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通用31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山西徳孝文化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1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中華民族具有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不孝子孫常常被人們譴責。我特別愛讀歷史書,發現許多皇帝的謚號前都加有一個“孝”字,特別是漢朝的皇帝,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它體現出孝道在中國古代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孟郊的《游子吟》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形象地描述了母愛的`博大和無私,父母對兒女的奉獻是不圖回報也是難以報答的。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穎考叔的小官,有一次,他去見鄭莊公。鄭莊公賞賜他飯食,他把肉片放在一邊舍不得吃。莊公很奇怪,問他是什么原因,穎考叔說:“我的母親從來沒有吃過這么美味的食物,請允許我將它拿回家孝敬我的母親。”莊公聽后十分感動:一個小官在美食面前都沒有忘記老母親。穎考叔的故事讓我想起我的一些同齡人,現在的許多孩子看見美食,很少會想到父母。
用經濟上的專用語說,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一種“投資”,而很大程度上,父母對我們的“投資”多,我們對父母的“回報”少。這是一種“逆差”,既然是“逆差”,為什么父母還要“投資”呢?因為它出于父母對兒女無私的愛。面對這種無私的愛,有一部分人竟然無動于衷。
一本書上說:古人把孝敬父母歸納為“尊親,弗辱,能養”三個層次,尊親是孝道的最高層次,弗辱其次,能養最低。現在有些人對父母“能養”都不能做到,更別說尊親了。這樣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有錢有勢而忘了本的人;一種是“少壯不努力”,長大后還需要父母來養活的人。
孝敬父母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只有這樣長大后方能為父母撐起一方晴空。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2
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最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的意向!
――題記
人要孝。孝道能充實自己的生命的立足點,導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養著無限人生境界的價值意義。當今之世大談孝道看似過時,但卻是最合乎人性潛能發展的秘訣,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品德。
人要孝。百善孝為先的道理誰都懂,但又真正有幾個人去做呢?驀然回首,自己已走過了十幾個春秋,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功,成功的背后是父母默默的支持;也有過許多的失敗,失敗的背后是父母關心的安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戶木匠人家,兒子和兒媳對其父親特別不好,家里也算富裕,只給父親做了一個小木碗讓自己的親生父親去討飯。木匠五歲的兒子見了,便找出木匠做活的工具,拿出一個木塊在一邊敲打起來。他媽媽見了問他在干什么,小男孩天真地看著媽媽說:“等你和爸爸老了我也給你一個小木碗去要飯!”木匠一家頓時醒悟,開始全心全意的對他的父親好。
人要孝。那一次去姥姥家,姥姥在看戲。我雖然聽不懂,但我看出來了大致意思:兒子受兒媳婦的誘導,要殺了他的母親。兒子先將他的母親拖到麥地里暴打一頓,畢竟是他的母親,正義與邪惡在斗爭,結果糾纏了一會兒,正義輸了。就在準備殺死他母親的時候,晴天霹靂把他給劈死了。這雖然有點不現實,但反映的道理令人深思。
人要孝。這一星期的音樂課上,我們學習了筷子兄弟的`《父親》,我覺得這首歌寫的很不錯,回到寢室后還在“自我陶醉”,卻遭到室友的諷刺:“你還聽這歌?難聽死了!”我無語,我也沒有反駁。我想,他應該是指旋律方面的,如果是指歌詞內容和蘊涵的意義,那么,我發自內心的鄙視他。回到家后,與發小談論這首歌曲,我問他認為這首歌最好的是哪幾句?他很快的回答說,當然是“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流”。我問他覺得好的原因是旋律還是想要表達的內容方面,他想了想說都包括。我微微一笑,朋友問我笑啥?我說在旋律上這首歌的每一句話都差不多,但在內容方面,你說的太遠大,太不現實。所以我認為“一生要強的爸爸,我能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謝謝你做的一切,雙手撐起我們的家”。我說完以后,朋友也對我的看法表示同意。
現在我們很多人和我一樣處于青春期,逆反心理、逆反情緒高漲。想要孝敬父母卻因那不可逾越的代溝有氣無力。但是,你一定要切記:那是你的爸爸媽媽,生你養你的人。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不蒸饅頭爭口氣,用自己的生命來創造價值。
時光時光快些吧,不要再讓你受苦了,我愿用我一切換你幸福生活……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3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題記
仁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前我總以為仁孝離我們很遠。但自從我讀了《孝心無價》這篇文章后,我才懂得:仁孝,不在乎其年齡,也不在乎做了多大的事,哪怕是送給父母一束鮮花,一句溫暖的問候。正如畢淑敏所說的:“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價。”
其實,仁孝不僅僅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獲,在盡自己一份孝心的同時,我們也收獲了幸福和快樂。
記得有一次,爸爸到外面應酬,媽媽加班,說是八點才回來。此時,太陽已經下山,我早已餓得饑腸轆轆了。平時很少下廚的我,只會炒飯,可是翻遍了整個廚房,卻一無所獲我真的是回天乏術了。忽然我的腦海里萌生了一個念頭:自己做飯,自己炒菜來填飽肚子。可是,媽媽辛苦工作了一天,回來是不是要吃點什么呢?再三考慮,我決定為媽媽和自己做一份豐富的晚餐。但是,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又出現了:該做什么呢?怎么做才好呢?
根據現有的食材,決定把冰箱里的所有東西放到過了炒,然后再做飯。我努力地回想媽媽以前做菜時的情景。在我的印象中媽媽總是不停地拿著鍋鏟,不停地翻炒。看似簡單的.動作,實踐起來確實困難重重。我把很多東西放到鍋里面后,炒了幾分鐘后,猛地發現:沒加油!我趕緊把油倒進去,只見油在鍋里歡快地跳著舞,我趕緊拿起鍋鏟,上去就是一頓亂炒。雖然心里沒底,但是卻美滋滋的,畢竟能為媽媽做飯,盡自己一份孝心,是多么地幸福啊!經過我的一番努力,那堆食材已經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了。心里別提多有高興了。
大功告成,我把菜端到餐桌上,等待媽媽的到來。時針指向8點,我終于聽到了那熟悉的腳步聲,我迫不及待地去開門迎接。我拉著媽媽的手來到餐桌旁,媽媽面對這盤稀奇古怪的菜肴,臉上充滿了疑惑和驚奇。洗完手后,我打開電飯煲,里面不知道是粥還是飯的東西。即便如此,我為媽媽做的晚飯,媽媽吃起來顯得很是幸福,吃著我精心烹調的菜肴,媽媽笑得像是吃了蜜糖般甜,笑得合不攏嘴了。看著媽媽的笑容,我也覺得很幸福!
此時,收音機里響起了《真的愛你》,唱出了我的心聲:“是你多么溫馨的目光教我堅毅望著前路,叮囑我跌倒不應放棄……”盡管我做的飯菜一般,但那畢竟是我的一份孝心。我仁孝,我幸福!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4
上周六,我和媽媽歷經兩個多小時的顛波,終于到了永州市新田縣孝文化主題公園。
我們遠遠地望見一處古香古色的入口牌坊,中間上書“孝文化公園”五個紅色甲骨文文字,令人賞心悅目。繞過草地,走出林蔭小道,瞬間到了中心廣場。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孝?心”創意石雕塑。它寬1、4米,高2、3米,男左女右,頭頸相對,中間合成“心”字,天真可愛的娃娃盤腿坐在其中,吮吸著手指,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寓意爸媽永不忘娃娃,始終把他放在心中第一位置,深深地愛著他。
中心廣場的邊沿是一條小溪,溪里五顏六色的魚兒在嬉戲,你吐一個泡,我擺一下尾,好不開心。溪后是舜帝的雕像,旁邊“孝感動天”四個大字格外醒目。相傳舜家境清貧,父親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父親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其父、繼母、弟弟幾人串通一氣,幾乎將舜置于死地。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他的孝行傳遍千里,得到了堯帝的稱贊。堯帝將帝位傳給了舜。舜當了皇帝,更加孝敬父母,真是“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
游完孝文化主題公園,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是獨生子女,從小爸媽把我“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當作“小皇帝”侍候。而我剛才還在車上對媽媽大喊大叫,要這要哪,只索取不回報。看到舜帝高大的形象,我羞愧萬分,決心向他學習,從現在開始,做個聽話的好孩子,銘記感恩,孝順父母。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5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扁舟來到歷史的彼岸。與孔子探討“仁政”的偉大,與董永分擔賣身葬父的感傷,與黃相體味溫席的孝心……用一指墨香看盡文化深邃與靈動。文化從那翻滾激蕩的黃河開始,便軋植于我們的心田。篆刻于基因,融化于血液。古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長達數千年的中國文化也越來越注重“孝”。而偉大的中華民族也正因為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越發絢爛壯美。把孝文化作為生命的行囊,便讓靈魂與孝一道穿行在歷史的音符與文字墨香之間。
我的家鄉是孝感,孝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從名字可以知道與孝密不可分。當然,作為大孝子董永的故鄉,又為孝感添上了一層濃濃作文的“孝”意,董永家境貧困,但是他對父母的孝心卻始終如一,對父母的愛卻倍增。當父親去世后,董永痛心不已,但自己卻沒有錢去安葬自己的父親,于是毅然決定出賣自己的身體,讓父親有一個體面的葬禮。孝文化,如遼遠的江海,包容著一切。既有董永賣身葬父的孝心,也有黃香溫席的精神。那些點點滴滴我們都須銘記于心,來日我們應當涌泉相報。孝,常常浮蕩在我的心間,那里更有24孝圖的感悟,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炎黃子孫的傲骨。它如枝頭梅花吞吐芬芳。我愿乘文化之舟,渡孝之滄海。享那份美好與真摯,低吟文化之妙語,歌吟一生,幸福一生!這樣的精神,希望我們共同擁有,共同打造共享孝之盛宴!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6
俗話說得好“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父母對我們的生養之恩,豈是我們活三生就能報答的了的呢?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24集的關于孝順的故事,看完之后,不禁讓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的道理。
《24孝》里有許多關于孝順的故事,如《孝感動天》,《單衣順母》,《賣 身葬父》……但唯一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扇枕溫衾》了。
《扇枕溫衾》講的是古代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母親在他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只有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非常孝順,每到夏天非常炎熱的時候,他就冒著滿頭大汗幫父親扇扇子,好讓父親能夠安然入睡;到了冬天,天氣非常寒冷,懂事的黃香怕父親怕冷睡不著,便早早的爬上床,把父親睡得席子給捂熱,好讓父親能夠睡好覺,黃香的這種行為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對父母都應該做的嗎?“百善孝為先”在生活中,我們不應該把父母對我們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們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他們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我們人呢?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擁有的品質。
黃香的品質真是讓我和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啊!一想到那次因為我的不懂事,蠻橫,任性而是媽媽傷心了一個下午,我真是后悔萬分啊!在這里,我真想對媽媽說一句:“媽媽,對不起,請原諒女兒的不懂事,任性吧!”
黃香的行為真是令我們感動啊!“父母雙親恩似海深,生兒育女歷經艱辛”。父母懷胎十月,歷經千辛萬苦,才將我們生下。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習黃香的這種品質而不是總對父母大呼小叫,記得爸爸以前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過不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不懂得孝順父母,即使他學習在好有什么用,品德才是一個人的根本。”是啊,如果一個人的品德不好,即使學習再好,那么對社會還有什么用呢?“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品質。老子曾經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有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愛護兒童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
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孝順父母吧,其實孝很簡單,為父母到一次水,做一次飯,捶一次背,這都是孝,因為孝心不論大小,不分遠近,他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需要去用心發現它。“孝”從現在開始吧!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7
孝,在中華文化精神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也演繹出的許多的孝文化。
孝,是晚輩對長輩的一種行事準則,也是人的一大品格。二十四孝圖,無論他表現孝的方式是對是錯,都能反應出人們對孝的一種重視。行動的孝自然無法讓人長久銘記,以孝為文化的體系,自然就蓬勃興旺起來了。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這些傳遞出孝能量的風俗節日,自然就是孝文化的體現了。
文化是思想多補品,從小,大人們就學會對孩子們講述很多孝的知識。傳教孝道,讓自己從小就做一個有孝心的人。傳授孝道給自己的`子女沒有什么條令規定,但哪個家長都會如此教導自己的孩子。不是說硬是要孩子給自己養老送終。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一個講孝的心,讓孩子有一顆孝心。這同樣是流通于萬千家長之間的孝文化。
孝心啊,孝道啊,最重要的就是講孝的人孝就是再偉大,也是要人來講的啊!這些就是孝子孝女們的事了,用自己的努力去回報他們,他們的盼望就是我們要實現的回報,讓他們對自己的盼望得以實現!讓他們因自己的感動欣慰,就是最理想的!
孝的文化各種各樣不同,孝文化有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都是文化的真實體現。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8
談起孝文化,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家鄉湖北!湖北孝著稱。
記得初中老師和我們講過湖北的幾個小子。好像有黃香、董永。而我們這個地方則以黃香作為孝文化的傳播,對于孝文化的看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聽了湖北黃香的故事,我覺得他就做得很好,值得人們學習。因此,我們這個地方有專門紀念他的地方。他的孝不是愚孝,不像有些盡孝的人一樣!他把孝盡得非常到位。我們也應該這樣。孝文化的`傳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的家鄉對孝文化的投資很大。為的就是讓人們能夠做到孝順、盡孝、不愚孝。讓人們能夠繼續傳播下去。將孝文化發揚光大,不光湖北,讓其他省也能夠學習到孝文化。這樣湖北不僅是孝文化的起源省,而且還是孝文化的發揚省。中國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孝之國。但現今的情況并不是這樣的,做到孝順的人很少。這說明孝文化的傳播還不過廣泛,不夠徹底。
我希望有一天大家能夠將孝文化發揚光大。傳播到世界各地。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9
想必大家都知道教怎么寫吧,左邊一個孝,右邊一個女,把字拆開一分析意思是:只有孝順,才能更好地為人子女。
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古時候有一句話這么說:“百善孝為先。”這種美德在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沖刷下,仍能煥發著那耀眼的光芒。然而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不贍養父母、不尊敬老人的事情發生著。我想對那些暫時忘了父母的兒女們說: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人生的首務是孝敬父母,然后才是多見天下之事,多聞古今之理。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兩則故事,第一個故事是,一位老人,他耳聾眼花,雙腿還不停地哆嗦,他兒媳嫌他邋遢,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碗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碗給就用他的父母做碗,等父母年老了以后就用得著了。父母知道后,后悔莫及,趕緊將父母請回飯桌。第二個故事是:一個兒子很討厭他的父親,讓他的父親帶著一條毛毯出去“闖闖”。
這時,他的剛學會說話的兒子居然說“父親,你不必給爺爺一條毛毯,給他半條就行,剩下半條請收藏好,等我長大了可以把它給你,讓你到外面也闖闖”。孩子的父母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趕緊挽留住自己的老父親。這兩則故事可以看出,父母是孩子的典范,做什么事都會給子女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在你們的熏陶下也會有類似的行為和舉動,所以天下的父母在做事情之前先請考慮一下:“我這么做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呢?”我在今天的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年過八旬的老人,被兒子關入小木屋里,什么也不供給,那位老人全靠左鄰右舍得幫助才得以活下去。我看了之后很生氣,長輩們都應受到尊重,更何況是生你養你的父母?
現在為了維護老人的合法權益,已經有許多相關的法律出臺了,不過,我相信,老人們更希望看到的是自然流露的真情而不是被法律所迫的親情。朋友們,你們捫心自問:孝,你們做到了嗎?“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尊孝道,習禮儀的一代新人吧!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10
“孝文化”中的“孝”字內涵豐富,從古至今都提倡孝,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愛護老年人等行為都是孝。
關于孝的故事有很多,如黃香冬天冷,自己先去被子里躺著等被子里面變暖和再讓母親去被子里面睡覺。
雖然現在社會也經常提到要尊老愛幼,但也經常在手機、電視等媒體上看到虐待自己父母的'事情發生。這告訴了我們雖然社會上提倡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話題,但沒有真正使人們懂得孝的意義,為什么要講孝心。在講孝心時不能一味的去聽從父母,講孝心時要有一點理智。不能做一些對個人利益有益而對社會有害的事情。
孝文化需要我們繼續發揚下去,我們要從實際上去做,而不是只是口頭上說作文一說。
我們孝敬父母不能只是物質上給他們提供幫助,也要精神上給他們關愛。我們要多和父母交談,可能有一些身在異鄉的打工族,因為忙碌的工作無法抽出時間回家看一看父母,和父母談一談,坐在一起團團圓圓的吃一餐飯。但可以通過電話、電腦和父母一起面對面的聊天。過年過節可以回家時不要常拿著手機玩,要幫助父母做一些事情。這對你來說可能是一件件小事,但這對父母可能是極大的關愛。關愛一下父母的生活,不要讓父母感到孤獨,不要讓父母在家擔心著在遠方工作的孩子,常常和父母聯系。
孝文化的精神我們要弘揚,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實際行動上做起,讓我們國家都充滿孝文化,我們要發揚孝文化。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11
暑假到了,媽媽給我報了孝文化夏令營班,全封閉式的,10天不回家,完全獨立的生活。
我剛到文化班,媽媽給我放好行李,交待了一番,就走了。
我開始了第一天的生活,早上五點起床跑步,然后開始一天的學習。學習什么呢?學孔子文化,感恩一切,孝敬父母。
在那里老師教育我們不要浪費糧食。當我看到老師把學生們的剩菜都吃掉的`時候,我感動了,流淚了,想起那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
還學習了“姑娘道”,姑娘是人類的源頭,姑娘性如棉,想要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必先從姑娘身上學好。
在結束學習最后一個環節,給父母洗腳,老師拿著話筒讓我們說出對父母感恩的話,我跪在地上一只手給媽媽洗腳,一只手拿話筒深情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我以后不跟你頂嘴了,好好學習,報答父母恩情,回報社會。”媽媽也是滿臉淚花,對我說:“好孩子,媽媽永遠愛你。”
學習結束了,我感觸很多,我要向所有人宣傳孝文化,大家都去學習孝文化。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12
孝,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優良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改變,人們觀念的改變,不斷影響著人們對孝文化的'表達。
故事后有許多關于孝道的故事。例如,臥冰求鯉,黃香溫被,董永賣身葬父等等許許多多的故事被人們稱贊,流傳至今。而如今,這樣的故事卻越來越少。人們對親人的孝順漸漸從精神上轉移到了物質上。逢年過節只會送給長輩們禮品。而連最基本的祝福的話語都忘了。
孝道文化,在年輕一代的生活中被漸漸淡忘。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而精作文神生活越來越少。面對自己的父母時,很少會想到關心對方,而只顧自己快活。孝道文化也就不能表達出來。對于那些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們更是如此。有時與父母之間鬧得不愉快,還會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完全不知道何為孝。
孝乃孝順父母之意。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教育我們。他們對我們的思情無法用物質來衡量。我們應從生活中無微不至的關心來回報他們。傳承孝文化,不要讓我國的優良傳統文化消失。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13
3月13日那天,我們年級組織去德孝城,感受德孝文化。
一下車,便看見宏偉的大門屺立在德孝城門前。那座大門是三角架古典建筑,在正中間有一塊牌扁,上面寫著“圣旨姜公祠”的字樣。兩邊還有幾幅對聯,都是贊美姜詩一門三孝的。
走進去就可以看到幾座非常漂亮的祠堂。在頂上掛著的扁額上刻著“三孝流芳第一祠”,里面供奉著姜詩和龐三春的神像。涌泉躍鯉、姜詩孝親、安安送米的故事流傳千古,他們受世人的敬仰。在祠堂的旁邊有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一個字甲骨文的孝字,它形象的表現了古時人們對兒女孝敬父母的理解。
我們接著走到一個像似四合院的地方。前、后兩個地方是兩拜堂,兩邊是關于姜詩一門三孝故事和古代二十四故事的雕塑。石像刻得生動形像,讓我們仿佛親眼目睹了一個個故事的發生。
我們又來到姜詩一家的墳墓,那里有三個水池,都是愛心形的。三個小池里的'水清澈見底,有許多條紅鯉魚和幾只烏龜正在悠閑地游著。在水池的旁邊就是姜詩一家的墳墓。來這里的人們說話都很輕很輕,似乎怕打擾了姜詩一家人的寧靜、祥和。
走出來,學校請王一全老爺爺為我們講了他的孝道故事。做為醫生的王爺爺不僅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且還孝敬別人的父母。他經常幫助生病的老人,為他們服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對他充滿敬佩之情。
接下來,我們是自由參觀。張老師帶我們參觀了整個祠堂。祠堂的有許多拜殿,都是與孝有關的,給所有來這兒的人們以“孝”的熏陶。人們不論做什么都很安靜,是怕打攪了姜詩一家吧。
這祠堂里的一草一木都靜悄悄的,好像都在回味著姜詩一門三孝的故事。一門三孝的故事,感動了我們,感動了所有人們。如今,連這里空氣似乎都迷漫著孝的氣息。
這次去德孝城,讓我收獲到了很多。每個人應當孝敬父母,從你出生的時候你的父母就在為你付出,你也應該為他們付出一些。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14
百善孝為先,孝是美德的基礎,更是為人的根本。
《弟子規》是一部闡釋德行的經典,集結了傳統美德。開篇便是“首孝悌,次謹信”的概括。《論語》中也有提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的論斷。可見,孝敬是首位的,是自古有之的,也是我們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基本。
古圣先賢孝為宗,萬善之門孝為基。孝其實最簡單的就是知恩感恩,別人贈予自己一片汪洋,自己也不能回報別人一滴雨水,可父母的愛還之不盡。更多時候,都是“兒行千里母擔憂,母別萬里兒無愁”。所以,只有我們更要盡心盡力去孝敬父母,方可報答一二。
另外,孝并不一定要像二十四孝中“黃香溫席、臥冰求鯉”那樣,保護好自己也是孝敬父母的一種方式。父母最大的幸福是兒女的幸福。
所以,我們在感動父母無私的同時,不禁掠過一絲惆悵與慚愧:與父母相比,我們對父母的'愛就如海洋中的一滴,與父母之對于我們的愛,又何止九牛一毛?
“孝”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算不上高尚。孝前,人人平等,無論貴賤。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世界文明的根本。用心去體會,讓孝成為我們每個人心中永恒不變的鉆石。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15
親情,就像迷茫中的一塊指路牌,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親情,就像一盞燈,照亮你應走的人生;親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溫暖你的心靈。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之間改變著我們的心靈,帶給我們震撼與感動。而這份沉淀下來的感覺,恰恰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親情和一份感恩報答之心!
孟浩然曾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直到今天,當我們遠離了那曾經無比熟悉的港灣獨自去面對大千世界時,才知道有一種愛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給予的,她是那樣的無私;有一種理解源于由衷的關懷,她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有一種鼓勵是你的`信念,她是你成功的動力。另外,還有一種人給予我們生的機會,他們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最應該感謝的人!回想這二十一年的成長道路,似乎再次看見上小學時,不辭辛苦接送自己的父親和在天不亮的時就為自己準備早餐的母親。時間帶給我的是成長可帶給他們的卻是漸漸增多的皺紋與白發。一晃六年過去了,卻從不曾聽他們抱怨什么而每當看到我的學習有進步時,他們就回很欣慰的笑笑。這一切在那時的我的眼中是如此的平常,于是就這么習慣地接受著,久而久之也就沒有感覺了。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我們愛父母,首先是尊重父母的教導。父母所積累的人生經驗是極其寶貴的,往往是我們在課堂上、書本里學不到的,他們對我們這些經驗的傳授是不計回報、真心實意的,所以我們應該認真聽取,虛心接受。其次懂得關愛父母。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請父母休息一下,幫父母捶捶背,揉揉肩,應主動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當父母外出時,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當有好吃的食物要懂得和父母一起分享等等。第三,要努力進取,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父母對子女最大的期望,先是成人,再是成材,最終有所成就。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
作為有孝心的子女應學會學習,學會處事,學會做人,不負父母的愿望,實現父母的期望,這是最重要的孝行。以培養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為樂、刻苦為樂發展自己的特長,讓自己的父母得到欣慰,讓父母以你為驕傲,這就是我們孝敬父母的最大實際行動。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16
“孝”是中國傳統道德中十分重要的價值規范。在《禮記》中,它與“慈”一起列為人倫之意的第一條:“何謂人義?父慈,子孝。”(《禮記·禮運》)儒家認為孝是仁、義的根本,認為孝是基于親子之間深厚的愛以及自然人倫而產生的,故而述之以文。像《孝經》一書,便是先秦時代儒家學派對于“孝”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
然而,“孝”在中國封建禮法下的傳統意義是否正確合理,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中國封建制度始于春秋戰國時期,此時成書的《孝經》盡管有神化“孝”之嫌,但畢竟還沒有沉重的道德枷鎖。到了唐宋元明清,封建制度已相當完備,高度集權,封建禮法相當嚴苛,“孝”則倡導子輩對于親長的絕對服從,把子視為親的私有財產,提倡“不孝有三,無為后大”。封建統治者也大力提倡“孝道”,規定官員在父母去世后,必須服喪三年(丁憂),國家政事可以放置一邊。
尤其是被魯迅先生批駁的《二十四孝圖》,這是一本在封建社會樹立孝行典范的兒童啟蒙著作。這本充斥著“之乎者也”的所謂“孝行典范”,包含了許多愚昧、殘忍的東西。像著名的“郭巨埋兒奉母”,一個家道殷實的人,把財產全部分給了兩個兄弟,卻獨自把母親接來奉養,這本就是絲毫不合情理的事:為什么要散盡家財之后再來奉養母親呢?留些錢難道不能提供給母親更為優渥的物質生活嗎?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這人為了節約些錢奉養母親,竟要將自己的`兒子給埋了!
不知作者是出于何種目的,還公然大力支持這種做法,在結尾處大筆一揮,留下一句,“及掘坑二尺,得黃金一釜,上云: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更添上一層神話色彩,看來上天也要被這大孝子郭巨感動了。現在看簡直是不堪入目,怎么能把這么殘忍的故事當作啟蒙教材?比起今天的“毒繪本”,這《二十四孝圖》對于古代少年兒童成長所起到的負面作用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漢代起,封建統治者就將儒家學說作為統治天下的工具,官方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概念后,產生了逆來順受、因果輪回、迷信愚昧的觀念,甚至與人性相沖突。
但是,我們也決不能因為這些原因而對中國傳統道德中的“孝”一棒子打死,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辯證地來看待“孝”,學會有所取舍。古代思想家強調,親子之愛為人之本,善推之,有益于天下之愛。況且,“孝”更是古人倡導的“齊家”的重要內容。像木蘭代父從軍、陸績懷橘等代代相傳的故事,便是“孝”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親子間的血緣親情,是維系家庭和睦的基礎,從這一點來看,孝的德行中又具有普遍意義的內容。畢竟,“孝”維系核心家庭,而核心家庭組成了我們這個社會。
所以,綜合起來看,在如今這個時代,我們提倡孝親敬長,絕不是為了恢復舊社會的種種禮教枷鎖,而是為了使傳統文化中的“孝”煥發出新的活力,激發其中蘊藏的中華民族美德的永恒魅力,為這個時代添上一份“孝”的暖。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17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文化已在中華民族傳承千年。又有三省吾身之說,那么我們身上是否具有“孝”這一優良品質呢?事不能拖,話不能多。孝的精神不可幾日速成。而是要發自內心的去實行。
我的故鄉云夢自古出了一個大孝子——黃香。他冬天為父母暖被,夏天為父母驅蚊。幾十年來一直如此,他的孝心不是三分鐘熱度,而是伴隨著一顆堅守的真心。無獨有偶,董永也有著賣身葬父的感人故事。父母賜予了我們生命,所以他們是比生命還要尊貴的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孝的文化一直在流傳,可是卻被人們漸漸忘卻于無形之中。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每天和父母待在一起,即是孝的表達。正所謂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其實不然。陪在父母身邊的人是比那些常年不回家,只寄錢的人看似要好很多。可是他們的孝心真的存在嗎?沒錯,你是每天在父母身邊,可是你對他們好嗎?是有人常年不回家,可是他們卻每天心系父母啊!
曾聽說過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兒跟她的媽媽爭吵之后賭氣摔門而出,漫無目的的她在街上走了一天,又累又餓,忽然他走到了一家賣面的門口,可是口袋里卻沒有一分錢,這是老板娘看到她,親切的`喚她進來。聽過女孩兒發生的事后,煮了一碗面給她吃,女孩兒吃完了后非常感激這位老板娘,可是老板娘卻不太領情的說:我與你不認識,并且就之煮了一碗面給你吃,你就感激成這樣,那你的媽媽給你做了不知道多少次飯,可是你有感激的過她嗎?聽完老板娘的話,小女孩兒恍然大悟,立馬跑回來家,發現早已做好飯的媽媽正焦急的等待著她。
可能孝一直都存在每個人的心中,可是卻被人拋之于腦后。并不是我們不善,而是我們不懂得如何去孝,孝文化,對于我們也已是耳熟能詳。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它真正的走進心底,讓它去彌補之前我們欠下父母的愛吧!
等孝精神深入我們的骨髓中,之后才是發揚和傳承。要相信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所散發的光芒不可阻擋!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18
悠悠華夏源遠流長,風流人物燦若繁星。回望我們中華民族那些有杰出貢獻的人,無不都擁有良好的家風。或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顯家富是司馬光的家風;“踏踏實實地本分做人”那是周恩來的家風;“精忠報國”則是岳飛的家風。
那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呢?就是一個孝字。
記得小時候回老家過年,爺爺總會給我講“黃香溫席”、“臥冰求鯉”、“子路借米”的'故事,也會教我讀《三字經》、《弟子規》......還記得在那年的某個午后,年幼好動的我老老實實地坐在老家的火爐旁,一邊聽爺爺講故事,一邊跟著爺爺搖頭晃腦、咿咿呀呀地讀書。現在想來,那應該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家的家風是什么。
爸爸常說:“長輩養我小,我要養他們老。”天下唯有“孝敬”、“助人”不能等,因為過了,別人就不再需要了。每每得知家中老人身體有些不適時,爸爸媽媽也總是第一時間送他們到醫院檢查,直到康復。
我的媽媽雖然是江西人,但并不喜歡吃辣,可她對奶奶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爸爸現在還經常講起奶奶給媽媽做飯的故事。那是媽媽第一次見奶奶,奶奶做了一桌子的菜,放了好多好多辣椒,媽媽咬著牙吃下,辣的嘴都紅了,胃也不舒服,可奶奶以為媽媽喜歡吃,以后就經常給她做。一吃就是幾年,直吃得媽媽哭笑不得,也把我媽的口味徹底改變了。現在呀,我媽吃飯那就是“無辣不歡”了!
我在這樣一個充滿孝道的家庭氛圍中長大,耳濡目染間也深受大家的影響,決定做一個孝順的孩子。我經常攙扶著爺爺、奶奶散步,為他們端茶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回去,我都靠著爺爺坐下,聽他講故事。爺爺總是瞇縫著眼,拉著我手,說著:“玥玥,我給你講一個爺爺小時候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我已經聽了無數次了,但我還是像第一次聽爺爺講故事那樣全神貫注,那樣充滿好奇。
家風如春雨一般,潤物無聲;家風如春風一般,潛入心田。“百善孝為先”的家風已經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道道永不消失的印記。盡孝道,講傳承,讓我們崇德向善,爭做美德少年;讓我們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弘揚社會正能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們身邊落地生根!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19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需靜聽;父母責,需順承……”這部《弟子規》是我們從小便開始學習的啟蒙讀本,也是古人對“孝”的一種詮釋。何謂“孝”?孝的基本道理是奉養雙親,然后引申出來尊重長輩,關心長輩,愛護長輩,這就是孝的道理。
香九齡在9歲時母親去世,與父親相依為命。冬夜,里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里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天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里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里,給他鋪好被,然后脫了衣服,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夏天他替父親扇扇子。這就是我們所
熟悉的“香九齡,能溫席。”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孔融讓梨”,“臥冰求鯉”……
古人非常重視孝道,許多帝王曾以“孝”來治理天下。致使天下政治清明,孝風盛行。“孝”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無論時代怎樣發展,無論朝代怎樣更替,“孝”一直從未改變。它對現代影響深遠。它使得人們懂得孝順父母,無怨無悔的承擔起自己的家庭責任。
去年看孝心少年時,有一個女孩讓我影響深刻。她叫路玉婷,就讀于樹德中學,自幼和媽媽外婆在一起生活。為了生計媽媽一直在外給客戶送機票,不幸的是,2013年冬天,媽媽被診斷為尿毒癥,每周透析三次,送機票的工作沒法完成,但這是家里唯一的收入。于是路玉婷扛起了媽媽的'擔子,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風雨飄搖的家。在頒獎前,路玉婷的媽媽去世了。路玉婷咬著嘴唇說:“媽媽在世一天我愿為她奔跑,她離開了,我會和外婆一起努力生活。”看到這里我的淚忍不住流了下來。既為這個年僅13歲的女孩而難過,也為她讓我看到了孝而感動。
生活中我們身邊有很多人正在以大大小小的行動詮釋著他們自己的“孝”的理解。有的是為父母遞一杯茶,有的是對自己風雨飄搖的家不離不棄……可以說,孝道深入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兒女內心深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這句話則將“孝”推到了另一個更高的境界。孟子講,不僅要孝順自己家的老人還要孝順別人家的長輩。由“小孝”推到“大孝”。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化中所提到的“孝”更是被人們所推崇。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作為一個身上流淌著中華民族血液的人,我們應當將“孝”永久的流傳下去,不讓“孝”無家可歸;不要讓民族無“根”;不要讓人與人之間變得冷血無情。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20
少兒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頒典禮,十位獲少年的故事感人至深,平凡而美麗。他們面對時堅強地撐起整個家,用實際行動孝敬長輩,孝敬父母,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典禮太感人了。當同齡安理得地享受著來自父母的寵愛時,有一群孩子早早地擔起了家庭重擔。孝心少年的故事讓我們動容落淚。他們用單純、善良的孝行詮釋著血濃于水的親情。這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正能量!
第一個出場的便是我們很熟悉的五河小黃鳳,不,她現在已經長大了,長成16歲的小姑娘了。6歲時黃鳳爸爸意外摔傷高位截癱,媽媽離開家。11歲時她推著400斤的`鐵板車把爸爸帶到上海治病。連續10年,她獨自照顧爸爸,給他喂飯、翻身、換尿片。風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棄!16歲的她說:委屈時看見我爸笑,就沒事了。
12歲,正是孩子們無憂無慮的時候。可12歲的邵帥卻面對著一個連大人都會皺眉的抉擇。為照顧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親,休學到為母親捐獻骨髓。最終在醫生勸說下,媽媽同意了接受移植兒子的骨髓。邵帥少年捐髓救母,孝心!
17歲的龍花是湖南縣的苗族女孩,為了照顧重病的母親和兩個年幼的弟弟妹妹,她選擇了放棄學業,勇敢擔起一個家。然而,龍花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這朵開在吊腳樓里的堅強小花用她的樂觀照顧著家庭,用她的守望著夢想。
貪玩調皮,本應是13歲少年的特質,而命運卻沒有給文龍這樣的機會。沒有父親的相伴,他每天掃地、做飯,照顧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癥的媽媽。面對生活的,從不抱怨。他說他是個的男子漢,要讓媽媽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
成都女孩玉婷一邊上學、一邊騎車送機票以維持家用。這個“奔跑女孩”的高中生上個月迎來變故:母親離世……堅強樂觀的玉婷,孝敬長輩,勇擔家庭責任,自強不息、陽光向上,看似柔弱卻一直迎著堅強飛奔。
在家庭陷入困境時,她摟著媽媽的脖子說:“媽媽,咱家我頂著。”自此,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人生活的擔子,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生活雖然苦了點,但是,只要我勇敢地往前走,我就一定能走過風風雨雨……”賣燒烤的小女孩高雨欣這樣說。
重慶忠縣的吳林香六歲時父母離異,20年母親被檢查出肺癌晚期,繼父外出打工,小林香成了的勞動力。小林香本來不愛笑,但是從媽媽病了之后,她便總是用笑容面對媽媽,逗她開心。雖然媽媽最終離開了,但她依然微笑著生活。吳林香,逆境中她始終微笑。微笑著坦然面對生活,不拋棄,不失望,堅強地面對逆境。
我想說,你們的孝心感天動地,你們的故事如燦爛的小花一樣璀璨,聽著主持娓娓動聽的講訴,催人淚下,沒有壓垮你們,你們用脆弱的身軀書寫大寫的孝字,大寫的人字。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是你們讓家庭充滿溫馨,洋溢著濃濃的愛。你們的孝心雖不驚天動地,但濃濃的親情,偉大的卻神州,你們都是好樣的!愛的,帶我們眾里尋你;孝的承諾,溫暖了你我的心。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21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記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100族之風!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就在前不久,我的姥爺因為疾病需要住院治療,爸爸媽媽義無反顧的承擔起了照顧姥爺的責任。住院期間,媽媽每天要去醫院照顧姥爺,幫姥爺擦臉,捶背,翻身。爸爸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精心地為姥爺準備各種有營養的飯菜,給姥爺送到醫院,爸爸媽媽就這樣一直照顧姥爺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可他們卻從來不說累。爸爸媽媽對姥爺的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我,放學回家,我不用爸爸說就先寫作業,寫完后自己認真檢查,收拾好書包;晚上吃完飯,自己洗漱完后上床睡覺。因為我能為他們做的事情還太少,所以只能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讓他們為我的事情操心。這是我對他們唯一能盡的孝心。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的成長,我們貪婪的享受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么無私的愛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也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要給父母買很多東西,可是父親教育我說:“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后你能送上一杯熱茶,父母累的時候你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父母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進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你的孝順。”
雖然我們還小,還不能把孝表現得淋漓盡致,那就讓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沖,在生活中盡我們所能的去孝順父母、親人,尊敬師長,做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22
——親愛的,我很孝順。為什么恨我孝順很難?
不經意間搜索,看到了一場撫養費糾紛,原告已經暮年,走路已經發抖。1953年他們結婚后,生了兩男兩女,也就是本案的四名被告。他們四個人都是兩個老人養的,現在已經成家立業了。但是,他們在兩個老人年老不能工作的時候,讓他們住在翻修過的豬圈里。
說實話,我覺得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所以當我看到這樣的事情,我的第一反應不是生氣,而是想想這個家庭里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孩子和父母之間應該存在多大的矛盾,才能讓他們把年邁的父母放在這樣的方式下,忘記父母在生孩子時的善意。
(1)父母的忽視
說到原因,我想到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不像我們90后的孩子,因為計劃生育,都是父母捧著的寶貝。而是世界上有兄弟姐妹,有很多血親。雖然世界上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不可否認的是,孩子多了,煩惱也多了。父母出于家庭或個人原因,自然會在不經意間偏愛其中一方,而忽略其他孩子。
哪個孩子不是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而是被父母無意的忽視所傷害。很多次之后,覺得父母不愛自己。長大后只記得父母的芥蒂,親情自然會淡化,但仇恨或憎惡會增加。對他們來說,遠離父母是極其隱忍的,想要他們好好贍養父母完全是扯淡。
(2)父母財產分配不均
俗話說,人多辦事容易,但這個道理在贍養父母方面并不奏效。孩子很多。當他們成家立業,另立門戶的時候,大多數父母會因為各種原因,讓一個孩子的財產比其他孩子的多。問心無愧,最多只能在心里抱怨。你本該得到的.贍養費不會少一分錢,但你家很弱。不難發現他們回家的次數少了。
至于沒有良心的人,我想我不需要說我們都知道,很多糾紛都是財產分配不均造成的。
(3)愛人和父母的差距
自成立以來,因愛人和父母關系不好,法院出現了不少撫養費糾紛。不是不愛父母,而是更愛另一半。從他們的立場來看,他們是前半生在一起的年邁父母,后半生在一起的妻子。即使愿意贍養老人,也會因為新婚妻子的枕邊風而遠離老人,不和父母同住一個屋檐下。在他們的思想里,愛別人很重要。至于父母,給點錢也差不多。
這不是危言聳聽。任何一個在贍養父母和維護小家庭穩定之間處于矛盾中的人都會糾結。大概只有小時候被他父母深深感動過的人才會站在父母這邊。
……
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需要繼承和發揚。然而,現在人們總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和父母一起去法院。難道他們忘了父母從小就把自己養大,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奉獻了愛心?
雖然案件最終圓滿解決,但我覺得不值得慶祝。當贍養父母的問題上了法庭,當孩子和父母站在對立面時,我深深懷疑家庭是否還在。即使最終解決了贍養問題,父母的心也早已黯淡。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泉報恩。父母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滴水。我父母對深海很好。他們給了我們整個海洋。要懂得報恩,懂得孝順。
什么是孝——孝在一切美德中是第一位的,孝有其道。只有關心孝順的人,才能最終收到好的結果。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23
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予我們生命,辛勤地養育我們長大成人,一個人,如果對給予自己生命,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那喪失了人生來就應該有的良知。
然而近年來,我們卻從報紙上,電視上不斷看到關于父母因兒女虐待而不得不訴告的新聞報道:被兒女逐出家門而凍死街頭的;因得癌癥被兒子拋棄在醫院的;因受不了家庭暴力離家出走的老人比比皆是,而古時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被譽為孝敬父母典范黃香的故事早已被人們所遺忘。現在還有一些人因不是自己的'父母就對他們不孝,難道他們沒有聽過楊得永替病友盡孝道,孝順兒媳孔祥紅侍奉癱瘓公婆二十載的感人事跡嗎?
孟子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意思是樹想靜止,而風不停,子女想盡孝道而父母卻早已不能等待,撒手歸天了。當我們準備帶著大包小包去看望父母時,心卻在想:“不行,還不夠,要掙孝
說到孝,我心里有點寒意。感覺現在的人越來越自私自利了。只會獲得,不會付出。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過一篇報道:因為大兒子和小兒子的房子問題,大兒子覺得父親偏袒小兒子,竟與父親斷絕父子關系,就連父親要死前的最后一面也不肯見。
關于類似的報道絡繹不絕,似乎很平常了。我國可是一個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呀!現在怎么會有這么多的兒女為了錢就與父母斷絕關系呢?就算父母有錯,但也是生你養你的父母,他們含辛茹苦把兒女養這么大,因為兒女受了一點委屈就可以對他們發脾氣嗎?不!那你可知道父母又受了多少委屈?為了你受了多少苦呢?他們又向誰傾訴過呢?
百孝善為先,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老人有一個兒子和女兒。他們小時候父母對它們十分關愛。可兒女長大以后卻常常找父母要錢,父母拿不出錢時還經常打父母。在一個雷雨交加的一天,那個兒子女兒又來找他們要錢來了,可父母實在沒有錢了,他們就把父母綁了起來。可是就在那時,天上的一個閃電打下來,剛好打中那個兒子和女兒,把他們打在地上跪著。那個女兒當場死亡,父母見狀后叫了鄰居才把兒子的命撿了回來。兒子知道后泣不成聲,后來對父母百依百順,行善積德。
孝,就是對父母的一種尊重;孝,就是父母對你付出的一種回報。有時僅僅是一句問候或幫父母煮煮飯就是對它們的最大回報了。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24
孝,不需要金錢、回報以及花言巧語。它需要的,是一顆真誠的心。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好比已經失去了生命的價值,且,談何來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
在春秋時,有一孝子叫郯子,郯國國君。他的父母年老,且患有眼疾,需要飲用鹿乳來醫治。他便披著鹿皮進入深山,鉆入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但是,在一次取集鹿乳時,獵人看到了它,以為是一只落單的麋鹿,想射殺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訴了獵人,免除了被誤殺的危險。有詩為證:“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孝經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
前不久,做過一個調查,假如世界末日來到你只能保住5人,你會保住誰?調查報告顯示現有百分之五十人選擇了朋友、遠親、幫助他的'人。百分之五十選擇了父母、祖父母。看到這個,我呆住了。我本以為會有許多人或是所有人會選父母以及祖父母。可是我錯了。為什么你的父母含辛茹苦把你養大,而你卻選了那些人。我不明白,珍惜你與父母的時光吧,歲月的流逝,他們也老了,在他們健在時,好好陪陪他們,孝敬他們吧!
孝,乃我中華之美德。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25
家風,是家族人格的映像,是一把戒尺,世世代代警示子女們。
爸爸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是爺爺親身經歷過的。
那天下午,爺爺上山去砍柴,帶上了家里的一條狗:小黑。爺爺正準備抱著一大捆木柴收工回家。突然,小黑一直“汪汪汪”叫個不停,引起了爺爺的注意。猛的一下,一直隱藏在灌木叢中的老虎撲了出來,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老虎可是叢林之王啊!搞不好弄個死無全尸!爺爺大驚失色,出了一身冷汗,顧不得多想,撒腿就跑。誰知,一直有些膽小的小黑,奮不顧身的朝老虎奔去,邊跑邊叫吸引老虎的注意。老虎大吼一聲,撲向小黑。爺爺跑回了家,不停的喘著粗氣。
山上的打斗聲漸漸平息,老虎也不吼了,一切又恢復了寧靜,卻讓爺爺感到越來越害怕,越來越緊張,爺爺多么希望這時候小黑平安的跑下來,撲進自己的懷中,但是沒有……第二天,爺爺上山,看到昨天的地方哪兒,有一大片血跡。爺爺的心,像被巨錘砸了一下,不想接受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爺爺給小黑立了一個碑,每當去祭奠小黑時,總是淚流滿面,無聲的'哭泣……爺爺在家風中加了一條:善待動物。
爸爸媽媽又在家風上加了一條:善待別人,廣結朋友。我十分不解,便問其緣由。媽媽說了一句話:“善待別人,廣結朋友,走遍天下都不怕!”對于這句話,我一知半解,悟了許久,方才知曉。是啊!友誼,是多么的寶貴,它是一筆財富,人生中不可缺少;它是燃燒的爐火,溫暖彼此;它是那黑暗中高聳的燈塔,給你勇氣與希望;它是一個家、一種依賴,是你堅強的后盾;它是一扇門,隨時歡迎你打開,與你袒露心扉;它是一棵可以庇蔭的樹,小歇片刻,整裝待發;它是一條神奇的紐帶,將兩顆心緊緊相牽;它也可以是一味良方,醫治你的心病……
樂圣貝多芬說過:“友誼是天堂,沒有它就像下地獄;友誼是生命,沒有它就意味著死亡;你在人間所做的一切,無一不是為了友情。”貝多芬對友誼的評價很高,也可見它的重要性。現在的社會,是人脈的蛛網,有了朋友,才能在這社會中有立足之地。
家風,是一個家族的旗幟,是一個家庭的準則,我們要把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26
所有美德中,孝順是第一位的。“父母養育了我們成人,付出了無與倫比的愛,承受了千辛萬苦。這種善良比海還深。一個簡單的一兩回怎么夠?”
當我們想早起躺在安靜的床上,在朦朧中不愿睜開惺忪的眼睛時,父母在做什么?每當我們在電視前笑啊笑,父母都在干什么?每當我們和父母鬧矛盾時,我們都會想到他們的嘆息和遺憾。
在滄桑上,有歲月流逝的痕跡,灰白的頭發鐫刻著風霜的洗禮,黃色的手“指向”生活的艱辛。但是,為什么我們身邊都是高度文明的人,卻總是讓他們擔心呢?為什么?
在我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中,有許多“孟母三大運動”的典范。不知不覺,父母已經為我們鋪平了道路,卻換來了“青春難留”的死亡。
著名作家汪國真的`詩中有一首詩《蝶戀花》,寫道:“自古以來,青春難留,年輕時只射老虎,有一手妙手,便可與丈夫廝守。跳舞,跳舞,還有無數更多。”讀完這首詩,我們是否應該珍惜自己的少年時代?你還在“醉醺醺”的陶醉于自己嗎?
作為孩子,一定要牢記那種親人,尤其是愛你的人還在身邊的感覺。不要等到后來,樹要靜下心來,孩子要孝順,就不要等親人了。不要等待他們的損失。這個世界上沒有后悔藥。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27
生命是一種榮幸,生命是一種奇跡。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末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著他一生的出色,為他繁忙,為他操勞。以感恩之心面對一切,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遭到,胎兒躁動時父親幸福的撫摩?有誰能感遭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耐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哭泣,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遭到挫折或布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在成長中學會感恩,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學會感恩孝道“百善孝為先。”父母無私的愛實在不希圖甚么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往了一顆感恩的心,缺少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動。當父母步進中年、逐漸朽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味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放工回來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床疊被、整理屋子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素養、社會前進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守的道德規范。
學會感恩孝道“孝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往,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學會感恩的生活,每個人出生在故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當葉落回根、知恩圖報,都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后要報效故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往,一個正直的人,還應當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在感恩中成長,讓世界布滿愛,讓社會布滿真誠、仁慈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幸福的環境當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為公”。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28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的事跡另人震撼,孝可以讓家庭美滿,我們努力起來,讓孝在人們心田中回蕩,讓孝永不失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人更需要人們的關心,在生活條件逐漸富裕的今天,好多老人缺少的不是金錢和物質,他們缺少的是心靈的關心,他們害怕孤獨和寂寞,極需要和晚輩情感交流。
可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很多年輕人無視老年人的存在,認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了老人,便是孝順了,殊不知,老年人同樣需要交流,同樣渴望情感的關心。對老人冷漠,無視他們的存在,其實也是一種暴力,一種家庭冷暴力,孝順老人,關心老人,這是一種天職,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不管你工作有多忙,不管你與父母相隔多么遙遠,都要在節日的時候,在雙休日的時候,在父母想你的時候,需要你的時候,回家看看,不需要帶更多的禮物,父母只是想看看你,聽你談談工作,聽你談談家庭,這就是他們心靈最大的滿足!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讓自己心靈得到很大的震動。她說,孝順長輩要乘早,不要等到了長輩不在的時候,空留遺恨!那時的懊悔比什么都心痛,以前,一直認為自己父母身體尚健,不需要時時去探望他們,總是找種種理由,為自己不去父母那里辯白,現在想起來,覺得很是對不起他們,父母是那樣將我時刻掛在心上,不需要我的任何禮物,只望著我去看看他們。是的,父母是偉大的,無私的,但又是孤獨的,寂寞的,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愛他們,敬他們,就是這樣,我們也永遠報答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
其實,天下的父母是最能理解和體諒孩子的。無論你是多大的官,還是世間潦倒人,無論你是百萬富翁,還是窮困貧子,在父母的心里,你都是父母的骨肉心血,你富了父母的也不想貪,你貧窮爹娘的也不嫌棄。唯一的一點就是孩子有孝心即是最大的撫慰也。你有錢就多給,這也是應該的,天經地義的.;錢少少給,父母也不會責怪,也不會有怨言。沒錢哪怕買個小禮品、哪怕是爹娘愛吃的一塊餅、一條魚甚至一粒糖,也是孝敬之心,父母也是快樂的,我想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寬仁也。再退一步,你實在沒錢也沒關系,因為孝敬父母,并不完全在于錢物禮品,方式方法有多種多樣,關鍵在于你的孝道是否真心、誠心。
我認為:孝順父母不一定要有錢給父母才是孝心,而最重要的是做子女的要有孝道、要真心愛父母、讓他們歡悅、心喜、享受天倫之樂,哪怕你沒錢沒物,也應給精神上的奉獻,天下第一快樂事,首數父母俱存。要知道父母恩深終有別,父母之年,日日減少、年年不多、漸至哀老,近在眼前。如假設父母百年之后,想盡孝道都來不及、懊悔都太遲了。所以做兒女的應該在父母有生之年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孝順父母,從物質上、從精神上、從生活上、從心底深處去關愛自己的父母。
如果我來問你:你對你的長輩是否孝順?我想你會毫不猶豫地答復:當然,我很孝順啊!然后你可能會舉例為父母買這買那,做著做那的。我只能這樣說:隨著現代社會的一步步開展,而你對孝心的含義的理解在逐步退化。
現代社會的人對孝的概念大概是這樣的:我每天奮力拼搏,到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時,用自己的能力所換來的回報,為父母多買一些禮品,讓父母快樂,者隨時對父母小的一種表達方式。在看來,孝是無形的,重要的是你有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父母,而他們的年齡在逐漸走向生命的末端,他們所能做的越來越少,每天只有陳守的寂寞,他們真正想要并不是你所謂的回報他們想得到的僅僅是你能陪陪他們,和他們聊聊,聚一聚,僅此而已,可是為什么我們卻總是你不知道呢? 他們的要求是如此簡單,你感到他們心中的熱切期盼了嗎?你感覺到了嗎?那只是你從不在意。
在平時電視的公益廣告上經常有這樣一段:一個老爺爺,整天一個人在家忙碌著,每當兒子打來 時,一問其生活情況,老爺爺連忙應答:“家里挺好的,不必擔憂,好好工作,有空啊,你……你回家看看吧!〞兒子只是厭煩應答:“知道了,知道了……〞這是簡簡單單的一番對話,但兒子也感受到了父親的思念與孤單,可是卻從不在意,即使能夠記得,也總是因為工作的繁忙一拖再拖,這是多么“無情〞的作法,這只能是他們的心里感到越來越孤單,我想:還是把手上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他們,不要讓他們在感到孤單了。
多回去看看吧,不要讓他們孤獨了;回去看看吧,不要讓回家的路把你看做一個陌生人;多陪陪他們吧,他們想要的僅此而已,不求你豐厚的回報。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29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這一句話道出了千千萬萬子女們對父母的真實感受。可是誰又能真正盡了孝道呢?
但是,古今中外,仍然是有很多人有孝心;盡孝道。穎考叔是鄭國穎谷地方官吏,聽說鄭莊公發誓與其母“不到黃泉不相見”不久便反悔,就去拜見了他。他把莊公請他吃的肉留在一邊,莊公不解,他說:“小人有母,凡我能吃的食品都讓母親先嘗嘗,她未嘗過您賞賜的美食,所以請允許我帶回去孝敬母親。”莊公深為感動,以后就設法把自己的母親迎回。此后,此后,人們常將“穎考叔食舍肉”作為子女孝敬父母的一個典范。
以上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孝親的例子,還有一個現代的。恩格斯父親去世后,留有一筆巨額遺產,按理由他繼承,但弟弟卻要他放棄繼承權。為了不讓患重病的母親因他倆的財產糾紛而加劇病情,他毅然放棄了繼承權。母親康復后,他把真相告訴母親:世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使我讓您在晚年時因家庭的糾紛而悲傷。我還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永遠只有一個母親。
是啊!還有什么比父母還重要呢?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辛苦勞作把我們養育成人。所以,子女贍養父母,那應是社會中最好的風氣。尊重父母、敬愛父母、贍養父母,是一種不可推托的責任和義務。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別人的父親或母親,你可不希望子女不孝吧!
老師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人已經沒有勞動的能力,只能靠兒子養他。兒子很厭煩,就帶著自己的兒子,把老人用筐子挑到了一個很遠的山中。回來時,他的兒子驚訝的說“呀!我忘了把筐子拿回來!”父親問他為什么,他回答說:“留在家中,等你老了,也把你用筐子挑到山里去!”那人聽了很震撼,很慚愧,就把父親又挑了回來,好生侍奉著。
老師講完后,布置了一個作業:回去給父母親洗一次腳,表表孝心。我回去后,左思右想,不知道應該怎么開口。父親要洗腳睡覺時,我叫住他說:“爸爸,今天我幫您洗腳吧!”
話時我的臉漲的`通紅。父親聽了我的要求,沒說什么,只是笑笑,答應了。我細細的洗著爸爸的腳,撫摸著粗糙的皮膚,心里五味雜陳……一會兒洗完了,父親進了房間。第二天,我在他的記事本上看到一段字:昨天,兒子第一次給我洗腳,我好開心!讀到這里,我開心極了,感動極了。
我想,大家都應該懂得了“孝”的重要了吧。那么,從今天做起,在每周日向父母盡一份自己的孝心和愛意吧,行動起來吧!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30
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成長。我們應該一輩子報答父母的恩情。
還記得那些從古至今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嗎?他們的行為和精神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緹縈寫信去救他的父親
漢文帝時,有一個叫淳于髡的人拜齊國名醫楊慶,學習高超的醫術。他曾經做過齊國的倉單。老師去世后,他棄官從醫。因為性格耿直,在行醫時得罪了一個有權有勢的人,導致他被誣陷,送進北京接受處罰。他女兒的.名字叫緹縈。她雖然是個弱女子,卻去長安向皇上告狀。她陳述體罰的危害,并解釋說她父親為官清正愛民,行醫施仁濟天下,現在真的被誣害了。愿意為父親受懲罰。中國皇帝被緹縈的孝道深深打動,赦免了她的父親,并寫了一封廢除體罰的信。有句詩說:和父親一起去北京,歷盡艱辛,寫一本書才有動力;圣旨赦免其孝,廢肉之刑,利后世。
感恩才有意義。愛情讓世界不停旋轉。
花木蘭為父親參軍
古代有個女英雄叫花木蘭。當時北方戰事頻繁,朝廷下了征兵令。花木蘭的父親雖然是個老將軍,卻又老又病。她很心疼父親,就偷偷把自己偽裝成男人,為父親參軍。經過多年的戰場戰斗,她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因為他一直很關心父母,所以戰爭一結束,她就要求皇帝讓自己回家賠償,孝敬父母。后來她回到家鄉,繼續孝順父母。
感恩才有意義。愛情讓世界不停旋轉。
陳毅的母親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歸來,路過家鄉,抽空看望病重的母親陳毅。陳怡進屋的時候,媽媽很開心。她剛想跟兒子打個招呼,突然想起來換好的尿布還在床邊。她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在床下。陳毅見到了失散多年的母親,她很激動。她拉著媽媽的手,關切地問了一會這個問題。媽媽掩飾不住,只好實話實說。陳毅聽了,說:“媽,你臥病在床好久了,我不能伺候你。我覺得很難過。我該洗這些褲子,何必藏起來?”媽媽很不好意思,旁邊的人趕緊拿出紙尿褲沖過去洗。陳毅趕緊停下來動情地說:“媽,我小時候你都不知道給我洗了多少次紙尿褲。今天之后,陳毅拿了紙尿褲等臟衣服洗干凈。媽媽如釋重負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一個公務繁忙的偉人,但他不忘母親為自己付出的努力,理解母親的艱辛和困難,知道如何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這些孝敬父母的行為值得全世界的孩子學習和效仿。尊重父母是每個孩子的責任,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我們尊重父母了嗎?我們給了他們什么?其實父母并不需要太多。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我們的孝順和關愛。父母還在的時候,經常回家看看;父母還在的時候,多抱抱;父母在世的時候,多關注,多孝敬。是他們給我們洗了無數尿布;是他們花了無數的時間和精力教我們用勺子和筷子慢慢吃。教我們系鞋帶,扣扣子,滑;教我們穿衣梳頭;教我們學習,教我們做人……在過去,我們的幸福就是他們的幸福;現在,他們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幸福。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學會關心和孝敬父母。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 31
在我的身邊經常發生一些讓人回味的事情。
今天上了一節品德課。其中有一件故事,使我沒齒難忘。有一個人的父親為了養家糊口,背著沉甸甸的擔子去勞動,有時為了給孩子們積攢學費,不吃不喝,拼命去工作。20年過去了,那個孩子轉眼成了26歲的青年,而父親卻成了50多歲的老人。父親發了燒,去醫院檢查,不幸發現了尿毒癥,要做腎移植手術,他的兒女們紛紛提出用自己的.腎。最后,他的兒子——26歲的青年因和父親的腎很匹配,便被選中來奉獻自己的腎。他的父親反對到:“你沒了腎,以后還怎么娶人那。”他說:“父親是您給了我生命,是我做報答的時候了。”看到這里,我差點就哭了。
還有一件事,也另我終身難忘。在一家醫院的病房里,住著一位婆婆。一天,婆婆問她的兒子:“我病好后,是去你家還是回老家?”兒子卻回答:“滾回你的老家吧!”看到著可憐的母親,我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為什么這兩個人的差距會這么大呢?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幫,怎么會出現這樣蠻不講理的兒子?他缺少了一顆心,那就是孝心,那個獻腎的所奉獻的不僅僅是一顆腎,而是對父親的孝心和愛心。他不僅僅給了父親生的希望,而且溫暖和感動了周圍的人,他是非常值得我們尊敬的。而另一個兒子,他不僅丟下了母親,還丟下了一顆孝心,他的行為是可恥的,將遭到人們的唾棄。
生活有酸甜苦辣,人有好壞善惡,你會選擇做怎樣一種人?
【山西徳孝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山西的文化作文01-27
德孝文化的作文01-27
有關孝文化的作文精選01-20
山西文化小學作文09-20
傳承孝文化作文01-28
關于孝文化作文02-02
山西面食文化的作文01-27
山西的民俗文化作文01-27
山西民俗文化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