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學常識之北京古稱的演變
北京,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其名稱的來歷與演變充滿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文學常識之北京古稱的演變,歡迎閱讀!
北京古稱的演變
公元前1000多年,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的時候,北方的燕國遷都于薊城,“薊”由此得名。這個地名延續時間很久,不僅在史書上有記載,在出土文物里也可以得到證實,而且還衍生出一系列地名,如薊門、薊丘、薊苑、薊城等。
排行第二的是“燕”!把唷毖苌牡孛膊簧,如燕臺、燕城、燕市、燕京等。北京的一些學校、工廠、飯店也用“燕”來命名的,如“燕京大學”、“燕京飯店”等。
從公元1153年開始,經歷了元、明、清幾個朝代,歷時800余年,北京一直處于國都的地位,因此又得到了各式各樣的別稱、美稱,如長安、春明、日下、京華、都門、帝州、帝臺、王城、皇州、辰垣、天都、玉京、神京等等。除此以外,北京在歷史上還曾經叫過“北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廢封國改立郡縣是歷史上廣為人知的大事件。作為防范六國舊貴族復蘇反抗的手段,在原六國都城地區設置郡級行政機構,北京地區叫做“廣陽郡”,郡的首府就設立在原燕都的薊城。
除了燕地和薊城,北京小平原在更大范圍上也沿用著傳說中的那個字,被叫做——“幽州”
西漢時期,北京地區或為國(諸侯國)或為郡,但治所都在薊城。作為十三州之一的幽州刺史,駐地也是薊城。
東漢時期,幽州作為一級行政區,以薊城為地方行政中心。
三國時期,廣陽郡歸曹魏所屬,首府仍在薊城。
西晉時期,北京地區屬燕王封地,還是都薊城。
從秦漢到魏晉,當朝的換了一代又一代,薊城因為無可改變的地理優勢,和長期的文化經濟積累,始終占據著重要的戰略地位。秦漢時期,是中原政治集權管轄或抵御塞北的中心城市。東漢末到南北朝時期,所有者風云變幻,薊城時而是割據勢力的盤踞中心,時而是游牧民族南下的據點。紛紛亂亂的戰局,在摧殘著這片土地上百姓們生活的同時,也把薊城迅速地推到了政治、軍事上更為重要的地位上,使得她的占有者,逐漸掌握到中國北部的控制權,和間接左右全國的實力。
北京名稱的演變過程:
1. 早期名稱
薊:北京最早見于文字的名稱是“薊”,源于西周時期。據《禮記》記載,周武王滅商后,分封黃帝的后代于薊,這里便成為了薊國的都城,也是北京最早的名稱。
燕:東周時期,燕國逐漸強大,兼并了北面的薊國,并將國都遷移到薊城,從此薊城也被稱為燕都。
2. 秦漢至隋唐時期的名稱
漁陽:秦朝時,北京地區被稱為漁陽。
廣陽、廣陽郡:漢代時,北京地區設廣陽郡,治所在薊縣。
幽州:魏晉南北朝及隋唐時期,北京地區多被稱為幽州,這是一個涵蓋整個幽燕地區與遼河流域的地區名稱,但逐漸以薊縣作為州治所在。
范陽:隋唐時期,幽州有時也被稱為范陽郡,如安史之亂發動者安祿山曾擔任的“范陽節度使”便是此時所設。
燕京:遼朝時,北京地區作為陪都,被稱為南京,也稱燕京。金朝遷都于此,稱為中都。
3. 元明清時期的名稱
大都:元朝時,在北京城郊外創建新城,稱為大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元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北平:明朝初年,朱元璋滅元后,將大都改名為北平,意為北方平定。此時明朝的首都在南京,北平只是邊陲城市。
北京:明成祖朱棣在北平發動靖難之役后,奪取皇位,并于1403年遷都北平,同時將北平改名為北京,意為北方的京城。自此,北京成為明朝的都城,直至清朝滅亡。
4. 民國及現代名稱
北平:1912年民國設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北京大部分地區。1918年國民政府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在民國時期,北平作為北洋政府的首都,經歷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
北京: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正式將“北平”改名為“北京”,并以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自此,“北京”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綜上所述,北京名稱的演變過程不僅反映了中國歷史的變遷,也見證了這座城市作為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
【文學常識之北京古稱的演變】相關文章:
語文文學常識之戲劇基礎03-17
文學常識之使用筷子的十二種禁忌06-08
2015年公共基礎知識之文學常識02-10
高考文學常識:元代文學06-23
精選經典文學常識整理04-03
總結文學的常識04-10
明清文學常識03-30
文學常識大全03-14
文學常識試題02-07
最全的文學常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