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學家朱熹簡介及著作
“理學”作為對于儒家學說的延伸,朱熹可謂是功不可沒。那么“理學”的發展也是有著很清晰的脈絡,最早提出這一思念的是北宋思想家周敦頤,此后又吸引了“關學”的精髓,從張載那里獲得了升華,再到二程的極力推廣,到了南宋之后,朱熹集各家所長,確立了這一思想體系。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南宋理學家朱熹簡介及著作,歡迎閱讀。
朱熹簡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作
朱子現存著作共25種,600余卷,總字數在2000萬字左右。主要有《周易本義》《啟蒙》《蓍卦考誤》《詩集傳》《大學中庸章句》《四書或問》《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楚辭集注辨正》《韓文考異》《參同契考異》《中庸輯略》《孝經刊誤》《小學書》《通鑒綱目》《宋名臣言行錄》《家禮》《近思錄》《河南程氏遺書》《伊洛淵源錄》等!段募芬话倬恚独m集》十一卷,《別集》十卷,閡人輯錄的《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
朱熹的詩
《春日》《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司馬光好學》《讀書要三到》《偶成》《勸學詩》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鷓鴣天·叔懷嘗夢飛仙,為之賦此·歸日以呈茂獻待郎,當發一笑》
《菩薩蠻·回文》《念奴嬌·用傳安道和朱希真梅詞韻》《西江月·睡處林風瑟瑟》
《滿江紅·劉知郡生朝》《水調歌頭·聯句問訊羅漢同張敬夫》《憶秦娥·雪、梅二闋懷張敬夫》《憶秦娥》《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水調歌頭·次袁仲機韻》
《鷓鴣天·江檻》《浣溪沙·次秀野酴醿韻》《水調歌頭·不見嚴夫子》《菩薩蠻·次圭父回文韻》《南鄉子·次張安國韻》《水調歌頭·富貴有馀樂》
《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綠》《好事近》《鷓鴣天》
朱熹人物評價
清康熙稱朱熹: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
朱熹學生黃囗在(《朱子行狀》):道之正統,待人而傳……由孟子而后,周、程、張子繼其絕,至先生而始著。
南宋詞人辛棄疾: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南宋詞人陸游: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傾長河注東海之淚。路修齒耄,神往形留。公歿不亡,尚其來享。
清初江藩: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諸儒之大成者也。
朱熹典故
少有大志
朱熹出身于儒學世家,他的父親朱松對朱熹的教育十分認真!端问贰繁緜髡f:“熹幼穎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問曰:‘天上何物’?”這個傳說,說明朱熹自幼就是一個具有強烈求知欲望的人。由于朱松是在二程理學思想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儒生,他對兒子的要求自然是按照儒家學做圣賢的目標去實行。據《朱子年譜》中記載,朱熹在10歲時就“厲志圣賢之學”,每天如癡如迷地攻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他自己回憶說:“某十歲時,讀《孟子》,至圣人與我同類者,喜不可言”。從此,便立志要做圣人。以后他又教育學生說:“凡人須以圣人為己任”。
連環巧問
朱熹自幼受教于父,聰明過人,想象力強。四歲時,其父朱松指日示曰:“此日也!敝祆鋯枺骸叭蘸嗡?”朱松回答說:“附于天?”朱熹又追問道:“天何所附?”一席話問的朱松驚訝不已。
為官正直,體察民情
公元1167年秋天,福建崇安發生大水災,朝廷派他前往視察災情,他曾遍訪于崇安各山谷之間。在視察中,朱熹發現“肉食者漠然無意于民,直難與圖事”(《文集》卷10)。他說:“若此學不明,天下事決無可為之理”(同上)。由于災情嚴重,糧食無收,地方官不認真救濟,到次年青黃不接之時,就在崇安發生了饑民暴動。這時,朱熹與知縣諸葛廷瑞共同發起,要求地方豪富,用藏粟賑救饑民,他又請求朝廷以“六百斛賑濟”,這才平息了饑民的暴動。由此,朱熹便想出了建立“社倉”的辦法,并建議朝廷廣為推行,作為解決農民在青黃不接之時的口糧問題的機構。他規定“社倉”的`任務,是在青黃不接之時貸谷給農民,一般取息20%,這就可以不向豪民高利貸糧,若發生小饑,息利可以減半,若發生大饑、則可免除利息。當然設立社倉的最大好處可以防止農民暴動。為此,朱熹于公元1171年在其家鄉首創“五夫社倉”,作為試點,并上疏朝廷,建議按其辦法在全國范圍推行。由于此法對官僚地主和高利貸者不利,因而未能廣為推行,只有極少地方,如福建建陽和浙江金華等地實行了這個措施。
擴展:
人物紀念
江西省上饒朱熹紀念館
江西上饒朱熹紀念館坐落在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文公山景區的文公山朱子文化園內,占地面積300平方米。是一座于1990年落成的廡殿式大院。館內懸掛著新近書寫的匾額、楹聯,其中有不少聯文。古樸的大門上高懸著一塊大匾,題為“朱熹紀念館”五個醒目大字。是方毅同志在武夷山視察時留下的墨寶。殿前大門兩側聯曰:“接伊洛之淵源,開閩海之鄒魯”,這副楹聯懸于大門顯得端莊典雅,醒目點題。大殿前有一副“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對聯。大殿前橫匾上書寫的“學達性天”四字,字體雄渾、碩壯。
福建武夷山朱熹紀念館
武夷山朱熹紀念館,位于武夷宮古街。為仿宋宮殿式建筑,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南北長約35米,東西寬約25米,占地約875平方米,由前廳、兩廊、庭院、展廳等組成。前廳正門上,高懸“朱熹紀念館”橫匾,5個大字莊重而蒼勁有力。殿前大門兩側懸掛3幅抱柱聯,一幅是趙樸初撰并書,聯曰:“千古敏以求,性天學述二程子;三字‘不遠復’,心地功行九曲溪!币环鶠榍蹇滴跤P:“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規!边有一幅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張岱年撰并書:“致廣大而盡精微,網羅歷代;尊德性而道學問,體用兼賅!贝箝T兩側圍墻上各鑲嵌10塊碑刻,為朱熹手書《潭州城南二十景》詩,是朱熹訪問張栻于長沙岳麓書院唱和的詩作。
講學遺址
仙游楓亭文昌閣前身為會心書院,始建于隋代,初為庵堂。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在此講學,并親書“敬義堂”為匾。明嘉靖四年(1525年)更名“會心書院”,后幾經興廢,1996年在遺址復建文昌閣。
【南宋理學家朱熹簡介及著作】相關文章:
2016弘揚朱熹文化征文12-27
傳承朱熹文化征文2500字12-31
弘揚朱熹文化征文2500字12-27
有關弘揚朱熹文化征文2500字12-27
心理學家名言02-14
談執著作文09-17
蔡健雅《悟空傳》插曲《紫》的歌詞及簡介03-30
高爾基著作童年讀后感09-09
著作等身成語故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