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的節日風俗高三作文
萬圣節前一天夜里是一年中最“鬧鬼”的時候,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末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并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游蕩的妖魔鬼怪。后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圣節前夜驅趕黑夜中的鬼怪。盡管后來基督教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孩子們帶著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種服飾和面具參加萬圣夜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墻上往往懸掛著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門口則吊著齜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
萬圣節前夕,孩子們會提著南瓜燈,穿著各式各樣的'稀奇古怪的服裝,挨家挨戶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說:“trick or treat."(意思是:‘給不給,不給就搗蛋’)要是你不肯給糖果的話,孩子們就會很生氣,用各種方法去懲罰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里等等的方法去懲罰你,直到你肯給他們糖果為止。
萬圣節面具
自17世紀起,慶祝萬圣節的傳統在南部英格蘭逐漸消失,代之以在11月5日舉行的火藥陰謀(Gunpowder Plot)紀念會。但在蘇格蘭,愛爾蘭和北部英格蘭萬圣節依然盛行。直到21世紀初,南部英格蘭人才重新開始慶祝萬圣節,只是方式完全美國化了。
萬圣節前夜最流行的游戲是“咬蘋果”。游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里,然后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萬圣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
節日活動
紐約市也特別在萬圣節晚上舉行巡游,讓一群吸血鬼,僵尸(zombie),女巫,科學怪人等齊齊現身,還歡迎市民到場參觀,到會者不限年齡、性別,不分階級、國籍,即使你是膽小鬼,也可加入他們的行列,來個熱熱鬧鬧的人鬼嘉年華會。
其實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臉更非常可愛,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參加大型化裝舞會一樣。
在各式各樣的裝扮角色中,以女巫僵尸一族最多人扮演,而那些專賣萬圣節用品的店鋪也特別準備這類衣飾出售,以迎合大眾所需;與此同時,生產商每年更會把當年大熱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場,務求令更多人投入西方傳統節日的熱潮里,如在電影<哈利波特>的小巫師造型,已是許多孩子必選的扮演角色。
格林威治村的萬圣節巡游﹝Greenwich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始于1973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員Mr Ralph Lee發起,據說最初他帶著朋友和孩童一起在鄰居處游行,后來漸漸演變成整個村的大型活動,而活動中當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同時,巡行的目的更希望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所以即使人們只是抱著想看熱鬧的心態,當你踏進村子里,很快便會被邀請參與巡行,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紐約市的萬圣節巡游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紐約人和游客參加,而巡游會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舉行,各隊伍約在夜晚上七時從第六大道與春天街交界﹝6th Avenue & Spring Street﹞起步,一直游行至第二十三街﹝6th Avenue & 23rdStreet﹞為止,全程大概多個小時。
南瓜糕餅
無論是來自亞洲,南美,非洲,歐洲,以至中東地區的參觀者,都可以把自己裝扮成各式各樣的人物,亦可帶備簡單樂器,即時演奏本土的獨特音樂,融合無疆界的風土文化。可能我以前從未參加過萬圣節的活動,更莫說這么精彩的巡游,所以特別覺得有新鮮感。
早于十月中,曼哈頓市已開始“鬧鬼”了,在繁忙的街道上,已看見四處懸掛起萬圣節的鬼怪裝飾,很多百貨公司也忙著把應節禮品及衣物堆放在櫥窗里,吸引不少途人駐足觀看,而超級市場及街市亦擺放大大小小的南瓜售賣,供市民買回家布置家園或制作南瓜燈之用,當然嘛,也有主婦烹煮南瓜作菜肴或糕餅,完全依足節慶傳統。