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精選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假如我是作文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1
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身為人師,就如同學生們的父母,要為孩子們計深遠,為他們性格、品格的形成負責。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李玫瑾老師的《心理撫養》,感受頗深,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粗淺的理解。
這本書共分為7個篇章,作者開篇用案例來講述了家庭是人生的起點及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的重要性,接著用兩個篇章來分析人的心理行為的形成、心理行為的發展與早期家庭養育和家庭養育方式有關;然后用兩章告訴讀者心理撫養重在養心教育,養心教育重在語言、情感、認知方式和父母的行為習慣等各個方面對孩子的影響;最后兩章闡述了在養育的過程中心理教養決定一個人的品行,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命運。全文用近幾年來的犯罪案例來剖析了青少年犯罪行為發生的原因及產生行為的家庭背景,采用邏輯推理的方式告訴我們在養育道路上的警示牌和正確的撫養應該是什么樣……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看完《心理撫養》這本書才深刻的體會到這句話,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父母長期的用心經營,并不斷完善和改變自己來啟發和引導逐步實現的。現在的社會普遍性的教育焦慮,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注重各種能力特長的培養,卻忽視了孩子的情感和性格的培養。一個人對人間悲歡離合的'感悟能力以及他帶給別人和社會的感受將決定著他是否能夠回饋家庭和社會的重要因素。其實初為父母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生活得開心快樂,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樂觀面對,遇到困難能迎難而上……但是隨著孩子上小學初中之后,更多的家長是焦慮的聚焦于孩子的分數和名次。焦慮是一個人對事物的認知不清晰所產生的一種情緒,作為父母看完這本書會明白孩子養育并不會止步于哪一次考試,哪一次犯錯,而是一項伴隨自己一生的成長的探索之路。
為人父母,我們自己并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從書中能從自己身上看到父母對我們早年撫養的痕跡,從而形成了現在的優點和缺點。對于這些我們應該坦然接受,從中學習并不斷成長才能完善自己。也是在這種成長中不斷的修正自己的養育之路才能引導孩子的成為你想要的樣子。有人說“貴族是三代以上養出來的。”所以養人是人生的一種修行。
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想不開,這都是從小嬌慣,家長從來不舍得吵孩子,一直順著孩子心理造成的悲劇。沒有一個人喜歡被批評,但批評的聲音卻有助于糾正我們的錯誤。在帶班的過程中,我也經常批評我的學生。這里有一段話值得學習,我可以說給學生聽:“很多人是不愿意被人批評。批評別人是一種得罪人的事。可是,如果你做錯了沒人說你,你就不知道自己錯了,也就不會引起重視和改變。這時,誰批評你好呢?那就是跟你最親的人。他敢說你是因為他愛你,不怕得罪你,真心希望你更好。你是我的學生,你做錯了,我現在批評你,以后你走入社會就不會再犯這類錯。總之,只有親人,愛你的人才敢說你。”
所以身為人師,我們要做好學生的心理撫養,讓他們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2
近期和先生共讀李玫瑾教授的這本《心理撫養》受益匪淺。在孩子的撫養上,我們都是新手,不斷學習與摸索。
李教授告訴我們家庭是人生的起點,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尤為重要。李教授曾研究犯罪心理,通過分析各種罪犯心理以及其相關的家庭背景總結出,很多社會問題其實都是人的問題,而那些犯罪者的問題都源于早年的養育,養育者不善養育將會對兒女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節奏加快,人們對物質追求越來越高,拼命追求更好工作更高收入,卻忘了對孩子優質的陪伴,尤其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很多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李教授研究發現問題青少年很多都是缺少健全的家庭結構,缺乏父母的陪伴與引導。
我曾經也是抱有這種觀念,覺得只有多掙錢以后才能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到現在才明白親自陪伴比給她掙錢更有價值。女兒至今三歲多,因為自己工作忙,前三年每一年都更換不同的親人幫忙照顧女兒,雖然是放在身邊養育,但真正的陪伴也只有周末。家里的'老人比較寵孩子,現在身上也寵出了不少毛病,到現在管教起來都有點不易了。這正是印證了李教授說的,前三年沒有建立足夠的情感依戀會相對來說更難管教孩子。已經錯過養育的最佳時期,如今三到六歲階段,希望能慢慢的彌補回來感情,當然,自己也要不斷學習與進步,優秀的父母才能養育優秀的孩子。
書里《心理撫養》在列舉和分析眾多研究過的案例后,李教授告訴我們心理教養重在“養心”,“養心”即認真養育孩子的心靈,首先剛出生時要給孩子的撫養接觸,這是在建立孩子未來的心理資本。同時也要考慮到情感,脾氣與語言等方面的心理撫養。情感的撫養是給孩子無假的愛,其中媽媽的愛不可戒斷也無可替代;脾氣的撫養是及時到位的照應,我們生活中那些脾氣不好的人很多都是生命初期被虧待過;語言的心理撫養則是耳邊人生豐富,書中李教授說“一個可愛的小話癆,意味著他從小就享受著多人的寵愛。”其實我們生活中那些生活在大家族里的人,一般社交能力也大都比小家庭里的人要強,大家族出來的孩子從小接收到的人生就很豐富。這三個方面給會給我們做父母的不少啟示,我們對孩子的撫養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親社會行為的發展,而我們父母一直強調的東西也會直接成為孩子的觀念。
另外,心理撫養同樣也重在“品行”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古人所講的道理到現在依然有學習價值,對孩子的教養最佳時期是人類社會行為的初始時期。好的性格會影響人的一生,性格不好會讓人生的路越走越窄。在這里,李教授告訴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意鍛煉孩子的忍耐力,同時也要培養耐搓之心。呵護孩子父母容易做到,但磨練孩子對于父母來說則需要更多的勇氣與膽量。孩子的一生誰都無法預料以后會遇到什么挫折和磨難,我們要做有長遠目光的父母,出來到位的情感撫養以外,一定要讓孩子從身體上吃苦,到心理的耐苦,這是種更深遠的愛與付出。
同時適度的懲罰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適度讓孩子遭遇痛苦和畏懼,孩子內心才會理解“敬畏”的含義。而“敬畏”是人內心重要行為底線的“防火墻”。所以,父母理應為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做更長遠的考慮。
書篇最后,直接告訴我們每個孩子三歲之后父母都應該適時對她說“不”,與人溝通,要讓孩子學會講理,互動。父母應幫孩子練就延遲性滿足,訓練誘惑,教孩子自我管理。與人接觸應該禮貌為先,與人相處時學會包容與分享,做體力之苦去練就堅韌意志,這里李教授教我們,孩子四歲之后就可以帶著跑步和學游泳了。《心理撫養》讓我受益良多,發現了自己很多撫養上的不足,希望未來路上不斷學習精進自己的相關知識,做個合格的媽媽!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3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在《心理撫養》一書中向父母傳遞了這樣一種理念:養育孩子,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重要。
李玫瑾教授先強調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然后寫了家庭養育者用心用情去對孩子做養心和品行的教育,最后還提到如何通過挫折教育等磨練心性。
01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很多問題都可從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大,不僅具有給予生命的決定權,還有物質提供的決定權,照顧程度的決定權,甚至是性格發展的決定權。
孩子從身體到心靈,都是父母造就的。所以父母的撫養方式,尤其是早年的撫養方式很重要。
父母給孩子什么,孩子就會給別人什么,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
試想一個從沒體會到愛的孩子怎么會把愛給別人?一個從沒感受過快樂的孩子怎么會擁有陽光開朗的心態?一個從沒被尊重過的孩子怎么會懂得尊重他人?
所以孩子的一切問題都是拜家長所賜。
抓家庭教育,關鍵是抓家長,而不是抓孩子。看到孩子的問題時,家長要先想想自己有什么責任,以往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想明白了就趕快調整,家長一調整,孩子很快也就跟著好了。
02要想一個人有健全的人性,一定要在他幼小的時候給予優質的情感撫養,小心呵護其社會情感的發展。
優質的情感養育來自媽媽的陪伴撫養,母愛不可戒,也無可替代。
一個人的情感發展取決于他生命的第一年,是否在撫養中擁有出于真正的愛而給予的足夠耐心、細心、寬容,甚至小小的縱容。對于一歲之內的初生兒,爸媽大可放開地去愛他,給他足夠的情感營養,用你的身體、你的擁抱、你的`撫慰、你的笑容、你的聲音去表達愛。
當然只有單一的愛也是不行的,當孩子出現不當的行為是要馬上制止的,因為你的反應就是為他建立處事規則。
3歲以后父母就要注意給孩子立規矩。6歲前的教育很關鍵,如何養成好的習慣,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是非對錯,這些都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教給孩子。
越是內心平和的人越有內在力量,越有后勁。因為人在平和狀態下,理性才會達到最佳狀態。
父母理性平和,孩子看到才會學到,父母急躁火暴,孩子自然是有樣學樣。
最好的教育是“不教而善”,也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當然“不教而善”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父母長期陪在孩子身邊,二是父母本身的言行善良、正派,即父母都是很好的人,工作認真,顧及家庭,自律性強,好學上進,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差不了。
03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和分數,更要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勤快、皮實、吃苦耐勞、經得住說、不輕易記恨的性格。
現在還多家長一說就是學習成績,考了多少分,第幾名。要么就是吃得好不好,住得舒適不舒適,而很少關心孩子心理上的成長。
一個健康的孩子一定身心都健康,所以在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今天心理撫養顯得尤為重要。
孩子成長中,不可不批評,也不可總是批評。同理,不能不表揚,也不能總表揚。
你難保孩子走上社會每個人都會像你一樣呵護他,你就不能把孩子養成玻璃心。
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育中,既要有恩于他,又要立威于他。訓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嬌慣或放縱,養成“錯了也不能說”的心理。
對于不對的事,家長就要勇于說“不”。
這種說“不”的教育方式,不僅僅是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態度:如果你做得不對,你再鬧我也不會讓步,我對你的愛是有原則的,事情的結果取決于你自己的表現。所有的孩子都會從中感知你的反應。只要你夠堅決,他就夠明白。從此之后,他將學會克制情緒,撒野般胡鬧的情況會越來越少。
有話好好說,也是社會生活中一個特別重要的規則。
要教會孩子有想法、有要求、有情緒時,要學會好好說話。為孩子建立一種與人溝通的言行方式,既可以讓他疏通自己內心的情緒,也讓他明白,有些事情需要有不同的考慮,聽聽別人的話未必不是好的選擇。
通過延遲滿足練就耐性。比如想要的東西不能馬上到手,要通過等待甚至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耐性。
最后用體力之苦練就堅韌意志。要想讓孩子心理堅強并有韌性,一定要從身體之苦進行磨煉。
當然現在社會沒有那么多體力活來訓練孩子,所以李教授給出的方案一是長跑,二是游泳,通過這樣的運動來磨練。
其實好多抑郁癥的孩子都是比較宅的,從小缺乏體力之苦,不愛體育運動,一坐就是一天。
《運動改造大腦》里就提到通過運動能改善人的大腦,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緩解壓力,治療抑郁癥等。
在孩子七歲前給他們多些屬于自己的時間,讓他們到屋外、到田野、到山上、到水里去玩,讓他們感受自由的快樂和生活的快樂,讓他們身體內的神經系統,也是心理活動的基礎得到強化加固。當他們的體質強健后,意志力也會更加堅強,心理的彈性或韌性才有保障。
真正的愛不是單一的,多樣式的愛才能養育出健康的孩子。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4
初識李玫瑾教授,是20xx年在百度上知道她的,聽她講授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的視頻,很受感慨。
近日,又閱讀了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撫養》這一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封面的一句話,給我印象最深:“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
一個孩子出生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他,怎樣撫養、教養和培養他,這本書給我們明確指出了全新的育兒理念,本書共分為7個篇章,李玫瑾教授通過三十余年的教學與研究發現,人的心理問題與早年的養育息息相關,書中重點從“心理撫養”和“心理教養”兩個方面闡述,告訴我們父母的陪伴、教育決定孩子的健康成長。
李玫瑾教授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很多問題也能從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所以,父母也需要成長、學習。
一、0—3歲,嬰幼期父母多給予關愛
當一個嬰兒出生后,作為父母就應當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通過喂養、換尿布、各種接觸,讓孩子感受到愛,雖然他暫時不會說話,不會表達,但他可以通過哭,通過氣味來感受和依賴親人提供物質滿足和心理滿足。
父母早期全心全意的愛與陪伴,是孩子生命最初的情感來源,也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保障。
父母沒把孩子帶在身邊,而是交給爺爺奶奶撫養,等到孩子大了,再接到身邊上學時,就會發現,孩子見到父母就像見到了陌生人,會緊張、拘束、害怕,心理距離會持續很久。
所以,不管多么艱難,孩子一定要自己撫養!尤其是孩子3歲以前,千萬不要圖省事,輕易把孩子交給包括雙方父母在內的任何人。
二、3—6歲,兒童期父母加強性格培養
三歲開始,孩子能夠行走,可以說出自己的要求了,會有一些不合理的索求,這時,家長可以對他無理要求說“不”,讓孩子逐漸掌握不同場合下各種行為的尺度與規矩。
父母需要對這一時期的孩子耐心地樹規矩,教會孩子表達與溝通,學會講理,學會禮貌待人,學會分享與包容。
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因為性格教養缺失,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
讓孩子在六歲前開始經歷體力之苦,他會一生受益。要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勤快、皮實、吃苦耐勞、不輕易記恨的`性格。
三、6—18歲,青少年期父母加強能力培養
隨著獨立意識與自我意識的不斷增長,孩子對父母有依戀之情,有些孩子會出現叛逆,父母一定要耐心和堅忍,記住“和善而堅定”的原則。
這個時期,需要培養能力。能力與個人的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先天稟賦,二是后天努力。
所以,父母要與學校老師多溝通,多關注孩子在校的表現以及給孩子創造學習氛圍,投入教育資本,不斷提高孩子的能力。
四、18歲以后,成年人的自我修養
人一旦成年,許多事情就需要由自來獨立判斷或決定,孩子18歲以后,父母要學會放手,不能再替子女選擇和決策,否則,子女就會是“巨嬰”、“啃老族”。
所以,該放手時就放手,人只有在不斷成長中,才能長大。
書中很多案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父母的缺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問題,養育孩子這件事,并不是有錢就能解決好的,人在成長過程中,親情陪伴比金錢重要得多,只有家庭和諧了,孩子才能健康成長了,社會才能更穩定。
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父母長期的用心經營,并不斷完善和改變自己來教育和引導逐步實現的。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家庭養育的重要性,作為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身、心、靈,多與孩子溝通,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珍惜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不斷自我完善,終身成長,只有大人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5
任何職業都要獲得從業資格證,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子女教育方面參差不齊,尤其是育人基礎知識不夠豐富和系統。老師作為學校和家庭的紐帶,應該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向家長普及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識。寒假里,我認真閱讀了李玫瑾老師的《心理撫養》,里面很多觀點對家長具有指導意義。
孩子成長過程中,不能只有表揚和贊美,更應該讓孩子知道人都有缺點和不足,要正視它們,改變或者接受它們。
孩子在學校愛打架,一定是家長愛動手。作為家長,我也需要反思,孩子將近兩歲了,有時想給他立規矩,他不聽話的'時候就打他屁股。可是不久我就發現他會拍打著玩偶,嘴里說著“打!打!打!”孩子的模仿和學習是天性,家長的言行都會反映在孩子身上。我覺得,還是得多跟孩子講道理, 這樣他以后在校園里才能跟同學和睦相處。
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掙錢,讓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充滿活力的孩子中間,隔著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孩子說的他們聽不懂,長此以往,孩子不愛表達了,慢慢變得沉默寡言。
教育孩子容易,教育家長很難,我們必須掌握更多相關知識,才能幫助更多家長和學生。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6
《心理撫養》一書由公安部鼎鼎大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所著。
今天剛拜讀了第一章的前6節,很多真實案例非常讓人揪心,早年正常的孩子,因為家庭教育缺失而逐漸走上犯罪道路,結局真的令人痛惜!本來可以非常美好的生命卻給這個世界的某一些人帶去災難,摧毀的不僅是自己的人生,更是他人的。
最有感悟的是明白了什么叫做:不教而善。
不教而善的兩個條件:
1、孩子一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
2、父母的言談舉止顯現的.都是善良、正派,即父母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人。有的父母非常自律,認真工作、顧及家庭,還愛學習,愛思考,愛在家里討論問題,孩子耳聞目睹就會潛移默化,不善而教。
誠如李教授所言:教育孩子不用天天查書,不用天天問專家,家長要花一點時間自我反省,想想孩子的表現跟自己有什么關系,自己給予了孩子什么,自己哪一種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這樣。
養育的過程即時刻反思自己的過程,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以人為鏡可以正自身。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7
假期讀完了李玫瑾老師的《心理撫養》,感受頗深。這本書會讓人全面地了解到孩子的撫養、教養、性格的形成與家庭和父母息息相關,這是一本值得每一個爸爸媽媽認真閱讀的書,通過這本書學習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識,對子女的成長大有助益。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者開篇用案例來講述了家庭是人生的起點及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的重要性,早期的家庭養育和家教養方式對人的心理行為的形成和發展緊密相關。心理撫養重在養心教育,養心教育重在語言、情感、認知方式,養育的過程中心理教養決定一個人的品行,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命運。李玫瑾教授用近幾年來的犯罪案例剖析了青少年犯罪行為發生的原因及產生行為的家庭背景,采用邏輯推理的方式告訴我們在養育道路上的警示和正確的撫養應該是什么樣的。
現在的社會普遍性的教育焦慮,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注重各種能力特長的培養,卻忽視了孩子的情感和性格的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父母長期的用心經營,并不斷完善和改變自己來啟發和引導逐步實現的。一個人對人間悲歡離合的感悟能力以及他帶給別人和社會的'感受將是決定著他是否能夠回饋家庭和社會的重要因素。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樂觀面對,遇到困難能迎難而上才是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生活開心快樂,學業有成,事業成功的基礎。作為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決不能止步于哪一次考試,哪一次犯錯,而是一項伴隨自己一生的成長的探索之路。
有人說“貴族是三代以上養出來的。”所以養人是人生的一種修行。我們為人父母,也并不是完美的人,每個孩子都不同,養育需要因人而異,需要用心觀察,需要用智慧去發現,去觀察,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方法。要做有“智慧”的父母。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成長軌跡,做好早期品行教育,給予情感上的滿足,建立規則和邊界,樹立正確的行為習慣。只有在成長中不斷的修正自己的養育之路才能引導孩子成為你想要的樣子。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8
花了一周的時間讀完了李玫瑾老師的《心理撫養》,感受頗深,這是一本值得每一個爸爸媽媽認真讀的書。以前我也有聽過李玫瑾老師的教育視頻和音頻,也學習過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識。但是看完這本書會讓人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的撫養、教養、性格的形成與家庭和父母息息相關。
全書共分為7個篇章,作者開篇用案例來講述了家庭是人生的起點及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的重要性,接著用兩個篇章來分析人的心理行為的形成、心理行為的發展與早期家庭養育和家庭養育方式有關;然后用兩章告訴讀者心理撫養重在養心教育,養心教育重在語言、情感、認知方式和父母的行為習慣等各個方面對孩子的影響;最后兩章闡述了在養育的過程中心理教養決定一個人的品行,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命運。全文用近幾年來的犯罪案例來剖析了青少年犯罪行為發生的原因及產生行為的家庭背景,采用邏輯推理的方式告訴我們在養育道路上的'警示牌和正確的撫養應該是什么樣……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看完《心理撫養》這本書才深刻的體會到這句話,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父母長期的用心經營,并不斷完善和改變自己來啟發和引導逐步實現的。現在的社會普遍性的教育焦慮,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注重各種能力特長的培養,卻忽視了孩子的情感和性格的培養。一個人對人間悲歡離合的感悟能力以及他帶給別人和社會的感受將決定著他是否能夠回饋家庭和社會的重要因素。其實初為父母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生活得開心快樂,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樂觀面對,遇到困難能迎難而上……但是隨著孩子上小學初中之后,更多的家長是焦慮的聚焦于孩子的分數和名次。焦慮是一個人對事物的認知不清晰所產生的一種情緒,作為父母看完這本書會明白孩子養育并不會止步于哪一次考試,哪一次犯錯,而是一項伴隨自己一生的成長的探索之路。
為人父母,我們自己并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從書中能從自己身上看到父母對我們早年撫養的痕跡,從而形成了現在的優點和缺點。對于這些我們應該坦然接受,從中學習并不斷成長才能完善自己。也是在這種成長中不斷的修正自己的養育之路才能引導孩子的成為你想要的樣子。有人說“貴族是三代以上養出來的。”所以養人是人生的一種修行。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9
給爸爸媽媽推薦李玫瑾教授的這本書《心理撫養》。閱讀育兒領域的書籍越多,越感受到作者們內在的某種一致性:都是為了孩子們生命更好的發展,內心平和喜悅,能夠為社會做出一定貢獻。
這本書的重點很清晰,就如書名一樣,希望家長們意識到,除了關注孩子的成績、外顯的能力,更要注重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方面的'健康發育,作者稱之為“心理撫養”,關于如何做,作者提及了非常多實用的方法。
因為作者本身是犯罪心理學出身,書中大量案例都是真實的罪案。可能有些家長會認為,這些案例過于極端,犯罪的人畢竟是人群中極少的一部分。
但我認為這恰好是一個非常新穎的角度,我們能夠從書中看見,一個孩子如何從“性本善”,在早年不當的家庭教育下,逐漸喪失人性,走向罪惡的深淵。
芒格說過,如果我知道我會在哪里死掉,我就會永遠避免去那些地方。這種逆向思維,同樣適用于養育孩子,我們知道孩子會被如何養廢,就永遠不要以那些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10
《心理撫養》這本書,給在看家長朋友們一點閱讀建議。朋友們大家好,這個我的這次出版的這個心理撫養呢,我看到有些這個朋友們的留言啊,他就講說這書呢,實際上比較有用的就是最后兩張。
我看到這一塊兒呢,我就想一定我要說一說,就是如果你要這么認為的話,那你就虧大了,因為這本書我認為真正的分量在前邊,后邊是操作性的。
什么叫操作性的,操作性就是說照著這個賬號,華股你照著做就行了,但是如果你原理不明白,你可能照貓畫虎還不一定照的`對,因此我特別。
想呼吁就是我們的這個一些讀過這書的這個家長呢,哈,你別把前邊跳過去,只看后邊兒,其實我認為前邊更重要。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11
理的遺傳,養育過程,都對心理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我們要多一些自我反思,先認識自己再決定怎能做好,情緒激動往往是犯罪的'導火索,要避免過多的爭執,這里李老師提到沖突不要超過五句話,超過五句就沒有意義。
這里讀到反社會人格是先天性的“天生犯罪人”,天生情感淡漠無法通過養育賦予情感,而犯罪人格是由于匱乏性養育,缺陷型人格是由于過度溺愛而導致的。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12
看了李玫謹教授的《心理撫養》,我很慶幸當初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停止了所謂的程序育兒,以及摒棄了不能奶睡、抱睡的說法。孩子初來到這世界,所有的安全感都來自撫養人,奶睡、抱睡是這個自然界所有哺乳動物哺乳后代最原始的方式,他們靠著氣味辨認你,靠著氣味去尋找安全感。我與兒子在小的時候,兒子經常就嗦著我的奶頭睡著了,他睡的很沉,當他哼唧的時候,我一給奶頭,他基本就能一覺到天亮,而奶里似乎能分泌一種神奇的安眠的物質,讓我這個經常失眠的人,也睡的非常的好,甚至當我中途被尿憋醒的時候,會想著兒子啥時候醒來嗦奶,嗦奶的時候我睡的比自己入睡更香沉。書上說,沒有親密撫養過的孩子,最容易變成冷酷變態殺人狂魔,試想在他還小的時候,沒有人對他產生回應,他把玩著一個物件安慰自己,尋找快樂,那今后對人也一樣是冷漠的',因為世界所有的一切對他而言,都像這物件一樣供他研究、把玩,他根本不會產生絲毫的人性。這書中講的很多道理,讓我這個沒什么見識的人,都覺得通俗易懂好理解。將這本書加入我收藏的行列,時不時的拿出來看看,權當做教育孩子的箴言準則。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13
1999年,李玫瑾教授就登上了央視《今日說法》欄目的舞臺,解析各種犯罪心理問題,講得最多的,是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話題。
人的心理問題和早年的養育密切相關。也因此提出了“家庭是人生的起點,要關注早年心理撫養”的觀點。她強調,父母對孩子的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重要,人的性格比能力更加決定命運。
所有的社會問題,無論是道德滑坡,還是貧富分化,歸根到底,都是人的問題。同樣是遭遇不公、感到絕望,有的人能熬過艱難、重新開始,有的人卻以身試法、一毀俱毀。為什么同樣的社會刺激,落在不同的人身上,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呢?
人其實是“養育+教育”的產品。之所以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往往不是因為眼前的遭遇,而是根源于這個人早年的養育情況。
如果一個人,童年時受到的養育和教育有重大缺陷,沒有經歷過“愛的撫養”,就會變得冷漠殘忍,不僅會讓自己的一生受到影響,也會讓別人,讓整個社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家庭是什么?是我們每個人的起點,是我們第一所學校。但是很多人覺得,工作和事業比家人重要,賺錢比陪伴孩子更有意義,正是這些錯誤的認識,讓很多家庭看似結構完整,其實功能不全。
一個好的家庭,不光是要結構完整,有家人在側,給孩子提供照護和陪伴;還要具備應有的功能,關愛孩子,就要做到用心撫養。生育不是一拍腦門的決定,必須對下一代負起責任。
首先,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急于責怪孩子,父母要先自我反省。
父母希望孩子將來做個什么樣的人,最好能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人;言傳身教的力量,比物質獎勵、身體懲罰來得更加直接有效。
另外,事業再重要,也絕不能忽視家庭。
不如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成長,以身作則,教會他們如何為人處世、如何用積極樂觀地態度面對未來的挑戰。因為這些心理資本才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再有,珍惜和孩子相處的過程。
同時,親自陪伴孩子成長,也是父母自我成長和成熟的過程。在撫育孩子期間,父母會遇到很多以前沒遇到過的問題,需要不斷學習和擴充人生知識。
最后,要想改變孩子,得先改變父母。
重點不應該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家長。當孩子出了問題,一定是家庭教育有不到位的地方。所以,根兒在大人身上,得先教育大人。
自己只是養大了孩子的身軀,卻沒有認真養育孩子的心靈。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有一個美好、健康、快樂的未來,就要在早年家庭養育中,注重對孩子的.心理撫養和心理教養。這兩種心理養育,將為孩子奠定一生的心理基礎。其中,心理撫養主要側重于情感關系的建立,是心理發展的第一個臺階。
情感是缺失的,他們缺少對生命真實的感受。
一個人的情感發展,最關鍵的就在于生命的第一年,是否得到了足夠的情感營養,比如父母的擁抱、撫慰、笑容、聲音,細心的對待和足夠的寬容。
聯合國兒基會早就指出,孩子在一周歲之前被怎樣撫養或者照料,會影響他們后半生的大腦功能。很多中國家長并沒有重視這個問題,以為孩子小,除了哭鬧、吃奶就是睡覺,就什么都不懂就更談不上教育。
人出生后的每一天,給他任何的撫養,都是他的心理營養,是他未來的心理資本。
只有父母用辛苦付出建立了孩子對家的依戀,父母才能擁有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和約束力。
這個約束力實質上是一種情感的力量,是父母通過良好的親自撫養,使孩子依賴、信任自己,從而對父母產生的一種依戀情感,
父母沒把孩子帶在身邊,而是交給爺爺奶奶撫養,等到孩子大了,再接到身邊上學時,就會發現,孩子見到父母就像見到了陌生人,會緊張、拘束、害怕,心理距離會持續很久。
這時候,孩子即使能接受父母的管教,那也是一種“外部控制力”,是來自父母的硬性要求,絕不是來自我們說的父母的“心理約束力”。
心理發展的第二個臺階,它是指在建立了初級情感的基礎上,通過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讓孩子的情感更加完整地發展。
三歲這個關鍵的年齡段開始,父母就要花時間開始帶孩子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比如串門,去公共場所玩耍等等,通過創造和他人接觸的機會,給孩子立規矩,告訴他怎樣才是恰當的做法,來奠定孩子未來行為教養的基礎。
第一,要培養孩子的耐挫心。
如果犯了錯誤,一定不能護短,父母要該訓就訓、該批評就批評,就像給孩子打心理的疫苗一樣,可以增加他們內心的抗壓能力。這樣,等孩子長大后,走到社會上,遇到更多的艱難,才能經得住風浪。
第二,要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父母從小就要教會孩子怎么好好說話,這是對他非常重要的一種社會行為方式。
第三,教孩子學會延遲滿足。
如果從小對孩子過于放縱,隨時滿足他們的要求,那等孩子過了3到6歲,上學后就會坐不住。
生活里的東西都不是白來的,需要辛苦去掙。
我們有意而為地讓孩子學會等待和克制,逐漸培養他的耐性。只有做好眼前的節制,才能獲得長遠的滿足。
培養孩子,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加重要。她認為,很多犯罪行為的源頭出在早年的家庭教養模式上,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后有著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走正路,過得踏實而幸福,那父母絕不能錯過塑造孩子未來人生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孩子小時候,父母要親自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通過陪伴、關愛和智慧的引導,對孩子進行情感撫育和性格培養,這個過程意義深遠。
,它不僅可以幫助家長修正自己的育兒方式,也可以幫助成年人逐本溯源,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療愈。書中有很多實用的育兒小方法,也能給成年人自律、自修提供啟發。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14
最多體會的是:三歲以前對孩子一定給予滿滿的愛與呵護,讓他有安全感,建立你們之間的默契。養育的最佳時期是依戀期,父母與孩子的親緣,最濃時分就在依戀期。好好珍惜孩子的依戀,這是父母未來教育孩子的一種心理資本。同時也積攢了看護人的心理資本,將來你再教育他的時候,他才心甘情愿聽你話。
就像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他三歲登基,被所有人擁護,大臣見他下跪,太監低眉順眼,百般忍耐遷就,造就了他胡作非為,打罵太監,讓太監吃石頭,吃地上的臟物,以此為樂趣,他不曉得什么是同理心。后來給他請了老師也不管用,他總是有他的歪理。
后來周圍的人發現,有一個人對他說話特別管用,那就是他的奶媽王焦氏。當他又一次讓身邊的人吃地上的東西,因為那東西太監吃不下去他大發雷霆時,身邊的人悄悄地把奶媽找來了。他說:“我知道奶媽是小腳,她走不快,我會主動迎上去,看到奶媽我會撲到她的懷里,在她的懷里那是我最快樂的時候!”他在《我的前半生》里寫道:“奶媽不會講什么大道理,但她知道我發脾氣不高興了,所以來看我。她悄悄地問我:‘聽說,是你讓他們吃地上的東西?皇上,他們也是人哪,人怎么能吃下那些東西呀?’”這時,溥儀回答說:“我只是覺得好玩。”奶媽說:“可是我見不得這種事,如果你再這么玩,以后我也不敢來了……”聰明的奶媽言外之意是:“你要是哪天不高興,讓我也吃這些地上的東西,那我可受不了。所以我也不來了……”沒想到,這小皇上居然著急了,急忙喊道:“那不行,你得來!那我以后再也不讓他們吃地上的東西了。”
這段真實的寫照讓我們看到什么?第一,奶媽對小皇帝擁有獨一無二的約束和控制力,這是來源于她曾經的哺乳撫養,他們之間具有強烈的依戀關系;第二,這份能約束他、控制他的力量不是物質性的,不是強制命令式的,也不是滔滔不絕講道理式的,而是情感性的。所以,心理約束和控制力實質是一種情感的力量。
但要強調的是,這種因情感而形成的心理控制力具有形成的時間性要求和背景要求。只有在人完全無能無助時、陷入不能自主和自助的`痛苦之中時,他人的耐心陪伴、及時呼應、不計辛苦地幫助他解除痛苦的過程,才有可能積累起這種情感力量,形成這種心理控制力。
六歲之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三歲之前有恩于他,從三歲開始立威于他,威就是威嚴。3-6歲就是給孩子立規矩,培養觀念的時候。父母在意并強調的東西會成為孩子的觀念。每天的生活連續起來就像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河,那么觀念就是這條河流不同場景的抓拍,每一幀畫面都是這條河流的標記。缺愛的心靈就像荒漠,心理貧困有時比經濟貧困更讓人絕望。心理撫養重在養心,一個體會過愛的孩子,才會愛別人,才會表達愛。受過挫折打擊的孩子才會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家長適當的批評孩子,使其心理堅韌,抗錯能力強,不再嬌貴任性。現在社會好多孩子包括年輕人動不動輕生,跳樓,喝藥,跟事發者相關人物有關,也許是老師說了什么刺激了孩子,不否認老師有他的問題,但是家長一點責任沒有嗎?為什么孩子的心理這么脆弱?工作以后遇到挫折怎么辦?輕生并不能夠解決問題。所以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比什么都重要。適度懲罰其實也是一種保護,自己懲罰總比將來別人懲罰要好。
父母不僅要給予全程陪伴呵護,更要鍛煉孩子的忍耐力,意志力,延遲滿足以及抗挫的能力。性格取決于后天養成,心理教育更要恩威并施。父母給孩子什么,孩子就會給別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就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他。
很多孩子出問題時會瞞著家長,為什么?因為家長對孩子不寬容、不民主,不能接納孩子。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愛撒謊。”這意味著什么?孩子每次跟他們說真話,他們都持否定的態度,孩子以后就不敢再告訴他們真實的情況。要是家長能接納孩子的一切,即使孩子犯錯了,也能以合理的方式回應,孩子就不會這樣了。
貴族是三代以上養出來的。養人是人生的一種修行。你這一代可能是不完美的,但你可以通過好好養育下一代,讓下一代比你更好,然后形成滾雪球效應,代代相承得越來越好。而對成年子女要學會放手與接受。有人說,放手的愛,是母鷹親手將雛鷹推下懸崖那一刻的痛心與堅定。
最后我想說:誰都無法預測人的一生會遇到什么挫折或磨難。有長遠眼光的父母,在情感撫養到位的基礎上,一定要舍得讓孩子從身體吃苦,到心理耐苦,有意培養孩子的堅強性格,這是一種更深更遠的愛的付出。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15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的育兒觀已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但仍有太多的父母因觀念、方式、時間、環境等因素的制約而不得法。
讀完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撫養》,我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本書為我們傳遞了一種全新的育兒理念:養育孩子,心理扶養比物質扶養更加重要。
作者認為:心理扶養包括情感、性格、觀念、能力四個方面。
父母必須參與心理扶養的全過程,通過陪伴與關愛獲得孩子的`依賴感,進而獲得管教孩子、“立規矩”的資本。
想想為什么有些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后拒絕交流、出走、頂撞、不合群、學習困難等問題。那是因為父母在孩子小時對她的心理疏于了解,同時也沒有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所以在孩子還小時,當她還足夠依戀家長時,父母通過參與孩子成長,進行情感扶育,教她做人做事。
很多父母盡管陪著孩子,但是從來不會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以至于孩子長大后因不會做人做事而四處碰壁,或者在社會上無法立足。
還有許多父母最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特別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確實很重要,可以影響一個人掙錢多少、地位高低等,但在人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它應該排在情感和性格之后。因為決定一個人有沒有“人味”,要看他對人間悲歡離合的感悟,以及他帶給別人和社會的感受。
一個人能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和幸福,能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應該是父母最開心的事。能養育出這樣的孩子就是父母最大的功德。
最后,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句話來和所有的父母共勉之。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假如我是作文500字】相關文章:
假文盲假文盲作文04-05
【精選】假文盲作文01-26
假文盲作文[經典]01-23
假文盲作文【經典】01-18
假文盲作文【精選】12-26
【經典】假文盲作文01-01
[精選]假文盲作文01-02
假文盲作文(精選)12-29
假文盲作文[精選]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