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簡介

時間:2022-03-10 16:13:31 文學常識 我要投稿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簡介

  《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有成就的歷史小說,始于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一, 展現了公元 184 年到 280 年間的歷史風云畫卷。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簡介,歡迎閱讀。

  羅貫中簡介

  羅貫中,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三遂平妖傳》。其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云會》。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他也曾參與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匯編》中,稱他是一位“有志圖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將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羅貫中遠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帶,以小說抒寫其“圖王”霸業之胸襟。圖王未果,發憤著書。

  不過,這也可能只是一個傳說。因為清顧苓《塔影園集》卷四《跋水滸圖》記載“羅貫中客霸府張士誠”,這與“有志圖王者”的形象不符合。這兩則記載雖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羅貫中在元末曾經想有所作為,“傳神稗史”,只是在現實中失敗后無奈的選擇。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連試三年。由于曾與朱元璋為敵,羅貫中不得不放棄了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機會。明洪武14年,羅貫中寫出了《三遂平妖傳》(20回本),此后,便一發而不可收,創作了《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隋唐志傳》等著作。

  有專家認為,“有志圖王”的早期經歷與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羅貫中偏好政治歷史題材小說,并在這類小說上取得藝術成功的關鍵。一是用三國故事作為題材寫出了《三國演義》,一是用兼歷史與英雄傳奇品質的梁山好漢故事編輯《水滸傳》(通行的說法,比如說《中國文學史》贊同由施耐庵原創、羅貫中編輯整理成書的說法)。

  羅貫中在創作完了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了。他為了出版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從杭州來到了福建,因為當時福建的建陽是出版業的中心之一。但是,羅貫中的這一目的未能實現。羅貫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寫過樂府隱語和戲曲,但以小說成就為主。關于他的小說,《西湖游覽志馀》稱他“編撰小說數十種”,又相傳他寫過《十七史演義》。今存署名羅貫中的作品,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還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和《三遂平妖傳》也和施耐庵一起編寫過《水滸傳》。這些作品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就最高。全書以宏大的結構描繪了三國時期復雜的政治軍事斗爭,起自黃巾起義,終于西晉統一。作品譴責了統治者的殘暴和丑惡,反映了動亂時代人民的痛苦和對清明政治、對仁君的向往,體現了鮮明的“擁劉反曹”傾向!度龂就ㄋ籽萘x》“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語言簡潔明快而又生動。它把歷史和文學自然結合,有現實的描繪,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傳奇色彩。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為嘉靖本,最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綸、毛宗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說創作外,賈仲明《錄鬼簿續編》說他“樂府隱語,極為清新”。他現存戲曲作品有《趙太祖龍虎風云會》雜劇。雜劇的基本思想和《三國志通俗演義》類似,描寫君臣之間的親密關系,并希望通過“正三綱、謹五常”來結束奸雄爭霸造成的悲慘局面。

  三國演義中的名言好句

  1、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4、賠了夫人又折兵。

  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6、人生如白駒過隙。

  7、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8、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馬謖)

  9、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守節無虧,于家有補;教子多方,處身自苦;氣若丘山,義出肺腑;贊美豫州,毀觸魏武;不畏鼎鑊,不懼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劍同流,斷機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贊》(徐庶之母)

  10、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懿

  11、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孔明對孫權(魯縞,魯國的絲織品,據說是最薄的。強力的弩劍到了射程終了時,已經沒有力量了,即使是魯縞也不能穿破。)

  12、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龠_

  13、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關羽)

  14、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禰衡)

  15、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16、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評孫權)

  17、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18、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曹操

  19、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懿

  20、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價曹操)

  21、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2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23、韓盧,東郭自困于前,而遺田交之獲也!n盧,天下跑的最快的獵犬,東郭是海內的狡兔,韓盧追東郭二者都精疲力盡,死于山下,過路的農夫不費一點力氣把它們撿走了。

  24、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夏侯敦)

  25、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26、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張飛)

  27、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關羽評張飛)

  28、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袁紹)

  29、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袁紹)

  30、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園三結義)

  31、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孫策)

  3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3、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34、馬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獎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

  36、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劉備評趙云)

  37、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雖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總覺得惜。)

  3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對劉禪)

  39、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40、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劉備

  41、聽兄一言,使我茅塞頓開,如撥云見日——呂布(李肅說呂布反叛丁原后)

  4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水鏡曰劉備(語出《論語》盡管只有十來戶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講忠信的人)

  43、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曹操)

  4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對劉備)

  45、吾手中寶刀卻不老。S忠)

  46、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47、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P羽

  48、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酌

  49、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嚴顏)

  50、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三國演義》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斗爭與矛盾的轉化,并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咤風云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于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三國演義》角色介紹

  核心人物

  漢:劉備(前期)、諸葛亮(后期)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后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后救援過北?兹凇⑿熘萏罩t等。陶謙病亡后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后于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后進取益州,建立季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貴州全部,陜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為替關張二人復仇發兵出擊東吳,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因此慘敗使蜀漢元氣大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大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吳:孫權

  孫權(公元182年—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生于下邳(今江蘇徐州市邳州)。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其父孫堅,自稱為春秋時大軍事家孫武之后。其兄孫策遇害后,孫權承父兄之業,保有江東,成為一方諸侯。曹操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先后兩次出兵鎮撫了山越,穩定了江東六郡的局勢。公元二零八年,率大軍親征黃祖,奪得江陵,復與劉備聯合,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公元221年,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孫權一方面以陸遜為大都督迎戰,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稱臣,被曹丕拜為吳王,次年三月大破漢軍。公元252年病逝。作者羅貫中通過一系列生動的事例,給讀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獨特、膽識過人、治國有法、治軍有方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形象。

  魏:曹操

  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黃巾軍起義爆發時,任騎都尉,參加剿除黃巾軍。從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豪強,統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諸葛亮用火攻戰敗。建安二十一年,受封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陽。形象上是一個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軍事家的藝術典型。但小說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惡德的同時,又充分表現了他作為一個奸雄的才智與膽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紹等人之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氣度。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謀用策,以弱勝強,先后消滅了除劉備、孫權以外的大小軍閥,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人生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其他重要人物

  《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1191人,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176人。三國之中的一些經典人物羅列如下:

  1、魏:

  文臣: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陳群、華歆、鐘繇、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玠、杜畿、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粲、蒯越、張繼、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玠、丁儀、丁廙、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婁圭、賈逵、陳琳。

  武將:張遼、徐晃、夏侯惇、夏侯淵、龐德、張郃、李典、樂進、典韋、曹洪、曹仁、曹彰、曹純、于禁、許褚、呂虔、李通、文聘、臧霸、郭淮、鐘會、鄧艾、曹休、張燕、張繡、朱靈、路昭、史渙、韓浩、王凌、孫禮、秦朗、鄭文、夏侯尚、毌丘儉、諸葛誕。

  2、漢:

  文臣:諸葛亮、孫乾、簡雍、糜竺、糜芳、龐統、法正、許靖、馬良、徐庶、陳震、楊儀、費祎、蔣琬、孟優、黃皓。

  武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魏延、關平、周倉、關興、張苞、陳到、李嚴、姜維、廖化、馬謖、馬岱、陳式、雷銅、吳蘭、王平、任夔、張翼、馬忠、張南、馮習、傅僉。

  3、吳:

  文臣:周瑜、陸遜、張昭、張紘、魯肅、虞翻、顧雍、諸葛謹、諸葛恪、陸凱、駱統、周魴。

  武將:呂蒙、甘寧、太史慈、程普、黃蓋、韓當、周泰、蔣欽、丁奉、徐盛、陳武、凌操、凌統、潘璋、朱然、孫桓、馬忠、孫韶、朱桓、夏恂、周平、全琮、于詮。

  4、群雄:

  諸侯勢力:張角、何進、董卓、袁紹、呂布、袁術、劉表、劉璋、馬騰、張魯、韓遂、公孫瓚、韓馥、劉岱、王匡、張邈、孔伷、陶謙、鮑信、橋瑁、袁遺、孔融、張超、張楊、劉度、趙范、金旋、韓玄。

  黃巾:張寶、張梁、程遠志、鄧茂、馬元義、趙弘、韓忠、孫夏、管亥、何儀、劉辟、龔都、裴元紹、高升、張闿、韓暹、李樂、楊奉。

  文臣:董承、王子服、李儒、陳宮、田豐、沮授、審配、許攸、郭圖、逢紀、辛評、荀諶、辛毗、陳登、蒯良、王累、韓胤、沮鵠、楊弘、閻象、蒯越、

  武將:伍孚、李傕、郭汜、顏良、文丑、潘鳳、俞涉、武安國、穆順、華雄、牛輔、張濟、樊稠、胡軫、胡車兒、李肅、高順、張任、高覽、曹性、閔純、紀靈、馬休、馬鐵、高覽、袁譚、袁熙、袁尚、高干、麴義、呂翔、呂曠、韓猛、淳于瓊、焦觸、張南、馬延、雷薄、張勛、陳紀、橋蕤、郝萌、侯成、宋憲、魏續、成廉、蔡瑁、張允、黃祖、蘇飛、呂公、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

  其他人物:張讓、趙忠、封谞、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呂伯奢、普凈、華佗、于吉、左慈、吉平。

  主要人物關系

  魏: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均為曹操之子;司馬師、司馬昭分別為司馬懿之長子和次子。

  漢:劉禪、劉封(劉備義子)為劉備之子;關平(關羽義子,正史中是親兒子)、關興為關羽之子;張苞為張飛之子;諸葛瞻為諸葛亮之子;諸葛尚為諸葛亮之孫。

  吳:孫策、孫權為孫堅之子;孫仁(孫尚香)為孫堅之女、孫策與孫權之妹,后嫁與劉備(最終回到吳國);陸抗為陸遜之子,諸葛瑾(為諸葛亮之兄)。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簡介】相關文章:

中考語文知識點必考文學常識之作者簡介集錦匯總參考06-12

七七事變簡介07-11

瓦特簡介名人故事02-17

作者作品等文學常識整理05-28

古代作者作品的文學常識05-14

剪紙藝術簡介精編11-25

名人讀書小故事簡介11-18

七七事變簡介50字07-11

關于大暑節氣作文:大暑簡介08-01

復活節的英文簡介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