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教家風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家教家風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家教家風作文1
中國是禮儀之邦,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一個家庭都有家規,而家規正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體現,更是歷代祖祖輩輩對后人的警醒。
我家有很多家規,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條就是要勤儉節約,珍惜糧食。
小時候的我吃飯很挑食,總是不吃這個,不吃那個,每次吃飯都會剩下許多,這讓媽媽非常頭疼。當時我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直到一次回老家經歷的那件事,我才知道浪費糧食是件多么不應該的事。
一次回老家,看到在院子里鋪散著一大堆我叫不上名字來的東西,媽媽說那些就是高粱,還說別看這么一大堆也只能打一小袋高粱米。媽媽的話叫我倍感驚詫。
吃飯的時間到了,這段時間對我來說是最難過的,因為我總因為挑食剩飯被媽媽訓斥。不出所料,媽媽又給我盛了滿滿一碗大米飯,看著這碗飯我的頭都大了,但是我無法抗拒媽媽嚴厲的眼神,只能硬著頭皮來吃。吃著吃著,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何不叫餐桌和地板也替我吃點?于是,我一邊假裝大口吃,一邊把米飯往桌子底下撥,吃完后桌子上、地板上變成了滿天星。
忽然,院子里的小狗叫聲吸引了我,我放下碗飛也似的跑出院子想和小狗玩個痛快。還沒出屋門,我就被姥爺叫住了。他拍拍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啊,種莊稼很不容易的,你還小不懂這些的,長大就明白了。”姥爺的話和媽媽在院中所言何其相似?明明知道糧食來得不容易,為啥還故意浪費?那時,我慚愧極了,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姥爺看到了我的悔意,高興地說:“我們一起把餐桌上和地板上的米粒撿起來吧,洗干凈給狗狗吃也比浪費強。”我和姥爺慢慢地撿著撿著,每一粒米似乎都有千金重,因為那都是農民伯伯汗水的結晶。
從老家回來之后,我改掉了挑食和剩飯的壞習慣,這讓媽媽很開心,我也真正明白爸爸媽媽把珍惜糧食當做家規家訓的用心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我會背的第一首詩,竟然到現在才真正明白詩中的意思。每一顆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苦汗水的結晶,浪費糧食真的是不對的行為。現在全國都在流行“光盤行動”,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更加應該用自己的行動將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小學家教家風作文2
小草會感謝陽光,照耀著它健康的生長;花兒會感謝雨露,滋潤著它充滿朝氣;魚兒會感謝河流,給它一個棲息地,則我會感謝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一個避風遮雨的港灣,給了我人生的感悟,教會我做人的道理。
一個家,應該有所謂的家訓,這樣才會是一個規矩的家,這個家才會給孩子一定的感想,一定的感悟,一定的思考。當然,我家也不例外,爸爸是一家之主,給我定下來了好多家規家訓。
感恩,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小草感謝陽光的沐浴,花兒感謝露水的滋潤,魚兒感謝大海的懷抱,白云感謝天空的寬廣,我感謝我的嚴父。很小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讓我背誦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他常說:人要學會感恩,感謝身邊的每個人,別人在你有困難時施以援手,你要做的不僅僅是感恩,還要在他人有困難時,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人。我謹記父親的這句話,并努力的完成著。
孝順,百善孝為先。小時候,我常見父親用自己的雙手和爺爺奶奶做著農活,他總是自己辛苦的干著,讓爺爺奶奶回家歇著。每當我給爸爸送水的時候,他總說:先給爺爺奶奶喝,爸爸不渴。可是我明明知道他很渴,很想喝水,卻不理解他的這種做法。我問過父親,他說:我的父母養育我長大不容易,小時候的我不懂孝順,現在我要好好地彌補。父親用他的實際做法告訴我該怎樣孝順,告訴我孝順的重要性。
父親和母親為我遮風擋雨,而我呢,什么都替她們分擔不了。但是,我可以感恩,盡自己微薄的力量,感恩養育我長大的父母,孝順為我付出卻不圖回報的父母,要讓我的父母體會到溫暖,體會到幸福,體會到美好的人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
從家訓里體會到父親對我深深的愛,深深的溫暖,想說:父親,謝謝您的嚴格,謝謝您的家訓,我愛您!
小學家教家風作文3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么”的隨機調查采訪。從被采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范,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于家譜中,懸掛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于蒙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并遵照去做。
小學家教家風作文4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么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周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么贊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么夸獎是因為她長期處于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于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么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盡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小學家教家風作文5
我認為一個家庭良好的行為標準就是家訓,一個家庭所獨有的風尚就是家風。良好的家風能夠體現家庭成員家教和素養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遵守,好的家風才能熏陶出的有教養的家庭成員,家長的言行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極其重要,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小學生家訓家風家教
生活在21世紀,我家不像古代書香門第有成文的家訓。在我短短的12年人生歷程中,除了學校老師,家長就是我最好的老師,在我的成長中媽媽對我的影響最大。小學生家訓家風家教
媽媽三十歲才有了我,就像媽媽說的:老來得子,這是無價之寶哦!”我從小超高超重,爸爸長期在外,瘦小的媽媽力氣隨著我的體重一起長,超負荷的辛苦和操心使她落下了腰疼和神經衰弱的毛病。
在她的呵護下我慢慢長大,記憶中全是幸福和歡樂,她對我始終那么有耐心:我個高幼兒園床小我不睡午覺,媽媽為了不影響小朋友休息,每天趕在小朋友午睡前來接我回家,上班前再送我回園;大班時,寫作業手軟沒勁怕挨批評就哭鼻子,媽媽在旁邊安慰我,寶貝,每個小朋友都和你一樣,他們也是慢慢的越練越有勁的......
由于媽媽審計工作性質要經常出差,把我送進了全日制私立小學-西小,飲食和課外輔導均配有專職老師。但媽媽說這么小的孩子離開媽媽時間太長沒有安全感,會變得孤僻,堅持讓我每天回家,她親自照顧和輔導。為了讓新老師了解我,她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班主任全面的介紹了我,感動的老師也給她回了一封長長的信,并說,你真幸福,有這么好的媽媽。小學生家訓家風家教
后來,為了盡量少出差,以便更好的照顧我,她放棄了專業,調換了工作,把我轉到了她認為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更好的這個學校。
從小到大,只要我感興趣的事她都支持我去研究和學習,從不吝嗇,學書法、薩克斯、攝影......遺憾的是,花了那么多的錢,我都沒有堅持下來,即便這樣,媽媽也很少指責我,只是說停掉了便不會再給你重來的機會,再想學就自己練吧。
小學家教家風作文6
“傳家以孝義為本,處族以仁讓為先。”——這是我們裘氏家族的家訓,也是我們裘氏幾代人的做人原則。
從小,爸爸就叮囑我要牢記并實踐家訓,小時候的我懵懵懂懂,不太理解意思,就沒放在心上。長大后我才真正明白這條家訓的含義。知道了有孝義,會忍讓是作為裘氏家族的人必須時時刻刻銘記于心的。因此,我開始了長久的實踐。
在家里,對待父母要做到一個字——“孝”。每當品嘗完熱氣騰騰的佳肴,我便從品嘗師化身為洗碗工,幫著媽媽將一個個瓷碗、瓷盤洗的一塵不染;每當每周一次的大掃除來臨之時,我便會扛起拖把、掃把將家里的角角落落打掃的顆粒不沾,把地拖得亮如一面明鏡,可以照出若隱若現的人影;每當爸爸媽媽疲憊不堪時,我便為他們端上一杯“解憂茶”,給他們捶捶背,將他們一天的疲勞和憂愁消除。
記得有一天,我和一位好朋友因為一件小事拌嘴吵架了。朋友之間和和睦睦倒還好,一吵起架來可不得了。我們像是欠了對方錢似的,都不停地躲著對方,好幾天沒在一塊兒玩。我悶悶不樂地趴在書桌上發呆,無意中瞟見了掛在床頭的裘氏家訓。傳家以孝“義”為本呢!如果我一直因為一件小事同朋友鬧僵的話,就太不值得了!第二天在教室里,又傳出了我和她嬉戲的歡笑聲……
做到了“孝”“義”兩個字,“仁讓”自然也必不可少了。
有一次,正在收作業本的我猛地感到腳有一陣酸痛,就像有顆石頭從高空墜落下來,不偏不倚正好砸在我腳上,那疼痛讓人無法形容,我可憐地望著泛紅的腳背,抬頭尋找那個踩我腳的人,但他竟然一句話也沒說,若無其事地走了。我正想對他破口大罵,將他帶去辦公室“喝咖啡”。可又想了想,也許他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踩到我又沒發覺罷了,就不要這么斤斤計較了,做人應學會“仁讓”,于是,我收起了自己的憤怒。
“傳家以孝義為本,族以仁讓為先。”這句裘式家訓永遠回蕩在我腦海里。
【小學家教家風作文】相關文章:
1.家教家風的作文
2.家教家風作文大全
3.家風家教作文精選
5.我的家教家風作文
7.好家風好家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