四四,她二十四歲。原本平靜如水的生活卻突然蹦出了一個他,胡蘭成,那個讓他低到塵埃里也要開出花來的人。可天意弄人,這個浮華的.男子終究未能給她帶來幸福,當她千帆過盡終于抵達那個久違的渡口時卻不知,歲月山河早已物是人非。明知飛蛾撲火,還是義無反顧,直到絢爛到灰飛煙滅,化為一地殘雪。
“愿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當初胡蘭成在婚書后面寫下了這句話,許下了“同修同住,同緣同相,同見同知”的諾言,可眼前之人芳華依舊,他卻早已更改。書中有句話說:“有些路,人間注定只走一遭,有些人,今生注定只愛一次。”是啊,帶著滿身的傷痕,張愛玲最終還是轉身離開了,也許胡蘭成,她今生注定只能愛這一次。
她說: “我離開了你,亦是不能再愛了,我將只是萎謝了。”她說:“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結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還很長。”她說了好多好多,我仿佛看見了那身著白點藍底旗袍的張愛玲站在雨中,帶著濃濃的怨意,低聲地說著。縱使隔了數年煙雨,她仍看不透,站著站著,變化做了一朵玫瑰,奈涼風從橋盡頭吹襲進來。站著站著,碎碎的雨便落成了寂寞,一點一滴雜亂心頭。
“我不忍看了你的快樂,更形成我的凄清!別了,人生聚散本是常事,無論怎樣,我們總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日!”多么無奈又清醒的文字,我們總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日。也許她早已看慣人生聚散,早已明白轉身之后就是陌路人。李白那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確,無論世事山河如何的巔云覆雨,無論你我曾經怎樣的轟轟烈烈,散了就是散了,不變的終究不會改變。時光長短,萍聚云散,我想那一輪明月,始終會凈若琉璃,千里程輝。
曾經顯赫的家世,如今沒落的貴族,那些風華過往都只做了浮萍漂水。然而又有幾人能如她這樣,那么的冷傲清絕?即使在最狼狽的時候也能陡然轉身,躲避這喧囂的塵世,尋自己的一方凈土。從當初的繁華燦爛,到寂寞黯然,也不過是數載光陰,有時候真感嘆她那從容不迫,無痛無礙的樣子,任憑世事滄海桑田,也依舊孤傲寡淡。我想也只有她才會明白那句稍帶禪意的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穿著一件舊色卻華麗的旗袍,倨傲地昂著高貴的頭,孤傲又冷漠地看著凡塵來往。那么的不屑,那么的無關悲喜。世間怎有張愛玲?世間唯有張愛玲。
張愛玲的作文 16
“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當這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時,我放佛看到了二三十年代的舊上海,那個亂世中暗流涌動、紙醉金迷、歌舞升平的舊上海,還有那個才情滿懷的傳奇女子——張愛玲。
在那個西裝革履,艷裝旗袍的時代,張愛玲以她的方式,用她的孤傲,以才華做鋪墊,撐起華麗的羽毛,獨自一人綻放凋零。
才女的命運是泥濘的。也正是這定律讓我認識到了不一樣的張愛玲。張愛玲出身名門,十歲那年父母離異,幼小的她失去了母親獨自一人堅韌的織夢為夢奮斗,她不斷的豐富自己,無數個昏暗的夜晚里,依然孤獨的努力。
終于她去了香港大學,去了國外留學,當她滿懷希望以為自己的羽翼已豐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時,現實將她打入深淵,因為不知道的原因她不得不輟學。她是孤獨的,在那種心靈備受打擊的時候竟無一人可以給予她安慰。但轉身之后的張愛玲依然孤傲的立在風雪中綻放。
她不信命,因為那傲氣她蒸發了眼中霧,繼續織夢,織著屬于她的才女夢。她學琴,學外語,她瘋了一般使自己更加優秀。努力過了成功也不要遠了。此時的張愛玲已相繼出版了幾篇散文、小說。
接著她翻譯了《霸王別姬》,接著《紅玫瑰與玫瑰》出版了。然而打擊未完,而她卑微到極點,只為那一段傾城之戀時,胡蘭成卻背叛了她,她的身影在雨雪中更顯孤傲,她們分手了。淋過的空氣,受過傷的.心,記憶中的童話在慢慢消釋。此時的張愛玲經歲月的雕琢儼然成為一塊美玉,她洋洋灑灑用筆描繪她內心世界,孤傲了一生,她因她的才女夢追逐了一生,絢麗了一刻,我想,她是無憾的。
張愛玲,你以你的一世激勵著我,使我踏遍荊棘而不覺疼痛,眼中含霧卻不覺心酸。青春正好,花開不敗,你永遠是我心中的凈土。
張愛玲的作文 17
文壇寂寞的恐怖,只出這樣一位奇女子。——題記
誕生于鐘鳴鼎食之家,翰墨書香之族,她,是一個蒼白、瘦削、憂郁、敏感的女子。彼時,古老的中國正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封建士大夫的黃金時代已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了,然而封建大家庭的內部仍舊是“庭院深深深幾許”,古老的文化與那種安穩、舒緩的傳統生活方式還在繼續著。張愛玲誕生時,其家境已沒落,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仍維持著世家的風范,后來張愛玲形容其幼年的家有一種“春日遲遲”的空氣。
在這個似乎將外界風雨隔離開來的甜蜜、慵懶的世界里,張愛玲養成了一種纖巧、精致的審美情趣。《傳奇》中關于閨閣、室內陳設、服飾等大量細節的描寫與她的生活環境,與她在這種環境中養成的精致纖巧的趣味有直接關系。
又由于身為沒落世家的一分子,她對舊式生活的腐朽沒落有著真切的體驗與清醒的認識。她熟悉自己筆下那些公子王孫、遺老遺少、太太、姨太太、丫鬟、小姐,熟悉他們糜爛、頹然的生活方式,深諳他們陰暗、畸形的心理。也惟有她這般身世的人才能細致入微地觀察到這些被時代否定、不齒的人物身上可同情的因素。張愛玲將內心深處蒼涼、孤寂的宿命感投射到她筆下的人物長廊里。于是她的筆下有不自覺染上遺少作風而變態的可悲青年聶傳慶,有被金錢扭曲人性致使內心深處親情愛情全然泯滅的曹七巧,還有白流蘇、寶絡、葛薇龍等大批舊式的大家閨秀,因為世家的沒落而陷入婚姻的困境。
身為名門之后,加之自身才華橫溢,張愛玲不自覺地與別人產生了一定的距離感。正是這份距離感,許多人覺得她過于驕傲。人們評價張愛玲都喜歡把她比喻成希臘神話里那個愛上自己的水仙。最了解她的胡蘭成也曾說她“覺得最可愛的是她自己,有如一枝嫣紅的杜鵑花,春之林野都是為她而存在。因為愛悅自己,她會穿上短衣長褲,古典的繡花裝束,走到街上去,無視于行人的注目,自戀是傷感的,而她卻是跋扈的”。
“一個人假如沒有什么特長,最好是做得特別,可以引人注意。我認為與其做一個平庸的人過一輩子清閑生活,終其身默默無聞,不如做一個特別的人,做點特別的事,大家都曉得有這么一個人,不管他人是好還是壞,但名氣總歸有了。”這就是張愛玲的做人哲學。從這一點上來看張愛玲是一個大俗之人,張愛玲甚至以這份俗氣為榮。不過沒有人能像她一樣把大俗變成大雅,把俗氣變成一種特立獨行的藝術,用俗氣譜寫一部震驚世人、風云流轉的傳奇。她的實際與功利,來自于她意識深處的危機感。出身于滿清官宦之家的張愛玲,對朝代更迭之間一個古老文明的走向毀滅,有一種迫在眉睫的恐懼,更有一種洞知先機的預言。她的'聰明讓她意識到個人在風雨飄搖的時代背景下,恰如汪洋里的一條船,在時代的浪潮下,人是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雖然開得太早的花總是易敗,但它畢竟開放過了,勝過來不及開放。
她經歷過兩次婚姻,第一次轟轟烈烈,與汪偽政權里的風流才子胡蘭成。可是以她的才情與傲氣,終究不允許自己是白玫瑰或是紅玫瑰中的任何一個。更何況以她的孤標自隱,胡蘭成的風流自賞,也是不可能永遠琴瑟和鳴的。她在書中對感情之事看得那般透徹,她給每一位世家女子安排了歸宿,可是書中的才女走出來,卻被活生生的現實碰得頭破血流。赴美后第二次婚姻也只是一個安撫她容納她的港灣,一個平靜淡然的歸宿,平淡而短暫。
1972年以后張愛玲深居淺出,埋首研究她鐘情了一輩子的《紅樓夢》。沉靜而無驚。1995年9月一個深夜,她在睡夢中走到了生命的終點,沒有人知道她的離去,她的遺體幾天后才被人發現。許多人可能覺得張愛玲死的很可憐,其實這一切都是她自己選擇設定的,她要的就是沒一朵花,沒有一瓣眼淚送她退場。她要的就是一個人的沉寂、低調的謝幕。
張愛玲,一個世紀的喧囂華麗、風流云散的傳奇落幕了。她死得寂寞,但洗盡鉛華。她并不排斥寂寞。也許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及極度冷清的孤寂,就是最豪華的人在張愛玲面前也會感到威脅,發現自己的寒傖。
張愛玲的作文 18
她是喜歡簡單的,可是她的一舉一動都被我們視為驚世駭俗;她是清絕冷傲的,可是她最終陷入了紅塵,躲不過緣分的考驗;她亦是華麗轉身、不屑塵世的,只是因為那個男人不懂珍惜,不懂來之不易。
世上曾經有過張愛玲,世上也唯有張愛玲了。你可看到,她穿著一身素錦旗袍正款款向我們走來。
少時·孤芳自賞
她是聰慧的,不說她在天津時的伶俐,只在上海灘,她的性子就是深刻的顯出來了。她身著一身素雅的旗袍,沒有夸張的首飾珠翠,面無表情,手中卷著一本國文書,看著、品著。她不漂亮,卻又以一種別樣的氣質讓人頻頻回首。每每下課她便偷偷趁人不備,獨自伏案寫作,作品中融入了她復雜的情感,也只有這時她的表情才豐富起來。據說,在談起她喜歡的小說、電影或戲劇時,她的表情特別豐富,神采飛揚、滔滔不絕,就連靜默時也是面含微笑,那時,你幾乎會忘記她是一個孤傲冷漠、童年陰暗的女孩子。她寫作的身影,仿佛是超脫了塵世,獨立于世界的彼端,似乎觸手可及,其實遠不可捉摸。燈下刷刷的筆觸聲,代表了她的文思敏捷與她深沉卻暗濤起伏的心。老師的贊揚,同學的欣賞,使她的內心陡然生出一絲驕傲。
青年·癡心不悔
她是深情的,不說她人生中斷斷續續的恩愛情仇,只在胡蘭成那里,她的癡心就已經深刻的顯出來了。她不會忘記這個男人與她相見于他在上海的家,一次閑談,時間竟長達5個小時,這對于無意與陌生人相處、沉默寡言的張愛玲而言,實乃是奇跡。當時她是自己做的鞋子,半只黃色,半只黑色,穿著短旗袍,在別人看來是奇裝異服,卻讓胡蘭成驚艷到了。她言笑晏晏,卻不知她與他從此開始了糾纏。
愛玲曾說過:“見了他,她變的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多么深情款款的話語,任誰都是不能拒絕的吧,更何況是風流倜儻的胡蘭成。后來這個男人無數次背叛,她卻還是愛得無悔,愛得深沉,直到她華麗的轉身,再不愛,只留一句“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你,不會去尋短見,也不會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然后她為了他,放逐天涯,孤獨終老。
遲暮·離群索居
她是孤寂的,不說她與賴雅的情感,只在她最后的日子中就已經深刻體現了,她忠于歲月,尊重生命,讓自己活到雞皮鶴發,讓自己一生執筆書寫。那時她已是秋水蒼顏,她依然在同齡中是高高的,只是越發清瘦了,雙目炯炯,依然有神,她住的公寓與世無爭,一月才開一次的'郵箱,回回都是滿滿的。她幾乎不出門,只是書寫,書寫自己的憂苦,書寫自己的情感,書寫自己的人生。她回憶自己的人生歷程,把它用筆記下來,直到死亡,她的手中還有一本永遠不會完的《小團圓》。1995年時,她走了,走的那樣不知不覺,無聲無息。
民國秋雨在微潮的空氣中漸漸停息,曾經喧囂于世的傾城之戀在時間之流里,緩緩隕落,她從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看透了世事,她用她最決絕的方式再現了怨女。
誰還能看到,那從遠方深深巷陌里款款走出的她,慢慢清晰,又慢慢模糊至消逝。她的作品里,滿是她的文字、背影、情感,從她的語言中,我讀懂了她,那個美麗的她。
張愛玲的作文 19
我隔著一個世紀的門檻讀她。她的文字如青春般馥郁芳香,可剝開后,卻發現布滿了傷痕。她的文字如晚秋凋零的花,或許也稱之為殘枝敗葉,在飛舞著灰塵的黑暗走廊上盛開。
——題記
夜上海,紙醉金迷,曖昧的胭脂紅,一如她精致旗袍上綻放的放肆玫瑰。她描上一支彎彎的黛眉,輕抿薄唇,帶著一身傲氣行走在那個荒蕪的時代。繼而宛然一笑,眉梢眼角是說不盡的風韻。著上一襲織錦旗袍,做一個平平淡淡的女子,以絕佳的才情,為無數世人寫下挽歌。話里幾分真誠,幾分戲弄,終究是無人能懂,她便攜著一個時代的悲涼,匆匆退場。
她是個傳奇。她的文字,細膩華麗,卻帶著與生俱來的傲骨和冷淡。“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最荒涼的句子,因為牽手之后是永久的放手。”愛玲這樣說。一季繁華,一生荒涼。張愛玲畫著精致的妝,卻非常悲涼,低眉抬眸間隨口詠出的句子,不鋒芒畢露,卻挑明世間冷暖,字字撥人心弦。一針見血,就如她的性子一般。
她出身名門,卻高呼自己是小市民。她悲天憫人,卻冷漠無情,不在意他人半分。她通曉世俗,卻我行我素,自持清高。她細細與讀者談天,卻總隔著一張薄薄的書箋,讓人無法窺探她的內心,看不透她。或許她自己都看不透,張愛玲是個怎樣的人?
矛盾?的確。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和她,很像。
愛上張愛玲,似乎是為了某句話,從此便覆水難收再難自拔。依稀記得,偶爾翻到一本《張愛玲語錄》,暗緋色的書皮上積了薄薄的一層灰,用手掃掃,便露出四邊仔細描的細細花紋。翻開扉頁,黃褐色的紙頁上,短短淺淺的一句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我不禁啞然失笑,這人竟能洞察到蕓蕓眾生背后空洞的悲哀倉惶,大聲指責‘生命’的不是。這倒讓我新奇不已——畢竟歌頌生命至上這種文章,那些迂腐的老夫子早就寫了無數遍。
她的文字是傷痕,刻在心尖上的傷痕。在某個靜謐的深夜,傷口撕裂開來,大片大片的血液涌出,絢麗的紅,與記憶中那個黑暗的時代格格不入,在血液凝固后,露出的是眉心一點朱砂。她的文字是雕花的籠,是素宣上一點墨痕,是終生逃不開的宿命。此事,是緣是劫,自是我該受的,怨不得旁人。
瞬間都歸于波瀾不驚的一片朦朧里,把時間輾轉,輾轉便是流年。張愛玲,拂了拂肩上雪青絲絨披肩,扯起嘴角,月下的她,斂了眉眼,衣領上織金的花紋溢滿了銀色光輝。她的笑劃碎那片為誰而完整的蔚藍,樹梢的花穗子剪了一地陽光碎片,匯成誰記憶中最皓大的溫柔。她的.美,像老舊的棉衣梅紅里子上,毛絨線的一圈細碎的光暈,舉手投足間,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韻味。一片韶光,過目難忘,低頭不語,欠思量,終抵不過流年葬。愛玲伸手折一枝海棠,海棠怕被人窺了心思,舍了一身淡香。她的手指輕輕摩擦杯子上細細的金色花紋,眼眸深處滿是化不開的溫柔。
《流言》是我最愛的一本書,不如她其他小說的文筆生動,這本書中的文章似乎絲毫沒經過剪裁與潤色,但是讀起來,說不出的舒服。張愛玲總是輕易說出你心底最深處的觸動,卻又禁了聲,只留抹不明的微笑在上揚的嘴角。
我站在一望無際的銀河中,不哭不泣,那么多星星,沒有一顆屬于自己,卻不妨攜著韶光,帶著些許細膩的質感,悄然離場。在誰的青春中留下最濃烈的一筆,不完美,卻堅強。含了笑緩緩回頭,輕言道:“沒關系,這些日子,我與她一起走過。”
張愛玲的作文 20
一直是喜歡張愛玲的,但不與人說,是竊竊的喜歡。真的、假的,愛她的人太多,談她的人太多。意志也多,只想一個人。
看秦漢和林青霞的那一場傾城之戀,看胡蘭成的《今生今世》里的張愛玲,知道喜歡一個人是必段保持一定的距離,隔著煙霧,反倒自然,但人都是這樣,從心底的喜歡,克制不住,只要有可能,還是想看有關她的一切。
胡蘭成寫了那么多那么多,都是叫人失望的言語,張愛玲的晴天白雨,石破天驚,正大仙容――只是自嘆,這一只華麗濃重的筆背后竟是那么一個堅定不移的女了,這么聰明的女人,這浮世看是看透了,但還是要執著鮮艷地活著。看透了,依然掙扎,苦的是自己。
愛上胡蘭成,但不介意別的女人也愛他,這是假的,終究還是讓他選擇,終究還是敗給別的女人,被拒絕的女人是悲哀的。便何況是這樣一個驕傲的女人。所以她說,她以后不會再愛人了。然而異國再嫁不知是不是對自己的嘲笑和諷刺。想,任何堅定的女人其實都是矛盾的,堅定是因為自尊,自尊給了別人,重重的矛盾便留給了自己。看她的文章便覺得她是有很多小情小意的人,但是再看又覺的她是最絕情絕意的人,世事洞明皆學問,這樣的學問不要也罷,什么都被讀懂了,活著又是為了什么?若是去做了圣人,怎能嘗這世人的愛、情、情、愁與冷暖秋冬?愛他的男人也走了,錦繡華衣又穿戴于誰。自許的驕傲都敗在了求他決擇的腳下,拿什么給自己繼續生活。胡蘭成是她關于愛情的所有理論,接來的人生怎樣去駁回。所以胡蘭成之后她不寫了,那個男人拿走了她所有的理論和信仰。胡蘭成之前的避人或許有孤芳自賞,但是他之后的避世大概只是因為無邊的絕望和自我保護了罷。她自己說,眩爛之極,歸于平淡,但是她會甘心這平淡嗎?
胡蘭成寫詩給她,她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她付出的是愛情,胡蘭成給的或許只是欣賞,說她很少與人往來,所以她是孤獨的,這孤獨里有自尊,有自憐或許更有對世事的.傷心,所以就因胡蘭成的這份相知,便可以愛上他了。但是張愛玲懂得這份距離的,就像看到好東西,她不買,記著記著就記到心里也便成自己的了。她叫胡蘭成不要去看她,但是她又送他照片,告訴他,她變的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自尊的矛盾。大概在愛著的女人都會變得卑微的罷。
張的小說里滿滿的都是物質與顏色,所有物質的繁華大概都是因為對人的絕望罷。所有被說出來的到底都是卑微渺小的,所以,張愛玲把她的男女私情都淹沒在驚世駭俗的大戲大紫里,但這一抹亮色依舊是悲哀的勢單力薄,她的悲哀沒有眼淚。她的矛盾五體投體。不敢愛,因為怕,說無所謂婚姻,其實很知道他的份量。不敢恨,因為自欺,明明看透,還要假裝,但還是喜歡她的,喜歡她的小說。
張愛玲的作文 21
滬上煙雨漸行漸遠,入秋的風把這個城市修理得那么清涼,涼透了的讓人不禁贊嘆幾聲。這個城市在薄薄的歷史塵埃里,摻雜了辣椒的火熱又投入了砂糖的顏色,輸于嗅覺的熱淚盈眶,收于味覺的咀嚼,而偎依在屋檐斜窗旁穿著旗袍的女子似乎詮釋了它的全部!
夢!尋夢!有時候夢就像浮在樹葉間薄薄的紗,美的時候又是那么輕易的破滅;有時候就像千年塵封的秘密,沉沉的入海。在未解開潘多拉魔盒之前,每個人似乎都是天才,都在放飛思維的翅膀,飛翔、遠航!
她也有一個夢!關于一個天才的夢,一個女孩是那么渴望世界的微光,就像北極的極光的一樣神奇、絢麗多彩。這個夢,或許也就是因為這個夢,為了這個夢,她苦苦的在人生黯淡的時候走著、走著!孤獨、寂寞都不怕。
即使世界給不了現世安穩,我們也要給世界一個精彩。也許你會艷羨她的身世,與那么多的布衣百姓可欲而不可求得的脈絡,千絲萬縷!事實卻是那樣的截然不同,童年的張瑛寄宿在學校里渡過,母親又不在身邊,所以姑姑的牽絆成了她兒時最深的回憶,苦卻快樂著也只是那個時候給予的.饋贈。
溫暖!有時候只是在你跌倒的時候,有親人出現時的熱淚盈眶感動;堅強!有時候只是在你跌倒的時候,無人問津時強抑住眼淚的苦澀。在冷冷的心里邊容納過的風雨也變得冷澀,也許只有文字輕彈慢訴,才會足以療傷。所以她沒有停下來過,筆尖總是流淌著涓涓文字,潺潺如流水,好似那埋藏在心底的情愫,明凈的可以照得見人影。
一爐沉香,就是一段文字,一個輕聲慢訴的低低私語!一爐沉香的時間仿佛已經過去萬重年光。不幸如她,不幸的文字里的她還是年紀輕輕就必須經歷塵世紛擾的她,有時候看她的文字,錯落的將自己幻化成了故事里的一團煙剎。
她是那么的努力、堅持,也許在不幸的環境中成長的人,最懂得該以什么樣的姿態去綻放,所以在未能赴圣約翰大學的她去了香港大學,繼續探尋那夢,據說美麗無瑕的縹緲。戰爭的烽火點燃,易碎的夢似乎只是在半空中停滯的螢火,點點看不到前塵。也許于她,也只有文字才是最好的藥,可以療傷,慰藉那心中隱隱揪心的東西。
筆能生花,墨紙里飄灑的點點流沙,只覺得那么美,特別是在最后一顆星辰慢慢升起的時候猶其美。不停地寫,不停地寫。《等》的《花凋》,等到《愛》《走!走到樓上去!》。忘不了的畫是紅玫瑰和白玫瑰身上裝飾著的旗袍翩翩走來!
愛情!之于任何人都是那光和熱,觸及到的是那么怦然心動。
冷得像風,在亂世中小心翼翼的行走著,給你一雙手緊緊的相扣,那該是多么的令人心動。怎敵得過許“現世安好,歲月靜好”的許諾!真的,那個時候,冰冷的心也暈開了霧氣,朦朧中的醉意最是識得真情。前方道路坎坷的似滂沱雨下的泥濘,也不顧的去愛。即使到了最后還是放不下,她嘆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至于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或許那個時候也正值是秋天,也是一場雨。這場雨下得很猛烈,也沖刷了他們曾經的傾城之戀。“世鈞,我們再也的回不去了,對嗎?”真的回不去了,過去就讓它過去吧!短的是人生,長的卻是磨難。
唯有淡淡的文字,文字在深深地夜色里那么乖巧的聆聽者你心底的吶喊!甜也好,苦也罷!
字字珠璣,她的文字那么痛徹的描摹著前世今生。人生是蒼涼的手勢,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結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還長得很。還是在秋,這涼開始漸漸來到,在洛杉磯的家中她輕輕的走了,像風一樣的輕!她走了,故事沒有結束!
好恨!好恨!沒能早生半世。
張愛玲的作文 22
民國是一場煙火般的絢爛,華麗后卻轉瞬即逝。即便是孤傲的張愛玲,也在時光中掩上了風塵。可我還是喜歡她,虔誠地在一頁又一頁的書頁里尋她,覓她,知她。
喜歡她年少時的孤芳自賞。她出身于沒落的貴族,父親抽,納妾。也許是因為這樣的生長環境,讓她生性孤僻,很少與人交談。在香港的大學里,她形單影只,薄弱的身段帶著一種無言的堅韌。她是繁花的'一抹純白,是凡世喧囂里的一份安然。她將自己年少的情感寄托在學校圖書館中,在這里讓歲月緩慢流淌。文字是她的知己,寂寞與她相依偎。我喜歡這樣的她,著一身旗袍,年少風華,文字冷艷,性情孤高。
喜歡她青年時的癡心不悔。恰好在人群里遇見了他——多情的胡蘭成。她甘愿為他,落在低低的塵埃里,開出花來。只可惜流光不解風情,無端負了年華。胡蘭成是一杯毒酒,她卻偏偏要飲下。她在塵世里等他,等過了一場又一場的殘雪,看慣一場又一場的離別,卻沒有等來那個男子。等到桃花灼灼,等到落梅紛紛,等到倆人淡漠了曾經的滄海誓言。最后的愛戀與離別不過化為煙塵,隨風而散。我也喜歡這樣的她,就一身旗袍,柔情萬丈,文字深邃,奈何世事悲涼。
喜歡她暮年時的離群索居。她輾轉四方,冷暖獨嘗。光陰將一切消磨殆盡,只剩下淺淺的一聲嘆息。最怕流光催人老,老到不能動彈之時,連回憶也是悲涼的。她放下了塵世的包袱,隨心所欲開始流浪。她掩上心門,從此不問外界車輪滾滾,人海彌漫。數十年光陰,此后于她不過是幾度花開花落罷了。她像舊式留聲機般,重復旋轉;像種在深深庭院的梧桐,守著殘缺歲月,遲遲不肯老去。我還是喜歡這樣的她,襲一身旗袍,遠避塵囂,文字平和,隱于紅塵。
清絕如她,冷傲如她,世間曾有張愛玲,世間唯有張愛玲,她只有一生,她窮盡一生,在那個民國,用天才般的文字,書寫了一段段冷艷的柔情。
張愛玲的作文 23
夜里的上海,雖霓虹耀眼,但卻無法抵擋夜的寒冷;雖歌聲香艷,但女子蒼涼。
玫瑰盛放的旗袍,滴滴香水,折折疊疊的洋傘,一浪浪歌聲構成了屬于你的歲月,你的人生如戲,裙裾飛揚,風過塵香。
你的文字總帶著絲絲哀傷,讓我陷入無盡的蒼涼,我不知道這是否與你的家庭,你的童年有關,它們就如一顆永不發芽的種子,干癟又羞澀的埋在你心里最柔弱的角落。當你成為憂郁少女,在你面前重復的是子夜過后上海的凄涼,但我知道它們也成就了你,讓只有十幾歲的你就寫出《霸王別姬》,那時的你字字尖銳,一句“我喜歡這樣的出鞘”讓我感到了那其中的'無奈和解脫。
瑰艷的大上海如何容得下一代才女的冰清玉潔。你美麗而不招搖,世故而不賣弄。這樣的性格,讓你一生都躲在繁華的背后。你出生在那里卻不屬于那里,于是便有了你在常德度過你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在那里你品著鹽水花生,為《傾城之戀》寫下了這樣的結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你用敏銳而冷酷的筆觸,寫出了一個個傳奇,但卻又感到絲絲溫柔,平凡的愛情故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時的你,嘴角上勾起的弧線在歲月中變得模糊。
受傷后的你遠赴美國,從尖銳變得溫和。從《金鎖記》到《怨女》細膩入微,沒有了從前的犀利,但悲情依舊,在《金鎖記》中你寫到:“現在的月亮不比三十年以前大、圓、亮了。”
也同是在一個中秋,你悄無聲息的離去,那晚的月亮一定很圓,很亮。你要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人等你,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在什么時候……”這些話語帶給我無盡的遐想。
張愛玲的作文 24
朦朧煙雨中,你撐著紙傘緩緩地從那條孤僻幽深的小巷向我們走來。隨風飄起的裙擺,裙擺下隱約閃現的筆直雙腿,那婀娜的身姿,那清冷的氣質,那微微抬起的臉,歲月不但沒有讓你變得蒼老,反而讓你更加成熟,充滿魅力。
胡蘭成曾夸贊過張愛玲是民國時期的臨水照花人。她的確是,她那姣好的面容以及那滿腹詩書的思想,足以稱贊她為臨水照花人。但她是寂寞的,她和她的寂寞在塵埃中開出花朵——靜默、絕世、孤傲。
她曾說過“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她和胡蘭成的愛情,縱是情深,終是無果。即使她曾和胡蘭成有過一紙婚約,曾許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誓言,但終究因為胡蘭成的多情,幸福從此煙消云散。他在她的陽光沐浴下冉冉而升,她在他的無情下枯萎凋謝,一掬明月終究是鏡花水月中。
她因為懂得胡蘭成的本性多情,所以她選擇對他慈悲。浮世流年再相逢,已是萬紫千紅皆開遍,我感嘆她對胡蘭成的好,即使最后分離了,她仍在幫助他,即使次數不多。每一朵浪花都在詢問,她為什么這么決絕,這么心狠,這么不留余地。多希望是一場誤會,待詮釋清楚,還有重來的機會。可滄海之上,永遠也釣不回逝去的昨天。
她從小就愛看書,為她深厚的文學底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看過她的一本書,名為《傾城之戀》對里面的故事印象深刻,同時也不禁潸然淚下,從那時起我便愛上了張愛玲,愛上了這位文學史上的奇葩,愛上了這位民國時期的臨水照花人。
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蚤子。”我好想問問她:“你的生命里到底經歷過什么?才會讓你對生命有如此透徹的領悟?”她定是不會說的,有些事,她想永遠深埋心中,不去碰,她也就不會痛。
驟暖忽寒的紅塵,總是需要一些唯美和凄涼的故事來裝點,張愛玲的晚年孤苦無助,去世后一星期遺體才被人發現,她的離世該是多么辛酸,繁華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她的無助。
她在文學史上的驚艷綻放奪得了我們的眼球。煙火綻放,美麗無比,只是再璀璨的風景也只是驚鴻剎那。
一場雨過后,她緩慢轉身,步伐從容的踏上那條小路,孤傲的身影消失在那條孤僻幽深的小巷深處。世事洪荒,滄溟萬里,走過去了,便山青水靜,云淡風輕。
張愛玲的作文 25
看著夜月在云里穿行,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覺得世界一切簡易得就是一物一心情而已。
這幾天,看了一本張愛玲的傳記。傳記以張愛玲的生平所居為引,交錯繁雜的人名和地名,已然成為了歸于安寧的愛玲的浮云游客。而我,則細細構想著書中人物各自的模樣,哪個風度翩翩,哪個溫柔嫻婉,哪個又是歇斯底里。
他們匆匆的在愛玲的一生留下過痕,是那個偏執、高傲、單純、頹圮的女文客筆下的縮影。
張愛玲家的這一脈,在這個世界上,落得白茫茫的一片好不干凈。《紅樓夢》里的榮寧二府,千金散盡,還留下一個曹雪芹寫得一部傳世文字。李鴻章家族在百年之后,選擇了張愛玲代替這個家庭活下去。張愛玲的筆,是祠堂牌位前的香火,于腐朽里面,生長出一些尖厲和冷嘲來。敗落的家庭,醉生夢死的中國,何處又是她漂泊的歸處?
1995年,張愛玲擱下正在改寫的小說《小團圓》絕食自殺。據說,臨死前,她對著墻壁上的影子說話,她說,那是她的母親。她的一生,似乎與母親扯不開千絲萬絮。假若沒有母親的轉身離去,也許張愛玲,會逃得開那梅毒的'畸戀。沒有那些細膩的心思,也許也生不出那樣的張愛玲,可最終,這顆冉星,還是隕落了。
愛丁頓公寓65室,胡蘭成用一張拜帖,薄薄的一張紙,開始了《小團圓》里的邵之雍。一個世界可以生生相惜,亦可以老死,不相往來。
張愛玲成為過街老鼠的時候,胡蘭成逃難歸來,母親也從歐洲回來,她把手中攢著的四兩黃金,挪出了一半給胡蘭成,是放到妹子胡青蕓手上的,胡蘭成看到了,也沒有做聲,以為很是應該。
在美國,莊信曾沒有任何功利地幫助過她,張愛玲滿心感激,卻又不知如何感激,從母親的百寶箱里拿了一塊王莽時代的銅錢要送予他,莊信自然是君子,知道那是個寶貝,細細地把玩了一陣,微笑著還給了她。可恨胡蘭成并不是這樣。
兒時的黑屋,母親的離開,還有以后生活中的種種大波大起,張愛玲是真真的不幸,而她的感情,亦是千瘡百孔。
有人說,中國的小說沒有英國式或德意志式的悲劇,但《金鎖記》里是有的。生命痛苦的本質彌散出一種銷魂的魅力,它以一種寂靜主義的方式表達對生命本身透徹骨髓的悲劇感。
居住在美國的作家與李黎去了張愛玲在美國最后的居所。
她說:“我是去了的,還拍了照片,她是一座孤島,i want to be left alone。”
我是她生命中的遲到者,也許以后我們再也牽不到她的手,也許她的過痕也會隨著歲月淡去。
但我們會記得她最初的那一句——低入塵埃。
我在街沿急急走著,每一腳踏在地上都是一個響亮的吻。
張愛玲的作文 26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已是被人爛熟于心的作品了,講到男人和女人,她就說: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兩個女人,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他的白玫瑰,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張愛玲贈之一句“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一朵花來”,胡蘭成只是“端然地接受,沒有神魂顛倒”。
胡蘭成以為“我與愛玲亦只是男女相悅”,與責任無關,與廝守終生無關。
胡蘭成以為張愛玲說:“我想過,你將來就只是我這里來來去去亦可以”,就當如此而放縱自己。
胡蘭成以為“我與愛玲只是這樣,亦已人世似山山不厭高,海不厭深,高山大海幾乎不可以是兒女私情”,便與其他女子談情說愛,流連花叢。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戀情,雖短短三年,卻是她一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她也曾是他的朱砂痣,她也曾是他的明月光,她在他的心中,也一樣是經歷了蚊子血和飯粘子的那個漸變的過程,而他,曾經也是那樣的努力,真的是努力,把她一直當成那縷明月光,只是,他也同樣的無能為力而已。
《半生緣》的那句“我們再也回不去了。”何嘗不是在說自己。“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成了一場玩笑話。回不去的,除了歲月,還有自己。
張愛玲自己,終究也是不甘心的罷。她那樣的女子,滿腹才情,要甘心也不容易。這世上比她平凡的女子,都可得到平凡的幸福,憑什么又要她甘心。于是,終究是一場悲涼的人生。但誰又能夠,說甘心,就甘心了。此情可堪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以前聽過一句話:如果我不喜歡你,你就沒辦法傷害我。原本正常的人,喜歡上誰每天患得患失,使生活脫離了原有的軌道。怕傷害怕分離,想背地里做很多事也怕站得越高摔得越嚴重。回頭一顧竟然沒有了原本的自己的模樣。遇見你似乎是最美的事,也是最壞的事。
時間和距離總有辦法將那一粒飯粘子變成床前的明月光,亦將那顆朱砂變成一抹蚊子血。曾經窗前的明月光,也很美啊,曾經心口的那顆朱砂痣,也很美啊,都曾經被人好好相待過,雖然,都只是曾經而已。
是誰的紅玫瑰,就有可能是誰的蚊子血,不論何種,都要有自己最美的姿態。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了。這次的決定,是我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如此的決絕,便是張愛玲的驕傲。
若甘心放低自己,襯誰的高貴,那是我的甘愿。若我不愿,前事皆可廢,當流逝。
張愛玲的作文 27
那一塊天空,沒有任何云的點綴,卻也十分誘人。素潔的讓飛機都不忍心劃破那純潔的天。
深情地凝望著,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張桀驁不馴的女人的臉。細細的眉毛,小小的眼睛,簡直就是一個中國剛烈女性的代表。
“生命是一席華美的袍子,上面卻爬滿了虱子!”她曾經用這樣的語言來詮釋自己華美凄涼的一生。
我們都不會理解她的所作所為,可以這樣說吧!湖南女性的剛毅全都體現在她的身上了。她的一生,像一個傳奇故事一樣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中。我肯十分地確定,世上沒有第二個女子可以和張愛玲一樣像一朵妖艷的紅玫瑰活在這個給了她沉重打擊的社會上。
張愛玲出生在上海的一個較為富裕的家庭,但她并不熱愛這個家。她的親生母親離開了這個家到國外生存去了,父親找了一個女人,繼母對她還不錯,經常在親戚面前夸張愛玲的文采有多好,但是她的繼母太自私了。她大圣瑪利亞女校畢業后,本打算到英國留學,當她把這個決定告訴父親時,不僅沒有得到同意,還遭到了繼母的冷嘲熱諷。當時她家因要支付繼母和父親抽鴉片的`錢,所以拿不出錢送她出畫留學。被拒絕后的她十分失望,對父親和繼母的態度也就冷淡了多。
有一次,張愛玲與繼母發生沖突,被父親毒打了一頓。自從那時,她就有想要逃離這個家的念頭,但父親早已下令將她禁錮在房間。在這個房間里,她得了痢疾,在父親的注射抗生素和仆人的照顧下,她終于恢復了健康。一年后,張愛玲沒有辜負自己為逃跑的準備,她終于離開了這個家。她在上海生活了幾年,成了當時上海最紅的女作家。
她一生中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她在胡蘭成那里得到的愛情是一連串深深的傷害,而不是幸福的生活。我始終都在思考,像張愛玲那樣聰明的人為什么在愛情面前也會萎謝?
生命里各種各樣的挫折,早就使她有了一個自己的世界,沒有人會懂。
我會永遠記住那份盛名下的蒼涼,那份蒼涼在我心中永遠都是一種令人驕傲的女性美。
張愛玲的作文 28
每一個人都曾有過一段繁華歲月,每一個歷史長河中走過的人都曾肆意的在歲月的紛紜中奔波,有些人之所以被我們永遠銘記,是因為他們所為時間的珍貴。正是他們對年華歲月的執著,才譜出了一曲曲動人的頌歌。
張愛玲是民國時期的臨水照花人。她是那么有力量的人,一直以來他給世人展現的總是孤傲倔強的一面,可誰又曾知道她的青春卻活在了自卑與艱辛中。張愛玲是官族后代,繁華的物質生活給予了她幸福的童年,可是就是在舊社會的'摧殘下,一家人坐吃山空,只靠祖上的財產濟日,父親又染上毒癮,母親向往自由,不堪屈辱,竟棄兩個年幼的孩子,獨自遠走他鄉。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小小的張愛玲就在這般痛苦的輪回中掙扎。父親雖然頹廢墮落,但不得不承認,張愛玲的文學上的造詣也是因為父親的影響。曾經有一次,她因繼母的詆毀,遭父親毒打,囚禁,可她不甘心就這樣沉淪下去,連夜逃走,在姑姑的幫助下,繼續深造學業。
在香港上大學期間,她因為物質的貧乏,時常在同學面前無法抬頭。給她精神上寄托的只有手中的文字,還有那顆渴望出人頭地的決心。即使最難過的歲月,她也沒有向命運低頭,她高高在上的成績令曾經的對她不屑的同學刮目相看,即使過著最凄清孤獨的生活,她也收獲了最珍貴的友誼。
遇見胡蘭成,是她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將一顆心完全向別人打開,可誓言終究靠不住,她還是又一次被離棄。張愛玲曾經說過,人生有三很,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她太過與寬容,恨也僅此而已。他太過無爭,就算散場后燈火盡消,他也不愿再去計較。
失意時總是萬分感慨,她開始了《小團圓》,只是遺憾《小團圓》始終未了,那更不是她自己的心愿一直難了。憶往昔崢嶸歲月,她是十里洋場的高貴小姐,縱使成為異國他鄉的流浪老婦,她的心也分明是有情有義。與其說是張愛玲的文字成就了她傳奇的一生,不如說是她執著于每一段繁華歲月,不曾辜負每一次付出,才讓我們后人永遠稱贊她的傾城往事。
張愛玲的故事就說到這。今天我真正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如今正值青春最好的年華,正直人生最光明的長途,當年華還在,青春不老,我們又都站在了人生哪一個十字路口上。用筆去執著書寫那未曾老去的年華,給自己成長歷程一份回憶。
一米陽光傳遞一份溫暖,黑暗中跌倒,堅強里苦笑。只是因為青春還在,所以夢想一直在路上。當年華未曾老去,青春沒有散場,留給幽暗的歲月幾分值得的珍藏。希望我們也能珍惜每一段不平凡的時光,不辜負我們走過的每一段繁華歲月。
張愛玲的作文 29
張愛玲是一個很奇怪的人。文字風格像是繞過了五四時期,平日里穿一身艷麗的旗袍便可無所顧忌地上街。她拍照好似總愛插著腰,或將頭仰高45度。晚年時她手拿一份報紙安靜照像,報紙上赫然印著“主席金日成昨猝逝”,引許多人猜測她是否想從中傳達什么信息。
但她的孤僻怪異也并非毫無理由,生在那樣一個晚清官宦家庭,里頭人人都做著前朝遺夢,當然,這個“人人”里頭并不包括她和她的母親。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孤僻怪異,讓她活得比別人要灑脫一些,沒有舊家庭的桎梏,她便可以在世界上隨心所欲,大施拳腳。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張愛玲,教會了人們怎樣在不幸面前孤高淡然地活著,不是像五柳先生一般避世歸隱,而是不急不躁,淡然處之,默默抵抗上帝安排的同時也不失了風度。
有人說張愛玲的文字似酒也似劍,令人心醉,可又能在字字珠璣中感受到獨屬于她的.一份冷漠與鎮定。但我卻不覺得。我從她的文字里,感受到,學到的并非是那寒光,而是熾熱,是那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坦然。她曾這樣描寫死亡與生命:“要是真的自殺,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卻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無限制地發展下去,變得更壞,更壞,比當初想像中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她這般冷靜,對死,對所謂自殺這樣不屑,但回過頭來,她卻十分坦然地寫出生命的可怕,透出自己的一絲不安。可她在某時某地又充滿生活情趣地說:“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她不怕回憶,甚至可以說是迷戀著回憶,她內心的熱忱讓她不愿只對生活淺嘗輒止。她教會了我何時冷靜自持,何時滿懷熱忱;她告訴我人心和生活都是多面體,不同面的亮度都不同。
她令我明白,不懼怕,是對陰暗的最好反擊。師從張愛玲,師從上海灘一顆璀璨的夜明珠。
張愛玲的作文 30
倒上一杯冰水,握在手中,涼意是襲人的,就像張愛玲那冷冷的話語。在煩熱中,冰冷人們的頭腦,溫度會不會下來,就看你懂不懂了。-題記
我第一次認識她是在《天才夢》中:“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視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目標。”文字中透出的那股子傲氣和逸世獨立的霸氣叫人很難聯想到那個孱弱的'女作家形象。我深深地迷上了,這便是張愛玲,孤傲又出色,她讓你覺得離很遠,又很近。
她出生于貴族家庭,小時候父母離異,父親打罵她,后母嫌棄她,她十幾歲就離家出走了,二十幾歲《第一香爐》、《金鎖記》相繼出版了,奠定了她的文學地位。然后她又愛上了胡蘭成,最后只身定居美國,郁悶而終。女作家的一生道路十分坎坷,所以她對生命的態度無疑是悲觀的,如同她的作品,荒蕪、傷痕,但她的風格打動了讀者,她是不會孤獨的。
要說最喜歡的,無疑是張愛玲17歲時發表的《霸王別姬》了。它不知被多少的人搬上銀幕、舞臺,一次次被演繹。虞是一個貞潔烈女,但她一樣是個女子,張愛玲正是抓住了虞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心理。見慣了血腥場戰的虞并不怕死亡,但她害怕在失敗后會被敵人侮辱,也怕項羽做了皇帝可能會不記得她;也可能項羽會一直寵她,但她只有一個端莊孝德的稱號,她人生有何意義呢?這是虞的內心獨白,這一描寫使人物立刻血肉豐滿起來了。
故事的結尾十分凄美,讀時就像看了一場無聲的電影,讓我的靈魂穿梭千年,見證了最美麗的死亡。
胡蘭成說過,張愛玲的文章明亮的一面是銀紫色的;晦澀的一面是青灰色的。我既喜歡銀紫色的一面又欣賞青灰色的一面,兩色的統一才是完整的張愛玲。
張愛玲的作文 31
提起張愛玲這三個字,提到張愛玲這一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張愛玲,她是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1995年9月她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
我眼中的張愛玲,她的童年是極其不幸的。作家張家玲原本出生于一個背景顯赫的家庭,可惜好景不長,家道敗落,父母由于感情破裂,導致最后以離婚收場。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離異的家庭里,最受傷的就是孩子。這句話說的一點兒也不錯,作家張愛玲的童年就是生活在這樣一種缺乏母愛、沒有親情溫暖的家庭里,她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是值得我們同情的。
我眼中的張愛玲,是一位天才兒童作家。1927年那一年的張愛玲才年僅七歲,她就開始進行了小說的創作。十二歲開始她就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文學作品。七歲對于我們來說,她還只是一個小孩子,但是她卻通過尖銳的文筆創造了一篇篇小說,作家張愛玲是一位天才兒童作家由此也就可見一斑了。
我眼中的張愛玲,是一位自強不息、勤奮好學的作家。童年的`不幸遭遇,并沒有使張愛玲一蹶不振,她沒有抱怨生活帶給她的不幸,相反之她發奮圖強、努力讀書,她以遠東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英國倫敦大學,但是日本侵華的炮火阻斷了她的行程,她只好轉入香港大學,日軍的炮火只能阻斷她的路程,卻阻斷不了她求學好問的決心,在香港大學期間,她的功課門門都能考第一。從她的這一點勤奮好學來看,我們就可以看出張愛玲能成為一名著作的作家絕非偶然,而是跟她自身的努力分不開的。
我眼中的張愛玲,她的作品具有更為鮮明的女性主義特征。在她的筆下,她所寫的人物主要以女性為主。她本著從女性本體出發,懷著對經濟和精神上缺乏獨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關注,寫出了一部部不朽的佳作。從張愛玲的這一點來看,是非常可貴的,要知道生活在那個年代中,女性是沒有地位的。但是從她的作品中,我們就不難看出一個充滿女性氣息的世界。由此可見,張愛玲不僅是一位作家,她更是一位以女性為主的作家。
我眼中的張愛玲,是一位以現實為主的作家。張愛玲認為,真實是一切藝術創造的生命!在張愛玲的筆下,她的作品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她所寫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她本著以真人真事為主來寫作。在她的小說集中——《傳奇》,就可以明顯的看出這一點,而這一本《傳奇》只是她所有寫真事的小說中的一個縮影。在我看來,只有以真實為主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動人心。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作家張愛玲的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據了一個獨特的位置,正是因為她的作品足夠真實和感人。
這就是我眼中的作家張愛玲,她是不幸的,她生于亂世,從小就失去了家庭應給予的溫暖。但是她又是偉大的,她沒有因為家庭而自暴自棄,取而代之的是發奮圖強,勤奮讀書。更為可貴的是,在她的筆下,她以真實的生活為主、她以女性為題材,寫出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作家陳克華這樣評價張愛玲:世界上有華人華文的地方,就有人談論張愛玲。從作家張克華的這一句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張愛玲”這一個名字從未消失于讀者的視野中,這足以說明張愛玲的作品已經深入人心,人們永遠記得中國現代作家中有這么一位傳奇女子——張愛玲!
張愛玲的作文 32
那個睥睨世間,獨守自己小資情調的女人,張愛玲,香港才女李碧華說她是一只鶴,頭上少了一抹朱紅。
她是愛不得的,愛情畢竟是一味毒藥,她愛過胡蘭成,可那是一座墳墓,撲朔迷離的。愛情也是一道傷疤,很沉默的一種勇敢的青春證明,既倍顯榮光又有少年人的莽撞。她也在暮年之時與瑞荷相戀過,可老了啊,愛情會變得有些滯舊,她也許會想念那轟轟烈烈的快樂,但她是絕不會任人擺布的,就像她的.《小團圓》里那寫下“雨聲潺潺,像是住在溪邊,寧愿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的盛九莉,那個篤信“大器早成”的旗袍女子,那個知曉這世間惘惘的威脅的作家,那個偷偷下樓看自己的書的銷量如何的平凡的女人。
愛玲是一個驕傲的女人,她也是一個任性倔強的女人。
她應該擁有一段美麗愛情的,應該擁有一個等候她到海枯石爛的人。等到水滴石穿、風云變色之際,在一棵單薄的杏花樹下,對她說:“原來你也在這里啊!”
臺灣的林燕妮曾在傳里說,她認為最適合做丈夫的人就是郭靖。
張愛玲的作文 33
家庭離散,生死兩茫。民國本是一個情感被現實麻木的亂世,可在亂世之中誕生了細膩的她。張愛玲捕捉每一絲情感,像是一朵紅玫,在文學史上唱自己的故事。
張愛玲善于通過場景的擺設,來達到種種精巧的暗喻。
在《第一爐香》,女主角葛薇龍第一次去到姑媽家時便這樣寫到:“薇龍一抬眼望見鋼琴上面,寶藍磁盤里一棵仙人掌,正是含苞欲放,那蒼綠的厚葉子,四下里探著頭,像一窠青蛇;那枝頭的一捻紅,便像吐出的蛇信子。花背后門簾一動,睨兒笑嘻嘻走了出來。”
“青蛇”“吐出的蛇信子”將場景染上了些許陰森與恐怖,而姑媽的侍女睨兒笑嘻嘻走出來的形象卻與“青蛇”怦然相撞。姑媽家也確是葛薇龍落入深淵的開始,等到薇龍想回到地面時,卻發現自己早已被蛇緊緊纏繞,再也掙脫不開。
各式各樣的情感似乎是張愛玲作品里的核心力量,也是一根又一根的線,把劇情串在一起。
在《茉莉香片》里被生父和繼母作踐的傳慶,在發現母親在少女時期曾與他的'老師言子夜有過一段感情時,他所體會到的“無名的磨人的憂郁”“絕望的愛”“在他母親心里的一把刀,又在他心里攪動了”。他對言子夜的女兒言丹朱發了瘋的嫉妒與憎恨,以及小說結尾他的爆發。傳慶這一個自卑又敏感的角色以及他一切自私而病態的情感,將《茉莉香片》的每一處文字都填滿。
印象很深的是《金鎖記》里季澤找七巧談話,打算騙取屬于七巧的一份遺產。大段地刻畫七巧內心的反復,剛開始是對內心深處情感的展露:“他也老了十年,然而人究竟還是那個人啊!”而后是憤怒:“他想她的錢她賣掉她的一生換來的幾個錢?”最后是對現實的悲哀:“就算他是騙她的,遲一點發現不好嗎?”
七巧感情的反復,讓讀者真切地貼近了她。七巧心中有對季澤的愛,卻也有對他自私行為的恨意,占上風的還是七巧作為一名寡婦對現實的憂慮。她有狠心現實的一面,但也有面對心愛之人柔軟脆弱的一面,七巧的形象躍然紙上。
細細品讀張愛玲,與她筆下的人物同呼吸,感受書中蘊含的萬種情感。或喜或悲或恨,讓我們的心靈共鳴。
【張愛玲的作文】相關文章:
張愛玲《心愿》作文精選08-07
張愛玲名言06-25
張愛玲經典名言02-07
我的張愛玲作文500字10-10
關于張愛玲的名言01-30
張愛玲的經典語錄04-15
名家之作:張愛玲《心愿》01-28
張愛玲經典愛情語錄「最新」01-19
張愛玲文章優美段落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